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上班的李姐接到幼儿园的电话,得知女儿顺顺在和另外一个小朋友吵架时忽然出现异常的动作和吼叫声,已经被老师送进了医院。李姐赶到医院时顺顺已经恢复正常,检查结果是儿童抽动秽语综合症。
李姐通过医生了解了这个病具体情况后内心悔恨不已,原来顺顺在家里经常看到妈妈和爸爸吵架,有时候两人还会动手打架,顺顺每次都是躲在自己的房间里悄悄地哭,整天提心吊胆,有一点动静都会被吓到,由于长期精神紧张又被压抑才会突发病症。
曾经有一项调查表明,孩子生活在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里,心理出现问题的几率为32%,生活在离婚家庭则为30%。吵架与离婚相比,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会更大,父母吵架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更严重。
著名作家毕淑敏在《家问》中说:“在纷乱和丑恶的气氛中成长的孩子,是伪劣家庭的痛苦产品。他们在家中最先看到并习惯的待人处事经验,是破碎流离和粗暴残酷。”
孩子在每一个年龄段都会受到父母吵架的影响泰国有一部获奖的动画短片《吵架的父母》中一个小女孩在睡觉之后听到父母的吵架时,她悄悄地打开门,光着脚丫走到楼梯口,通过楼下发黄的灯光看到的不是吵架的父母而是两只正在发狂打架的怪兽,小女孩惊恐无比。对于孩子来讲,父母吵架才是最真实的恐怖片。
很多父母会简单的认为,孩子年龄小不会产生什么影响,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心理发育和承受力不同,但不代表不会受影响。
★0-3岁:在孕期五个多月的时候,胎儿就已经有了听觉、触觉,就能够感受到妈妈的各种心情,也包括痛苦、愤怒。婴儿时期强烈的吵架声会让宝宝神经紧张,身体僵硬,自我封闭。如果婴儿经常受到这种感受的刺激,就会影响到知觉、视觉,以及大脑的发育。
★3-6岁:这个年龄的孩子经常看到父母吵架内心会十分恐惧,虽然已经有了自己的认知,但还是无法理解为什么爸爸妈妈会有如此激烈的举动,也不能分辨是非,所以,有的孩子会认为是自己的错,强烈的自责会影响到未来的自信心,安全感也会受到严重打击。
★6-12岁:父母吵架会让这个年龄的孩子产生强烈的反感与抵触,他们会觉得自己比其他同学差很远,尤其是看到同学一家三口在一起开心时的情景,还让他们对自己的父母产生怨恨。这种心态会导致孩子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也没兴趣去做任何事,得过且过的情绪会在心理慢慢长起来,这将严重影响孩子未来的成长。
★13-18岁:青春期正是孩子身体和心理快速发育的时期,也是孩子三观成形的最后时期,如果这个时候父母经常吵架,经常把离婚挂在嘴边,不仅会让孩子形成扭曲的价值观,还会对未来产生怀疑,痛恨爱情,所以,这个阶段离家出走的孩子会非常多。
作家苏芩曾经说过,“父母永远不要低估孩子的观察力和领悟力。一对不幸福的父母,永远不可能带给孩子真正的幸福。”父母经常吵架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不要认为孩子小就不会有什么影响,其实正相反,这种影响会导致孩子未来的生活是否幸福。
孩子在父母吵架中长大后形成的性格特征有这样一位女性朋友,她从小是在父母的打架中长大的,心理受到创伤非常大,生活里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她也不喜欢交朋友。工作时经常是说一句话就把别人得罪了,到不是她有多刻薄,而是她的语调和所要表达的意思完全不一样。在年龄比较大的时候终于结婚了,但和老公关系不是很好,也是经常吵架。
从小在父母吵架声中长大的孩子,在性格、心理、三观上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发表在《社会与个体关系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家长每天争执不休会潜移默化地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使孩子性格变得敏感、脆弱,成年之后甚至出现社交障碍。
●怯懦、胆小;自卑、敏感;孤僻且叛逆,这些形容一个人性格的词会在那些受到父母吵架影响的孩子身上体现出来。婴儿时期如果经常看到爸爸和妈妈吵架,甚至动手打架、摔东西的话,这样的孩子一般都会胆子很小,原因很简单,就是被吓的。有些大一点的孩子会非常痛恨父母吵架,逐渐就会形成了叛逆的性格。不同的孩子产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不会有一个健康的性格。
●生活是灰暗的,对人生充满悲观。有人曾说过,当一件事发生时,乐观的人看到的是积极、好的结果,而悲观的人看到是负面、坏的结果。在一档情感节目中,一位年轻的妈妈不断地痛斥对丈夫的不满,因为她总是担心丈夫所做的事会伤害到自己和孩子,可心理专家却认为这位妈妈是一个极度悲观主义者,在年幼的时候一定受到过家庭的影响,当专家分析完之后,揭开了压抑在妈妈内心隐藏很久的情绪,直接在现场崩溃了,从小在父母吵架声中长大的她,已经形成了悲观的人生态度。
●人际关系差甚至有社交恐惧。小时候父母吵架,孩子一般都会躲在房间的角落里,不敢出去,也不敢跟任何人说,把所有的情绪都压抑在心底,这样的孩子从小就不会喜欢去交朋友,对任何人都会有一种防备心理,长大之后就算有些人可以侃侃而谈,但真正能够有知心朋友的却没有,因为没有人能走进他(她)的心里。
美国心理学家萨提亚说:“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或许会影响到他的一生。”所有成年之后所发生在自己身的一切都和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父母有着直接的联系。父母吵架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可怕的,一次吵嘴可能不会怎么样,但当这成为一种经常性的时候,那么孩子也会慢慢向错误的方向成长。
发生争吵后应该这样去及时补救天下没有不吵架的父母,人总有控制不住的时候,很多时候两个人往往先是争论,然后演变成了争执,最后变成了争吵,严重时会出现各种漫骂、指责,摔打东西、互相动手。如果真的出现了争吵,那么在吵架之后一定要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美国**《怦然心动》里面有这样的一幕,因为父亲一直攒钱照顾傻弟弟,女儿朱莉被朋友嘲笑,妈妈为此与丈夫大吵了一架,这是父母第一次当着女儿大吵,朱莉吓得哭了起来。看到难过的女儿,夫妻俩分别找到女儿并向她道歉。
爸爸说:对不起,孩子,这不是你的错。
妈妈告诉朱莉,“自己其实非常爱父亲,因为他的坚强善良。”
**中的这对夫妻的确在孩子面前发生了争吵,但在争吵之后表现得近乎完美,因为他们让孩子知道了三件事,第一,爸爸妈妈吵架不是因你的原因;第二,爸爸和妈妈不想让你受到任何伤害;第三,爸爸妈妈彼此之间是相爱的,争吵只是没控制好情绪。
所以,当父母真的在孩子面前发生吵架时,为了补救对孩子的伤害,一定做到这三点:
1第一时安抚,不要回避已经发生的事。年龄小一点的孩子在看到父母吵架后一定会被吓着,所以要在第一时间安抚孩子的情绪,不要让孩子长时间陷入在恐惧的状态里。年龄大一些孩子,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和好如处,让孩子看到家长之间是和睦的,就像小孩子吵嘴一样,吵完还是好朋友,还是在一起玩。
2让孩子知道吵架不是因为他的错。很多家长在吵架时会拿孩子做为原因,孩子看到父母吵架也会认为是自己的原因,所以,为避免孩子产生愧疚心理,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父母吵架不是因为你的原因,爸爸和妈妈都是爱你的,不要认为因为你我们才吵架。
3如果无法维持,离婚也好过表面的伪装。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夫妻之间的问题或许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决的,必然的结果是长期积累出来的,但孩子是无辜的,冷默的家庭一样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每天看着父母伪装出来的样子,对孩子的伤害会更大,所以,如果真的不能维持,就及早面对,让孩子可以在早期去解决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中调查显示,排在孩子认为的人生中最重要事情里,第一位就是“有一个温暖的家”。因为只有温暖的家才能让孩子得到幸福、快乐、健康的一生。所以,为了孩子的未来,就不要给他们一个吵架的父母。
当着孩子面吵架,会对孩子形成很大的阴影。
父母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在各个方面对孩子都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
第一点、内心对婚姻充满了恐惧
经常面对父母吵架甚至动手摔东西,互相撕打对方,孩子看在眼里,慢慢的会对自己未来的婚姻充满恐惧,会害怕自己的另一半将来也会是这个样子,父母的故事再一次在自己身上重演,内心会对婚姻充满恐惧感,会不愿意找对象,甚至会不愿意结果,这也是一些恐婚的一大原因。
第二点、性格缺陷是避免不了的
父母当着孩子的面两人吵架,有时候话赶话越吵越凶,一时控制不住自己,甚至还有可能会大打出手,这样很容易让孩子焦虑不安的,孩子的脾气和性格也会受到很大影响的,孩子也会变得易爆易怒,不会体贴他人。
第三点、孩子幸福感缺失
经常目睹父母吵架,在孩子心理会有一种家庭不幸福的感觉,觉得自己的父母不够恩爱,内心会觉得自己的家庭是破碎的,父母动辄就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拌嘴,甚至大打出手,孩子内心会惧怕爸爸和妈妈分开,幸福感自然就会缺失。
第四点、影响未来的工作和育儿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身上都会长满刺的,会用刺把自己保护起来,会很难相处不好团结,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容易会不相信别人,会对工作非常不利的。尤其是以后自己有了孩子,在教育孩子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下一代。
在孩子面前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美好的成长环境。
是不是无意中说了伤他心的话了?不要以为小孩子小不懂事,之前有条热门微博就说了父母对孩子无意中造成伤害和影响,里面的网友都还记得三四岁父母说的话。带他出去吃顿饭,千万不要板着脸,聊聊他最近的学习或者别的,再慢慢迁入之前吵架的话题。不要一开始就问他是不是对之前吵架的事记仇了,他会排斥的。
婴儿的哭闹和爸爸的情绪有关,这是真的吗?
许多母亲可能经历过上述困惑:婴儿不饿不渴,检查后没有生病,母亲一直在身边,外部环境没有打扰他。为什么婴儿只是喜欢哭?这是一个天生的人格问题吗?荷兰科学家的一项科学研究表明,婴儿的过度哭闹(每周哭闹三次以上,每次三小时,持续三周以上可视为过度哭闹)很可能是由遗传基因和父母在怀孕期间的情绪共同作用形成的!
许多母亲可能经历过上述困惑:婴儿不饿不渴,检查后没有生病,母亲总是在身边,外部环境没有打扰他。为什么婴儿只喜欢哭?这是天生的人格问题吗?荷兰科学家的一项科学研究表明,婴儿的过度哭闹(每周哭闹三次以上,每次三小时,持续三周以上可视为过度哭闹)可能是由遗传基因和父母在怀孕期间的情绪共同作用形成的!
是的,不仅是爸爸的心情不好,宝宝很容易哭,而且妈妈的心情也会影响宝宝。一天晚上,晚上11点左右,我和家里的她父亲吵了一个多月。当她睡着时,她开始大哭起来。她父亲情不自禁。我忍不住。因为我只是生气了,我的肚子着火了,我忍不住。好家伙,我平时可以睡11点左右。那天晚上,我断断续续地哭到凌晨3、4点。因此,父母在逗宝宝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好心情,否则孩子在看到你的坏心情时很容易哭,这是不容易带来的。
荷兰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新生儿哭闹过度不能归咎于母亲。父亲的坏心情也会影响新生儿,导致过度哭泣。
荷兰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儿科杂志》7月刊上报告称,之前的研究发现,患有抑郁症的母亲很容易导致新生儿过度哭泣,但事实上,父亲对新生儿甚至胎儿的影响不亚于母亲。
为了研究父母情绪与新生儿过度哭闹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分析并比较了4426名2个月大婴儿及其父母的生活条件。在接受调查的婴儿中,25%的婴儿哭闹过度。
研究人员将过度哭泣定义为:婴儿每周哭3天以上,每天哭3小时以上。结果表明,父亲心情不好的孩子比父亲心情好的孩子哭得更厉害的可能性是前者的两倍。过度哭闹是新生儿疝气的原因之一。
研究人员指出,这项研究证明,父亲的好心情对孩子的幸福成长同样重要。父母双方都要注意提高心理素质,避免不良情绪影响孩子。
夫妻之间,频繁地争吵会给孩子脆弱幼小的内心留下抹不去的阴影。最明显的影响有以下几点,作为父母的不妨多看看!
1、性格暴躁易怒、孤僻
夫妻之间经常吵架,说实话受到伤害的无非就是孩子了,长时间这样是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原本乖巧懂事的小宝宝,如果经常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在自己面前吵架,性格也会变得比较容易激动、易怒,甚至变得脾气暴躁,孤僻。
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会常常想到别人的家庭都那么和和美美的,慢慢形成在同学面前不善言语,孤僻等。还有很多的言行举止在模仿咱们大人,因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倘若当着孩子面吵架的这种恶性行为,那么,在争吵时的神情举止,孩子也都会看在眼里,更会记在心里,这样一来,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也会变得非常暴躁。
2、缺乏安全感、患得患失
相信有很多不理智的父母,脑袋一热就不顾谁在身边就开始大吵大叫,孩子看到肯定是吓得大哭,害怕,甚至还会想到你们会不会分开,那以后就可能缺少妈妈或者宝宝的陪伴等等。
家长在孩子面前吵架,最好这种具有很伤人的吵架的画面不要在孩子面前做,因为这会让孩子的心理感觉到非常恐惧和无助,看见父母一次一次争吵让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其实这时候的孩子内心是非常脆弱和柔软的。看过一篇相关统计,百分之八十的恐惧婚姻的成年人,在幼年都有父母感情不和或经常吵架的经历,对婚姻失望,甚至恐惧,这是在他们幼年的心理就形成的一种不安全因素,对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影响的。
3、学以己用、不孝顺
导致宝宝不孝顺一点都不假,常常看到父母的争吵或者行为举止,通常都是会传染给孩子的,看不惯父母每次的争吵,当自己也有情绪或者是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小家伙也是有脾气的,甚至对父母发脾气,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不孝顺,不懂得感恩,其实,并不是孩子的问题,根源在于父母,真不该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啊。
建议:其实父母的爱是会遗传的,如果一个家庭里面和和睦睦从不吵架,孩子是会感受到父母的爱,也是会效仿的,让孩子未来对婚姻充满期待,更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内心有爱、温暖自信的人。其实,给小宝宝很好的教育而不是花钱多就是好,也不是学多少知识,而是爸爸疼妈妈,妈妈爱爸爸,并将这种爱传递给孩子,对孩子的一生方方面面都会起到积极的帮助。
当女儿和父亲发生争吵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缓解紧张的气氛:
1 保持冷静:尽量保持冷静,不要让情绪影响到女儿和父亲之间的关系。
2 分别谈话:与女儿和父亲分别进行谈话,听取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并尝试理解他们的立场和观点。
3 建立沟通渠道:帮助女儿和父亲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让他们有机会相互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 寻找共同点:尝试寻找女儿和父亲之间的共同点,让他们意识到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这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5 调解矛盾:作为一个协调者,可以试着去调解他们的矛盾,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包容对方。
6 保持爱和关心: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对女儿和父亲的爱和关心,让他们感受到你的支持和理解。
理解和尊重在处理家庭冲突时非常重要。只有通过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感受,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孩子最害怕什么?玩具丢失了?还是好吃的没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担心最害怕的都与父母有关,你们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担心的事,然后以后注意不要再犯,别再伤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妈妈吵架了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爸爸妈妈又发脾气了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
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
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
前几年热播的**《唐山大地震》的剧情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
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对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很幸运女儿方灯后来也在这次灾难中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为养女。
但女儿却因为怨恨母亲偏心,怨恨说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头都不愿回家认亲,和家人足足分离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
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
而且,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妈妈的偏心,都会受到损害。被冷落的孩子会对妈妈或者受宠的孩子怨恨,受宠的孩子则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恶。
父母失信、撒谎
家长说话不算数,多是因为学习而起,一些父母围绕学习口头承诺某些条件,但当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说: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可是孩子写完作业,家长又会留一些学习任务,让孩子继续学习;有的家长答应孩子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前几名,就有什么奖励,孩子真的考好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
孩子最讨厌父母轻易承诺又不能兑现,言而无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时失威信,家长说话不算数,不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身形象。
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习惯,成人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很多朋友和机会。
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就要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合理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承诺、必须兑现。
不欢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长大了,也希望拥有几个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信妈妈们应该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际关系好。
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或太精于算计,或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
然而对孩子来说,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希望家长以“大人”身份对待他们,尊重孩子在选择朋友时所拥有的独自意见。
如果父母们老是管教与间断或不间断表达对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欢,势必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从而使双方的隔阂逐渐增大。
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对好朋友的选择。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尊重维护孩子的选择。
父母要承认与孩子之间选择朋友时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有时候给孩子足够的面子,孩子也将会给父母足够的面子。
孩子能与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要尊重孩子根据双方意愿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
忽视孩子的优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从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难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