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游列国时,孔子与弟子走散 被人笑话成丧家狗,孔子听到后是怎么说的?

在周游列国时,孔子与弟子走散 被人笑话成丧家狗,孔子听到后是怎么说的?,第1张

孔子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条狗,神似!神似!”

事情是这样的。

孔子和弟子们在宋国边境,被一个军阀围困,差一点要了他的命,孔子只好带着弟子们分头逃跑,准备跑到郑国去。孔子很聪明,他还化了妆,因为技术太高,骗过了所有的弟子,结果他与弟子们走散了。

孔子独自站在郑国外城的东门,眼前一个弟子也没有,情况很糟糕,心情很着急。子贡到处找孔子,这时有个郑国“保安”告诉他,“东门有个人,额头像唐尧,脖子像皋陶,肩像子产,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疲惫不堪的样子,就像一条找不到家的狗”。子贡一听就知道是老师,因为孔子长得实在很有“立体感”。终于找到了老师,子贡告诉了孔子郑国人说的话,孔子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但说我像条狗,神似!神似!”

这就是一个伟人的境界,你不必把自己看得过高,在适当的时候,你幽默,你自嘲,你会获得心平气和的力量!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和自由主义文人的分歧是一个不可绕过的焦点。自由主义文人是一个非常庞杂的群体,这里主要指20世纪20年代留学英美归来的知识分子,以胡适、陈西滢、林语堂、梁实秋等为代表。鲁迅与这些自由主义文人可以说是素无深交也无过节,但是思想和观念的不同使他们走向分歧。和现代评论派的论战,是鲁迅和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第一次公开论战与决裂,之前与胡适的分歧,之后与梁实秋、林语堂等人的论战都是这种分歧的前奏和延续。

一、与胡适的分歧和论争

作为中国现代文坛最重要的两个知识分子,胡适和鲁迅在五四时期同属《新青年》团体,同是文学革命倡导人,又同在北京大学执教,曾经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在学术上彼此尊重。现存的鲁迅日记、书信及《胡适的日记》里,还留下了他们互相通信、访问、互赠书籍、文稿等许多交往的情况,虽不一定说是文坛的什么佳话,却也颇有意趣。但两人的思想脉系不同,文化资源有异,价值取向也大相径庭。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人物之一,终其一生倡导自由主义理念,可惜这种英美式的自由主义并不被鲁迅所认同。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两人终因思想脉系不同而分道扬镳,从此再也没有走到一起,这从两件事可见一斑。

1922年5月13日,由胡适起草,经蔡元培、李大钊等16人联合签署的题为《我们的政治主张》的“提议”,在胡适主编的《努力周报》第二期上发表。这个主张吁请政治改革、要求建立一个“好人政府”(因而被称之为“好政府主义”),并提出三个要求:一个“宪政的政府”,一个“公开的政府”,“一个有计划的政治”。“好人政府”主张表明胡适等人力图从政治制度途径上解决中国的问题,所以他们试图把英美自由主义的宪政内容移植到当时的中国社会中来,这对反对北洋军阀封建专制统治,反对当时流行的无政府主义,提倡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民主共和思想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它是在不触动军阀统治的前提下,只作某些政治的改良,这无疑反映出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军阀的幻想和妥协。

鲁迅对“好人政府”提出了质疑,他指出“大约国民如此,是决不会有好的政府;好的政府反而容易倒”,“我想,现在的办法,首先还得同那几年以前《新青年》上已经说过的‘思想革命’”。8年之后的1930年,鲁迅写了《“好政府主义”》一文,对“好政府主义”冷嘲热讽:“被压榨得痛了,就要叫喊,原不必在想出更好的主义之前,就定要咬住牙关。”他认为“好政府主义”其实就是“咬住牙关”的主义,并没有信仰的内容,等于药方上开的不是药名,而是“好药料”字样,以及一些唠唠叨叨的名医架子的“主张”,所以是“好药料主义”。

1928年,胡适在5月19日全国教育会议第四次大会上发表讲话,要求政府“第一,给我们钱;第二,给我们和平;第三,给我们一点点自由”。这个讲话表明胡适与他的朋友们已经接受了这个新政府——国民政府,知识和权力也达成了结盟关系。好景不长,这种暧昧的关系出现了危机与冲突。首先向政府发难的是胡适本人,1929年,他在《新月》第2卷第2号上发表《人权与约法》一文,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国民政府及蒋介石本人,从而引发了“人权运动”。接着,又陆续发表了胡适的《知难,行亦不易》、《我们什么时候才可有宪法》、《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罗隆基的《论人权》、《告压迫言论自由者》、《专家政治》,梁实秋的《论思想统-》等一系列文章。这些文章提出了法治、宪法及思想言论自由等许多重大问题,对国民政府提出尖锐的批评和指责。这场运动最终以当局的全力打压结束。

经过与现代评论派的争论,鲁迅对这批英美自由文人非常有看法。所以在他冷眼旁观了这场运动之时,陆续写出了几篇文章,并指出所谓“人权”言论引发的风波,不过是主人与奴才之间的一场误会。在《新月社批评家的任务》一文中,谈到这批人在“人权运动”的小闹剧中,扮演的惟是“刽子手和皂隶”的角色;他们同时也是不满于现状者,是不满于“现在竟有不满现状者”的现状,本意帮忙主子“维持治安”,却为“别一种治安法”所不许,于是不免对现状生出又一种不满来,所有目的却不过是一点点的“思想自由”。在几年之后发表的《言论自由的界限》里又对此讽刺说:“其实是,焦大的骂,并非要打倒贾府,倒是要贾府好,不过说主奴如此,贾府就要弄不下去罢了。然而得到的报酬是马粪。”

以上所见,鲁迅并不着眼于对自由主义理念本身的排拒和批判,而是质疑和批评自由主义者们公开的言论主张与实际所为的大相径庭以及与现实环境的严重脱节。

二、与梁实秋的分歧和论争

鲁迅与梁实秋的论战发生在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上海,一方是文学界、思想界公认的权威,一方是刚从美国学成归来的青年人,按余光中所比喻的:“颇有幼犊对老虎之势”。这场虽发轫文学却带有政治色彩的论战震撼了整个文坛。

1926年底,从美国归来不久的梁实秋在《晨报·副刊》上发表《卢梭论女子教育》一文。1927年11月,《复旦旬刊》创刊,编者向他约稿,他把这篇文章修改后又登载于《复旦旬刊》。在文中,他批驳了卢梭的某些观点,并认为:“卢梭论教育,无一是处,惟其论女子教育,的确精当。卢梭论女子教育是根据于男女的性质与体格的差别而来。”

其时,鲁迅刚从广州来到上海,定居于景云里。对卢梭大为敬仰的鲁迅对这篇文章的观点颇为不满,因而于1927年12月发表《卢梭与胃口》予以反驳,由此拉开了二人论战的序幕。二人论战的主要原因源于信仰、思想文化观念的不同,他们的论战内容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翻译问题前文已经谈过,此处不再详述):

第一,人性和文学的阶级性问题。对于文学,梁实秋主张人性论,反对阶级论。梁实秋师从白璧德,他的人性论也是从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而来。在《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一文中,他谈到:“文学的国土是最宽泛的,在根本上和在理论上没有国界,更没有阶级的界限。一个资本家和一个劳动者,他们的不同的地方是有的,遗传不同,教育不同,经济的环境不同,因之生活状态也不同,但是他们还有同的地方。他们的人性并没有两样,他们都感到生老病死的无常,他们都有爱的要求,他们都有怜悯与恐怖的情绪,他们都有伦常的观念,他们都企求身心的愉快。”在梁实秋看来,世界上的人性是一样的,并没有阶级的区别。“文学是从人心中最深处发出来的声音”,因而“文学就是表现这最基本的人性的艺术”。所以他提出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进而提出无产者文学理论“把阶级的束缚加在文学上面”是完全错误的。

鲁迅就梁实秋的观点发表了《文学和出汗》,他从人性论的角度提出人性不是永久不变的,且在文中谈到:“‘弱不禁风’的**出的是香汗,‘蠢笨如牛’的工人出的是臭汗”,借以说明文学是有阶级性的。他承认“喜怒哀乐,人之情也”,但同时认为人的性格“都带着阶级性”。他还针对梁实秋以为无产者文学理论的错误,是“在把阶级的束缚加在文学上面”的观点,针锋相对地提出:“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性’,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无需加以‘束缚’,实乃出于必然。”就文学和人性本身来看,鲁迅的观点无疑要高明一些。梁实秋最大的失误就是将复杂的人性问题简单化了,否定了人的阶级性,也就否定了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的阶级性。

第二,“乏走狗”问题。论争如果仅限以上的范围,双方虽动了肝火,但却还在学术范畴之内。然而,随着论争的深入,其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最后,不同思想观念的论争演变成了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论战,其标志是鲁迅那篇著名杂文《“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的发表。

针对梁实秋《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这篇文章,“左联”的冯乃超也在1930年2月《拓荒者》第1卷第2期发表《文艺理论讲座(第二回)阶级社会的艺术》予以批驳,并毫不客气地称梁实秋为“资本家的走狗”。这一说法深深刺痛了梁实秋,他在1929年11月《新月》第2卷第9期针锋相对地发表了《“资本家的走狗”》一文说:“《拓荒者》说我是资本家的走狗,是哪一个资本家,还是所有的资本家?我还不知道我的主子是谁,我若知道,我一定要带着几份杂志去到主子面前表功,或者还许得到几个金镑或卢布的赏赉呢。”话虽说得俏皮,却寓意深刻。鲁迅看到之后,气愤不过,提笔写下经典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并对梁实秋的问题答道:“凡走狗,虽或为一个资本家所豢养,其实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所以它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不知道谁是它的主子,正是它遇见所有阔人都驯良的原因,也就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证据。即使无人豢养,饿的精瘦,变成野狗了,但还是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的,不过这时它就愈不明白谁是主子了。”到这里,论争内容已远远超出了最初的范围,两人都在文章中极尽讽刺和挖苦,给鲁迅和梁实秋都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

此后,双方你来我往的交手虽仍然时有发生,除了人性和翻译问题,鲁迅和梁实秋还就“好政府主义”、文学批评及“第三种人”展开了论战,但那只能看做是一场激烈大战后的余波了。

三、与林语堂的分歧与论争

林语堂是鲁迅的朋友,也是鲁迅的论敌。《语丝》时期,鲁迅和林语堂曾是志同道合、并肩战斗的文坛挚友,随着对政治和文艺追求的差异,二人逐渐走向了分歧。

第一,关于“费厄泼赖”的争论。1925年林语堂在《语丝》第57期上发表《插论语丝的文体——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一文,提倡温和、折中的“费厄泼赖”精神,反对打“落水狗”,对失败者应予同情,不应再施攻击。对此,鲁迅很是不满。他于1926年1月10日,在《莽原》上发表《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深刻地揭发了“费厄泼赖”精神便是中庸之道的实质,以历史和现实血的教训指出:“倘是咬人之狗,我觉得都在可打之列,无论它在岸上或在水中”,体现了彻底的革命的精神。随后,林语堂写了《讨狗檄文》和《打狗释疑》两文,虽然表示赞同鲁迅打落水狗的主张,但他的根本立场并没有改变。因此鲁迅在1935年3月的《论俗人应避雅人》-文中,进一步批驳了林语堂。

第二,小品文之争。1932年9月,林语堂创办了《论语》半月刊,1932年和1934年,又先后创办了《人间世》与《宇宙风》半月刊,都以发表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和独抒性灵的创作。一时间幽默闲适之风盛行文坛。小品文创作还寻根问祖,经周作人、林语堂的提倡介绍,明末公安、竟陵派所谓“独抒性灵”的小品尺牍,纷纷标点出版,历来为正统古文家所轻视的“信腕信口”的晚明小品,成了争相模仿的范文。鲁迅对此十分不满,他认为国难当头,没有幽默可言,这些小品文会成为“麻醉性的”“小摆设”。“生存的小品文”必须直面惨淡的人生,把文学当作“匕首”和“投枪”,怒向刀丛,刺向敌人。因而他竭力提倡科学和战斗的小品文与林语堂“幽默”、“闲适”的小品文相对立。

除此之外,二人还就“语录体”、“文人相轻”、“西崽相”等问题进行了争论。1934年以后,鲁迅和林语堂已没有来往的记载了,这两位先前的朋友在前进的路上已分道扬镳了。但林语堂对鲁迅还是始终怀有敬意的。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远在美国的林语堂挥笔写下了悼念文章《鲁迅之死》,真诚地谈到:“吾始终敬鲁迅;鲁迅顾我,我喜其相知,鲁迅弃我,我亦无悔。大凡以所见相左相同,而为离合之迹,绝无私人意气存焉。”

打人是不对的,但是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你的女朋友也不是省油的灯,否则你不会生气到打他一巴掌吧!

还有,你也可以换一种方式理解,真正的爱是不会因为吵架,发生矛盾就会离开的!有人爱一个人爱的死去活来,别说男人在发脾气打她一下子,就是很多次就是不舍得离开,那么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她太爱那个男人啦,所以不会因为因为一巴掌就会离开!所谓的爱情就是——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真正的爱情不是一辈子不吵架,而是吵架了还能过一辈子!

从你的话分析一下,我猜出你的女朋友应该很漂亮,在她的身边,其实也有某些男生追求吧!还有在你们爱情里面,她可能算的很清楚,同时也是一个计较得失的人!还有她很任性,一件事就会让她大发雷霆的大户人家家**一般!

朋友,我想告诉你,你作为一个男人,平时应该把男生的绅士拿出来,别让人小看自己,但是绅士归绅士,也请你注意,请别让女人把男人的爱,当做她不要脸的资本!太过溺爱,只会让爱人继续犯贱!

爱情这种东西强求不来,有时候你过多的跪求,即使人家回来了,你也会丢掉了自尊,失去了人格,要是今后吵架,你还是一样的如丧家之犬的听从人家调遣!

叶子的离开,不是树枝的不挽留,而是叶子抵挡不住风的诱惑!外面的世界固然精彩,但是人心险恶,未必她离开你就能过的很好!

通过爱情,只会让男人更加成熟!要相信一句话——世界上男人多的是,但是好男人不一定那么好找!自信一点!

觉得你的痛苦其实是你自己找的,很多的事情,特别是感情,不能一而再再三的去吵架,老是需要对方来哄你,我觉得要考虑到对方的情绪,这样的感情需要相互去考虑对方的感受的有欲望,并不是让人感到害怕的事,因为真正能过得好的人,都有能力去控制自己的欲望。

婚姻里充满了柴米油盐的琐碎,它少了恋爱时的纯粹和激情,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很多人都会感到厌烦和索然无味。

这时,人的欲望就会出来作祟,有些人会迷失在自己的欲望里,最后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

钟敏结婚时就是看中老公的老实和稳重,觉得他会给自己安稳的后半生,事实证明她确实没有看错人。婚后,老公赚的钱都交到了她的手上,不过唯一的缺点就是他太过木讷,不会讨她欢心。开始,她能忍受这种生活,觉得要看他的长处,可久了,她就无法忍受了,加上近两年他外调到别的市去驻厂,让她更是想挣脱这种束缚。

周浩这时出现在她的生命里,是她的同事,不过是拉良家妇女下水的套路,但给了她不一样的感受,她以为自己恋爱了,碰到了真心爱她的人,义无反顾的投入进去了。

其实,爱上了有家室的男人,已婚的女人要记得看清这些事实。

第一:婚外的感情里,女人要付出的代价

对一个人心动,你可以说是没有办法控制的事情,但你的行为是可以控制的,只是你想不想做的区别。

钟敏在踏出第一步时,就想到会离婚的结果,但她以为自己如果和周浩生活在一起,也不为一件美事,他能变着法子哄她,给她想要的浪漫和惊喜,这些都是老公给不了她的。

然而,东窗事发之后,周浩很快选择了对她避而不见,拉黑了她所有的****,还在老婆面前说是她勾引的他,让她看清了事实。

老公回来之后,对她毫不留情,说她败坏门风,让她净身出户,把房子转到了儿子名下,手上并没有多少钱,就算她起诉离婚,也分不到什么钱。

为了遮羞,她选择了忍气吞声的接受,却还是被别人指指点点,不得已逃到外地打工,根本就不敢再回老家,如同丧家之犬。

婚外的感情里,女人如果背叛了老公,付出的代价是女人不能承受之重,双重的打击会让女人怀疑人生,还不如早些看清事实,不去做傻事。

第二,婚外的感情里,没有真爱,只有各取所需

钟敏在和周浩闹矛盾时,曾找我寻问过他是不是真心爱她,我说不是,但她并不相信,一再的列举他们相处的点滴给我听,想要证明他们是真爱。

我说已婚的男人,说得再动听,只要他不离婚娶你,给不了你名分,就不是真心爱你。再说自己是已婚的身份,又如何去谈真心。

真心爱一个人,那就用光明正大的身份去谈情说爱,而不是在一起偷偷摸摸的相处。

在事发之后,周浩选择回归家庭的行为,充分说明他只是出来猎艳的。可钟敏却傻到以为是真爱,相信他的甜言蜜语,却忽略了他的行为。

在婚外的感情里,男人往往最为理智,是为了性而制定游戏规则,女人却是走心,迷失在这段关系中,相信男人谎言,最后换来再次伤害。

婚外的感情里,不过是各取所需,一旦你破坏了游戏规则,就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

第三:女人在婚外的感情里都没有好下场

说婚外的感情里受伤的往往是女人,很多女人都不服气,觉得也有女人成功上位的,至少还是有好下场的,但这种能成功上位的女人,你不知道她所忍受的痛苦,她的手段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很多女人在婚外的感情里从最初美好的感受变成了怨妇,从遵守游戏规则到想要占有,学会了妒忌男人和妻子的相处,想要霸占男人为已有,却忘记了他是另一个女人的老公。

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觉得自己会是个例外,很多事实证明,女人在婚外的感情中没有好下场,能原谅你所作所为的男人很少。

一旦女人动了真心,就会换来被动的局面,越会患得患失,面对的精神压力也可想而知。伤害的不止是自己,还有爱自己的人,给两个家庭造成不可磨灭的痛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1700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