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VPS+TOR 有多大几率能查到本人

美国VPS+TOR 有多大几率能查到本人,第1张

不客气。那只说明资料送到了而已。无法预测,要看个人财力和审核人员的心情了。如果在家刚和情人吵架了,心情糟糕头顶,看到你的申请,大笔一挥,哪怕你100万的资产,也挂了。如果正热恋中,甜甜蜜蜜,心情舒畅,哪怕就交个身份证,勾勾手指头就让你过了。。。%D%A

德语单词Deutsche Wörter10052021

1 Kragen

der, -

① (衣服))领子衣领,轮缘,辊环

② (动物的)颈部羽毛

③ (地区)(尤指家禽的)颈部

④ <地区>瓶颈

⑤ [旧]颈,脖子

Der Kragen des Mantels ist mir zu eng

大衣领子我觉得太小了。

2 aufhalten

Ⅰ Vt

① 拦住,阻挡,把耽搁、拖住

Der Regen, die Panne, der Chef hat mich aufgehalten

大雨,车抛锚,头有事,把我们耽搁了。

② (人/物作主语)阻碍,阻挡,遏制

die Inflation aufhalten

遏制通货膨胀

③ 把拉开,敞开

Ⅱ Vr

① 逗留,停留

sich irgendwo aufhalten

sich in den USA, bei Verwandten aufhalten

逗留在美国,亲戚家

② (在上)耽误时间

Sie hielt sich nicht mit Vorreden auf, sondern kam gleich zum Thema

她不在开场白上耽误,而是立即进入正题。

Ich kann mich nicht bei diesen Fragen aufhalten

我不能纠缠在这些问题上了。

3 auslassen

Ⅰ Vt (ließ aus, hat ausgelassen)

① 忽略,遗漏,放过,错过

bei der Verteilung von Bonbons ein Kind auslassen

分发糖果时漏掉一位小朋友

beim Abschreiben aus Versehen einen Satz auslassen

因为疏忽漏抄一句话

Er lässt keine Gelegenheit aus, sie zu besuchen

他不放过拜访她的任何一个机会。

② 发泄

etw an j-m auslassen

seinen Ärger an den Untergebenen auslassen

对下属发泄愤怒

③ 使熔化,熬

Butter auslassen

融化黄油

④ 不开,让关着

Ⅱ Vr

[贬]对妄加评论

Er hat sich lange und heftig über dein Benehmen ausgelassen

他对你的行为发表了激烈又长的评论。

4 verstauen

Vt 把摆整齐(便于运送),把堆放好

Vt 收藏,贮藏,装填

Die Schüler verstauen ihre Bücher in der Schultasche 

5 Mähne

die, -n

① 鬣(毛)

② [口,谑,转]蓬乱的长发

6 Tuerei

die, 造作,做作,假装,装模作样,装腔作势,一本正经

7 aushecken

(vt) [贬,口](狡猾地)想出,(阴谋)策划出

8 Giftzwerg

der, [贬,口]恶矮子(尤指因自己个子矮小而故意凶恶相待以取得心理平衡的人,常做骂人语)

9 Schnalle

die, -n

① (皮带的)带扣,扣环

② <地区,奥>拉手,把手

③ [猎]外生殖器

④ [野]娼妓

10 zerren

Ⅰ Vt

① 硬拖,硬拉

j-n/etw in etw(A)/aus etw zerren

j-n aus dem Auto zerren 把某人硬拉下车

j-n ins Haus zerren 把某人硬拉进屋

②扭伤

sich(D) etw zerren

Ⅱ Vi

扯,牵扯,拖曳

an j-m/etw zerren

Der Hund zerrte an der Leine

狗扯着皮带。

11 lässig

adj

① 潇洒自然,不拘束的,飘逸的(近义词:locker, leger 反义词 :gezwungen, verkrampft)

Er ist wegen seiner lässigen Art sehr beliebt

他那种洒脱的举止很受人喜欢。

Sie ist immer sehr lässig gekleidet

她总是穿得很潇洒。

② [口]轻易的,轻而易举的

Er bestand die Führerscheinprüfung ganz lässig

他轻松通过驾照考试。

einen Wettbewerb ziemlich lässig gewinnen

相当轻松地赢得了比赛

1 spotten

Vi

① 嘲笑,嘲弄,讥讽,戏弄,取笑

② [渐旧,雅]不把当一回事,不理会

③ [雅,渐旧]是无法被的

Über ernste Dinge soll man nicht spotten

不应拿正经事开玩笑。

2 jeglich

Indefinitpronomen(不定代词)(尤与抽象名词连用,加强语气)每个,所有的

Nach seinem schweren Unfall war ihm jegliche Freude am Motorradfahren vergangen

在他发生严重车祸后,他驾驶摩托车的高兴劲就荡然无存了。

Ihm fehlt jeglicher Ehrgeiz

他丝毫没有上进心了。

3 Prügelei

die, (尤指在公共场所的)吵架,打架。殴打撕打

4 wohlwollend

adj adv 仁慈的,慷慨的,大方的,有益的

5 nachtragen

vt 

1 jmdm etw nachtragen 把随后运去

2 补充,添上 

3 对怀恨在心,耿耿于怀

Er meldete sich zu Wort, weil er noch etwas nachtragen wollte

他(报名)要求发言,因为他还有些话要补充。

6 Torpfosten

der, (足球)门柱

7 schmieren

Ⅰ Vt

① 把涂上去

② 在上涂抹

Salbe auf eine Wunde schmieren

在伤口上涂抹药膏

Parolen an die Häuser schmieren

在房子上涂抹标语

③ 使润滑,给上油

die Stiefel schmieren 给靴子上油

④ [贬,俗,转]贿赂,买通

Die Polizisten waren geschmiert worden

警方已经被买通了。

Ⅱ Vt/Vi

① 涂鸦,乱写,乱涂,乱画

② 弄脏

③ 从一个音拖泥带水地转到另一个音,不清晰

④ [俗,贬]粗制滥造

Ich mag es, Butter dick aufs Brot zu schmieren

我很喜欢在面包上抹一层厚厚的黄油。

8 zubringen

Vt

① 捱,度过

eine Nacht im Freien zubringen

在露天过了一夜

② <地区>[口](吃力地)关上

Ich bringe das Fenster nicht zu

[口]我关不上这扇窗子。

③ 带给,(作为陪嫁)带来

j-m etwa(A) zubringen

in die Ehe zugebrachtes Vermögen

陪嫁财产,嫁妆

④ [转]传(话),秘密地告诉

Er hat sechs Wochen auf dem Lande (im Krankenhaus) zugebracht

他在农村(在医院里)度过了六周。

9 Miniatur

die, -en

① 缩图,缩小模型,小画像

② (前缀)小型的

  一、童年

  贝多芬的祖父与父亲都是宫廷歌手。在大部分时间里,他的父亲都喝得大醉,没有对家庭和气过一点,甚至连家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吃穿都从未过问。起初,善良的祖父还能使这个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过来,他最大的孙子的音乐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但是当小贝多芬只有四岁时,祖父就去世了。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不久,一个没什么水平的旅行音乐家法伊弗尔来到这个市镇,被带到贝多芬家里。他和老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个小酒馆里喝酒到半夜,然后回家把小路德维希拖下床开始上课,这一课有时要上到天亮才算完。为了使他看上去象一个神童,父亲谎报了他的年龄,在他八岁时,把他带出去当做六岁的孩子开音乐会。但是天下哪有后天培养出来的神童,尽管费了很多事,老贝多芬始终没有能够把他的儿子造就成另一个年轻的莫扎特。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有着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被钟爱的姐姐;而贝多芬则不然,虽然他的演奏赢得了家乡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却远未象莫扎特那样引起世人的惊叹。

  二、良师

  父亲把这个男孩子带到一个又一个老师那里,让他学习不同的乐器和作曲的艺术。这些老师中没有一个可称为好的,直到他落到宫廷琴师和波恩剧院的经理尼费(Neefe)的手里。这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音乐教师,友善、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这对贝多芬来说实在是一个幸运。因为虽然波恩城里有最好的学校——连善良的老巴赫都会高兴地送他的许多孩子们去学习的那种学校——但是贝多芬的父亲从来也不认为值得送贝多芬去那里学习哪怕是两三个月,在他眼里读书远不如学音乐那样能挣钱。年轻的贝多芬有生以来第一次发现上课是愉快的。尼费先生对他很慈爱,不仅教音乐,而且还教他世界上许多别的事情。为了付他的学费,当尼费先生很忙或离开市镇的时候,贝多芬就代替老师做风琴师。于是当他刚满十四岁的时候,他就被任命为剧场的助理宫廷风琴师和古钢琴师。那可恨而又不幸的父亲看到他儿子的音乐终于挣了一些钱的时候,他是多么得意啊!

  三、访问莫扎特

  大约在这个时候,他生平第一次访问维也纳,为他最崇拜的偶像莫扎特演奏。莫扎特认为这个孩子只是在演奏一首为这种场合练过很久的卖弄技巧的展品,出于客气,只好礼貌而冷淡地称赞他一下。小贝多芬生气了,要求莫扎特给他一个主题,然后他在它上面用了那么多的感情和天才加以即兴变奏。莫扎特惊讶不已,马上跑到隔壁房间门口,“注意这位年轻人,”他向里面一群正在聚会的朋友大喊道,“有一天全世界都会听到他的声音!”

  四、贝多芬和海顿

  贝多芬终于明白,他在家乡是不可能有更大进展的,于是决定再到维也纳去寻求他的幸运。此时莫扎特已经去世了,但是海顿刚刚获得他第一次在伦敦的胜利,正处于盛名的高峰。在经过波恩的时候,海顿已经听过并且大加赞赏贝多芬的大合唱之一,因此贝多芬决定首先转向海顿学习。海顿这时早已过了他的青年时代,并且在创作和指挥自己最伟大的作品时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勤奋。难怪他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改卷子。而且他要求学生们每一堂课只交两毛钱,他大概觉得自己也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在练习稿纸上。于是贝多芬常常发现他的练习中有些未改正的错误,他很生气。当那年老的教师出发到伦敦进行第二次访问时,贝多芬转向一位天才较低但很严格的教师学习。后来他常常大声宣告他从海顿那里什么也没学到。不过,不久后,他一定会逐渐觉得,假如他没有从改正练习方面得到什么的话,他却从海顿那里获得了灵感,因为他把他最初的几首钢琴奏鸣曲献给了海顿。而且当海顿为他的《创世纪》的演出最后一次在台上露面,被他的几个仆人扶出去的时候,贝多芬弯下腰来亲切地吻了这位衰弱的老人。

  五、我行我素

  贝多芬不愿做一个客厅里的宠儿,他宁愿在自己的住所,能够随己意进进出出、起床、穿衣和吃东西。他喜欢按照自己的兴趣为房间里的琐事瞎忙。有一次,为了空气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户砍掉一块。他总是同房东们发生纠葛,总是不断地搬家。每当他处于创作高潮时,他总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泼到自己头上来使它冷却,直到水浸透到楼下的房间——我们可以想象那房东和其他房客的情绪会怎样!有时他搬家搬得是这样的频繁,以致他甚至不愿操心把钢琴的腿支上,干脆就坐在地板上弹奏它。由于他每次租新房时必须签署一张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时为四个公寓付房租。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他虽然挣了不少钱,可总是没有多少积蓄的原因吧!

  六、失聪

  当他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耳朵越来越聋时,他几乎绝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听不见他喜欢听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声音更不幸的事情吗!起初,只有威格勒医生和斯蒂芬冯勃罗伊宁等几个老朋友知道他的不幸。他放弃到各王宫去听他如此喜爱的欢快的音乐会,他怕人们注意到他的耳聋,以为一个听不见声音的音乐家是写不出好作品来的。不!他想起他想写的一切音乐,“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也许对他来说,在耳聋的时候创作音乐并没有别的音乐家那么难。在他看来,音乐不仅是用迷人的声音安排各种主题或音型,它也是表现最深刻的思想的一种语言。

  七、贝多芬和他的朋友们

  没有一个音乐家象他那样,在一生中有那么多的成功和那么少的幸福的日子。他的朋友们

  是善良而忠诚的,但是他的该诅咒的耳聋把他同他们隔离开了。甚至他的助听器也往往使他失望,因此他和他们保持接触的唯一方法就是他经常带在身边的“会话本”和铅笔。他看见他们互相谈话,以为他们总是谈论他,说他的坏话,阴谋害他。有一天他这样写道:“再也不要在我跟前露面!你是一条卑鄙的狗,一个不老实的家伙!”第二天,当他发现自己的疑心是错的而他的朋友是真诚的时候,他又写了另外一个便条:“亲爱的朋友,你是一个诚实的人,你是对的。我现在明白了。所以今天下午来我这里,接受你的贝多芬的爱吧。”而他的朋友们——他们是多么好的人啊——总是原谅他那粗暴的吵嘴,并且和他相伴到最后。他的家庭生活自始至终都是悲惨的:他从来也没有结过婚。当他头一次到维也纳的时候,他向一个从他自己家乡来的歌唱家玛格戴林娜·威尔曼(Magdalene Willman)求婚,但是她拒绝了,因为贝多芬“太丑了”。从那以后,他曾先后爱上过好几位贵族女子——有着可爱的名字的可爱的女子——他用音乐向她们倾诉,但她们接受了他的音乐,而拒绝了他的爱!

  [ 大师风范 ]

  一、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的心中充满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烈拥护者。1798年,柏纳多特将军(1763—1844)出任法国驻维也纳大使,贝多芬常到他的家里,并和他周围的人有密切的交往。1802年,贝多芬在柏纳多特的提意下,动手写作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在他的心目中,拿破仑是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响曲》。正当他准备献给拿破仑时,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到了维也纳。贝多芬从学生李斯(1784—1838)那里得知这个消息时,怒气冲冲地吼道:“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现在他也要践踏人权,以逞其个人的野心了。他将骑在众人头上,成为一个暴君!”说着,走向桌子,把写给拿破仑的献词撕个粉碎,扔在地板上,不许别人把它拾起来。过了许多日子,贝多芬的气愤才渐渐的平息,并允许把这部作品公之于世。1804年12月,这部交响曲在维也纳罗布科维兹亲王的宫廷里首次演出。1805年4月在维也纳剧院的第一次公开演出,是由贝多芬亲自指挥的,节目单上写着:“一部新的大交响曲,升D大调,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先生作,献给罗布科维兹亲王殿下。”奇怪的是,贝多芬不说是降E大调,而说是升D大调。1806年10月总谱出版时,标题页上印着:英雄交响曲 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从此,《第三交响曲》就被称为“英雄交响曲”。

  二、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的《c小调交响曲》(作品67号)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作《命运交响曲》。《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1798年所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1)第三乐章中就已经出现过,以后又出现于《D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8之3)第三乐章、《热情奏鸣曲》(作品57号)第一乐章、第三《列奥诺拉》序曲(作品72号)、《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74号)等一系列作品中。可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拿破仑一个旧日的卫兵,听了第四乐章开头的主题,禁不住跳起来喊道:“这就是皇上!”柏辽兹把《命运交响曲》中惊心动魄的斗争场景,看作是“奥赛罗听信埃古的谗言,误认黛丝德蒙娜与人私通时的可怕的暴怒。”舒曼认为:“尽管你时常听到这部交响曲,但它对你总是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正象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却总教人感到惊恐一样。”1830年五、六月间,门德尔松在魏玛逗留了两星期,和歌德作最后一次会晤,在钢琴上为他演奏了古今著名的作品。歌德听了《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后大为激动,他说:“这是壮丽宏伟、惊心动魄的,简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许多人一起演奏,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1841年3月,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命运交响曲》的精髓。

  三、《月光曲》的传说

  “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名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间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交谈。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么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子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连忙说:‘哥哥,你别难过,我只不过随便说说罢了。’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子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弹起盲姑娘刚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象披上了银纱。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象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处升起,微波粼粼的海面上,一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皮鞋匠看看他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宁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来时,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即兴弹的‘月光曲’记录了下来。”这是我国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里的一篇文章,讲的是贝多芬为盲姑娘演奏《月光曲》的故事。这的确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贝多芬的这个曲子(作品27之2——《#c小调钢琴奏鸣曲》)描写的是海上月光的说法,源出于德国音乐批评家雷尔施塔布(1799—1860)。俄国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1829—1894)非常反对用“月光”来解释这个曲子。他说:“月光在音乐描写里应该是暝想、沉思、安静的,总之,是柔和光明的情绪。《#c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从第一个音符到最后一个音符,完全是悲剧性的(用小调来暗示),是布满云彩的天空,是阴郁的情绪。末乐章是狂暴的、热情的,表现的正是和温柔的明月完全相反的东西。只有短短的第二乐章可以说是一瞬间的月光。”在德国,也有人称此曲为“园亭”奏鸣曲。园亭是建筑在树荫下的凉亭,显然这标题对于这首奏鸣曲也同样是不确切的。看来,这首曲子所表现的决不是一幅明净的风景画,而是一种内在的阴郁情绪。《贝多芬传》的作者泰厄(1817—1897)说第一乐章是“少女为生病的父亲祈祷”,这无论如何要比“月光”和“园亭”恰当一些贝多芬的这首曲子作于1801年,当时他正和朱丽法塔·贵恰尔第(1784—1856)相爱,这个曲子是献给她的。这一年的十一月十六日贝多芬写给韦格勒的信中提到她时还说:“她爱我,我也爱她。”但到1802年初,她已另外爱上了罗伯尔·哈伦堡伯爵,并于1803年和他结了婚。罗曼·罗兰把此曲和贝多芬的失恋联系起来,说“幻想维持得不久,奏鸣曲里的痛苦和悲愤已经多于爱情了。”罗兰把第一乐章解释为忧郁、哀诉和痛哭。俄国音乐学家奥立比舍夫(1794—1858)认为第一乐章是失恋的“沉痛的悲哀”,好比“垂灭之火”。但1801年正是贝多芬和贵恰尔第热恋的时候,说这个作品是写失恋的痛苦,也许和事实不符。对于这个作品的解释,也许俄国艺术批评家斯塔索夫(1824—1906)的见解是比较合理的。他在回忆了听李斯特在彼得堡的演奏后,认为这首奏鸣曲是一出完整的悲剧 ,第一乐章是暝想的柔情和有时充满阴暗预感的精神状态。他在听安东·鲁宾斯坦的演奏时也有类似的印象:“……从远处、远处,好象从望不见的灵魂深处忽然升起静穆的声音。

  有一些声音是忧郁的,充满了无限的愁思;另一些是沉思的,纷至沓来的回忆,阴暗的预兆……”《#c小调奏鸣曲》因“月光”的标题和传说而特别出名。贝多芬有一次说过:“人们常常谈论《#c小调奏鸣曲》,但我曾写过比这更好的东西,象《#F大调奏鸣曲》(作品78号)就是一例。”可见贝多芬自己对《月光曲》是并不十分满意的。

  四、热情奏鸣曲

  兴德勒有一次向贝多芬问起《d小调奏鸣曲》(作品31之2)和《f小调奏鸣曲》(作品57号)的内容时,贝多芬的回答是:“请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因此前者被称为《暴风雨奏鸣曲》,而后者则由汉堡乐谱出版商克兰茨(1789—1870)加上了《热情奏鸣曲》的标题。(另一说,“热情”的标题是由德国钢琴家、小提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赖内刻(1824—1910)所加,这似乎是没有根据的。)“热情”的标题没有贝多芬的认可,但用于这部英雄豪迈、气势磅礴的作品,是相当恰切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有一次在莫斯科听到俄国作曲家和指挥家多勃洛文(1894—1953)演奏这首奏鸣曲后,说道:“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都听一听。这是绝妙的、前所未有的音乐。我总带着也许是幼稚的夸耀想:人们能够创造怎样的奇迹啊!”1870年十月三十日,巴黎在普法战争中已经被普鲁士军队包围三个多月了。设在凡尔赛的普鲁士国王威廉的大本营里,铁血宰相俾斯麦正同法国资产阶级政府首脑梯也尔谈判停战条件。这天晚上,曾任德国驻意大利大使的格台尔,在凡尔寒的一架破旧不堪的钢琴上,为俾斯麦演奏了《热情奏鸣曲》。俾斯麦听了最后一个乐章后说:“这是整个一代人斗争的嚎哭。”他是从一个嗜血成性的野心家立场来领会贝多芬的“热情”的。他曾说过:“要是我能常听这个曲子,我的勇气将不会枯竭”,因为“贝多芬最适合我的神经”。贝多芬在1801年六月二十九日说过:“我的艺术用以改善可怜的人们的命运。”贝多芬如果地下有知,听说他的音乐为俾斯麦利用,他一定是死不暝目的。

  五、拍节机·友谊·卡农

  贝多芬的朋友美尔策尔(1772—1838),以发明和制造机械乐器著称于世。1813年秋,贝多芬为美尔策尔发明的万能琴(即机械乐队)写作了一部战争交响曲,题为《威灵顿的胜利》或《维多利亚之战》,描写同年6月21日英将威灵顿在西班牙北部城市维多利亚大败拿破仑的场景。美尔策尔曾经在温克尔(1776—1826)发明的基础上,创制了今天通用的拍节机。贝多芬首先采用,并按照它每分钟所打的拍数来标明自己作品的速度。贝多芬的助听器,也是1810年左右美尔策尔为他制作的。有一次,贝多芬在送美尔策尔出行时,写了首富于风趣的卡农,来歌颂拍节机的创制者。这首象征贝多芬和美尔策尔之间友谊的卡农,后来被贝多芬选进了他的第八交响曲(作品93号),成为第二乐章的主题。 六、芭蕾舞台上的第七交响曲瓦格纳称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作品92号)为“舞蹈的极致”、“最高形式的舞蹈”、“按照理想形式的身体运动的最妙的体现”。据说他曾设想在李斯特的钢琴伴奏下,用舞蹈来表现《第七交响曲》。瓦格纳的理想,后来由俄国舞剧编导马辛实现了。1938年,他把这部交响曲编成了芭蕾舞,用来表现一个寓言式的故事情节——世界的创造和毁灭:

  第一乐章:创造——在创造精神的指引下,混沌世界变成了植物和动物的有秩序的住所。出现了男人和女人,还有危险的蛇。第二乐章:大地——地球上出现了憎恨和强暴。一群男人和女人哀悼着被谋杀的少年。第三乐章:天空——天空中的神和女神对大地上的骚乱无动于衷,依然尽情欢乐第四乐章:酒色和毁灭——人们沉湎于酒色。神看见他们恶劣地模仿上界的欢乐,因为愤怒而用火毁灭了世界。1938年5月,这出舞剧由巴西尔的俄国芭蕾舞团在摩纳哥的蒙特卡洛作了第一次演出。

  七、欢乐颂与合唱交响曲

  1793年1月,德国诗人席勒的朋友、波恩大学法学教授菲舍尼希写信给席勒夫人夏洛蒂说:“有一位青年……抱着伟大而崇高的志向,要把席勒的《欢乐颂》一节一节地谱成音乐。”这个青年就是贝多芬,当时他住在波恩,只有23岁。贝多芬在1798年和1812年,都曾为《欢乐颂》的音乐起过稿。在1812年写的《欢乐颂》主题,后来用于1814年10月完成的《C大调命名日节庆序曲》( 作品115号)。贝多芬在1795年的前后为毕尔格的诗所作的歌曲《互爱》和《合唱交响曲》末乐章中《欢乐颂》的主题,在音调上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是《欢乐颂》主题的前身。后来贝多芬在1808年的《c小调钢琴合唱幻想曲》(作品80号)中又借用这个曲调作为主题,演唱库夫纳歌颂音乐魅力的诗。《钢琴合唱幻想曲》的合唱部分,是为写作《合唱交响曲》的终曲而作的一次 尝试。1824年3月,贝多芬在写给普洛勃斯特的信里说过:“《合唱交响曲》的终曲,是按照《钢琴合唱幻想曲》的格调写的,但规模则远较宏大。”由此可见,贝多芬为《欢乐颂》谱曲的意图,从1793年开始,前后琢磨了30年,才最后在《合唱交响曲》中得以完成。《合唱交响曲》完成于卡尔斯巴德决议后一切自由思想和民主运动都遭到残酷镇压的反动期。1824年5月在维也纳刻伦特纳托尔戏院初次演出时,听众反映的热烈是空前的。贝多芬出场时,受到听众五次的鼓掌欢呼,以致警察不得不出面干涉。但站在乐队中背对着听众的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幸而女低音歌手翁格尔牵着他的手转过身,才“看到”了听众的欢呼。从初演所引起的异乎寻常的情绪可以看出,歌唱欢乐,也就是歌唱自由,在当时有着何等深切的现实意义。 [ 乐圣境界 ]

  一、欣然忘食

  一天,贝多芬来到一家饭馆用餐。点过菜后,他突然来了灵感,便顺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谱,在菜谱的背面作起曲来。不一会儿,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侍者看到贝多芬那十分投入的样子,便不敢去打扰他,而打算等一会儿再给他上菜。大约一个小时之后,侍者终于来到贝多芬身边:“先生,上菜吗?”贝多芬如同刚从梦中惊醒一般,立刻掏钱结帐。侍者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先生,您还没吃饭呢! ”“不! 我确信我已经吃过了。”贝多芬根本听不进侍者的一再解释,他照菜单上的定价付款之后,抓起写满音符的菜谱,冲出了饭馆。

  二、日有进境

  晚年的贝多芬有一次听到一位朋友弹奏他的《c小调三十二变奏曲》。听了一会儿,他问道:“这是谁的作品?”

  “你的。”朋友回答说。

  “我的?这么笨拙的曲子会是我写的?”然后又补充了一句:“啊,当年的贝多芬简直是个傻瓜!”歌德评论席勒的话,完全适用于贝多芬:“他每星期都在变化,在成长。我每次看到他时,总觉得他的知识、学问和见解比上一次进步了。”有一时期,贝多芬甚至想毁掉他青年时期所作的歌曲《阿黛莱苔》和《降E大调七重奏》(作品20号)。这决不是偶然的,象贝多芬这样,真可以说是“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了。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贝多芬生平介绍

  "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反抗命运" —— 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1770-1827) 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 “乐圣”。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象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

  十二岁,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担任了管风琴师聂费(1748-1798)的助手。就在这时他开始正式跟聂费学习音乐。聂费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例,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贝多芬的正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聂费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聂费还引导他在1787年到维也纳就教于莫扎特 。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波恩。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后,很快地便赢得了维也纳最卓越的演奏家(特别是即兴演奏)的称谓。以后,他先跟海顿学习,后来跟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萨利耶里等人学习。他在波恩通过同知识分子勃莱宁的交往,接触到当时许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乐家,并从他们那儿,受到"狂飙运动"的思潮影响。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国大革命前几年已臻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长尤为讯速。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的思想意识给他了很多启发,从而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鄣幕�--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然并不属同一个“时代”。海顿一生备受凌辱,他虽也偶而被激怒过,但却总是逆来顺受,当时进步的文学思潮和革命情绪都很少能使他激动,他的音乐同斗争也是永远绝缘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难并不比海顿少,他勇敢于反抗,宁愿贫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乐中,从那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的背后,往往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一丝痛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贝多芬在波恩时期(1782-1792)的创作,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钢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这一时期可以说他还只是处于创作的准备阶段。他在维也纳最初十年(1792-1802)的创作,比较著名的作品也只有《悲伤》、《月光》和《克罗采》奏鸣曲及《第三钢琴协奏曲》等。但在这期间,他对社会与政治诸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识到他要努力探寻的目标。1802-1812年,他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时期,这段时间后来成为他的"英雄年代"。

  贝多芬创作活动的成熟过程表面看来是相当迟缓的,但实际上却非常稳固。他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而在象这样年纪的莫扎特已经写了四十部左右的交响曲了。

  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从1796年26岁时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晚年失聪,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贝多芬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即梅特涅的反动统治特别的猖獗的时期,他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3-1817)。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和生活贫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时却形成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枢,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1791-1872)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贝多芬的作品有“月光曲”、“第九交响曲”、“第一交响曲”、“奏鸣曲”、“命运交响曲”、“庄严弥撒曲”等等,这些都是摆脱古典主义、展现自由、热情奔放的美丽乐章。

  [编辑本段]贝多芬英文简介

  Ludwig van Beethoven (IPA: [ˈlʊtvɪç va:n ˈbe:tovən], baptized December 17, 1770[1] – March 26, 1827) was a German composer He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one of the greatest composers in the history of music, and was the predominant figure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between the Classical and Romantic eras in Western classical music His reputation and genius have inspired — and in many cases intimidated — ensuing generations of composers, musicians, and audiences While primarily known today as a composer, he was also a celebrated virtuoso pianist and conductor, and an accomplished violinist

  Born in Bonn, Germany, he moved to Vienna, Austria, in his early twenties, and settled there, studying with Joseph Haydn and quickly gaining a reputation as a virtuoso pianist In his late twenties he began to lose his hearing gradually, and yet he continued to produce notable masterpieces throughout his life, even when his deafness was almost total Beethoven was one of the first composers who worked as a freelance — arranging subscription concerts, selling his compositions to publishers, and gaining financial support from a number of wealthy patrons — rather than being permanently employed by the church or by an aristocratic court

  [编辑本段]创作生涯

  他的祖父原是荷 兰籍,移居德国后,曾任当地宫廷乐长。 父亲是个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宫廷御厨的女儿。

  贝多芬生长的年代,正是约瑟夫二 世实行"开明专制"的时期,波恩的统治者也实行了一些改良的 措施。波恩成了当时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地之一。

  贝多芬的幼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但是,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嗜酒成癖的父亲败坏了家业,他企图把四岁的贝多芬变成摇钱树,

  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也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强迫孩子练琴,而且常常夜半三更酗酒回家后把孩子从熟睡中拖起来拉琴,不满八岁的贝多芬被强迫在寇恩的听众面前表演、卖艺,十一岁的贝多芬就开始在剧院的乐队里工作。这种严酷的童年生活,使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独立的以音乐谋生的道路,同时也就养成了他坚毅倔强的性格。

  从1781年起,贝多芬在剧院工作的同时,跟乐队指挥奈弗学 习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和作曲法。

  奈弗是位很有修养、倾向 于启蒙运动的作曲家.指挥家,他对发展德国的民族歌剧、清唱 剧都曾有过贡献。

  贝多芬通过向这位老师学习,认识到学习德国 民族音乐传统的重要,并在奈弗的引导下也接受了启蒙运动的影 响,

  对德国当时的进步文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贝多芬作为钢琴家所具有的娴熟技巧给所有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仅是一名成功的演奏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他不久就成为一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颇受欢迎,二十五六岁时就能轻而易举地把作品卖给出版商。

  贝多芬将近而立之年时就有了失聪的先兆,这位年轻的作曲家为此不祥之兆而感到惴惴不安,这是可想而知的。一时间他竟想到了自杀。

  贝多芬不断地谱写出大量的音乐作品。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他对当时音乐观众所喜闻乐听的音乐的关注日渐减少。但是他却在不断地获得成功。

  贝多芬快到50岁时已经完全耳聋。结果他不再登台演出,甚至变得更加孤独怪癖。他并不象先前那样多产,而且作品也给人以诘屈聱牙之感。那时他主要是为自己和一些理想的未来观众而作曲。据说,他曾对一位批评家说,他的作品“不是为你而是为未来的一代而创作的”。

  如果说这位超乎时空的最富有天才的作曲家饱尝了失聪的辛酸,不如说那就是对命运的一种最无情的嘲弄;如果说贝多芬不顾失聪的痛苦,以一种超人的毅力继续保证了作品的质量,那么这就是一种鼓舞人心的、近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功绩。但是事实比想象的还要出人意料:实际上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岁月里,谱写出的乐章超出了他早期作品的水准。一般认为他在晚年的岁月里创作的作品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杰作。他1827年在维也纳去逝,终年57岁。

  贝多芬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包括九部交响曲,32部钢琴奏鸣曲,五部钢琴协奏曲,十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一系列弦乐四重奏曲,声乐曲,剧乐曲,以及许多其他乐曲。但是和他众多的乐曲的数量相比,更重要的是其质量。他的作品把完美的想象和奔放的感情有机地融为一体。贝多芬用自己的演奏扣动了人们的心弦,他们再也不认为器乐是一种次要的艺术。

  贝多芬是一位颇具有创造性的作曲家,他给音乐带来的变化中有许多已经产生了流芳百世的效果。他扩大了管弦乐队的规模,增加了交响曲的长度,扩大了它们的领域。他证明了钢琴具有极其广泛的用途,为使它成为第一流的乐器做出了贡献。贝多芬代表了音乐从古典式向浪漫式的转变。他的作品给许多富有浪漫色彩的乐曲带来启迪。

  贝多芬对许多后来的作曲家都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包括各种风格不同的人,如勃拉姆斯、瓦格纳、舒伯特和柴柯夫斯基。他还为柏辽兹、古斯塔夫、马勒、斯特劳斯等许多人开辟了道路。

  贝多芬在本册中的名次看来显然应排在任何其他作曲家之首。虽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几乎和他同享盛名,但是贝多芬的乐曲比巴赫的乐曲拥有范围更广、数目更多的听众,而且贝多芬做出的众多革新比巴赫的作品对后来的音乐发展具有更为深刻的影响。

  一般说来,用语言表达政治思想和道德思想能比用音乐表达得更容易、更清晰,因此文学是一个比音乐更具有影响的艺术领域,就是根据这个道理,虽然贝多芬是音乐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但还是比莎士比亚排得低些,(非常错误,音乐是艺术的最高形式!音乐抽象到了无形,只存在于时间中,一切艺术形式都是趋向于音乐的形式发展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已经超过的所有艺术的形式)在比较贝多芬和米开朗基罗时,我深受这样事实的影响:大多数人听音乐远比看画和雕像所花的时间多。因此我认为一般说来音乐作曲家比画家和雕塑家具有更大的影响,如果两者在各自的领域里都享有同样的盛名。总而言之,大体上把贝多芬排在莎士比亚和米开朗基罗之间看来是再合适不过了。

  贝多芬的交响曲是交响曲中的极品中的极品。《第三交响曲》的结构最为严谨,复杂,《第五交响曲》的思想性最为深刻,《第九交响曲》的气势和规模最为宏大,同时也为后世指明的音乐发展的方向。以表现革命斗争的英雄为中心,他把英雄的主题放在他交响曲创作中的首位。从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第七交响曲》、《第九交响曲》中,我们都可以看出这些作品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描绘了英雄的活动与思想、英雄与革命斗争、英雄与大自然、英雄与人民、英雄与胜利、英雄与他的内心世界等等,这些富于英雄性的音调,把英雄塑在人民中间,表现了他们为实现正义的事业而战斗,甚至牺牲自己,直到赢得斗争的胜利。

  贝多芬的交响曲创作多采用扩充的奏鸣曲形式,他的创作构思宽广、宏伟,思想深邃,形象对比鲜明,丰富多样,在曲式的处理上都达到了作品整体上的高度统一,在创作之中把原交响曲中的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改为谐谑曲,把歌剧中对人世间矛盾冲突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戏剧性表现手法运用到交响曲中,在《第九交响曲》中甚至加入了合唱,扩大了交响曲的表现能力与氛围。另外,在交响曲的创作中,贝多芬在配器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确立单簧管在乐队中的地位,在《第九交响曲》中使用四支长号等等,形成了一个新颖的风格,开始了一个新的领域,用这种创新的音乐形式充分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进步思潮,将欧洲古典乐派的音乐发展到了最高峰,开创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

  但贝多芬最后的晚年是他一生最悲惨、最痛 苦的年月,孤寂和贫困的威胁使他穷愁潦倒,孑然一身,1827年 3月16日病逝于维也纳。

  据说在他临终的一刻,暴雨雷电交加, 贝多芬举起干枯的手臂向天空作最后的奋击。这种生命不息战斗 不止的精神,全部贯注在他那些不朽的巨作中。

  贝多芬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着卓 越的音乐天斌、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

  另一方面 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 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殊品质。

  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在他的 九部交响曲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和最进步的思 想。

  他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通过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艺术 形象相结合,写出了一系列交响乐作品,

  表现了从斗争到胜利、 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快乐的 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历程, 他的九首交响曲象珍珠一样永远闪闪发光。

  通过对贝多芬九首交响曲的研究和分析,特别是其中四首 (即第三、五、六、九首)标题性交响曲的剖析,我们不仅可以 了解贝多芬全部创作的基本面貌和他那伟大而纯真的思想,

  而且 可以了解到交响乐创作上的重大革新,可以看到交响乐是如何从 海顿、莫扎特时代过渡到以舒柏特、门德尔逊为代表的新发展时期。

  早在贝多芬在世时他就已被公认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音乐家, 他既是伟大的古典作曲家,又以浪漫派的先驱而载入史册。一八二七年,贝多芬去世时,众多的朋友和崇拜者前来吊唁。

  贝多芬被安葬在魏林格墓地(Waehringer Friedhof)。文学巨匠格里尔帕策曾经在悼词中说 “贝多芬把他的一切献给了众人,从他们那里却一无所获,于是他就远离了众人。”

  能够让贝多芬瞑目九泉的是,舒伯特一八二八年也被安葬在此,与他相伴。人们为了纪念舒伯特这位年轻的天才音乐家,在魏林格墓地的旁边修建了一座舒伯特花园(Schubertpark)。

  如今,这座魏林格大街上的舒伯特花园是众多游客流连的地方。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遗迹 贝多芬尽管生在德国,但是自从他22岁离开德国之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维也纳。他在维也纳留下了众多的遗迹。

  帕斯克瓦拉蒂楼房Pasqualatihaus

  1, Moelker Bastei 8, 有轨电车 D, 1, 2: Schottentor

  电话: 535 89 05

  周二至周日10:00-13:00

  14:00-18:00

  这座楼房以房子的主人命名,建造于1791至1798年间。在1804至1815年间,贝多芬曾经多次在这里居住过。在这里,贝多芬经历了他创作的鼎盛期,他的第4, 5, 6交响曲,第4钢琴协奏曲和歌剧《费德里奥》都是在这里创作的。

  海利根施塔特遗嘱屋Heiligenstaedter-Testament-Haus

  19,Probusgasse 6

  有轨电车37: Geweygasse

  有轨电车38A: Armbrustergasse

  电话: 370 54 08

  周二至周日10:00-13:00, 14:00-18:00

  海利根施塔特当年是维也纳城墙外很远的地方了,如今是维也纳北部高雅的别墅区。在这里,贝多芬在失去听觉的绝望之际,于1802年10月在这里留下了遗嘱,这所故居如今对外开放。

  英雄屋Eroica-Haus

  19, Doeblinger Hauptstrasse 92

  有轨电车37: Pokornygasse

  电话: 505 87 47

  周五: 15:00-18:00或电话预约

  在离遗嘱屋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座贝多芬故居,这就是英雄屋,是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曲》的地方。贝多芬的另外一部交响曲《田园》也是在附近的地方创作的。这座故居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座非常有名的新酒酒店。在充满城郊风情的小路上,游客可以领略到贝多芬当年创作的气氛。在这里,人们把贝多芬散步的小路称为《贝多芬小道》,小道的尽头,有一个《贝多芬休息处》。

  贝多芬纪念碑Beethovendenkmal

  1, Beethovenplatz

  , Waehringer Strasse

  在维也纳音乐厅对面,有一座贝多芬纪念碑,广场也因此而得名。这座建造于1880年的纪念碑上塑造的是贝多芬的坐像,周围是九个小天使,象征着这位音乐大师的九部交响乐。

  贝多芬墓(魏林格墓地)Waehringer Friedhof

  18, Waehringer Strasse

  有轨电车38

  1827年,贝多芬去世时被安葬在维也纳北郊的魏林格墓地。1828年,贝多芬的好朋友舒伯特去世时,人们把舒伯特也安葬在此。1888年,两位音乐大师的棺木被一起移到中央陵园。现在贝多芬的墓穴在32A区29号墓穴。

  [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交响曲:

  贝多芬 C大调第一交响曲

  贝多芬 D大调第二交响曲

  贝多芬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

  贝多芬 降B 大调第四交响曲

  贝多芬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贝多芬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贝多芬 A大调第七交响曲

  贝多芬 F大调第八交响曲(悲怆)

  贝多芬 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

  协奏曲:

  贝多芬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贝多芬 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 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 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序 曲:

  贝多芬命运序曲

  贝多芬 《科里奥兰》序曲

  贝多芬 《莱奥诺拉》序曲

  贝多芬 《菲岱里奥》序曲

  贝多芬 《爱格蒙特》序曲

  其 他:

  贝多芬 G大调小提琴浪漫曲

  贝多芬 F大调小提琴浪漫曲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悲怆》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月光奏鸣曲》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热情》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黎明》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田园》

  贝多芬 钢琴奏鸣曲《暴风雨》

  贝多芬 钢琴曲《致爱丽丝》

  贝多芬 钢琴曲((月光曲))

  奏鸣及练习曲:

  作品49之2(G大调)

  之1(g小调)

  作品79(G大调)

  作品14号之1(E大调)

  作品2之1(F小调)

  作品14之2(G大调)

  作品10之2(F大调)

  作品10之1(C小调)

  作品10之3(D大调)

  作品13号(C小调也叫悲怆)

  作品26号(降A大调)

  作品27之1(降E大调)

  作品28(D大调)

  作品22(降B大调)

  作品2之2(A大调)

  作品2之3(C大调)

  作品78(升F大调)

  作品90(E小调)

  作品7(降E大调)

  作品31之3(降E大调)

  作品54(F大调)

  作品31之2(D小调)

  作品27之2(升C小调月光)

  作品31之1(G大调)

  作品109(E大调)

  作品110(降A大调)

  作品81a(降E大调告别)

  作品53号(C大调,华尔斯坦)

  作品57号(F小调热情)

  作品101(A大调)

  作品111(C小调)

  作品106降B大调(锤子钢琴)

  相关文学作品,影视作品:

  1《约翰克里斯多夫》

  2《名人传》(罗曼罗兰)

  3《复制贝多芬》

  4《音乐巨人贝多芬》(被载入中学课本)

  [编辑本段]贝多芬的反叛精神和崇尚自由的性格 事例

  1807年,贝多芬正住在维也纳李希诺夫斯基公爵家中。一天,公爵家里来了一大批客人,他们都是当时拿破仑派驻占领维也纳的法国军官。公爵想请客人们听音乐,就派人去请贝多芬,但未向贝多芬说明情况。贝多芬不明就里,带着自己新写完的《热情奏鸣曲》兴致勃勃地赶来。进客厅一看,竟是一帮占领军,贝多芬当即就拒绝了公爵的要求。公爵恼羞成怒,竟然板起面孔对贝多芬下了演奏的命令。贝多芬为李希诺夫斯基的无耻卖国行径愤怒到极点,他不顾夜中的滂沱大雨拿起乐谱忿然离去,并把公爵以前送他的一尊胸像摔了个粉碎。第二天,公爵接到了这样一封信:“公爵!你的地位是凭偶尔出生得来的。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则全靠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还有的是,而我贝多芬却永远只有一个!”

  也许实际情形比资料所载的更为暴烈,但贝多芬的朋友们设法把事情掩盖过去。魏格勒资料库中的《魏格勒和布鲁林家族的朋友贝多芬》有1837年12月28日里斯致魏格勒的信,提到:“假如没有奥普斯多夫伯爵等人在场,恐怕免不了发生殴斗,贝多芬已经举起一张椅子准备想里奇诺夫斯基亲王迎头痛击,因为贝多芬躲在房间里拴上门,亲王却把门撞开。幸亏奥普斯多夫挡在他们两人之间。”吵架的起因是贝多芬拒绝里奇诺夫斯基为他召晚宴的几个法国军官演奏。

  但贝多芬爱他们;他说过一些话,显示他心里对他们的感激,但这种感激并不授权任何人干涉他的自由。

  [编辑本段]贝多芬的其他故事

  <童年〉

  贝多芬的祖父与父亲都是宫廷歌手。在大部分时间里,他的父亲都喝得大醉,没有对家庭和气过一点,甚至连家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吃穿都从未过问。起初,善良的祖父还能使这个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过来,他最大的孙子的音乐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但是当小贝多芬只有四岁时,祖父就去世了。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不久,一个没什么水平的旅行音乐家法伊弗尔来到这个市镇,被带到贝多芬家里。他和老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个小酒馆里喝酒到半夜,然后回家把小路德维希拖下床开始上课,这一课有时要上到天亮才算完。为了使他看上去象一个神童,父亲谎报了他的年龄,在他八岁时,把他带出去当做六岁的孩子开音乐会。但是天下哪有后天培养出来的神童,尽管费了很多事,老贝多芬始终没有能够把他的儿子造就成另一个年轻的莫扎特。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有着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被钟爱的姐姐;而贝多芬则不然,虽然他的演奏赢得了家乡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却远未象莫扎特那样引起世人的惊叹。

  〈我行我素〉

  贝多芬不愿做一个客厅里的宠儿,他宁愿在自己的住所,能够随己意进进出出、起床、穿衣和吃东西。他喜欢按照自己的兴趣为房间里的琐事瞎忙。有一次,为了空气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户砍掉一块。他总是同房东们发生纠葛,总是不断地搬家。每当他处于创作高潮时,他总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泼到自己头上来使它冷却,直到水浸透到楼下的房间——我们可以想象那房东和其他房客的情绪会怎样!有时他搬家搬得是这样的频繁,以致他甚至不愿操心把钢琴的腿支上,干脆就坐在地板上弹奏它。由于他每次租新房时必须签署一张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时为四个公寓付房租。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他虽然挣了不少钱,可总是没有多少积蓄的原因吧!

  〈失聪〉

  当他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耳朵越来越聋时,他几乎绝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听不见他喜欢听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声音更不幸的事情吗!起初,只有威格勒医生和斯蒂芬冯勃罗伊宁等几个老朋友知道他的不幸。他放弃到各王宫去听他如此喜爱的欢快的音乐会,他怕人们注意到他的耳聋,以为一个听不见声音的音乐家是写不出好作品来的。不!他想起他想写的一切音乐,“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也许对他来说,在耳聋的时候创作音乐并没有别的音乐家那么难。在他看来,音乐不仅是用迷人的声音安排各种主题或音型,它也是表现最深刻的思想的一种语言。

blc2339521     你好!

     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这篇文章字数很多,而这个只可以发送9999字,现在我先截取一点发你把,供你参考之用。。 虽然我很想要你的悬赏分升级,但是我以解决问题为己任,如果你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就不要给我分,即时回答的让你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也请你不要给我分,因为我的原则就是::一定要帮助别人解决了问题才可以。我无功不受禄!!!!!!!!!!!!!!!

先说萨尔吧 

萨尔和吉安娜在海上战阵吧吉爸爸打死了,然后吉安娜喜欢上了萨尔。(你们来到侏儒主城诺莫瑞根就知道这句话,吉安娜和萨尔在树下偷情) 

双方留下了好印象,就在这时,巨魔领袖沃金乘虚而入,沃金也喜欢萨尔,但是萨尔不喜欢沃金萨尔喜欢吉安娜,但是吉安娜又喜欢阿尔萨斯(请看晚安部落) 

  于是吉安娜就是沃金的最大情敌,于是沃金就废单嫉妒吉安娜,他打算攻打塞拉摩,但是萨尔不肯。沃金说萨尔你如果不和我结婚我就打塞拉摩,萨尔说如果你曲打塞拉摩我就不和你结婚,就这样。两人一直在奥格瑞玛的一间房子里吵架 

  所以,他们两就站在一间房子了 

附上某网友分析: 

好吧首先明确一个概念,SR是不是同性恋因为沃金是男的如果SR不是同性恋的话那么沃金和吉安娜是情敌关系吧,沃金和吉安娜都喜欢萨尔这点就不成立了,SR其实第一个喜欢的人应该是在时光副本里救SR里面的那个女的,至于吉安娜喜欢萨尔只能说他们关系比较好,在联盟与BL合作的时候就能看出来,其实,吉安娜和原人类王子阿尔萨斯才应该是一对,不过现在不可能了  

没想到大家会对吉安娜和萨尔的关系如此关心,仅就我对魔兽剧情的了解,这种猜测并非是好事玩家无中生有的杰作……首先看吉安娜和阿尔萨斯,可以说他们俩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从感情基础到背后的政治联合驱动来看都是最应该在一起的一对儿。然而可能恰恰是其他人都这么想,他俩才总是若即若离。话说其实就是年轻人脸皮薄……在斯坦索姆,阿尔萨斯屠城的决定让他们最终走向决裂,尽管他有意挽留,但吉安娜表示她不能眼睁睁看着阿尔萨斯这么做,此后二人再未相见。

  再来看看吉安娜和萨尔,相比之下War3战役里他俩在一起的机会反而很多,从石爪山萨尔的尾行,到合作拯救格罗姆,直至海加尔山并肩作战,一切都比较中规中矩,不能说有什么迹象来证明什么超出阶级感情的东东存在。但是到了冰封王座,问题开始变得严重了,在兽族的额外战役中,吉安娜为人类刺杀萨尔的计划而感到愧疚,竭尽全力地帮助萨尔以弥补其父戴林对部落的赶尽杀绝(话说女人有这种想法很危险哦)。而到了最后,戴林死在了雷克萨手下,我相信这一结果国人应该是很难接受的,说的明白一点,吉安娜帮助曾经的敌人杀了自己的父亲。她既没有选择传送来避免冲突(就像之前救雷克萨他们一样),也没有冰冻或者变羊试图软禁戴林,而是采取了最极端的手段。这种忤逆的罪行如果不加上一个足够严重的理由的话,信奉忠孝节义的我们肯定无法理解,因此和萨尔之间的某种亲密关系成为了抹平这个缺口的最佳解释。

  从萨尔的角度,喜欢吉安娜是很正常的,毕竟他成长在人类环境,第一任女朋友也是人类。但对于吉安娜来说萨尔可能就不那么容易接受了。在魔兽世界官方漫画“国王归来”中,吉安娜使用一块护符和萨尔联络,而萨尔则始终是随叫随到的,这一点还引起了他的部下的不满。我们可以注意到这个联络方式其实是单向的,换言之只吉安娜呼萨尔……而后来相见时萨尔抱吉安娜肩膀的动作也比较亲近。因此我们不妨推测,萨尔其实是很想推进和吉安娜的关系的,但是吉安娜的态度则并不明朗。又或者这只是她外交手腕的一个策略……

告诉你真正的吉安娜:我所知道的吉安娜:::::::::::::::::::::::

我来系统地谈下吉安娜

这个人,在NGA的镶金道场里早被扣上了无数顶“联盟叛徒”、“部落走狗”、“内奸”的帽子,镶金道场真是个小白、喷子、愤愤多如牛毛,不学无术的地方。 

夹带私货到此为止,以下步入正题。 

说起吉安娜,我始终认为应该放在库尔提拉斯这个大环境下谈,离开这个或者无视这个环境,说什么都是毫无意义的。

库尔提拉斯是一个纯粹的海洋国家,海洋就是库尔提拉斯的生命线,也是她的强国之本。如果把库尔提拉斯放到艾泽拉斯大陆的任何一个地方,以她的人口和面积,也就是一个三流国家而已。指不定哪天会像奥特兰克一样被联盟或者部落吞并掉。吉安娜的威望,表面上是源自海加尔山圣战,但本质上讲,是和他们北方的邻居相比,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库尔提拉斯依靠贸易十分富有,弱国无外交,谁愿意尊重一个穷光蛋?瓦里安会历尽艰辛去塞拉摩参加一个由乞丐帮主组织的会议?不可能!

吉安娜得到的一切,完全依赖于对海洋的控制。

与大陆国家的“成吉思汗”式战略不同的是,海洋国家对于大规模攻城略地、或者说消灭XXX民族毫无兴趣,(历史上抱有“大规模攻城略地、或者说消灭XXX民族”战略思想的海洋国家,比如日本,是什么下场?所以,戴林必须死。)就吉安娜而言,她所要做的就是“三保”——确保海上贸易路线安全,确保出海口畅通无阻、确保原材料供应安全。库尔提拉斯从来不追求占领大片土地,因为他们深知,以自己的人口是难以将其消化掉的,不说别的,光渔人、纳加和海盗就够让她头痛的了。

所以,库国的统治者,从戴琳到吉安娜,一直奉行者一套及其明智的对外政策:联合艾泽拉斯大陆的其他国家,对抗艾泽拉斯大陆的头号强权,维持大陆诸国之间的平衡状态。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如果有朝一日某个强权控制了艾泽拉斯大陆,无论是毁灭锤还是瓦里安还是脑残吼,都会腾出手来毫无顾忌的挑战自己的生命线,这就意味着,库尔提拉斯的贸易路线,巨大的海外市场和原材料产地都会丧失殆尽。甚至库国三岛会变成臭岛、死岛。NGA镶金武道场的N多联盟粉丝(萌粉),总是用这样和那样的理由把二者对立起来,其实,父女两人走的都是一条道路。

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兽人开始袭击洛丹伦的沿海领地时,海军上将普罗德摩尔亲自创立了军舰的舰队。在他的老朋友安度因洛萨的请求下,普罗德摩尔保证他的商业王国对联盟提供海量的援助。而又当瓦里安磨刀霍霍,野心勃勃的时候,吉安娜却大唱和平歌,一面或明或暗地妨碍瓦里安的手脚。当处理与卡利姆多诸国关系的时候,她一面利用萨尔与部落加强联系,谋求和解,一面联络暗夜精灵、德兰尼人,牵制部落的扩张势头。

吉安娜的头脑里,有地精的精明、有兽人的勇敢、有矮人的坚韧、有侏儒的井井有条。她心里一直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与能够得到什么,不做不且实际的幻想,最大限度的获取利益。可以说,吉安娜的战略意图,从来就没有失败过。 

吉安娜资料介绍:

吉安娜

  

  种族:人类 

  职业:洛丹伦[Lordaeron]幸存者的领袖 大魔法师

  阵营:塞拉摩[Theramore];库提拉斯[Kul Tiras];肯瑞托[ Kirin Tor] 

  描述:吉安娜·普罗德摩尔 [Jaina, Proudmoore]是库提拉斯王戴林·普罗德摩尔[Daelin Proudmoore]最小的女儿。库提拉斯是洛丹伦和艾泽拉斯[Azeroth]长期的盟友。她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安东尼达斯[Antonidas]在达拉然[Dlalran]学习魔法。他的导师寄予她很高的期望,她必须成为一个英雄,洛丹伦所有的市民都期待她的成功。吉安娜感到压力很大,她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在魔法的学习上。 因为都留着皇族的血液,吉安娜和阿尔萨斯王子---洛丹伦王位的继承人不可避免的见面了。根据游戏剧情和官方小说的描写他们的关系一开始还是正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互相爱恋并且发展成为了情侣。身体上也突破了男女底线,甚至考虑过结婚。阿尔萨斯和吉安娜并因不在乎外人的注视而停止交往,不过由于内部的矛盾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他们始终还是只保持着朋友的关系。 多年以后,安东尼达斯,在学习如何清除洛丹伦北部的瘟疫的时候,遇见了一个先知,他恳求安东尼达斯带领他的人民向西,去卡利姆多[Kalimdor]。安东尼达斯只不过把这个先知当作一个疯子。这一切,吉安娜都躲在暗处看见了,她感到这个先知身上的巨大力量,觉得对先知的警告应该引起注意。安东尼达斯根本听不进吉安娜的劝告,他执意派吉安娜去布里尔[Brill]北部的小村子和阿尔萨斯一起调查那里的瘟疫。 吉安娜在前往的途中受到食人魔的攻击,但是凭她高超的魔法,轻松就料理了它们。 他在调查布里尔时候发现了很多奇怪的事情。一些男巫,和一些复活的僵尸。他们杀掉了一些亡灵,随后来到了一个谷物已经被瘟疫污染的粮仓。这些谷物属于活动于整个洛丹伦大陆的分销商---安多哈尔[Andorhal]。阿尔萨斯和吉安娜追逐着克尔苏加德[Kel'Thuzad]---那个亡灵法师,原来肯瑞托的一员,现在化名为安多尔哈的家伙。等他俩追上的时候,好多亡灵战士在那等着他们呢。他们杀开一条血路,阿尔萨斯斩杀了克尔苏加德。 吉安娜和阿尔萨斯向洛丹伦前进,途中在一个叫哈泽兰[Hearthglen]的小镇休息。然而当他们到达的时候,他们发现从安多尔哈那来得谷物已经卖给市民了!市民正在转化为亡灵! 吉安娜虽然极不情愿,但她迅速离开去找乌瑟尔[Uther]来增援。当他带着白银之手骑士团回来的时候,哈泽兰已经成为一片废墟。阿尔萨斯在亡灵的攻击下危在旦夕。由于乌瑟尔的帮忙,他们终于打退了亡灵。 阿尔萨斯,看到这么多亡灵,他在感到恐惧的同时也感觉到了责任,他发誓要去斯坦索姆[Stratholme],他想杀掉梅尔甘尼斯[Mal'Ganis]。 吉安娜和乌瑟尔跟随阿尔萨斯来到特拉索姆。当乌瑟尔拒绝按照阿尔萨斯的命令屠杀村民的时候,阿尔萨斯和他断绝了关系,他指责乌瑟尔说他叛逆。他命令所有忠于国王的人留下来看着小镇的毁灭。大出阿尔萨斯所料,吉安娜转身跟着乌瑟尔离开了。吉安娜和乌瑟在阿尔萨斯的屠杀结束后回到了小镇的废墟。吉安娜在那遇见了那个先知,她意识到先知所说的话是正确的。他鼓励吉安娜带领她的人民飘洋过海,去西边的卡利姆多。吉安娜听了他的劝告,开始准备了。 她刚一离开,对洛丹伦的入侵便开始了。一到卡利姆多,吉安娜发现那里有兽人!她认为兽人是跟着他们从洛丹伦来到这里的。吉安娜开始向兽人发起进攻,格罗姆·地狱咆哮[Grom Hellscream]也对吉安娜展开了报复。经过一场损失惨重的战斗,吉安娜决定出去寻找一个能把兽人逼进绝路的地方。不仅因为石爪山峰完美的防御,还因为他感到一股强大力量的降临。在吉安娜被击败,固守在山上的时候,她对这个山脉进行了一个小小的探索,她希望能找到一些力量来打败那些兽人。但是她总觉得他们被跟踪了。 当到达山脉核心的时候,吉安娜中了萨尔和凯恩·血蹄[Cairne]的埋伏。当他们正打算战斗的时候,那个先知出现了。先知恳求他们结盟,他说如果他们独自对抗燃烧军团的话,他们都不可能活下来。吉安娜极不情愿的与萨尔结盟。吉安娜给了萨尔一块灵魂之石,用它就可以在对卡利姆多入侵开始时囚禁格罗姆的灵魂。随后,他又帮助萨尔净化了格罗姆受到诅咒的灵魂。 尽管他们的部下不太情愿,但吉安娜和萨尔依然保持着联盟关系,即使格罗姆·地狱咆哮死后也是这样。在受到亡灵威胁的同时,他们同样遭受暗夜精灵们致命的“打了就跑”战术的纠缠。虽然依靠于对方的联盟,他们得以生存,但是常常命悬一线。 最后,萨尔看到了一个幻象,吉安娜和他随着萨尔指引的方向,最终见到了暗夜精灵的领袖:玛法里奥和泰兰德。先知出现了,他诉他们他就是麦迪文。他回来是为了纠正他以前犯下的错误。他恳请人类,兽人,和暗夜精灵联合起来对抗燃烧军团,否则他们将被各个击破。他们答应共同防守海加尔圣山[Mount Hyjal]。吉安娜运用它的瞬间移动的能力侦查周围海域,他发现阿克蒙德[Archimonde]和他的末日守卫正快速向圣山赶来。防御者们建立起三座要塞阻止他们的到来。 吉安娜的基地是第一个,所以她必须开溜了,而且必须在阿克蒙德杀死她之前。他利用瞬间移动逃出了那家伙的魔爪。 第二个是萨尔的基地。吉安娜用她剩余的能量将萨尔传送走了,这样他们就还能战斗。最后,他们把阿克蒙德诱入精心设计好的陷阱,击败了燃烧军团的入侵。 吉安娜带着他的子民来到了卡利姆多东方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并给这个小岛起了个名字叫塞拉摩。

吉安娜的城府

  从阿尔萨斯的屠城和吉安娜父亲的死亡我们看到,吉安娜并不是有些人所说的那样“婆婆妈妈”、“优柔寡断”和“妇人之仁”,相反她的眼光谋略、杀伐决断丝毫不让须眉。什么是“忠”什么是“奸”?有句俗语说的好,“文死谏,武死战”,如果吉安娜真的爱民如子,一定要阻止阿尔萨斯屠城,那么她完全可以作出死谏状:你要杀他们,就得先从我的尸体上跨过去。但是她没有,她选择了离开,在她明知道她一旦离开斯坦索姆的居民绝无半分幸免的情况下。乌瑟尔被剥夺军权定性为叛国者,因为乌瑟尔没有老爹作后台,但是吉安娜的军权是小阿剥夺不了的,逼急了她老爹和“吉家军”不跟小阿红眼才怪。权衡利弊之下,她也认为屠城不失为一个控制瘟疫流溢的有效方法,但是她表面功夫要做到十足。 

  再后来戴林同萨尔的一役中,吉安娜权衡利弊之下甚至连老父的性命都能在“民族大义”的名义下断送,她会不理解小阿屠一城保全国的丢车保帅策略吗?可以说小阿的屠城是吉安娜默许的。可怜小阿那一点城府实在太浅,一点也领会不到吉mm的苦心,反而以为吉mm不理解他的选择,真是大错特错。 

  戴林送命的一役,因为父亲成了绊脚石,成了和平的破坏者,他们孤军奋战,是必然会被部落联军打败的,所以她老爸必须死,按兵不动坐视老父送命,这不是一般人做的出来的。萨尔重情(要攻打城堡还要让塔蕾莎先把家人和无辜者带走,婆婆妈妈结果是抱憾终身),同她相比少了些许果断决绝之气;阿尔萨斯忠于自我,同她相比又缺了谋虑和城府之深。比起吉安娜来,阿尔萨斯的“雇佣军事件”简直就是小儿科,不值一提。 

  总之一句话,吉安娜是一个非常现实、功利和政治化的人。

萨尔和吉安娜

  在魔兽的英雄们当中,萨尔和吉安娜是比较受大家津津乐道的一对。一个是带领部落重新崛起的年轻酋长,一个是联盟颇具政治影响力的天才法师,无论地位还是才能都堪称绝配。虽然有人以貌取人,认为绿皮大叔脸的萨尔配不上年轻貌美的吉安娜。可是既然绿皮胖子怪物史莱克都能得到公主青睐,说明美女野兽配是有足够收视市场的。何况萨尔好歹也是个相貌堂堂的野兽派明星,在兽人中也绝对称得上是一支花儿了,想来当不至于委屈了吉安娜**的花容月貌。

  不过说起萨尔和吉安娜的情史,其实在游戏正史中体现出来的并不多。在魔兽争霸的历史中,两个人的剧情主要集中在一些很公众的层面,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暧昧的关系。

  简单介绍一下两位主角:

  吉安娜:吉安娜是大**出身,库尔提拉斯的海军上将戴林·普罗德摩尔的二女儿,从小就被其父亲送到了位于达拉然的魔法学校,师从肯瑞托大法师安东尼达斯学习魔法。后来成为出色的魔法师,带领洛丹伦的部分残余部队渡海来到赛拉摩并在此安居。 

  萨尔:兽人部落的大酋长,从小被人类养大,逃出战俘营后,立志重振兽人氏族。在奥格瑞姆战死后接任兽人首领,带领兽人在卡里姆多大陆安居并建立奥格瑞玛城。 

  当故事开始,他们的初见是在卡利姆多。

  萨尔和吉安娜都是在守护者麦迪文的指示下远渡重洋,在卡利姆多大陆登陆。他们在石爪山脉的石爪峰相遇,走到了一起并共同率领自己的部下抵抗燃烧军团。

  在海加尔战役胜利后,两人分别回到了自己登陆的基地,萨尔回杜隆塔尔建立了自己的城市奥格瑞玛,吉安娜也回到了赛拉摩岛建立了自己的基地,双方相安无事。

  而之后,吉安娜的父亲戴林从遥远的库尔提拉斯赶来,作为一个人类的海军上将,他执拗地认为兽人仍然是一些嗜血凶残的怪物,并开始对兽人部落展开了进攻,逐渐顶不住的萨尔求助于兽人部落的勇士雷克萨。雷克萨孤身潜入赛拉摩,与吉安娜见面并寻求她的帮助。于是吉安娜不得不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支持父亲对抗兽人并且背叛她的新同盟,或者与她的亲生父亲交战来维护联盟和部落之间来之不易的脆弱和平。吉安娜选择了后者,她帮助萨尔打败了她疯狂的父亲。

  最终,海军上将不幸战死,而兽人们认识到了吉安娜对部落的忠诚情义,同意让她的部队安全地回到塞拉摩的家园。

  嗯,就是如此了。

  一直到这里,我们看不出两位英雄和领袖之间有任何特殊情意的存在。不过,在官方出版的小说当中,有一些进一步的描写。嗯……我承认我没有看过原版,所以不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但通过阅读到的一些片段,可以稍作分析。

  首先,在萨尔的心中,对吉安娜大约是存在着一些不一样的感情的。

  “每次你笑起来的时候,在那一瞬间,你让我想起泰丽。”这是官方小说《仇恨之轮》中萨尔对吉安娜说过的话。

  而泰丽,则是那个用自己生命做代价,将萨尔送出艾德拉斯的集中营的女孩,在萨尔心中泰丽被当做了自己的亲人(至于多亲就不知道了)。

  初恋情人般的笑容;曾经并肩作战的回忆;共同缔造的同盟;惺惺相惜的情感……而且由于从小被人类抚养长大,完全的继承和接受了人类的审美标准——毫无疑问,吉安娜是一个大美女。那么在酋长的心里,就算没有认真考虑过,至少基本的好感是有的。

  吉安娜呢?从小说中我们了解到,吉安娜给过萨尔一个魔法护符,她自己则保留着一对中的另外一块。萨尔只需要把它握在手中然后想着吉安娜,后者的护符就会发出光芒,反之亦然。

  然后?然后他们就可以找地方相会。对于会传送术的吉安娜来说,悄悄进入部落领地是很简单的事情。

  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个狗仔队花絮:在诺莫瑞根中能够找到一些打孔卡片,上面有一段二进制的符号,利用某种手段翻译后可以得到下面的句子:Thrall and Jaina sitting in a tree, K-I-S-S-I-N-G。(萨尔和吉安娜在树下坐着,接吻。)

  也许就是在他们私会时候发生的事哦!

  嗯……这是没有根据的事,看过就好了。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暴雪的恶搞。不过通过这件事,可以确认吉安娜对于萨尔的情感,应该也不至于只是同盟盟友首领那么简单。能够私下相会,至少也是超越了普通朋友或者战友的友谊,能够称之为“密友”级别的程度了。

  看来两位领袖的感情发展,还是很值得期待的吖!

凯尔萨斯和吉安娜

  达拉然是人类和高等精灵共同组成的一个魔法王国,由肯瑞托议会领导。高等精灵王族的末裔凯尔萨斯·逐日者,作为一个拥有娴熟技巧和强大法力的巫师,凯尔萨斯成为了肯瑞托中地位卓越的一员。而持续不断对法术的就钻研也让他最终来到了紫罗兰城堡,在那里他遇见了当时还是一名学徒的吉安娜·普罗德摩尔。尽管他们之间的巨大年龄差异让凯少充满了犯罪感和自我怀疑,但他的心还是立刻被这个才华横溢且讨人喜欢的年轻人俘获了。最终凯尔对吉安娜的告白还是无功而返,她在那个阶段始终只想为了她的魔法而献身——似乎除了魔法她似乎对什么都没有兴趣。 

  当吉安娜爱上了阿尔萨斯·米奈西尔王子的流言西起时,凯少被深深地伤害了。尽管吉安娜和阿尔萨斯没多久就分道扬镳,但是凯尔很清楚,他们依然深爱着对方。除了勉强算得上的友谊,他和吉安娜之间永远也不会有更进一步的关系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09841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9
下一篇2023-11-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