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财必知:门面招财吉祥物

招财必知:门面招财吉祥物,第1张

  财可以养命,可以使我们生活的更好,也可以让我们得到想要的东西。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定要用正当的途径来赚取钱财。门面招财的吉祥物有哪些呢?下面就由我来介绍一些旺财风水的吉祥物供大家参考吧。

 招财貔貅:

 “貔貅”读作“皮休”,是一独角瑞兽。人们认为貔貅可旺财。摆放貔貅时,必须将头向门外或窗外,从而使其可以吸呐四方八面的财富。

 有些人喜在家中摆放或悬挂古钱,以作旺财之用;又有些人喜佩戴古钱,古钱为万万人所使用过,可借用来旺自己的运程,此其一也。而选择当旺皇朝之铜钱来佩戴,亦会增强自己的运程。所以,最流行的便是“五帝古钱”。五者,主九五之尊也,旺气,而五个皇帝当政时所铸造的钱是带旺气的,这五个皇帝分别为“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他们都是清朝最兴旺的皇帝年号。这五个时期,是清朝最鼎盛的时期,被称为“康乾盛世。一般也用”五帝钱“化煞旺财。据说因为有君王之气能够挡煞、防小人、避邪,旺财,可随身携带,有助增加偏财运、提升运气和招来财富。一般家庭可挂在家中财位,或将五帝钱放在卧室柜子的左边抽屉,让您财源广进。

 蟾蜍

 这蟾蜍并非普通蟾蜍,它是拥有三只脚,与其他四条腿的蟾蜍不同,它是会吐钱,传说它本是妖精,后被刘海仙人收服,改邪归正,四处帮助贫人,吐钱给人们,所以,后来被人们当作旺财瑞兽。摆放蟾蜍,要头向铺内,公司内或住宅内,不宜向铺门、公司门、屋门、否则所吐之钱皆吐出屋外,能催旺财气,另外,亦不宜头向窗,意义与向门同。

 刘海仙人虽不列入财神之列,但坊间仍十分流行将他列入帮人旺财运之仙人,刘海仙人的造形有很多,而最流行的便是他背一串钱或手提一串钱(主旺财)。另又以逗蟾蜍为乐,这蟾蜍便是上述所提到的旺财蟾蜍,有些玉器都是这个造形,佩戴着都有旺财之用。又有些像是刘海仙人手提扫帚,这是辟邪镇妖的法器,当然,仍有蟾蜍跟着,因这是旺财之物,笔者有数件古玉刘海仙人,它的肩或腿跟都有一只蟾蜍,这是传统的旺财仙人。

 财神

 中国的财神不只一个,如相传的文财神便是殷代忠诚文臣”比干“,而武财神便是大家都熟识的三国朝代的武将”关云长“。

 南方比较流行的便是供奉武财神“关云长”。另外一个比较正统的财神便是”赵公明“,传说他为秦朝人,入山修道成仙,被天帝封为”雷副元帅“,他的形象为头戴铁冠,身骑黑虎,黑面浓须,手提铁鞭,他最旺做生意人,令经商买卖可赚资财,他的长号为”总管上清正——玄坛飞虎多轮执法赵元帅“,一般人称为“赵元帅”或“赵玄坛”。

 龙银

 龙银是清末的银币,因为银币面刻有”龙“,故曰”龙银“,龙银很少单独用来旺财的,多是供奉地主,在地主左方(即刻五方五土龙神一方)摆放一个龙银,便可旺财。

 玉 琮

 玉琮是一块方形立体的玉,中间钻出一圆形大孔,圆者象天,方者象地,它似龙银一般,很少单独应用,一般摆放地主右方(前后地主财神一方),则可催财。

 黄财神

 佛教密宗的财神,分为财宝天王(即多闻天王)、曲嘲睁、白、黑、黄财神(合并为五路财神),其中以黄财神最流行,其他的财神,坊间便比较少见,因黄财神比较接近凡人,亦是最疏爽,故为人所乐于供,供奉黄财神要留意的便是赚了钱后,要将部分拨出作宏扬佛法之用,部分作善积德之用。至于黄财神的法相最具特色便是伏它左手上的老鼠,那只是吐宝鼠,它能吐出财宝。

 运财童子

 很多人的心目中都认为观世音菩萨身旁有一对金童玉女,金童是大发慈悲的好神仙,他会令人们的财运有改进,所以很多人称他为“运财童子”。

 现今的画像或玉雕便以一童子及其身旁堆满金印来代表旺财。在做生意的人士,很多都会在写字楼、商铺或宅内摆放运财童子来装饰。年年有余

 在佛教密宗的八吉祥,其中之一便是双鱼,中国很多的吉祥画像或吉祥摆设,都与”鱼‘有关,因为取“鱼”与“余”同音。年年有余,便是莲叶与鱼在同一个图案中出现,是中国人常见的挂画、红包封的图案。

 滚财珠七星阵

 水晶球能够将能量扩大,所以在家中吉位内摆放水晶球,便有催吉的含意,但在凶位中摆放水晶球,便出现了催灾的情况,所以对水晶球的使用要了解,才能在风水上发挥催吉效果。

 水晶具有强大的能量,水晶七星阵,其能量就加倍的强大!七星阵能凝聚能量,将磁场发挥至极限。七星阵是把六个水晶柱或水晶球按两个上下倒置而重叠的等边三角形来摆放,三角型的边长特定为七之倍数,中央再放一个较大的晶柱或晶球而形成「星形」,此即称为七星阵。在中央的水晶凝聚其外围六支水晶的能量,将水晶的磁场效用发挥到最好。黑耀石七晶阵主要是防小人,粉红水晶七晶阵主要是招桃花促进人际关系,白水晶七晶阵主要是旺运助运,其中黄水晶七星阵在运气好时能飞速帮你聚财。

 招财聚宝盘

 聚宝盆是财神宝物,可招财、聚财,放在房子中的财位上或者放在神案及明亮之处,有极强的催财旺财作用。聚宝盘置于家宅中可以招财守财,还可镇宅趋邪化煞,保平安。置于商铺办公室,可招财守财,开运防小人,令事业更顺利昌盛。不论自用,还是馈赠亲朋好友客户,都是极佳的宝物。聚宝盘内可放一个小金蟾,长吐财宝,放在家中财位可使财运滚滚,天财、地财、水财、正财、偏财,世间所有财气,都聚其中。

秦代。

赵公明于秦代出生在赵大村。传说出生时在三月十五日黄昏后天将黑时。赵公明,姓赵名朗,亦称玄朗,字公明。赵公明讲信用、扶贫助困、学道修行、和美处事、善于隐讳。集众多美德于一身,后人才将赵公明敬为财神。

清朝乾隆十四年编修的《周至县志·古迹》记载:“财神赵公明,赵大村人,村中有赵公明庙。”此后历代县志均有记载。

扩展资料:

赵公明是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是主管财源的神明,财神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道教赐封,二是中国民间信仰。道教赐封为天官上神,中国民间信仰为天官天仙。

在小说《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并没有封赵公明为财神,只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简称“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专司迎祥纳福、商贾买卖。

后来,中国民间认为赵公明手下所掌管四名与财富有关的小神,其分别是招宝、纳珍、招财和利市,因而成为财神。财神倾注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寄托着安居乐业,大吉大利的美好心愿。

—赵公明

1842年(道光22年)所建,属于佛教灵纪正宗,与包头的关帝庙、吕祖庙同属该宗。由山西五台山传播而来,历续---本---觉---长一一隆一一能一一仁一一圣。八代。到解放后财神庙主持圣悟还俗。

依据地形坐西朝东,供奉乃手工业行会的祖师爷张奎,每年正月初二,为接财神日,会在庙里开戏台,直到年终,热闹非凡,是包头最大的春节集会之一。

  比干

  没 错,商朝那位,不过比干是国神,正牌财神是赵公明

  秦琼和尉迟敬德成为门神是因为历史一事,看下面的资料

  关羽并没有把门身和财神这个称号抢走,因为秦琼和尉迟敬德仍然是正宗的传统门神,而关羽也列入门神像行列,是因为大家都喜欢把古时的忠义之士作为门神

  关羽被奉为财神,因为忠义被商家供为保护神,久而久之也成为了财神

  国神比干,子姓之后,沫邑人(今卫辉市北)。生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092年夏历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29年。为商朝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末帝辛*乱不止,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比干夫人妫氏甫孕三月,恐祸及,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林姓始祖)。比干为林氏之太始祖。而如今林姓后人在各个领域内,成绩非凡。

  后来周武王为封比干垄,垄为国神。赐后代林姓;魏孝文帝拓跋宏立庙宇;唐太宗下诏封谥“忠烈公”、“太师”;宋仁宗为《林氏家谱》题诗、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等。

  《史记·殷本记》载:殷商末期,很多诸侯背叛了纣而归服西伯。西伯的势力更加强大,纣因此渐渐丧失了权势。王子比干劝说纣,纣不听,更加*乱,毫无止息。微子曾多次劝谏,纣都不听,微子就和太师、少师商量,然后逃离了殷国。比干却说:“给人家做臣子,不能不拚死争谏。”就极力劝谏。纣大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于是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心来观看。

  ````````。。

  财神文化```````````````````````````````

  琉璃窗、朱漆门,堂上供着大财神;大财神、出凡尘,三聚三散越王臣;越王臣,富贵身,手里捧个聚宝盆;聚宝盆、天下闻,财源滚滚满乾坤;……

  ——汉代童谣

  财神是道教俗神之一,是中国民间供奉的招财进宝之神。世人向往美满富贵的生活,而这种追求实现与否往往与个人占有财富的多寡有关,于是许多人虔诚敬奉财神,期望财神能够送财。财神信仰出现于宋代,其后逐步流行,在民间有广泛的信仰基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祈福纳财是人之常情。“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了千田想万田,得了银山想金山”是俗人的做法;“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雅士的原则。虽然说法不同,但一样都反映了千百年来人们对钱财的追求和崇拜,以至于兴起了一种财富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就是“财神”,主旨是教育人要取财有道,鼓励人要乐善好施。

  民间财神信仰的最大特点就是:财神并非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一个来源极不相同的各种神的集合,有专司人间财富之神赵公明、公正无心的纣王叔比干、生财有道的陶朱公范蠡、忠诚信义为本的关羽等。比干,是众多财神原型中年代最早的一位,因其“无心”,也是人间平等与公正的期望。

  财神承载着人们招财进宝、日进斗金的美好祈盼,寄托着人们合家富贵,人财两旺的心愿,已然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共同信仰。正如一副财神庙上的楹联所写:“蕴玉藏珠,善贾固皆蒙乐利;心耕笔织,寒儒亦可荐馨香。”在中国道教神仙谱系中,财神无疑是最受欢迎的神灵之一。

  武圣人关羽的内幕

  武圣人关羽的内幕关羽活着的时候最高爵位是亭侯,死后被封王,封帝,最后被封“关圣帝”,巡查天上、人间、地府三界,统领儒、释、道三教。关羽的真实形象是怎样的呢?从《三国志》中我们知道关羽最早崭露头角的一出戏《温酒斩华雄》,其中真正斩华雄的人是孙坚。而关羽领导的最著名的一次战役——水淹七军,据史书记载,关羽的胜利不是因为他有智慧,而是有运气。由于秋雨连绵,曹操被迫从樊城退兵。至于千里走单骑的故事更是莫名其妙,当时从许昌到冀州走直线过黄河的话只有五百里。可是在《三国演义》里关羽选择了一条奇怪的曲线,竟然走了两千里才到冀州。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关羽失荆州,走麦城是“刚而自矜,以短取败”。真实的关羽只是武功盖世而已,在政治、军事方面都算不得杰出。史书称其“颇盛气,好凌人”,那他后来如何挣得圣人的名号呢?这与荆州流传多年的“端公舞”有关,人们跳这种舞祭拜亡灵,相信冤死的人不得升天,会化作厉鬼在人间报仇。关羽的死有很强的悲剧色彩,恰巧吕蒙和曹操不久后也相继去世,人们认为这是关羽的厉鬼来报仇了。于是,关羽作为厉鬼在荆州地区被人崇拜了三百年。三百年后的隋朝,有一位智者大师到这里传播佛教。由于佛教是外族的东西,佛教中的圣像又有强烈的异域特色,很难被当地人接受,这时关羽出现了。相传智者大师要在玉泉山建寺,但是山顶上有泉水,水下是无底洞,根本无法建寺。于是,智者大师每日在这里打坐修行。一日关羽从天上飞过,口中大喊:“还我头颅,还我头颅。”智者大师对他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当日被你过五关斩六将的人,又找谁要头颅呢?”关公便停下来听智者大师说法,后来顿悟,带人来玉泉山建寺,七日乃成。从此关羽一改厉鬼形象,做了佛教的护法。两百年后,到了唐朝,儒家学者认为关羽的“忠义信勇”符合儒家思想,于是在关羽的手中放了一本《春秋》。从此关羽非《春秋》不读,一介武夫变为儒将。中国的第一任武圣人是太公吕望,关羽、张飞、周瑜都是作为他的陪祭进入武圣庙的。到了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因为自己是平民做皇帝,所以坚持有皇室血统的刘备不合王权神受,而推崇曹操的正统身份。关、张、周被赵匡胤逐出武圣庙。关羽从上层社会走入民间,进入说书艺人的故事。由于刘、关、张的穷苦出身与说书艺人相同,而桃园三结义又是当时社会最理想的人际关系,于是刘备受到说书艺人的同情,被描写成理想的仁君形象,关羽、张飞都成了维护正义的英雄人物。一百年后,关羽的故乡——山西运城的盐湖不知为何不产盐了。当时盐湖的收入占宋廷税收的六分之一,宋徽宗对此忧心忡忡。徽宗信道,此时道教门派众多,各派之间相互排挤。龙虎山的张继道是徽宗器重之一,张天师主动请缨到山西为皇帝排忧解难。可是几年过去了,盐湖还是不产盐。这时张天师想到当年轩辕黄帝和蚩尤大战,蚩尤死后化作盐池,如今必是蚩尤作怪。于是奏明徽宗,要请当地的神仙关羽来战蚩尤。传说轩辕黄帝姓赵,是赵宋的先祖,因此与蚩尤之战不仅关乎财政,还与赵宋王权有关。徽宗把自己的年号封给关羽——崇宁真君,命他去战蚩尤。不久后盐湖恢复产盐,关羽正式进入道教。此后,北宋与辽、金交战,关羽又作为鼓舞士兵的战神被封——义勇武安王。根据《三国志》和唐人的诗文记载,关公的兵器应是剑,为何后来变成了青龙偃月刀呢?原来在宋朝的义勇武安王画像中,关羽身后有两名士兵,一个举着“关”自旗,一个拿着掩月刀。宋代《武经总要》中记载:掩月刀并非用于杀场,而是在仪仗中代表勇武的一种武器。元朝的关汉卿是把这把威武的大刀交到关公手中的第一人。由于元朝政府看不起汉族知识分子,禁止南人习武、祭拜,象关汉卿这样的汉族文人不能走仕途之道只好以写戏剧为生。他们希望有关羽这样的大英雄出现,拯救人民于水火,于是关羽在民间戏剧中不断被神化着。到了明朝,太祖朱元璋认为民间习武,农民起义,对皇权有威胁。关羽再次被驱逐出武庙,义勇武安王的封号也被废。这次他是如何东山再起的呢?还是让我们到福建东山的关帝庙去看一看吧,那里作为仆人的周仓居然被塑的和他的主人关羽同等大小。相传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赵昺和左丞相陆秀夫逃到此地,走投无路,一同投海殉国。陆秀夫的魂魄投入关帝庙的关羽像中,而赵昺的魂则投入周仓像中。毕竟赵昺是君,陆秀夫为臣,在这里的关公与周仓之像被塑造得同等大小。正是由于陆秀夫的加入,关羽又多了反抗外族的忠臣形象。明世宗嘉靖年间,东南沿海一带倭寇入侵,关公再次被朝廷启用,在他的两旁还加上了岳飞和陆秀夫。到了明朝末期,关羽正式取代姜尚作了中国的第二任武圣人。经过宋元时期民间艺人和下层文人的刻画与虚构,关羽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到了明朝,由于上层文人和贵族对戏剧的喜爱,关公的形象被进一步改写。在《三国志》中有三处明显指出关羽降曹,在这个大英雄身上怎能有投降的污点呢?于是罗贯中写出一段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以及后来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经过如此描写,不仅掩盖了关羽投降的事实,而且使他的形象更加完美。单刀会的主角本是鲁肃,他面对关羽毫不畏惧,义正词严要讨回荆州,为何到了《三国演义》中主角变成了关公呢?若刘备借荆州不还,则关羽镇守荆州成为霸占荆州,此后失荆州、走麦城就缺少了悲剧色彩。同为山西人的罗本便在这出戏里加了一个虚构的人物——周仓。周仓一句“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岂独是汝东吴当有耶?”把整个形势逆转。刘备作为有德之君,汉室正统,霸占荆州是为恢复汉室的正义之举,则关羽也成了正义之师。元代有一出《关公斩貂婵》的戏,虽说历来大英雄都不会为女色所动,但是让关羽亲手斩了一个手无寸铁的弱女子,还是有损英雄形象。于是到了明代,这出戏有了另一个版本《关公与貂婵》这次关公与貂婵解除了误会互生爱慕之情,但最终关羽还是为事业放弃爱情,而貂蝉仍是以死告终,不同的是这次是自刎而死。通过话本、戏剧、小说,关羽的塑造已日臻完美,但作为一个反击外族的汉族忠臣形象,关羽又如何被清廷政府所接受呢?原来在满族入关之前,《三国演义》被翻译成满文作为贵族内部的政治和军事教科书。努尔哈赤自比刘备,比蒙古为孙权,所以关羽作为英雄早已被满蒙所接受,在抚顺的皇宫内就建有关帝庙。清朝入关后,历代皇帝不断为关圣帝追加封号,乾隆时加至十一个字,到光绪时已有二十六个字了。在民间许多行业都认关公为行业祖师爷。如做豆腐的、打铁的、做剪刀的、剃头的,甚至做灯烛的也因关公挑灯读《春秋》而认他做祖师爷。清朝中叶,源于遍布大江南北的晋商在生意场上的成功,被供奉在晋商会所的关羽又多了财神的形象。到了清末民初,中国大大小小的关帝庙有几万座,远远超过文圣人孔子的孔庙。

  ---------门神--------------------------------------------

  正宗的传统门神,是唐代两位名将——秦叔宝和尉迟恭。秦琼、敬德作门神的根源出于霍州,出于隋唐霍邑之战。

  隋末,炀帝无道,天下大乱。公元617年,唐公李渊由太原起兵南下,欲伐隋建唐。兵至吕州霍邑(即今山西省霍州市),被隋将宋老生所阻,无计南行。 这霍邑,地处山西南北交通要道,北藉韩信岭,南扼白壁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早在尧舜时便享有“中州重镇、帝都屏障”之称。双方相持月余,传说李渊在霍山神的帮助下,方克霍邑,斩宋老生,然后势如破竹,直下长安。 李渊在长安建立大唐,其立基之地山西却被号称天兴皇帝的刘武周所占。刘武周克并州,陷介休,取霍邑,占河东,势力将及关中。 619年冬,李世民率师返晋。收河东,复平阳,兵至霍邑。刘武周命元帅宋金刚死守霍邑,宋金刚命偏将尉迟恭扼守白壁关,阻止李世民北进。

  李世民多次攻白壁关,损兵折将,徒劳无功。李世民转师东向,620年沿霍山西麓进入霍邑。霍邑境内东部,素有“米粮川”之称。尉迟恭探知李世民已避过白壁关天险进入霍邑,便挥师迎击,在“米粮川”与李世民行军总管秦叔宝展开一场殊死大战。二将交锋,几乎每个回合都是尉迟恭打三鞭,秦琼还两锏。因为尉迟恭的鞭重六十斤,打三鞭用力一百八十斤;秦琼的锏重九十斤,还两锏用力也是一百八十斤。“打三鞭还两锏”说明二将基本势均力敌。李世民对尉迟恭的忠勇耿直早有所闻,对其精湛的武艺又深为赞叹,今坐观二虎相斗,唯恐必有一伤,于是鸣金收兵,以图寻机收尉迟恭归唐。

  李世民多次恩遇尉迟恭,多次劝其归降。尉迟恭最后答应,只要刘武周死了,他便归唐。李世民求贤心切,又不能马上擒杀刘武周,无奈便杀了一个酷似刘武周面目的人,将人头送与尉迟恭。尉迟恭未能辨出真假,便归降了李世民。 李世民平息了刘武周的战乱,帐下又添一员虎将尉迟恭,心中欢喜不尽。他决定在霍邑稍作休整,然后班师回京。

  李世民夜宿霍邑衙门(即今霍州署),不料多次在梦中被两个无头的人惊醒。李世民仔细琢磨,这两人一个像617年在霍邑所斩的隋将宋老生,另一个却像那个被充作刘武周而割了头的人。这两个无头之鬼时时骚扰,使得李世民坐卧不宁。李世民召见徐茂公求计,徐茂公道:“主公屈杀这似刘武周之人,乃因急于收降尉迟将军所致,主公可派尉迟将军夜守衙门,或许得以安宁”。李世民依言,使尉迟恭守门,果然那个似刘武周的冤魂不再来扰,而那个像宋老生的冤魂仍至。李世民再次求计于徐茂功。徐茂功道:“臣闻宋老生虽系隋将,但其忠勇可嘉,窃闻宋老生平日极敬佩秦二哥为人,试增派秦二哥夜守衙门,或许得安。”李世民依言增派秦叔宝夜守衙门,果然宋老生冤魂也不再来。

  正因有此在霍邑徐茂功出策,秦琼、敬德夜守衙门之前车,才有泾河龙王扰太宗,太宗宣召徐茂功、秦叔宝、尉迟恭见驾之后辙。由此可知,秦琼、敬德两位唐代名将初识在霍州,酣战在霍州,结谊在霍州,二人作门神的根源也在霍州。据说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描写的门神形象,便以霍州门神为素材,天津杨柳青的门神国画,也是霍州门神的集锦。

  大家都喜欢把古时的忠义之士作为门神

  门神是我国民间贴在门上的神像,贴门神风俗的基本意图是渴望摆脱灾难,得到幸福。门神源于远古时期的庶物崇拜。据查考,我国周代就有门神,但那时的门神还无名无姓。门神在汉朝时有三位,一位是成庆,另二位是神荼及郁垒,至唐有了秦叔宝、尉迟恭二门神。宋元之后,民间的门神多得不可胜数。直到今天,春节贴门神画的风俗依然存在。秦叔宝、尉迟恭两位武将门神,在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关于秦琼、敬德成为门神有个传说:李世民为了争皇位,在玄武门杀死兄弟二人,住进皇宫以后,经常做恶梦,梦见他两个兄弟变成恶鬼来找他索命,终日心神不定。太宗有两位将军,一个是勇猛无比的尉迟敬德,一个是每战必胜的秦叔宝。二将军自愿戎装守门,李世民这才安心。可是,只要他俩一离开,李世民马上就会犯病。魏征叫画匠把秦琼、尉迟恭的像画下来,贴于门上,李世民从此再不做恶梦了。这事传到民间,老百姓都知秦琼和尉迟恭的厉害,也仿着画了他俩的像,过年时贴到大门上,叫做“门神”。

拜神之起源极为久远,差不多在原始人年代就有了,基于对大自然的无知和敬畏,而将其拟人化了。

财神则比较晚,据考证,中国财神的诞生大概可追溯到宋代民间经济交流的空前繁荣。自诞生以来,财神逐渐被作为一种精神的保护和寄托受到广泛的关注。随着流传广度的增加,“财神文化”也诞生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财神主要有比干和范蠡。武财神赵公明、关公。

赵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又称赵玄坛,赵公元帅。“玄坛”是指道教的斋坛,也有护法之意,为道教四大元帅之一。同时为阴间雷部将帅和五方瘟神之一。

又相传为正财神,司掌世间财源。赵公明是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是主管财源的神明,财神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道教赐封,二是中国民间信仰。道教赐封为天官上神,中国民间信仰为天官天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503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