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潮汕的习俗来看,面条的确有装点脸面、表示礼数的功能。过去“番客”(华侨)回家乡,亲属要做的头一件事,就是做一碗糖面,再加上两只鸡蛋,恭恭敬敬捧上,这叫请“食甜”;以前产妇产后第十二天,要举行“开荤”仪式,产妇由吃素转为吃荤,还要给邻里、亲友送礼物,亲朋得回赠礼物表示祝贺,用的就是白糖和面条;还有娶亲前的送聘,聘礼有实物和现金,实物须有四式以上:白糖、面条、大吉、首饰、布料等等。除此之外,做面条、吃面条也有其特殊的含义。刚过门的媳妇给公化婆婆过生日,做甜面可是一道不大不小的考题:面汤要够甜,面条要韧劲足,不易断。未来女媚送聘礼上岳父母家,也要接受“吃甜面”的考验——甜面再加上鸡蛋,满满当当一大碗。这碗甜面怎么端起来,就看你是否聪明了——在潮汕人眼中,面条不只是果腹之物,更是礼仪用品。
面条的做法不少,可炒,还可以做汤面、捞面等等。煎面,应该算是罕见了。不久前在建业酒家,我和朋友就尝到一款新式的煎面条——干煎伊面。那天还是同潮菜特级厨师翁鸿辉师傅亲自掌勺,我们是开眼界又饱口福。主料伊面是手工制成,添加了鸡蛋、牛奶等配料,面条是橙红色,柔韧、纤细、均匀。做法是:面条在滚水中煮熟,捞起后用凉开水冲冷,使面条变得爽净润滑,沥干水后,起油锅拉油,最后再以文火干煎,装盘后在面条上铺上韭黄,配以陈醋碟和粉糖碟,便可上桌了。面条的橙红与韭黄的翠绿相映生辉,极为诱人。有陈醋和粉糖提味,嚼起来外脆内嫩,满口留香。
历每年冬至日称冬节,是我国自晋朝至今的传统节日。古人认为“冬至阳生,万物苏醒。”虽然还处于寒冷季节,人们却已闻到了春的气息。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上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华夏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或者23日之间。今岁冬至为12月22日14时03分。
潮汕民间有“冬至不离十一月”的民谚,指的则是阴历。而阳历日期则非常准确。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实质上相当于今天的春节。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冬至过节相沿至今,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时期,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作为一个节日,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闽台民间认为冬至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因为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认祖宗的人。潮汕习俗是潮汕文化的一个内容。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对于好的习俗便继承下来,对于不好的陋俗就丢弃了。按潮汕习俗,每年上坟扫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谓之“过春纸”和“过冬纸”。冬至扫墓是纪念先人艰苦创业,“吃甜丸”是预示来年又获丰收的习俗,自然就沿袭下来。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的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进补的习俗。而江南盛行吃汤圆的传统习俗。“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俗称“添岁”。
特别在潮汕农村。冬节可算是“大节”,因为这时间,秋收刚过,柴米不用愁,池鱼肥,鸡鸭壮,过节的物品十分丰富。冬节距离过年只有几十天,冬节一到,就意味着一年快要过去了,所以有了“冬节小过年”之称。
潮汕人有5种习俗:畲族,客家,疍家(此三者为明朝以前的习俗)
莆田习俗(明朝大移民,朱元璋时叫洪武移民,朱棣时永乐迁民)
闽南习俗(讲潮州话,明朝大移民带来的福建闽南习俗)
以下只讲潮汕人中的潮州人带来的福建闽南习俗
■械斗习俗——潮州地区闽南人的风俗之一,清 张岳崧也说: “闽之漳泉, 粤之潮嘉(广东潮州等闽南语地区),其俗尚气好斗, 往往睚眦小忿, 恃其族众, 聚党至千百人, 执铤刃火器, 订期而斗, 死伤相属,或寻报复, 世为仇雠”。诸如此类的记载与说法在沿海地区的方志中屡见不鲜, 且时间跨度一直蔓延到民国。由此可见, 械斗在沿海非常普遍, 在时人看来, 这种血腥的争斗似乎早已相沿成习。 清末出现职业斗徒,厦门郊区蔡村老爷庙老爷神械斗神信仰 ,妇女参加械斗。
蓝鼎元在《潮州风俗考》云:“负气喜争,好勇尚斗,睚眦小嫌,即率所亲而哄,至于兵刀相格,如临大敌。强者凌弱,众者暴寡,而歃血拜盟之风,村村效仿。多以豪爽误致杀人,或因藉命抄掠,自杀图赖,视为奇货;投环饮鸩,刎颈沉河,曾不少顾惜焉。世家大族,轻蔑孤姓,呵叱之若童仆之不如 闽俗好斗, 漳泉为甚。清代赵翼: 漳泉风俗好名尚气”、“民多聚 族而居, 两姓或以事相争, 往往纠众械斗, 必毙数命, 当其斗时, 虽为翁婿、甥舅不相顾也。”
雍正: “朕闻闽省漳、泉地方, 民俗强悍, 好勇斗狠, 而族大丁繁之家, 往往恃其人力众盛, 欺压单寒, 偶因雀角小故, 动辄乡党械斗, 酿成大案。及官司捕治, 又复逃匿抗拒, 目无国宪。两郡之劣习相同, 而所属之平和、南胜一带尤为著名, 此中外所共知者。独有风俗强悍一节, 为天下所共知, 亦天下所共鄙。小者邻族邻村相斗, 大者联乡甚至跨县械斗。有的同族联合, 有的较弱族姓则干脆团结起来与某些势力强大的家族械斗。民不聊生。都蔡冤”械斗还不算时间最长, 仙游乌白旗械斗”和泉州“东西佛械斗
远至新加坡闽潮械斗
乾嘉亦怪罪闽南人把械斗习俗带到广东潮州等地,带来庄寨械斗,会乡械斗,广东闽潮械斗,搞乱广东。明清福建闽南人大规模移居广东,闽东人喜闻乐见,恶邻走了
■妇女参加械斗习俗——闽南地区妇女参与械斗
■职业斗徒~习俗——清末因械斗而生
■械斗神信仰——厦门郊区蔡村老爷庙老爷神,
■土楼庄寨——古代,闽南人来潮州后有庄寨械斗。土楼起源于漳州,起源与闽南械斗有关,客家人亦仿效建筑学习,称 围龙屋
■潮州菜——属于闽菜系,潮州菜就是闽南菜吸收大量粤菜,东南亚菜的煮法和食材形成的,
■功夫茶——福建闽南传至广东潮州。潮州习俗之一
穿着——城乡人们外出办事、做客,都注意穿戴齐整。若做新客或参加节日盛会,要穿上最漂亮最适时质地最好的衣服,农村人叫“做皮衫裤”。60年代以前,农民上圩市做买卖,多赤足。80年代以后穿鞋着袜上圩市做买卖的日多。青年男女儿童,出门走亲戚则多有穿新衣习俗。
携带——旧时,人们上圩市多带市篮、箩筐;走亲戚带装礼品的花篮、藤篮,如远行携带衣物,平民用包袱,有的用水布作包袱,有钱人用藤荚、皮箱。解放后,人们时尚用军干用的背包、皮包,女人多花布手提袋、塑皮袋;80年代后,各式各样手袋、背包、皮箱,随人喜好。
交通工具——解放前人们外出多步行,远途坐船为多。计算路途远近,以10华里为一铺,通常走一小时。轿是富贵人家的交通工具,城镇多有专供雇用的轿铺,官贵者坐四人大轿,一般有钱人坐二人抬竹轿,新娘出嫁坐花轿。轿在解放后已弃用。本地极少有牛车,没有马车。解放后,驻军曾有马车,后也为汽车代替。
潮汕人非常重男轻女的,如果你连着几胎都生女儿的话,日子就惨了,尤其要是嫁到农村的话。嫁到城市可能会好点,要开通一些,而且你自己一定要有好的性格,有忍气吞声的本事,更重要的是,你要是有钱,至少比你夫家有钱的话,一切都OK了!我也建议你象刚有的网友说的那样,先去和男方父母家人相处一段时间,实地考察一番再做决定,毕竟潮汕人很多方面是很传统的,尤其是老年人思想是很封闭的,在广东来说潮汕人都是比较另类的,他们和福建人比较相似,语言和生活饮食习惯都是相似的,而你说你的男友又是很看重父母的,那么你就要做好心理准备,处理不好的话也许对双方都不幸福,在潮汕的农村娶外地媳妇离婚率是比较高的,所以还是慎重为好,为了双方都好,先去看看再说吧!最后祝你有个幸福的婚姻!
潮汕人外出习俗
穿着——城乡人们外出办事、做客,都注意穿戴齐整。若做新客或参加节日盛会,要穿上最漂亮最适时质地最好的衣服,农村人叫“做皮衫裤”。60年代以前,农民上圩市做买卖,多赤足。80年代以后穿鞋着袜上圩市做买卖的日多。青年男女儿童,出门走亲戚则多有穿新衣习俗。
潮汕人待客送客习俗
待客
迎客。客人到来,主人要上前迎接。客人若是生客,主人要向家人介绍客人身份、称谓,要招呼客人坐在适当位置。远道来客,还有递巾洗脸之礼。
敬烟茶。敬烟茶是潮人最普遍礼俗,在家待客更少不了。不吸烟的人,客人到来,也会很热切买烟。潮人好脸子,敬烟要用高级烟,若无高级烟,常向客人道声“对不起”。旧时,在农村,农民用烟筒吸烟,客人到来,为客人装烟点火,递烟筒时,常用手掌擦烟筒嘴,然后递与客人。后来,有了纸烟,就给客人卷纸烟。在清代,潮人还有敬槟榔风俗。乾隆《潮州府志》载:“蒌叶槟榔,无时释口,亲朋往来,不具酒茗,勿以为嫌,不设槟榔,便称简慢。”后来,槟榔蒌叶,少有,旱烟卷烟普及,敬槟榔礼俗,遂为敬烟茶代替。
送客
农村送客较为热情,凡客人有带礼品来者,主人只收一部分,另送礼物回敬,他们尊守古训:“来而不往非礼也。”送客也必送至巷口、村外。在城市,也有这种风俗,但不若农村之讲究。
潮汕人(英文名:Teochew people,Hokkien),即明清时期所称河洛人,近代所指潮州人,当代民系学里所指河洛民系、潮州民系、潮汕民系,系历代从中原南下福建后迁入粤东地区的早期汉人后裔,他们起源于中原、繁衍于潮汕、成名于海外,当代绝大多数潮汕人以潮州话(也称"潮汕话",简称潮语,近似秦汉魏晋时期的古汉语)为母语,现集聚于海内外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常住潮汕本土的潮人约一千万,常住国内其他地区的潮人超一千万,迁居海外的则有一千多万,故有"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之说,该群体在海内外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近代以来享有盛誉,为各国元首所重视。
潮汕人敢于闯荡、善于经商,以"爱拼才会赢"为座右铭,他们在各大领域尤其是商界成就显著 。故早在上世纪初便被誉为"东方犹太人" 。
潮汕地区的前身是有着共同语言及民俗文化的潮州八邑地区 ,即今潮汕三市(1991年,汕头市 分置为潮州市,揭阳市和汕头市)和丰顺县,广义上还包括汕尾市,另在过去的定义中还分布加入潮州第九邑大埔县、漳州市南部。
近年来,潮汕三市已逐步落实同城化,并讨论构思规划潮汕城际轨道。2013年3月,关于合并潮汕三市并升级为副省级"潮汕特区"的提案已提交全国两会讨论。2014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国商会会长兼主席陈经纬再度提案,建言潮汕三市合并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