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中,接到婆婆打来的电话,说和公公吵架了,已经到了无法沟通的地步,婆婆做饭,公公就浇水,婆婆做好饭菜,公公就全部倒掉,反正就是各种作对,婆婆说已经不想和他一起生活了,一天到晚就知道骂人,一言不合就扔东西。听到电话中婆婆的哭泣声,我知道事情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而且婆婆说已经在收拾东西了,要回舅舅家。
在电话里安慰了婆婆一通,挂完电话就给老公打电话,老公说这有什么办法,我们又没在家,随他们去闹吧。我觉得还是不行,因为公公根本就不会做饭,而且吵架的原因就是吃什么菜都没胃口,他以为是婆婆做的饭菜难吃,我倒觉得这像喝酒喝多了,已经到了酒精中毒的地步了。立马跟老板请假,当时才十一月底,公司其实也还是很忙的,老板同意了,又打电话给老公,他也把工作的事情处理了,第二天刚好有朋友回家,我们一起开了14个小时的车,凌晨四点才到家。我和老公给老爸打电话叫我爸开门,把我爸给吓了一跳,说怎么突然回来了。
睡了一觉爬起来就跑到公公婆婆家,公公躺在床上说早餐没吃中饭没吃,我在包子店提前给公公买了十几块钱小笼包,他开心地坐起来吃了几个,说嘴巴里还是没味道。我让老公带着公公去医院检查,医生也没说具体什么问题,就说血糖低,贫血,给开了药。我们和公公彻底谈了一次,让他戒酒,整个人瘦得可怕,吃什么都没胃口,再这样下去,身体绝对吃不消。我们说得特别严重,公公也有怕,回去以后我一天让儿子打三个电话,问公公有没有喝酒,本来以为无法戒酒,结果公公还真把几十年的酒瘾戒了。
婆婆住在舅舅家,我们去看了几次,后来我劝她回来,说公公之所以发脾气,是因为喝酒控制不住自己,让她回去帮忙监督,然后私下给了婆婆点钱。
从那以后,公公不喝了酒,人也胖了,吃饭也能吃三碗四碗了,最主要是气色变好了,和婆婆也没有再这样吵过。我妈说幸好我们回来得快,要不然还怕我公公继续喝下去会喝出什么严重的问题。婆婆说自从戒酒以后,人也讲道理了,对她比以前好太多了。公公现在也不像以前一样,动不动就生气,说话也会思前想后,不会一出口就得罪人了。
其实我觉得酒这个东西,少喝点偶尔喝点没问题,喝多了简直就是百害无一利。
面对公公婆婆吵架,我觉得要分析吵架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不要每个人都三十大板,这样毫无作用。如果当初我们没回去,公公没戒酒,婆婆没接回来,我估摸着这个家可能也就这样了,因为你不能指望一个酒鬼会反省,就是有心反省,可能也没有那个理智去做这种事。所以有问题及时处理,不能拖拖拉拉,拖拉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特别是公公婆婆之间的问题,作为儿媳又不好过多插手,就只能劝自己的老公,让他多去调解。一个家庭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家庭幸福,所以维护家庭和谐,不管是身为儿子还是儿媳,都应该主动付出行动。
前段时间,闺蜜来找我诉苦,说她和婆婆吵架了,都是因为孩子。
事情是这样的。
闺蜜家里,老公上班忙经常加班,公公在老家。平时就她和婆婆、孩子三人在家吃饭。
周末,闺蜜一家人在吃饭,儿子小鱼拿着勺子数着碗里的米饭,翻来翻去,一口饭含在嘴里,咀嚼咀嚼、摸摸索索半天都不咽下。
闺蜜故意不去管他,不一会,大家吃完了饭。闺蜜起身就把小鱼的碗筷收了,孩子懵了一下,“哇”地一声就哭了;
闺蜜刚想说:“说了多少次了,吃饭就好好吃饭,不能玩。”
结果,话还没脱口,婆婆立马炸了,劈手夺过闺蜜手中的碗,“唉,你这怎么当妈的,孩子饭还没吃饱,收什么碗啊……”
一边指责,一边哄孩子,“哦哦,不哭了啊,奶奶骂妈妈了。”
孩子见有人护着,嚎得更响亮了。
闺蜜气结,转身进厨房洗碗。
耳边依旧传来孩子的哭声和婆婆的哄声。
然后,闺蜜听到关大门的声音。
又过了会儿,婆婆拉着孩子,提着一口袋东西回来了。小孩手里拿着饼干吃得倍儿香。
闺蜜看着桌上孩子的剩饭,再看孩子吃的饼干,“妈,你老是惯着他,本来就不爱吃饭,一天净吃零食,有什么营养?”
“什么营养?吃饼干怎么没营养了?你不让我孙儿吃饭,我还不能让他吃饼干啊。”
“妈,这些都是膨化食品吃多了不好,我没不让他吃饭……”
“好了,不就吃点饼干嘛”然后,婆婆还对孩子说,“看,你妈妈对你多狠心,鱼儿,是你妈对你好,还是奶奶对你好?”
鱼儿可能还在生气,立马说:“奶奶好,妈妈坏。”
闺蜜瞬间觉得自己阵亡了。
关于孩子吃饭这个事儿,闺蜜给我吐槽了很多次,她家孩子已经5岁了,在家一直都不好好吃饭。吃饭那叫一个磨蹭,经常蹭到饭冷了,却还有一大半。
以前一到吃饭的点儿,都是婆婆拿着碗筷在孩子屁股后面追。
她家孩子还特别挑食,胡萝卜不吃,番茄不吃,苦瓜不吃,青菜不吃,鱼肉不吃……
趁着婆婆回了一趟乡下,闺蜜好不容易教孩子能自己吃饭了,可婆婆回来后,孩子又开始磨磨蹭蹭起来,然后,婆婆就会拿起碗来喂他。
闺蜜不开心婆婆总是在她教育孩子时,袒护孩子;也不开心婆婆喜欢对孩子说妈妈不喜欢你,奶奶喜欢。当她给老公抱怨时,她老公听了也只是说,作为晚辈,让着点,妈也是为了孩子。
关于孩子的教育,两代人由于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的不同,经常出现爷爷疼奶奶爱(外婆疼外公爱),爸爸妈妈却希望严格管教,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孩子管教起来就会很困难,每次父母要罚孩子,总有老人护着,久而久之,很多孩子难免会养成任性、自私、霸道等不良习惯。
这两天,有一句话火了“有奶奶在不用怕你爸”,说的是上海一13岁少年逃学成瘾,10月17日甚至逃学到杭州,只因为去年扒火车逃学到嘉善,奶奶赶过去接他,告诉他,有奶奶在,不用怕你爸!从此逃学成了家常便饭。
这里面的溺爱,让作为我们家长狠狠吃了一惊。不敢想象,这样宠溺下去,这个孩子会变成什么样
但是作为家长,我们在看到老人宠溺孩子时,不能只顾着责怪老人,更需要站在对方角度上考虑,多沟通,多商量,逐步取得共识,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
一、当孩子出现一些坏习惯时,父母要主动将其中的厉害关系和祖辈说清楚,消除代沟。同时,父母在对上一代采取谦虚讨教的态度,不能以一种“你那些观念都过时了”来堵祖辈,至少有些朴素的经验还是有用的。
二、如果实在是沟通不顺,父母和孩子可以单独住。
三、条件不允许单独住时,父母教育孩子时,可以尽量背着祖辈,切记当着孩子的面和祖辈吵架。
四、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渗透自己的育儿理念给老人。比如,读育儿书籍时,看到上面有的做法不错,可以假装不懂,拿给祖辈看,请教他们;看电视时,有这方面的新闻也可以讲给祖辈听,比如这次孩子被宠溺得逃学成瘾的新闻。我就开玩笑给我妈说,我妈直接说,“那还了得,打他,不听话”。
五、作为两代教育者的任何一方,也不该以溺爱的方式去争取孩子的感情偏向,怂恿孩子疏远对方。
父母是教育孩子的主角,祖辈是抚养孩子的配角,每个人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到不错位、不越位,代沟自然就被填平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