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抖是因为跟人吵架时情绪太激动、太生气引起的。俗话说"气得发抖"就是这个意思。平常不要太较真,凡事看开点儿,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远离欺负你的人,尽量不要与人争吵。并不是谁吵架吵赢了,就能证明他更有道理或者更厉害的。
引言:很多父母会发现,自家的宝宝在外面和别的小朋友玩耍的时候,总是和孩子吵架,这可能是由于自家宝宝有性格的问题,那父母应该在平时怎么做才能培养宝宝的好性格,让宝宝不与别的孩子吵架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了解原因父母在孩子与别的小朋友吵架之后,不要先批评自己的孩子,应该先了解吵架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因为别的孩子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先批评自己的孩子,就会让自己的孩子产生委屈的情绪,对于以后教育孩子是非常不利的。
二、不溺爱孩子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十分的没有原则,自家的孩子与别的孩子吵架,父母总觉得是别人的孩子有问题,去批评别人家的孩子,这其实是一种非常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两家的孩子吵架可能双方都有问题,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心平气和的教育孩子,让双方孩子和解,而不是为自己的孩子辩解,而去批评教育别人家的孩子。
三、培养孩子性格很多孩子喜欢与别的小朋友吵架,就是因为自己的性格有问题,平时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太过急躁或是没有耐心,就会导致孩子的性格变得很急躁,与别的小朋友交流的时候,就很喜欢通过暴力解决问题,这样别的小朋友也会不愿意和自家的孩子玩耍,所以父母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性格,平常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心平气和的和孩子说话,让他们建立正确的是非观,不要总是对孩子使用暴力或是吼孩子,这样也很容易造成孩子内心敏感。父母也要注意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不让孩子受委屈,如果平时孩子和别的孩子吵架,父母也不要第一时间批评自己的孩子长时间,这样就会让孩子的内心非常敏感,不愿意与父母交流。
“听过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韩寒用这样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从小到大,听过太多的大道理,可真正遇到问题时,却还是不知道怎么办。
这也给了我一个启发:当孩子遇到问题,向你寻求帮助时,你是跟他讲道理呢,还是跟他讲故事?
比如,孩子在学校和好朋友吵架了,回家很失落,闷闷不热,你怎么开导?
讲道理的家长,通常是这样子的:没事,小孩子吵架嘛,明天就好了!
而智慧的父母知道,这样于事无补。他们会讲一个自己或者别人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故事,然后启发孩子自己去思考其中的道理。
台湾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林良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父亲。 当他上小学的女儿遇到这个问题向他哭诉时,他给她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樱樱,我小时候在学校也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心里难过极了。
那天,我高高兴兴的去学校,因为我书包里有一张崭新的邮票,我要第一个给我的好朋友小明看,等着他大声的说真棒,然后吸引其他同学过来。我们经常干这样的事情。
小明是我的同桌,也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一样的高,一样的帅,也一样的聪明,成绩都很好。同学们都喊我们“双胞胎”,这是我觉得最自豪的一件事。
走进班级,我看到了小明,大声的喊道:“嗨,小明,看,我有一张新邮票!”小明没有理我,我走到他的身边,又对他说一遍。小明转头冷冷的看了我一眼,说:“不想看。”
我当下害怕极了,我们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不愉快的事。虽然我念五年级了,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觉得很孤单,很失落。就像在幼儿园时,还没准备好,就从滑滑梯上滑了下去,不知道会滑向哪里;又像小时候和妈妈一起去**院看**,期间壮着胆子一个人去上厕所,回来在黑不溜秋的**院里,找不到妈妈的位置······
过了一会儿,我才生起气来,对小明大声的说到:“不看就不看,有什么了不起!”小明还是没有理我。
这时,小军走了走了过来,他平常也想跟小明一起玩,可我不想跟他一起玩,所以每当他走近时,我都会把小明拉开。小军跟小明说:“走,我们出去走走。”小明站起来,和他一起出去了。这我怎么受得了!
“以后谁也别理谁了!”我在心里狠狠的说。同时,我心里还有另外一个声音,“回家去吧,在学校太没意思了!现在就回家去!”可我知道这不可能。
课间,我为了赌气,就去找其他同学玩,可他们还是跟平常一样,都不跟我玩,因为我讲的话,他们不爱听。有一个叫小程的最过分,跟我说:“走开!不要来捣乱,我们有事要忙呢,不需要你!”
我伤心极了,觉得很孤单。那天放学,我独自一个人回的家,想起在学校的遭遇,我伤心的哭了,爷爷问我怎么回事,我跟你说了一样的话:“为什么他们都不理我?”
为什么?第二天我就知道了答案。是小明告诉我的。他说:“我妈妈昨天要去医院做手术,我很担心,心情不好,所以没有理你,对不起!”
我感动的哭了,也笑了,还流了鼻涕。我多自私啊,只知道要别人欢迎我,却不知道安慰别人。
一个人不能总等着享受别人对你的欢迎。因为,别人不是专为你一个人活着的。如果别人冷落了你,肯定是有什么原因的。你应该先学习“不害怕”,因为这并不可怕。
在你交到一个新朋友之前,在进入一个新环境之前,不是也曾独自一个人吗?你在一个环境中受到了冷落,在其他环境中,还有很多人深爱着你啊。就算全世界的人都冷落了你,不是还有爸爸妈妈吗?况且,你永远也不会遇到这种情况。
放宽心,不要计较,先学习安慰别人。或许,只是你太害怕寂寞了。不要怕。坚强的人,都有不害怕寂寞的品格。坚强的人,也最受欢迎,他不害怕寂寞,也不会寂寞。
当你的孩子,遇到冷落或者和好朋友吵架,你会告诉他类似这样的一个故事吗?
80后的我,从小听着父母的大道理长大的,心中有过怨恨,也有过迷茫,更有过无助。所以,我不会再只跟我的孩子讲大道理了。当我的孩子向我求助时,我会给他讲故事。
因为,讲个好故事,比只讲大道理,更能让孩子接受,也更能帮助到孩子。
孩子之间闹矛盾,家长经常犯这3个错误,那么应该如何正确对待?
小朋友之间发生不愉快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小孩子的性格变化无常,上一秒还是手牵手的好朋友,下一秒就争执哭闹起来,父母面对孩子这种情况采取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不过很多家长都会进入这3个错误的处理误区:
第一孩子之间闹矛盾时,很多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干预能帮助孩子从矛盾中解脱,但这完全就是一个错误的做法,这样会导致孩子对父母更加依赖,缺少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第二很多家长在处理孩子间矛盾时,很多都不先问清楚事情缘由经过,直接让自己的孩子先道歉,虽然说发生矛盾时先道歉的一方更加有风度,但是如果家长不问清原因就勉强孩子道歉,孩子心理会觉得自己爸妈都不理解自己,会觉得委屈。
第三当孩子间发生矛盾时,很多家长不管什么原因,都要帮孩子占上风,这和以上两种家长做法是完全相反的,但也是不对的,这会让孩子没有正确的是非观,会让孩子认为只要有家长在,自己就不用讲道路,家长会帮自己摆平一切,这无形中会增长孩子的嚣张。

在处理孩子间发生矛盾时,很多家长的做法都存在这3个误区,而导致家长陷入误区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都是源自家长自己的主观意识,习惯用成年人的想法来衡量孩子间的相处,很多都会以成人的道德标准要求孩子。
今天未未老师就来跟各位家长探讨一下当孩子之间闹矛盾时,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对待:
第一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所想,孩子的想法家长要重视,孩子才会觉得自己悲哀,有安全感,当孩子间发生矛盾时,孩子难免会觉得委屈,这时家长的拥抱和安抚会让孩子的情绪得到很大的安慰和补偿。

第二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家长不应该做勉强孩子的行为,让孩子决定是发自内心的原谅对方或是自己主动承认错误,父母勉强所得到的结果并不是孩子内心所想要的,这样会让孩子产生一定的叛逆性格。
第三家长可以跟孩子讲讲自己小时候闹矛盾的情况,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遇到矛盾的时间,这是一种很普通的情况,就算是关系都非常好的朋友也不可避免的,其实小孩子的情绪痊愈能力远比大人强很多。

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有很多地方都需要关注,可以尽量少干预,但并不是说完全置之不理,家长应该根据情况不同进行一定调整。在处理孩子间发生矛盾时,父母不要让自己的想法先入为主,要先了解清楚状况,不能老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受害的一方,更要注意区分朋友间的小分歧和暴力事件是不同的。
小时候家长一直在吵架,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家长可以缓解孩子的情绪,拥抱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的吵架和他们没有关系。有的夫妻在吵架的时候,是因为对方的一些言行让自己特别的不舒服。这个时候两个人要避免在吵架的时候出现动手的行为,可以用艺术的语言来看对方的问题,不要总是用错误的教育去影响孩子。
而且也可以看到,如果孩子产生了阴影,他们在面对外界的时候就会出现社交恐惧。他们不愿意和别人来往,而且也不愿意和朋友深交。心理防线过重,不愿意和别人敞开心扉。有些人看起来特别的乐观外向,但是能够走进他们内心里的人寥寥无几。
对家庭的失望我从小就见到过父母吵架的场景,长大之后不愿意把其他的同学带到自己家里面。那个时候特别害怕同学到家里面玩的时候,家长因为一些原因突然吵起来。因为我的父母在吵架的时候不分场合,不分人群,所以那个时候我不敢多交朋友,也不敢让他们和自己认识的太深。因此也可以看到父母吵架对于孩子的心理伤害还会延续到孩子成长之后,他们经常会看到两个人的相处状态,在对家庭产生错误认知的同时,他们也不愿意去信任家庭。
合格家长这样的孩子缺少安全感,他们会时刻担心父母会因此而离开或者不愿意要自己了。因为年纪还小,孩子还会觉得父母吵架和自己有关系,无形之中孩子的心理压力也会越来越严重。不吵架,不生气才是一个家庭和谐的主要因素,即使有争吵也要避开孩子。不要总是在孩子的眼前去做一些影响孩子心情的事情,这样的家长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