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恭殴打皇弟,李世民说了什么让他畏惧收敛呢?

尉迟恭殴打皇弟,李世民说了什么让他畏惧收敛呢?,第1张

尉迟恭殴打皇弟,李世民对尉迟恭说:“汉高祖刘邦建立大业后,害怕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拥兵自重于是纷纷把他们给杀了,我原先是不认可他这种行为的并且勉励自己要善待开国功臣,但现在我理解他了,不是他非要杀害他们,而是那些开国功臣不知如何约束自己,枉顾国家的法律,最终毁了自己,我希望你能好好想想,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尉迟恭贫苦人家出身,从小就学了一门武艺,隋末时期跟着别人一起谋大业,但是听说李世民仁善之后就投奔到了他麾下。因为尉迟恭为人勇猛,屡建奇功,而后称为李世民麾下的三名大将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视,并且在玄武门之变中救了李世民一命更加的被重用。

李世民登基了之后,尉迟恭因为赫赫战功被授封为吴国公,是唐朝开国之后的四大重臣之一。因为深受李世民的重用,而尉迟恭本人就比较虚荣,慢慢的尉迟恭就持宠而娇,常常以重臣的身份威压他人,这让他跟朝堂的其他同僚关系很差,别人劝阻他他也听不下去。李世民把一切看在眼里于是故意把他调往长安外去处理政务,但却没有丝毫成效。

有一次李世民举办宴会,在宴会上因为位置的问题尉迟恭跟别人争吵起来,当时李世民的堂弟江夏郡王李道宗跟进上前去劝阻,但是尉迟恭二话不说就是一拳过去,李世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于是宴会不欢而散。李世民特别恼怒的想朕还在尉迟恭跟前,他就这么的蛮横,如果他不在的时候尉迟恭不是更加大胆的欺压同僚、欺压百姓了?于是他赶紧把尉迟恭给召见了。见面后李世民就引用了汉高祖刘邦杀功臣的例子来警告尉迟恭做人做事都要懂得约束自己,这样才能平平安安的,别让自己做出什么后悔的事情来。

尉迟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人,是隋末唐初的一员猛将。尉迟恭可以说是李世民的幸运星,在跟随唐太宗征战天下、夺取皇位的过程中,曾三次拯救其性命!从北邙山到临_关,再到玄武门,从单雄信的长槊,到刘黑闼的重兵,再到李元吉的弓弦,如果没有尉迟恭,李唐王朝的历史真的可能发生改变。

李世民即位后,尉迟恭被加封为吴国公,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四人并食实封千三百户。深受李世民器重的尉迟恭也是凡人,长久下去也慢慢恃宠而骄,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加上他是一员武将,性情憨直,又不通文墨,自负其功。即使见到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这些人,常常当面议论其长短,有时甚至在皇帝面前和他们厉言争辩。

李世民为了缓和双方关系,于贞观三年把尉迟恭调出京城,担任襄州都督。三年后,尉迟恭升任同州刺史,并入长安朝见。回到长安的尉迟恭依然没有把那些文官放在眼里,甚至皇亲放在眼里,依然我行我素,最终他竟然变身拳击手,殴打李唐皇室宗室!

隋唐演义尉迟恭剧照

事情是这样的,当年的九月二十九日,李世民率领皇亲国戚、文臣武将来到了自己的出生地庆善宫,并在此地举行宴会。与会的人员按照官职大小,排定座次。尉迟恭入座后发现有人居然有一个人坐在自己的上面,史书没有说这个人是谁,但明显尉迟恭非常不待见他。

尉迟恭对那个人怒吼道:你有什么功劳,也配坐在我的上面原本坐在尉迟恭下面的江夏郡王李道宗一看情况不妙,立即出来解劝。没想到尉迟恭勃然大怒,不管三七二十一,对李道宗挥拳相向。李道宗虽是武将,但猝不及防,尉迟恭的一拳几乎把他的一只眼睛打瞎。李世民目睹了这一切,宴会不欢而散。

李世民对尉迟恭说了一席话,这次谈话后,尉迟恭变得老实了,那么李世民说了什么呢且看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孤雁一一道来。李世民言道:朕见汉高祖诛灭功臣,意常尤之,故欲与卿等共保富贵,令子孙不绝。然卿居官数犯法,乃知韩、鼓菹醢,非高祖之罪也。国家纲纪,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无贻后悔!

李世民引用汉高祖诛杀功臣的历史事件,对尉迟恭进行说服教育,也可以说是一种威胁,告诫他要好好自勉,加强自我修养,别到了将来再后悔。虽然尉迟恭不怕天、不怕地,但他终究还是怕皇帝,资治通鉴上说敬德由是始惧是而自戢。晚年的尉迟恭笃信仙方,飞炼金石,自己在家炼仙丹,修楼阁,听音乐,享受生活,十六年间不与外人交流。

唐高宗显庆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尉迟恭在长安隆政里的家中安然走完了自己的一生,时年74岁。

因为当时的尉迟恭他有点居功自傲,太把自己当回事,所以就惹恼了李世民,所以就冷落他了。作为臣子如果不把帝王放在眼里,那么下场一般都不怎么好,尉迟恭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人物。

可能他在唐朝题材的电视或**中能够看到一点尉迟恭的影子,然而史书中对他的记载其实也并不是十分的透彻,可能是由于当时李世民故意冷落了尉迟恭的原因。当年是李世民带兵攻打刘武周的时候是俘虏了尉迟恭,尉迟恭俘虏以后还算是比较识时务,所以也是跟随了李世民。跟了李世民之后也大大小小参加过不少战争,当时的贡献也还是比较突出的,可以说当时尉迟恭的地位和程咬金大将军差不多,也算是李世民的亲信兼职打手。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后,尉迟恭和程咬金同样被列在有功之臣名单内,所以那时候的尉迟恭的地位绝对能和程咬金相比。

要知道程咬金投奔李世民的时间要比尉迟恭早很多,然而他的地位能和程咬金一样,那说明他这个人还是非常有才能的。虽然说他有比较优异的才能,但是这个人的情商可以说比较低,另外他这个人还比较会炫耀。晚年时期的尉迟恭在参加李世民的大型宴请时,由于当时宴会的位置将尉迟恭安排的非常靠后。这直接导致未辞工,非常的不满意,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功劳要比一些晚生后辈大很多,位置应该接近李世民。不说非常的靠前,但是起码要喝程咬金差不多位置,于是他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到了李世民的堂弟李道宗身上。为此尉迟恭还大大出手打了李道宗,这一下却被李世民看见了。李世民觉得尉迟恭有些居功自傲,而且在这么重要的宴会上,竟然出手伤人,所以李世民就故意冷落了尉迟恭。

程咬金之所以敢殴打唐太宗的弟弟,完全是因为尉迟恭飘了。大多数武将,尤其是优秀的武将,他们的脾气是很大的,这也是军队的特殊环境造就的。尉迟恭是唐朝的开国将军,脾气暴躁、目中无人是很正常的。

尉迟恭大家都不陌生,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了很多功劳。在常年的作战中,尉迟恭多次将李世民从鬼门关救了回来。而且在玄武门政变中,尉迟恭更是亲手将李元吉杀死,为李世民登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正是因为这样,使得尉迟恭越发的目中无人,最终闯出祸事。

尉迟恭殴打唐太宗堂弟发生在一次聚会中,地点在庆善宫。这个聚会是李世民发起的,参加宴会的基本上都是一起打天下的人,尉迟恭作为开国功臣也受到了邀请。本来这事一件很好的事情,作为君主的李世民宴请自己的老部下。一切都很正常,结果在位次上出了问题。

尉迟恭就位之后,发现排在自己前面的人自己不认识。他感觉自己身为开国功臣都没见过的人,肯定不是什么大人物。于是便气呼呼的问前面的人他凭什么坐在他前面。坐在尉迟恭下位的李道宗看着场面一度失控,便想着拉住尉迟恭。

他站起来准备和尉迟恭解释座次的问题,结果尉迟恭根本就不听他的,还把李道宗打了一顿。其实尉迟恭并不是针对李道宗,当时不管是谁他都会出手的。李二看到之后,只是命众人住手,并没有过多地处罚尉迟恭。

等到宴会结束之后,李二单独找上了尉迟恭。他对尉迟恭目中无人、嚣张跋扈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还用刘邦和韩信的故事给尉迟恭上眼药。从此之后尉迟恭开始夹着尾巴做人,再也不敢过于嚣张。

演义中,尉迟恭曾发誓鞭在人在,鞭毁人亡,后来鞭子断为十八截,尉迟恭选择撞柱而死。不过历史上的尉迟恭并没有自杀,这是演义虚构出来的情节。李世民登基后,尉迟恭作为功臣也是得到了对应的奖励,但他此后却居功自傲,不懂分寸,李世民多次提醒尉迟恭他才幡然醒悟,最后选择告老还乡。整体来说,尉迟恭结局还算不错,并没有那么的悲惨,下面就来讲讲当时尉迟恭的处境到底如何。

1、不懂分寸

尉迟恭可谓是大名鼎鼎,农村中贴的门神,一个是秦琼,一个便是尉迟恭,足见尉迟恭的地位是多么的高。而在唐朝时期,尉迟恭勇冠三军,在李世民打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无数大功,所以李世民对尉迟恭也是非常器重的,还把尉迟恭列为了凌渊阁24功臣。可以说,尉迟恭在李世民时期,地位是非常高的。只不过这人啊,一旦有权力了,一旦身处高位了就容易飘,容易犯浑,尉迟恭就犯下了这个大错。

有一次李世民大摆宴席,尉迟恭参加的时候,发现有人坐在他的前面,非常不满,问道:你有什么功劳,凭什么坐在我的上席?话说,这个座位是皇帝安排的,你尉迟恭凭什么多嘴?于是坐在尉迟恭下席的李道宗生怕尉迟恭乱来,出言解释,结果尉迟恭啥都不听,不仅如此,他还把给他做解释、让他有台阶下的李道宗给打了,尉迟恭武力是多么强,他那一拳头下去,差点就把李道宗的眼睛给打瞎了,这让李世民非常生气,于是说了这么一番寓意深长的话。

李世民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以前看史书,发现刘邦在取得天下后,大杀功臣,对此非常鄙夷,现在等我当了皇帝后,才明白了刘邦的难处,有些功臣啊,做事情确实非常过分,不知轻重。治理国家,讲究的是奖赏与处罚。多余的恩惠,不能乱给,要严格要求自己,别做后悔不及的事。整体翻译下来,李世民这番话实际上就是在敲打尉迟恭,做事情别过分了,看看刘邦是怎么对待他的功臣的,你可别让我学刘邦啊。尉迟恭也不傻,自然是明白李世民的言外之意,于是开始约束自己的行为。

2、李世民的试探

尉迟恭始终是个大老粗,虽然李世民对他进行了敲打,但两人毕竟是经历过生死的,尉迟恭认为李世民也不会轻易杀掉他,所以他的行为虽有所收敛,但总体来说,改变也并不是非常大,因此他还是得罪了许多大臣。大臣们拿尉迟恭这个大老粗没办法,只能不断向李世民告状,告状之词越来越多,搞得李世民不得不怀疑,这尉迟恭是不是真的有反意?真的不满足于现在的权位?于是李世民又一次把尉迟恭召集过来。

这一次李世民并没有敲打尉迟恭,而是奖赏尉迟恭,准备把女儿嫁给尉迟恭。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是尊贵的公主,也是一个美少女,如果换了其他人,估计想都不想就答应做李世民的女婿了。不过尉迟恭一听李世民这话,当即发现了事情的不对劲!尉迟恭本人是比李世民大的,让尉迟恭做李世民的女婿,非常不妥,如果一定要联姻,李世民大可以把女儿嫁给尉迟恭的儿子啊。但李世民却出言要将女儿嫁给尉迟恭,这其中必有猫腻!李世民并非真心想和尉迟恭联姻,那他提出嫁女儿,目的肯定就是试探,试探他尉迟恭有没有不满足现在的权势,想要更进一步?

如果尉迟恭答应了李世民,表现出了野心,那等待着尉迟恭的肯定是李世民的暴击,而如果尉迟恭拒绝,那就说明他没有更上一层的野心,李世民会对他网开一面,于是尉迟恭直接回绝了李世民的赐婚。

《资治通鉴》:上又尝谓敬德曰:朕欲以女妻卿,何如?敬德叩头谢曰:臣妻虽鄙陋,相与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愿也。上乃止。

尉迟恭知道李世民在试探他,所以根本不敢答应娶李世民的女儿,而且在他回去以后,越想越后怕,于是不久之后他就提出了辞官的请求,获得李世民的批准,安全退了出来。

由于尉迟恭行事太过霸道无理,所以惹怒了李世民和一众大臣,而由于告状的人越来越多,搞得李世民也不得不怀疑尉迟恭是不是真有野心了,于是出言以嫁女儿试探,尉迟恭吓得半死,自然是不敢答应,一旦他答应了这门婚事,就说明他对权力有了进一步的想法,那等待他的将是李世民狂风暴雨般的打击,最终尉迟恭灭族都有可能。

尉迟恭一拳打飞二十岁的少年但是少年在被打之后一声不吭主要是因为少年想要维持当时宴会和平的氛围,不想要把气氛搞得那么僵。当时这个少年还是非常理智的,同时他的心胸也非常的宽广不与尉迟恭计较。

李世民当时非常看重尉迟恭,因为尉迟恭当初多次交过李世民的命。在玄武门之变爆发的时候尉迟恭更是杀死了李元吉,可以说是一手把李世民推上皇位的。如果没有尉迟恭的话,那么李世民到底是否能够当上皇帝还是一个问题。

所以李世民在当上皇帝之后,就给这24位有功勋的大臣排名。他当时把尉迟恭排到了第二位,由此可见他当初有多么重视尉迟恭。就是因为李世民的重视才让尉迟恭在晚年的时候有些目中无人。尉迟恭本性并不坏,但是他的性格非常的直爽说话也过于直白。 有一次李世民宴请百官,尉迟恭在参加宴会时发现有一个文官的地位竟然在自己之上,这就令他非常的不满。

所以当时尉迟恭就生气了,直接向当时那个文官说问他有什么功劳可以在尉迟恭之上。当时为了避免让两个人争吵一个年轻的少年就过来劝架,尉迟恭当时由于恼怒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就一拳打在了这个人的脸上。幸好当时这个少年并没有再次与尉迟恭发生冲突,如果再次发生冲突的话那么尉迟恭将会把这个事情闹得很大。就因为当时这个少年的隐忍,才能维持当时宴会和平的氛围,从这个动作就可以看出少年心胸的宽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9540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8
下一篇2023-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