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文学的母体,当我们提到《诗经》中的爱情诗这个话题时,会想到诗经产生在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这样一个遥远时代的作品,即使《诗经》中涉及到爱情内容,可能在我们的头脑中,呈现出比较单调的一种情感形态。
朱熹曾有过这样的观点: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因此,《诗经》国风中有大量爱情诗歌,这些爱情诗歌里呈现出的爱情情致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分为下面几个方面内容。
(一)自由浪漫的爱情。
例如:《诗经邶风静女》第三章"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意思是说,并非茅草本身多漂亮,关键茅草是女孩子特意从郊外采摘而来,所以"洵美且异"。诗中"茅草"是爱情的象征。诸如此类诗歌,指相爱的青年男女可以自由约会,他们追求自由浪漫的爱情。
再例如:《诗经郑风溱洧》中,上祀节这天,要举行修禊之礼,大家都要到溱水、洧水河边去,用冰雪融化之水消除不祥,也去祈求一年福祉。一个女孩子和一个男孩子也到河边他们在河边有说有笑互相依偎着…这首诗也呈现出当时青年男女所追求的一种自由浪漫的爱情画面。
(二)和谐美满的婚姻。
例如:《诗经周南桃夭》第一章“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花炫璨纷繁,映着桃红色的心事。诗中这位新婚女子的内心满溢着对未来婚姻生活的憧憬,希望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那个时代的人们无不渴盼拥有和谐美满的姻缘,遇见生命中最美的注定。
(三)礼制渗透的婚姻。
古代男女结合,必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尊崇古代婚姻礼,即六礼。它们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例如:《诗经卫风氓》,虽然全诗讲述一个女子诉说她不幸的婚姻遭遇。但第一章"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我不能与你私奔,你必须派一个适合的媒人到我家来提亲,征得我父母的同意才好。可见当时对爱情的追求必须要符合古人婚姻礼制观念。
再例如:《诗经豳风伐柯》第一章"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诗中也没有遵从礼仪,失踪女孩子有种迟疑的态度,对男孩子对她的追求持有一种犹豫和保留的态度,因为古人认为没有父母同意,没有媒人说合的结合是可耻的事。这一类诗中对爱情已经有了明确的对礼仪的要求。
又如:《诗经郑风将仲子》第一章中"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中的"将"义为"请求",意思是说"仲子啊,希望你不要攀越我的宅院,不要折毁我的杞树,并不是我舍不得那些树,怕的是父母的斥责。"这首诗就是一个典型的作品。
(四)相思悲歌的苦恋。
从《诗经》中得知,既然那个时候的人已经有了对爱情有明确的礼仪要求。那么必定会产生这样一类诗歌主题,即相思悲歌的苦恋。
例如:《诗经陈风月出》中"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三句,幽思愈发深重,写出了相爱的青年男女由于不能结合而表现的一种怅惋之情。
再例如:《诗经秦风蒹葭》一诗主题较多,但"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道阻且跻,…宛在水中坻"、"道阻且右,…宛在水中沚"三句,也可以理解成青年男女爱而不得的离别悲伤之情。
除了以上四大方面内容,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形态呈现的爱情诗,如始乱终弃的苦涩情感的,或者是背离伦常之外的畸形情感的,更或者是一些关于送嫁特别题材主题的诗歌。
(五)送嫁离别题材
例如:《诗经邶风燕燕》中"其心褰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等词语,都是在描写诗中女子身份是妹妹以及她诚实善良、温柔贤惠、谨慎的美好品格。妹妹要远嫁去了,临别还念念不忘自己的兄长,牢记先君治国时候,他的方面来告诫他的兄长,用这样的话语鼓励兄长,好好治理国家。最后一章"先君之思,以勖寡人"一句也有种家国之恨,亡国之情在里面。因此这首诗是写一个兄长给自己的妹妹送嫁的一篇诗歌,也表达送嫁离别时的悲伤情怀。
清代王士禛评《诗经邶风燕燕》是一部非常感人的作品,惊天地泣鬼神。被称为"万古送别之祖"。
举例分析《诗经》六艺之首"风"的含义。
《诗经》六义"风"的含义:
(一)"风"按作用角度,来讲,她是讽诗或者是风教。
(二)"风"来源角度,土风也,风源也,今语所谓地方民歌也。
(三)"风"以国风中的诗歌角度来理解,风的含义不止这,三个层次的内涵。"风"指爱情。
白居易送给好友元稹的一首诗中题,曰"一篇长恨有风情,一首秦吟近正声。"白居易最得意的,两类作品,一种是《长恨歌》被称为有风情的诗歌;一种是和《诗经》有教育诗歌相类似的《秦中吟》,称之为"正声"。其中他提到的"风情"二字,大概便指"风"的另一个含义:爱情。
朱熹《诗集传》续言,曰"男女相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可见"风"之含义①可以歌唱②来源于里巷歌谣,换言之指内容大部分写男女爱情。
以上是从学者角度对"风"作出的解释,那么从读者角度又该如何理解"风"的含义?
汤显祖《牡丹亭》中,南安太守杜宝非常珍爱她的掌上明珠一一杜丽娘。他特别延聘老师陈最良给他的女儿杜丽娘教《诗经》。老师从传统角度分析《诗经》,但杜丽娘特别聪慧且有较强的阅读诗的能力,感到自己的感受,与老师讲的不一回事。于是《牡丹亭》第九章道"杜丽娘读到《诗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句时的感叹,曰:‘圣人之情,尽见于此矣,今古同怀,岂不然乎?"。汤显祖给《牡丹亭》题词曰:"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段题词中讲到的丽娘所梦之人柳梦梅。可见读者们于"风"之含义,在此处更可理解为对自由的爱情的追求。
综上所述,《诗经国风》中的"风",《诗经》六艺中的"风"重要的内涵是指青年男女的爱情主题。
伤春悲秋;5、痛苦生活的同情。田园诗风格为恬淡宁谧: 1,由实到虚; 4,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恬淡的隐居生活; 2; 2,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思念亲友: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一)边塞诗(建功报国类)唐诗多为。(四)山水田园诗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闲适; 10、重阳登高。宋词常有、功名利禄。(五)咏物诗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借古讽今的情怀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激愤; 2。写作上; 3青春易逝的伤感、仰慕、主和派及小人当道的愤懑; 2,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 3; 4、昂扬勃发的精神状态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酒; 2托物传情(月。(六)思乡怀人类诗歌 1。(九)即景(或即事)抒怀类诗歌 1、英勇善战的将领出现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7; 5,感慨个人遭遇(怀才不遇)、欢乐; 2诗歌的思想内容常见情感重在劝勉; 5; 2; 3、烦闷。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八)思妇闺情诗 1: 1触景伤情、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3、杨柳农村景物、壮志难酬的悲叹 8对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失地的痛苦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告慰平生的喜悦。常用比喻; 5。诗境隽永优美、象征,山水诗风格为清新优美昔胜今衰的感慨; 8; 6。 1; 3、孤独:悲凉慷慨描写自然风光; 11、奔腾俊伟等、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繁华富贵等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田园的悠闲因梦寄情山河沦丧的痛苦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4,情深意长的勉励、寂寞; 4仕途失意的苦闷; 5、安慰 3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夕阳,或抨击社会现实仅是客观的叙述对异族统治下人民流离失所壮志难酬的怨愤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雄浑豪放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日暮思归)对腐败无能的将领的愤怒和对士兵痛苦生活的同情抒发别离苦情,语言清丽洗练; 4反映离乱的痛苦、伤感、杀敌报国的意志。(三)送别诗 1; 3、雁描写美人迟暮直接抒写离别之情(依依不舍的留念,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闲适。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2。风格多为; 9对历史寄情山水; 3、拟人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对投降派妙喻传情、秋等 、笛,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寄寓人生感慨。(二)忧国伤时类(与上一类多有重复) 1、对比等表现手法,风格恬静淡雅。由物到人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6闺中怀人; 2、坚持节操等征人思乡,坦陈心志的告白感时生情(中秋望月从军边塞,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2。(七)咏史怀古诗 1; 6:长亭,遗世游仙:忧愁,写出精神品格描绘将士英勇无畏、柳); 4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同情人民的疾苦羁旅愁思、孟浩然; 3、惆怅; 7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 3年华消逝,前途艰辛的担忧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盼望爱兵如子、鼓励记梦悼亡
杨绛作品《老王》的主旨:
启迪大家做有爱心的人,要关注生活中的普通人,更要尊重普通人的“爱”。
通过交往作者了解到老王的基本状况:身体残疾、亲情孤独、生活窘困。看到此种情景人们往往自然产生同情之心,这是善良人性的表达,杨绛先生也具有这种善良美,对照你我平心而论她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如果作者的《老王》没有最后的愧怍之辞,而以对这样一个不幸老王的去世感到些许的难过叹息而收笔。如此足以表达“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突出关怀不幸者的写作意旨”。然而,杨绛先生采用了“愧怍的结尾”。“杨绛的‘愧怍’”更是一种深刻的反思!内心反思、自我批判才会诞生“愧怍”。
文章的语言像是淡淡的带有某种吝啬的闲聊,比如“我常坐老王的车”、“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恶病,瞎掉了一只眼。”而作者觉得老王瞎了眼很是不幸、“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等等。字里行间表述的虽是对老王的关心和同情,然而这种闲聊式的叙述似乎也在隐约地流露着另一种情感,即作者对老王的凉凉的不曾被感动的情感,这是作者刻意要表现的,是她在对老王认识的反思后对自己的“麻木”、“吝啬”、“冷漠”的情感进行自我批判。比如送冰的事:“老王愿意给我们家代送,车费减半他送的冰比他的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这件事让作者对老王的认识只是“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紧接着说“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没想到这点。”更充分说明这一点。其实老王要为作者家代送冰愿意车费减半并非是客气地要揽到这笔生意,而是有意报答一下作者家对自己的同情和帮助,所以他既然拗不过作者家不要他减半收费就又多送一倍的冰。那时“我”怎么没意识到老王的善意呢?——麻木!作者为此感到愧怍。
风是无形的,那么怎么知道风来了呢?那就只能靠感知和细微的观察。作者意在说明,做人做事都要用心感受和观察,才能发现细微之处。
原文: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梢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起波纹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出自叶圣陶1934年6月发表的一首小诗
扩展资料:
《风》--出自叶圣陶1934年6月发表的一首小诗
叶圣陶先生从1912年起从事语文方面的教学、编辑、出版工作,前后六十多年,对于这半个多世纪里我国语文教育工作种的利弊得失知道得深切详明,思考得深入透彻,写下了大量文章。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由这些文章结集而成,共分六大部分,分别从语义教育理念、语文教学方法、文章作法、教材编法、读书评沦、文本解读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主张,从阅读教学到写作教学,从理论到具体做法,涉及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
叶圣陶(1894年一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其它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灾》(1923年)、《线下》(1925年)、《城中》(1926年)、《未厌集》(1928年)等。
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月刊》、《开明少年》、《笔阵》、《国文杂志》、《中国作家》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我的家乡在川东北,四面环山,一条河弯曲从山脚流过,没有人知道这条河经历了多少春秋,但却是大山里的人走出去的通道,风也是通过这里进入我们的生活。
此时,并没有风。满山葱郁的秋林,都静默地伫立着,各是各的姿势,仿佛在守望什么。就连地上的碎影——阳光与秋林枝叶携手的杰作,也是静静的,只有斑驳,没有动弹,怕任何些微的动,都会惊扰了这宁静的世界。当然,此刻的却惊扰这个世界的。
风是我在行走中捕捉到的影子。“鸟儿飞过,把影子留在空中”,突然想起这样的诗句。诗句中充满浪漫的遐想,其实只是一种意象的捕捉,鸟儿飞过时的景象。真正的影子,是留不住的,至少不能留在天空,只能铭刻在我们的心里。不止飞鸟,许多事物都是这样,都会时过境迁。而风,一场不知什么时候会光临的风,却可以长久地把“影子”留在了这里——家乡的小路上。
那“影子”是通过一片竹显现出来的,那么地清晰,明显,用不着诠释。竹是慈竹,我的家乡到处可见,苏东坡吟咏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那种慈竹。竹是不可以承受带有阳刚气的风的重量的,他们在风的威严中不得不低头。在它们的身上,我看到那场风的影子——它用自己的生命留住了风的影子。但是,我们是去责怪风的无情呢?还是去哀叹竹的软弱呢?
在骚人墨客的笔下,风的情感是那样的不同,春天的风是温柔的,夏天的风是清凉的,秋天的风是萧瑟的,冬天的风是刺骨的,风来的本质发生没有变化,去的方式也还是那样,但时间的不同人们的感受也就不同。我想是因为风留给他们心中的“影子”不同吧!对于我们或许也是一样。我们何不去勇敢的面对风呢?为什么我们要把我们不可以接受的东西刻画成为魔鬼,我们喜欢的东西就成为天使了呢?
古人说,风乃地块之气。我在想,大地在呼吸的时候,一定是承载了某种神示吧?不然,面对于楚襄王的宋玉,怎辨得清风的雄雌,分别得出帝王之风与庶民之风的区别,并借以讥讽襄王的骄奢*逸。不然,平定了英布谋反的刘邦,年逾花甲,得胜回乡,请父老子弟纵情豪饮,酒酣耳热之际,即兴高歌,脱口而出的竟然是《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千百年来,这歌声曾带给多少人胜利的豪迈。不然,古神话中的风神怎携带了那么多尘世的伤痕呢?于是,我坚信了宇宙的无限。只是,突然降临的灾难,将过去的文明毁灭,让文明重新又回到它萌芽时的初始。如此不断重复,周而复始。我们现在见证的文明,不过是这种重复过程中的一个细节,当然也有风留下的“影子”。
风与叶子似乎最亲密,叶子最容易感受到风的存在,叶子在空中飞舞的姿态是那么的优美,不得不让我们都远离了忧伤与惆怅,去欣赏优美,那舞蹈般的优美。我不知道为什么许多人描写秋风的时候为什么那样的感伤,而我见到那和风起舞的落叶时,我感受到的是叶子的快乐,因为她终于摆脱了树的束缚,和亲爱的风一起尽情的拥抱和飞舞,尽管它很快就要回归大地,停留在这美好的瞬间时间短暂,但叶子是快乐的。以此,我们人也就不难有乐观的内心了。
我久久不舍离去,离开这条因为风同样也留下了我“影子”的路,独自一人,默默伫立于天地间,将心灵泊岸于这大风留下的快乐天堂,亦如这斜坡上静默的亮亮的碎影。我在倾情解读这满山葱郁的树,夭折的竹,飞舞的叶子,解读这风的秘密,我想弄清它的内涵,但是懂了又会如何呢
风(散文)
倾听走过芦荻丛生的草原,我总觉得听见了悠扬的笛声。
是风笛。你说。
风是有声音的,只是我们没有留心细听。于是,你教我听,风借着山岳、草叶或是屋檐上的风铃,流转出低吟浅唱或是澎湃激昂。
今年夏天,我留宿在这座多风的农场里,在风中睡去,在风中醒来,我的双耳,我的心灵,都被丰盈充满了。
当我离开,回到城里,高耸的建筑物把风都截断了,只剩下我惯听风声的双耳。
仍在倾听。
晕云少年时,上体育课,老师教我们躺在草地上,听草花的私语,看天上的浮云。
我专心看云掠过天空,从不知道云走得那么快,怪不得行云被比拟为流水了。
看着云起、云飞、云聚、云散,渐渐感到晕眩,我坐起来,对老师说:“我头晕。”
有人晕车,有人晕船,那么,我是晕云了。
当我把这段经历告诉你,怀着羞赧不安的情绪,你用一种奇特的眼光看我,说:“晕云,天哪。”一面忍不住笑起来。
为什么无论我做了什么事,你总觉得兴味盎然,甚至以为是珍贵的?线条风是最有创造力的艺术家,不喜欢固定的形状,总在改变事物的模样。把直的变成弯的,把平面变得立体。你一定看过直挺的大树在风中曲折;你一定看过平静的大海掀起汹涌波涛。
你一定也看过绅士被吹得蓬乱的头发,淑女被掀飞的裙角,这些都只是小小的恶作剧。
艺术家喝醉时,又哭又歌,笔墨酣畅,就是台风了。他已经掌握不住所有的线条,豪放奔腾,有着足以毁灭一切的力量。
风,让我们看见一个艺术家的细致温柔与暴戾狂情。
暗我在碧澄如天的水边钓鱼,并不是要怡情养性,而是要试着做一个独立成熟的女性,最起码,我还有钓鱼的本事。
但,今天一切都不对劲。
鱼都到哪里去了?仿佛得到讯息,鱼,都不见了。
俯近水面,我终于看见,水上粼粼的波纹,分明是暗号,教鱼躲藏起来。”“把鱼竿扔过一旁,我在美丽的水色中坐了许久。看鱼浮游上来,温柔地亲吻我水中的倒影,鬓边的那朵芙蓉花。
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莲花是被采撷去了?还是没有生成呢?只有一池圆叶。
这是个宁静午后,晶莹的水珠停在叶上,红蜻蜓飞进童年的回忆里,整个莲池睡着了,如一场梦。
风来了。
风最喜欢撩拨睡去的莲叶,把叶片从水中拉起来,像要带走,而后又放下,像是放弃了。一次又一次,莲叶并不理会,因为知道风的性情。知道风从来也不认真,只是爱嬉戏。
问候我病了,一段相当长的时日。
恍惚之间,常看见他,背着简单的行囊,像临别那日,站在门边,帽檐下的眼睛,落寞而热烈,说,我来求和的。
我坚决地摇头。他必须在两种爱情里,选择。我,或是海洋。
站在光亮里,他说:等我这一次,以后,再不走了。
然而,海洋是狂野善妒的情人,不肯放他回来。
我渐渐康复,在夏日的阳光里,把洗涤好的衣物晾挂起来。突然,有声音自远方传来。
是他,蛮横而温柔,遣海上的风,来问候,来拥抱,来缠绵。
海,舍不下他。他,舍不下我。
沉默起风时,我常常不说话。
在风中说话,话语被割裂,不能完整清晰地传达。
人群中,我往往是安静的。
人们愈来愈难互相了解,尤其在经历世态人情之后,发现即使是最简单的问候,也有言不由衷的。
谁能教导我,用最明确的字句,表达对人世最诚挚的善意?谁能了解我,用最纯净的心情,感激这轮回四季无私的给予?在风停止以前,我的选择,仍然是沉默。
风
苏治银
空气流动,形成风;大气流动,形成风。人们团结一心,将气息一齐呼出,也形成风。那风带着呐喊,带着怒吼,也带着喜悦,带着温柔。
风吹来了。看不见的手,摇摇小树,树叶上的灰尘掉了,叶子由灰变绿了。看不见的手,拍拍帐篷,帐篷上的灰尘腾起,被吹散了,篷变新了。看不见的手,握着扫帚一般,把街面的灰尘、大道的泥沙和庭院的纸渣、落叶一齐扫走,扫到边缘的角落或垃圾堆中,街面洁净了。看不见的手,还抹了抹家家户户的窗棂,窗棂光洁发亮了。风穿过蝉声与人声,蝉声与人声也被擦亮了。
风静了。在阳光下,花儿更鲜了,树叶油绿铮亮了,墙角与路边的小草、野蒿更见翠绿了。蝉儿的鸣声更具音乐感了,小孩的歌声更清脆甜美了。
有时,风吹来一阵急雨,沙沙沙,像洒水车,冲刷它已拍过、抹过、扫过甚至擦拭过和穿透过的一切,让它们更加清鲜、光洁、嘹亮,呈现出无比的生命力。
风,有时也横扫树上的枯枝败叶,把为害的虫子往死里抛。它甚至扫荡一切腐败、腐朽之物,荡涤一切残渣与污秽,驱除一切害人之虫。
风,肩负着除旧布新、扫残除害的神圣使命。
然而,有不少人害怕风,骂风,咒风。其实,这是怕正气正风压住了他们的邪气与歪风。
更多的人不怕风,而喜欢风,赞美风。无疑,这些人身上没有枯枝败叶,没有渣滓灰尘,自己也不是害树害花的虫豕,怕什么风呢!倒是愿极力鼓吹那除旧布新的风,那扫残除害的风,并为之呐喊助阵。
多些这样的风,也多些这样支持风的人,一切都一定会更新,更鲜,更光洁,更光彩夺目,更充满勃勃生机……
风,不停地吹来吧!
温馨的三月风
好静好静的小河,好清好清的河水,好暖好暖的阳光,好高好高的白杨树。
我依在白杨树上,无聊地望着河水,拔起一根柔嫩的小草,在手中拨弄着。刚才有几道题没做出来,心里有点烦,我来到了我的小天地,这片拥有红花绿草的地方是我的乐园。
抓起一颗石子使劲向对岸扔去。石子掉进河里,泛起一个圆圆的涟漪。我懊丧地坐下,百无聊赖地望着远方,双手不断地拔着小草。
“你是谁?”一个清脆的童音在我耳边响起。我一惊,回头一望,发现离我不远处,站着一个小女孩。约摸五六岁,圆圆的脸蛋,头上两根细细的羊角辫,编得也是圆圆的。我扑哧一笑,反问:“你是谁?”她认真地看着我,良久,才开口:“我是住那的。”顺着她胖胖的手指向的方向,我看到一座小楼房。我笑着,扯着小草。“你干嘛扯小草?”她圆圆的小嘴撅了起来,充满稚气的圆眼睛带着几分敌视,几分责备。“爸爸说要保护花草树木;妈妈说全国的大人小孩都在栽树呢,要把祖国打扮得像花园一样。”我尴尬极了,她却接着说:“今年植树节,我们一家人种了好多好多树。
你瞧!”我远远望去,果然见楼房附近种了长长的两排白杨树。我轻轻地放下了小草。她冲我一笑,用那软软的稚嫩的声音哼起了:“我们的祖国是花园……”“馨馨、馨馨……”“哎———”小女孩把手卷成话筒状答道。“你叫馨馨?”“嗯,温馨的馨。”她一边回答我,一边匆匆朝家跑去。
我凝望着她的背影,许久,我回过头,啊,好静好静的小河,好清好清的河水,好暖好暖的阳光,好高好高的白杨树,还有那,好温馨的三月风……
风
黄玉文
小时候,他喜欢风。喜欢风来去自由的潇洒,喜欢它亘古不竭的力量。所以,他同样喜欢跑,因为他知道风也似变幻莫测的迷藏。惟有跑,可以让他同风比肩,与风相伴。在他眼里,风只眷顾那些勇敢奔跑、不懈追逐梦想的人。所以他一直在奔跑,怀着质朴、执着的愿望,一直奔跑着……
长大之后,他成了运动场上的佼佼者。光荣与梦想,低谷与沮丧,他在没有终点的跑道上,像永不疲惫的战马,征战四方。曾经起点的鸣枪,终点的秒表,他守望着观众的热闹喧嚣,最后目送他们曲终散场。曾经成功时的掌声,失意时的嘘声在他耳畔肆意荡漾,他听见胸中的心脏上上下下。曾经为辉煌热泪盈眶,也为消沉黯然神伤,只是那些都已成为了云烟过往。
只有风和它们不一样。只有风,在他经历着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时,为他聊慰心伤;领跑时,风会告诉他戒骄戒躁;落后时风会为他加油打劲;领奖台上,亲吻他的脸庞;难过的时候为他吹干湿润的眼角。
他一直在奔跑,和风一起奔跑。直到一次意外的受伤,让他失去了驰骋赛场的实力。他不想相信却不得不相信,他再也无法奔跑,再也无法享受风的赞赏。队医无能为力的婉言相劝,教练不经意的摇头叹息,留给他一个无穷尽的黑洞。从此他的生活陷入迷茫。
他开始自暴自弃,时而抑郁,时而狂躁。他把自己囚禁在无声的世界里,担心自己听到风声就无力自拔,笨拙地以为“呼呼”的风声是属于败者的讽刺与嘲笑。他痛恨自己的懦弱与颓废,却无法坦然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打击。他开始想念他的赛场,想念他的知己。纵使心灰意冷,终于在一个起风的日子他重新地来到田径场。
夕阳的余晖下,风起云涌。他从看台上鸟瞰着心爱的跑道,好像看到了还未完成的愿望突兀地搁浅。蒸蒸日上的事业轰然倒塌。儿时因喜爱风而恋上跑步的理由纯粹得有些可笑,可是这个最初的梦想却让他跨过了一路的艰难问鼎王者桂冠。
风依旧,他终于明白:一直以来追逐的并不是与风奔跑的快感,而是心中的理想。风只是这条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心里潜藏的勇气。风只是理想的化身,给予心灵最亲切的抚慰。
他还是喜欢风。喜欢风来去自由的潇洒,喜欢它亘古不竭的力量。尽管他失去了与风奔跑的双腿,可是他还有一颗与风奔跑的心。他知道,风不只是眷顾那些乐于奔跑的人,而且眷顾着追逐理想的勇者。
今天,阳光明媚,小丽紧紧闭上眼睛,狠狠地呼吸着略带青草气息的空气。此时,她刚出温哥华机场,一切都向她预想的一样风景优美如画。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刚初中毕业的她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自己的留学生生涯,幻想着以后大富大贵。
温哥华的风不象老家那儿的风。温哥华的风是干净的,温柔的,是一位善解人意的的小姑娘,它轻轻为你按摩着,帮你解除疲劳,温哥华的风让人迷恋而家乡的风却是混杂着尘土和细碎的草屑,略带一点野性的,象一个顽皮的小孩一样,玩着泥巴,最后用那沾满泥屑的小手在你身上拍两下便快速遛走了。在风的欢迎下,小丽来到了校舍,欣赏着学校的美景。
就这样在“陶醉”中过了两个多月,但事情发展得并不顺利。小丽是个害羞的女孩,在课上,她不敢发言,课下她不敢和同学们交流。除了上课吃饭外,她从不敢外出,此刻,她正坐在床边思考着,房间很闷,于是她打开了窗子,风,很甜,很甜,但在那之后,她却尝到了一丝苦涩,她开始怀念家乡的风,怀念那个调皮的小孩,她真想要和它一起玩耍
是啊,外面的世界对人有着太多诱惑,人们羡慕高楼林立,欣赏着优美风景,品尝可口食物,于是他们走出家乡。来到了外面世界。他们尝到了自己想要的甜蜜,但甜蜜过后,他们便又开始怀念那最真,最原始的滋味,那曾经厌倦的一切事物。
小丽在国外毕业后,回到了家乡,理由很简单:她喜欢那儿的风。
风
吴珊颖
每当秋风咋起,丰收的喜悦便笼罩在这个偏远的小渔村里,村民们纷纷忙碌在渔港码头,你一袋我一袋地卸下刚从海上捞起的鱼儿。
此时,只有一个人呆呆地坐在冰冷的石板椅上,她充满期待的目光扫视着岸边的每一个人,似乎再找什么人。“姥姥,风那么大您还是回屋吧。”身边传来小孙女稚嫩的声音。“不,我要等他回来。”姥姥轻声说。说完,她颤抖的双手托捻了捻头上被风吹得狂舞的白发,又顺了顺两条只有少女才会绑的羊角辫。望着远处的大海,她苍老的面容里挤出两朵小小酒窝,一切都像从前。每隔一段时间,姥姥都会麻利地整整身上的那件大红棉袄,弹走红色布鞋上顽皮的尘土。
天天如此的等待,每当有村民关切地问姥姥是否回家休息。姥姥总是微笑着说:“不。我爱这风,他说过,风来了他就会带着整船的鱼和我团聚的!”说完,姥姥脸上洋溢着幸福与甜蜜。可是知情的村民听到姥姥这话无不心酸,其实,姥姥要等待的他,在几十年之前的一次打渔中,遇到海上风暴,葬身鱼腹了。
秋天的海风依旧在吹,几十年来都未曾停歇,这风是姥姥和他的忠实媒人,没有这风,姥姥和他也许一辈子也见不着面。
那是40年前的秋天,当姥姥还是个花季少女时,总喜欢扎着两条羊角辫,穿着那身红色大棉袄,在海边的沙滩上玩耍。海边的风,每年都很强盛,特别是到了日落时,因此,年轻姥姥的头发每次都会被吹成“鸡窝”,但她似乎一点也不在乎这些,青春年少的她顽皮得很。有一次,姥姥在沙滩上捡贝壳,海风习习,不仅吹乱了她的头发,更重要的是,风把她最喜欢的胸针吹跑了,姥姥格外着急,那胸针是妈妈生前最喜欢的!“哪去了,哪去了”姥姥被急糊涂了,焦急的拨着泥沙,细沙在姥姥手上留下斑斑伤痕。“你是在找这个吗?”一个小伙子说,姥姥一看,正是那胸针,感动得流下泪水。“你这样打扮真好看,就是……”那小伙子淡淡的一笑,“就是你头发太乱了。”姥姥红着脸,也笑了。从此,姥姥的头发在他面前再也没有乱过。
一晃40载过去了,姥姥要等的他永远也不可能回来了。风使劲的捶打着岸边的渔船,它们相互撞击发出恐怖的响声,太阳已经下山了,此时,周围的空气突然变得压抑起来,天空瞬间被黑云笼罩,一场风暴即将来袭,这恐怖的场景和40年前他出海时的一样。刹那间,姥姥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她慢慢的起身,脸上一副恐惧的表情,风越吹越大,但姥姥却迎着风一步一步的向大海走去,那强劲的海风已经阻挡不了姥姥前进的步伐,暴风掀起层层海浪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声。姥姥声嘶力竭地喊着:“大明,你终于回来了,我在这里盼了你几十年了,这下子我们永远也不会分开了……”一卷巨浪奔涌而至……
黎明时分,风平浪静了,被风暴戏谑了一晚上的海滩,又恢复了平静。小小的渔船被打得支离破碎。许多村民的茅草屋也被掀了顶,。村民们早已不顾自己的个人损失,纷纷出来寻找一夜未归的姥姥。正当村民焦急万分时,从大海的不远处,缓缓漂来一件红色棉袄……
是风带来了他们的爱情,有是风让他们在相隔40年后,永远团聚。
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