亲爱的父亲,母亲: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以孝为先,历史的滚滚长河中,孝顺的事例数不胜数,俗语说“百善孝为先”讲的是做子女的要孝顺自己的父母亲,孝顺长辈。
有一次偶尔在看一本杂志的时候,在其中一页不起眼的位置看到一篇古代孝顺的故事“黄香温席”读后甚是感动,一个9岁的小孩,甚至知道如何孝顺父母,知道为父母辛苦,知道为父母分忧,这多么让人感动啊!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想到自己的父母,我为他们做的实在是太少了,还记得父母曾经对我说: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你就是我们今生爱情的结晶,我们要让你生活的快乐,幸福!我笑着说,爸妈,你们什么时候会讲这么肉麻的话了!我一直以为你们对我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是应当的,原来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忽略了你们的感受,直到读到这篇文章之后,我才知道我的想法一直都是错的,原谅我幼稚的想法。
生活中,有酸甜苦辣,有喜怒悲伤,当我取的优异的成绩时,是你们在身边鼓励我,不要骄傲,要继续努力;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们更在我身边支持我,使我渡过了一个又一个人生的坎坷,勇敢的向自己的目标追逐,11年的春夏秋冬,日日夜夜一直陪伴我的不是别人,正是你们——我最爱的爸妈!
翻开那一本发黄的照相册,上面是父母那一张张年轻的脸庞,现早已布满了皱纹,乌黑的发丝中也夹杂着根根银丝,那双双手上也有了层层的厚茧,那正是父母为我们操心的象征。
那一刻,我的眼眶湿润了,11年来父母对我的爱,我一直没有发现,父母的爱原来时时刻刻都在我的身边,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夹菜的动作;一段关心的话语……都体现了父母对我的爱,就在那一刻,我明白了,我学会了感恩!
爱你的儿子
年月日
朱光潜/谈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你的朋友,光潜/谈动
朋友:
从屡次来信看,你的心境近来似乎很不宁静。
烦恼究竟是一种暮气,是一种病态,你还是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就这样颓唐沮丧,我实在替你担忧
忧来无方
一般人欢喜谈玄。你说烦恼,他便从《哲学辞典》里拖出「厌世主义、「悲观哲学等等堂哉皇哉的字样来叙你的病由。」我不知道你感觉如何?我自己从前彷佛也尝过烦恼的况味,我只觉得忧来无方,不但人莫之知,连我自己也莫名其妙,那里有所谓哲学与人生观!
我也些微领过哲学家的教训:在心气和平时,我景仰希腊廊下派哲学者,相信人生当依自然,不当存有嗔喜贪恋;我景仰托尔斯泰,相信人生之美在宥与爱;我景仰布朗宁,相信世间有丑才能有美,不完全乃真完全;然而外感偶来,心波立涌,拿天大的哲学,也抵挡不住。这固然是由于缺乏修养,但是青年们有几个修养到「不动心」的地步呢?从前长辈们往往拿「应该不应该」的大道理向我说法。他们说,像我这样一个青年应该活泼泼的,不应该暮气沉沉的,应该努力做学问,不应该把自己的忧乐放在心头。谢谢吧,请留着这付「应该的方剂,将来患烦恼的人还多呢!
要征服自然,得服从自然
朋友,我们都不过是自然的奴隶。要征服自然,只得服从自然。违反自然,烦恼才乘虚而入。要排解烦闷也须得使你的自然冲动有机会发泄。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机,便不免感觉烦恼。这种事实在流行语中就可以见出,我们感觉快乐时说「舒畅」,不感觉快乐时说「抑郁」。这两个字样可以用作形容词,也可以用作动词。用作形容词时,它们描写快或不快的状态;用作动词时,我们可以说它们说明快或不快的原因。你感觉烦恼,因为你的生机被抑郁;你要想快乐,须得使你的生机能舒畅,能宣泄。
流行语中又有「闲愁」的字样,闲人大半易于发愁,就因为闲时生机静止而不舒畅。青年人比老年人易于发愁些,因为青年人的生机比较强旺。小孩子们的生机也很强旺,然而不知道愁苦,因为他们时时刻刻的游戏,所以他们的生机不至于被抑郁。
小孩子们偶尔不很乐意,便放声大哭,哭过了气就消去。成人们感觉烦恼时也还要拘礼节,那能由你放声大哭?吃黄连苦在心头,所以愈觉其苦,歌德少时因失恋而想自杀,幸而他的文机动了,埋头两礼拜着成一部《少年维特的烦恼》,书成了,他的气也泄了,自杀的念头也打消了。
你发愁时并不一定要著书,你就读几篇哀歌,听一幕悲剧,借酒浇愁,也可以大畅胸怀。从前我很疑惑何以剧情愈悲而读之愈觉其快意,近来才悟得这个泄与郁的道理。
《秋天的信》是一首由中国著名诗人秦观所作的词,其中充满了深情和感伤。这首词表达了主人公在秋天思念远方的亲友,心境孤寂、思绪万千的内心感受。
整首词的描写始于“洛阳城外桂树花”,暗示着时节已经进入了秋天。接着,作者描述了身处异地的主人公,他看不到故乡的景象,只能靠想象来凭吊那些他思念的人。主人公对于家乡的渴望之情涌上心头,使他流下了泪水:“白露未晞先惆怅,滟滟随波千万重”。这里所描绘的是主人公极度感伤、无可奈何的心情,以及他对于故乡的眷恋之情。白露象征着秋天,而早早浸透了秋露的晨间,更让人想起那个渐行渐远的季节;“滟滟随波千万重”则是表达出那种无尽无止的思念之情,仿佛波涛汹涌,掀起千层万层的情感波澜。
接着,词中又写道:“幕府东风残照里,楼阁斜月照人还”。这里所描述的幕府和楼阁,应该是指当时日本的幕府和官府建筑,用来突显主人公身处异乡的陌生感和思念家乡的深情。同时,在这样的背景下,斜月也仿佛成为主人公情感的象征,如今值得欣赏的只有斜月,而原本同居的亲友却已经不在身边,这种强烈的反差,令人倍感思念。
最后,主人公向着远方的亲友祈福:“谁会怜我孤凉意,向来严冬似孤城。”这里的“谁”指的是远方的亲友,主人公在孤独中期待着他们的安抚和关怀。并且,他自己感觉就像是一个孤独的城池,被严冬笼罩着,寒冷刺骨,毫无温暖。全词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写,表现了主人公孤寂、感伤的情感,以及他对于亲友的思念之情。
总体来说,《秋天的信》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在秋天思念远方亲友、孤独寂寞、思虑万千的情感。作者通过对秋天景象和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描写,刻画了一个深情而感伤的形象,唤起了读者共鸣,并引发了人们对于远方亲友、故乡和回忆的缅怀。
没有灿烂的阳光,就没有温暖的万物;没有雨露的滋润,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辛酸坎坷的磨练,就没有意志坚强的性格;没有父母辛勤的抚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成长……
同学们,我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十多年的某一天,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但当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父母却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我们。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父母却毫无怨言地抚养我们长大,为了给我们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们总是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小的时候,我总把这当作是天经地义的。因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我长大了,知道做什么事都应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应该但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
前不久过了我十三岁的生日。那天,我首先想到的是要感恩父母,因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们,才使我们有机会生存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会人生的冷热,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是他们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儿女有了快乐,最为开心的是父母;儿女有了苦闷,最为牵挂的也是父母;儿女有了好的成绩,最为骄傲的还是父母。父母之爱,深如大海。因此,不管父母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和其他素养如何,他们都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恩人,最值得我们永远去爱的人!
树木的繁茂归功于土地的养育,儿女的成长归功与父母的辛苦——在你们博大、温暖的胸怀里,真正使我感受到了爱的奉献!
亲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经历了很多磨难,每次的失败,母亲陪着我们难过,每一次的成功母亲陪着我们开心,有一首歌唱的好: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是啊,世界上对自己好的就是亲人了,所以我要感谢我的妈妈。
记得我小时候,经常生病,妈妈经常半夜起来带我去看医生,有一题天晚上,天气很冷,我又发烧了,爸爸出差了,妈妈这啊背着我去看医生,风呼呼的刮着,雨轻轻的下着,路上,妈妈一步又一步艰难的走着,已经走了几四米了,我倔强的要从妈妈背上下来,可妈妈始终都不肯,就这样,我在妈妈背上,手拿着伞,妈妈硬是让后我把散往里安,到了医院,我身上是干的,可妈妈身上却是湿漉漉的,夜静静的,医院里也是静悄悄的,鞍马们拉着我在医院挂号,走到了小儿科,医生还在值班,看着我们来了,便急忙让我们坐下,问了问情况,便给我们开了要但,妈妈又去令了药,给了护士阿姨,过了一会,药陪出来了,为我打上了针,妈妈又陪着我直到我打完针回到家后,她才去睡了一会,看着妈妈疲劳的样子,我是心,既温暖又感到愧疚。
妈妈,给了我无私的爱,给了我们生命,没有她就没有我,她用她全部的心血培养我,照顾我,如今,我上初中了,有了一定的自立能力,也能帮妈妈做些家务,让她也多休息一会,少疲劳一会,看着每天上学放学接我的妈妈,我真有种说不出的感受,我多么希望自己能一夜长大,帮助她做些家务,每当我这么跟同说话的时候,她总是微微一笑,我知道,妈妈最大的希望就是希望我能考好,能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我会实现她这个愿望的!
孙中山先生写给卢慕贞的信的全文内容如下:
孙中山先生写给卢慕贞的信的全文内容如下:
夫人:
顷接来函,知迩来身体健健善,甚为欣慰。独是夫人年事已高,又兼多病,为日已深,恐非药石所能为力,则深为夫人悬念耳。
吾在东京,一切自知谨慎。近来思想益坚,即此次与陈炯明携手,亦为彼此深信可靠,不能不冒险一行。现陈氏实力已到,自当合力进行,推翻北京政府,另组新政府,以期救国救民。但有一事,尚盼望夫人注意。现时中国社会,最缺乏者,即互相之信任。无论何人,皆有不可靠之可虑。故夫人当此多事之秋,务当谨慎,万勿轻信他人。中山先生对于夫人,则深信不疑。盖中山先生革命数十年,失败几及百次,而先生之志,愈挫愈奋,愈败愈兴。中山先生之主张,必不因夫人之疑而稍变其初衷。
现时中国,如能共谋一真正之革命,则中国之祸乱,自可立待。否则夫人恐不能以身家付之陈氏也。
夫人为国为民,奔走革命,历尽辛苦,中山先生甚为感念。今者与夫人重逢,但有一事,尚盼望夫人努力。现时中国,如能共谋一真正之革命,则中国之祸乱,自可立待。否则夫人恐不能以身家付之陈氏也。
孙文拜复。
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