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事例四字成语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事例四字成语,第1张

1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成语200字故事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zhǐ zhī qí shān,bù zhī qí èr

[释义] 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

[语出] 先秦·庄周《庄子·天地》:“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近义]

一知半解

[用法] 复句式;作宾语;含贬义

[例句]

八戒道:“哥哥,你~。”(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七回)

译文: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 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佩服(它)是正确的道理。 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又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掉在坑穴里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知一方面,不知另一方面的例子很多,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2 有什么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事例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典故) 宋朝太平兴国年间,洛阳城外有个穷书生叫吕蒙正。

因为穷得上无片瓦,地无一垅。只好住在破窑里。

他虽贫穷,却日夜不忘刻苦攻读。那一日,他遇见陕西华阴来的书生寇准,二人一见如故,结伴进城,来到东大街一家门前看见许多人仰着脸儿朝一座悬灯结彩的台上看。

仔细—打听,原来这是万贯家财的刘员外要为女儿抛球择婿,凭天匹配。他俩不敢妄想,只是停住脚儿想看看热闹。

没有多大功夫,只见几个丫环,簇拥着一位十七八岁的少女走上台来。她抬起眼皮向四下望了望,接过丫环递给她的绣球,嘴里不知咕哝了句什么,把绣球向台下一抛,那绣球便像风吹似地在人群里滚来滚去。

台下的人,像发了疯似地你挤我拥,都想把那绣球抢到手。岂知这球落下来,正好投在吕蒙正的怀里。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吕蒙正连忙撩起他的破青衫,裹住那绣球。

不多时,刘员外的家人来了,一直把吕蒙正请到刘府的客厅。刘员外一见是个衣服破烂的穷书生,对他上下左右端详了一阵,渐渐皱起眉头,回身对女儿月娥说:“多少官宦人家子弟、富室儿郎你不打,怎么打中一个叫化子似的人?不如给他点银子,打发他走吧!' 不曾想,女儿月娥低着头,轻声地说:“爹爹的话有欠思量。

绣球招婿,全凭天意,怎能讲贫贱?既然他接一球,想到我命该如此,任凭受苦受罪,女儿我情愿嫁他。” 刘员外听了女儿的话,不觉动了心思,假意发怒道:“你这丫头,真个不识好歹,既然不怕一文钱也不给,你要不后悔,就立时随他走!” 刘月娥也不含糊,一听他爹这么说,立即摘下头上的金银首饰,脱下身上的绸缎衣服,不论娘和哥嫂怎样劝告,头也不回地随着吕蒙正离家出城去了。

这天晚上,她和吕蒙正在寒窑里草草成了亲,只有寇准和几个穷苦乡邻来贺喜。吕蒙正过去一个人吃饭好对付,如今成了家,就不那么简单了,左思右想,没有主意。

后来,想了个拙计,每天到城里帮人写信,或者抄写挣几个钱。挣了钱,就买些米面捎回去,叫妻子掺些野菜做饭吃。

他自己一天两顿饭,却要到龙门寺里去赶斋。 有一天,他听到龙门寺饭钟打响,赶到庙里时,和尚们却都开过了饭。

老和尚说:“秀才呀!说句不好听的话,和尚是吃十八方的,你可是吃十九方呀!庙里有句老话,‘满堂僧不厌,一个俗人多’。你可不是出家人哪!” 吕蒙正听了满脸通红,张口结舌,说不出一句话。

不防老和尚并不罢休,接着又说:“秀才呀,你枉有满腹才华,何不上京应试,去搏个一官半职,成天和尚庙里吃斋饭,也不是常事呀!快走吧!以后别再到庙里来了。” 吕蒙正又羞又恼地回到了寒窑,一看,满地破锅烂瓦儿,他妻子也不像以前那样高高兴兴迎接他,而是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在呜呜哭泣。

一问才知道,原来从没来过他家的老丈人刘员外破天荒地来了,要把女儿接回家去,妻子不走,他发了火,盛怒之下,把一口破砂锅、两个吃饭碗砸了个稀巴烂。 两口子正愁眉对苦跟,无计可施,忽听窑门外有人说话:“吕贤弟在家吗?”说着,只见寇准走了进来。

见他俩这副模样,寇准问:“兄弟和弟妹吵架了?” 吕蒙正说:“没有。庙里不叫我再去赶斋了,老丈人又要接他女儿回去,你弟妹不肯走,他就发起火来,把锅碗都砸了,我们正在为今后日子发愁呢!” 寇准说:“唉呀,有事好说好讲嘛,砸东西干啥!不过天无绝人之路,兄弟也不要为这事发愁,我刚才在大街上遇见一位好友,他如今发了财。

听说我穷困撩倒,给了我一百两银子。”寇准说着从怀里掏出白花花的银子。

“今年又是大比之年,我看留下二十两给弟妹在家用,咱兄弟二人上京赶考去吧!如能得个一官半职,这苦日子就算熬到头了。” 吕蒙正一听,喜出望外,对寇准谢了又谢。

他留下二十两银子安顿了刘月娥,便与寇准进京去了。 吕蒙正和寇准一路上省吃俭用,风尘仆仆来到京城。

为了省钱,找了个庙宇住下,不分昼夜,只是一味刻苦攻读。那一天,进了考场,一来他们有真才实学,二来也是时来运转,三场过后,二人双双得中,吕蒙正还中了头名状元。

于是,他俩又一同衣锦荣归,各自回家修坟祭祖,一个回陕西华阴,一个回洛阳。 这时已今非昔比,不是亲来也是亲。

三里五村,城里关外,听说当年在大街上卖字、庙里赶斋的穷秀才吕蒙正中了状元,哪个不来巴结? 这一天,吕蒙正带了夫人刘月娥要去龙门寺里降香。老和尚听说状元公要来,早已把庙院里打扫得一千二净,一尘不染,一直站在寺门外恭候,许多乡邻一听说吕蒙正到庙里降香,也纷纷赶来凑热闹。

他夫妻二人来到庙里,烧了香,拜了佛,在寺内各处游玩了一番。 吕蒙正对在身旁陪同的老和尚说:“想当初,说了惭愧。

若不是你敲饭后钟,绝了我的吃饭门路,我不进京应试,哪里会有今天?” 老和尚见提起旧事,立刻惊恐地说:“这事不怪老僧呀!这是……”说到这儿,忽然下人来报说:“寇大人到。”吕蒙正想,这寇准回归故里,修坟祭祖,为何来得这般快?连忙出迎。

两人在大厅坐下就攀谈起来,说得好不惬意。寇准说;“可曾与刘员外会过?近况如何?” 吕蒙正问:“哪个刘员外?' “东大街刘促实。

3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事例

宋朝太平兴国年间,洛阳城外有个穷书生叫吕蒙正。

因为穷得上无片瓦,地无一垅。只好住在破窑里。

他虽贫穷,却日夜不忘刻苦攻读。那一日,他遇见陕西华阴来的书生寇准,二人一见如故,结伴进城,来到东大街一家门前看见许多人仰着脸儿朝一座悬灯结彩的台上看。

仔细—打听,原来这是万贯家财的刘员外要为女儿抛球择婿,凭天匹配。他俩不敢妄想,只是停住脚儿想看看热闹。

没有多大功夫,只见几个丫环,簇拥着一位十七八岁的少女走上台来。她抬起眼皮向四下望了望,接过丫环递给她的绣球,嘴里不知咕哝了句什么,把绣球向台下一抛,那绣球便像风吹似地在人群里滚来滚去。

台下的人,像发了疯似地你挤我拥,都想把那绣球抢到手。岂知这球落下来,正好投在吕蒙正的怀里。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吕蒙正连忙撩起他的破青衫,裹住那绣球。

不多时,刘员外的家人来了,一直把吕蒙正请到刘府的客厅。刘员外一见是个衣服破烂的穷书生,对他上下左右端详了一阵,渐渐皱起眉头,回身对女儿月娥说:“多少官宦人家子弟、富室儿郎你不打,怎么打中一个叫化子似的人?不如给他点银子,打发他走吧!' 不曾想,女儿月娥低着头,轻声地说:“爹爹的话有欠思量。

绣球招婿,全凭天意,怎能讲贫贱?既然他接一球,想到我命该如此,任凭受苦受罪,女儿我情愿嫁他。” 刘员外听了女儿的话,不觉动了心思,假意发怒道:“你这丫头,真个不识好歹,既然不怕一文钱也不给,你要不后悔,就立时随他走!” 刘月娥也不含糊,一听他爹这么说,立即摘下头上的金银首饰,脱下身上的绸缎衣服,不论娘和哥嫂怎样劝告,头也不回地随着吕蒙正离家出城去了。

这天晚上,她和吕蒙正在寒窑里草草成了亲,只有寇准和几个穷苦乡邻来贺喜。吕蒙正过去一个人吃饭好对付,如今成了家,就不那么简单了,左思右想,没有主意。

后来,想了个拙计,每天到城里帮人写信,或者抄写挣几个钱。挣了钱,就买些米面捎回去,叫妻子掺些野菜做饭吃。

他自己一天两顿饭,却要到龙门寺里去赶斋。 有一天,他听到龙门寺饭钟打响,赶到庙里时,和尚们却都开过了饭。

老和尚说:“秀才呀!说句不好听的话,和尚是吃十八方的,你可是吃十九方呀!庙里有句老话,‘满堂僧不厌,一个俗人多’。你可不是出家人哪!” 吕蒙正听了满脸通红,张口结舌,说不出一句话。

不防老和尚并不罢休,接着又说:“秀才呀,你枉有满腹才华,何不上京应试,去搏个一官半职,成天和尚庙里吃斋饭,也不是常事呀!快走吧!以后别再到庙里来了。” 吕蒙正又羞又恼地回到了寒窑,一看,满地破锅烂瓦儿,他妻子也不像以前那样高高兴兴迎接他,而是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在呜呜哭泣。

一问才知道,原来从没来过他家的老丈人刘员外破天荒地来了,要把女儿接回家去,妻子不走,他发了火,盛怒之下,把一口破砂锅、两个吃饭碗砸了个稀巴烂。 两口子正愁眉对苦跟,无计可施,忽听窑门外有人说话:“吕贤弟在家吗?”说着,只见寇准走了进来。

见他俩这副模样,寇准问:“兄弟和弟妹吵架了?” 吕蒙正说:“没有。庙里不叫我再去赶斋了,老丈人又要接他女儿回去,你弟妹不肯走,他就发起火来,把锅碗都砸了,我们正在为今后日子发愁呢!” 寇准说:“唉呀,有事好说好讲嘛,砸东西干啥!不过天无绝人之路,兄弟也不要为这事发愁,我刚才在大街上遇见一位好友,他如今发了财。

听说我穷困撩倒,给了我一百两银子。”寇准说着从怀里掏出白花花的银子。

“今年又是大比之年,我看留下二十两给弟妹在家用,咱兄弟二人上京赶考去吧!如能得个一官半职,这苦日子就算熬到头了。” 吕蒙正一听,喜出望外,对寇准谢了又谢。

他留下二十两银子安顿了刘月娥,便与寇准进京去了。 吕蒙正和寇准一路上省吃俭用,风尘仆仆来到京城。

为了省钱,找了个庙宇住下,不分昼夜,只是一味刻苦攻读。那一天,进了考场,一来他们有真才实学,二来也是时来运转,三场过后,二人双双得中,吕蒙正还中了头名状元。

于是,他俩又一同衣锦荣归,各自回家修坟祭祖,一个回陕西华阴,一个回洛阳。 这时已今非昔比,不是亲来也是亲。

三里五村,城里关外,听说当年在大街上卖字、庙里赶斋的穷秀才吕蒙正中了状元,哪个不来巴结? 这一天,吕蒙正带了夫人刘月娥要去龙门寺里降香。老和尚听说状元公要来,早已把庙院里打扫得一千二净,一尘不染,一直站在寺门外恭候,许多乡邻一听说吕蒙正到庙里降香,也纷纷赶来凑热闹。

他夫妻二人来到庙里,烧了香,拜了佛,在寺内各处游玩了一番。 吕蒙正对在身旁陪同的老和尚说:“想当初,说了惭愧。

若不是你敲饭后钟,绝了我的吃饭门路,我不进京应试,哪里会有今天?” 老和尚见提起旧事,立刻惊恐地说:“这事不怪老僧呀!这是……”说到这儿,忽然下人来报说:“寇大人到。”吕蒙正想,这寇准回归故里,修坟祭祖,为何来得这般快?连忙出迎。

两人在大厅坐下就攀谈起来,说得好不惬意。寇准说;“可曾与刘员外会过?近况如何?” 吕蒙正问:“哪个刘员外?' “东大街刘促实刘员外。”

吕蒙正说:“前些日。

4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相关的事例名称都有哪些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出自明·陆采《怀香记》,意思是只知道事情的一个方面,不知道另一个方面。

以下列举小故事两则。1、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

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

2、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食的同学。经过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

孔子很感慨的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听呢?3、《战国策·赵策三》:秦国在长平大破赵军,率兵回国后,派人向赵国索取六座城邑并讲和。赵国没有拿定主意,孝成王向刚从秦国来的楼缓征求意见,楼缓主张给秦城。

4、虞卿听说后,入宫向孝成王讲了不给秦城的理由,指出秦国是虎狼之国,他的贪欲没有止境,赵国国土有限,结果必然灭赵。楼缓说虞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扩展资料:

1、宋朝太平兴国年间,洛阳城外有个穷书生叫吕蒙正。因为穷得上无片瓦,地无一垅。

只好住在破窑里。 他虽贫穷,却日夜不忘刻苦攻读。

那一日,他遇见陕西华阴来的书生寇准,二人一见如故,结伴进城。2、他们来到东大街一家门前看见许多人仰着脸儿朝一座悬灯结彩的台上看。

仔细—打听,原来这是万贯家财的刘员外要为女儿抛球择婿,凭天匹配。岂知这球落下来,正好投在吕蒙正的怀里。

3、吕蒙正娶了刘员外家的**,却被刘员外赶了出来,和妻子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这天寇准来了,带了一百两银子。

要与吕蒙正上京赶考, 吕蒙正一听,喜出望外,对寇准谢了又谢。他留下二十两银子安顿了刘月娥,便与寇准进京去了。

4、二人凭他们的真才实学,双双得中,吕蒙正还中了头名状元。于是,他俩又一同衣锦荣归。

寇准这时才道出实情,原来是刘员外资助的一百两银子,暗地里帮助他们。此时,吕蒙正对老丈人格外感恩,先前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从此,“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俗话就在民间传开了。-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5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事例,小故事

宋朝太平兴国年间,洛阳城外有个穷书生叫吕蒙正。

因为穷得上无片瓦,地无一垅。只好住在破窑里。

他虽贫穷,却日夜不忘刻苦攻读。那一日,他遇见陕西华阴来的书生寇准,二人一见如故,结伴进城,来到东大街一家门前看见许多人仰着脸儿朝一座悬灯结彩的台上看。

仔细—打听,原来这是万贯家财的刘员外要为女儿抛球择婿,凭天匹配。他俩不敢妄想,只是停住脚儿想看看热闹。

没有多大功夫,只见几个丫环,簇拥着一位十七八岁的少女走上台来。她抬起眼皮向四下望了望,接过丫环递给她的绣球,嘴里不知咕哝了句什么,把绣球向台下一抛,那绣球便像风吹似地在人群里滚来滚去。

台下的人,像发了疯似地你挤我拥,都想把那绣球抢到手。岂知这球落下来,正好投在吕蒙正的怀里。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吕蒙正连忙撩起他的破青衫,裹住那绣球。

不多时,刘员外的家人来了,一直把吕蒙正请到刘府的客厅。刘员外一见是个衣服破烂的穷书生,对他上下左右端详了一阵,渐渐皱起眉头,回身对女儿月娥说:“多少官宦人家子弟、富室儿郎你不打,怎么打中一个叫化子似的人?不如给他点银子,打发他走吧!' 不曾想,女儿月娥低着头,轻声地说:“爹爹的话有欠思量。

绣球招婿,全凭天意,怎能讲贫贱?既然他接一球,想到我命该如此,任凭受苦受罪,女儿我情愿嫁他。” 刘员外听了女儿的话,不觉动了心思,假意发怒道:“你这丫头,真个不识好歹,既然不怕一文钱也不给,你要不后悔,就立时随他走!” 刘月娥也不含糊,一听他爹这么说,立即摘下头上的金银首饰,脱下身上的绸缎衣服,不论娘和哥嫂怎样劝告,头也不回地随着吕蒙正离家出城去了。

这天晚上,她和吕蒙正在寒窑里草草成了亲,只有寇准和几个穷苦乡邻来贺喜。吕蒙正过去一个人吃饭好对付,如今成了家,就不那么简单了,左思右想,没有主意。

后来,想了个拙计,每天到城里帮人写信,或者抄写挣几个钱。挣了钱,就买些米面捎回去,叫妻子掺些野菜做饭吃。

他自己一天两顿饭,却要到龙门寺里去赶斋。 有一天,他听到龙门寺饭钟打响,赶到庙里时,和尚们却都开过了饭。

老和尚说:“秀才呀!说句不好听的话,和尚是吃十八方的,你可是吃十九方呀!庙里有句老话,‘满堂僧不厌,一个俗人多’。你可不是出家人哪!” 吕蒙正听了满脸通红,张口结舌,说不出一句话。

不防老和尚并不罢休,接着又说:“秀才呀,你枉有满腹才华,何不上京应试,去搏个一官半职,成天和尚庙里吃斋饭,也不是常事呀!快走吧!以后别再到庙里来了。” 吕蒙正又羞又恼地回到了寒窑,一看,满地破锅烂瓦儿,他妻子也不像以前那样高高兴兴迎接他,而是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在呜呜哭泣。

一问才知道,原来从没来过他家的老丈人刘员外破天荒地来了,要把女儿接回家去,妻子不走,他发了火,盛怒之下,把一口破砂锅、两个吃饭碗砸了个稀巴烂。 两口子正愁眉对苦跟,无计可施,忽听窑门外有人说话:“吕贤弟在家吗?”说着,只见寇准走了进来。

见他俩这副模样,寇准问:“兄弟和弟妹吵架了?” 吕蒙正说:“没有。庙里不叫我再去赶斋了,老丈人又要接他女儿回去,你弟妹不肯走,他就发起火来,把锅碗都砸了,我们正在为今后日子发愁呢!” 寇准说:“唉呀,有事好说好讲嘛,砸东西干啥!不过天无绝人之路,兄弟也不要为这事发愁,我刚才在大街上遇见一位好友,他如今发了财。

听说我穷困撩倒,给了我一百两银子。”寇准说着从怀里掏出白花花的银子。

“今年又是大比之年,我看留下二十两给弟妹在家用,咱兄弟二人上京赶考去吧!如能得个一官半职,这苦日子就算熬到头了。” 吕蒙正一听,喜出望外,对寇准谢了又谢。

他留下二十两银子安顿了刘月娥,便与寇准进京去了。 吕蒙正和寇准一路上省吃俭用,风尘仆仆来到京城。

为了省钱,找了个庙宇住下,不分昼夜,只是一味刻苦攻读。那一天,进了考场,一来他们有真才实学,二来也是时来运转,三场过后,二人双双得中,吕蒙正还中了头名状元。

于是,他俩又一同衣锦荣归,各自回家修坟祭祖,一个回陕西华阴,一个回洛阳。 这时已今非昔比,不是亲来也是亲。

三里五村,城里关外,听说当年在大街上卖字、庙里赶斋的穷秀才吕蒙正中了状元,哪个不来巴结? 这一天,吕蒙正带了夫人刘月娥要去龙门寺里降香。老和尚听说状元公要来,早已把庙院里打扫得一千二净,一尘不染,一直站在寺门外恭候,许多乡邻一听说吕蒙正到庙里 降香,也纷纷赶来凑热闹。

他夫妻二人来到庙里,烧了香,拜了佛,在寺内各处游玩了一番。 吕蒙正对在身旁陪同的老和尚说:“想当初,说了惭愧。

若不是你敲饭后钟,绝了我的吃饭门路,我不进京应试,哪里会有今天?” 老和尚见提起旧事,立刻惊恐地说:“这事不怪老僧呀!这是……”说到这儿,忽然下人来报说:“寇大人到。”吕蒙正想,这寇准回归故里,修坟祭祖,为何来得这般快?连忙出迎。

两人在大厅坐下就攀谈起来,说得好不惬意。寇准说;“可曾与刘员外会过?近况如何?” 吕蒙正问:“哪个刘员外?' “东大街刘促实刘员外。”

吕蒙正说:“前些。

6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作文600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自信是一种好的性格,过于自信就是自负,那边是不好的了我就是这样 自信的复习,自信的等待,自信的答题,自信的交卷,最后,自信的等待试卷的发下,一切总是这样,“自信”的我总是如此,周而复始 可是……最终结果总是不尽人意,真是可笑到极点,可怜到极点,可悲到极点啊!我却还是依旧我行我素,死不悔改,自负到极致! 正如这次考试,我提前写好,我一个个检查,不肯定的算错,不知道的算错,肯定的算对,明显对的算对,经过我无数次“检验”:这是一张90分的试卷!就闭目养神,不再过问这张试卷沾沾自喜的等待90分试卷的发下 不知是我能力不行还是老师计算不行竟少算了我30分,这下可不得了!我算来算去算了几十遍得出相同的答案:62分我自信不减当年反而还道:“吃一堑,长一智”下次一定会考好! 只是我不会回头,从小学到中学,考了不知多少次,吃了多少亏,算也算不清了,可我就会做无用功,祈祷!偶尔上帝见我可怜,让我上个80,可为什么自己吃了多少亏,却不长一智?满以为自己懂了,其实自己略懂皮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自信让我自以为聪明盖世,就不再多做钻研,自己只懂知识的冰山一角,却以为自己懂得一切! 如果我真聪明,早在几年前的考试失利就悟出这个道理,还会在这时手忙脚乱? 如果我真自信,却为什么还在考试前临阵磨枪? 一切因为我的自负,目中无人,才会自诩聪明盖世,不可一世,收敛一下自己,要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模范家庭事迹材料范文(通用6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吧,事迹属于事务公文的一种,有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的作用。一般事迹是怎么起草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模范家庭事迹材料范文(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模范家庭事迹材料1

 丈夫吕海全,42岁,水冶镇二中一级教师、省级优质课教师,连续多年毕业班把关教师;妻子马瑞红,40岁,水冶镇二中一级教师、省级优质课教师教师。儿子吕鑫,16岁,共青团员,新乡市一中高一学生。我们三口之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只是一个平凡的核心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全家人遵纪守法,崇尚科学,积极进取、乐于助人,相敬相爱,家庭和谐、温馨,深受单位、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一、敬业爱岗,互相促进

 1990年7月,我和丈夫都毕业于安阳师范。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忠诚人民教育事业,而走在一起。尽管当时教师地位低下,收入微薄,跳槽风劲吹,仍没有动摇我们的信念和追求。我们互相鼓励、支持,在收入微薄的情况下,一起自费参加大专函授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在取得大专毕业文凭后继续自费报读本科,先后获得了本科毕业文凭。在工作上,我俩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成绩名列全镇的前茅;我们先后成为了学校的教学骨干,参加全镇、全县乃至全省的教学比赛都先后获奖。我俩以真诚和爱心成功地转化了一批又一批后进生,也培养了一批批的优等生能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并热心指导、扶助年轻教师。我夫妻俩的工作表现得到单位、家长、社会的高度评价。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市级以上奖励。在近二十年来,一直勤勤恳恳地耕耘在教学第一线,默默地燃烧着自己,照亮着别人。

 二、夫妻恩爱,同舟共济

 我夫妻俩恩爱和睦,一起承载工作、生活的重压。我们都战斗在教育第一线上,都连年担任学校毕业班工作,工作繁重,但我俩能互相理解、尊重、关心、支持。生活上能同舟共济,共同承担家务劳动。由于公公去世的早,婆婆也于去年不幸去世,我夫妻俩下班后就分工合作做家务,边做家务边交流工作情况、商量生活事情,沟通感情,如果谁的工作任务重,对方就主动做好家务,减轻对方的工作负担。因此,我俩很少因生活琐事而吵架。20xx年6月是我夫妻最经受考验的一段时间,我刚做完宫外孕手术,丈夫单位许多事都千头万绪,不能请假照顾我,我理解他,体谅他。为了不影响他的工作,他请姐姐请几天假来照顾住院的我。丈夫很体贴我,买菜煮饭,做一些可口的饭菜送去医院给我吃,晚上回来后马上帮忙做家务,照顾我。这段时间他虽然疲惫不堪,身体虚弱,但没有怨言,因为夫妻之间必须有一方要付出。就这样,一家人互相关心,同舟共济,平稳地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丈夫的工作也未受到影响。在共同的生活中我夫妻俩的感情更深厚。

 三、为国教子,以德育人。

 把孩子培养好,也是对国家、对社会一种贡献,因此,我夫妻俩不管多忙,也抽时间教育孩子。我们统一教育思想,不能娇纵、溺爱孩子,既教孩子学知识,又教他学做人,要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宁静的家庭育人环境,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为了让孩子从小孝敬老人、尊敬长辈,对人有礼,学会感恩,我夫妻俩首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感染他;在日常生活中给机会他孝敬长辈;发现他对人有不敬的及时教育、引导,使他学会辨明是非,改正缺点。为了培养他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责任心,我教他学会煮饭、洗、折叠衣服、收拾房间等,给机会他做力所能及的事,家里的事情让他参与做。为了培养孩子勤奋好学的精神,我们带头学习,教育他除了学好各门功课外,还应多看课外书,扩大知识面,陶冶性情,给他订阅多种报刊,经常带他到书店买课外书阅读;教育他学会安排时间学习,先认真完成作业,再痛快地玩。为了让他有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我们让他从小参加学校的各种艰苦的体育训练;为了锻炼他吃苦耐劳的品质、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中考后让他在他舅舅的建筑工地里做暑期工,在猛烈的阳光下做杂工,体验劳动的滋味、赚钱的艰苦。一个月的艰苦劳动,使他学会了勤劳、节俭、珍惜学习机会。平时多和他沟通,了解他的心理,及时引导教育,采用表扬、鼓励的方法树立他的自信心。由于我们注意教育方法,所以孩子能茁壮成长。孝顺长辈,勤做家务,独立能力强,勤奋好学,热爱集体,乐于助人,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多次代表学校参加比赛获得优异成绩,学习成绩不断进步,小学毕业后参加新乡市一中面向全省的招生考试,在数以万计的考生中脱颖而出,以优异的成绩被新乡一中少儿班录取,入学后不负众望,学习成绩蒸蒸日上,九年级时跻身全校前三名。儿子是我们的骄傲!

 四、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我们三口之家中,我、丈夫、都是人民教师,儿子是共青团员,我们都热爱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待人热情有礼。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严格遵纪守法,从没有参与黄、赌、毒等违法活动,模范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依法行使和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廉洁奉公,一切从学校、学生、老师、家长利益出发,从来没有为了个人利益而收受贿赂、以权谋私;家庭成员守廉、助廉、倡廉意识也强。

 五、邻里团结,互相帮助

 我们的邻居子女不在身边。他们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帮忙,我们都热心帮助。下水道堵塞,我们去疏通;楼梯、车房通道肮脏,我们常打扫;晚上楼道黑暗,我们自己安装楼道灯,方便大家上下;邻居家忘了带钥匙出门不能进家,我们就请他进来坐或打电话(给他家人),等家人回来……由于这样,我们邻近住户能团结友爱、守望相助,关系非常融洽。

 六、崇尚科学,倡导文明

 我们的家庭生活方式文明科学,能够勤俭持家,科学理财,合理消费。注重环保,能自觉净化、绿化、美化生活环境。家人根据自己的年龄、爱好、时间参加各种健康的文体活动:老人早晨一齐去运动、白天看书读报或看电视,晚饭后一起散步;孩子学习之余打篮球、乒乓球等,我夫妻俩晚上做好家务后就去散步,放松心情、沟通感情、探讨学校工作和教育孩子的方法。节假日一家人到名胜古迹旅旅游,增进一家人的感情,享受幸福、快乐的生活。 由于我们平时崇尚文明、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互相尊重、关爱,讲责任讲义务,培养良好的家风,因此,形成一个温馨、快乐、和谐、奉献社会的幸福家庭,夫妻敬业爱岗事业有成,孩子认真学习健康成长。

模范家庭事迹材料2

 陈宏瑞是大通区洛河镇淮建村村委会主任,同时还是淮南市绿佳园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他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不仅是因为他在事业上取得的成绩,还因为他和他的家人有很强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绿色环保,从我做起”,是陈宏瑞一家的响亮的口号,他们不只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树立环保意识,节能环保从点滴做起

 陈宏瑞是做园林工程的,所以他有极强的环保意识,这是长期养成的习惯。陈宏瑞和他家属在家庭中带头开展环保行动,并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去教育、感染孩子,经常提醒家庭成员在各方面从环保定位,从思想上营造绿色氛围,生活实践中创建绿色家庭。

 他们平时注重学习和运用环保知识,并把环保落实在行动上,处处以环保标准为依据。购买家电首选环保节能产品,购置电脑选防辐射的显示器,购置电视机选择防静电产品,电冰箱也是无氧的绿色冰箱。在节能方面,家里的厨房和厕都按上节水龙头,大厅里使用的是节能灯,并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平时,用过的洗菜水和洗衣水都存着用来拖地;冲淋浴时站在洗澡盆里,节省下来的水用来冲厕所,淘米的水用来浇灌花木。用他的话说,这是“废物利用”。为了减少一次性产品的消费,他要求家人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为了降低白色污染,他坚决不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饭盒。他是这样做的,并且时时提醒身边的人,向别人宣传节能环保知识。

 二、将“绿色”引入到淮建村经济发展中

 淮建村有三十多年蔬菜种植历史,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千余亩的基地规模,是淮建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是村民致富的主要来源。但是多年来,菜农们一直沿袭旧时的蔬菜种植技术,旱了就漫灌,大量的施化肥、喷洒农药,不仅浪费资源,还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而且这样种出来的菜还卖不上价。这个问题急坏了一直以“节能环保”为宗旨的陈宏瑞,他经过苦思冥想,多方打听解决方案,最终带领群众解决了这一问题。他引导菜农施绿色肥,到淮南农场拉奶牛粪便制作绿色肥,不仅能减少污染,还能减少农药对人体的伤害;他请来市农委和农科所的专家,教授如何通过物理方法解决病虫害的问题;为了解决灌溉问题,他多方筹资,为蔬菜基地修建了石渠,并引导菜农采用科学方法浇灌蔬菜。如今淮建村的蔬菜不仅打出了自己的市场,注册了“淮建村”品牌,还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蔬菜”,淮建村被认定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村民的收入大大增加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三、大力提倡沼气池建设,建设绿色环保新农村

 在农村大力发展沼气池:能有效地节省燃料,据统计,建造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可以解决一家5口人的日常生活所需燃料,农户每年累计节省燃料费用约1500元;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一座沼气池年产沼肥约27吨,相当于尿素300公斤,磷肥500公斤,硫酸钾200公斤;能提高土壤肥力,施用沼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地力,降低生产成本;能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沼气后,农民用沼气代替柴草为燃料,从而换来了青山绿水,促进林业生态的发展。总之,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改善农村公共卫生环境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陈宏瑞在了解了建沼气池的好处后,他大力提倡村民“改厕、改厨”,走村串户宣传建沼气池的好处,并且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经过他的宣传发动,淮建村有50户村民建立沼气池,并在使用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对淮建村建设绿色环保新农村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陈宏瑞一家,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时刻牢记“节能环保”的宗旨,并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他人,是不少村民的模仿、学习对象,为我们村百姓养成节能绿色的生活习惯做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模范家庭事迹材料3

 虽然谈不上书香门第,可由于爱好和工作事业等原因,书籍自然成为我们家不可或缺的一员,并占据着显赫的位置。现在我们一家三口经常与书为伍,在书中汲取知识,提高修养,享受快乐,不断成长。读书成为了我们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家庭和谐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家的书香味逐渐浓厚起来。

 作为教师的我,我经常阅读一些教育专著,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作为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法》、《班主任九项技能训练》等书籍更是我床头必放的。正因为好读书,好学习,我的论文多次在区、市、旗获奖。我辅导的学生多次在全国希望杯作文大赛中获奖;作为学校教科研的主要实验教师,我的教学反思、教育随笔得到全体教师的一致好评;作为学校的环节干部,学校的一些重要文件由我帮助起草。这都得益于多读书,读好书。

 丈夫一直酷爱读书,以前在家一有闲暇总是书不释手,主要看小说、时事、政史和自然科学类,自从成为一名电视记者更是博览群书,兴趣上来可以读书到半夜,为了采写好新闻,他要从书中学习更多的知识,他买的书很杂,书架上的几百册书种类庞多,新闻类、时政类、社会经济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书籍自然是必不可少,工作完回家后,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到了读书上,因此他在单位常常是书生气十足,他常说书是人类好朋友,切切不可毁坏。由于他好学习、好读书,采制的新闻角度新、有深度,往往也是很有价值的,几年来他的新闻作品多次在区市评奖中获得一等奖,自己也多次被评为市旗级优秀新闻工作者。

 女儿是奋斗小学六年级的一名学生。在我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也特别爱读书。《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百看不厌。我们也经常带她逛书店,她呢也总是见书就不挪脚,现在的课外读物已经是满满一书架,但还要我们再给她买书。由于好读书的缘故,她被学校评为“读书小博士”,她的作文《变化》、《我的妈妈》先后被评为“希望杯”全国作文大赛一、二等奖。《家乡美》被评为巴市鸿臣假日杯作文大赛二等奖,今年参加自治区组织的小作家等级考试通过六级。

 现在我家已拥有3个书架800余册图书,电子图书1套,经常有左邻右舍来我家借书、谈书,由于书我们的邻里关系也更为和谐。看书是一种乐趣,因为书能让我们分享更多快乐、更多知识,我们这个三口之家要继续与书为伴,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模范家庭事迹材料4

 我叫张,是周宁县实验幼儿园的一名幼教。2019年12月,我嫁进了这个家庭。当时家里有我公公、婆婆、丈夫和我。我们一家4口,相亲相爱,其乐融融。2019年,我丈夫在下海的热潮中辞去了教师一职,一人到上海做生意,留下一个4岁的儿子以及两位老人给我照顾。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9年3月,对我来说是灰色的一年。当年我的父亲在正月过世。我还没从悲痛中走出来。我那一向乐观开朗的婆婆又被查出是肺癌晚期,这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当头一棒。在丈夫的极力劝说下,婆婆终于答应到上海接受治疗。

 婆婆在上海治疗期间。我因为孩子小,又要上班,没能去照顾,心里很是不安。只好天天给婆婆打电话问候,了解她的病情,婆婆总是乐观的说:“没事,好多了,过几天就能出院了,你在家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自己身体一定要多注意啊……”每次接完婆婆的电话,我总要大哭一下。她自己生病了,还不忘关心我。终于迎来了暑假,我把儿子寄在娘家喂养,整整两个月陪伴在婆婆身边。每天给婆婆讲些励志的故事,婆婆的心情也越来越好。

 为了更好的方便照顾,我们把婆婆从上海肿瘤医院转院回到福州肿瘤医院,于是,我利用周末时间,带着孩子去看望她,安慰她,让她心情舒畅。看着婆婆那消瘦的脸颊以及脱落的头发,我总是偷偷躲进卫生间止不住的泪流满面。接下来的日子,婆婆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医院发了病危通知书,我们只好带婆婆回周宁。可是,在家的每个晚上,婆婆总是全身痛的睡不着,但为了不影响到我们,她咬着被角强忍着不发出声音。在家人的极力劝说下,婆婆才肯住到周宁医院。每天下班后,我总是换着花样,精心熬制各种营养汤送到医院,并一口一口地喂给老人吃,由于并发症感染,婆婆满嘴都溃疡了,根本无法张大嘴巴,我只好用吸管让婆婆慢慢的吸。由于病情扩散,婆婆全身不能动弹、大小便失禁。婆婆是个爱干净的人,每天都要给老人换好几次床单、裤子。忙活完婆婆我再回家忙家务,忙孩子。休息日全天伺候,婆婆爱吃什么,我就买什么,照顾的间隙逗老人说笑,婆婆的心情也好了很多,婆婆逢人便说:“有女儿不如有个好儿媳,我家媳妇待我比亲闺女还亲。同病房的人也都说,跟亲闺女一样。

 虽为婆婆花费了巨额的医疗费,但婆婆最后还是撒手人寰,留下了年迈的公公,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在了我的肩上。我一边工作一边尽孝,下班后忙买菜,煮饭,收拾屋子,照顾老人孩子,忙得像旋转的陀螺,但我也没有任何怨言。

 孝敬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是晚辈应该做的,我们自己也会变老,这也是给我们的孩子做个榜样。

模范家庭事迹材料5

 我叫羊亚要,来自海南省白沙县七坊镇长龙村委会长龙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家庭妇女,拥有着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爱人和我,还有三个活泼懂事的子女。我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我们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二十多年来,我和我的丈夫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丈夫爱岗敬业,事业有成,子女热情上进,受到了乡邻们的一致称赞和好评。

 身为人妻、人母和人媳,我一直坚持着中国传统妇女的朴素、孝顺和勤劳,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顾好老人和孩子,关心体贴丈夫。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予家人最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的家庭变得更加温暖。为了让丈夫能安心工作,平日里,我会主动打理大大小小的家务,同时协助丈夫管理好家里种植的六百多株橡胶和几亩水田。每逢割胶时,往往从凌晨三四点就要出门,一忙就忙到中午,虽然劳累但因为拥有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庭让我倍感欣慰。孝敬老人长辈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虽然公公婆婆都已不在人世,但对于家里的老人长辈我都能尽责尽孝,每当看到老人如同孩子般童真的笑脸,我如同吃了蜜糖一样的甜。只要为了这个家庭,为了老人和孩子能幸福快乐,我付出什么都在所不惜,心甘情愿。作为一名农村妇女,我一直主张主动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合作进取来共同发家致富。在2002年,村里办了一个竹编企业,我很幸运地成为了竹编厂的技术骨干,并且有幸接待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这次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农村妇女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同时我的经历也鼓舞和带动了更多的农村妇女努力提高素质,实现自我追求。

 我的丈夫是村委会书记,工作非常积极努力,严肃、敬业、奉献是群众对他的评价。连续三届当选村委会书记以来,团结带领着村两委班子,用心做实服务,帮助村民致富奔小康,联合当地群众办起了一个集养猪、养鱼为一体的养殖合作社,每年包本包利收入三十多万元,带领着全村村民发家致富。由于工作比较繁忙,丈夫照顾家庭的精力相对较少,但我并不埋怨他,看到丈夫为村民办实事,看到周围的村民一个个富裕起来,我的心里也非常骄傲,心里更多的是一种喜悦和幸福。对于丈夫的工作,我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为丈夫能够有机会为村民服务而感到荣幸,希望我的支持能成为他努力工作的动力,也希望我的默默付出,能使得他把村委会的工作做得更优秀、实在。虽然他工作繁忙,但只要有空在家,都会主动地帮我,承担起丈夫在家应承担的责任,对于孝敬老人、教育孩子等大事小事,他总会主动与我商量,互相配合,很少因生活琐事而吵架,两人相处得非常融洽。

 我育有一子二女,说起儿女,是我和丈夫最大的骄傲。子女们非常地听话懂事,平时他们在家,扫地、做饭等家务都不用我操劳,若是碰上割胶的时候,他们也都会主动地去帮我收胶水,大儿子有时候还会主动和我一起去割胶。现在孩子们都长大了,大儿子2009年考上了政法学院,大女儿幼师毕业后边工作边自学函大,小女儿正在上高三,立志向一本、二本冲刺。虽然儿女们在家的时间少了,但是在外的他们总是常打电话回来提醒我和丈夫注意身体,每当节假日回家时总带些好吃好用的礼物回来孝敬我们。看到孩子们都如此孝顺和有出息,自己心里总是美滋滋的。乡邻们有时会问起我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其实我也没什么诀窍,但我觉得言传身教,做好行动表率非常重要,与其说教孩子十句,不如父母认认真真做一件。而且任何事情只有我们当父母的做到了,才有资格要求孩子。所以平时哪怕再苦再累,我也不会在孩子们面前表现出来,争取做到任劳任怨、勤俭持家、肯于吃苦以及尊老爱幼,给孩子们做个好榜样,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教育孩子要付出许多,但是也可以获得许多幸福。

 幸福美满家庭的建立离不开和乡邻们的和睦相处。在对待邻里关系上,我们全家人都一直坚持着“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邻居家只要谁有了困难,我们知道的,就一定会伸出友爱之手,主动去帮助大家,为大家排忧解难,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相识是一种缘份,而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则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所以我经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乐,善待自己与家人,而我的努力也让我收获了幸福和温暖。愿每一天都增加一个“最美家庭”,使得我们人与人之间相处得更加和谐。

模范家庭事迹材料6

 有句歌词唱到:回家的感觉真好!一提到“家”,总会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家”,是人生的起点,是成长的避风港和归宿。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福建省周宁县浦源派出所所长詹家便是这样一个温馨小家。从1992年踏上工作岗位,后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至今23年过去了,詹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默默无闻地为群众办实事,献爱心。从警20多年,没有刀光剑影的殊死格斗,也没有惊心动魄的警对决,在平凡的岗位上,詹只是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不放过每一个事关群众冷暖的细节;只是一步一个脚印地一路走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作为家中五个子女中的幼子,詹就小就体会到年老的父母将他养育成人的含辛茹苦。结婚后立马将年老体弱的父母接到身边照顾。现在其父亲已95岁,母亲86岁高龄了。目前一家五口挤在仅六十平方米的小套间内,小学四年级的女儿还和两夫妻同睡一个房间,即使在住房条件这么紧张的情况下,但夫妻俩毫无怨言,默默配合照顾好两个高龄老人。

 平常要是家中老人(不论是自己父母还是岳父岳母)有个头疼脑热的,他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左右,寻医问药。对工作的认真负责让詹常常早出晚归,工作繁忙时,几天几夜不着家更是家常便饭。对于这一切,作为一名周宁县邮政局普通员工的妻子周叶容,她毫无怨言。众所周知,邮政局日常工作紧张忙碌,时常加班加点,但是她从来不觉得苦,回到家中,看到孩子天真的笑脸,听到老人温暖的关怀,她觉得一切疲惫都消失了。结婚十多年来,丈夫对待工作的认真努力,她看在眼里,体谅在心里,在她心中认真工作的男人最有魅力了。不仅如此,她对待工作也从不轻忽,多次被评为优秀工作者,先进个人,2019年更是被评为省级优秀营销员。孝顺老人,教育孩子,认真工作,这已经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对妻子的辛苦,詹满怀内疚,他常说老婆跟着我吃苦了。家中的两位老人更是常跟左邻右舍夸:“儿子孝顺,更难得的是媳妇孝顺,跟女儿一样呢。”老人家来自农村,手脚勤快,为人淳朴善良,体谅儿子媳妇的不容易,常常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家中唯一的独女,既听话又懂事,成绩优秀,父母加班不在家时,孩子自己乖乖在家学习,给夫妻俩省了不少心。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只有家庭和睦,才能让辛苦抚养自已长大的父母安享晚年,才能培养教育好孩子,才能共建和谐美好的社会。

;

山不动我来动,女儿不理你,你不能理他吗?

因为世界上的事情分为神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和别人的事情。你女儿的事是他自己的事情,你可以提出意见供他参考,但决定权还是在他自己身上。一辈人不超两辈人的心。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当马牛。

另外教你一下人与人沟通的方法。

人与人沟通要注意,第1条莫越界。你是你,她是她。不要过分的超越别人的边界。第2条不评判。学会倾听,倾听的时候,不要自己一直说,不要对对方的话进行评论,也不要给对方出主意。第3条。不伤害。学会表达。表达的时候多用我字开头。讲出自己对事情的感受和情绪和要求。不要用你字开头,用你字开头就会产生指责。

第4条负责任。自己的事自己负责任,自己有情绪的,产生烦恼的,产生愤怒了,自己负责任,不要埋怨他人。世上唯一能使人烦恼的是人自己的念头,其他的人和事情都无法使自己烦恼。这是烦恼的真相。因而自己有了烦恼,自己要负责解决。不要埋怨他人。

第5条,内外一致性,也就是说要真诚坦诚的做人,真诚的面对自己,真诚的面对他人。当你真诚的生活的时候,就不会痛苦。当你虚假的对待自己的时候,就会产生痛苦。这是由人的求真性,追求真善美的人性,所决定的。在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双方都要真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和要求。

上面是沟通的方法。沟通的目的在于了解问题,不在于解决问题。了解彼此的感受情绪。和需求。在此基础上。同。协商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第三法。所谓第三法。是指不同于你赢我输。我赢你输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找出能够满足双方需求的方法。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自于安心写的书在远远的背后带领。这是一本。讲亲子交流的书,也适用于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农村家庭先进事迹材料(通用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事迹材料都不陌生吧,事迹材料有两种用途:一是宣传典型,二是评选先进。那么事迹材料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家庭先进事迹材料(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家庭先进事迹材料1

 杨有库,男,现年45岁,是北留镇南留村的一名普通村民。

 年富力强的他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勤劳致富、家庭和睦。在外是好村民、好邻居,在家是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他把事业和家庭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成为新时代和谐家庭的典范。

 他成功地把家作为事业的基地,夫妻恩爱,夫唱妇随。他在家和在外一样勤快,夫妻俩平日里常和老人走动帮老人做点事情,逢年过节更是去拜见并孝敬老人。他教子有方,儿女在家庭的温暖下茁壮成长。

 平时邻居常常能看见他们全家其乐融融、亲密无间的身影。

  一、互敬、互助、互爱,家庭和睦

 杨有库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普通农民,有着农民与生俱来的朴实,为了村民能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他不怕苦不怕累,毅然做起了别人都不愿做的掏粪工。他全心全意为民工作,哪家地里要上肥,只要言语一声,他就会及时地把肥料送到地里,他没有时间照顾家庭,繁重的家务、子女教育和照顾老人的工作都落在妻子常聪苗一个人肩上,她不紧不嫌气丈夫的工作不体面,反而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而且在家里做妻子、做母亲,相夫教子、孝敬老人她同样做得非常出色。

 常聪苗放弃个人的业余爱好和休息时间,承担起全部的家务。家务活是一个极其繁杂、出力不出活的工作。她为让丈夫安心工作,生活中她常抽空和其他几个妯娌相互走动,相互沟通,促进彼此间的感情。每次只要是轮到她们家照顾老人,她总是在打发走丈夫和上学的儿女后就急忙往婆婆家赶,帮婆婆做家务。为料理好两家的家务,她养成了中午不休息的习惯,始终把家务做得井井有条,整洁舒适,给丈夫、女儿和公婆创造了一个舒心安逸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受到邻里的赞扬。

 在处理家庭的大事时,夫妻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决定,只要是合理的建议,求大同,存小异,做到办每件大事双方都心情舒畅。他们勤俭持家,合理安排收入,从不铺张浪费。添置家居用品,洗刷买烧、培养子女上学以及其它生活琐事,妻子常聪苗独自承担,从不让丈夫操心。并在工作上全力支持丈夫为民做事。

  二、重视教育,悉心培养子女成才

 为了培养子女成才,他们重视对子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由于丈夫工作忙,老人又无力帮助照看,子女上学的接送、生活照料管理的工作,基本上全有常聪苗一个人承担。子女教育、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情,特别是对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来说更是如此。她愉快地承担起子女上学接送、管理的全部事务。她不仅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时时关心子女沿着正道走,勉励子女勤奋刻苦学习、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团结、礼貌待人,并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关心子女的成长状况。杨有库深知妻子的辛苦,有点空闲时间他也顾不上休息,总想着帮妻子做点事情。他们夫妻间相互忠诚信任,互相关爱,形成了一个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他们的子女学习成绩好,爱好广泛,身心健康。

  三、尊重老人,孝敬父母献爱心

 生活日常开支,常聪苗能合理安排,克勤克俭,该花的一定花,不该花的,从不浪费。在双方父母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尽心尽力给予帮助。他们对年迈体弱的老人,能经常利用闲暇时间去看望他们,或带上一些水果、营养品之类的东西孝敬父母;老人头痛脑热时,带他们去医院看病、拿药。在家庭经济关系中他们双方都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处理得非常好。对双方的老人都能做到经常去关心照料,并掏钱帮助解决问题。他们常教育子女要关心敬重老人,常回家去看看老人,问寒问暖。在他们夫妻的教导下,孙子、孙女树立了正确的敬老观,每逢双休日和节假日都会去看望老人,并讲一些新事情、新思想给老人听,帮助老人了解当前的社会形式。

  四、团结邻里,互帮互助。

 杨有库夫妻俩都是热心肠。街坊邻居哪家有个什么事,只要用的着、能帮的上的他们都会伸出手来帮一把。就拿邻居家孩子办婚事来说吧,办喜事都图个喜庆热闹,人自然少不了,请客也是难免的,光应付这就得好几天。杨有库的妻子常聪苗主动上门去帮忙,一帮就是三四天。拔葱倒蒜、洗碗摘菜,做完这个做那个,象给自家办事一样踏实。有人说你一个邻居过来应付一下就行了何必要做的那么辛苦呢,那么多人做事你少做点也无所谓。可她却说:都是街坊邻居住着,谁家能没有个事,互相帮帮就都过去了。普通的人,朴实的话,可这里面包涵的意义却令人深思。

 在家里,他们是好儿子、好媳妇、好父母,在外面他们是好邻居、好家庭、好村民。他们创建了和睦的家庭,他们做到了邻里的融洽,他们更点燃了和谐的希望。

 只有家庭和谐,社会才能和谐。大力宣扬和谐家庭先进事迹正是希望利用我们周围触手可及的榜样力量来推动更多的家庭走向和谐。

农村家庭先进事迹材料2

 蔡林花,女,是新林村一名普通的农民,她的丈夫现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一向以来,她们夫妻二人相亲、相敬、相爱,真诚相处,建立起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老人、夫妻、小孩一家人和睦相处,快乐美满,把小家庭安排的井井有条。全家人团结和睦,遵纪守法,坚信科学,用心进行,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一、爱党爱国、诚实信用

 她丈夫礼貌,有着多年的党龄,且一向在村里工作,对党组织、对国家有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这种感情用心地影响着每一个家人,全家人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支持改革开放,是一个政治上信得过的家庭。全家人遵纪守法,而且用心帮忙和教育村违法人员改过自新、重新作人。慎诺守信是该家庭的传统美德,也是邻里和社会公认的优良品质。

  二、爱岗敬业、用心奉献

 礼貌在职这些年,他兢兢业业,克已奉公,工作中既勤勤恳恳,又坚持原则,较好地配合了镇政府布置的各项工作,带领新林村多次取得镇年度考核前五名的好成绩,并且两次获得县级优秀村班子称号。家中其他人也能自谋职业、自食其力,减轻政府和社会的负担。

  三、家庭和睦、邻里团结

 男女平等、夫妻和睦是该家庭的良好的家规与家风,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妯娌之间、姑嫂之间关联十分亲近,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和睦在家庭。在对待邻里关联上,全家人能够善待左邻右舍,帮忙他们排扰解难,邻里关联亲如弟兄,情同手足。

  四、尊老爱幼、重视学习

 在众多的亲戚朋友关联中,他们做到以诚相待,对双方父母,都孝敬有加。对兄妹的子女,他们均视如己出。在外面,也能做到尊老爱幼。车上,经常给老人或病人让座;用心帮忙村里需要帮忙的孩子,并经常教育子女,要尊重老人,礼让别人。

 该家庭的思想较为开明,对一些不礼貌的陋习十分反感,遇到婚嫁丧事基本能做到移风易俗,不铺张浪费。同时,该家庭有着勤俭持家的传统,不会正因追求时尚而乱花钱。

农村家庭先进事迹材料3

 本人xxx,1985年6月南阳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毕业。1997年6月毕业于西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xx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先后任职于新野县五星高中、新野县第一高中、南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和南阳师范学院,现为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长期以来,在南阳师院文明家庭建设活动中,本人不甘落后,积极上进,家庭面貌焕然一新,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热爱祖国,乐于助人

 作为一位高校人民教师,本人深知处理好家与国、家与家关系的重要。多年以来,在对待国家利益与他人利益的态度方面,本人都能以身作则,并勉励我的家人时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以及他人利益放在前面,要认识到没有国家的繁荣、集体的发展、他人的安乐,自家的幸福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基于这样的思想认识,所以长期以来我和我的家人都十分关心国家大事,认真读报,新闻联播每晚必看,对于学校进行的各项改革、发出的各项号召也积极响应,决不让自己的家庭拖了国家、单位的后腿。当国家、人民有难时,我们积极捐款;当邻里发生纠纷或需要帮助时,我们也能热心解劝、慷慨相助。比如有一次,邻居家没人,有一位六七岁的小孩反复敲门。我们发现后耐心询问,才知道他应该是来我们家属院走亲戚而找错了门。经过好一番努力,才知道了他父亲的电话,与他父亲联系上后,才得知原来小孩家与他亲戚家都已找了半天了,他们正考虑报警呢!

  二、爱岗敬业,互相促进

 记得有很多有识之士都说过:最大的爱国就是做好本职工作。作为一名高校人民教师,本人也深知这一点。长期以来,在本职工作方面,由于我的积极带动,我们一家三口久已形成一种互相关心,相互促进的良好风气。每当家庭成员在工作或学习上出现懈怠时,其他成员都能给予及时的批评、严格的监督和热情的鼓励。而每当家庭成员获得重要进步时,其他成员也能适时地给予诚挚的祝贺和郑重的警示。正是由于这种良好风气的激励,所以近几年来我家各位成员都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我的妻子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师德建设先进个人”和“巾帼标兵”,我的儿子也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党员”和“优秀学生干部”,我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师德建设先进个人”和“科研先进工作者”,并先后完成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项目等多项课题,先后在中华书局出版专著1部,在全国各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文字总量高达100多万字,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三、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一些陈旧的封建迷信思想也逐渐抬头。结婚看八字,搬家看黄历,建房看风水,埋人看阴宅,拜神求富贵,生病请巫鬼,生子请菩萨等各种不良习俗,可以说直到目前为止也仍然十分流行。作为一名高校人民教师,本人深蒙党的教育之恩,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移风易俗,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新风方面的责任,因此多年以来,我不仅劝解我的家人、亲戚、朋友、邻里要远离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大倡科学、求真、尚实之风,而且也自觉教育我的学生树立科学信仰,勇敢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新风的重任。譬如有一位来自农村的学生,说他的母亲为了使他顺利考上大学,到武当山许下了十年朝拜的大愿,虽然年过六旬,但每年都要在大年初三亲到山上朝拜,风雨无阻,在当地产生了很大影响,有不少家长都争相仿效,成了当地一道热闹的风景。我听说以后,便亲自找到这位学生谈心,希望他能考虑到他母亲的安全,以及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树立,认真做好他母亲的工作,消除她的不良影响。经过这位同学的反复解劝,听说他的母亲已停止了朝拜,当地的朝拜之风也大大减弱了。

  四、勤俭持家,绿色消费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建设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各种铺张浪费之风,污染环境、破坏资源之行也日趋严重。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我和我的家人也能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对这种不良风气给以坚决抵制。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和我的爱人总是生活淡泊,不慕新潮,不摆阔气,讲究节约,精打细算,用之有度,从不浪费,并经常教育儿子一菜一饭,来之不易,引导他从小养成朴实大方,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好习惯。在绿色环保方面,我和我的家人也十分注意。如在洗浴、洗衣物时,尽量使用香皂、洗衣皂。在清洁卫生时,尽量选用无磷洗涤用品和含氧清洁剂。在购置家电时,首选环保节能的产品。在生活中,我家尽量不使用方便袋,用过的方便袋都是集中放好,不随手乱扔。对于废旧电池、过期药品以及抽油烟机接的废油,我们也能分类放置,送到小区规定的地点回收。等等。虽然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小事,但是我们的环境意识、日常良俗正是从这一点一滴的小事之中体现出来、培养起来的。

  五、夫妻平等,孝敬父母

 众所周知,社会的发展繁荣也离不开家庭的人伦和谐,对于一个有着几千年的农业文明的人口大国来说,尤其如此。作为一位高校人民教师,本人对此也同样有着清醒的认识。虽然在我的家庭,我的学历高、工资高,但我从来都不以势压人。在处理家庭大小事务时,我和我的爱人都能平等相待,互相通气,共同磋商,求大同,存小异,只要是对家庭、对国家有益的建议,我们都能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孝敬父母、尊敬老人方面,我和爱人也同样表现很出色。不仅在生活上能对老人予以无微不至的照顾,并且在家中的很多大小事务上也能积极征询他们的意见,使他们觉得受到尊重,在家里有地位,仍旧对这个家庭做着贡献,并不是一个老迈无用的人。举例来说,比如我们夫妻每月都要回去看望父母,每逢重要节日,都会把双方的父母轮流从农村接到市里住一段时间,每年都要给双方父母买一些衣物,每年都要给他们几千元钱以贴补生活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和睦的家庭使我们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受益匪浅,它给我们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快乐,带来了健康,带来了前进的动力。

 当然,在文明家庭的建设方面,比起学校其他一些更优秀的家庭,我们可能还有一段差距,在很多方面我们做的可能还很不够,不过面对这些不足,我们并不气馁,今后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再接再厉,力争使自己的家庭风貌在社会主义文明新风的建设进程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农村家庭先进事迹材料4

 户主陈兵,家住襄山区欧洲镇小洲村二组,全家6口人。这是一个祖孙三代同堂的大家庭。陈兵夫妇上有父母,下有儿女。在这个家庭里,大家互敬互爱,和睦平等,母慈子孝;夫妻遇到事情主动商量配合,互相关心扶助,理解沟通,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这称得上是农村最美的家庭。世间万物因和谐而美丽,因和谐而温馨。

 社会是这样,家庭也是这样。他们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他们是万家灯火中最平凡不过的那一盏,但他们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努力创造自己的生活,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他们的事迹也是平凡的。

  一、家庭和睦,尊老爱幼

 陈兵夫妇家庭多年来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团结邻里,乐于助人,是村里有口皆碑的模范家庭。生活当中,每当发生摩擦时,他们都能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从而较好地解决了问题。陈兵长年从事厨师工作,方圆左右,十里八乡红白喜事都请他帮忙,他的厨师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妻子刘爱民既是陈兵事业的好帮手,又是家庭主妇,把家庭照顾的细致入微。长期以来,她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只要丈夫有红白喜事活,她都积极配合,甘当配手,从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累,更没有一句抱怨的话。一个具有优良的家风的家庭,家庭成员不自私、不狭隘、不懒散不怠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积极进取。积聚正能量,释放正能量。夫妇两人对上伺奉老人。父母年近七旬,身体多病,不能干重活。陈兵夫妇对二老体贴入微,经常嘘寒问暖,从不在父母面前说一句狠话脏话,有病及时医治,有好吃的让着二老先吃。特别是妻子刘爱民对公婆比对自己的亲爹娘还好,为二老洗衣做饭,端茶倒水样样都抢着干,是远近闻名的好媳妇。

 陈兵夫妇还十分重视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深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十分重视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始终把对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孩子的德育放在第一位,坚信只有德育教育好了,才有资格接受别的教育。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加强亲情培育,不断磨炼,言传身教,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并健康快乐长大成人。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的修养,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

 在父母的影响下,女儿顺利考入襄山重点高中,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儿子在杨柳中学读书,一直受到任课教师的好评。一家人对本地举办的各种募捐活动经常参加,对乞讨的老人、残疾或小孩,经常教育儿女拿些给他们,对社会弱势群体要有爱心,孩子心甘情愿地把他的钱全部捐出去了,极大地培养了孩子的爱心。

  二、勤劳致富,勤俭持家

 陈兵夫妇既勤劳又勤俭。他们长年累月当厨师,为本村和附近几个村的农户红白喜事包席整场子,一场结束,少则两天,多则四、五天,不管是皎阳似火的盛夏,还是冰雪交加的严冬,只要有人请,他们总是欣然前往。夫妻俩遇到事情一起商量,遇到困难一起解决,生活上共同照顾,事业上互扶互持,二人互相理解、尊重、关心、支持,从来没有因生活琐事而吵架。由于夫妻俩诚信经营,本分做人,勤劳吃苦,厨师生意越做越红火,附近几个村有事都找他,业务量大了,劳动量也大了,有时一场结束,累的小夫妻筋疲力尽。但遇到一场接一场的红白喜事,还是要含笑去面对,还要做好。再累也要忍着,再累也要坚持。不到万不得已不请人帮忙,就是夫妻两人硬撑着干,就是靠着夫妻二人勤劳的双手使家庭慢慢变得富有了。对一般人来说,有钱了,责任田应该让给别人种了,但他们不这样,他们只要一闲着就下地,把几亩地整的有条不紊,收入高于同村其他专业种田户。他们就是靠着勤劳精神,搞一样像一样,做啥都赚钱。

 陈兵夫妇致富不忘节俭,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勤俭节约。他们时常教导儿女:“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生活中点点滴滴要从每件小事做起”。家里面的每样东西能修复利用的,从来不轻易地丢弃,尽量使其再发挥作用。平时做到人走灯灭,养成随手关灯的良好习惯,只要家里没人就关掉一切电源,注意节约每一度电和每一吨水。这一勤俭节约的意识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成员之中,并成为全家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助人为乐,邻里团结

 致富不忘饮水思源,陈兵夫妇做厨师,整场子,几年时间生意做的风生水起,红红火火,方圆十几里附近几个村红白喜事都找他们夫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人品好,助人为乐导致人缘好。他们经常把帮助别人当成一种乐趣。当别人请求帮忙时,自己再忙也要竭尽全力帮忙,当看到别人有困难时,即使别人没有打招呼,自己也主动伸出手拉一把。有一次,邻居一位老人突然生病,当时他的子女们都没有在家,陈兵知道后,一边跟老人的子女联系,一边用自己的麻木车将老人送到欧洲卫生院检查,卫生院让老人立即住院检查,陈兵帮助老人进行了检查,并垫付了住院费,办理了住院手续,直到老人的子女赶到才离开。他家里经济条件好些,正因为如此,平常向他借钱的人不少,只要有困难的人张嘴借钱,他总是笑着满足对方的要求,不打半点折扣,人们有困难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陈兵,因为他有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陈兵还十分注重邻里团结,和他住一起,从不担心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嘴,平时,夫妻二人乐于助人,宁可自己吃点亏,也不和邻居们争这争那。从不背后论人长短,说三道四,有话桌面上说,公道正派。邻居们相处几时年没有闹过矛盾。人们总说他们夫妻脾气好,其实是他们修养好。

 牵手相伴近二十个春夏秋冬,陈兵夫妇相濡以沫、风雨同舟,一同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夫妻俩从没因生活琐事红过脸、吵过嘴,他们用自己的真诚、善良和孝心换来了家庭的美满、幸福。陈兵一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最美家庭的真正内涵。

农村家庭先进事迹材料5

 鼎山街道高牙村打石岗经济合作社的张泽云、吴发芳家庭,虽然普通,但堪称最美家庭。这是一个拥有着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夫妻俩、两位老婆婆,一个女儿。她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数十年来,夫妻俩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一家人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女儿懂事好学,受到了乡邻们的一致称赞和好评。

 互敬互爱是家庭幸福的基础,也是家庭美丽幸福的源泉。婚后几十年来,夫妻俩在生产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同孝敬老人,照顾女儿;如今,夫妻俩都六十多岁了,不但要照顾年近九十的婆婆,还把一百多岁娘家老妈妈接到自家照顾。端饭递水,洗脸抹汗,嘘寒问暖,尽责尽孝,无微不至。每当看到两位老人如同孩子般童真的笑脸,夫妻俩如同吃了蜜糖一样的甜。每逢农忙时,挖地种菜,为花椒修枝剪叶、施肥浇水,夫妻俩往往从凌晨三四点就要出门,除了回家照顾老人,一忙就忙到中午,虽然劳累但因为拥有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庭让他们倍感欣慰。为了老人和孩子能幸福快乐,夫妻俩付出什么都在所不惜,心甘情愿。

 说起女儿张利,是吴安芳和丈夫最大的骄傲。女儿从小就非常听话懂事,平时在家,扫地、做饭等家务都帮忙分担,若是碰上农忙的时候,更是会主动地去帮忙。吴安芳经常说:“自己再苦再累不算什么,只要孩子们有出息,自己就心满意足了”。虽然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但在这对农村夫妇的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为了供孩子读书,夫妻俩一门心思扎进庄稼地,为的就是庄稼收成能好点,多赚点儿钱,供孩子们读书。同时夫妻俩也很注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他们以身作则,孝敬老人,邻里和睦,为的就是给孩子做好榜样,使她能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在他们心中,孩子才是他们的希望,自己苦点累点都没关系,只要孩子有出息,他们这心里才踏实,日子才更有盼头儿。女儿也在他们的关爱和呵护下茁壮成长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夫妇俩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女儿张利几年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现留学美国。虽然女儿在家的时间少了,但是在外的她总是常打电话回来关心两位婆婆的健康,提醒自己的父母注意身体,每当节假日回家时总带些好吃好用的礼物回来孝敬他们。看到孩子如此孝顺,夫妻俩心里总是美滋滋的。乡邻们有时会问起他们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吴安芳觉得言传身教,做好行动表率非常重要,与其说教孩子十句,不如父母认认真真做一件。他们任劳任怨、勤俭持家、肯于吃苦以及尊老爱幼,给孩子做了个好榜样。

 幸福美满家庭的建立离不开和乡邻们的和睦相处。在对待邻里关系上,他们全家人都一直坚持着“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邻居家只要谁有了困难,他们知道的,就一定会伸出友爱之手,主动去帮助大家,为大家排忧解难,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张泽云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相识是一种缘份,而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则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所以夫妻俩经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乐,善待自己与家人,而他们的努力也让他们收获了幸福和温暖。夫妻俩用孝心,爱心、真心演绎了小家庭最温馨的幸福,诠释了平凡的伟大,朴实的珍贵,幸福的最真实内涵。

;

工作中同事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分歧。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舌头和牙齿还能要到一块儿呢。十个手指头还不一般长呢。同日之间遇到矛盾,甚至矛盾不断激化。要和你吵架。这样的事情也非常考验一个人。做的好了。你能让领导满意,让同事满意,也能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做得不好了。可能就会鸡飞蛋打,鸡飞狗跳。搞得领导和同事们都对你不满意。如果同事很生气要和你吵架,怎么办呢?以下几个步骤。如果做到,就算是不卑不亢,十分正确。

一、一杯茶压火气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一个巴掌拍不响。什么意思呢?如果别人很生气,要和你弄事儿。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他生气,你不生气,如果你也生气了,那就完蛋了,肯定是针尖对麦芒,一场世纪大战就此爆发。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他生气你不生气。不但不生气,还要给他倒上一杯茶,压压他的火气。你这种大度的态度。相信80%的人火气都会降下一半。而只有这样的一种态度。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毕竟你们是同事。以后的工作中还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如果贸然的吵架,将关系闹分裂。这对以后大家来说都不是好事。保持一定的克制和宽容。是赢得别人以后对你尊重的基础。

二、一句话舒心气

一句话能够成事,一句话也能坏事。如果遇到同事摆好架势要和你吵架。可以遵循这句话的原则。三不三多。不大声说话,不说烦躁的话,不说抬杠的话。多说宽心的话,多说舒心的话,多说顺心的话。有时候同事之间之所以吵架,很多原因就是因为同事钻到牛角尖里面了。钻进死胡同里面了。他自己想不开,想不明白。然后一心又怨你。所以他会找机会要和你吵架。吵架只是他的一种宣泄自己内心不满的方式而已。如果你和他抬上杠了,那就只会让事情朝着更加不可控制的方向走。所以,说一句舒心的话,小不了谁,还能把问题解决了。这次是智慧的人,大度的人,有格局的人做出来的事情。三、好好说话平怨气

同事之间的所有矛盾无非是以下几点。第一,谁到工作干多了,谁到工作干少了。第二,谁的奖金拿多了,谁的奖金拿少了。第三,谁觉得谁把谁的功劳给抢了?谁觉得谁在谁后边说坏话了。谁觉得谁给谁挖坑了?翻来覆去颠三倒四,无非就这三件事而已。不是之间你们根本不存在什么,原则性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样的事情你站在更高的一个角度来看,你会觉得这些事情根本不算事情。你劝别人的时候总是头头是道。结果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的时候,往往会当局者迷。被情绪所裹挟。被眼前的一点点利益所心动。其实你仔细想想这些事情。对你有多大的影响和伤害?说句不好听的话,这全部都是蜗交之争。所以,面对同事的吵架,好好讲道理。好好进行沟通。有误会啦!就解除误会。用你自己的一身正气。用你自己的行的正走的端,来改变别人对你的误会。消除别人对你的怨气。这才是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这段文字来源于司马光为程夫人撰写的墓志铭。司马光我们都熟悉,“司马光砸缸,救了小朋友”,耳熟能详;其政治生涯也非常光鲜,官至一国之相。那么程夫人何许人也?她就是大名鼎鼎的,“三苏”背后的女人,苏洵的妻子,苏轼和苏辙的母亲。唐宋八大家,苏家独占其三,历史上论家学渊源,也就“三曹”能与之媲美了。甚至程夫人的幼女,苏八娘都颇有文名。不是一句牛逼能概括的了。

    女人的情商能够处理好家庭关系,智商又可以维持生计,管好家务,已经可以称之为贤妻了;何况像夫人这样,辅导丈夫儿子以才学闻名天下,不是见识、思维都登峰造极,又怎么能做到如此程度呢?古人说,每个成功的家庭背后都有一个机智的女人,古人诚不欺我啊。这段话充分反映了司马光对程夫人的赞誉。后来者更是多将苏母与孟母和岳母相提并论。

    程夫人(1010-1057年) ,眉州青神(今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人,出身名门,自幼熟读诗书,深知礼仪,18岁同苏洵结婚,勉励夫君读书,又是两个儿子——苏轼、苏辙的启蒙教师。

    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18岁的程姑娘嫁给了19岁的苏洵。

    在当时眉州地界上,有三大家族,程家、石家、苏家。咱们先盘一盘程夫人的背景,程夫人的祖父程仁霸做过录事参军,父亲程文应官至大理寺丞(在公安部任职),而且程家经营有方,是眉州首富。程家既有钱又有权,而程夫人算是名门之后,大家闺秀,妥妥的白富美。

    而苏家同样不俗,苏家之祖苏味道,在武则天时期官至宰相(总理),后被贬至眉州任刺史(省委书记);从唐代到宋代,时间过了太多年;苏家在经济实力上已经没落了。到了苏序这一代,已经田不过二倾,只能算是中小地主了。但是苏家这么多年虽然不搞钱,但是别的方面搞的不错。一个是各代都与大族通婚,算是当地有根底的名门望族;另一方面,苏家的名声很好,仗义疏财,解困乡邻,乐善好施,族人多忠信孝友,重视礼法。苏家学风浓厚,苏洵的二哥苏涣高中进士,也是颇具影响力的。

    一方有钱有权,一方名门望族,算是门当户对。那为什么说是下嫁了呢?程夫人自幼知书达理、温良端庄,非常完美。而苏洵就比较拉胯了。用现在的话说,当时的苏洵就是个街溜子,每天正事儿不干瞎晃悠。这桩婚事被程夫人的哥哥程浚极力反对,想想也对,且不说苏家的经济状况咋样,谁能接受把妹妹嫁给个浪荡子呢。就连苏洵的哥哥和亲友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然而宋代的婚姻讲究父母之命,程文应和苏序两人是同窗,又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对苏家和苏洵都有很深的了解。他觉得苏洵是个潜力股。而苏洵的老爹苏序,高兴的都找不着北了快,说有了这儿媳妇,我家三儿子崛起指日可待了。就这样程夫人就下嫁了。

维护丈夫尊严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这是三字经里大器晚成的范例,鼓励孩子们无论什么时候开始努力都不晚。

   苏洵的父亲苏序,为人平易,轻财好施,“喜为善而不好读书”;估计苏洵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和纵容,“始余少年,父母俱存,兄弟妻子备具,终日嬉游,不知有生死之悲。” 这是苏洵自己写的,19岁结婚,到27岁,苏洵一个已婚人士,瞎玩度过了8年。这要一般女性,嫁给这么个不上进的老公,估计内心早崩溃了。程夫人当然也是很郁闷,不过值得赞赏的是,虽然她非常希望丈夫能够建功立业,但她始终保持宽容和隐忍,并没有急于跟苏洵吵架,也没有对苏洵失望;她始终相信自己丈夫的才华。

  不但如此,程夫人还很注意维护丈夫的尊严。有一次,有人问程夫人,你是个富二代,父母又那么疼你,为什么甘心过这样的苦日子呢,往娘家要点钱不行么?程夫人回答说,要是我开口求父母,自然能改善生活,但那样置我丈夫于何地,别人难道不会诟病我丈夫靠岳父养活家人?

挑起生活重担

  也许是母亲的去世给苏洵带来了触动,也许是对二哥苏涣治理地方获得的成绩有所羡慕,也许是程夫人多年的付出得到了回报。27岁的苏洵终于决定发奋读书了。

  他对程夫人说:虽然我二十七了,但我觉得我能行,但是我得赚钱养家啊,发奋学习影响生计怎么办呢?(说实话,我都有点为苏洵感到害羞了)

  程夫人回答:我早就想说了,只不过害怕你认为是为我而学,你如果有这样的志向,那么就让我来维持家庭的生计吧。

  程夫人把嫁妆首饰卖了,用来做生意,没几年就发家致富了。怎一个牛逼了得。

苏洵的成就

    苏洵的文学和政治理论成就很高,位列唐宋八大家。

    他大器晚成,成名后,却只做过试秘书省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礼院编修,相当于现在的科级干部。没法实现自己的抱负,没有途径实现他的王佐之才。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苏洵有考试综合症,逢考必输。

程夫人不但相夫有道,而且教子有方。

丈夫外出游学,她不但承担启蒙教育,还注重培养儿子的高贵品质,她要求苏轼苏辙,“立乎大志,不辱苏门,也不悔于国家”。

直言进谏,不吝己身,舍生取义

    “公生十年,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公侍侧曰:‘轼若为滂,太夫人亦许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这是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追忆母亲家教往事。

    家教内容讲的是范滂舍生取义的故事。范滂被昏君逮捕入狱处以死刑,临死前与母亲诀别。范滂对母亲说:“弟弟很孝顺,我很放心,只求母亲不要因为我太过悲伤,我死得其所”,范滂母亲深明大义,对儿子说:“名誉和寿命不可兼得,你获得了李膺、杜密一样的好名誉,没什么好悔恨的!”

  读到这个故事,程夫人感慨叹息。苏轼在一旁问道:“如果我也像范滂一样,母亲能理解支持我么?”,程夫人回答说:“你能像范滂一样,我难道不能像他母亲一样么?”。苏轼很受振奋,产生了济世为民的志向,程夫人高兴万分,“我终于有个顶天立地的儿子了!”

    苏轼、苏辙一生,立场坚定,既不附和“新党”,也不倒向“旧党”,所以仕途坎坷,屡遭贬谪,苏轼简直是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然而他们从不俯身从众、卑论趋时。虽然显得不合时宜,但是正直坚强,敢说敢为。

婚姻观

    程夫人对苏轼兄弟的婚姻观也影响巨大。

    苏辙的妻子是史氏,与其白头偕老。苏辙非常敬重自己的妻子,曾经感慨妻子随自己奔波多地,忧患多于享乐。看得出婚姻非常和谐。

    而苏轼的婚姻就坎坷一些,一共三个妻子。第一个名为王弗,眉州青神人,乡贡进士王方之女。王弗,温良淑贤且有才华;可以同苏轼一起读书,也能帮苏轼查漏补缺,可惜年仅27岁就病逝了。“十年生死两茫茫,自思量,自难忘” 就是苏轼悼念王弗的。第二个妻子名为王闰之,是青神王介之女,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崇拜苏轼,非常贤惠。可惜也是早逝,苏轼对她的死悲痛万分,称之为“弃我而先”,说自己“泪尽目干”。第三个是苏轼的侍妾王朝云,原为钱塘歌女,朝云非常聪慧,也非常理解苏轼,能与苏轼产生精神共鸣。可惜随苏轼被贬惠州,因水土不服而病死。

政治成就

    苏轼少年得志,二十二岁进士及第,然而一生仕途坎坷。乌台诗案差点被搞死。不过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苏轼一生八典名郡(密、徐、湖、登、杭、颍、扬、定),地方政绩显著。

    苏辙的政治才能在元祐年间才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曾官至门下侍郎(副总理)。

    苏轼兄弟两人,都是有当世之志,又身体力行的政治家,实干家。

人最高贵的品质,往往会在苦难中熠熠发光。

生活质量降低

    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这段话讲的是,程夫人并没有富家**的娇贵,家务做的很好,关系处理的也不错,大家对她一致称赞。这点其实是不容易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程夫人能接受生活质量的急剧降低,还能高情商的处理好人际关系,实在难能可贵。当时苏洵的祖母尚在,脾气大,性格古怪,大家都对其非常害怕,在她面前走路都怕弄出声响,唯有程夫人能把老人家搞定。

丈夫不上进

    没有比没有希望更可怕的事儿了。如果说暂时的困苦,还能一起面对。那一眼看不到头的困苦呢。丈夫不上进这个事儿,公公又是纵容的态度。再加上丈夫的二哥进士及第做对比;我觉得叫谁来心态都得崩。更遑论维护丈夫的尊严了。而程夫人默默付出了几十年。

哪怕后来苏洵开始发奋读书了,仍然是屡试不中,这也挺让人崩溃的。

子女夭折

    凡生六子,长男景先及三女皆早夭。幼女有夫人之风,能属文,年十九既嫁而卒。程夫人一共生了6个孩子。老大为女孩,出生后不久便夭折了;老二为女孩,十三四岁早亡;老三为男孩,取名苏景先,三四岁亦因病夭折;老四为女孩,取名苏八娘,十八岁因受夫家虐待而亡;

    生活质量下降,丈夫不上进,自己要维持生计,再叠加孩子夭折;不知道多么坚强的人,才能承受如此多的苦难。同时也让我感慨那个时代孩子的夭折率,简直恐怖。

夫家与娘家的决裂

    苏八娘是程夫人第四个孩子,加上苏洵二哥家的四个孩子,排行老八。前三个孩子都夭折了,苏洵和程夫人非常喜欢苏八娘,而苏八娘也表现非常高的文学天赋,“女幼而好学,慷慨有过人之节,为文亦往往有可喜。”。“乡人皆嫁重母族,虽我不肯将安云?生年十六亦已嫁,日负忧责无欢欣。”  当时民间重视与娘家联姻,以求亲上加亲,苏洵本来不同意将女儿嫁给其表哥程之才(程夫人的侄子,程浚的儿子)的,但民风如此便应允了婚事。可苏八娘婚后的生活一直忧郁不已,经常受到夫家的指责。十七岁生一子,以致身染重病,而程家根本不给诊治,苏洵夫妇只好把苏八娘接回家治疗,病情逐渐有所好转,而夫家却以“不归觐”夺走苏八娘身边的小孩,以致苏八娘旧病复发,三日而亡。从此以后,苏程两家便绝交了。

  这中间最痛苦的莫过于程夫人了,女儿遭虐待而死,虐待女儿的是自己的哥哥和侄子,而丈夫因此与娘家决裂。

英年早逝

    程夫人1057年4月去世,年仅四十八岁。坚忍忙碌了一生,却享受不到丁点的成果。看不到丈夫“文字炜炜,叹惊群公”,看不到悉心教导的两个儿子同时进士及第。“我独悲子,生逢百殃”,苏洵心疼亡妻,心疼她经历了那么多苦难。

贫不以污其夫之名,富不以为其子之累

   程夫人对钱财的态度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上面的章节我们提过,程夫人因为照顾丈夫的尊严,而不向娘家求助。这种品质已是难能可贵。没想到还有更可贵的事儿:因为做生意,程夫人积攒了很多家财,她认为这么多财物并不是福气,还会累及子孙。所以程夫人仗义疏财,资助族人婚丧嫁娶,提供钱财为乡邻救急。司马光称之为,贫不以污其夫之名,富不以为其子之累。

不发宿藏

  苏轼曾回忆母亲不发宿藏,讲了两件事儿。

  第一件事发生在程夫人早期做生意时候。当时的苏家并不富裕,在纱縠行租房子住。丫鬟发现了个土坑,里面有个瓮。大家都认为里面可能藏有财物,想取出来打开。程夫人说,这是前人的财物,并不属于苏家所有,让大家重新埋好,并禁止大家再去挖取。

    第二件事发生在苏轼凤翔为官的居所里。苏轼在一棵大柳树下发现了个隆起了一个小土包。天下大雪不能掩盖。苏轼认为是古人埋藏的丹药,准备让仆人挖出来看看。他的妻子王弗及时阻止了他说:“如果母亲还在,一定不会让你发掘。” 听了妻子的话,苏轼想起了在眉山纱縠行故居母亲不发宿藏的往事,一下警醒了过来。

    苏轼既赞颂了母亲“行廉”的优良品质,又揭示了母亲优良品质对子女的深远影响。正是有了程夫人“行廉”的言传身教,苏轼兄弟才能在数十年的为官生涯中,始终坚持清正廉洁的操守,从不藏污纳垢、追名逐利;而在贬谪困窘之时,又能固守清贫,自食其力,决不苟且。

不残鸟雀

    苏轼在《记先夫人不残鸟雀》一文中记叙到:小时候自家的书房、院落中,竹柏丛生,杂花满院。美丽的桐花凤鸟三三两两飞聚于桐树上,与主人和睦相处,巢穴低得可随手拿到。邻里乡亲见状,惊叹不已。有一天,家中的一只花猫捕着了一只漂亮的桐花凤,可怜的小鸟在猫的利爪下拼命挣扎着,发出凄厉的叫声。虽然在苏轼兄弟的救护下,小鸟也未能幸免。苏轼手捧血淋淋的小鸟不知所措。小伙伴中有的吵着要烤来吃。这时,程夫人来了,当问明情况,便教育他们说,做人要有仁爱宽厚之心。这件事让苏轼终生难忘。

    程夫人不残鸟雀的“性仁”之举深深影响着苏轼兄弟,让他们自小就培养起仁爱之心。他们尊敬老人,友爱兄弟,与人为善。在几十年的为官生涯中,苏轼兄弟处处以民为本,无论是在仕途顺利之时还是贬谪落难之际,他们都极尽自己所能,为民谋利,为民做好事。

    知力学可以显其门,而直道可以荣于世。程夫人教导出了两个品质高尚的儿子,使他们具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我们正是因为这样的品质而极度喜欢他们。然而从惜身以成事的角度,杀身成仁固然值得尊敬,那身死之后事儿由谁来完成呢?党争争来争去最后争的都是利益,做事既要有菩萨心肠、又得有雷霆手段。这是理想主义者普遍的问题。有时候忍辱负重也并不是怯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0018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0
下一篇2023-11-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