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娘堵门创意问题

伴娘堵门创意问题,第1张

一、伴娘堵门创意

1、问新郎婚后谁做饭、谁洗衣、工资谁保管等,叫他把工资卡拿来,但并不是真正的要拿的,只是为了调动气氛。

2、要求新郎念保证书,婚后如何服侍新娘,越搞笑越好,这样可以活跃整个婚礼气氛。

3、伴娘可以问新郎,新娘生日是什么,几年几月几日,阴历是什么时候。如果说不出来的话,可以要求新郎做30个俯卧撑。

4、要求新郎唱歌3首歌曲,分别要带有新娘名字里的一个字,可谐音,不可改词。说十个需要送老婆礼物的节日,丈母娘生日或手机号码等。

5、说出20个新娘的优点,说不够的话就需要拿红包来,也是对新郎的一种惩罚,同时也能活跃整个气氛。

6、进门说:喜字成语,一定要满8个才行,有好事成双的美好寓意。

7、让新郎讲出一件与新娘最难忘的事情, 讲出三件同新娘最有纪念的事,说不出的话就给红包。

8、伴郎和新郎一边唱新娘最钟意听的歌,一边做掌上压,这样也是很有意义的。

9、考考新郎对新娘的了解,比如:新娘最喜欢的菜、水果、喜欢做的事等。

10、第一次与新娘见面是什么时候、 天气怎样、地点在哪、做了些什么等。

11、说出新娘最喜欢什么花,、最喜欢唱的歌、喜欢吃的零食、穿多大的鞋、穿什么码的衣服等。

12、要求新郎说出新娘的口头禅、汇报新娘三围、求婚的具体时间等。

13、大声喊出10个对新娘的爱称,不肉麻的不过关。用八国语言对新娘说“我爱你”,这样可以考验新郎对新娘的爱。

14、新郞说出爱新娘的十个理由,说6个让新娘子放你进门的理由,还可以玩真心话大冒险。

15、新郎描述自己最丢人的事,愿意为老婆付出到什么尺度,设想和新娘吵架时,新郎表演如何处理,以后碰到前任女友怎么办等。

16、倒着背绕口令,比如: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潮汕地区春节习俗:

  潮汕地区便有 着许多既同于中原地区又异于中原地区的习俗活动。

  一、贴门神、春联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每当大年三十日(或者是廿 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 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 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荼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 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捡阅百鬼。如果有恶鬼 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 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中记载:正月一小“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 右郁垒,俗谓门神。”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荼、郁垒, 而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 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厂 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西游记》中的叙述就更加详细了:泾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 赌,结果犯了天条,罪该问斩。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泾河龙王为求活 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 对弈。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打了一个盹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 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 宝奏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太宗应允。那一夜果然无事。太 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后代人相沿 下来,于是,这两员大将便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了。在今天潮汕一些旧 式门楼的两扇大门上,我们还可以见到神荼、郁垒或两员雄赳赳的战将, 形象似乎一样,但是仔细观察,其中一位手执钢鞭,另一位手执铁锏。执 鞭者是尉迟敬德,执锏者是秦琼。

  门联同样也是从桃符发展而来的。原来人们用桃木板画神荼、郁垒画 像,挂在两扇门上。后来,画像又改成只写字的“门目”。但门目上两边 各写两字,表达内容有限,人们觉得不过瘾,便又在大门两侧再挂上两块 桃木板(后改用纸);写上了字数较多、能充分反映心愿的对子。据《宋史 ·蜀世家》载:蜀后主孟旭命学士为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对春联。明代朱元 璋建都南京后,曾令各家贴对联,并将门联改名为春联一律用红纸书写。 传说有一次,朱元璋亲自到民间察看,只一户人家没贴春联。一问,原来 这人家是阉猪的,不识字,于是亲自动笔为他写了一联:“双手劈开生死 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由于历代大力提倡,使春联成为我国一种特殊的 民间文艺形式,长盛不衰。潮汕人对春联更是重视,买一副春联,往往要 琢磨很久。

  从各家各户所贴的春联看,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 其中较多的是反映出潮汕人勤劳上进、团结和睦的特点,像“和睦一家添 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勤生产五谷丰登,善治家六畜兴旺”等等。 潮汕对联最有名的莫过于明朝潮州才子林大钦撰写的“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堂”一联。传说,林大钦早年曾当过私塾先生。有一年正月 初一日,东家夫人过生日,请来先生撰写春联、寿联。只见林大钦提笔沾墨,不假思索便写出此联。

  在潮汕的春联中,经常还看到单扇门儿上或谷簟、福龛上贴着斗大的 一个“春”字。“春”字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层表示春回大地,万象更 新;一层巧借“春”与“存”潮音的相谐,表示年年有余的良好愿望。这 跟北方人喜筵上吃鱼,谐音“余”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 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

  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 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 祀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 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 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 于大厅,一家人入团团围坐,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 场必须用松枝菝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 斋菜。

  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 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 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这时,家中若有 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三、迎财神,放鞭炮

  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民俗活动,就是在子夜时分拜财神。按说,腊月二十四日诸神上天,人间的诸路神仙都上天“汇报工作”去了。但人们宁愿相信财神仍然不忘造福人间,会在这新春脚步来临之际将财气送到人间,所以各家各户要在这时候拜祭。于是,子夜钟响,鞭炮喧天,烟雾袅袅,仿佛是一团团瑞云祥气,再有那“财神到”的吆喊声,更给这子夜增添了不少热闹。关于鞭炮,不少书已经有过详细介绍,它原来是人们用来避邪祛灾的。《荆楚岁时记)中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恶鬼。”宗懔所载,似乎是承西汉东方朔《神异经·西荒经》之说: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长尺余,袒身,捕虾蟹,性不畏人。见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虾蟹。伺人不在,而盗人盐,以食虾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叫。人尝以竹着火中,爆而出,臊皆惊惮。犯之令人寒热。此虽人形而变化,然亦鬼魅之类,今所在山中皆有之。东方朔所提的,即使有那么一回事,也恐怕只是一种动物而已,后代人以讹传讹,于是爆竹便具有了避邪怯灾的功能。不过,随着落后意识的逐渐淡化,潮汕人放爆竹一俗,已经很少包含驱鬼成分,而仅仅是为节日增添欢乐气氛罢了。而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到来,许多大中小城市都开始在节日禁燃鞭炮了。

  四、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着。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五、拜年,送“大吉”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

  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 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

  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

  祥。有好谑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洁,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谑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六、掼春(挑礼盒)

  春节期间,潮汕的另一个有特色的民俗活动便是“掼春”(春,一种分成三四层的,有盖子的竹编礼篮,通常是成对使用,所以也叫“担春”)。

  大年初一,娘家要给出嫁的女儿送礼。过去,这些礼物总是装在一对大春桩中,由出嫁女的兄弟挑着送去。大舅子来到时,亲家要杀鸡宰鹅,热情款待,民间俗语所谓“阿舅来,掠鸡”,说的就是这种风俗。,大舅子送来的礼物中,除了大桔子必不可少,还得有数十节甘蔗,大概是暗祝女儿生活节节高的意思。礼物的丰俭程度由娘家经济情况决定,但一般是:刚出嫁的女儿礼物要备得丰盛一点,不然会被亲家看不起;而出嫁已久,甚至是当了婆婆的,就不那么讲究了。女儿家收到这些东西,便分送给亲戚邻里,这形成了潮汕春节习俗中的一大特色。春节里,鞭炮声噼噼啪啪,除了拜年者匆匆忙忙之外,还有不少老太婆,提着花篮,托着红盘,挨家挨户于门外高喊:“××阿姆,下物食(大妈,送点心来了)。”因为各家各户都有媳妇,故此,各家各户都必须出动。从这一风俗中,可以看到潮汕人亲邻睦里的风尚。此外,如果家中有兄弟分家者,送的人就会按户分送。

  但是,嫁出去的女儿在这一天不能回娘家。初一回娘家,俗以为对娘家不利。

  七、家庭赌博

  春节间的娱乐活动很多,如游神、游锣鼓、标旗和猜谜等。值得一谈的是,春节期间以“赌”为乐的习俗。

  春节期间,大家都休息,兜里也都有钱。大街小巷上,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人围着赌博,更多的是“家庭赌场”,往往是一家老小围聚一桌,由家长做庄,其他人押注,赌个天翻地覆,但最终是“肥水不流别家田”,因而有的是欢乐,没有真正赌博时的紧张和担心。尤其是劳碌一年,难得有欢乐机会的家庭主妇们,更乐意趁此机会玩一玩。大多数家庭只赌一晚便不再赌了,只是旧俗不改罢了。但有的人也可能由此而引起赌兴,真赌下去,弄得“几家欢乐几家愁”。

  今天,赌是犯法的,不能以此取乐,要彻底改变这一恶习。

  八、回娘家(食日昼)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九、迎神接福

  正月初四是“神”或曰“迎神”的日子。原来,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下界诸神都在这一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报告一年来下界人间行为的善恶。正月初四这天,再回到下界来继续监督人们,于是家家户户便在初四日迎接神的光临。迎神时富裕人家要供上三牲——鸡、鱼、猪头,如果经济不允许,也可免去,但是一盘米、一盘红糖却少不了。因为奉上白米一盘,意谓新年五谷丰登;红糖一盘,暗含生活甜蜜。焚香上礼毕,便燃放爆竹,这时神灵便全部各就各位了。有趣的是在诸路神仙上天的这段日子各乡村的庙字还不能忘了上供。为什么神灵上天了还要上供呢?因为上天的仅仅是各路神灵的“领导”,他们的手下还在“坚守岗位”呢!谁勤于祭拜,谁偷懒,他们会一一登记在案。

  十、禁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言语方面, 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式而已。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同时,忌该天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为了口腹之快,也就没什么顾忌了。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

  随着时代的发展,潮汕人的婚礼已越来越富于时代气息了,不少青年男女早已摆脱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习俗。然而,传统婚礼还存在。 提亲,亦称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亲,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绍女方情况,男方认可再到女方提亲。合婚。这里有两个环节,双方提亲认可后,即由媒人把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写成庚贴送交男方。三天内若男方家里没有发生意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锅等,这叫做“三日好”。有这个好兆头,男方才答应互换庚帖。换了庚帖再各自请人占卜合婚,确认男女双方是相生还是相克。 定亲。合婚之后,就进入了定亲阶段,即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定下亲事。礼物通常是一对金耳环或一枚金戒指,也有送金项链的,还有白糖、面条,这是表示订婚的信物。女方在定亲礼时,要给亲朋邻里分送糖果饼食,告知亲事已定,定亲后便行聘礼。 行聘,亦称送聘。过去的聘礼,富有人家是金银、彩缎、猪羊酒果;贫者则是槟榔、鸡酒而已。潮州人把槟榔当作吉祥如意的象征,是甚有特色的行聘礼物。现代的聘礼包括实物和现金。实物必各四式以上:白糖、面条、大吉(潮州柑)、金银首饰、布料、饼食等,但不能为奇数,务必偶数。现金也称为聘金,分一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数的。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礼,即把聘礼中的饼食部分退还,并回赠“鸳鸯蕉”、桔、猪心等。鸳鸯蕉即两个并生的香蕉,象征百年偕老;桔谐音“吉”,象征大吉;猪心(一半留在女方)象征同心。双方这时还要用对方礼物中的饼食郑重其事地分赠给亲朋邻里,报告结婚喜期。亲朋邻里也要回赠礼物表示祝贺。 请期,行聘礼后,就要选择结婚的日期,并转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么时候剪裁结婚礼服,什么时候“挽面”,什么时辰沐浴,什么时辰迎娶等。请期所请的时辰大多在黑夜里,潮俗保持黑夜迎亲的婚俗,实是远古的遗风。迎亲,这是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的仪式,也是婚礼中最主要的程序。迎亲有两种:一种是新郎迎亲,另一种是男方请“好命人”代迎。这时,新娘往往放声大哭,这叫“哭嫁”。一方面是为远别父母亲而哭,另一方面据说只有流泪,才能使娘家富裕。彩轿来到夫家门口,夫家要放鞭炮迎接。新郎用脚踢轿,卷轿帘,拔下新娘头上的如意,往新娘额上作势欲扎。踢轿、扎如意,意在给新娘下马威:今后一切须如夫意。这是夫权的暗示。接着新娘在伴娘搀扶下跨过门槛底下一堆燃着的“火烟”。新娘进门之后,要在婆家请来的“青娘母”陪伴下,与新郎吃“合房圆”,进洞房,上厅堂给长辈、平辈端茶行礼等。这时,青娘母应在旁诵祝颂歌辞 。 娘家在新娘迎娶当天,要派小舅子送百合汤赠与男方,愿新娘在婆家人人合意。第二天要给新娘送木耳猪心汤,期望新娘不要忘了娘家亲人。只有第三次才能在娘家住上几天,好好倾吐思念父母之情。这里的姑娘出嫁时还有分赠“姐妹钱”的习俗。“姐妹钱”是由前来迎娶的新郎分赠给送新娘上路的弟妹们,一般是4元4角8分。分赠姐妹钱一对男女代送,含意“好”。448分,寓“世世好”和“世世不分(离)”之意。 新郎在布置新房时,要举行庄严的“安床”仪式。安床之时宴请算命先生择日,床头朝向也有个讲究。在安床时,要做“四句”以图吉利。当新娘艳妆浓抹、将上花轿的时候,新娘娘家的人,便要端一盆清水,向花轿泼洒,边泼边念:“钵水泼上轿,新娘变新样。”寄寓对出嫁新娘的祝愿。不过,现在泼洒的当然不再是花轿,而是自行车或是摩托车、小轿车了。新娘的嫁妆中,过去还必须备有两双木履,除方便日常生活外,也取“同偕老”或“亦步亦趋”之意。新娘过门后,隔一天清早就要起床下厨,亲自做一碗甜米饭,待家翁、家婆及丈夫的兄弟姐妹起床后,请他们各尝一点。据说,这碗甜饭,糖要从娘家带来,做饭时还必须将一口自己的唾液掺进米汤中。当然,唾液掺米汤得悄悄进行,吃的人也不必多问。这一习俗意味着夫家的人吃了含有新娘唾液的甜米饭,新娘和全家大小就能融洽相处,生活和睦。 新婚三夭内,新娘子与公婆应避免相见。第四天一早,新娘要到新居所在地的公共井汲水。汲水前先将一小撮红糖和一小撮由娘家带来的泥土投入井中。这是为使新娘此后不致“水土不服”,且能和邻里和谐相处。 闹洞房 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民俗活动,就是在子夜时分拜财神。无论是哪一个地区,婚礼的最高潮是“闹洞房”。潮汕也如此。香包是新娘出嫁前躲在闺房里刺绣的,人们要从这些刺绣工艺品的手艺高低、数量多寡来品评新娘的灵巧与笨拙、勤劳与懒惰。你如果想一睹新娘的芳容,必须说出吉祥如意的“四句”,新娘才肯放下遮面的扇。也有一些生性诙谐的闹客,运用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的手法,把个新娘弄得不知如何回答。 特殊婚俗 过去,潮汕地区还存在许多特殊的婚姻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这形形式式的婚姻习俗,有的已被淘汰,有的虽然尚存其名,但形式已经完全改观。 指婚(也称娃娃亲):旧交或要好亲友,由双方父母作主,指定怀胎的二家婴孩出世后若是一男一女即作未来夫妻,称指腹婚。男女双方长大后不管中意与否,由双方父母择日完婚,谓之‘转屋”。

  潮汕媳妇的礼法:

  嫁娶时传授家规:女子出嫁时,除父母长辈教以当媳妇的一般道理和知识外,有个仪式是要女儿坐在水缸上,然后才上花轿。此俗寓示女儿要像水缸一样要“大器量”,心胸豁达,勿斤斤计较。

  认米缸:听翁姑介绍米缸位置、家中大小人口煮饭烧粥数量等。

  采水缸:听翁姑告知到什么地方打水,水桶、桶担钩挂在什么地方以及饮水如何保持卫生等。

  搅米泔缸:用木棒搅拌,让媳妇看看里面没有生米熟饭,示意不能浪费。

  生火:教媳妇生火煮饭。习俗新娘进门要顶替翁姑或妯娌做饭。即使富户人家有女佣煮饭,也要十二天,或一月或四个月参加做饭。

  站着吃饭:新娘初到要尊老惜幼,开始站着吃饭,且要为长辈添饭。待四天,十二天,父母劝儿媳坐着吃或不必为长辈添饭时才免此礼。还有,如不可站门槛,不可坐正堂;捧茶要按宾主排辈。

  洗衣服:须先洗男服后洗女服,先洗长辈衣服,后洗小辈衣服,先洗深色衣服,后洗浅色衣服等

  潮汕饮食文化是潮汕劳动人民在千百年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出来的,它植根于千家万户,有着根其深厚的群众基础。这里介绍一些潮汕地区的民间饮食习俗,目的是使大家更清楚地看到潮菜、潮汕饮食文化那深厚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以及潮菜、潮汕饮食文化和人民群众密不可分的关系。 四点金: 四点金是潮汕民间最为普遍的一种饮食习俗。所谓四点金,即是把一只白斩鸡,在盘中或大海碗中,彻成鸡形,然后在鸡头,两只鸡翅、鸡尾分别用食红点上红色。在潮汕,凡小孩出花园、婚宴、大龙船桌等喜庆筵席,都要上四点金,借以寄托大圆满的吉祥意义。这是因四点金鸡头、鸡翅、鸡尾都齐全,所以用其表达齐全、圆满之意(在潮汕有的地方,四点金还要把两只鸡小腿也摆上,这是潮汕各地习俗有所不同)。 冬节丸: 冬节丸是潮汕地区在冬至这一传统节日的祭品、食品,它采用糯米粉加水搓成丸,放锅中加红糖或白糖煮成甜汤丸吃。 每年农历十一月中旬,阳历12月21日或22日冬至这一日,就是我国古老的冬节。冬至是中国农历每年二十四个节候之一,在中国古代,二十四节候是从冬至算起的,认为冬至前一天为除夕,冬至有春至的意思,在那时候的人们看来,冬至就是大过年,后来以农历正月初一为一年之首后,人们才把冬至屈尊为亚岁,在潮汕地区民间,都说冬至是小过年,也即是亚岁之意。 按照潮汕地区的民俗,民间都称冬至为冬节,群众极为重视这一小过年。这一天一大清早,各家各户都要搓冬节丸,一家男女老少围着圆桌搓丸,气氛十分热烈,搓完后便将冬节丸煮甜汤吃,寓有合家团圆之意。在潮汕地区,有些农村除人人吃汤丸外,还将汤丸祭拜祖先,喂家畜,将冬节丸贴在家畜的头、角、身上,或者贴在门环、家具等上面,以祝祈平安过冬,来年健康兴旺。 和潮汕地区冬至吃冬节丸相比,在北方地区则在这一天吃馄饨(类似潮汕的饺子),这是因为在古代,馄饨是北方民间祭祖的食物,而那里的人们也认为“冬至大如年”,所以在这一天当然要祭祖,要吃馄饨了。这样看来,北方人的吃馄饨和潮汕人的吃冬节丸,都有相同的原由了。 潮汕民间在冬至这一天有说小孩子“食了冬节丸大一岁”的说法,这是由于上面所说的,过去人们将冬至作一年之首,是大过年,所以吃了冬节丸,过了冬至,即意味着又过了一年,当然又是大了一岁了。还有一种说法,是每年过了冬至这一日,官府就不再对死刑犯人行刑,所以在冬至这一天,死刑犯人的亲友便以送冬节丸向犯人祝贺,祝贺他又增添一岁(多活一年)。 十六摆碟: “十六摆碟”是潮汕地区传统婚宴摆台习俗。十六摆碟是四盘鲜花,即以盘中盛刚摘下来的鲜花,如菊花、玫瑰等,每盘约有几朵;四盘蜜饯,如甜橄榄、糖柑饼之类;四盘生果(水果),如雪梨、苹果、潮州柑等;四冷菜,即盘中整齐地排皮旦、山枣糕、熏鸡、酱核桃等食物。这十六摆碟,是在宴席大菜未上之前,已经整齐地摆在餐桌四周,上菜之后,这十六摆碟也没有撒下来。十六摆碟的作用,主要是增加婚宴筵席的气氛,不会让人感到一桌筵席,只有零零丁丁几个菜。 十六摆碟这习俗,在潮汕地区一直沿用到文化革命前,文化革命后,大概因为受到破“四旧”的影响,也就很少再见到了。 甜丸卵: 潮汕地区民间饮食习俗。在潮汕地区,凡新客、贵客、稀客如新女婿、新亲家、归侨、荣归者、官员贵宾来作客,必先煮甜糯米汤丸敬客。在潮汕的揭东县、榕城区一带还要加2个或4个鸡蛋,称为食甜丸卵。即使已近午晚餐时间,也必先吃。作客的估量吃不完,可请主人打少一点或只吃两个鸡蛋,表示礼貌。 头尾甜: 头尾甜是潮菜筵席的一大特色。即潮菜的喜庆筵席,如婚宴、乔迁新居、开业志庆之类的筵席,一般第一道菜和最后一道菜都要上甜菜,寓有从头甜到尾的吉祥意义。 潮菜筵席的甜菜一般有“糕烧白果”、“金瓜芋泥”、“莲子百合汤”等,有些喜庆筵席,还结合筵席的内容,给甜品起了吉祥意义的名字,如有些婚宴的头道甜菜是“早生贵子”,其名字是从原料红枣、花生、桂圆,莲子中各取一字组成。还有如“甜百合汤”称为“百年好合”。

伴娘堵门创意问题如下:

1、新娘生日(包括农历和阴历)。

2、新娘的身高和体重。

3、新娘对自己的哪个身体部位较满意。

4、新娘的鞋码大小。

5、新娘较喜欢的食物。

6、新娘较不喜欢的食物。

7、新娘的偶像爱豆。

8、新娘的手机号和微信号。

9、新娘较喜欢的口红色号。

10、新娘的身份证号码。

11、十个新娘的优点。

12、三个新娘的缺点。

13、新娘的小名和昵称。

14、新娘的星座是什么。

15、新娘较喜欢的颜色。

16、新娘较讨厌别人做什么事情。

17、新娘的五个兴趣爱好。

18、新娘较讨厌的运动。

19、新娘较喜欢的品牌。

一、中秋节的习俗

1、赏月

据说在中秋之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得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在这一天一定要返回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据文字记载,民间中秋赏月活动大约始于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2、观潮

观潮所看的河流,是有名的钱塘江。观潮的风俗最早兴起在汉代,唐宋时期,已经到达了顶峰。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3、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4、玩花灯

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5、猜灯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二、中秋节的诗句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翻译: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2、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宋·苏轼《念奴娇·中秋》

翻译:在如此飒风微露里徘徊弄舞,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3、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唐代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翻译: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

三、中秋节的传说

1、嫦娥奔月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月圆之时用面粉作丸如圆月形状。翌日,后羿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嫦娥果然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

2、吴刚伐桂

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

3、玉兔捣药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

-中秋节

1杨美古镇旅游景点[南宁,广西]

这是一座保存得相当完整的古镇,位于左江下游,距南宁市约30多公里,水陆交通方便。古镇建于宋代,当时是方圆近百公里的商品集散地。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曾从南宁乘船到过这里,盛赞杨美镇的沿江风光。

杨美古镇有八大景点,分别是魁星楼、清代一条街、明清古建筑群、梁列亚(辛亥革命志士)故居等景点,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江面波光粼粼,绿水翠竹映着古镇,使她显得格外优美。

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因三面环江,独得水路之利,历史上曾一度繁华,是左江上有名的商埠。如今码头上零星停靠着三五艘搭客的小游船,船家蹲在船舱里抽烟,耐心等待岸上的客人返回。树荫下有十来个农妇用簸箕席地摆卖镇上产的香蕉、梅菜、豆豉。码头上已寻不到当年货船排满江岸,“大船尾接小船头,南腔北调语不休”“货如轮转,人声鼎沸”的景象。或许,只有岸边参天古树,可以见证小镇往昔的繁华。

码头右侧,树荫里立着一道闸门,上书“临江街”三字,由此去便是有名的“清代一条街”了。三百来米的街道,全用青石板铺成,窄小细长,宽不足四米,两旁房舍,青砖、灰瓦、门墩,颇有古风。一堵老墙上刷着几条毛主席语录,朱红色的笔迹已有些湮灭,让人看了别生感触。年深月久,老屋也有坍塌了的,宅基上种几株柚子、石榴,栽几盆花草,生趣映然。

扬美另一景观是村尽头的龙潭夕影。左江流经此处,形成一个大湾,岸上颇多古树,参天蔽日。树丛中藏一座六角小亭。每当夕阳西下,水面上金光闪烁,站在亭里眺望龙潭,景色迷人。

扬美镇上还散布不少古迹,孔庙、魁星楼、慕义门、黄氏庄园、进士旧居和辛亥革命人士梁烈亚的故居都值得一游。

穿行在下楞和扬美的古宅老巷之中,仿佛是漫步在岁月的长廊,时光流转,文物、古迹、怪石、清流,一幕幕在眼前展开,步移景异,如诗如画,教人流连。

为什么这座古镇至今还保存完好,成为现代人的旅游胜地呢?那时由于扬美古镇千年来一直都靠左江水路与外界沟连,而扬美又正好三面环绕着一条左江,自然形成了一座宽65平方公里的长条形半岛,陆地一走到扬美就断了。加之南宁到此又必须通过一个渡口,邕江天然的将扬美古镇与南宁相隔,所以才得以保存完好,成为了南宁西郊的一个世外桃源。

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有罗、刘、陆、李四姓先民最早来此居住创建古圩,因当地百花遍野,所以又叫"白花村"。后来山东的狄青将军带领将士南下平蛮,各地人士不断迁移来此,形成了古镇。另扬美有一部分先民是明末随桂主南套的遗老遗少。古镇的总面积为65公里。扬美在清代年间十分昌盛,共有8条宋代时期的古石板街道,八座宋代古码头。但在清末,由于陆路不便,便捷水路的地位被南宁、贵港所取代了,从此扬美便逐渐寂静下来。

扬美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人才辈出,这里出过举人杜元春、解元梁德坚、辛亥革命活动家梁列亚(曾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扬美人崇尚文化,出过清代临江街5个举人,全镇出过10多个进士。

古镇居民的建筑屋饰十分精美,屋檐、门窗有精美的花饰、吉祥动物图案屋顶有游龙雕塑,有古石狗、古石墩等,给人一种古旧朴实的感观。扬美也有着丰富的古乐民间艺术:唱看春牛、师公戏、三月三划龙船等活动。

2说出一个关于民族的民间传说或历史故事

刘三姐

壮族歌仙传说。相传于宜山、罗城、恭城、柳州、融水、容县、岑溪、贵县、桂平、扶绥、平南、梧州等地。还传到广东梅县、翁源、兴宁等地。各地传说刘三姐的生长年代、出生地及情节内容不尽一致。据宜山的资料,刘三姐从罗城搬到宜山下视村居住,砍柴为生,极善唱歌。有陶、李、罗几个秀才闻名前来对歌,不是三姐的对手。其兄端凳搁门而睡,阻止三姐出去对歌,三姐却半夜俟其兄睡熟,轻手轻脚溜出门。第二天其兄知道了,拿石头让三姐用手板煎软,言煎不软就不准出去。三姐把石头放在手心,下烧红火,把石头煎软了。三姐每天到山上攀葡萄藤与男歌手对歌,其兄气极,发誓要砍断葡萄藤跌死三姐。谁知藤砍断后,摇几摇又接上了。其兄用铜盆隔住断藤,使断藤接不起。三姐从悬崖掉进下枧河,葡萄藤随之落下围成一圆圈,托起三姐顺水飘流下柳州鲤鱼岩。据扶绥的资料,生得月貌花容的新安村姑娘刘三姐家穷,与哥哥种田打柴养活母亲。她每天歌不离口,开口成歌,远近男青年都来找她对歌,却唱不赢她。其兄恨她唱歌太多,经常责骂,刁难她。要她插完一大块田的秧,不给她空闲。她却插一蔸秧唱一句歌,歌声引来许多青年同她唱,替她插秧,很快插完。3月的一天,左江上来三只船,上乘桃、李、罗、石四位秀才,见了江边洗衣的刘三姐便唱盘歌,三姐信口答唱,反诘秀才,四位秀才翻遍船上歌书也答不上,三姐代答了,随口讥笑四位秀才。秀才服输,把两船歌书抛下左江。城里一豪绅托媒人携2l两黄金来求婚,其母与兄均答应了,就她本人不愿,指媒唱骂,羞走媒人。其兄再劝不依,恼了骗妹上山砍柴,冷不防将她推下悬崖,被藤萝托住在崖间,唱了3天3夜,其兄复来吓唬不服,挥刀劈断藤条,三姐坠落江中,随藤漂流,沿江歌唱,到邕宁杨美村才沉江而死。

3杨美古镇位于哪里

杨美古镇距南宁40千米,位于左江下 游,三面环江,水陆交通方便。

杨美古镇是 目前广西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 群,在全国也名列前茅。近年来,随着 的开发,名声日盛。

杨美的建筑主要是明清建筑,其中清代 的占绝大部分。这里有一座300年历史的清 代宅院。

斑驳的大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门 檐上暗淡风化的青瓦也覆上了一层岁月的哀 怨,然而檐撑上镂空的精美雕饰依就显示着 昔日的风华和气派,在这里人们能真正接触 到我国古代民居的风范。 杨美古镇有八大景点,分别是魁星楼、清代一条街、明清古建筑群、梁烈亚(辛亥 革命志士)故居等景点,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江面波光粼粼,绿水翠竹映着古镇,使 她显得格外优美。

杨美古镇因水运之便而兴起,也因水运 势微而沉寂,经历了上千年岁月。最初古镇 由罗、刘、陆、李四姓建造,因荆棘丛生, 白花满地,取名“白花村”。

后来狄青平蛮, 各方人士前来,逐渐发展,因清溪(即左 江)环绕,扬波逐流,便易名“扬溪村”。 后来又更名为“扬美村”。

宋代杨美建镇, 明代得以发展,清代异常繁华。明朝著名的 旅游家徐霞客从南宁乘船上左江,曾赞誉杨 美沿江风光:“自南宁来,过右江(入左 江),岸山始露石,至杨美江,石始奇…… 余谓阳朔山峭濒江,无此岸之石,建溪水激 石,无此石奇”。

杨美至今依然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古街、古巷、古祠、古庙、古宅、古树、古闸门、古码头、文武塔、烽火台,古色古香,韵味 无穷。

4历史上确有李元方其人吗

唐高祖李渊的22个儿子里面的第九个

周王 李元方 母亲张氏。武德四年受封。贞观二年,授散骑常侍。三年薨,赠左光禄大夫,无子,国除

1 太子 李建成 窦皇后

2 秦王 李世民 窦皇后 唐太宗

3 卫王 李玄霸 窦皇后

4 巢王 李元吉 窦皇后

5 楚王 李智云 万贵妃

6 荆王 李元景 莫嫔

7 汉王 李元昌 孙嫔

8 酆王 李元享 尹德妃

9 周王 李元方 张氏。武德四年受封。贞观二年,授散骑常侍。三年薨,赠左光禄大夫,无子,国除

10徐王 李元礼 郭婕妤

11韩王 李元嘉 宇文昭仪

12彭王 李元则 王才人

13郑王 李元懿 张宝村

14霍王 李元轨 张美人

15虢王 李 凤 杨美人

16道王 李元庆 刘婕妤

17邓王 李元俗 崔嫔

18舒王 李元名 小杨嫔

19鲁王 李灵夔 宇文昭仪

20江王 李元祥 杨嫔

21密王 李元晓 鲁才人

22滕王 李元婴 柳宝林(南昌滕王阁始建者)

5请问下,是潮汕人的有谁知道一个叫港头十八洞的传说么

楼主所说的应该是“杨文广平闽十八洞”~~特选取小说的研究文章如下 的民族学研究》一文。

诸前辈大师的论述已极深入透彻,笔者供职的漳浦县,既是闽南蓝姓畲族人口最多的县份,又是陈元光入闽平定“蛮獠啸乱”,最早建置州、县的地方,也是《平闽十八洞》一书着墨最多的地区,有机会拜读诸先生的论述,陪感亲切。为此,笔者在闽南地区进行了一些调查,并查阅一些外地的资料,获得数条传为杨文广平闽十八洞的资料,整理出来。

根据诸前辈先生的研究,小说中涉及的城池有越州城、吴州城,位于上杭-永定界和归化县,属闽西地区;属闽北地区的有位于浦城县的碧水洞,建阳县的天山洞,南平的天魔洞;属莆田市的有壶公山青草洞,百文山的清峰洞、水晶洞,仙游的镇山洞;此外,福清蜈蚣山的蜈蚣洞,三明地区的大田红砂洞等。余均属闽南地区,其中属泉州市的有南安外沙的寿仙洞,安溪的铁松洞;厦门有天吴洞,鹭江洞;属漳州的有漳仙洞,平和的飞龙洞,龙海市镇海的蝶仔洞和海澄的蜜婆洞,漳浦娘仔寨的飞鹅洞。

陈元光或杨文广攻打娘仔寨,是一个流传比较广的民间故事。在《平闽十八洞》里,称娘仔寨在漳浦县外百里,实际漳浦也确有一座娘仔寨,位于漳浦县城西南约十公里,属盘陀镇下阮村娘子寨自然村,与大南坂农场腊山村的地界相邻。

漳浦民间也盛传,唐以前,这里就是娘仔妈金精娘娘的营盘,寨址位于一处圆葫芦形的较平坦的小台地上,三面是小溪或水田包围着,西面和漳浦的主要山脉梁山相邻处是一座略呈三角形的小山。当地人称娘仔寨是鹅穴,东侧的台地是鹅头,寨东面一略高于水田的,现做为小路的小台地,即为鹅嘴。

寨中心的民居门前还保存着一块卵形的乌黑的大石头,是为鹅髻。台地中部狭小的地方仅三四米,是为鹅项,远处三角形的小山即为鹅尾,娘仔寨绕东侧,是称为鹅头的台地,周长约300米。

墙体岩石垒砌,墙中填土,墙宽约15米,寨依照山势,作不规则圆形,西高东低,东、南、北开有寨门,寨墙的石头大多是长约08米的、楔形的、接近于原始状态的花岗岩石,偶尔也能找到开凿岩石的钻洞,但凿洞极为粗犷,可知年代久远。寨门以较规则的条石构筑,也可能是后人修建的,现东寨门尚存,却也被淹没在荒草之中了,寨墙破坏严重,仅存近百米长,残高35米,其余仅存墙基。

关于娘子寨的建造年代是否确为唐初,建造者是不是少数民族,尚需进一步调查论证。但从遗址的现状看来,确为漳浦境内一座较为古老的、原始的寨址。

传说娘子寨为鹅穴,寨即为飞鹅洞,娘仔妈防守严密,杨文广屡攻不下,最后采用部将的计谋,化装成英俊少年,迷惑娘子妈,在寨中暗中行事,称寨中缺水,需挖一口井,选中鹅项的位置开挖,坏了寨子的风水,破了寨,并收伏了娘子妈并结为连理。台地中部狭小的代表鹅项的地方,两边是深沟,据说就是宋军用计开凿水井,斩断鹅穴的地方。

娘仔寨村现住有二百多人口,村民陈姓,开始只有二户,分衍至今,不过五代左右,他们的始祖从盘陀东林迁来,而东林村则源自石榴梅林,梅林为漳浦陈姓最大的聚居地,也是认为纯正的陈元光派下,但他们同样相信娘子妈的传说,熟悉娘子妈的全部故事。寨子西侧有一座小庙,占地仅4平方米,是村中主要的神庙,庙中供奉三尊木雕神像,其中一高约25厘米的女神像,是为娘子妈,造型甚为粗糙。

据说原来的古神像被盗,二十年前按原样重雕,而另二尊为男像武士,漆面多已脱落,当有百年以上历史。作为村中唯一的神庙,庙中香火不绝,而且传说娘仔妈对于保佑小孩健康平安,保佑妇女生育甚有灵验,也偶有周边的群众前来烧香。

对于那个据说是鹅髻的卵形石头,村民也是敬奉有加,平时绝不敢在石头上放置污物。娘仔寨位于梁山北麓,被认为是陈元光平闽时军事活动的主要地区,有一部分人甚至认为是最早建立漳州府的地方。

娘仔寨和娘仔妈的故事由来已久,过去传说的是杨文广和娘仔妈的关系,而不是杨文广的四子怀恩。 娘仔寨西北侧,数百米处有一座圆形的土山,直径约500米,山名称天鹅山,说明与娘仔寨有鹅穴的传说有必然的联系。

娘仔寨东面,直线距离约三公里处,为大南坂农场金岗山作业区尖锋山,山形呈三角形兀立,虽为土石,但山势甚为陡峭,山顶上则有一丛藏密的林木,三十多年前,笔者初到此地,就对这山形如此陡峭深感不解,有当地老人称:这里原本无山,杨文广平闽十八洞时,为从高处探看娘仔寨的虚实,令十万大军每人运一把土,遂堆成此山。近年来,笔者爬上山头,才发现树林中藏着的是一座明代建造的墩台,残高2米高,边长3米左右,保存甚是完整。

类似娘仔妈的故事也见于莆田。莆田埭头石城有一座颠岩山,山上也有一个飞鹅洞,传说当年杨文广率军连续攻下了土著的十七峒,到了莆田埭头石城颠岩山。

却久攻不下,其因是峒主金贞娘子武艺高强,踞高临险。几次交战后,获悉金贞娘子性*,经常下山强掳青壮年男子上山享用。

于是杨文广扬言军营缺水,退至有水源的地方扎寨,让金贞娘子放松警惕,再选派一个叫张弟的美男子混杂于近村百姓中,有意让金贞娘子掳入洞中。金贞娘子见。

6南宁杨美古镇门票免费吗

可能是收费的。 这是一座保存得相当完整的古镇,位于左江下游,距南宁市约30多公里,水陆交通方便。古镇建于宋代,当时是方圆近百公里的商品集散地。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曾从南宁乘船到过这里,盛赞杨美镇的沿江风光。

杨美古镇有八大景点,分别是魁星楼、清代一条街、明清古建筑群、梁列亚(辛亥革命志士)故居等景点,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江面波光粼粼,绿水翠竹映着古镇,使她显得格外优美。 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因三面环江,独得水路之利,历史上曾一度繁华,是左江上有名的商埠。如今码头上零星停靠着三五艘搭客的小游船,船家蹲在船舱里抽烟,耐心等待岸上的客人返回。树荫下有十来个农妇用簸箕席地摆卖镇上产的香蕉、梅菜、豆豉。码头上已寻不到当年货船排满江岸,“大船尾接小船头,南腔北调语不休”“货如轮转,人声鼎沸”的景象。或许,只有岸边参天古树,可以见证小镇往昔的繁华。

码头右侧,树荫里立着一道闸门,上书“临江街”三字,由此去便是有名的“清代一条街”了。三百来米的街道,全用青石板铺成,窄小细长,宽不足四米,两旁房舍,青砖、灰瓦、门墩,颇有古风。一堵老墙上刷着几条毛主席语录,朱红色的笔迹已有些湮灭,让人看了别生感触。年深月久,老屋也有坍塌了的,宅基上种几株柚子、石榴,栽几盆花草,生趣映然。

扬美另一景观是村尽头的龙潭夕影。左江流经此处,形成一个大湾,岸上颇多古树,参天蔽日。树丛中藏一座六角小亭。每当夕阳西下,水面上金光闪烁,站在亭里眺望龙潭,景色迷人。

扬美镇上还散布不少古迹,孔庙、魁星楼、慕义门、黄氏庄园、进士旧居和辛亥革命人士梁烈亚的故居都值得一游。

穿行在下楞和扬美的古宅老巷之中,仿佛是漫步在岁月的长廊,时光流转,文物、古迹、怪石、清流,一幕幕在眼前展开,步移景异,如诗如画,教人流连。

为什么这座古镇至今还保存完好,成为现代人的旅游胜地呢?那时由于扬美古镇千年来一直都靠左江水路与外界沟连,而扬美又正好三面环绕着一条左江,自然形成了一座宽65平方公里的长条形半岛,陆地一走到扬美就断了。加之南宁到此又必须通过一个渡口,邕江天然的将扬美古镇与南宁相隔,所以才得以保存完好,成为了南宁西郊的一个世外桃源。

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有罗、刘、陆、李四姓先民最早来此居住创建古圩,因当地百花遍野,所以又叫"白花村"。后来山东的狄青将军带领将士南下平蛮,各地人士不断迁移来此,形成了古镇。另扬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1333332636435美有一部分先民是明末随桂主南套的遗老遗少。古镇的总面积为65公里。扬美在清代年间十分昌盛,共有8条宋代时期的古石板街道,八座宋代古码头。但在清末,由于陆路不便,便捷水路的地位被南宁、贵港所取代了,从此扬美便逐渐寂静下来。

扬美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人才辈出,这里出过举人杜元春、解元梁德坚、辛亥革命活动家梁列亚(曾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扬美人崇尚文化,出过清代临江街5个举人,全镇出过10多个进士。

古镇居民的建筑屋饰十分精美,屋檐、门窗有精美的花饰、吉祥动物图案屋顶有游龙雕塑,有古石狗、古石墩等,给人一种古旧朴实的感观。扬美也有着丰富的古乐民间艺术:唱看春牛、师公戏、三月三划龙船等活动。

7民族故事,传说

孟姜女哭长城

故事内容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秦始皇正徵发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官府到处抓人去当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筑长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苏州有个书生叫范杞梁,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处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园,无意中遇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万喜良藏了起来。两位老人很喜欢万喜良,就把孟姜女许配给他作了妻子。

新婚不到三天,范杞梁就被公差抓去修长城了。孟姜女哭得象泪人似的,苦苦地等待丈夫归来。半年过去了,万喜良一点消息也没有。这时已是深秋季节,北风四起,芦花泛白,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孟姜女想起丈夫远在北方修长城,一定十分寒冷,就亲手缝制了寒衣,启程上路,要到万里长城去寻找万喜良。

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吃了多少苦,才来到了长城脚下。谁知修长城的民工告诉她,万喜良已经死了,尸骨被填进了城墙里。听到这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孟姜女只觉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来后,她伤心地痛哭起来,只哭得天愁地惨,日月无光。不知哭了多久,忽听得天摇地动般地一声巨响,长城崩塌了几十里,露出了数不清的尸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尸骨上,她心里暗暗祷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血就会渗进骨头,如果不是,血就会流向四方。终于,孟姜女用这种方法找到了范杞梁的尸骨。她抱着这堆白骨,又伤心地痛哭起来。

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丽,想逼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应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办三件事:请和尚给范喜良念四十九天经,然后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亲自率文武大臣哭祭范杞梁;埋葬范杞梁后,孟姜女要去游山玩水,三天以后才能成亲。秦始皇只得答应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办完以后,孟姜女把秦始皇痛骂了一顿,然后纵身跳进了波涛滚滚的大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00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7
下一篇2023-06-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