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看过一句话,很多孩子一辈子都在等父母的一声抱歉。每次试图和腹,父母好好沟通的时候都会慢慢的变为争吵。导致很多的年轻人觉得非常的心累,几乎每次尝试沟通都会以吵架摔门结尾。并且在网页上搜跟父母沟通这个话题,满满的都是绝望,知友们吐槽了跟父母沟通的头大和心累。而且父母们的表现如出一辙,好像都买了同一本葵花宝典一样。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打着我这可是为了你好的旗号。我不高兴了拿你出气是为了你好。我用各种难听的话骂你是为了你好。我逼你跟深爱的人分手也是为了你好。其实背后的逻辑是这样的:我是你爸/妈=我什么都是为了你好=我什么都对。你跟他们说话,他们基本不听,只是要一味听他们的。如果他们对家里的宠物猫这么好,估计猫已经分分钟抓人了。有些父母虽然不用粗口,但分分钟能把在外面精明能干的你打击成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小孩:不孝顺、没有道德、性格不健康、不成熟、不如xxx·····
但是这句话偏偏是从父母嘴里说出来的。而且如果是其他人随意指责你也就罢了,甚至还可以教教他做人,但是否定的话从父母口中说出来,如果再赶上不怎么顺心的时候,你顿时就有种心里凉透的感觉。很多父母在步入老境的时候,不仅没有退休后的人生规划,也没有什么爱好,甚至有的也没有什么朋友。父母这一代人人际关系普遍紧张,政治氛围浓厚,因此没有什么能交心的朋友也是常识。你顿时成了他们老年生活的唯一指望,好像顿时要化身成一个大型洋娃娃,供父母玩到老,说不定还要加上你的孩子。从择偶到职业选择,你的选择也是整个家庭的选择,甚至有的知友反映,大到选老公,小到穿什么袜子父母都要帮忙决定。一个有手有脚的成年人顿时就“被巨婴”了。
其实我们的父母这代人潜意识里就是两个字牺牲,家里有一个馒头,也要先让孩子吃,这个故事已经讲了无数遍了。而且他们也确实牺牲了很多,做了不喜欢做的工作,跟不喜欢的人结婚,过上了不喜欢的乏味生活,没有朋友,没有爱好,没有理想,这牺牲得还不够吗?这怎么能是自恋呢?尼娜·布朗所著的《自私的父母》中,就详细讲述了父母这种心理:你必须听话。也就是我为你付出了A,你就必须回报给我B,否则你就要付出C。父母的“自恋幻觉”,他们想做一个造物主才能做的交易。而C这个代价,就是大部分父母的否定、打击乃至谩骂的来源。他们希望通过惩罚,把这个ABC 的游戏继续玩下去。在他们的眼中,孩子就如用哆啦A梦的口袋,他们为孩子付出一切,但是也想从孩子那里得到他们想要的。
如果再次爆发争吵的时候,真的不要想着吵赢。你有整个人生要赢,即使吵赢了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处,而且你永远吵不赢他们。转移注意力,逃离这个环境,或者假装让步,都是可行的做法。不要理解他们说了什么,事后再找朋友或者咨询师聊。总之,不要中招,当场被他们激怒或者伤害。面对不合理要求,果断、柔和地拒绝并且不要掉进内疚、后悔等陷阱。坚定自己的立场,维护自己的边界,必要的时候找心理咨询师咨询。聊天时尽量选择无关紧要的话题,或者听他们说。尽量跟父母出去吃饭,或者跟一大家人一起庆祝节日,避免单独相处。当父母需要照顾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即可,不要渴望完全让他们满意。
并且以后自己有了孩子如果也被自己父母如此对待,一定要坚定地站在孩子一边,不要随意让孩子向父母道歉。告诉父母他们不能惩罚孩子,任何错误都要报告给你,让你来惩罚,并且告诉孩子这一点。总而言之,当你真正放弃对于父母的幻想,又充分认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再运用一些策略,你就能让自恋的父母不再伤害你。跟父母无法沟通不意味着绝望,放弃沟通,平淡相处,有时候才是解决之道。再说了心态真的是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这意味着你在沟通过程中的情绪变化,虽然我明白可能真的不好控制但是也要尝试一下,毕竟我们自己也是一个大人了。
聊天容易争吵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1 没有共同语言:当两个人的价值观、兴趣爱好、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时,容易出现沟通障碍,导致争吵。
2 没有耐心:有些人可能会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没有耐心听取对方的意见,这样容易引起对方的不满和争吵。
3 情绪化:当人们处于情绪激动的状态时,容易做出冲动的行为,包括争吵。因此,保持冷静和理智是避免争吵的关键。
4 语言不当:有些人可能会使用过于激烈或攻击性的语言,这样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和争吵。
5 误解:当人们对对方的言行产生误解时,容易引起争吵。因此,在沟通中要注意理解对方的意图和表达。
解析:聊天容易争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沟通障碍、情绪化、语言不当、误解等因素导致的。为了避免争吵,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尊重对方的意见,注意语言的使用和理解对方的意图。
说话是一门艺术,也是智慧。好好说话,可以使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如鱼得水。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做到好好说话,话不投机就是吵,最后不欢而散。
一、我们为什么无法好好说话
我们从小读书、长大参加工作,脑子里灌输最多的观念就是:对与错、好与坏、义务与责任、评判与要求、抱怨与指责、惩罚与奖励等。我们从未被灌输过需求,也并不知道如何满足自己和他人的需求。观念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因此,我们在说话时也通常会引用这些概念作为谈话的依据,而忽略真正的谈话目的是满足双方的需求。于是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谈话:
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对与错)
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就是坏孩子 (好与坏)
要媳妇是干什么?要老公有什么用 (义务与责任)
他这个人很笨 (评论与要求)
你这个人很无聊 (抱怨与指责)
你不乖乖听话妈妈就不爱你了 (惩罚与奖励)
谈话的一方通常会带着评论、抱怨、指责去与另一方对话,当另一方由于不被尊重,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开始抵触,随后争吵就开始了,即使在工作中,员工迫于领导的权威没有出声,并不代表他被尊重的需求消失了,只是被压制了而已,这种需求一定会在某个时候爆发,如每个员工因为领导的一句话突然辞职,许多人看着好像是突然,但也许是这个员工多次自尊被伤后爆发的结果。
二、我们说话的目的是什么
说话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包含谈话的双方,这个需求包含两个方面:
提供信息和知识、增进共鸣和了解、唤起行动
被尊重、被认可、被平等相待
三、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好好说话?
梁秋实说:“说话和作文一样,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头尾。“古人云:”话到嘴边咽半句“就是思考说话的主题、层次和头尾的结果。具体而言好好说话包含以下四个步骤:
1不带评论地描述事实:灵性导师基督·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在描述事实时,不带评论的描述也是描述的最高形式。
2不带指责地叙述感受:清楚的叙述感受,不解读他人的行为,不要暗示对方的责任、不要企图让对方自责,因为这些都会激起对方的自我保护,从而引起争吵。
3用正向语言提出请求:提出你希望别人做什么,而不是不做什么。正向语言更倾向于请求,负向语言倾向于命令或要求。
4请求协作而不是操控:要求对方提供支持和帮助,而不是想要操控对方。警惕使用“必须”、“应该”等词语。
不带评论、不带指责、正向语言、请求协助都是要求我们在谈话的时候满足对方被尊重、被重视的需要,只有这样,谈话的需求才能真正被满足。
体会一下两种不同的沟通方式
案例
男人因为工作上的事情烦心,回到家里在饭桌上板着脸一言不发
通常的沟通方式
女人看见后,挺不高兴地说:“我一天累死累活,忙里忙外容易吗,回到家里还要看你的脸色(指责),你对我有什么意见直接说吧(操控)。”男人心里正烦,于是没好气的来一句:”你有病哇。于是一场争吵开始了。
好好说话的沟通方式
女人
不带评论地描述事实:老公,今天你饭桌上一言不发,脸色也不好
不带指责地叙述感受:我感觉家里的气氛有点压抑
用正向语言提出请求:我们每天工作很忙很累,到了家里我希望咱们全家能开开心心的
请求协作而不是操控:你看你能不能说一下,你今天怎么了
男人
不带评论地描述事实:我在思考工作的事情
不带指责地叙述感受:没什么大事,你别担心
用正向语言提出请求:我一会儿想一个人静静
请求协作而不是操控:你和孩子一会儿不要来打扰我
四、好好说话要警惕陷入以下误区
即使了解了好好说话的方法,我们通常也会因为陷入以下误区而导致争吵。
概念混淆的误区
李笑来说:概念是一切认知的基石。所谓的独立思考,就是我们能够独立地、正确地使用正确的概念。正确的概念才能指导正确的思考,从而正确地行动。
1、 混淆了想象与事实
单看想象和事实,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很好区分啊,但实际生活中,不一小心就会混淆。并且由此而引发争吵。比如上例中女人所说的:“你对我有什么意见”就是想象,男人将工作中的情绪带入家里,女人想象男人的情绪是对她有意见,并且将想象当作事实,由此引发了一场争吵。
2、 混淆了评论与事实
事实是在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情况,而评论却是主观的判断。这两个概念也经常会混淆。例如:丈夫陪妻子逛街逛累了,走了一下午都没买到合适的衣服,于是就有点不耐烦,脱口而出:“你可真难伺候,买件衣服有那么难么。”这个“难伺候”就是丈夫给妻子的评论,妻子被贴了“标签”以后。出于本能的自我保护和不满,于是开始了与丈夫的对抗,一场争吵开始了。
3、混淆了操控与要求
比如:某公司的老板,为了让员工在低薪的情况下也能努力工作,在公司群里转发了一篇文章《假装高逼格的公司都死掉了》(文章的意思是那些假装高逼格的公司因为薪酬福利待遇太好倒闭了),并且在公司会议上跟员工说:“我们需要的不是最贵的员工,我们需要的是努力工作的员工。”本来他想通过这样的沟通,操控员工的思想,由于地位的不平等,员工当时没有与公司领导争吵,但是随后多名重要的员工开始用脚投票,陆陆续续离职,表达了对公司操控自己思想的不满。
自说自话的误区
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只嘴巴,就是要我们多听少说。卡耐基说:”如果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那就先做一个乐于倾听的人“。艾默生说:”所谓的“耳聪”,也就是“倾听”的意思。“由此可见,听非常重要,但我们在沟通的时候,许多人都会只顾说而忽略听。正如“鸡同鸭”。
甲:你去哪儿了
乙:我刚吃了饭
这个例子中,甲和乙都在自说自话,根本不存在沟通。
人为设定标准
说话不是为了证明谁对谁错、那个好那个坏 ,而是为了满足需求解决问题,况且生活中许多事情本来就很难区分对与错、好与坏的,大多数情况下,只是立场和角度不同而已。直接指出对方的做法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很容易引起对方防御性反击,最后大家不欢而散。比如有人喜欢给别人做形象指导“你这样穿不对,你那样穿不好”。很容易引起不满,甚至是一场争吵。
道德挟持的误区
道德是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桥梁,是人们主动的选择,不能以道德挟持别人的行为。比如,甲在地铁上看见有人随便扔瓜子壳,于是上去阻止:“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是缺乏社会公德的行为“。甲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企图通过压制对方来达到不让对方乱扔垃圾的目的,哪知激起对方的防卫心理,对方不不仅不理甲方的要求,还与甲展开了一场争吵:”关你什么事,多管闲事“。
胁迫惩罚的误区
在说话时,通过提出惩罚,使对方害怕,而达到沟通目的。这样对方即使满足你的需求,也是在压制了自己被平等对待和尊重的需求后被迫做出的让步,因此,很容易将不满堆积起来,引起日后的爆发。比如:‘你再这样,你相信不相信我会揍你’,对方也许会说以后不了,也许会出于自尊回应:“好啊,我看到底谁揍谁”,一场争斗不可避免地开始了。
以上所有误区看着简单,只有经常刻意练习才能避免。
有一句话说的好:“说话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对方听到了什么,以及对方听完后理解了什么”。
夫妻二人一沟通就吵架,确实很头疼,我认为还得从夫妻二人的矛盾焦点和沟通方式上来说,找到夫妻间存在的问题,换位思考,注意两个人沟通的语气,来解决两人一沟通就吵架的现象。
个人认为如果夫妻二人一沟通就吵架,主要是存在以下原因:
1夫妻感情日趋平淡
这个不难理解,两人从一开始的恋爱火热期到结婚的甜蜜期再到婚姻生活的磨合期,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也会发生变化,慢慢的就会变得平淡,不再像昔日的“一日不见十分想念”那样浓烈和炽热,产生审美疲劳,感情疲劳。
2夫妻间包容性变差
刚开始两人谈恋爱,对彼此都充满了向往和喜欢,受这种思想的驱动看对方时大多会关注对方身上的优点,自主性的忽略对方的缺点,而结婚后天天在一起,双方暴露的缺点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因此会越来越盯着对方的缺点又忽略了优点,双方的包容性也会变差,针尖对麦芒,你说一句我顶一句。
针对问题解决问题,应该做以下方面的工作:
1找到婚姻矛盾
比如夫妻二人经常因为接送孩子吵架,那就把这个问题列出来,再比如因为双方父母的赡养问题吵架,可以把这个问题也列出来,要认真的静下心来把你们夫妻二人间经常吵架的核心矛盾列出来。
假如你列了10条,对方也列了10条,那两个人就可以把这20条加起来,归类,然后把最后剩下的两人共同认可的问题搞清楚,到底是哪些原因和矛盾。
2直面解决矛盾
当这些矛盾和问题被你们列出来,两人就会知道你们之间存在的是哪些问题,然后就可以根据这些问题找解决的办法,两人共同商量和解决,彼此提出自己的意见,奔着解决问题的目的。
把能解决的问题全部解决掉,如果最后剩下一条争执不下,这就是你们夫妻二人婚姻的核心分歧所在,为什么解决不掉,以及两人的主张是什么,在未来的生活中一起来想办法解决,将两个人之间的矛盾最大程度的减少,就可以达到两人的交往和沟通能顺畅的目的。
婚姻中的90/10原则
在心理咨询中有一个原则,叫“90/10”原则,什么意思呢?比如你今天跟对方吵架,觉得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情绪反应,但是实际上是90%是以前的事情引起了你的反应,而不是这现在的10%,过去的以往经历占了90%的原因。
那么,“吵架时谁声音高谁就有理吗?”
我们的理解是声音越高越虚弱。别看吵架的时候剑拔弩张,谁都想显示自己厉害,其实,表现的越是很厉害的人越自卑。也就是说一个越自卑的人,他往往有时候越伪装自己,用防御的一些形式来显示自己,“我不怕你、我很厉害”,所以有的人是先拍桌子后发火。
为什么?拍桌子是为自己壮胆的,是意识层次的,表现越厉害的人,越是腹中空,他并不真正的厉害,他并不自信,他是虚的,厉害、拍桌子都是他的铠甲,装的很强大,他为了表示自己的强大所以我生气。越张牙舞爪,吵的越厉害,说的越多的人越是弱者。
当我们在这么去看的时候我们自己的神经也放松很多,不用再装强大了,夫妻之间更要真实。
其实,吵架的背后表达的是是强烈的关注需要
一种情绪实际它不仅仅是一种情绪,它包含着相互对立的另外一种情感。这里我教大家一些技巧,分清相互对立的情感。比如侵略性它对立的情感是什么?是渴望温柔和亲近。
有一对常常半夜大家的夫妻,身体冲突很强,我看他们打的时候,我知道,其实女人是需要更多的关爱和注意的,是爱不够。尤其是男性同志要提醒注意,当一个女人用侵略、攻击的行为来表达她愤怒的时候,她是爱不够的,是你对她身体的关爱不够。
吵架是表达渴望注意,渴望关注、渴望身体的接触的,因为最强有利的沟通还是身体的沟通,语言有时候是苍白的,所以我们还要识别对方的的对立的情感,不管它表面的现象,这就是心理的妙处。
要看她潜意识,看她的内在,一个情绪背后有对立的情绪,侵略的一面背后是什么?渴望温柔和亲近。当一个人非常愤怒的时候表达的是什么?是要用愤怒来表达她的力量,其实是她觉得我憋的太久了,我太委屈了,平时我太弱了,这里面有多少压抑的东西在里头,多少被忽略,不被尊重的感觉,所以她用这种身体的强大,声音的高度来表达自己。
所以一定要看她的肢体语言,看她内在的情感。一些人说生活平淡、苦闷,那是什么?渴望意义和目标,他需要探索新的生活目标了,需要找到生活的另外的意义了,所以他渴望转变。如果我们能够读懂对方的情绪,读懂他内在需要的时候,两个人才会真正的默契。
关注“语言美学”公众号,倾听你的故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