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战》编剧和导演都是梁乐民、陆剑青,片长93分钟,一直保持着风驰电掣的速度,没有“尿”点,也没有打盹的空隙。上来就是一桩冲锋车的人间蒸发事件,香港警方为了找回失踪的警员,发起了“寒战”行动。案情反转了又反转,反派锁定了又松开,如此复杂的故事浓缩在一个半小时内,那只能是全速前进,小站不停。到片尾时,主干问题基本捋清楚了,但某些枝节上的谜团仍在--看样子还有第二部。
《寒战》雨骤风狂的叙事颇能给人观赏的快感,但这还不是它真正的独到之处。通常的警匪片,都是大英雄和大反派之间的战争,道高一尺,魔高一仗,西风和东风的交战越激烈,站在风口上的观众就越开心。可是《寒战》却不是这样的配置,好人之间的猜心疑云占了主要篇幅,留给反派暴露面目和自揭心曲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通篇看下来,兵贼对决不过是必须要借助的劫材,最振聋发聩的是对香港法治精神的拆解和宣讲。
刘德华扮演的保安局长说了一段话:“香港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亚洲最安全的城市,法治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法治是个重要而抽象的概念,宣传片可以正面阐释,而警匪片则需要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其要义。梁家辉扮演的副处长李文彬,开场即凭资历和权威出任“寒战”行动总指挥,却因独断专行和战果微薄而失去同僚信任,被杨采妮扮演的女下属指为:你这是人治而不是法治!郭富城扮演的另一副处长刘杰辉,通过正当程序夺去李文彬的权柄,然而他也有软肋和暗伤,行动再度功败垂成。刘杰辉不但没能力挽狂澜,反倒成了廉政公署怀疑的黑警
故事层层推进,香港行政部门的内部运作机制和彼此的监督关系跃然眼前。警务处长是由保安局任命和管理的,掌管着全香港所有的警务人员。保安局对下属官员进行品行鉴定,品行不合格者能力再强也得不到任用。廉政公署则对所有的警员实施监督,一旦发现贪墨和妨碍司法公正的行迹,可以不经过保安局直接请人“喝咖啡”。警务处、保安局和廉政公署形成了一个类似于总经理、董事长和监事会的三角关系,互为犄角,彼此制约。
法治社会不是光喊口号就能达致的,需要严密的制度设计,烦琐的运行程序,以及高昂的维护成本。在这套严密的体系下,没有人可以一手遮天,忽略程序的李文彬下了。没有人可以一错再错,判断失误的刘杰辉下了。没有人可以把私人揣度转化为公权意志,李治廷扮演的廉署干探没能如愿抓到“黑警”。也没有人可以轻易地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刘德华扮演的保安局长不敢放出一句不负责任的豪言。
法治可以保障人权,法治还能改善人性。谁头脑中都有偏侠自私,但总是被刚性规矩约束,总是绷紧守法的意识,久而久之,你就会成为随心所欲不逾法的人。但这并不是说制度是万能的,法治可以框正人心,人的主观能动性反过来也会砥砺制度。刘杰辉败中求胜的一招,正是对廉政公署制度的创作性运用。而李文彬在廉署里咆哮公堂,那是用一辈子的经验和荣耀,嘲笑了制度运用不当的浅陋和虚弱。是的,一部有思想的**,必然不会止步于公理和常识,它还需要在认知的模糊地带翩翩起舞,引发观众内心的纠结与交战。
从情感表达、人生意韵、叙事流畅诸方面看,《寒战》跟《无间道》比尚有不如,但作为香港法治精神的故事样本,它于当代中国更有现实意义。影片的结尾,李文彬向刘杰辉敬礼,这是最后的点题:性格固然不同,只要信仰法的精神就能共事合作。动机固然不同,只要执守本分就能各得其所。
绝大多数让我们低落的负面情绪,需要转变思考角度才能够体会到其所传达出来的正面意义,带给我们正面的引导、指引我们内心的方向。
1、生气/愤怒
这是一种给我们力量以改变什么的情绪,而不是无助。我们可以通过唤醒这种情绪,加以正确的引导,从而激发出我们内心的潜力。
2、痛苦
痛苦可分为生理和心理的痛苦,不论是哪种痛苦存在的意义都是告诉我们要作出改变,而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例如,当你把手放在火上会感受痛苦,手会拿开;当面前的人让你感到不舒服,你会远离他,而不是迁就,直到痛苦消失为止。
3、恐惧
当一个人极度恐惧的时候,他会特别的敏感。恐惧的积极作用,其实就是让自己更加敏锐,更加迅速的反应。人在这种状态下,有时候甚至出现特别的力量。
4、嫉妒
嫉妒是像中转站般的情绪,因为它有两个发展方向:第一种我相信我可以超越你,这样的嫉妒或变成“不忿”(不服气),可以产生动力使这个人发奋努力;另一种我不相信我可以超越你,这样的嫉妒会变为憎恨。
5、悲伤
悲伤往往源于“失去”。失恋的悲伤,让我们回忆热恋的甜蜜;离别的悲伤,勾起我们对相伴的日子的回忆;死亡的悲伤,让我们和生者相处更加珍惜。
调节负面情绪可以到情绪能量,情绪能量是一家致力于为人们的情绪健康服务的平台,从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减压情绪调节训练,到中医减压情绪调节适宜技术,都可以帮助人们轻松掌控自己的情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