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小说目录如下:
十月
开学第一天 十七日
我们的先生 十八日
灾难 二十一日
格拉勃利亚的小孩 二十二日
十一月
扫烟囱的孩子 万灵节 二十一日
好友卡隆 四日
卖炭工和绅士 七日
弟弟的女先生 十日
我的妈妈 十三日
朋友可莱谛 十三日
校长先生 十八日
士兵 二十八日
耐利的保护者 二十九日
班长 二十一日
少年侦探(每月故事)
十二月
商人 一日
虚荣心 五日
第一场雪 小石匠 十一日
雪球 十六日
女老师 十七日
受伤老人的家 二十日
少年抄写员(每月故事)
意志 二十八日
感恩 一日
一月
实习老师 十八日
斯带地的图书馆 二十日
铁匠的儿子 二十三日
朋友的来访 四日
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国王的葬礼 二十一日
开除勿兰谛 二十五日
少年鼓手(每月故事)
爱国 二十四日
嫉妒 五日
勿兰谛的妈妈 二十八日
希望 一日
二月
颁奖 十四日
决心 二十一日
玩具火车 二十二日
傲慢 二十五日
受伤的工人 二十八日
囚犯 二十九日
爸爸的看护者(每月故事)
铁工厂 三日
小卖艺人 “谢肉节”的最后一天
盲童 生病的女老师 七日
病中的老师 一日
街道 三日
三月
夜校 二日
打架 五日
学生的家长 十一日
七十八号犯人 十九日
小孩的死亡 三月十四日前夕
颁奖典礼 一日
我的姐姐(或译作“我的姐姐康拉德”) 五日
病中的老师 日
尼古拉大哥在高加索服兵役。托尔斯泰在大哥的建议下,于1851年5月到了高加索。从此,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开始了他一生难忘的戎(rónɡ)马生涯。
高加索山脉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许多山峰海拔在5000米以上。在高加索群山环抱的山村里,住着强悍(hàn)的本地山民,他们不甘于沙皇的统治。沙皇的军队驻扎在此,就是为了对付他们,以防骚(sāo)乱的发生。
1851年的6月,托尔斯泰平生第一次参加了战斗。他战胜了内心的恐惧,表现得十分勇敢。为此,总司令接见了他。
“你好啊!我们年轻的鹰,不愧(kuì)是军人的后代,你是什么军衔?怎么,才是个志愿兵士?”
“将军阁(ɡé)下,我还没有正式入伍呢。”托尔斯泰有点难为情地回答。
“伯爵(jué),你的父亲曾参加过1812年的莫斯科保卫战,你的外祖父曾经是陆军元帅,你作为世袭(xí)军人的后代,有着远大前程。你正式入伍吧!”总司令说。
“是!将军阁下,遵从您的命令,我愿为沙皇陛(bì)下效劳。”
托尔斯泰正式参军,成了四等炮兵下士。
没有战斗的时候,托尔斯泰常常躺在营帐外面,嘴里嚼着甜丝丝的草根,仰望着浩瀚(hàn)浩瀚(hàn):形容广大。无垠的天空,眺望巍峨的崇山峻岭,聆(línɡ)听草丛中蟋蟀的鸣叫。多么美啊!托尔斯泰一直想把自己内心的真切感受写下来,告诉别人,也让大家分享他的这份感受。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冲击着他。
他常常回忆起雅斯纳雅·波良纳的童年生活,想起故乡的树林、果园、白色的楼房、温暖的客厅,想起家人团聚(jù)时共叙天伦之乐的美好情景。他决定写一部以《童年》为题的小说。
他小时候记的日记一直带在身边,这对托尔斯泰写作《童年》帮助很大。他以亲身的生活经历为基础塑(sù)造了小主人公尼古林卡的形象,描写了他纯洁美好的童年生活。写完后,他将手稿誉(téng)抄了三遍。他没有用自己的全名,而是署(shǔ)了姓名的前两个字母:列·尼。他将手稿寄到了彼得堡的《现代人》杂志编辑部,他同时还给杂志的主编,俄国著名诗人涅克拉索夫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怀着焦急的心情等着您的评判,这一评判也许将鼓励我继续做我心爱的工作,也许将使我把已经写好的东西付之一炬。”
一个月以后,托尔斯泰收到涅克拉索夫的回信。信中告诉他《童年》已被编辑部采用,并说:“我不知道您的续篇的情况,所以不敢武断,但我觉得作者是有才气的……请将续篇寄来。您的小说和才华都使我很感兴趣。”
又过了一个月,托尔斯泰收到涅克拉索夫的第二封信:“尊稿即将刊登在《现代人》第9期上。我仔细读了校样,觉得这部小说要比我第一次读时好得多。我可以肯定作者是有才华的。我认为对您这样一个初学写作者来说,深信这一点,目前比什么都重要。”
这两封信使托尔斯泰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也更坚定了他从事文学创作的决心。
《童年》一发表,当时的作家都对它大加赞赏。著名作家居格涅夫写信给涅克拉索夫说,这是一个大有希望的天才,如果写作能引起他的兴趣的话。他向他表示祝贺、敬意和欢迎。另一位俄国著名作家陀(tuó)思妥耶夫斯基当时正在西伯利亚流放,他写信给一位朋友,请这位朋友打听一下,这位神秘的有才华的列·尼是谁。反应最热烈的,要算是作家巴纳耶夫了,他是《现代人》的编辑,他在自己的熟人中间到处奔走,朗读《童年》的片断。有一次,屠格涅夫和他的几位作家朋友在涅瓦大街上散步,远远看见对面走来了巴纳耶夫。屠格涅夫赶紧对朋友说:“巴纳耶夫来了,让我们躲开他吧!”
一位不知情的作家奇怪地问:“为什么?你们吵架了吗?”
“没有。不过我得避开他,因为他一看见我就准会向我朗诵起《童年》的片断。”
那几位朋友顿时哈哈大笑。
托尔斯泰初试笔锋,就获巨大成功。于是,他一鼓作气完成了童年的续篇《少年》和《青年》,这是充满激情的三部曲。同时他还创作了《一个地主的早晨》、《袭击》等作品。
在高加索的一次冒险行动中,托尔斯泰差点成了当地山民的俘虏。那是1853年6月的一天,天气非常炎热,托尔斯泰和一个好朋友沙多,加上另外四个护送的士兵,护送一队载重马车去往另一个要塞。车队在山路上跋涉,走得非常缓慢,托尔斯泰无法忍受这种单调烦闷的行程,就对沙多说:
“沙多兄弟,咱们走得太慢了。我们俩骑快些,赶到车队前面去,怎么样?”
于是沙多和托尔斯泰违反了行军纪律,越过车队到了前面的山坡上。他们让另外的士兵在山谷中前行,自己走上山坡,观察周围的动静。就在刚刚走上山顶的时刻,他们就看见了三十来骑人马向他们驶来,他们正是当地的鞑靼山民!托尔斯泰赶紧向山谷下的伙伴报警,并和沙多拼命沿着山脊向后狂奔。当时沙多骑的是一匹托尔斯泰平常骑的跑不快的马,而托尔斯泰却骑着沙多的壮马,一会儿,沙多落后了,鞑靼人包抄上来,眼看就要开枪射中沙多,托尔斯泰不能舍下沙多,他想返身保护危急之中的朋友。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驻军中的哥萨克骑兵出现了。是要塞的哨兵报的警。他们脱险了。原来鞑靼人只想活捉沙多,因而没有向他射击。
托尔斯泰后来将这次经历略作改动,写成了短篇小说《高加索的俘虏》。
19世纪中叶,沙俄帝国不断向外扩张,1854年土耳其对沙俄宣战。已是炮兵准尉的托尔斯泰被调往塞瓦斯托波尔前线作战。
塞瓦斯托波尔是俄国黑海沿岸的一座港口城市。这里风景优美,有辽阔的天然海港,但那时已被弥漫的硝烟和战火包围。俄国军队士气高昂。海军上将亲临前线视察,他慷慨激昂地向官兵发问:
“弟兄们,决战的时刻到了,你们敢死吗?”
“我们敢!乌拉!(俄语,万岁的意思)”士兵们齐声呐喊。
为俄罗斯而战的狭隘的爱国主义使托尔斯泰热血沸腾。他在战斗中表现得沉着、勇敢。战斗间歇,他趴在掩护的地方写作。士兵们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慨、临终前的痛苦呻吟,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他写成了三篇有关塞瓦斯托波尔战斗的特写。
托尔斯泰在高加索与塞瓦斯托波尔的戎马生涯,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巨作《战争与和平》中,托尔斯泰对自己的切身经历作了动人心魄的再度创造。
1855年1月,经历4年多战火考验的托尔斯泰来到了彼得堡。那时,他已是文坛上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了。这位年轻的伯爵和作家,经历过保卫战战火的洗礼,身上带着黑海的海风和高加索积雪的味道,出现在上流社会和彼得堡文学圈的交际场,引起了人们的注目。
1857年1月,列夫·托尔斯泰决定到国外去旅行。
他先乘驿站马车到华沙,再从那里乘火车经柏林去巴黎。巴黎,是令列夫·托尔斯泰充满幻想的城市。到巴黎的第一天,他就到了大歌剧院,在这儿度过了传统的狂欢节,观看了莫里哀和博马舍的喜剧。他还到巴黎大学和法兰西学院去听演讲,参观了著名的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如巴黎圣母院、凡尔赛宫、拉雷兹墓地、卢浮宫等。
在巴黎一个半月,对他触动最深的,是他亲眼看到街头公开用断头机对罪犯执行死刑的场面。当天夜晚他彻夜未眠。从这时起,他不再认为法兰西的政治制度有什么创越性,他由喜欢转而憎恶巴黎。他给朋友写信说:“从今天起,不仅我永远不再去看行刑,而且我永远不在任何地方的任何政府中工作了”。次日,他就离开巴黎到了瑞士的日内瓦。
在日内瓦,列夫·托尔斯泰专程参观了卢梭写长篇小说《新爱洛依丝》的地方——克拉兰镇。这是个风景如画的小城。眼望着碧绿如镜的湖面,欣赏着起伏如练的青山,置身在万紫千红的鲜花丛中,列夫·托尔斯泰幸福极了,他觉得优美艳丽的大自然的美景通过他的双目注入他心灵深处,自己也成了这无限美景的一部分。
列夫·托尔斯泰来到了瑞士小城琉森,这儿因风景优美而成了外国间老旅游云集的地方。列夫·托尔斯泰住在漂亮的、面临日内瓦湖的瑞士旅馆里。
一天黄昏,他散步归来。突然,在六弦琴伴奏下异常美妙的歌声吸引住了他,那诗意的音响和甜美的歌声激起他愉快、神奇和美的感情。他寻着歌声,看到人丛中一个身穿破旧黑衣、身材矮小的流浪歌手在边弹边唱。大约有上百个衣着华丽的游客(主要是英国人)簇拥在歌手周围,谛听着歌手的歌唱,这是个标准的男中音。瘦小的人儿唱了约半个小时,便摘下帽子伸向听众,但文雅的听众们都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谁也没往帽子里扔一个铜板。于是,歌手又重唱一曲,但仍然没有人给他一个小钱。矮小的歌手似乎变得更小了,他伤心地叹口气,走出人群。
被这些所谓文明人的无礼弄得怒不可遏的列夫·托尔斯泰快步追上了歌手。他热情地邀请歌手和他一起去喝酒、吃饭。面对着衣着讲究但态度真诚的“老爷”,歌手一时不知所措。他谢过后,提出在一家小咖啡厅就餐,列夫·托尔斯泰却带他进了高级的瑞士饭店。侍者把他们引进了普通餐厅。
列夫·托尔斯泰问歌手想喝点什么,歌手点了一般的葡萄酒,列夫·托尔斯泰说:
“不,要高级威士忌。”
侍者们对列夫·托尔斯泰毕恭毕敬,却围着歌手嘻嘻哈哈,讥笑、嘲讽不止。列夫·托尔斯泰气得从座位上跳了起来,他厉声对侍者们说:
“你们因为他穿得寒酸,因为他是卖唱的,因为他穷,就对他如此无礼!可他的品质比你们高一千倍。因为他不侮辱人,而你们却在侮辱他!”
说毕,他站起身领着歌手进入了饭店的高级餐厅,并故意坐在一对英国夫妇身旁,硬是把这对英国夫妇从座位上挤走了。
临别时,歌手双手紧紧握住列夫·托尔斯泰的右手,用泪汪汪的眼睛深情地、敬重地注视着列夫·托尔斯泰说:
“先生,您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懂得艺术,最尊重艺术家的人。谢谢您的盛情和丰富的晚餐!”
根据这段经历,列夫·托尔斯泰在1857年6月27日至29日,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写出了短篇小说《琉(liú)森》,它刊登在同年9月号的《现代人》杂志上。据达吉亚娜姑妈说,他在给人们朗读这篇作品时,激愤得浑身发抖。
1857年7月底,列夫·托尔斯泰从国外返回彼得堡,一星期后就回到了家乡。
托尔斯泰厌恶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热爱着自己的祖国。但是,贫困落后的俄罗斯大地仍在农奴制的束缚(fù)下呻吟呻吟:指病人因痉而发出声……尔斯泰一想到自己不能解放农奴,不能为他们做点真正的好事,就感到如坐针毡如坐针毡(zhān):形容心神不……次回来,他决定在故乡干出点什么来。
这天早晨,托尔斯泰在自己的客厅召来了6个身强力壮的农奴,对他们说:
“你们都很年轻,有手艺。我还你们人身自由,你们自己出去吧,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我一个钱也不要你们的。”
可回答他的竟然是一片沉默,既没有感激也没有欢呼。农奴们一个个离开了。托尔斯泰觉得心里好受些了,他毕竟做了一件好事。
可没过几天,那个红脸膛(tánɡ)的花匠(jiànɡ)伊凡内奇竟又出现在托尔斯泰的家里。他摘下帽子,对托尔斯泰怯(qiè)生生地说:
“老爷,我感谢您对我的好心肠。可是,我又能上哪儿去呢?我连自己的茅草房也没有,也没有田种。老爷,求求您,还是让我伺(sì)候您吧!”
托尔斯泰感到十分茫然无措。可怜的俄罗斯农民哪!你们既如此善良,又如此愚昧(mèi)。因此,他想到农民不仅需要人身自由,更需要知识,需要教育。
托尔斯泰决定立即着手在家乡兴办学校。他让管家挨家挨户去通知办学的事情,并张贴了告示:
伯爵(jué)要在雅斯纳雅·波良纳办学校,农奴的孩子都可上学。学校不收学费,课本将由学校发。
农奴们又议论纷纷了。
“真是稀奇!哪有上学不用交学费还发书呢?该不会是骗局吧?”
“恐怕是伯爵老爷的花招,他让孩子们上学,把孩子们训练好了去给沙皇打仗,去吃土耳其人的子弹。”
不过,多数农奴倒是认为,这是白捡的便宜事。老爷是让孩子们念书,又不是服苦役。让孩子读点书,长点见识,将来说不准也能干大事,兴许还能当上老爷呢!
于是,很多孩子都来报名了。
清晨,椴木林里的黄鹂(lí)叫得好欢,路上的野菊湿漉漉(lù)的,露珠打湿了孩子们的小布鞋,他们在上学的路上一蹦一跳地说笑着。
“喂,你看,冬尼娅的衬衫真白,就是太大了。”
“这是大姐的,妈妈说上学得穿干净点。”冬尼娅羞涩(sè)地说。
阿辽沙今天穿上了哥哥新做的树皮鞋,走路时把脚抬得蛮高。卡兵卡平时乱草似的黄头发今天梳得特别整齐,还闪着亮光,原来他抹了牛油在头发上。孩子们一个个打扮得整整齐齐,好像过圣诞节似的。
孩子们来到新建的学校。这地方多么干净!多么美!农奴的孩子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房屋,窗户这么宽敞明亮。旁边还有树林和花园。
楼上的台阶上走下来一个人,身材魁梧魁梧(kuíwú):(身体)强壮高大。,卷曲的棕色头发,裤腿塞在锃(zènɡ)亮的皮靴(xué)里。他笑着对孩子们说:
“孩子们,你们好!”
孩子们想起父母的叮嘱,想这位就是老师,伯爵(jué)大人,于是说:
“祝您健康,大人!”
“从今天起,你们就是我的学生,我就是你们的老师你们不要叫我大人了!”伯爵说道。
孩子们觉得这位老师亲切和蔼,就没有什么恐惧心理了。托尔斯泰给孩子们讲课了。他教孩子们认字、写字、画画、唱歌……还给他们讲历史故事,讲1812年卫国战争,讲拿破仑逃走时俄国农民怎样诱骗法国军队落入陷阱,又怎样活捉他们。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们非常喜爱老师,喜爱这个学校。
托尔斯泰的学校吸引了很多孩子,学生由22人增加到70人。他请莫斯科的大学生来任教,还创办了教育刊物,名叫《雅斯纳雅·波良纳》,在俄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托尔斯泰的办学效果越来越好,他在许多村子还办了分校。他埋头于教育事业,探索着俄国教育改革的道路。在这期间,他去考察了西欧的教育状况。
一天,德国魏玛的一所中学里,上课铃声刚过,校长带着一位陌生的穿燕尾服的人走进了四年级的教室。这节是德语课,老师认真地讲解着课文,同学们专注地听着。最后是做课堂作业。课堂秩(zhì)序井然,教学程序无懈(xiè)可击。下课以后,老师收齐了作业本,正要走出教室,那个陌生人走上来恳(kěn)切地请求说:
“先生,能把这些作业本借我看一看吗?”
“当然可以,不过我要很快发给学生。”教师为难地说。
“没关系,我马上给他们一人买一本新的。”
教师诧异地打量着眼前这位衣着端庄的年轻人。校长过来介绍说:
“这是从俄国来的托尔斯泰伯爵,他来考察我国中学的教育情况。”
托尔斯泰就这样一所学校、一所学校地考察着,他很想为俄国落后的教育现状寻找一条新的出路。
1863年6月,托尔斯泰的学校却因一件意外的事,遭到警方的大搜查。这事使托尔斯泰深受刺激。
在托尔斯泰从莫斯科请来当老师的大学生中,其中有一位被怀疑是地下的革命党人。得到线索,沙皇的警察像猎犬一样跟踪而来。
这天,塔季扬娜姑妈正在屋子里做衣服。突然,院子里冲进了几辆三驾马车,并从车上跳下十几个全副武装的警察,还有县警察局长、宪(xiàn)兵上校……
年迈的姑妈和仆人们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呆了。宪兵们也不盘问,就迅速地搜查起了庄园里所有的房间。这时,机灵的女仆阿克西妮亚忽然想起,托尔斯泰的床头柜里还放着进步作家赫(hè)尔岑(cén)的著作,就赶紧假装倒水跑进卧室,把书塞在围裙里出去了。
警察翻箱倒柜,把托尔斯泰的私人日记全部翻了一遍。又撬(qiào)开马厩(jiù)的地板,找地下室,看是否藏着革命传单。结果,他们一无所获一无所获:什么都没有得到…
此时,托尔斯泰正在草原上疗养身体。7月份他回家得知事情的原委后,顿时气得火冒三丈。他赶到警察局,愤怒愤怒: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地斥责局长:
“先生!您侵犯了我的人权,侮(wǔ)辱了我的全家。算您走运,当时没让我在家碰上您,否则我会杀了您!”
这场无理的搜查,使托尔斯泰深受刺激。他第一次领教了沙皇政府的残酷(kù)无情。从此,他更加同情那些深受欺压的悲苦无靠的农民了。
1862年,34岁的列夫·托尔斯泰认为应该把婚姻和家庭问题提上日程。近一个时期以来,他和莫斯科的宫廷御(yù)医别尔斯一家关系十分密切。别尔斯家中的年轻人非常多,三个女儿和五个儿子,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列夫·托尔斯泰特别钟情于他们家的二女儿索菲亚。八月初,索菲亚的母亲柳鲍(bào)芙带着孩子们去伊维茨庄园看望自己的父亲,途经雅斯纳亚·波良纳,顺路去看望自己童年时代的朋友列夫·托尔斯泰。柳鲍芙有心促成列夫和大女儿莉莎的婚事。列夫·托尔斯泰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亲自给他们家的二姑娘索菲亚铺好被褥(rù)。第二天,他们又一起到郊外去野餐(cān)。几天后,列夫·托尔斯泰又跟随他们一家人到了伊维茨。
在一个温馨(xīn)、迷人的夜晚,列夫·托尔斯泰向索菲亚表白了自己的心意,他用粉笔在桌面上写了一句话的每个词的词首字母,索菲亚迅速念道:
“您的青春和幸福的渴望使我非常强烈地联想起自己的衰老和对幸福的无缘。”
列夫·托尔斯泰十分欣赏索菲亚的聪明和反应之敏捷。接着,他又写了一句话的每个词的词首字母,索菲亚又念道:
“在你们家里存在着一种关于我和你姐姐莉莎的错误观念,您和您的妹妹塔涅奇卡要为我辩护。”
由于圆满解答了这高深之至的测验,也由于她感觉到了他对她的爱,索菲亚兴奋和喜悦得两颊(jiá)通红。
列夫·托尔斯泰越来越倾心于索菲亚,他喜欢她的质朴、开朗和睿(ruì)智。
三个星期后,列夫·托尔斯泰交给索菲亚一封信,信的结尾说:“作为一个诚实的人,请您告诉我:您是否愿意做我的妻子?只要是出自您的内心,您可以大胆回答,假如您心里还有阴影,最好说不行。”
索菲亚激动地看完了信,就奔向自己的父母。
列夫·托尔斯泰在她们母亲的房间等待答复。
索菲亚刚一跨进门,列夫·托尔斯泰就赶忙问道:
“事情怎么样?”
“当然,同意。”索菲亚幸福地答道。
一个星期之后,他们举行了婚礼。婚礼刚刚结束,列夫·托尔斯泰就和新婚的妻子乘坐一辆六套马车前往雅斯纳亚·波良纳。这是一个清爽宜人的秋日黄昏,天还下着蒙蒙细雨。第二天他们到了雅斯纳亚·波良纳。达吉亚娜姑妈戴着包发帽,披着披肩,亲热地迎接索菲亚。按照古老的习惯,她拿着圣象为她祝福,列夫的哥哥谢尔盖也遵(zūn)循着古老的习惯,把面包和盐献给她,而且,把所有的经济账簿、钥匙全部交给了年轻的女主人。
婚后的生活很幸福,列夫·托尔斯泰曾写信给好友费特说,“亲爱的费特,我结婚两个星期了,真幸福,我变成了一个新人,一个崭(zhǎn)新的人。”
后来,无数的事实证明列夫·托尔斯泰的家庭生活是幸福的,索菲亚不仅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还是列夫·托尔斯泰文学上的得力助手。索菲娅对丈夫的文学天才显示了极其感人的献身精神。她有非凡的精力,抄写了丈夫堆积堆积:(事物)成堆地聚集。如山的手稿。她还有一种惊人的技巧,能识辨他的常常一塌糊涂一塌糊涂:乱到不可收拾;糟到不可收拾。的字体。在妻子的支持和倾尽全力的协助下,列夫·托尔斯泰终于选定了自己所走的文学创作的道路。
《爱的教育》(原名Cuore,直译为心)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恩利科的眼光,从4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记载了小学生恩利科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恩里科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姐姐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例话自1886年该书诞生到1904年的短短20年里,就印刷了300多版100年来,始终畅销不衰,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连环画、影响遍布全世界
作品目录
[编辑本段]
作者序言
十月
开学的第一天
我们的老师
不幸事件
卡拉布里亚的孩子
我的同窗好友
宽宏大量的品德
我的二年级女老师
在阁楼上
学校
帕多瓦的爱国少年(每月例话)
十一月
清扫烟筒的孩子
万灵节
我的朋友卡罗纳
烧炭工和绅士
我弟弟的女老师
我的母亲
我的同学科列帝
校长
士兵
纳利的保护人
班级第一名
伦巴第的小哨兵(每月例话)
穷人
十二月
小商人
虚荣心
头场雪
小泥瓦匠
雪球
女老师
受伤者的家
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每月例话)
意志
感恩
一月
代课老师
斯达尔迪的藏书室
铁匠的儿子
欢聚一堂
维托利奥·埃马努埃勒国王的葬礼
弗朗蒂被赶出校门
撒丁岛的少年鼓手(每月例话)
爱国
嫉妒
弗朗蒂的母亲
希望
二月
隆重的颁奖仪式
决心
玩具火车
盛气凌人
工伤
囚犯
爸爸的看护人(每月例话)
工场
马戏团的孩子
狂欢节的最后一天
盲童
生病的老师
马路文明
三月
夜校
打架
孩子们的家长
七十八号犯人
夭折的孩子
三月十四日前一天
发奖
吵架
我的姐姐
菲鲁其奥的血(每月例话)
重病中的小泥瓦匠
加沃尔伯爵
四月
春天
温伯尔托国王
幼儿园
体操课
我父亲的老师
大病初愈
爱工人朋友
卡罗纳的母亲
朱塞佩·玛志尼
公民英勇行为(每月例话)
五月
患佝偻病的孩子
牺牲
火灾
从亚平宁山脉到安第斯山脉(每月例话)
夏天
诗
聋哑女
六月
加里波第
军队
意大利
三十二度
我的父亲
到乡下远足
夜校毕业生的授奖式
女教师之死
感谢
客船失事(每月故事)
七月
母亲的最后嘱咐
考试
口试
告别
还有12个每月例话告诉人们道理
续爱的教育故事概述
[编辑本段]
《爱的教育》讲述了小学生恩利科的故事,那么小学毕业后的恩利科怎样了呢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续爱的教育》叙述中学生恩利科因体弱休学后,跟随舅舅父到乡下去生活的故事舅父巴辛以严格的要法语使恩利科在自然环境中体味到不同于社会人情的另一种更为宽阔博大的爱令他真切地认识到自然与生命的价值,感受到人生的奥秘;认识到对人格的尊重,对工作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从舅父赠给恩利科的原稿中,我们能体会到独特的洁净与平和,同时书中像诗一般细腻优美的文字,包含着生命之爱的激情,及对理想与未来的憧憬《续爱的教育》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多年畅销不衰,并且被改编为**、电视剧、动画片、连环画,以不同的形式影响了全世界亿万青少年的成长
素质教育其实就是爱的教育,是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爱是教育的根本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我们除了教给他们知识,还应该给予他们什么呢《续的爱教育》给我们提供了素质教育的典范恩利科的舅父巴辛是一位退休船长,他有诗人般细腻优美的语言、哲学家那样敏锐的洞察力、生物学家那样渊博的知识、绅士般的风度与品格他把恩利科带到广阔的社会中去,娓娓而谈,循循善诱他时而严厉,时而温和,时而兴奋,时而低沉,讲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深刻的哲理,使安利柯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爱的教育》讲述的是情感教育,而《续爱的教育》则是意志教育其中看似心平气和的对话,却洋溢着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无情鞭挞读后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本书是素质教育的最佳读本,是老师、父母、青少年必读的教育经典
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而常常会被我们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利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
这就是《爱的教育》吸引人之处和告诉我们的道理
全世界的孩子都喜欢读《爱的教育》,有些国家把《爱的教育》作为小学生的教科书来学习
爱的教育中的故事
[编辑本段]
1月 每月例话
[编辑本段]
这是,一八四八年七月二十四日,柯斯脱寨战争开始第一日的事我军步兵一队,六十人光景,被派遣到某处去占领一空屋,忽受奥地利二中队攻击敌人从四面来攻,弹丸雨一样地飞来,我军只好弃了若干死伤者,退避入空屋中,闭住了门,上楼就窗口射击抵御敌军成了半圆形,步步包拢来我军指挥这队的大尉是个勇敢的老士官,身材高大,须发都白了六十人之中,有一个少年鼓手,赛地尼亚人,年虽已过了十四岁,身材却还似十二岁不到,是个肤色浅黑,眼光炯炯的少年大尉在楼上指挥防战,时时发出尖利如手枪声的号令他那铁锻成般的脸上,一点都没有感情的影子,面相的威武,真足使部下见了战栗少年鼓手脸已急得发青了,可是还能沉着地跳上桌子,探头到窗外,从烟尘中去观看白服的奥军近来
这空屋筑在高崖上,向着崖的一面,只有屋顶阁上开着一个小窗,其余都是墙壁奥军只在别的三面攻击,向崖的一面安然无事那真是很厉害的攻击,弹丸如雨,破壁碎瓦,天幕、窗子、家具、门户,一击就成粉碎木片在空中飞舞,玻璃和陶器的破碎声,轧啦轧啦地东西四起,听去好像人的头骨正在破裂在窗口射击防御的兵立,受伤倒在地板上,就被拖到一边也有用手抵住了伤口,呻吟着在这里那里打圈子走的在厨房里,还有被击碎了头的死尸敌军的半圆形只管渐渐地逼近拢来
过了一会儿,一向镇定自若的大尉忽然现出不安的神情,带了一个军营急忙地出了那室过了三分钟光景,那军曹跑来向少年鼓手招手少年跟了军曹急步登上楼梯,到了那屋顶阁里大尉正倚着小窗拿了纸条写字,脚旁摆着汲水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