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佐”可以带多少兵,为何日军不当少将都要争当大佐?

日本“大佐”可以带多少兵,为何日军不当少将都要争当大佐?,第1张

导语:我们都知道,老一辈的人都比较喜欢看抗战剧。很多年来,我们国家也拍了很多抗日战争戏,电视台每天都播放着抗日剧,其中最常见的角色,就是大佐,大佐身边围绕着一群保护他的人。

甚至,他们还能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似乎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角色。那么,大佐到底有什么样的权利呢?难道他比一般的将军还要厉害吗?

今天在介绍大佐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日本的军衔制度。军衔制度是根据士兵的等级来进行区分的,比如专业成就,贡献事迹等等。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十七和十八世纪开始采用了这种等级制度。

日本的鹿儿岛被美国在 1835年的轰炸,之后在1845年又被美国,英国等国家联合舰队所轰炸,之后才开始想要改革军队体系。

在幕府政府的时候 ,日本开始模仿西方的军队,建立海军和陆军,之后又开始组建了骑兵,步兵,炮兵等军种,日本的军衔制度是在二战时期才真正发展起来的。

在日本的军衔制度中最高的军衔是天皇元帅,之后是将军,然后是佐宫,尉官,准中士,下士和士兵。在195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日本的军衔发生了改变,从“6等16级”变成了战后的“6等18级”。

当时,日本有三种军官,分别是将军,佐官和尉官,随后又被细分为大,中,少三个类型。而当时最高级别的军官便是大佐,他的职能和上校差不多,大佐就相当于中国军衔中的团长。

根据是一些文章中记载,大佐担任的职务非常多,他不仅可以是参谋长,还可以是旅长等等。虽然大佐是一个二级军官,但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之下,他拥有比少将更大的权利,因此在大多数日本人当中他们宁愿当一个大佐。

不仅如此,一般的大佐通常可以管理一千人的团。如果大佐是一个联队长的话,那么他可以管理一支大概有3500名士兵的军队。在这三千五百人当中,其中有3300人是普通士兵,其余到100多人是炮兵。剩下的士兵,则是保护大估的军人。

因此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很多人围着大佐,这是真实存在的。

抗日剧中,经常可以听到日军下级军官称呼上级军官“大佐”,一般人听多了,也基本上可以断定这个“大佐”在日军军队体系中,是一个比较大的官职了。

而且日本大佐在军队中权力并不小,基本上一个师的参谋长就由大佐担任,这就表示日本大佐相当于将官的存在。在抗日剧中都能发现,往往都是由大佐出谋策划,当出了事,通常由大佐解决,超级嚣张。这也就是为什么经常可以在战争剧里发现“大佐”是出现最多的一个军衔。

通常我们都会将日本的大佐与我们中国的上校相比较,其实在职位的方面它们两个的性质是差不多的。但是在权力的方面,大佐可以说是比我们的上校管的士兵还要多很多。因为我们当时一个团的人数最多也不会超过两千人,而大佐管理的一个连的队伍大约就有三千五百个士兵。

而一个大佐的作用就在于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有可能对整个战局起到决定作用,对下会对一个战略要地,攻坚堡垒的作用很大。

对于国民政府而言,一个普通上校军官在数百万大军中,仿佛一滴水珠,没有任何的存在感,一场大战之后,少将军官阵亡都不在少数,至于上校级军官更是屡见不鲜,没有什么值得震惊,但是对于日军而言,阵亡一名大佐级军官就是重大的损失了,而且一旦有中国军队击毙了日军大佐,那么他将会受到政府的大力嘉奖,因为在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击毙一名大佐军官的难度,不下于取得一场中型战役的胜利。

而大佐则是佐官中最高的,相当于我军的上校级别,也就是旅长这个位置,这个军衔毕竟算是比较高的了

按照日军的军衔排名,一个大佐一般所能指挥的是一个步兵连队。

大佐在日本是仅位于少将的军衔,日本没有准将这样过度,所以大佐的含金量就高了,在整个抗战中,中国真正击毙的日军少将以上军衔才40多人,其中还有不少生前是大佐,死后追晋为少将。

大佐是军衔,而并非职务,想要当大佐对于大部分的日本军人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但是日本士兵是不可能晋升到大佐的,只有军官才能够通过晋升成为大佐,日本的军官是从军校毕业后就担任军官,从来没有当过士兵,也就说,日本士兵不可能晋升为军官,更别提什么大佐了!

可见,对于日本军官来说,当一个大佐并不容易。

抗日剧里常出现的“大佐”是什么军衔?在日军中有多大的权力?日本军衔大致分为“将军、助理和中尉”,“将军、助理和中尉”分为大、中、小军衔。这样,一共有九个等级,即:将军、中尉、少将、高级助理、中级助理、主要助理、中尉、中尉和中尉。当时,日本大佐的地位相当于旅长,少将相当于旅长。从上面可以看出,大佐比少将低一级,但大佐的实权比少将高。

日本高级助理可以担任的职务是:联合上尉、旅团参谋长和师团参谋长围绕少将工作的实际权力大于旅长。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日本将军在二战中宁愿当大助手也不愿当少将的原因。毕竟,在少将身边工作,比少将有更多的晋升渠道和机会。

日本军队的军衔一般分为三级:中将和助理将军,元帅和大元帅只是少将授予的头衔。因此,就高级军衔而言,日本是第三学校的第三名将军,与美国同期的军衔制度相比,这少了一个准将级别。例如,美国是第三学院的第三将军和第四将军(五星上将只在1944年才出现),而国民军也是第三学院的第三将军和第四将军级别(只有一名特殊将军)。

有一个军衔,每个军衔就要对应更多的岗位,日军也有自己的特点。从小到大依次为:部队(13级)-小队(加强排,50)-中队(营,180)-旅(1100,团)-团(旅,3800)-旅和团(师,7800)-师和团(陆军,15000~24000)-陆军(集团军,无固定数量)-前线军(集团军,无固定数量)-总陆军(总指挥,没有固定号码)我回答了关于日本大佐的问题。不要当真。没有说“日本军官宁愿当大佐也不愿当二战少将”。

日本人有一种战士式的好战作风。他们在后方指挥作战,亲自前往前线战场。少将和大佐不一样。这可能是由于催促的战士精神造成的。日本军方有死后追授军衔的惯例,只要高级指挥官死了,他就可以追授少将,迟早他可以晋升为将军,而且他死后仍然有尊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大佐与各国军队的上校相同。它是一个整合和强化的团结构,但该团指挥的人员比同等团级建制单位多。日本大佐应是一名自由翻译的上校,日文字符为di日本陆军有一个特殊的编制,如师、旅、团、旅、中队和中队,相当于大多数国家设立的军师团的营连排。大佐是日本联合部队的首领,日军联合部队3800人的全部兵力相当于当时国军的一个加强团或半个师。日本师团辖两个或两个旅团(师长中将),即师团辖两个旅团(旅长少将)一个师、一个团共有四个团,包括中央直属炮兵部队,该师、该团全员2万多人。

当不上,而且是这辈子都当不上的那种。

大佐这个军衔貌似二战中就日本有,那日本一个普通吃瓜步兵想当大佐有啥办法?我们先看咋能当上大佐。

日本陆军的精英教育体系是非常严格的,所有军官基本都是军校毕业生,越高级的军官,对学历越看重,就连普通的尉级军官都是如此。简单地说,就是你受过正规的军校教育,你才有资格当军官。这是近现代任何一个正规的军队都有的一个标准,比如说咱们八路的干部也得去学习才行。

日本那些高级军官里面,什么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这些人,都是陆军大学校毕业的高材生,虽然东条英机在石原莞尔眼里只是一个只能看15挺机枪的上等兵,但是学历这个硬指标他是有的。

那你那些普通的吃瓜步兵的晋升通道在哪?别说以前,就是现在,义务兵想提干,你也得具备一些突出的能力,也得立功受奖。那时候的日军,也是如此。

普通的日本士兵,想往上晋升,最多就是个军曹,而且还得是那种表现突出作战勇敢,还得有脑子的人才能当上。他的晋升之路,就在军曹这里徘徊,而且稍不留神就碰到天花板了,想再往上升,门就已经封死了。

你想当军官,你就得去陆军士官学校,而这个陆军士官学校也是有门槛的,你也得是读过陆军幼年学校的学生才有资格进去。那么你一个大头兵,读过这学校么?你没读过,你就进不去陆士,进不去陆士,你就当不了军官。

即便说你在战争中进了陆士,你完成学业,出来的级别是少尉,你尴尬不?这还有更尴尬的,要说二战的话,你不能从1931或者1937算起,你得从1939年算。

那么就算你在1939年进入了陆士,你读了三年陆士,出来1942年,然后当少尉,好不容易混到中尉了,准备提升大尉了,你会很惊奇的发现,日本投降了。

看了一下其他回答,都是说陆军的,的确,一个草根出身、没有任何背景的陆军大头兵一辈子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都无法晋升到尉级军衔,因为陆军是严分三六九等的,等级制度非常森严,只有从军官学校毕业才能获得尉级军衔,而能上军官学校的人基本都是有背景的人,所以日本陆军基本切断了底层上升的通道,奋斗一辈子普通出身的大头兵最多只能当到曹长(上士)。

那我为啥要单独挑出来那陆军说事呢因为我以前看过的资料的时发现日本海军没这个情况,虽说海军的等级制度也森严,但是一个普通出身的、没有背景的大头兵是有奋斗的机会获得大佐军衔的。普通的舰艇水兵在招募的时候就开始去海兵学校培训,所以他们的文化程度要比陆军的大头兵们知识要高。(这里得说明一下,日本自明知维新后就已经开始普及义务教育,到1900年左右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义务教育,所以无论是陆海两家的兵都是有着小学或者初中甚至更高的学历的,并不是文盲的大头兵)。

但这能当到大佐军衔的人也少之又少,毕竟军衔越高资历也高,至少要要二十多年才能完成晋升,不过起码它这个上升的通道没断,由于海军舰艇兵在招募时也是面向底层人员,他们被招收后其实就相当于去上军校,不过在日本并不算军校而是叫海兵学校,被招收的海兵在完成学习后只要成绩够突出是可以去进修,通常是炮术科和水雷科(日本语中的“水雷”其实是鱼雷)这两个科目进修的机会更大。 背锅侠南云忠一,就是海军炮术科毕业的

海军中的等级制度同样也存在,一般有背景的孩子在海兵学校毕业后就算是实习也是去巡洋舰上,而没背景的孩子通常被分去驱逐舰或者潜艇,因为在日本海军中,只有巡洋舰级别以及以上的军舰才有资格被称为战舰,才有资格悬挂皇室的菊花纹,而驱逐舰和潜艇只能算作辅助舰艇,没有资格悬挂菊花纹,所以驱逐舰上的日子是非常辛苦的,而在驱逐舰上担任职务后当上大佐的通道就已经通了,只不过很小但并没有像陆军那样已经关闭,在海军中大佐级别一般都是巡洋舰级别以及以上的舰长,所以像当巡洋舰的舰长对于众多海兵来说是绝对困难的。

如果这个问题是指日本的话,那么可以明确的说,没有任何机会!日本的士兵无论做出什么样的贡献都不可能,这是日本的死规定,士兵和军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士兵只是简单的征召而来,当兵只是一种义务,军官则是通过考试录取到军校接受教育之后,才能够成为军官,走的是两种不同的路子。

日本的死规定很强,就是说日本的士兵,无论做多大贡献,士兵也很难获得军官的身份啊,既便有机会也可以获得下级军官,仅限于尉级,弄个少尉都是奇事了,数量极为稀少,至于成为大佐基本是不用提的,大佐对于绝大多数军官都是一个无法逾越的,日本军官要在海军或陆军大学毕业,才有可能晋升为大作,其中在陆军方面,只有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中的前20%的人才有机会报考,每一届陆大录取的人数仅50人左右,不是人们所想象的简单。

如果在其他国家一个士兵可能会因为作战应用等原因获得晋升军官的机会,想要晋升到大佐级别,甚至将军虽非常难的,但是多少是给了一个理论的通道,日本是不存在这个通道的问题。

抓个将军,就能当上大佐。

哨兵小虎第846条回答。

可以说,基本没有机会。

一、何为大佐?

大佐是日本二战时的军衔标志,笼统的说相当于 他国上校军衔。

其编制军衔通常授予 联队长、旅团参谋长、师团参谋长。

这里要注意的是:

①其联队长相当于我们的团(旅)级建制。而其 军衔正是大佐。

②旅团相当于我们的师级单位,其旅团参谋长也是大佐军衔。而旅团长则是少将军衔。

③师团相当于我们的军级单位,其师团长相当于军长,而师团参谋长为大佐军衔,而师团长则为中将(少将)军衔。

(日军参谋军官)

也就是说在旧日本军队,如果大佐军衔属于 建制军队的长官(联队长、旅团长) ,其权利通常不如 担任参谋的(旅团参谋长、师团参谋长)职权大 。尤其是在战争时期。

而这也正是日本 下克上、参谋军官属于大本营独家任命的弊病。

二、为什么没有机会?

1日本军官的培养途径。

日本军官实行的是三级精英制教育。从13岁的陆幼再到30岁的陆大,可以说是层层筛选,而且几乎是“递进”关系。

①陆幼。

陆幼是日军陆军幼年学校的简称,主要是负责日本青年高中学历的教育,从陆幼毕业后,仅有20%的人可以进入陆军士官学校。

②陆士。

陆士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简称,在日本军官称为士官,而士官称为军曹,所以,陆士毕业后授予少尉军衔,其中的优秀军官在经过骑兵、炮兵两年以上任职,并有联队长以上军官推荐,可到陆大就读。

(陆士毕业优秀者可获银怀表)

③陆大。

陆大就是帝国陆军大学,能进入陆大学习的军官基本就前途无忧了,而且想在陆大毕业,是非常难的,其创办64年来,共有3485名毕业生。平均每年不到60个。从第13期后还是天皇要求增加人数,才增加至每年60人左右。

2军官的“团团伙伙”。

大家都知道日军内部也是派系林立,什么陆军、海军不和,统治派、保皇派互相暗杀等等、军政部和参谋部不和等等。

如果说这都属于争夺权利和资源,为自己的军种和政治利益服务,也还说的过去。

可是在军官中依然还划分了“怀表组”、“天保钱组”、“军刀组”等等。

也就是说普通士兵要想当上大佐,必须是陆幼 陆士 陆大毕业。至少也要是陆大毕业。

而如果你是陆大毕业,自然就进了天保钱组,如果是没有军刀组的和你竞争,你或许有机会当上大佐,但军刀组的通常不会把有实权的大佐位置拱手想送。

所以,相当大佐,那就积极军功、入陆大学习,毕业被授予“军刀组”,之后就可以一帆风顺了。

提干一直是基层士兵的梦想,但是能走多远,就不好说了。

有些国家的士兵,提了干,可能到了服役年限,就退役了,根本走不长。

旧日本军队也有提干制度,这种提干的士兵人群叫做少尉候补生,是从部队里优秀的士兵中选拔的。

少尉之路

而少尉之路,却又是非常漫长的。

来的人都是老兵油子,不是伍长就是军曹,服役时间不短,二十五岁左右进入士官学校。

一般少尉候补生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就已经将近三十岁了,三十岁的少尉,面对三十岁的上尉或者少佐(这算升的快的),是没有任何优势的。

南京大屠杀凶手向井敏明和野田岩就是少尉,两人在1937年的年龄为26岁,岁数已经很大了。

少尉候补生,一般都在尉官徘徊,顶天能干到少佐,剩下的晋升可能性,为0。

松山战役中的金光惠次郎少佐,就是少尉候补生出身,他当少佐的时候,已经40多岁了。

当然了,他也当上了大佐,是在松山战役全体玉碎后,直接扬名国内,被日本国内奉为战神,连升两级。

大佐之路

日本士官学校非常重视山头主义,因为士官学校走的的精英路线,每一期的士官学校毕业生都抱成团。

这些人都是日本国内精英,只有他们才能成为大佐,少尉候补生在他们眼里就是屌丝不能再屌丝的军官。是在军官食物链的最底层,当然了,他们认为海军更配不上。

著名的日本少壮派“三羽乌”:永田铁山、小畑敏四郎、冈村宁次。

冈村宁次

这些人都是同一批毕业的,三个人洗澡的时候,他们的学弟东条英机只配在门外站着。

而且,这三个人都是直接考入士官学校,又从士官学校考入陆军大学。

成绩足够优秀,通过陆大的学习,将军之路已经敞开。

但是,他们都是多大当上大佐的呢?

永田铁山43岁,小畑敏四郎42岁,冈村宁次43岁,连策动九一八事变的石原莞尔都是在事变爆发后才因为有功晋升大佐,43岁。

这些人都是陆大毕业的,昭和军阀中的军事精英,当个大佐都是四十岁往上。

候补生毕业30岁,一眼望到头了。

二战时期,在日本军队中,普通的士兵无论如何是当不上大佐级军官的,因为日本军队的军官晋升体制是非常严格的,只有军校的毕业生,才有机会被授予少尉,最高中尉军衔,然后,才有机会开启在军队服役中的晋升模式,当然得凭借资历、战绩和军功了。 因此,就日本军队中的士兵来说,即便战斗非常勇敢,屡次建立战功,也顶多被授予士官军衔,被破格提拔成少尉、中尉军官,是微乎其微的,也未见有此类报道。原因就是日本军队的军官晋级体系,是非常死板而且刻板的,不似其他国家的军队,只要士兵作战顽强勇猛,立有大的军功,既能被授予勋章,也能被授予初级军官军衔;我国 历史 上有许多著名将领,就来自于最基层的士卒,有丰富的实战和指挥经验。 战时,日军士兵的晋升道路,由新兵、二等兵、一等兵、上等兵,晋升至兵长、伍长、军曹、曹长,到曹长,就是日军士兵的最高军衔,但也只是士官,而非军官。 大佐,是日军的中级军官,一般是授予联队长级别的军官,日本陆军联队长一般能指挥一个3800余人的作战单位,大佐以上就是少将旅团长。因此,大佐级联队长,是日军中非常重要的军衔等级,具备承上启下的巨大作用,晋升少将以上高级军官,必须要过大佐联队长这道坎。 只有日本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生,才能进军队当少尉、中尉、大尉等处级军官,然后才有机会逐步晋升至少佐、中佐、大佐等中级军官,一个级别,可谓一个坎,一个接一个迈过去,晋升速度是很慢的。 许多军官在中佐、特别是在大佐这道坎上,就很难跨过去了,这个其实也是非常好理解的,少将旅团长、中将师团长只会越来越少,特别是大将级别的军官,是日军战时的最高军衔,肯定是金字塔尖的人物了。元帅,对日军来说,是非常少的,只是荣誉军衔;一般是授予过世的高级将领的,比如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死后被军方追授元帅军衔。

二战日本实行的是精英教育,日军大佐及以上军官都是通过陆军幼年学校—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大学层层选拔淘汰、一步一步熬出来的。

日军的陆军幼年学校分为地方和中央,相当于初中和高中。招收的是13—16的青少年学员,学制为三年,主要学习军事技术教育和军人军事教育。毕业之后,经过选拔考试进入东京的中央幼年学校继续学习两年。毕业之后,作为士官后补生在日本军队中训练半年,然后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成立于1874年,是一所培养日本基层军官的军校。该学校学制为三年,日军的下级军官和高级将领几乎毕业于此所学校,如冈村宁次、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石原莞尔等。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军官最高只能干到中佐,能干到大佐军衔的都是日本陆军大学毕业的。日军的陆军大学更是精英中的精英,其要求非常高,必须是现役尉官以上军人才能报考,培养的是运用近代战略战术的参谋人员。

因此,二战时期,日军的军官都是精英。普通士兵都不能都上军官,大佐就更是天方夜谭。鬼子的大佐更是一步一步熬上来。在真实的抗战中,打死一名鬼子军官都很难,打死一名鬼子的大佐更是难上加难。只有在抗日神剧中,鬼子的大佐遍地走,也很容易。

二战时期日军的大佐权力就相当于将军的权力。因为日本的将军一般情况不会出现在战场上,所以大佐是当时级别最高的军官。这个军协的级别并不高,但是权力却是非常高的。能做到大佐这个位置的人都是拥有非常高的指挥能力,并且非常有能力的人才可以担任大佐的位置。

日本在二战期间的官职一共有三级,分别是将,佐、尉,细分九等,大中下,也就是大将、中将、少将、大佐、中佐、少佐、等等。大佐,就处于第四级别,再向前一步就是将军了。一般,日本的将军是不出现在战场上的,在将军如此少的情况下,大佐就是当时级别最高的军官了。

大佐权力不是普通上校所能比拟的。按这个军衔级别只相当于上校,但日本做个大佐会被授予联队长的职务,日本独有的作战单位就是联队了,被日本天皇授予军旗只有联队。如果有人能坐到这个位置,那都是不简单的人,因为大佐不仅要极高的指挥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和更彻底的执行力。

对于每一位日本士兵来说能够被提拔到大佐那是毕生的梦想。日本军队都是沿用了佐官这个传统的称呼,就是看重佐官对军队的影响力。加上日本陆军的所有的军官都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作为一个军校毕业的军官,一般晋升到中佐就算到头了,再上升就非常困难了,因此大佐真的非常厉害。

现如今,“抗日剧”仍然是电视荧屏上的热播剧,在这些抗日电视剧中,观众经常能够听到一些与日军职位有关的称呼,比如上将、大佐、中尉、少尉等诸如此类的称谓等。在以上这些称谓中,抗日剧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当属“大佐”,凡是出现在抗日剧中的大佐,必然都是日军中最厉害的角色之一。大佐身边不仅会有一堆人保护他,这些人也往往是侵略战争的真正指挥者。抛开影视剧不谈,真实历史现状中的日本大佐究竟可以带多少兵?为何日军中有些军官宁愿不当少将都要争当大佐呢?

抗日剧

想要明确日本大佐究竟可以带领多少兵作战,首先就要弄明白日本的军官军衔。二战期间,日本所采用的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军制,因此,这一时期日本的军官编制和军官军衔基本上与欧美类似,由于大佐这个军衔称呼也出自这一时期,所以必须在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分析“大佐”的军衔称呼。按照日本二战期间的军队等级划分,日本的军衔体系为三等九级,日语中的将、佐、尉,都用一、二、三来划分等级,但是中国却按照日文直译,将日军将领的军衔翻译为上将、大佐等称呼。

影视剧中的大佐

翻译自日语的大佐,如果与中国军衔作对比,大佐就相当于中国上校或大校,日本大佐在日军中能担任的职务也非常多,根据《世界军事史分册》记载,大佐能够担任联队长、、旅团参谋长、甚至师团参谋长等诸多日军中的重要职位。虽然从军衔划分上而言,大佐看起来比少将低一级,可是从大佐所拥有的实际权利,以及大佐在日军中的实际情况而言,他们的权利在很多情况下还在少将之上。

日军大佐

既然大佐的职位如此高,也可以单独指挥联队,那么,他挥下所管理的士兵人数自然不少。根据二战时期的日军编制可以得知,日军师团下的一个联队,大概就有2000~4000多名士兵,由于联队的性质不同,不同的兵种之间的出兵人数差距较大。比如日军编制甲种师团下的一个主力联队,一般就由3000多人组成。一般而言,联队都是由日军大佐担任,所以日本大佐能够直接指挥3000多人左右的军队独立作战。正是因为大佐能够担任的职务众多,又有单独领兵作战的能力,日军军官当然更加倾向于爬上大佐之位。

日军大佐

当然,想要担任日军连队指挥官的大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他所指挥的联队是一个师团的主力军之一,这就要求大佐必须具备洞察全局的长远战略眼光,以及非常优越的军事素养。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在这一场血腥的侵略战争中带领部队走向胜利,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许多抗日电视剧中,日军中最大的反派角色一般都被设定为大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1386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3
下一篇2023-11-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