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哪些因素,会让夫妻有孩子后常吵架?

原生家庭的哪些因素,会让夫妻有孩子后常吵架?,第1张

很多夫妻有个感受:在孩子出生的最初1-2年龄里,自己和配偶的关系会有很多分歧,这常让我们感到气馁或无力。也常和自己的另一半争执如何教育孩子才是正确的;因父辈们不合时宜的方法来照料我们的孩子而抓狂;到了孩子上学后,我们也会质疑老师的教育方式是否适合孩子而担心。而在这些挫折中,最让我们不满的是和配偶对孩子教育的分歧了。

事例一:我想全家一起同桌吃饭,可我老公就愿意自由自在自己吃。

妻子;我妈妈是老师,爸爸是军人,所以我从小都是比较有规矩。一家人一起同桌吃饭,更是我家的传统,我也很喜欢这种吃饭的氛围。可是我老公根本不喜欢,他喜欢端着碗去客厅,打开电视边吃边看,我儿子也学他,我都跟他说好几次了,他就是不改。昨天晚上因为这事,我们又吵架了。吃饭是一家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活动了,平时我们都那么忙,为什么他就不能为了孩子改一改?以前没有孩子还好说,可有了孩子,父母不以身作则,怎么养育好孩子?

丈夫:我不觉得这样自由自在地吃饭有什么不好,我从小就是这样长大的。我爸妈是做小生意的,平时他们做生意忙,妈妈就会快快地给我和哥哥弄点吃的,让我们自己吃。等到我和哥哥再大一点了,爸妈有时候会直接给钱让我们自行解决吃饭的问题,或者点外卖就把饭吃了。而且我工作一天了,我也想放松放松。

为什么有孩子后常吵架?你们的分歧和焦虑,症结往往来自原生家庭

事例二:我想给孩子好一点的生活质量,可老公说我爱浪费

妻子:我们家庭条件还不错,也就一个孩子,所以我愿意给孩子买些品牌的、质量好的东西。昨天我去商场给孩子在专卖店里买了身衣服,花了1000多块钱。我老公说我浪费,孩子这么小,买那么贵的东西干什么。可我们又不是买不起,为什么不能给孩子好一点的生活质量?我爸妈从小特别疼我,只要我喜欢的,我爸妈都会给我买。所以我也特别喜欢我爸妈对金钱的态度,我觉得金钱的价值不在多少,而在于能不能给人创造快乐,钱如果都存着不用,那跟没钱又有什么差别?我真怕我儿子会跟他爸爸一样,长大后也变成这样爱斤斤计较的毛病。

丈夫:我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我妈妈从小教育我们要懂得节约,不要浪费,作为家里的老大,我也有责任帮助我的弟弟妹妹不形成这一坏习惯。所以我总觉得钱应该花在该花的地方,用钱买来的快乐真的太肤浅。可我老婆从来花钱都是大手大脚,孩子用的都是名牌。别人家孩子能吃、能穿、能用的,为什么我家的孩子就不能呢?

为什么有孩子后常吵架?你们的分歧和焦虑,症结往往来自原生家庭

对上面两对夫妻产生的分歧,您更支持谁呢?很多的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会生气、失望、迷茫,这些挫折的情绪来源于我们不能认识为什么有了孩子后,我们会有这么多的分歧?

夫妻会产生分歧,这原本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我们从小就是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方式也不同。我们建立家庭后,有了孩子,对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方式有差别也是正常的。但问题是,很多夫妻没有理解这一点,对于不同于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会加以批判和嘲笑,或者会坚持认为自己才是站在“理”的那一方,因为双方各抒己见,不肯妥协,争吵会不可避免,甚至有因为对孩子养育观念的分歧,闹离婚的也大有人在。

人是社会的产物,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每个人的行动、习惯、观念以及思考模式,甚至于解决问题、建立关系、与人沟通等能力,基本上都是向父母学习而来的,或是通过与之相关的互动经验中积累的。而无论是第一对夫妻的“同桌吃饭和自由吃饭的分歧”,还是第二对夫妻“对使用金钱观念的差异”,都可以看出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有人说:恋爱可能是自己的事,但婚姻就是两个家庭的事了。一对新婚夫妇的床上,其实躺着6个人。可见,一个新建立的家庭,两个原生家庭对他们的影响是显著的。

为什么有孩子后常吵架?你们的分歧和焦虑,症结往往来自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对于个人成长的影响,同时影响着教育孩子的想法和行为。原生家庭对我们不好的影响,在我们积极乐观、冷静时可能显露的较少,但是当我们被负面情绪所笼罩时,不可避免地会显露出我们成长过程中曾经接收到的东西。当我们忍不住对不听话的孩子责骂时,言语的冷漠和刻薄,会让我们不禁打了个寒战,这跟小时候父母数落我们自己是如此的相似,那些小时候扎我们心的言语我们也毫不犹豫地砸向了我们的孩子;小的时候,我们遭到父母的体罚,我们觉得父母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所以对这一行为是憎恨的。当我们自己做了父母后,很多人也都不想体罚我们的孩子,但某一天,当我们的孩子因为极度不听话,我们也动手揍了孩子。

到底是孩子不听话,还是你看孩子不顺眼?到底真是孩子的问题,还是你自己的问题?很多的时候,我们要好好回溯自己的成长过程、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观念是如何形成的,哪些是好的经验,哪些是需要自己放下的。

为什么有孩子后常吵架?你们的分歧和焦虑,症结往往来自原生家庭

所以要想减少夫妻对孩子的教育分歧,减少养育孩子的焦虑。我们需要重新建立我们的教育态度。而好的基本态度有三个:

1为孩子设限,把孩子当成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要担当起父母的责任,应该先当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朋友。所以在孩子还小时,我们宁可权威点,也不能太过放任孩子。有部分父母为了展现民主,往往什么事都听孩子的意见,顾虑孩子的感受,这会造成孩子的困扰和焦虑,也有肯能养成孩子的霸道和不讲理。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应该为孩子设限,立规矩,并告诉他行为的准则是什么,并且要求他做到。当孩子逐渐长大,能够了解人我界限,明白如何与他人配合协调,并能为自己的行为及选择负责,这时候我们应给孩子尊重和自由,选择跟孩子做朋友。

2面对孩子的问题,不要过度焦虑,并带着负面情绪去处理孩子的问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为人父母难免都有的心态,因为期望过高,当面对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也会更焦虑。我们总是焦虑孩子做错事,走弯路、怕孩子不够优秀、担心孩子受挫折,恨不得为他准备出一条康庄大道。其实很多孩子的问题其实没那么严重,只是被父母的焦虑感放大了。当碰到孩子的问题,请父母不要立即反应,冷静一分钟,先解除孩子的抗拒心理,这样再教育往往效果会更好。

为什么有孩子后常吵架?你们的分歧和焦虑,症结往往来自原生家庭

3接纳自己、接纳孩子

有时候作为父母,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把孩子的表现,当成自己的教育成绩单。当孩子表现不如自己的意时,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欣赏孩子其它的优点。面对孩子的一些问题,父母会沮丧、会焦虑。而一对焦虑沮丧的父母,是绝对教育不出乐观自信的孩子来的。所以当我们累了、疲倦了,要懂得放松自己。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因为我们看待方式不同,会把孩子不是问题的问题放大,造成亲子关系紧张。而亲子关系稳固,那么一定要有良好稳固的夫妻关系才好。原生家庭对我们的育儿观念影响显著,重新建立我们的育儿态度,让我们的育儿观念更适合孩子成长,让夫妻在育儿过程中得到真正的乐趣,是我们每位父母需要做的!

大家要知道的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是非常的大地,如果原生家庭有问题,就有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性格出现问题。可能很多女生都遇到过自己的男朋友的原生家庭不是很好,这样就有可能会造成自己的男朋友的性格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呢?

一、多陪伴自己的男朋友

如果自己的男朋友的原生家庭有问题,这种时候可以多陪一下自己的男朋友。比如男朋友的家庭经常的吵架的话,这样就有可能会导致自己的男朋友的性格变得很敏感。这种时候要注意多陪伴一下自己的男朋友,如果两个人在生活当中出现了矛盾,也应当好好商量一下,任何一方都不能发脾气。如果自己的男朋友和自己的观念不一样,也应当把自己的观念充分的和男朋友解释一下,不能强迫对方接受。

二、尽量的少让自己的男朋友回家

如果自己男朋友的原生家庭有问题,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告诉自己的男朋友以后尽量少回家,多和自己的女朋友生活在一起。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两个人的感情基础,而且也可以相互磨合。在生活当中碰到事情的时候要注意多商量一下,两个人要相互信任才可以。

三、男朋友回家的时候可以陪他一起

如果自己的男朋友的原生家庭有问题,那么自己的男朋友在回家的时候自己可以选择陪他一起回家。通常男朋友的父母看到有客人来的时候就不会过分的为难自己的男朋友了,如果自己对男朋友的父母不满意,也应当尽量的多和自己的男朋友沟通,不能和男朋友的父母发生正面的争吵,防止影响到两个人的感情。只要男朋友是认真和自己在一起的,那么男朋友的原生家庭就不会影响到两个人的感情。

“扶弟魔”,这三个字,毁了多少个家庭的幸福?血脉骨肉亲情割舍不断,互相帮扶是应该的,但这里所说的帮扶有两个前提,其一,帮扶是相互的,不能只是一方索取,而另一方付出,索取与付出应该是对等的,你有困难的时候我拉你一把,我需要的时候你也要伸出援助之手。

帮扶是有底线的,无底线的帮扶只会消耗掉亲人之间的感情。

即使是再亲近的人,也不能无底线无条件地索取,娘家有难,嫁出去的女人适当帮扶一把,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娘家不能以此进行道德绑架。

我们总是和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生而为人,我们没法选择。

而你是什么性别,也不是自己可以决定。遭受一些恶习影响,我们不应该把责任归咎到自己身上。这不是你的错。

而渴望父母的爱和认可,是我们的本能。但长久的付出,换来的是变本加厉的索取时,那我们还是要适可而止。和原生家庭分离,开启自己的人生吧。

你的世界将会更广,去追寻自己的生活,找真正关爱你的人。以你的能力,这并不难。

另外,一定要学着自爱。这辈子真正能时刻陪着自己的,是影子;知你冷暖的,还是自己。如果父母不爱你,你就给自己多份爱。开始给自己存钱,给自己买车买房,关心自己的身体和感受。

给自己建一个温暖的家,让自己的身心有个栖息的地方。

对每个人都有根深蒂固的影响,都有根深蒂固的影响。有时不是因为这些影响,而是看不见的。

经过详细了解,我们以咨询师的案例为例。在一次咨询中,她认真思考了为什么在恋爱的时候会觉得对方不爱自己,直到我对静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她的性格中,除了担心过早发生关系,男朋友会不珍惜自己外,她还担心过多地维持亲密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我静静地担心,如果我拒绝我的男朋友,我的男朋友就不会坠入爱河。如果男朋友不爱他,他会觉得被抛弃了。

家庭关系和成长过程经过详细了解,才发现父母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吵架。每次吵架,妈妈心情不好的时候,总是在面对老公的时候静静地说。离婚吧,闺女我也不要了,总之你也不爱我,也不珍惜我。我为什么要继续和你在一起,为什么要抚养你的孩子等等。

这样争吵的场景,在静静地童年与青春期,甚至到了大学,父母仍在继续。两个人的婚姻早已有名无实,尽管父母最终没有离婚。所以,面对这样的家庭关系,学会静静的是自我建设,给自己安全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不时听到一些女人说话。每次他出去喝酒,他都要喝到很晚才回来,这让我感到不安全。现在生活压力太大了,他的工资一点也没有增加,不能给我更好的生活。让我没有安全感。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总是有一种莫名的焦虑,感到非常不安全。

近年来被提及的安全感这三个字就像街车一样普遍。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主要体现在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那么安全感到底是什么?

安全感是他能够安神起这个家,能够对家庭负责。安全感就是在我无助的时候陪伴我,和他在一起很安心,很理解我,安慰我。安全感是有更多的钱,有自己喜欢的房子,男朋友或丈夫不会作弊,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似乎大多数女性的安全感都与男性有关。

如果我是这个男人,好像要说hold生活有安全感。根据你的意思,这个人有安全感。只要这个人在我的眼皮底下,我就放心了。如果对方不配合,就无法控制这种安全感。男人以后会有失控感。这种失控感除了失望之外,会再次让女人感受到不安全感。所以,从长远来看,我会感到很累,更不安全。所以,女人应该给自己安全感。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对冷热不确定外部的自然不确定性。

这种确定性使用得很好,可以成为前进的动力。你只能生活在自我内耗中,如果使用不好。同时,你还需要知道安全感是一个非常隐私和个人的项目。

最后,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事实上,真正的安全感只来自你心中的一个地方。你真正需要做的事,让自己行动起来,在感情之中做一个良好做一个有良好沟通得人。除了让自己在关系中有一定的控制感。学会确认和反馈行为也需要做。需要良好的反馈,除了找出问题的根源,从各个角度建立安全感

其实,你不知道自己有多出色,多值得被人爱。只是你自己没有发觉罢了。

6步法走出原生家庭伤害

心理学家荣格说:“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都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就已经形成的性格。”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东野圭吾说:“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家是一个常回但不能长待的地方。”

被原生家庭伤害的表现

1习惯性压抑自己

总是被人夸“懂事",压抑自己的真实需求,不会主动表达心里有事也不会和父母倾诉,时常委曲求全。

2否定自我价值

小时候经常被打压,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总觉得自己很差,从而产生不配得感。

3充满负罪感

长期被父母PUA"我做这些,还不都是为了你",导致你内心产生负罪感,觉得身边人过得不好,都是因为自己。

4想要逃离父母

想到回家并不开心,看着熟悉的环境,过往的遭遇一幕幕重现,只想逃离。

5无法平和沟通

每次和父母讨论事情都会不欢而散,感到"不被理解"而情绪崩溃。

6讨好型人格

很难拒绝别人,习惯性把别人的需求放到第一位,害怕别人失望的眼神。

7渴望被认可

因为经常被否定,你更希望证明自己是被需要的。往往也容易被家庭控制,不断付出,成为类似“扶弟魔"。

8严重缺乏安全感

由于没有感受过无条件的爱,你变得敏感多疑,不相信别人会一直爱你,也觉得自己不配。

9容易依赖别人

别人对你好一点,你就对ta掏心掏肺。并且缺乏主见,经常摇摆不定,被他人意见左右。

10喜欢独处

相较于耗费精力的社交场合,更喜欢通过独处获得能量。

如何走出原生家庭创伤

1不要期待父母改变

父母那一代人的生长环境和现在有很大差距,他们习惯性用固有认知去解读当下发生的事情。并且固有认知一旦形成,很难发生改变。所以,不要执着与说服他们理解你,观念不同很难达成一致。

2经济独立

摆脱经济上对父母的依赖,意味着你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衣食自足,不求他人。

3学会爱自己

没必要用受过的伤害一直"惩罚"自己,你值得更好的生活。血缘无法选择,朋友、爱人是可以选择的。去遇见喜欢的人、过想要的生活,重要的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4不需要为父母的情绪买单

父母吵架是他们之间的感情问题,不需要归咎于自己;或者看到父母因为某件事情难过,就因此产生负罪感,认为是自己做的不够好。你无法控制他们的情绪,也无需为此买单。

5看清精神控制

父母PUA常用的方法就是让你产生亏欠感,以“爱"的名义操控你。那些让你感受到不舒服的"为你好"都可能是隐形控制,你要相信自己的判断,避免走进圈套。

6放下救世主心态

你还没有强大到可以负担别人生活的时候,请先照顾好自己。与其试图填满不是你原因造成的"无底洞",不如把父母的课题归还给他们。父母养育我们的确很辛苦,但也不是逼迫我们的理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9567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8
下一篇2023-11-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