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婆婆在育儿问题上争吵不休,该怎么解决这一问题?

和婆婆在育儿问题上争吵不休,该怎么解决这一问题?,第1张

婆婆和媳妇最大的矛盾就是在教育孩子方面,因为老人的育儿经验和年轻人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经常会发生矛盾,因为婆媳属于两代人,所以他们之间肯定会有代沟,接受的教育程度和教育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平时在教育孩子上可能会存在很大的区别,老人总觉得自己以前带大过很多小孩,所以他们比较有经验,但是年轻人始终讲究科学育娃,这种时候应该怎样去处理婆媳之间的矛盾呢?

其实老人带孩子很细心,而且特别宠溺,这也是年轻人看不惯的很多,年轻爸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不应该什么事情都依靠别人,例如吃饭和穿衣服这件小事,老人经常喜欢在孩子的后面追着屁股喂饭,他们觉得小孩自己不会吃饭或者是吃饭的时候,会将饭粒全部都掉落在地上,但年轻人觉得吃饭本身就是应该自己来完成,而且喂饭很有可能会导致孩子消化不良,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就会产生很大的分歧,我觉得这时候应该和婆婆好好的沟通,告诉他孩子自己吃饭的重要性,因为他已经长大了,所以有些事情必须需要自己独立去完成。

不管和婆婆发生什么事情都应该心平气和,不应该有言语攻击,同时也一定要保持理性,有事就说事,千万不要扯到其他的事情,要根据事实来讲话,同时也要想方设法的去改变这种状态,一定要做到相互信任,相互去理解,在育儿的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婆媳关系,只有这样这个家才能更加和谐,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很有利的,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和婆婆去争执或者是吵架,这样对小孩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他也不知道今后该听谁的话。

吵架的原因如果是你误会了你儿子

那么做爸爸的拿出点风度给儿子道歉

父子之间最好能做得跟兄弟一样,当然不能

真的是兄弟,至少要让你儿子把你当朋友看

如果是你儿子无理取闹,那么你就不要理他

饿就饿,放心饿不死!等他受不了了自然会吃的

不要太迁就他了!

慢慢会好的,这个没事,不过最好不要用嘴味道,一旦成人要是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的话传染给孩子的话,那就非常糟糕了

幽门螺杆菌会传染小孩,其传染途径主要是口-口途径,即吃饭时共餐可以传播。幽门螺杆菌除存在于胃中,还会在口腔中,在人和人之间进行亲密接触时,比如接吻或者共餐,会将这种细菌传染给其他人。

中国的传统进食方式不是分餐式,而是共餐方式,用自己的筷子吃饭,又用该筷子夹菜,筷子上会沾染口腔中的唾液,如果唾液中有幽门螺杆菌,就会通过筷子将幽门螺杆菌带到菜中,别人吃下去就会被幽门螺杆菌感染。

平时喂孩子时,不要用自己的嘴试温度后再喂给孩子吃,用自己的筷子给孩子喂食也不好,都容易把成人的幽门螺杆菌传染给孩子。共餐方式导致的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比例,随着年龄增长快速上升。

同事李姐跟我抱怨,说她那三岁多的儿子从不好好吃饭,餐餐都得大人喂,孩子还不配合:磨磨蹭蹭,边吃边玩,一顿饭吃一个小时是常事。幼儿园老师都打过好几次电话来反映了,说他等着老师喂饭的习惯不好,让家里人一定要及时纠正。

为此,李姐使出了浑身解数:哄,催,骂,就差动手了。可是,一切如故,一旦逼得紧了,孩子就撒泼耍横,甚至干脆不吃,结果弄得家里人仰马翻,还换来孩子爸爸的不满:"喂他不就行了,多大点事。"李姐又是委屈又是着急,却别无他法,只能重新端起儿子的饭碗,继续喂饭大计。

无独有偶,另一个同事小刘也遭遇了同样的状况。每次吃饭,她与一岁半的女儿就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持久战:妈妈端个饭碗追在后面,时不时往边跑边玩的女儿嘴里塞一勺饭,女儿开心的时候还好,欢欢喜喜就咽下了,要是不开心,她就把饭吐得到处都是。

小刘不止一次表示担忧:"在家还好,等上了幼儿园可怎么办啊?"

在这个越来越重视孩子身体素质的 社会 ,喂饭似乎成了每个家庭的常态,成为了大家的共识,追在孩子身后亦步亦趋已经变得理所当然、不可或缺。

然而,这样真的对吗?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婴幼儿时期,孩子的行为能力和心理意愿的表达并不总是同步的,他们能灵活掌控的行为有限,这就出现:尿了哭,饿了也哭。这就需要父母及时发现,及时给予满足。此时,给孩子喂饭必不可少。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行动能力越来越强,他们逐渐能适应并掌握更多的行为,如拿勺子、吃饭,如果这时候父母仍然不懂放手,凡事包办,继续喂饭,这将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阻碍,埋下隐患。

01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喂饭主要有以下几点弊端。

剥夺品味食物过程中的乐趣

都说要在快乐中学习,对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在孩子的眼里,每一种事物都是不同的,都有其独特的乐趣,吸引着他们前去 探索 。其实,对待食物也是如此。

邻居小孩从没见过泥鳅,第一次喝泥鳅煲的汤,觉得有趣,不等奶奶喂,他就迫不及待拿勺子舀。以后,每每有泥鳅汤,他都自己动手,喝得兴致勃勃。

一天,外地工作的妈妈回家,恰好见他边喝汤边弄撒,嫌这样不卫生。于是,她不顾孩子反对,硬要喂。如此两三次后,无论喝什么汤,孩子都兴趣缺缺,再也不肯动手了。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儿童成长过程中有两个特殊的时期:口欲期,手的敏感期。口欲期始于6个月,这个阶段的孩子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就是品尝;手的敏感期始于8个月,孩子会用手反复抓、扔东西。这两个时期的完美整合则在一岁以后,如果在孩子自主 探索 食物的时候进行反复的阻碍,孩子就会很快失去兴趣,再想提起积极性,就不是很容易了。

打击自信心,自暴自弃

"你怎么又把饭撒了,让妈妈来吧"

"吃个饭怎么这么慢?唉,还是我喂你吧"

是不是觉得很熟悉?你有没有对孩子说过这些话?类似的言语在孩子吃饭的时候是不是经常出现?如果有,那就一定要警惕了,这也许就是导致孩子迟迟不肯自主吃饭,等着父母喂的原因:打击自信心。

每个人的成长都要经历从不会到熟练的过程,其间还要克服各种意外。对孩子来说,吃饭也是如此:从试图抓握碗勺到勉强递进嘴里,再到边吃边撒,最后才能整洁地吃完一顿饭。每一点进步都预示着孩子的成长,都是一次伟大的突破。

但是,在早已对这些驾轻就熟的成年人眼里,这些显得微不足道,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孩子拼尽全力才能吃饭这件事做好,换来的却是父母的嫌弃。久而久之,孩子便对自我产生了怀疑、失去了信心,再也不肯轻易尝试了。

认知障碍

都说孩子是最纯洁的,白得就像一张纸,父母教给他的东西都会毫无保留地被显现出来,孩子的认知尤其如此。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四口之家,妈妈为了省钱,从不喝饮料,每次都只买三瓶。一次,全家出游,在买饮料的时候,妈妈实在渴了,就给自己也买了一瓶。结果,两个孩子纷纷控诉:"妈妈不可以喝饮料。"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妈妈从不喝饮料,自然不可以喝,那是我们和爸爸的。"

看,在成年人眼里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在孩子看来却截然不同。这是因为孩子的认知首先来自于父母的行为,如果在本该自己吃饭的时候,父母一手包办,采取喂饭的举动。孩子就会认为,喂饭本来就是父母的事,与自己无关。

等到父母想要求孩子自己吃饭,或是疲于喂饭责怪孩子时,换来的只会是孩子的委屈与不解。

02那么,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自主吃饭,父母不必喂饭呢?

很多父母会说,我也不想喂饭啊,可是孩子自己不吃,我能有什么办法呢?想要孩子自己吃饭,不妨试试以下几个方法。

建立仪式感

首先,设立一定的就餐规矩,即仪式感,并在每顿饭上严格实施。比如,饭前洗手,吃饭必须在桌前,不许乱跑等。这一点,胡可的做法值得效仿。

鼓励尝试、适时引导

在孩子尝试学习和模仿大人的饮食活动时,给予适时的鼓励和引导。小孩子生来就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时刻准备着接触新的事物。

大概在6-8个月的时候,婴儿就开始了明确的对外界的试探,他们会试着把能拿到的东西送进嘴里;而到了9-12个月时,他们已经能有意识地争抢大人手里的碗勺,并模仿大人的举动,研究具体用法了。

这个时候,父母不妨引导孩子多做尝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放手,让孩子自己来

雏鸟总会离巢,雄鹰总要展翅,当孩子已经拥有了自主吃饭的能力时,父母千万不要因为嫌他慢,怕他弄脏餐桌而继续喂饭,而是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来。

曾看过一个综艺节目,主持人问那位嫁到中国的美国女士:"你认为中国的哪些行为最难以接受?"她说:"给孩子喂饭。"主持人又问:"你有孩子吗?多大了?"她说:"大的3岁,小的1岁。"

主持人再问:"你喂他们吗?"她连忙摇头:"我不喂,也不让别人喂。"主持人表示惊奇:"你不怕饿到孩子吗?"她很不解地反问:"那是孩子,他自己能做的事,为什么要剥夺?"

当孩子还小时,喂饭不可避免,但是该放手时不懂得适时退出,就不是明智之举了。

小贴士 :随着天气逐渐炎热,孩子脾胃娇嫩,难免出现食欲减退的现象,妈妈们可以在日常饮食中加入适量山楂、山药等即补脾健胃又易消化的食物,提升孩子的食欲。

总结:都说"人活一世,吃穿二字",吃饭不止为身体提供能量,同时也预示着孩子拥有独立能力的开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不妨从吃饭着手,从不再喂饭开始。

每个家庭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矛盾,在发生家庭矛盾时,人们通常认为家庭里最弱小、最无助的孩子是受伤害最重的人。

毕竟孩子年龄小,面对伤害根本无力反抗,只能选择默默承受,而在气头上的爸爸妈妈,当时都不太会顾及到孩子的想法,只是一味地要将自己心中不满的情绪宣泄出来。

而孩子尽管想去让爸爸妈妈别吵了,可是却不会有人听他们的,通常在家庭吵架甚至发生暴力事件时,孩子除了躲在一角默默流泪、瑟瑟发抖以外,再也做不了其他,默默将自己缩小再缩小,减低自己的存在感,不希望家庭战争波及到自己。

而孩子们只能等大人气消以后,再看着大人的脸色,做着讨好大人的事情,希望能用自己的乖巧与善解人意,让父母的气稍微消一些,让家庭重新平静下来,自己也能在和平的环境继续成长。

面对这样的孩子,人们通常都报以同情的眼光,认为这样家庭的孩子过于早熟,懂事地让人心疼,本该无忧无虑在大人怀里撒娇的年龄,却要为大人的争执苦恼,甚至面临成为单亲家庭孩子的可能。

大家在看到这样的孩子时,都会尽自己可能地多给予他们一些怜爱,希望父母的争吵不要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

在家庭中夫妻发生争吵,大家通常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认为不幸福、不和谐的家庭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可是却往往忽略了在家庭争执中,对妈妈的伤害其实要远远大于对孩子的伤害。

只是因为妈妈是大人,有能力反抗,也能为自己据理力争,所以人们会将对母亲的伤害忽略掉,但是当伤害真正发生时才明白,对母亲的伤害其实避无可避。

因为作为女人,可以任意妄为,肆意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充分宣泄自己的怒火,表达自己愤懑的情绪。可是作为妈妈,她们却要考虑孩子,将许多苦水硬吞下去。

前几天晚上接到闺蜜的电话,在电话中闺蜜哽咽地诉说着她的委屈,听后让人陷入了深思,的确如此,闺蜜作为女人,在家庭发生矛盾时,她太不容易了。

事情的起因其实很小,在吃晚饭的时候,因为孩子的喂饭问题,闺蜜跟婆婆产生了矛盾,发生了争执,一旁的老公看到两个女人开始吵架的样子,便开始和稀泥,劝她算了。

看到老公跟自己不是一条心,只想着安静,却不管婆婆这种做法对孩子不好,觉得内心充满了委屈,于是跟老公开始吵起来。

本来不算多大的事情,可是两人都收不住自己的怒火,由开始小声地争吵,到后来越吵越凶,看到两夫妻这样,婆婆一气之下,便收拾东西回家了,并扬言再不管他们的事了,也不帮他们带孩子。

婆婆是个性格刚烈的人,说走就走。其实虽说是走,但婆婆跟闺蜜家住得很近,公交车三站路就到了,平时婆婆也常常会回家看看,照顾下家里公公的大小事情。

看到婆婆走了,老公也跟闺蜜说自己出去抽根烟,说完带着手机便出门了。本以为老公很快就会回来,结果没想到这烟一抽就没了人影。整个家里只留下闺蜜一个人,和一桌子需要收拾的残羹剩菜。

那一刻闺蜜的心里是悲凉的,面对需要收拾的餐厅和厨房,以及一直抱着自己不松手的孩子,她也想出去走走,透透气,然后自己再静一下。

可是她却不能这样做,餐桌和厨房都可以不管不收拾,可是孩子呢?自己的孩子却没办法放下不管,孩子要洗澡、要讲故事、要哄着睡。不仅如此,她还不敢让孩子看到自己掉眼泪,生怕自己的情绪会影响到孩子。

她还耐心地对孩子说:“奶奶家里有事要回去,爸爸也去帮忙了,宝宝今天要乖乖的哦!”一边说着一边帮孩子做好这些睡前必须完成的事情。

待到孩子哄睡以后,闺蜜打了几个电话给老公,想等他回来以后,两个人好好谈谈,无论什么事情两人都需要沟通下,才能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结果在孩子睡着以后,又等了2个小时,老公仍然没有到家,她理智上的那根弦终于断了,崩溃忍不住打了电话过来,在电话接通的第一时间她什么话都没有讲,只是放声大哭。

其实许多有过类似经历的妈妈都特别能理解闺蜜的这种痛苦。因为毕竟小孩可以哄,只要跟小孩说个善意的谎言,孩子就能开心起来;奶奶也可以走,毕竟这只是她的孙子孙女而已;爸爸也能躲,家里最后还有妈妈兜底。

唯独只有妈妈没有办法走,也没有办法躲,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妈妈都必须坚强起来,在孩子面前装作若无其事,然后收拾一切残局。

许多人都会劝女人,说做妈妈的,为了孩子忍一下、算了吧,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孩子总是自己亲生的不是,谁的情面都可以不看,可是忍心让孩子受到伤害吗?

大人吵架,孩子夹在中间太可怜了,而且夫妻之间每吵一次架,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一次阴影,这样不利于孩子的身心 健康 ,也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更可能会影响将来孩子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只是别人越这样说,女人就会感觉到更委屈,为什么所有的隐忍、退让都是女人呢?仅仅因为女人更割舍不下自己的孩子,心软就活该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在每一次的夫妻吵架中,往往最可怜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妈妈,只是从来没有人想到过要去同情孩子的妈妈,总认为妈妈是大人,能够自己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大家都可以走,所有的人都能够躲,唯有做妈妈的,无论发生什么事,她都必须时刻陪在孩子身边,为孩子打理好一切,尽量让一切看起来风平浪静,似乎刚刚的吵架只是一场幻觉,没有发生过一般。

并不是当妈妈的不想回娘家休息一下,也不是她们不想出去散心,让自己换个地方换种心情,只是她们不能这样做。因为所有人都有退路,只有当了妈妈的女人没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0880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2
下一篇2023-11-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