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说法有其合理性:按先秦及汉代的祭祀礼俗,巫者降神必须先将自己装扮得与神灵相貌、服饰相似,神灵才肯“附身”受祭。但由于山归属于“山川之神”,古人采取的是“遥望而致其祭品”的“望祀”方式,故山鬼是不降临祭祀现场的。
本诗即按照这一特点,以装扮成山鬼模样的女巫,入山接迎神灵而不遇的情状,来表现世人虔诚迎神以求福佑的思恋之情。诗中的“子”“君”“公子”“灵修”是第二人称,均指男巫,即山神恋人;“余”“我”“予”是第一人称,则指入山迎神的女巫,即山鬼。
1、男巫眼中女巫扮的山神
首先由远到近描绘女巫扮的山神——有人兮山之阿,仿若“ 有美人兮,在水一方 ”。她身披薜荔,腰缠女萝,那服饰白若轻纱,衬托出山神的清雅。她“既含睇兮又宜笑”,眼波流转,脉脉含情,一如段誉评价王语嫣之名——“语笑嫣然”,一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她笑得那么甜美,那么动人,那么深情。如男巫所赞,她温柔,美丽而又美好,是个绝代佳人。
2、女巫扮的山神对唱
描绘了山神的服饰、神态之后,描摹山神的坐骑,阵仗:红豹拉车,花狸跟随,色彩斑斓;以辛夷作车,上挂桂花的旗,馨香馥郁。而此时,山神又身披石兰,腰缠杜衡(两处服饰变更,有些矛盾),手持将赠给恋人的香花。热烈喜悦的气氛,高贵的山神。而随后,情绪急转直下,山鬼说自己身处竹林而不见天,一如她的心情——因迟到而未能见到恋人。虽然有道路艰难的原因,但是她的懊悔与哀怨溢于言表。
3、男巫对唱——一说接下来的四句为女歌。
在山鬼表达懊悔与哀伤之后,男巫歌唱。她的恋人久久伫立山巅,等候她,可是他目中所及只是白云绵绵,山雾森森,白日昏昏,东风萧萧,阴雨绵绵,*雨霏霏,而不见山神。于是失落,但是也坚定地表明心迹,不想归去。继而猜测她迟到的原因:在山间采摘灵芝,为石为蔓所绊,耽误了时辰。可是在长久的等待之后,他最终还是归去了。
4女巫对唱
山神到来,恋人不在,于是怨怅。她甚至自明品行,表示自己的高贵。她也有些怀疑恋人对她的情感。面对恋人终不会再来的处境,她思念,她哀愁。这种情绪在滚滚雷声、萧萧风声、凄凄雨声、哀哀猿声中显得更为凄凉与哀伤,最后化为一句—— 思公子兮徒离忧。
山神情感细腻,起伏:一开始将见到爱人的满怀欣喜,迟到的懊悔,不见恋人的忧伤,些微怨恨,一点怀疑,直到最后的刻骨相思。这种起伏还是因为——情。
情感上,这首诗和《湘君》一样,表达的了女性怀疑的、痛苦的情感,与《湘夫人》一样,表达了男性坚定不移的情感,最后强调的都是为爱而忧愁的情感。
这首祭歌的一大特点是加入了许多景物描写,“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白云绵绵,山雾森森,白日昏昏,东风萧萧,阴雨绵绵,*雨霏霏,滚滚雷声、萧萧风声、凄凄雨声、哀哀猿声……“一切景语皆情语”,整个氛围低沉而压抑,共同映衬出山鬼的孤独与悲痛,甚至绝望。这正如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景物描摹人物美丽的外形以及内心各种感情,环境气氛的烘托映衬,人物容貌动作的描绘,再加上细腻的内心世界的抒写,四方面融汇为一,因而诗篇格外打动人心。《山鬼》《湘君》《湘夫人》都是如此。
不管是湘君,湘夫人,还是山鬼,都有着丰富的情感,这不同于一般意识中的神,神是不食烟火,是要灭绝情感,尤其是爱情的。屈原虽然是在民间祀神乐歌的基础上加以修改,但这些祭歌必定带有民歌的色彩,因而这些祭歌中,寄托了人们对美好情感——尤其是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这是普世情感。但是对于大诗人屈原来说,只是歌颂神之爱,似乎还远远不够。于是就有人认为,《九歌》几首祭歌中的那种浓浓而又忧伤之爱,象征着屈原对楚王重用的渴望,以及未被重用,不能发挥才干的忧愁,但这又与创作时间相矛盾,这些祭歌中几乎没有表明屈原的个人身世与思想,不从此说。
感退情冷日落嵴山情感愁踌感退情冷日落嵴山情感愁踌在我们的一生中会遇到你最爱的人, 最爱你的人,还有个就是是共度一生的人 首先会遇到你最爱的人,然後体会到爱的感觉; 因为了解被爱的感觉,所以才能发现最爱你的人; 当你经历过爱人与被爱,学会了爱,才会知道什么是你需要的, 也才会找到最适合你,能够相处一辈子的人。 但很悲哀的,在现实生活中,这三个人通常不是同一个人; 你最爱的,往往没有选择你; 最爱你的,往往不是你最爱的; 而最长久的,偏偏不是你最爱也不是最爱你的, 只是在最适合的时间出现的那个人。 你,会是别人生命中的第几个人呢? 没有人是故意要变心的,他爱你的时候是真的爱你, 可是他不爱你的时候也是真的不爱你了, 他爱你的时候没有办法假装不爱你; 同样的,他不爱你的时候也没有办法假装爱你 。 当一个人不爱你要离开你, 你要问自己还爱不爱他, 如果你也不爱他了,千万别为了可怜的自尊而不肯离开; 如果你还爱他,你应该会希望他过得幸福快乐, 希望他跟真正爱的人在一起,绝不会阻止, 你要是阻止他得到真正的幸福,就表示你已经不爱他了, 而如果你不爱他,你又有什么资格指责他变心呢? 爱不是占有,真正爱一个人是无法说出原因的, 你只知道无论何时何地、心情好坏,你都希望这个人陪著你; 真正的感情是两人能在最艰苦中相守,也就是没有丝毫要求。 毕竟,感情必须付出,而不是只想获得; 分开是一种必然的考验, 如果你们感情不够稳固,只好认输, 真爱是不会变成怨恨的。所以到底 是要选 择哪个要相信缘分,一切顺其自然
今天上午,无意中刷到一个**短视频推荐,说1999年霍建起导演的《那山那人那狗》“墙内开花墙外香”,国内尽管获奖(在第19届金鸡奖的评选中,获得最佳**奖和最佳男主角奖,)但各大**发行公司都不感兴趣,导致**几乎没有票房收入,差点让我们错失一部优秀影片。然该影片却在日本取得了令人惊艳的成绩,获得2001年度“日本**笔会”最佳外国影片第一,“日本**艺术奖”最佳外国**奖,“每日**奖”最佳外国影片第一,日本《**旬报》最佳外国影片第四等多项大奖。**在日本上映后,取得8亿日元的票房(日本的独家发行权被一个日本人8万美元买断),同名小说更是在日本发行近8万册。该片也在蒙特利尔国际**节、印度国际**节等**节中获得大奖。
**中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更没有大牌明星的加盟,可以说这部**在国内不受欢迎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情节简单、故事节奏缓慢、老套,**剧情并不复杂,讲述八十年代湖南乡村里,体弱多病的老邮差即将退休,而接班的人正是他的儿子,儿子第一次去送信的时候,父亲还不放心,就跟着一起去了,在漫长的山路中,父子俩头一次感觉时间竟然过的这么慢,父子二人三天两夜的邮递之旅,那份时刻流淌出来的父子亲情紧紧的抓住了观众的心。影片不卖关子、没有悬念、更没有花里胡哨的特技,有的只是父亲和儿子的情和义。**诗意的画面、淳朴的民风、纯粹的情感、暖人的意境,平实、隽永、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征服了日本观众。**本身的基调就是中国古典美学和儒家“温柔敦厚”的感觉,一片山、一条路、一个人、一只狗牵着你的视线融入原始的绿色中区,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平凡中的动人情感都是最令人向往的,山里人淳朴的民风,这也是影片受欢迎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邮递员“其实是个极富意味的意象,邮递员是乡村心灵与情感的纽带,开始儿子对父亲的不理解也掺杂着对于山村情感的怀疑,然而这风尘仆仆的一路,见识了无数乡民们质朴热切而又良善的灵魂,儿子终于体会到了其中的意味,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邮递员这一职业所承载的意义。有的人说这部**太过于理想化,清新秀丽的风光与淳朴良善的村民,并不完全符合真实的乡村。但其实,霍建起导演就是有意将阴暗的那一面剔除掉,造梦般地只展现真善美的一面。被遗忘的亲情在短短的三天两夜中被找回,似乎过于理想化,但它也代表着现代人不可企及的人生之梦,作为一个闯进导演行列的美术工作者,霍建起就是一个文艺派,他曾经说过,**就是要有漂亮的演员,漂亮的颜色,漂亮的音乐,所以在他今后的影片中,他都做到了完美,所有的场景都被他拍的如梦似幻。有个性的导演当然更让我们喜欢。
**对于观众的影响可能就是去找寻那段遗忘的情感,还有自然界中的美感,我们可以寄情于山中,好好的欣赏这部作品,在这个喧嚣的现代社会,享受一下来自心灵上的慰藉,也许工作和学习的压力会让人迷失方向,但温暖的**会让人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是典型的“柴米油盐式”的感动,是传统的中国**,在儿子由衷的喊出了一声“爸爸”的时候,老人一辈子孤独的工作,从那一刻起,便获得了最大的满足。人类世界共同的主题是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对爱的渴望,我们需要更多优秀的影片来唤醒人们心中的温情,这也是全世界各国能够交流的方式。
**中对于乡村图景的诗意隽写、对于人性中纯净本真一面的刻画淋漓尽致。表面上,这是一个亲情故事,父与子从隔阂到相互谅解,但实际上这是两代人的承接,是人生关系的对位互转,从父亲背儿子逛庙会到儿子背父亲趟水,这个人生过程不仅是岁月匆匆中的生老病死,更是代际关系的更迭与和解。**的上映日期,正是一九九年。世纪之末,文化冲击、浪潮迭起,市场经济与城市化迅速发展,物质至上的观念渐渐被推崇,金钱利益成为人们追逐的唯一目标,而属于人类本真的关怀与情感,正在钢铁森林的城市里渐渐消失。就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霍建起拍出了《那山那人那狗》,用极度理想化的乡村图景,唤起人们对于昔日朴实的价值观的怀念。山里人为什么不走出大山?因为脚只有在鞋子里才踏实。曾经的那些质朴的感情和关怀,正是人们心灵的依托和存在的根基,现代人渐渐迷失了这些东西,就如同离开了鞋子的脚一样,无法踏上,变得浮躁而空虚。仿佛就像旧时光遗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国人对待感情是含蓄内敛的,尤其是父爱,父爱总是深沉,严肃但又不缺乏温柔。看到这部**的第一感觉就是很有“质感”说不出为什么,就像一杯好茶不懂茶的人也能品出它的好。感情、事业、人生,复杂又细腻,配合上导演那绝佳的镜头语言,无可挑剔。虽然社会进步了手机、微信通讯遍布每一个角落,但这些沟通方式似乎缺少了一点温暖。纸质的书信是永远无法被替代的回忆。
片子中所展现的敬业精神、传承精神、匠人精神,让日本的一些政府机构以及个别党派把它作为教育片要求下属职员观看,邮政事业厅甚至要求所有工作室的外墙上都要贴上这部片子的海报。彭见明的小说《那山那人那狗》也借着**的风,被日本文部科学省指定为高等学校国语教材和中学教材,并被日本放送协会制作成盲人播放读物,由日中通讯社把小说印刷成了日中文对照单行本。
这部片子在豆瓣评分98分,且不说评分是否客观,是否真实反映片子的质量,但作为一部文艺作品,肯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如果没有看过,还是推荐看一看再做评价。
同样是画山水树木一类的自然景物,为何在西方称作“风景画”,而在中国却叫作“山水画”?
西方人把人与自然看作是对立的关系,人的任务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中国人却把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高度融合的统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样的观念运用到文艺创作中,创作目的、创作方法等问题自然也就不同了。
西方的绘画作品要求对事物进行客观描绘,记录下对象的真实形态,即自然景物是怎么样的,画面上的内容也要是怎么样的。
中国画描绘自然景物时,由于画家与山水树木融合,作品表现的是山水与画家对山水情感的统一体,通过描绘山水表达内心情感。至于是否是山水的真实写照,不是主要问题。
在中国称“山水画”,更是由于中国有独特的山水文化。历来文人士大夫与山水之间有着特殊的感情。不少文人热衷于老庄思想,隐于山林,同山水结下不解之缘。在与山水的接触中,他们发现山水最能够体现自己的境界,山水也最能够反映出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即使不退隐山林,文人士大夫也喜爱游山玩水。这样一个天高地广的境界,确实是逍遥游的最佳场所。长期与大自然为伍,人与自然便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自然景物的描绘也就成了“山水画”。
同样的描绘对象,不同的命名方式,实质上反映出的是中西方不同文化在绘画中的体现。由于创作观念、创作目的、创作方法的不同,以及中国文人特殊的“山水”情结,把中国画中关于自然景物的描绘称作“山水画”最为合适。
总结:从西方艺术系统中艺术与艺术理论出现的特点来看,绘画与绘画理论的出现顺序是先有绘画,再有绘画理论的。山水画的起源是“理论在前,实践在后”。
清时无事奏明光,不遣当关报早霜。
中禁词臣寻引领,左川归客自回肠。
郎君下笔惊鹦鹉,侍女吹笙弄凤凰。
空记大罗天上事,众仙同日咏霓裳。
这首七律是李商隐从梓潼归京后拜访连襟兼同年韩瞻临别时所写的赠诗。首联泛写当时海内无事、朝廷闲散的情景。明光,指明光殿,乃大臣奏事之所,《汉官仪》 曰:“尚书郎直宿建礼门,奏事明光殿。”当关,指应门吏卒。“不遣当关报早霜” 与上句的 “无事”相应,以否定的句式,委婉地描述出韩瞻因官闲无事,朝来犹自高卧未起的情景。诗的开篇从清平的时势落笔,在大气候中烘托韩畏之作官清闲,优游自得的情态,为下文铺叙畏之的得意作一引线,为反衬自己的境窘心悲作铺垫。颔联颂畏之前程似锦,述自己情绪寥落。“中禁”即禁中,蔡邕 《独断》 言:“天子所居,门閤有禁,称禁中。”“中禁词臣”率指翰林学士、知制诰、同平章事诸内职。“寻” 乃不久之意,盖祝愿畏之不久即可升迁也。“左川”,即东川,“左川归客” 乃诗人自谓,届时义山刚由东川归来,其心境是惆怅落寞、惘然若失,“肠一日而九回”(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这里诗人运用了对照的艺术手法,以畏之的荣耀衬自己之穷枯,以畏之得意的心态,衬自己痛楚的心境。“左川归客自回肠” 这句是全篇眼目,倾泻出诗人深积于心的凄惨悲愤情绪,其中包含有爱妻夭折之痛,有仕途失意之悲,有处于牛李党争夹缝中的难言之苦……。这多层次的痛苦,均借助“回肠”这个意象恰切地传达出来。而在畏之官运亨通、前程似锦的反衬下,愈见己痛之深也。颈联写韩瞻子富才华,家人欢聚的情境。“郎君”指韩瞻子韩偓(冬郎),他十岁能诗,文思敏捷,故称其“下笔惊鹦鹉”。这里诗人巧用祢衡在黄射“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 之际,“览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后汉书·祢衡传》),写成《鹦鹉赋》 的典故。借历史典故称赞冬郎,既突出了其才华过人,又不露痕迹,而这又正是其父的功绩与骄傲。商隐的另外一首诗:《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 即是此句所本。诗中写道:“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将这两首诗联系起来看,义山赞誉、喜爱冬郎之情溢于言表,而赞美冬郎乃是羡慕畏之之情的表露,称羡畏之父子又是为反衬自己身世之凄凉。“侍女”句乃用 《风俗通》“凤笙”兼弄玉适萧史事,羡慕畏之妻室之乐,用以反衬自己妻丧子孤之悲。商隐之妻王氏死于大中五年(851)秋天,他料理完丧事,安顿好子女,便动身到东川节度使的治所梓州 (今四川三台)去。行前他向畏之告别,看见这位连襟“鸳鸯何事自相将”的夫妻欢聚的美满家庭生活,丧偶之痛强烈地袭上心头,挥笔写下了“柿叶翻时独悼亡,乌鹊失栖常不定”(《赴职梓潼留别畏之员外同年》)的感伤诗句。五年之后的今天,商隐从远就幕职的东川失职归来,眼见畏之依旧如昔的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又勾起内心妻亡子孤创伤的痛楚。商隐有二子,长子名白老,“殊鄙钝”,次子名“衮师”,“异常聪俊,商隐诗云 ‘衮师我骄儿,英秀乃无匹’” (辛文房 《唐才子传》)。商隐赴东川时,将骄儿寄养在亲戚家里。他在东川时所写 《杨本胜说于长安见小男阿衮》 诗中道:”渐大啼应数,长贫学恐迟。寄人龙种瘦,失母凤雏痴。”今日见畏之子富才华,家人欢聚的情景,他这多年郁积于胸中的爱子之情,丧妻之痛,自责之愧,宦途之悲等千情百感蓦地翻上心头,于是他便将这多层次的复杂感情隐含在畏之妻子欢聚情景描绘的字里行间,巧妙地渗透出来。这里诗人运用以他人之乐衬自己之悲的艺术手法,收到了 “以乐写哀,一倍其哀乐”(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艺术效果,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我们只有透过字表,深入到义山情感世界的深处,才能真正理解诗句后面的情感内容,才能真正体味到义山心境之苦,心灵创伤之深。
以上六句,诗人立足于眼前,着眼于现实来取象造境。其中五句是写畏之的政治、家庭情况,“左川”一句是状己之心境。而这一句是诗眼,是中心,其它五句皆为衬托这一句而设。这种回肠荡气、痛苦万分的心境是作者欲在此诗倾泻的主要内容。眼前的处境与心情在与畏之的对照中愈见难堪,令人难以排遣,难以自拔,而诗人又欲排遣,想超脱,于是诗人便把目光移向过去,希图在往昔的得意中获得一点慰藉。尾联就是在这种心态促使下,追忆往日与畏之同登第、同新婚的情景。这里曰 “天上事”、曰“众仙”、曰 “咏霓裳”,是在具指商隐与畏之青年时同登进士第,同婚于王氏的往事。这是诗人一生最得意的时期,所以,诗人每每追忆于此,尤其是在现实痛苦失意中的时候,更易回首往昔的荣耀以 。这也是人的情感运动的普遍规律。在丧妻后所写的 《赴职梓潼留别畏之员外同年》一诗中,他曾说:“佳兆联翩遇凤凰,雕文羽帐紫金床。桂花香处同高第”。把这些诗句与此诗的尾联对照起来看,商隐都是把同登第、同婚于王氏的情景喻为天上神仙般的快乐,写得热烈而浪漫。但这正用以反衬自己今日之失意与悲伤,因而将陷入更深一层的痛苦之中。诗人正是在其情感流向中的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的矛盾中,从另一个角度愈发衬出那回肠荡气、深自伤叹的痛楚。如此结构,尾联与前三联就形成了诗人与畏之、诗人自我之今与昔的双重对比,对比中将愁情百结的倾泻推向了 。正如冯浩所言:是“遡及第之年而叹荣枯不齐也”( 《玉溪生诗集笺注》)。在荣枯不齐的感叹中,诗人觉往事茫茫,均成幻影,恍如梦境,不堪追忆,故以“空记”以收结全诗。
这首诗在艺术上颇有独创之处,主要谈两点: 一是以情感的流动为主导驱遣意象,构设多角度、多层次的对比,形成迭宕起伏、浑然一体的艺术结构。诗人的情感基调是寥落痛楚,这种情感随着对畏之境况的描述而波澜起伏、流动深化,因而造成视点的由今而昔的转移,开拓出更广阔的对比时空,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繁复对比: 有今日义山与畏之的对比,有昔日两人的对比,还有今昔两人的多层交叉对比,诸如今日畏之与昔日畏之的正衬,今日义山与昔日义山的反衬,昔日义山与今日畏之的对照等等。对比的内容也是多层次的,诸如政治上穷与达的对比,家庭上聚与散的对比,心境上甘与苦的对比,情感上乐与悲的对比等等。通过这样繁复交错的对比,加深了诗人情感的浓度与深度,升华了诗的氛围与意境的创造。由于这种对比是以诗人的情感流向为引导,以“左川归客自回肠”这句诗眼为核心来建构的,因而显得起落翻腾、错落有致、迭宕起伏、散中见整,形成了全诗浑然天成、独具特色的艺术结构,在律诗的手法与结构上有所创新。
二是含蓄蕴藉、言深旨远的意境创造。诗以创造意境为指归,而意境的创造靠意象的选择与组合。商隐在此诗中注重从旁征博引的典故中选取物象,将典故中的物象与自己欲达之情意精切不移地融为一体,形成新的审美意象。诸如:“明光”、”回肠”、”鹦鹉”、“凤凰”、“大罗”、“霓裳”等意象皆是如此。这样,在诗的意象构成上,达到了一“象”多“意”,从有限的“象”,见出无限的“意”,从而增大了诗歌意象的信息量、涵盖面与纵深感,进而创造出深幽绵远的意境,形成诗篇含蓄蕴藉、言深旨远的艺术风格,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文心雕龙·隐秀》)。
义山诗素以立意高超,寄托深遥,用典妥贴精辟,多有比兴象征而著称。辛文房评其诗曰: 商隐工诗,高迈奇古,言深旨远”;“每喜用典,于写景言情之外,必旁征远引,精切不移,人人谓其横绝前后”(《唐才子传》)。袁枚亦评曰:“惟义山诗,稍多典故,然皆用才情驱使,不专砌填也” (《随园诗话》卷五)。这皆是的评,从此诗可见一斑。
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下面是我带来的与朱元思书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学习目标:
1、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感知文章大意。
2、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3、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4、能力方面:深入文章意境,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结构美,获得美的享受。
重点难点: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结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 谁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谁就会醉于山水。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的风景区(学生回答) 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谈感受)
富春江的景色真美啊。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就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题目中“与”是“给”的意思。“书”是“书信”。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二、赏读
1、仿例读:
教师引入:先请同学们听配乐示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听清句子的停顿。听完请同学们仿照示读放声自由朗读。(配乐示读)(仿例朗读) 见(xiàn)日 2、美读:
教师引入:本文是一篇美文,朗读时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美的意境。一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吐字清晰,音韵和谐。要注意停顿,节奏要随情随景而易。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这样,才能读其文,感其美,会其情。(读后学生互评)。
(1)理清课文结构---结构美
朗读:采用个别朗读方法,其他同学考虑:
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描写的山水的特征为什么
讨论: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为什么
(请1~2个学生(水平稍差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自圆其说,语言完整)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这两个字在做文章) 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
(请2~3个学生(水平较好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利用板书上的关键词句,教师注意肯定、补充)
小结: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利用板书,顺水推舟,明确——
总——分异水奇山
(2)研读课文,体会意境——意境美
第二段写“异水”。作者是如何抓住“异”来写水的
提示: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江水之色, “千丈”写江水之深,“见底”写江水之清,“游鱼”写江水之净。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写江水之急,勾勒其急湍猛浪的激越美。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
“异”字。
第三段写“奇山”。 作者是如何抓住“奇”来写山的
提示:
A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迭嶂。 B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你听到的是欢快的声音,它们汇成了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详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
C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阴蔽日,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景——异水:“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动静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结合
奇山:形奇 (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视觉
声奇 (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听觉
色奇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视觉
(3)悉心体味,明辨课文的主旨——志趣美
朗读:全体朗读课文,建议学生利用板书内容尝试背诵。
讨论: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请反复品味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学生自由发言,如: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我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了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教师总结: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这是有特定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的。从社会根源来看。当时士林崇尚清淡、鄙弃世务,作者在这里流露的清高隐逸之情正是这种社会时尚的表现。从本人的生活经历来看,由于他出身于寒贱家庭,在异常讲究门庭的南朝时代,仕途上很不得意,便由此转向逃避现实。当然情感的抒发与文中的景物描写相得益彰,作者用大自然的美景与社会时俗作一对比,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也更加反衬出桐庐山水的惊人之美和具有一种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
板书:志——无拘无束、任性自得 (负势争高,息心忘反)
机动:关于吴均的生平介绍:梁武帝曾经斥责吴均:“吴均不均”,活画出他的个性。不仅越职私撰历史,而且偏实录梁武帝的痛处。文如其人,虽用当时盛行的骈体,但却别具一格,骈中带散,一任性气,自成一体,谓之曰:“吴均体”。
总之,从生平可见: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4)体会语言特色----语言美
提问:读到现在,你觉得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放开回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句式“两两相对”骈散结合整齐简练等特点)
机动:补充骈文知识
朗读:全体朗读、尝试背诵
教师小结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的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当我们手捧书卷,领略这些美文的时候,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眼观自然之象,耳听天籁之音,身感物外之趣,杂念顿然消逝,心灵得以净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真的能背起行囊,踏遍祖国的青山绿水,饱览大自然的旖旎风光。
三、入境
1、感知文意:
教师引入:通过美读,我们初步感受了文章的各种美感。但要进入其佳境,还必须深入理解文意。请同学们对照注释,将文中的景物用现代汉语描述出来。(学生描述并展示) 2、进入佳境:
教师引入:请同学们随大屏幕的景色,听着音乐,再请一位同学作导游,带我们进入作者为我们描绘的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雄奇秀丽佳境吧。
(学生导游讲述:“天高云淡,神清气爽。让我们乘坐小船,穿行于奇山异水间。水是青的,天是蓝的。鱼儿在水石间戏耍,船儿在急流中风行。夹岸寒树顿生秋之气,两壁猿声送轻舟万山。泉水叮咚叮咚地响,鸟儿在林间歌唱,蝉儿在枝头鸣叫)
四、述美
1、教师引入:同学们,随着这位同学的导游,我们在品味了这一份美感后,下面四人小组在一起交流感受。之后小组代表采用“我读 ,感到 ”或“ 字词甚妙,写出了 ”的模式,向全班进行交流。(讨论、交流)。
2、我看到的水真____,不信你看____
我看到的山真____,不信你看____
我看到的树真____,不信你看_____
我听到的声音真____,不信你听_____
我感受到作者____的心情,不信你分析____
要求:用所给句型说句子,可以借用原文,也可以自己表达。
3、再读体会。
五、体情
教师引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那么作者寓于山水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呢 (学生如不能理解则结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启发:本文抒写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六、品辞章
教师引入:本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我们看看作者除了有很深厚的语言功底,他还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就了这篇至文
(学生品读,边读边圈点批注)
1、可启发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品味:
⑴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以“奇山异水”总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
⑵动静结合摇曳多姿。写山水动静结合而又有变化。写“水”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⑶兼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激发人们的感受。
①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
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②视觉:“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写了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从流飘荡,任意东四”,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⑷巧用修辞。比喻、夸张、对偶句式的运用使读者陶醉于奇山异水之中。
七、赏析骈文之美
1、与其它句子类比训练,了解本文语言的清新流畅,精于锤炼。
从课文中找到意境及内容与下列句子大体相近的句子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②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③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④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2、赏析文中的对偶句,认识骈文的特点。
3、以同桌为小组赏析课文特点后全班讨论交流。
4、再次有感情朗读,学习文章景中含情的写法。
八、总结:
1、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认为作者在这幅优美的山水写意画中要表达什么呢
明确: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感情)
2、带着对作者的情感和语言的特点,再读课文,能够让人心动之感。
3、其实在古代像吴均这样寄情山水,表达志向的人很多,下面请大家回忆所知道的这些人物,完成所给对联的下联。(文化内涵)
吴均绝赞富春江水抒归隐之心
欧阳修倾心醉翁亭唱闲置之情
柳宗元细绘小石潭感凄凉之意
九、欣赏(多媒体)
1、请欣赏历代文人墨客对富春江美景的赞美。
唐朝韦庄称富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元代吴桓赞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可见,富春江的确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吴均
景——异水:“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动静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结合
奇山:形奇 (高山寒树,轩藐成峰)视觉
声奇 (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听觉
色奇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视觉
志——无拘无束、任性自得 清高隐逸(负势争高,息心忘反)
1 关于山水情感的诗句
关于山水情感的诗句 1与山水有关的诗句(完整)
1、春日
作者朱熹 朝代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白话翻译: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2、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话翻译:
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3、江雪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白话翻译:
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
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4、游山西村
作者陆游 朝代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白话翻译: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5、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话翻译: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2关于“山水的爱情”诗句有哪些
关于“山水的爱情”诗句有:
1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
2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3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李之仪
4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佚名
5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离思五首·其四》元稹
6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佚名
7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越人歌》佚名
8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曲》白居易
9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山有扶苏》佚名
10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清平乐·红笺小字》晏殊
3关于山水的诗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田园田居》)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锝《竹枝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野望 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江上 王士禛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古诗中描写山水四季名句 1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 志南和尚《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2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宋·陆游《初夏绝句》 3、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4、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5、月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6、友情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7、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8、雨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4中国古代关于爱情、山水的诗词
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二、《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三、《诗经。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四、《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五、《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六、《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雁邱词》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八、《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九、《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十、《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十一、《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回答者: 小乔人家xiao | 三级 | 2010-3-14 20:01 鹊桥仙 宋 秦 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江城子 宋 苏东坡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凤栖梧 宋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青玉案 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江城子 宋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
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迈陂塘 金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儿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瑞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
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苏幕遮 宋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一剪梅 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竹枝词 唐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春江花月夜 唐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5与山水有关的诗句(完整)
王维在隐居辋川时,曾创作了一批精美的山水诗。
他自编为《辋川集》,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绝句各二十首,内容主要是描写辋川别业附近的风景,抒发隐居生活的情趣。先看其中的《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寂静的山涧里,辛夷花自开自落,自生自灭,不假外物,不关世事,也无人知晓。
这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也是诗人王维主客观契合一体的独特意境,简直就是佛家空无寂灭观念的象征境界。所以明代文论家胡应麟说,此诗是“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诗薮》内编卷六)王维在这里所创造的意境,生于象外,是一种诗境与禅境的合一体,它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能取得这种艺术成就,不能不说是得利于他对佛学的钻研及佛教思想方式的熏陶。
王维被后人称作“诗佛”。他早年即相信佛教。
母亲崔氏持戒安禅三十余年。王维和弟弟王缙“俱奉佛,居常蔬食,不如荤血”(《旧唐书·王维传》)。
王维于31岁时,妻亡不再娶,孤居一室,屏绝尘累,“迥无子孙”(《责躬荐弟表》)。他还撰有多篇有关佛教的诗文,对佛学有较高的造诣。
在唐代的佛教流派中,王维信仰的是禅宗,而且主要是信仰南宗禅。南宗禅是佛教思想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那套随缘任运的人生哲学,为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提供了最新的最完备的处世良方。
而南宗禅的某些修持方法,又和中国特色的诗歌创作有相通相似之处。宋代文论家严羽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沧浪诗话》)。
妙悟即是对禅的识见力,也可表现为对艺术的感受力。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
南宗禅讲“顿悟”,常使用形象的表达方式传法,特别强调直觉、暗示、感应、联想在体悟中的作用。王维参禅有得,自然对这种把握世界的方法深有体会。
他把自己对佛法的理解融汇到人生观中,把宗教情感化为诗思,创造出一种“空”、“寂”、“闲”的诗的意境。禅宗崇尚山林胜景的风格,也对王维自觉地亲近山水,发掘山水的美学价值,具有引导和启示作用。
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这样描写他的内心体验: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无人知晓他的存在,只有明月来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
物我合一而物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鹿柴》也是这样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空山里寂静无人,只听见深林里飘荡着断续的人声,一缕夕阳透射在密林深处的青苔上,是那样的恍惚而凄清。
这正是王维所追求的那种远离尘嚣的空寂的境界,虽然孤独,却也蕴藉。清代王渔洋说,王维的这类小诗“字字入禅”,“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蚕尾续文》)。
也就是说,王维的这类山水诗具有禅趣、禅悦、禅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传达出了禅的意蕴。自然,也就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独特品味。
王维并不一定只到渺无人迹的所在去寻求禅意,他也把眼光射向茫茫大千世界,射向热闹的农家生活: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新晴野望》一场春雨,洗涤尘垢,景象一新。农事正忙,人和景物都沐浴在清新的空气中。
“白水”二句把近景和远景组成有层次的画面,水色明亮,峰峦碧翠,光和色的对比十分和谐。表面上,我们看不出这首诗的禅意。
实际上,那场春雨多象是佛家净瓶倾下的圣水,把万物洗涤得明净空灵。只不过万物把禅境和诗境融会得太妙了,他并没有让禅理压倒诗趣。
当然,我们关注的是那种对农家生活的赞美之意,欣赏的是山水美的灵光,而不必孜孜求其禅理。王维是一位诗歌、音乐、绘画、书法兼长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其言精辟,切中肯綮。
王维是唐代一位有成就的山水画家。他用萧疏清淡的水墨笔法作画,创水墨山水,自成一家,被后人称作山水画南宗的开山祖。
他的绘画强调写意,追求神似,表达主观情致,故“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难可以形器求也。”(沈括《梦溪笔淡》引张彦远语)所以,王维又被称为中国文人写意画之祖。
绘画能得神似,也就有了诗的情韵和意趣,即画中有诗。用这种绘画思想去凝视自然山水,发为咏叹,造境入诗,必然诗中有画的神韵。
王维在绘画、音乐、书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艺术素养,使他在诗歌创作时,比一般诗人更能精确地、细致地感受到和捕捉到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音响以及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并将之诉诸笔端。也更会用辞设色,注意诗歌音调的和谐。
诗中有画的意境,诗中有音乐的流畅,诗中有书法的变化。这样就无形中形成了他独有的“诗中有画”和“百啭流莺,宫商迭奏”的诗歌艺术风格。
我们在欣赏他的山水诗时,应紧紧把握这个特色。王维善于概括地抒写雄奇壮。
6以山水来寄托对朋友的感情的诗句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温庭筠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罗隐
望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李白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李白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晏殊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范仲淹
7关于山水有关的诗句
《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山居秋瞑》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太多了。想起来上面几首
描写的景色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
出处
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鉴赏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
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
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