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一般用月亮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

古人一般用月亮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第1张

一般是思乡之情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当然同是望月,有的人想的角度就不同,比如李商隐他想到的就是《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而说到中秋与明月的词,就不能不说东坡的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的流传程度,可以用“脍炙人口”来形容了

《十五夜望月》这首诗的意思是: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

全诗如下: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诗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见是寄友人杜元颖的。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

作品赏析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联想到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树栖鸦”,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诗人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

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望月有感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约作于公元799年(唐德宗贞元十五年)秋天。其时诗人到符离(安徽省宿州市),曾有《乱后过流沟寺》诗,流沟寺即在符离。题中所言“弟妹”,可能和诗人自己均在符离,因此合起来就有五处。公元799年(贞元十五年)春,宣武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接着中、光、蔡等州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马去攻打,战事发生在河南境内。当时南方漕运主要经过河南输送关内。由于“河南经乱”使得“关内阻饥”。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约作于公元799年(唐德宗贞元十五年)秋天。其时诗人到符离(安徽省宿州市),曾有《乱后过流沟寺》诗,流沟寺即在符离。题中所言“弟妹”,可能和诗人自己均在符离,因此合起来就有五处。公元799年(贞元十五年)春,宣武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接着中、光、蔡等州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马去攻打,战事发生在河南境内。当时南方漕运主要经过河南输送关内。由于“河南经乱”使得“关内阻饥”。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 此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回首兵燹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诗的前两联就是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接着诗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他想: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全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白居易的这首诗不用典故,不事藻绘,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

望岳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怎样的感情,如下:

本诗由“望”而“赞”,再现了泰山的高峻雄伟,表现了诗人青年时代蓬勃朝气与非凡的胸襟。

后两句充分表达了青年杜甫虽考场失意,仍充满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十五夜望月》又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这首古诗抒发了作者对于故乡的亲人和友人的思念之情。大家都在知道,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诗人在中秋夜望月,想到的一定是故乡的亲人和朋友们,无限思念涌上心头。

  全诗原文如下: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作者: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翻译:庭院的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鸦雀,秋天的露水无声的打湿了桂花。今天夜晚明月当空,大家都会望月。不知道这满满的秋日思念会落到谁家

  赏析:全诗的前两句写景,用“白”、“鸦”、“冷”、“湿”等字眼,表现出一种凄凉、冷清的环境,表达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凄凉之情。后两句写望月,不知道这思念会落入谁家,表现出作者对于家乡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中庭地白树栖鸦”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洒落在地上的月光比作了白色霜雪,十分形象且生动的表现出中秋夜晚月色清明的特点,这句古诗出自我国唐代诗人王建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古诗全文如下: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作者: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意思:庭院的地面上洒下的月光好似白色霜雪,鹊鸦栖息在庭院里树上,清冷的秋夜露水沾湿了院中的桂花。今晚是中秋十五月圆之夜,世间人人都欣赏着这月色,也不知道这中秋的愁思又会落到谁的家中。

  赏析:这是一首中秋夜望远的古诗,诗人通过对中秋夜晚朦胧夜色的描写,运用生动形象的描写和想象,创造出一个月明人远、幽静冷清、思深婉转的优美意境,最后再通过设问的方式,更是将诗中表露出的望月愁思展现了辗转悠然,耐人寻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964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