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事外的情感何谈可以心平气和?

置身事外的情感何谈可以心平气和?,第1张

置身事外并不意味着没有情感,它实际上是通过远离情感事件和减少情感干扰来达到心平气和的目的。情感是人类的天性,每个人都会经历情感波动和情绪起伏。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自己或者他人的行为而情绪激动,难以保持冷静和心理平衡。但是,如果能够采取一些控制情绪和平静心态的方式,就可以在情感事件发生时仍然保持心平气和。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

沉淀心境:远离事件现场,尽可能远离事件所在地,让自己保持独立、客观的观察,以便更好地处理事情。

冷静思考:不要在一时激动或情绪波动的情况下做出决定,可以暂停一下,冷静思考,分析事件,了解事情的真相和背后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寻求支持:可以和信任的朋友或家人聊聊,向他们倾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听取他们的建议和看法,帮助自己缓解情绪,寻求支持和建议。

调整心态:积极地看待事情,保持乐观心态,不要让消极的情绪影响到自己的心情和行为。

总之,在情感事件发生时,我们可以通过远离事件现场,冷静思考、寻求支持和调整心态等方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波动,从而保持心平气和。

问题一:情感的定义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时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

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时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但实际上,这一结论一方面将大家公认的幸福、美感、喜爱等等,较具有个人化而缺少社会性的感受排斥在情感之外;而另一方面又显然忽视了情绪感受上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和社会性情感感受上的爱情、友谊、爱国主义情感在行为过程中具有的交叉现象,例如一个人在追求爱情这一社会性的情感过程中随着行为过程的变化同样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感受,而爱情感受的稳定性和情绪感受的不稳定性又显然表明了爱情和相关情绪是有区别的。基于这两点,将情感和情绪以基本需要、社会需求相区别,或者是将情感和情绪这两者混为一谈都显然不合适的。

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的越强就说明其情绪越强,如喜会是手舞足蹈、怒会是咬牙切齿、忧会是茶饭不思、悲会是痛心疾首等等就是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应。生理反应是情绪存在的必要条件,为了证明这一点,心理学家给那些不会产生恐惧和回避行为的心理病态者注射了肾上腺素,结果这些心理病态者在注射了肾上腺素之后和正常人一样产生了恐惧,学会了回避任务。情感也是一样,比如没有 当然不会有爱情的,而当人吃了 以后,伴随着 的旺盛一见钟情的可能性也就会随之加大了。所以,由不同的药物 引发的行为过程也表明了,情绪和情感显然是有区别的两种不尽一致的心理生理过程。

实质上,在行为过程中态度中的情感和情绪的区别就在于:情感是指对行为目标目的的生理评价反应,而情绪是指对行为过程的生理评价反应。再以爱情举例来说,当我们产生爱情时是有目标的,我们的爱情是对相应目标的一种生理上的评价和体验,同时当我们随着爱情的追求这一行为过程的起伏波折我们又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

问题二:情感交流的定义是啥? 20分 现在多特指社会交际或工作中的一种人际交流,较为认可的概念: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它有三大要素即:①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②达成共同的协议;③沟通信息、思想和情感

问题三:感情过程的定义 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不是冷漠无情、无动于衷,而总是带有某种倾向性,表现出鲜明的态度体验,充满着感情的色彩。因此,情感过程是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就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情感色彩的程度可将情感过程分为情绪、情感和情操三个层次。

问题四:情感的逻辑.情感是什么?“情感”定义 情感是人们行为表现中最为复杂的精神现象,也是人类生活中基本的精神表达。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伴随着喜、怒、哀、惊、愁、悲、妒嫉等等情感产生。人在认识事物时,对现实中不同的客观的对象环境状态都会产生不同的精神情感现象;有些客观环境状态使人愉快;有些客观环境状态使人惊慌;有些客观环境状态使人愤怒;还有些客观环境状态使人悲哀;另还有许多如冷漠、疑惑等等。这些愉快、愤怒、悲哀、冷漠、疑惑等等都是人的精神的情感情绪的不同表现形式。作为人,情感还表现在语言文字、艺术创造和劳动行为之中,甚至漠然和呆滞也是情感的表现形式。因此,作为人的情感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动物的人;另一是作为精神社会的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最根本的特征就是“语言文字性质的精神表达”。人以外其他动物的情感表达只有体征形式,例如:狗在高兴时的欢快行为就是摇头摆尾;在受到主人责骂后就夹着尾巴而低着头。人表达情感不仅仅只有体征表达,还可以用文字的书信以及现代的信息产品、艺术礼品等作为传递情感的表达形式。..……………………...情感是作为生命精神主体对客观环境条件,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感觉体验和“逻辑判断”反应;与人有相互作用关系的客观事物就是客观环境条件状态,包括外部客观事物和人主体内部客观事物;内部客观事物是独特的包括自我“主观”客观化的形式。这些客观实在的事物就是情感产生的基础。不同的客观事物以及其事物中的不同特性,对人实际需要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可产生出人的各种不同的精神反应状态,这些状态就是情感。因此,认识“情感”的性质特征,其要点就是人与其自然环境事物动态的相互作用关系。.....人对自身的需要而产生的逻辑判断反应就是情感,需要就是情感产生的动力,客观条件符合人的某种需要时,就可产生相应的正相关的情感反应,如满意、愉快、高兴、平静等等;否则就会可能产生负相关的情感反应,如忧郁、愁苦、恐惧、烦闷等等;当人面对的是陌生事物时,或客观事物条件突然变化过大时,人就会产生惊讶、或恐慌、或疑虑等等情感反应;人处于内省状态时,自相互作用就会产生呆滞、沉思、冷静等等情感反应。.....从“情感”语义上,“情”字的字义是:一是精神对自然事物的信息结构的指称;另一是被指称对象的结构中存在着特定的结构性倾向。而“感”是指人受到自然结构性信息作用力传递后的确认和反应;对于自然事物,“感”是指某种事物的结构性相互作用对另一事物的结构性传递,例如:电磁感应、动量碰撞等等。因此,情感的基本定义就是:自然结构性信息作用于生物后所产生的自然的生物目的性的自然逻辑形式反应;作用于人就是人的情感形态的逻辑反应。其中,即时的逻辑判断反应,且有很强的针对对象倾向的情感反应,就是指情绪。情感的情绪与人的最基本的生物性需要和即时需要目的密切相连,而作为整体结构性的逻辑判断反应的情感,可包含一系列的情绪反应组合过程。在这里,对情感的定义中,使用了“情感判断”的概念,涉及将生理生物性的条件反应过程作为“逻辑判断”。因此,生物生化过程的“逻辑判断”秩序选择,与人意识思维逻辑判断,二者之间所具有的同质问题和意义差别,就是情感问题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事实上,人和其他生命物的精神反应也就是有序化的生理生物的条件反应过程,也就是“元逻辑”系统。于是,情感就从现象语言描述转化为逻辑语言描述了,感觉顺序描述也就转化为结构分层描述了。[]……[]由于需要的元逻辑意义是自然物理的选择目的性质,使情感也具有倾向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因为是自然“逻辑”判断的结果,必然的就存在着基本的逻辑尺度和标准。正是这些尺度和标准的结构,决定了最原始的元逻辑的生物活性的本>>

问题五:感情的意义 人的生存与发展要核心内容上就是对于价值的生产与消费,那么,情感对于人类的意义就是:人类依靠情感来识别价值、表达价值、区分价值、计算价值、选择价值和创造价值。 人通过价值观来识别事物的价值率,通过情感来识别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再通过情感的相应运算方式来计算各种客观事物之间的价值联系,然后,通过意志的相应运算方式来计算自己的相应行为所产生的价值,并选择出最佳的行为方案。如何计算价值1、通过价值观来识别事物的价值率。一个人所拥有的价值资源是有限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本质力量,任何人都必须对所拥有的价值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这就需要以“价值观”的形式来对各种事物的价值特性进行认识和分析,从而引导和控制人把有限的价值资源投入到合理的领域,最大限度地减少价值资源的浪费,提高价值资源的利用率,使价值资源实现最大的增长率。事物的价值特性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使用价值、劳动价值、价值层次性、价值多样性、价值稳定性、价值率等,对于人类主体来说,“价值率”是所有事物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价值特性。价值率:是指人与事物发生价值作用时在单位时间内该事物价值增量(即投入的价值量与产出的价值量之差)与投入的价值量之比。如何创造1、认知、情感与意志的本质认知的本质:人脑对于事实关系的主观反映就是认知,它构成人的主观意识的最基本形式。认知包括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其中:感性认知是指人对事物所发出的 信号进行的感觉、知觉和表象,如对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声音、冷热等方面的感知;理性认知是指人对概念或概念系统(即事物的第二信号系统)所进行的认知、理解、判断、推理、分析、归纳等。情感的本质:人脑对于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就是情感,它构成人的主观意识的另一种基本形式。情感包括感性情感与理性情感。感性情感是指人对事物发出的感性 (如物理或化学 )信号所产生的感觉取向、知觉取向和表象取向。由于价值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事实关系,因此情感是一种特殊认知。意志的本质:人脑对于行为关系的主观反映就是意志,它构成人的主观意识的第三种基本形式。意志包括感性意志与理性意志。感性意志是指人用以承受感性 的意志,它反映了人在实践活动中对于感性 的克制能力和兴奋能力,如体力劳动需要克服机体在肌肉疼痛、呼吸困难、血管扩张、神经紧张等感性方面的困难与障碍。理性意志是指人用以承受理性 的意志,它反映了人在实践活动中对于第二信号系统 的克制能力和兴奋能力,如脑力劳动需要克服大脑皮层在接受第二信号系统的 时所产生的思维迷惑、精神压力、情绪波动、信仰失落等理性方面的困难与障碍。由于行为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关系,因此意志是一种特殊情感。2、认知情感与意志(即知、情、意)的关系人的三种基本的主观心理活动(认知、情感与意志)分别反映了三种基本的客观事物(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和行为关系)。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首先感知和了解各种事物的事实关系,其次要掌握这些事物对于人的价值关系,再其次要掌握每个行为的价值关系并且判断、选择、组织和实施一个最佳的行动方案。第一步由认知活动来完成,第二步由情感活动来完成,第三步由意志活动来完成,因此从认知到情感,再从情感到意志,是一条基本的、不可分割的人类自控行为的流水线。知、情、意的辩证关系在根本上取决于事实关系、价值关系与行为关系的辩证关系。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意志又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客体对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也是客体的一种关系属性,只因为它有着特殊的意义,才与其它关系属性区别开来,因此价值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事实关系,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本质力量是人的一种最重要的价值属性,只因为它有着特殊>>

问题六:什么是情感呢 情感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级社会性情感,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人类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道德风尚的完善、完美的艺术享受都给人以诸如愉 、满足感、幸福感等肯定的情感,而凶暴行为、侵略战争等则使人产生恐怖、不快的否定情感。

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情,叫爱情!

人海茫茫能相遇的,那叫缘两个人能相守到老,那叫分

原来缘分说起来简单,实现它却要看上帝的安排现在我知道为什么人们绝望的时候,总会想起上帝因为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交给了神!

完美主义者爱情一开始,就是一生一世,除非梦醒了,不然梦一生一世围绕着他(她)

悲观主义者爱情一开始,就是顺其自然,除非有了梦,不然情感信心永不眷念他(她)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有了微妙感觉的情感就叫爱情!

不同的人对爱情有着不同的定义,赋予了不同的色彩。

简单说,有些人失恋了,他(她)会说:没事,新恋情会更好!

有些人失恋了,他(她)会说:我错过了我的真爱,我还会有真爱吗?

其实,说穿了只是每个人对自己爱情定义,赋予乐观,悲观,感性,理性的色彩!

你若是问我,我的定义是什么

会用我招牌的微笑,傻傻地说:我还在探索中!

情感的作用

概括而言,情感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情感是人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

-能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

-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

-也是人际通信交流的重要手段。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我们可以把人的情绪分为基本情绪 和复杂情绪。

人非草本,孰能无情?每个人在交往中都会产生情感,不同的情感会对交往产生不同的影响。了解情感在交往中的作用,有利于交往互动中获取他人的情感信息并把握自己的情感,运用自己的感情,分析他人的感情。

当自己的行为引起对方情绪激动时,总是怀疑是不是自己做得太过分了。此时应注意分辨是自己确实太过分了,还是对方情绪过敏了,或是对方故作激动等,然后调整自己的行为。

愤怒往往能使对方丧胆而让步。在社会交往中,要敢于见义勇为,敢于同恶人做斗争,如小偷在公共汽车上行窃,人们见义勇为,小偷往往被群众震慑而图谋难逞;有人软弱退让,小偷得寸进尺,抢了钱还要金首饰。大到政治交往也是如此,如近几年日本舆论界要求敢于对美国说“不”字,日本也做了一些尝试,证明邪不压正,对不讲理的人,态度强硬一些,对方往往会退让。

流泪能够换得对方的同情。《水浒》中有一则故事,李鬼冒充李逵打家劫舍,遇到真李逵,李鬼垂泪谎称家有老母需供养而换得宽恕。交往中,流泪加忏悔之辞,往往使听者心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应注意分辨是真诚的眼泪还是鳄鱼的眼泪。

恐惧能将人们的心拴在一起。应激环境中尤其如此,如唐山林西商店火灾证实,遇难者是在恐惧中挤成一堆因一氧化碳中毒而窒息身亡。当恐惧事件将人们联系在一起时,需临阵不慌,急中生智,果断地寻找应变措施。

对他人爆发的激烈的情感,能够处变不惊,心平气和,往往令人尊敬。如作为领导和管理者,当下级因故发泄脾气或个别人胡搅蛮缠时,处变不惊,心平气和可防止问题激化,留下回旋余地。

情感冷漠常使交往者打退堂鼓。一般说来,“来而不往非礼也”,但是有些情况下,当不需要这样的交往时,态度冷淡是中止交往的最好办法。

感情相同时往往会得到双方的共鸣。俗话说“同病相怜”便是如此,就狭义讲,患同样疾病的人,在一起时很容易谈病史及用什么药较好等;就广义讲,当人感情相同时,很快便能寻找共同语言,一见倾心。

坦诚和坦白可以获得人的同情。社会交往中,诚实地承认错误,胜于强>>

清华大学彭凯平

爱是一种复合情绪

1 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一种躯体和精神上的复杂的变化模式,包括生理唤醒、感觉、认知过程以及行为反应,是对个人知觉到的独特处境的反应。

2 情绪是感情的过程,是个体需要与情境作用的过程

3  情景性,机动性,暂时性

4  情感具有稳定的,持续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

5 情绪的功能:

- 激发心理能量

- 心理活动的组织者

  - 人际交流的工具和手段

          - 连接群体的纽带

情绪的心理学研究

James-Lange 情绪理论 (William James / Carl Georg Lange )

人类的情绪,是对外周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一种反应。

詹姆斯—兰格理论:基本观点是,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不同观点认为, 不同的情绪反应有相同的神经生理变化

坎农—巴德理论 Cannon-Bard Theory  (Walter Cannon / Philip Bard )

刺激—大脑—情绪—内脏—骨骼—躯体前端

认知判断

外在刺激—生理反应—认知评估—情绪体验

沙赫特—辛格实验

同样的生理反应,如果评价不一样,情绪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实验的目的:1当人们处于生理唤醒状态时,人们是否会体验情绪状态呢?

                      2 环境事件是否会影响人们的情绪状态呢?

实验设计:1为了使受试者处于同样的生理唤醒状态;研究者对受试者说,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一种新维生素化合物 (称为 Suproxin) 对视觉敏感度的效果;而实验注射的是 肾上腺素

                  2 为受试者分为 3组;

                        组一:心悸,手颤抖,发烧

                        组二:仅身上发抖,手脚嘛

                        组三:不做任何解释

实验结论: 大脑对来自环境中的刺激,自身的生理反应加以认知评估,而其结果会使人产生了某种情绪体验。

达尔文的情绪进化理论

保罗·艾克曼 Paul· Ekman

艾克曼基本情绪理论:人类的情绪都是通过面部表情表达出来的,可以由同样的心理的因素所激发。

艾克曼的跨文化研究:人类对基本情绪的表现,认识和辨别是基本一致的。比如 愤怒、厌恶、恐惧、快乐、悲伤、惊讶。

    1不同文化的人,对基本情绪的辨别,有非常高的相同性和一致性。(相同的工业化国家)

    2 对人类的各种情绪有非常高的一致性和认同感。                                (巴布亚新几内亚)

    3 (美国人对巴布亚新几内亚)

    4 (美国人和日本人观看同样的**)

人类的基本情绪体验是相同的

人类的情绪是进化的产物

艾克曼提出 面部表情反馈假设

A 保持一种面部表情能够引起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

B 不同的面部表情产生了不同的反应

推论:不仅情绪可以决定表情,表情也可以决定情绪

知识小结:

第一,情绪是基于进化的普遍的身心反应

第二,情绪表达、情绪评价,情绪的生理反应,以及再认他人的面部表情,都存在着普世的一致性。

第三,这些普遍的情绪过程,对我们的适应、反应和应对社会生活,有着巨大的价值和作用。

情绪的文化差异

1情绪价值理论

2情绪表现规则:是从小学习培养的行为方式

    1衰减情绪反应

  2 放大情绪反应

  3 综合情绪反应

  4 限定情绪反应

  5 掩饰情绪反应

3 辩证情绪差异

    悲喜交加

情绪智力 :1感受情绪的能力

                    2控制管理情绪的能力

                    3利用情绪的能力

                    4对情绪意义理解的能力

情绪管理

情绪感受

情绪利用

情绪理解

提香 Duchenne 人类真实的微笑有一些可以看出来的明显的特点

情绪识别

如何提高情商:1 了解情绪意义与价值

                          2管理和控制情绪

                          3 观察理解他人

                          4正确分析解决问题

                          5 富有同理心和同情心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艾利斯提出的,用于解释人类情绪形成和情感管理的理论模型。从这个角度来看,"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着它哭,它也会对着你哭",就可以通过情绪ABC理论来解释了:

A 代表触发事件,即生活本身,可能会引起我们的情绪波动。

B 代表我们的信仰系统、思想模式和态度,即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和反应模式。

C 代表情感和行为输出,即我们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反应。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我们对生活的负面情感进行消极表达,如哭泣、抱怨等,我们的态度和信念会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并最终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情感输出。而如果我们能够对生活保持积极的态度,如微笑、感恩等,我们就能够更积极地面对问题,掌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从而获得更好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来访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ed therapy):也称为求助者中心疗法,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由罗杰斯所倡导,这种咨询方法认为任何人在正常情况下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的成长潜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无需咨询师进行直接干预,人能够通过自我引导而成长。

中文名:来访者中心疗法

外文名:Client—Centered therapy

应用学科:心理学

应用范围: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简介:人本主义心理疗法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心理疗法,人本主义疗法不是由某个学派的杰出领袖所创的,而是由一些具有相同观点的人实践得来的,其中有患者中心疗法、存在主义疗法、完形疗法等。在各派人本主义疗法中,以罗杰斯(C·R·Rogers)开创的来访者中心疗法影响最大,是人本主义疗法中的一个主要代表。来访者中心疗法认为,任何人在正常情况下都有着积极的、奋发向上的、自我肯定的无限的成长潜力。如果人的自身体验受到闭塞,或者自身体验的一致性丧失、被压抑、发生冲突,使人的成长潜力受到削弱或阻碍,就会表现为心理病态和适应困难。如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能够和别人正常交往、沟通,便可以发挥他的潜力,改变其适应不良行为。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基本假设是人性本善,人是完全可以信任的,且人具有自我实现和成长的能力,有很大的潜能理解自己的问题,而无须咨询师进行直接干预,如果处在一个特别的咨询关系中,人能够通过自我引导而成长,罗杰斯认为咨询师的态度和个性以及咨询关系的质量是首要的,咨询师的理论和技能是次要的,相信来访者有自我治愈的能力。

基本理论

(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罗杰斯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基本的动机性的驱动力,称之为实现倾向,是人类有机体的一个中心能源,控制着人的生命活动。自我实现的趋势是一个引导人们努力认识、实践、自治、自我决定、完善的过程。这种趋势能够通过自我意识和自我引导引起态度和行为改变的能力。

罗杰斯认为个体在自我成长过程中,不断与现实发生着互动,个体不断对互动中的经验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不依赖于某种外部的标准,也不借助意识上水平上的理性,而是根据自身机体上产生的满足感来评价,并由此产生对这种经验及相关联系的事件的趋近或回避态度。凡是符合自我实现倾向的经验,就被个体喜欢、所接受,成为个体成长发展的有利因素,而那些与自我实现的倾向不一致的经验,就被个体所回避和拒绝。

来访者中心疗法度人的看法是积极的,乐观的,相信每个人都是理想的,能够自立的和自我负责,每个人都有积极的人生趋向,因此可以不断地成长与发展,迈向自我实现。人都是建设性和社会性的,是值得信任的。咨询师需要给求助者充分的信任和支持,求助者就会依靠自己的力量发生改变,并不需要咨询师进行控制和指导。

罗杰斯对于经验的解释来源于现象场,认为经验就是指求助者在某一时刻的所具有的主观精神世界,既包括有意识的心理内容,还包括没有意识的心理内容,还有个体的认知和情感事件,这些能够被个体知觉到,或具有被知觉的能力。经验被个体体验、知觉的状况对一个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适应状况非常重要。

自我概念是指求助者如何看待自己,是对自己总体的知觉和认识,是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的统一体。是通过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尤其是个人与生活中重要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对人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每个人都存在两种价值评价过程,一种是先天具有的有机体评价过程,另一种是价值的条件化过程,价值条件化建立在别人的评价的基础之上,而非建立在个体自身的有机体的评价基础之上。个体在早期就存在来自于他人积极评价的需要,即关怀和尊重的需要。一个人的行为受到别人的好评时,这种需要就会得到满足,当对自己的行为满意,而他人没有感觉满意时,就会产生一种困境,自我概念和经验之间就会出现不协调。

三、心理失调的实质及治疗

自我概念是来访者中心疗法理论理解心理失调的关键,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不协调是心理失调产生的原因。个体为了保持自我对环境的适应,可能为了符合别人的期望而否认和改变自己的价值,但这种改变不符合自己的意愿。

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实质是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或者达到个体人格的重建。

咨询师要达到设身处地理解,必须在一开始就能让求助者感觉到这种关注,即无条件的积极尊重,这种尊重建立在一种“一对一”的基础上。不论来访者的阶层、感情和行为是什么样的,都要发自内心的感到对方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这种尊重是真诚的情感。

设身处地理解意味着理解求助者的情感和认知信息,并且让求助者知道他们的情感是被准确理解的。促进性的言语交流必须把重点放在求助者当前的情感和认知内容上,与来访者的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咨询师要深入了解求助者面对当前问题和处理时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就现实问题分析和探讨求助者的处境。

非言语信息可以通过几种方式传达出来,包括姿势,身体活动和位置,面部表情,微笑,咂嘴,皱眉、动作的频率,声音特点,手、脚的活动,目光接触等。甚至距离远近也能反映出求助者的内心在信息。

在很多心理咨询的情况下,“沉默是金”。咨询中会出现某一个时刻,咨询师和求助者都要考虑所说的话,而不需要任何言语,任何语言可能都会产生干扰作用,一个善于观察的咨询师能够感觉到求助者在什么时候对情感或信息进行意义的加工处理,因此,沉默也是咨询师设身处地的理解的一种有效方式。

来自罗杰斯理论基础的艾根帮助技巧系统(Egan,1975)理论观点认为坦诚交流包括

咨询师不固定自己的角色,就意味着在咨询中的表现如同在现实生活的表现一样坦率,但是并不把自己隐藏在内职业咨询师的角色之内,而是继续保持与当时的情感和体验的和谐,并交流自己的感情。

一个自发的人会很自由地表达和交流,而不是总在掂量该说什么。

坦诚的人也是没有防御反应的。一个没有防御反应的咨询师很了解他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且很了解该如何感受它们。

对坦诚的人来说,他的所思、所感及所信的东西与他的实际表现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

坦诚的人在合适的时候能够袒露自己,咨询师能够了解求助者的真实情感。

艾根将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称为尊重,并且指出它是一个高水平的咨询师的最高价值观。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表现在:

五、咨询过程

求助者不愿意主动寻求治疗和帮助。求助者对待自己的经验是刻板的、固定的。他们对于当前的经验,常常寻找它们与过去的情景有无相似之处,然后根据过去的行为模式做出反应并感受它,看不到新经验的变异性。对大多数的经验采取非黑即白的绝对化态度对待。

在这个阶段,求助者可以流畅地谈论一些自我之外的话题,但仍不能承担问题的责任。

如果前两个阶段感觉能被咨询师完全接纳,那么求助者在心理上就会觉得更加安全,在这时的表达就会更为流畅和自由。虽然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真实感受,但很少承认当前的感受,并且对自己的感受不能接纳。

这个阶段求助者能够更自由的表达情感,但在表达情感时很具体、很生动,对现在情感的表达还有些障碍,能够接受自己的某些情感,并能对问题有一些自我责任感,对经验与自我不一致的地方有一些新的认识。

此阶段,情感表达更为自由,对情感和个人意义的分化更加明确,开始接受自己的真实情感,并且能够认识到自我内部的不协调和矛盾。他与内部自我的交流变得越来越流畅,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越来越想成为真实的自我。

这个阶段,他不在否认、恐惧、抵制那些自己的真实感受,感受到已经解除了自我概念中那些对经验的束缚,能够切实体验到自己的真实情感,因此感到无比放松。

这个阶段几乎不需要咨询师的帮助,就可以继续自由表达自己,对自我经验的排斥、歪曲越来越少,自我内部沟通越来越多,自我体验越来越真实。尝试改变自己从前僵化的个人建构,使能够有效地处理自己的各种经验。求助者对自我的整合,治疗的领悟会从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扩大到生活中的其他领域,变得自由、开放。

六、注意事项

1、来访者中心疗法体现人本主义的哲学思想,是一种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理论体系,不能把这种治疗方法作为一个固定的完整的疗法,希望别人把他的理论发展成为一种试探而不是教条,期望自己的模型能够完善、开放和包容性发展。

2、来访者中心疗法认为咨询治疗导向的首要责任在于求助者,求助者面临着决定他们自己的机会。咨询者不能把具体目标强加给求助者,应让求助者自己选择自我价值和目标。

3、来访者中心疗法的一个潜在的局限性是一些正在接受培训的初学者倾向于接受者没有挑战性的求助者。这种方法限制了自己的反应和咨询风格,只把经历放在反应和倾听上。

4、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一些治疗理论已经整合到现代心理治疗中,关于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共情、尊重、真诚的态度等已经变成各种现代心理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基本原理应当成当代心理咨询师素质培养的基础内容。

员工绿色行为决定了组织环保成效, 是促进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员工绿色行为是指员工实施的一系列旨在减少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有助于环境可持续的行为。首先, 介绍了员工绿色行为的概念、结构; 其次,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情感事件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解释了员工绿色行为影响因素; 最后, 提出未来研究可以从概念界定、研究层次、研究视角(均衡视角、动态视角)三大方面做进一步拓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125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