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换尿不湿和他妈妈产生了分歧然后和他吵架了是我的错吗?

因为换尿不湿和他妈妈产生了分歧然后和他吵架了是我的错吗?,第1张

因为换尿不湿和他妈妈产生分歧,而与男友发生争吵,不一定是你的错。这可能是由于双方对事情有不同的看法、态度或者期望,导致无法达成共识。在处理这种情况时,关键是要保持冷静,尊重彼此的观点和感受,并尝试沟通解决。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行为或者言语不当,已经伤害了男友或者他的家人,可以考虑道歉或者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法。然而,如果争执是由于男友或者他的家人的过错或者误解所引起的,那么他们也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做出相应的改变。

总之,处理分歧和争吵是一项挑战性的任务,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和理解,以建立健康、稳定的关系。

首先夫妻之间不要去吵架

吵架也不能对方那里是伤口就把话锋向那里说;这样子只能一时口快活,给对方的伤是修复不好的。

如果是小拌嘴,投其所好,认错等等都是妙招

夫妻和谐是要用脑的,只有对方舒服了,他(她)才会去想着怎么让你和你的家人舒服,最后得利的还是我(自己),做个聪明的一半。

别让管教成为伤害,父母的教养方式决定孩子的用脑模式 孩子的大脑发育就像施工中的房子,他们的下层脑已经成熟,但是上层脑还在慢慢架构中~ 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管教方法都影响着孩子使用「上层脑」或「下层脑」,然后决定他们哪一部分的大脑区块会越用越强壮。想想看,你的管教方式是让孩子使用「上层脑」还是「下层脑」呢?

大脑由下往上发育,最下方的区块先成熟,再慢慢往上发展,就像盖房子,先打好地基再慢慢往上盖。大脑最下层称为「脑干」,掌控基本生存功能的区块,像是呼吸、心跳等等;人类一出生脑干就完全成熟,能够掌控基本生存本能。脑干上方是「边缘系统」,包含杏仁核和海马回,用来处理情绪,因此又称为「情绪脑」也就是「下层脑」。婴幼儿的情绪脑已经开始运作,能够感受到危险、威胁、害怕等等情绪。大脑最上层则是「皮质区」,又称为「理智脑」,也就是「上层脑」,负责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学会的事情,像是做决策、思考、计画、情绪调节等等。

然而,孩子的大脑就像施工中的房子,正由下往上慢慢盖。位于下层的脑干和情绪脑已经盖完,可以完全发挥作用,最上层的思考脑却还没盖好,在成长过程中会慢慢成熟,大脑前额叶甚至要到25岁才能够完全成熟。

延伸阅读:搞懂「讲不听」的孩子:4种原因3个阶段3项原则

以大脑科学为基础的管教法

听到「管教」两个字时,你会想到什么?很多父母会回答:「惩罚,这样孩子才会学乖。」做儿童咨商时,我经常观察父母如何管教孩子。某次在个案家中,我正和妈妈谈话,5岁的女孩和妹妹在客厅玩积木。过没多久,小女孩开始用力丢积木、制造很大的声音。

妈妈转过头对女儿说:「不要再丢积木了。」但是小女孩还是继续丢,而且越来越大声,妈妈越来越生气,接着她站起来对小女孩大吼:「不是叫你不要再丢了吗?怎么讲不听?不准玩了,去房间里待5分钟。」小女孩大哭起来,然后被妈妈拉进房间里。关上门后,妈妈走回来说:「每次都这样,讲都讲不听!」

这是许多家庭每天都在上演的管教方式,孩子不听话,父母就处罚孩子。但是,这样的惩罚真的有效吗?你觉得,被关在房间里的小女孩真的能够冷静的思考:「我刚刚做错了,我不应该丢积木。」吗?

事实上,被关在房间的小女孩无法思考,因为她被下层脑掌控情绪了!她可能心里想着:「我最讨厌妈妈了!」「妈妈一点都不爱我!」然后,情绪越来越激动。

改变看待孩子的眼光

孩子的大脑就像正在施工的双层楼房,下层脑负责情绪、基本生存机制,上层脑负责思考、做决策、情绪调节等等。当这位小女孩被下层脑掌控时,她会被大情绪淹没、无法思考、身体进入「反击或逃跑」模式,于是,这位小女孩越哭越激烈。

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时,很多父母会认为「孩子是故意的」,这样的想法会让你更加生气,想对孩子大吼:「怎么讲都讲不听!」但是,孩子负责情绪调节的上层脑正在施工中,无法发挥全部的功能,孩子没办法每次都深思熟虑后才做决定、无法好好调节自己的情绪、无法有效克制自己的冲动,或是无法了解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也就是说,父母要对孩子有合理的期待,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当孩子出现失控行为时,也可以试着用「孩子被下层脑控制了,所以才会出现这些冲动的行为」来理解。

孩子被下层脑掌控时,父母要帮孩子重新启动上层脑,孩子才能开始思考和学习。如果用打骂、恐吓、威胁,只会让孩子恐惧,继续启动孩子的下层脑。

若父母能够改变看待孩子的眼光,就能换一种方式回应。下一次,孩子大哭大闹、闹脾气时,请先做三次深呼吸,然后告诉自己:「孩子不是故意的,只是没办法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孩子被下层脑掌控时,他需要我的帮忙,引导他如何调节情绪。」

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会思考、能够调节情绪的人,就必须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多练习使用上层脑。

管教孩子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管教」的原意是指「教导、学习和指导」,也就是说,管教是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教育孩子的契机。

如果「教育」才是管教的目的,那么,孩子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能从错误中学习呢?美国精神科医生丹尼尔‧席格建议父母,管教孩子时,问自己以下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孩子会这么做?

二、我想要教孩子什么?

三、如何教孩子才是最好的方式?

若能在回应孩子之前,反问自己这三个问题,就能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孩子的问题。举个例子:当你看到老师在联络簿上写孩子今天在学校打人时,第一时间会有哪些情绪呢?你可能会觉得生气、觉得孩子怎么会这么不乖,很想臭骂孩子一顿。但是,在你气冲冲去骂孩子前,请先做三次深呼吸,然后问自己:「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孩子打人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为同学欺负他,让他很生气。孩子因为生气而打人,就是被下层脑控制了,就像被戳一下的蜥蜴,做出剧烈反应。

再来,问自己:「我想要教孩子什么呢?」如果孩子打人是因为很生气,那么你的教育目的就要帮助孩子建立处理生气的方法,以及用合适的方式表达生气的感觉。

决定了管教目的后,最后问问自己:「怎么教才是最好的方式?」

回想自己的求学阶段,你会发现,当我们充满负面情绪时—像是觉得生气、委屈、悲伤难过时,便无法学习新知,因为当下层脑被启动时,负责思考和学习的上层脑就被关闭了。所以,当父母在冲动之下打骂、吼叫、羞辱孩子时,只会让孩子的大脑侦测到危险,然后传递讯息让身体进入「反击或逃跑」模式、做出更激烈的反应。一旦孩子被情绪掌控,就没有办法思考和学习,这样一来,父母就错失教育孩子的机会。

孩子的上层脑还没完全盖好,比较容易被下层脑掌控、做出冲动反应,像是躺在地上大哭大闹、大声尖叫。这时,孩子无法调节自己的情绪,他需要大人帮忙平抚下层脑、启动上层脑,重回思考与学习状态。

延伸阅读:1~2岁的孩子到底在想什么?看完这篇文章就知道!

你想要孩子用下层脑(情绪)还是上层脑(理智)?

大脑会随着经验而改变,父母给予孩子的经验和环境都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展。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不断让孩子练习使用上层脑,那么,孩子就越会思考、做适当的决定、同理他人、情绪上来的时候知道如何处理。长大之后,孩子也更能够处理挫折和压力、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

别让管教成为伤害,父母的教养方式决定孩子的用脑模式

ACE研究告诉我们,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但是并不代表父母不能给孩子任何压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经历压力与挫折,像是准备考试、转学、与朋友发生争执,或是与兄弟姊妹吵架、遭遇失败等等,这些都是让孩子学习与成长的过程。

面对这些生活压力时,孩子可能会产生负面情绪,也可能会犯错,做出让你生气的行为。但是,这些都是父母可以教育孩子的机会—教孩子如何处理情绪、如何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感觉和需求、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行为对别人造成的影响、以及帮助孩子思考可以用哪些更好的方式解决问题。达到机会教育,这才是管教。但是,如果家长让孩子长期生活在恐惧、害怕、无助等情绪之下,这样的恶性压力,就是在伤害孩子。

每次回应孩子前,先问自己:「这样的回应有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吗?」当你能够了解管教方式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时,就能给孩子健康成长的大脑。

我被情绪掌控了,怎么办!?

绘本《大吼大叫的企鹅妈妈》的开头写着:「今天早上,妈妈好生气,气到对我大吼大叫。把我吓得全身都散掉了。」

不管是大人或孩子都可能会被情绪冲昏头,但是,当情绪来的时候,反应型父母会被情绪牵着鼻子走,所以在一时冲动之下,他们打骂、恐吓、羞辱、贬低孩子,做出伤害孩子的行为。就像绘本里的企鹅妈妈,把小企鹅吓到全身都散掉了。

有意识的父母则是能够觉察到—我现在非常愤怒,如果在生气时回应孩子只会启动孩子的下层脑,让孩子做出剧烈反应,不但失去了教养的目的,还有可能变成孩子的恶性压力。于是,有意识的父母给自己时间冷静,当他们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后,选择用更适当的方法对待孩子。

深呼吸90秒钟的力量

你看过自己生气的样子吗?下次,请拿一面镜子观察自己生气时的模样,你会发现,我们在生气或是焦虑时,整个人是紧绷著,可能正憋住气,或是急促的呼吸。然而,氧气就像大脑的粮食,当你无法吸入足够的氧气,导致大脑粮食不够,你会更无法思考、冲动做出后悔的事情。这时候,做几次深呼吸,就能改变。

美国精神科医生丹尼尔‧席格建议父母:「回应孩子前,请先给自己90秒缓冲,因为,每个情绪浪潮袭击并离开的时间大约是90秒。90秒大约可以做8次深呼吸,如果能在回应孩子之前做8次深呼吸,就能避免你在冲动之下做出后悔的事情。」

记得给自己90秒,就可以成为有意识的父母。

教养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

当父母是一个辛苦的工作,孩子的行为可能会让你产生各种情绪,这些都是正常的。但是为了不让自己的情绪伤害到孩子,你需要红绿灯来提醒你:「停下来!」下次,当你察觉到自己很生气时,请想想红绿灯,然后告诉自己:「红灯停!」

红灯时,请给自己一点暂停时间。你可以告诉孩子:「我现在很生气,需要时间冷静,等我冷静下来再谈。」然后,请暂时离开现场,找个地方平抚自己的情绪。你必须让孩子知道你还爱他,只是需要一点时间处理自己的情绪,也会回来跟他谈。如果你突然走掉,孩子可能会以为:「爸爸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反而让孩子更紧张恐惧。你可以用接下来的这个练习,帮助自己平抚情绪,再回来跟孩子谈。

练习题:红灯停下来,绿灯再行动

若需要时间平抚自己的情绪,当你离开现场后,可以:

1 深呼吸

给自己九十秒的时间做八次深呼吸,让情绪浪潮离开。请记得,吐气的时间要比吸气的时间长,这样大脑才能意识到:「我要放松。」

2 说出情绪

研究显示,若能辨认情绪,大脑前额叶就会启动,减少杏仁核活化度,进而平抚情绪。你可以试着说出情绪,像是:「我现在觉得,因为。」在心理咨商中,我常常用「冰山」来向个案解释「生气」,生气其实是情绪的冰山一角,无法察觉的那一大块才是真正的情绪,而这些情绪可能是:「觉得很受伤」、「觉得不被重视」、「觉得害怕」等等。所以,生气时,请试着辨认自己被隐藏在水面下的情绪。

3 情绪急救计画

记得情绪急救计画吗?当你被下层脑掌控时是没有办法思考的,如果有情绪计画表,就可以照着做,像是:打电话给朋友、听轻柔的音乐、出去散散心等等,帮助自己冷静下来。

4 问问自己:管教的目的是什么?

冷静下来后,请回头想想:「刚刚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我希望孩子学会什么?」「要用什么方法,才能达到最适当的教育目

的?」

5 提醒自己:我要启动孩子的上层脑

回应孩子之前,请记得提醒自己:管教方式会决定孩子使用上层脑还是下层脑。如果希望孩子成为会思考的人,就必须让孩子练习使用上层脑。

当你做完以上5个步骤后,就可以回头找孩子谈谈、处理刚刚发生的事情。若父母能用健全的方式处理自己的情绪,也是对孩子示范「如何处理情绪」。

父母先照顾好自己,才能好好处理孩子的问题

你什么时候特别容易生气呢?

记得某个周末,我坐在书桌前赶课堂作业,因为濒临缴交时间,我感到非常焦躁—脸颊发烫、无法专注。这时,窗外传来孩子玩耍的声音,接着,原本嘻笑玩乐的声音渐渐被尖叫和哭泣声所取代。平常,孩子的哭闹声不会让我产生负面情绪,但是因为作业做不完的焦虑感,让孩子的哭声听起来特别刺耳,我感到更加烦躁、想要打开窗户叫他们:「安静!」

我察觉到孩子的哭声让我感到生气、烦躁,于是我关掉笔电,用打扫家里来转换心情。

有些人在焦虑急躁时特别容易生气,一点点小事情就能大发雷霆;有些人可能是肚子饿或睡不饱的时候特别容易生气;有些人可能是身体疲倦时特别容易生气。了解「自己什么时候特别容易焦虑或生气」,就可以事前防范、做准备。

很多人在当了父母之后发现:孩子占据了所有的时间,他们没有时间休息、睡觉,更不用说跟朋友见面或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父母必须花点时间好好照顾自己,因为,你的情绪会传染给孩子,若每天都充满焦虑,孩子也会跟着焦虑。当父母能够照顾好自己,让自己身心健康、情绪平稳,这样才能好好处理孩子的问题。

照顾自己的方式很多,像是健康饮食、充足睡眠、规律运动。建议父母可以每星期安排一段时间做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如果喜欢阅读,就规划一个不被孩子干扰的时间安静看书;如果喜欢和朋友相处,就规划时间跟朋友去看一场**,或是吃顿饭。总之,花一点时间做让自己心情愉快的事情,好好照顾自己,因为,当父母心情平静,孩子也能够平稳。

《童年会伤人》刘佩萱,小树文化

「你怎么这么笨!什么都不会!」「这有什么好哭的!真没用!」「再吵!再吵就不要你了!」你是否曾对孩子说过这些话?是否曾在脱口而出后,却又悔恨交加?我们不想复制父母的教养模式,却又常常发现,童年的阴霾如影随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9727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9
下一篇2023-11-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