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曼熳
图:来自网络
一个习惯性打击别人的人,本质上是对自己的不满意,一个总嫌弃别人的人,本质上是内心对自己的不接受。对方的打击和嫌弃就像是挥向我们的剑,为了自我保护,我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接招,然后和对方陷入“对决”中。
出剑的人,本质上是自己对自己的不满意,但是责备反思自己很难,把对自我的不满转嫁给身边的人却很容易。就像一个胃口不好的,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胃口不好,却抱怨全天下的厨子无能。
那这位朋友的困惑,应该如何破呢?
最直接的方法,是让他的妻子意识到问题的本质,让她把精力用在解决自己对自己的不满上,当她对自己满意了,她对身边的人也就更加包容了。
但是,这个最直接的方法,也是最难的方法。
难之一是因为让他的妻子意识到这一点儿很难,或者如果她能轻易就能意识到这一点儿的话,也许她早就不唠叨、不嫌弃自己的丈夫了。
难之二是改变别人很难。对方的想法和做法不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即使使出浑身解数想改造对方,结果也往往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
改变别人不现实也很难,但是人可以做自己的主人。这位朋友可以先从对自己“整改”开始,由浅入深,进行三重境界的改变。
第一重境界:对方发招,我不接招!
跳出妻子设置的“圈套”,抽身圈套之外,对妻子的行为有个理性的认知:
“她嫌弃的‘长剑’,本质上并不是要置我于死地,她只是借我这个替身,发泄她内心深处对自己的不满意。”
这种说法理解起来有点儿困难,但又的确如此。
假设一下,如果这位妻子内心不纠结,整体上对自己满意,即使她的丈夫在某方面不如她,比如,挣钱没她多,她往往也能看到丈夫在别处的优点,例如丈夫在家庭、孩子的付出上更多,一般也就不会就某一方挑剔、嫌弃丈夫了。
即使万一,她的丈夫真的是一无是处,比如,工作不努力,又没有上进心,对她不会嘘寒问暖,对家庭事务又置之不理,而且规劝无果,改进无门。那么多半,这位妻子会离丈夫而去。
因为她对自己满意,她内心清明不纠结,所以她不会在抱怨中消耗蹉跎了自己。
第二重境界:借对方的招式,提升自己!
“抽刀断水水更流”!
剑中琉璃,琉璃心碎成渣落满地;剑中流水,流水不受干扰向东流!
这位朋友,为什么妻子嫌弃他,他就受伤了?
主要的原因:是他认同了妻子的说法。他觉得被妻子戳中了伤疤,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让他进入对抗状态,通过和妻子争吵,来维护自己的伤疤不被揭开。
如果一个身高体型和你差不多的人向你挑衅:你打不过我!
因为你心里确实怀疑有可能打不过他,于是你也可能还击:我怎么打不过你,要不我们试试!
然后开始争论起来,甚至真的以身试武!
但是如果一个三岁小儿仰着头向你叫嚣:你打不过我!
你可能噗嗤一下就笑了,因为你非常明确,自己的实力远远在这个孩童之上。
能让我们痛的,也往往是能让我们成长的!
你既然要揭我的伤疤,那我就直面自己的伤疤,而且我还要借此机会,对自己的伤疤进行清理,消毒,敷药,彻底治愈它!
第三重境界:看似无招胜有招
人很难被改变,人却易被影响。
为什么改变一个人很难?因为改变一个人,是让一个人放下自主权,听从另一个人的安排。
但人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做主。所以有时明明知道对方说得对,但为了维护自己的自主自尊,也会故意和对方对着干!
而影响一个人,却是把一个人成长的权杖,交到了他自己手上。
刚开始,两个人的内心世界都如一碗水面积大小,后来,你开始扩展自己的心理疆域,慢慢地,把自己成长为了一片池塘。当对方看到一方池塘比一碗水漂亮多了,他也就想也变成一湾池塘。
你仍旧不断地扩展自己的心理疆域,后来,你把自己成长为了一汪大海。对方看到大海是如此地波澜壮阔,美不胜收,他也心动了,他也不由地让自己,向大海靠近……
希望这位因妻子嫌弃他而苦恼的朋友,能不断地提高自己心理的弹性和韧性,不断扩大自己的胸怀,而后因为自己的改变,能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到你的爱人。
中科院心理所健康指导师
如需一对一咨询,请留言预约
去练习一些项目,比如:拳击,散打,跆拳道其实最靠谱的是去一些武馆学一段时间 可以学到稍微更实际一些的格斗术。
讲究的是一个技巧,如果平时在家的话 多做俯卧撑 杠铃,而且马步是基本 每天蹲马步一小时以上。 可以尝试练习双节棍等, 不会可以追问 可以提供视频等指导。
狗与猫打架时,一般都是狗先去惹猫的。 而狗有欺负比它小的个体的天性,就象大狗经常欺负小狗一样。不错就是这样,一般都是狗欺猫但是体型相差不多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其实体型差不多的猫也不怎么招惹狗,除非是争食,或者是护崽但是他的攻击能力要远超过差不多的狗,一般都是狗鼻子被抓后放弃
“猫狗天生是冤家”似乎已成定论,甚至有童话编排猫的不是,说是由于猫儿的阴险奸诈使狗儿蒙受不白之冤,从此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在现实生活中,但凡有猫狗相遇的场面确实都表现得不太美好,不是猫对狗怒目而视,就是狗对猫龇牙狂吠。
猫和狗的这种敌意态度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以色列一家动物研究所的R博士专门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博士选择的试验对象其一是一只德国短毛猫,其二为一条西班牙长毛犬。它俩年纪相仿,都不满两岁,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它们打出生后一直都和同类相处,彼此从未见过面。
R博士把它们放到同一间实验房里,先让其相互适应,没过多久,两个小家伙就有了要做近一步接触的意思。
然而问题也跟着来了。长毛狗为了示好而起劲地摇起了它的尾巴并伸出了一只爪子——这是一种狗的语言,意思是“来和我玩吧”或“给我点儿吃的东西”。但短毛猫对此不解其意,相反,它挺恼火,因为长毛狗所做的“摇尾和伸爪”这几个动作在猫的语言里恰好正是反向的意思,即:“走开,不然对你不客气!”
短毛猫立刻警觉起来,并做好迎战准备。半晌,发现长毛狗并没拿它怎么样才算放了心。可能是为了缓和气氛,它又主动向狗表达了自己的“好意”——发出了舒适的“呼噜噜”的声音,意思是:“咱们在一块玩吧”。而这种音声在狗的言语里却是挑衅,意思是,“少烦我,要不你死定了。”长毛狗对此不能容忍,立刻狂吠起来。
R博士随后用了许多只猫狗不断进行这项实验,结果表明,猫和狗的敌对情结不是生来就有的,它们之间的宿怨是由于其语言互译时的误解造成的,而这还没法解释,真可谓“越说越乱”。
其实,也有猫狗相处和谐的范例,那是因为它们一出生就生活在一起,彼此都掌握了一门“外语”,交流起来没有误会,所以才能前嫌尽释。另外,人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动物身上,养狗的人讨厌猫,养猫的人又不喜欢狗,人的这种情绪会传递给身边的小动物,无意间也会使它们彼此仇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