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还在用说教式的方法教育孩子,这种教育方式都有哪些缺点呢?

许多家长还在用说教式的方法教育孩子,这种教育方式都有哪些缺点呢?,第1张

孩子会觉得唠叨,叛逆,不想听。而且一味地说教,而不采用合适的方法,孩子也是不会听从的,成为无效教育。

雷雷数学测验不及格,被老师单独请了家长。虽然雷雷妈妈表现很冷静,但一路上都在数落雷雷的不是。雷雷妈妈振振有词的说:“这次数学不及格,跟你粗心大意有关。”“我没有!”雷雷小声抗议。不待雷雷的反驳继续,妈妈就粗暴地打断:“你是我儿子,难道我还不清楚你的个性吗?你做事马虎,审题不认真,这些都是导致你考试不及格的原因。”雷雷垂着头不说话,但明显脸色崩得很难看。很多家长都跟雷雷妈妈一样,我们总是将自己摆在正确的位置,然后将孩子摆在了正确的对立面,我们自以为“耐心地说教”,其实只是让孩子委屈发酵,到最后让他们受不了的崩溃。

很多家长都以自己的人生阅历来评估孩子的做法,然后我们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是对的,于是一厢情愿将这样的“正确观念”强硬灌输给孩子。 教育理念偏差有些家长的说教是跟教育观念偏差有关。一如小区邻居赵姐,她就坚决否定打骂教育,崇尚“说教”,但事实并非她所想象那样,孩子乖乖听话,反而孩子很反感她的说教,这也侧面证明,这样的耐心说教并非适合于所有孩子。

家长维持所谓权威家长的说教等同于将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孩子,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行为表现,是因为一部分家长想要维持自己所谓的权威,自己是对的,孩子是错的。作为家长来说,我们千万不要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对,孩子错,否则您永远没办法做到心平气和的跟孩子沟通,只会在说教中让孩子产生排斥。

在人际交往中,身体语言往往能比口头语言传递更多的。所以父母在和孩子的交往中,不仅要留意自己的语言所传达的信息,还要学会利用身体语言。当孩子跌倒的时候,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家长嘴里说着:“宝宝快起来,不疼不疼!手也不由自主地伸向孩子。可是脸上却带着惊慌失措的表情,孩子看到妈妈这时候的表情,就会大哭起来。

1、沟通的方式有问题。

  长辈往往认为自己是长辈,吃过的盐,走过的路都比年轻人要多,所以会借着“教育”小辈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权威”。他们的沟通交流往往是建立在他人要认同自己想法的前提下。

  以前家中有一个长辈,喜欢聊天,也喜欢和小辈聊。结果有一次,大家在讨论一个问题,小辈不认同他的想法,便争论起来。结果他立马拿出长辈的权威来压制小辈,聊天不欢而散。

  这样的交流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年轻人小时候无法和长辈平等交流,到了成年,哪怕长辈的见识有限,也还要被迫接受这样的“教育”,很容易触发年轻人的“逆反”心理,引起年轻人的反感。

 

 2、长辈的“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年轻人无法接受。

  长辈受成长环境和认知的局限,有些想法和观念在年轻人看来陈旧,缺乏建设性和有效性,但是自我感觉甚好,还要求年轻人照做。年轻人出于礼貌可能并不会表现出来,但是下次见面也会躲得远远的。

  年轻人最渴望的是平等的交流,思维的碰撞,而不是夸夸其谈,以上制下的说教,希望长辈们能注意到这两点,避开雷区,双方见面聊天皆大欢喜。(PS:知道这只是个愿望,长辈们看不到,也很难改)

父母辈的说教式教育,从上一辈传到下一辈,明明父母很讨厌上一辈的这种教育,孩子遇到事情做不好的时候,第一件事不是纠正错误而且开口大骂,骂的那叫一个难听,把你骂得一无是处,可能出去和别人吵架都不一定能发挥到这种程度。父母既厌恶着这种教育,又继续延续着。

我妈就是典型这样的家长,在我小的时候,做错了事,既大喊大叫,破口大骂,等我长大了,骂的更难听了,待我成人了,到婚嫁年龄了,做不好事情,开骂的首先一句是,“你这个到别人家了,可能会被瞧不起”等之类的。

从小到大,父母也没有对你做好的事情加以奖励,鼓舞,甚至夸赞的话语都没有。本来外向的孩子变成了内向敏感看人眼色的孩子。结果,父母还会说你“你怎么这么没有自信”“自信起来啊”怎么自信呢,每天被骂的怀疑人生,自我怀疑,还要我自信满满?我做不到

我不否认父母对于孩子的爱,但是爱的方式也分很多种,这种爱并不会让孩子成长太多,反而会让她带着自卑成长。

 1、双方的期待不同,希望得到对方的认可。

可以说天下每个父母都无法避开对孩子的期望。

从知道孩子性别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开始想象他们会是什么样子。

上学长大以后,期望更多了。

只有为人父母了才能理解那种期待。

但是不少父母往往期望过高,特别是存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等封建残余思想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将来出人头地,成龙成凤,出将入相,光宗耀祖。

在教育、培养孩子方面地成长上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努力造就成功完美的孩子。

但是到最后,出类拔萃的孩子毕竟是极个别的,绝大多数孩子仍然要回归到正常轨道,去过常人的生活。

父母的期望与现实永远成不了正比。

而孩子对父母的期待是,父母应该体谅我,让我自由选择。

一直渴望得到父母认同的成年子女,却经常得到父母的否定。

所以,双方期待不同,相撞时产生的反应也会不同。

又因为是亲人,双方都认为对方改变是理所当然的,在彼此都遭到拒绝的情况下,沟通就困难,冲突就发生了。

孩子的命运有千万种,条条大路通罗马。

对孩子的成长发展,作为父母要以平常心去对待。

只要他们能够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幸幸福福、快快乐乐的生活就够了。

而作为孩子,应该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

你会发现,当你有一点点成就,父母就会很高兴很满足。

2、父母和子女有代沟

知乎上有个女生分享自己的故事说,以前流行“求包养”的时候,我在QQ空间里发说说,里面最后写了“求包养”。

过了很久家庭聚会的时候被爸爸妈妈七大姑八大姨围起来教育说我败坏整个家族的名声,我家世世代代没出过我这样不知羞耻的人一次问爸爸:

老爸,你有微信吗?

爸爸说:有屁的威信,都是你妈说了算。

晚上在朋友圈发美食,配文字“深夜报复社会”老爸留言:别发反动言论,快删掉!……你看这都是典型的代沟问题。

人们常常说三岁一代沟五岁一鸿沟,很多父母苦恼自己与孩子之间有代沟,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因为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对父母原有的观点,有了新的见解而造成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异,父母和孩子有代沟怎么办?

其实只要父母与子女之间尽量保持平等的关系,彼此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和想法,父母经常与孩子保持思想交流,就非常容易消除代沟。

最容易造成矛盾的是父母和孩子都永远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而不会换位思考和沟通。就像我们宝萍老师说的:懂比爱更重要。

3、错误沟通的模式一直没改变

很多成年的子女经常跟父母发生冲突。

表面上看是意见不合,实际上也有跟幼年时不愉快的沟通经验有关,比如,小张在小时候,一没做好,父母就严厉地批评她,指责她。

这导致在成年后,遇到了某些类似的情境,幼年时的痛苦和不愉快的情绪就被唤起了,于是争吵必不可免。

说教式沟通和审问式沟通是中国父母和孩子经常用的沟通方式,而这两种沟通方式也往往是孩子讨厌的沟通方式,特别是在青春期。

如果父母不改变,孩子逆来顺受,也不愿意去改变,那么这种错误的沟通方式就会和冲突一起时不时发生。

最后再说个故事,有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士,她说在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父母经常吵架,自己和他们沟通也经常是吵架。

于是考大学毫不犹豫地考了很远的大学,毕业以后也去了离家很远的地方工作。这几年,突然发现曾经吵架的父母,居然也变得很恩爱。

而自己和他们的关系,在时间里也变得柔和。随着她自己恋爱、结婚、生孩子,好像也能理解当年父母遇到的问题。

这个朋友的经历给我们一个提醒,就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今天看来让人很痛苦的事情、烦恼,过后也会变得和谐。

所以,做父母,做子女,都不容易。但不论怎么样,我们和父母是一种缘分,一方面我们要珍惜,另一方面要放下,不要死磕。

作者\许雅宁

「妈妈,哥哥拿我的玩具了!」 「妈妈,我没有!妹妹乱说!」 「爸爸,姊姊不让我用她的彩色笔,但是上次我有借她!」 「奶奶,他们的蛋糕比我大块!」

如果家里有一个以上的孩子,这样子的对话非常常见。

我是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妹妹,小时候要是和妹妹起冲突,得到的回复总是:「 你是姊姊,应该让妹妹。 」是的,「姊姊让妹妹」天经地义;一次哥哥抢我玩具,我逮到这个「哥哥让妹妹」的大好机会,兴奋地找大人告状,没想到,得到的回应居然是: 「你是女生,比较懂事,就让一下男生吧! 」我两边都吃不开,真是无言啊!

年幼的我只觉得自己好倒楣,由于从小总是被要求忍让,长大后的我遇到类似情形也常以自认倒楣收场。这种「以和为贵」的解决方式,我总觉得有问题……

但是大人这样的处理方式很普遍: 「家和万事兴」是固有观念,「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也是华人的处事模式 ;另外,父母在外为了生计奔波一天,回家后要是看到孩子争吵不休,很少不动怒的。所以遇到孩子争执, 父母不是叫比较好说话的那一方多让让之外,就是大动肝火,把所有的小孩子连坐法一起「教训教训,看你们以后还敢不敢」。

有的父母很认真地当起包青天,希望能把如罗生门般谜样的「兄弟阋墙」事件厘清,但是哥说哥有理,妹说妹有理,弟弟也很有理,父母被搞得头晕转向,结果多半「误判」。被冤枉的孩子觉得爸妈就是偏心,侥幸开脱的孩子觉得父母其实也傻傻搞不懂状况,下次还可以如法炮制、故施重技。一轮下来,全家都输了。

2005年我在纽约的联合国国际学校任教,开学一个月,隔壁班幼稚园的小朋友起冲突了,两个小朋友为了一支铅笔闹得不可开交。我心想我的同事可能要花上一大堆时间排解此事,课也甭上了。

有着棕色卷发及中南美洲人特有的橄榄肤色的Ms E来自瓜地马拉,教学经验丰富,也是儿子的幼稚园老师。那时她正在教室前给围坐在地毯上的孩子念书,看到两个孩子吵了起来,笑 地说:「亲爱的玛丽和汤姆,老师看到你们两个对彼此有意见, 意见不合很正常,老师很高兴你们有机会可以学习处理争执,现在请你们两个到教室后面的『和平桌』,自己把事情谈妥。」

当时我还是个新老师,新奇地观望这件事情的发展。两个圆嘟嘟的五岁小孩蹦蹦跳跳到了教室后面,教室后面有一张铺着红格子桌布的小圆桌,桌上放置了一个小地球仪,象征世界公民,地球仪旁边还放著一只纸鸽子,象征和平。

对话开始了:

玛丽:「我的铅笔断了,这是我爸爸给我的生日礼物。」 汤姆:「我喜欢你的铅笔。」 玛丽:「我的铅笔断了,我很难过。」 汤姆:「你的铅笔很漂亮,我们两个都很喜欢,我只是想看看你的铅笔而已。」 玛丽:「我们两个人都同意我的铅笔很酷,如果你想看我的铅笔,请跟我说,用抢的,铅笔断了,我很伤心。」 汤姆:「对不起。」 玛丽:「这次没关系了,下次请跟我说。」 汤姆:「好的。」 玛丽:「还有你的黏土玩具很好玩,下次可不可以借我玩一下?」

整个过程不到两分钟,两个人手牵手走回地毯区跟老师报告:「解决了!」,MsE笑 回应:「好的,欢迎你们回来上课!」

我所预期的老师大动肝火、花长时间干预说教、或是处罚学生的画面完全没有出现。在短短的两分钟内, 孩子学到:表达情绪、同理心、解决问题、道歉、接受道歉和沟通协商。 小玛丽甚至懂得为「自己未来的利益」堆筹码!

之后我陆续修习了教室经营管理、儿童心理学和多门相关课程,更了解美国老师或是说美国社会对于处理争执的看法和方法。 美国人认为意见不同是人类社会中必然的现象,要做的是学习如何处理,而不是避免。

学校的做法更是「把孩子的事留给孩子」,老师除非在特殊情况下是不会介入的。当然,老师平常便会训练孩子解决纷争的能力和做法,所以当天我看到的情形就是美国老师平常训练的成果。这件事情从三、五岁就可以开始。

看到MsE的例子,让我对家中三个小鬼吵架的事情有了新的看法。

回家后,我把家中三岁、四岁、五岁的孩子叫来。我笑 说道:「你们听好,以后你们吵架,妈妈是不会管的。」

三只小生物盯着我看,装可爱也装傻。我继续:「你们要是意见不同,我会把你们请到房间,门关起来,吵完才能出来。」

六只眼睛,黑白分明,眨巴眨巴。

我接着:「妈妈要教你们如何吵架」

第一: 每个人轮流讲自己的看法,在这阶段除了说话的人可以发表想法,其他人只能听,不能开口。

第二: 说话时,要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

第三: 开始协商。

第四: 协商不只是解决当天的争执,还必须商量以后遇到类似情况的解决之道。

第五: 谁也不准让谁,我们家就是要『没大没小』,我们也不爱吃梨,也不用『孔融让梨』,所以,要是三个人没有达成共识,架不算吵完,继续吵。

第六: 吵完后,一起来跟我会报结果。

接下来,我们一起练习了几次,孩子虽小,但是做得有模有样。

解决纷争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倾听他人和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样子才不会沦为没有意义的攻防战 ;每个人的意见、个性不同,我要孩子「 谁也不用让谁 」。

比方说,小女儿个性温和,我反而坚持她据理力争,不用因「怕妈妈不高兴我们吵架」而委屈自己;还有,吵架的最终目的是找出解决的方法。

一天,孩子果然吵架了,我很兴奋,想检收成果。

我把他们三个「请」到另一个房间里,把门关上,让他们自己「乔」事情。不用告状,不用哭诉,妈妈听不到也不想听,趁你们吵架时,妈妈要泡壶热茶,独自享受下午茶时光,我心中默默期望他们「议事冗长」,这样我还可以去泡个澡,顺便敷敷面膜。

没想到,不到几分钟,三个小人儿从房间蹦出来,跟我报告「吵架高峰会」结果:「我们讲好了,以后姊姊要借我跟哥哥的玩具得先跟我们说,但是不可以玩超过半小时,因为我们也想玩。」

从此之后,孩子练就一身吵架本事,「吵架高峰会」会程越来越短,我连吃点心的时间都来不及他们便达成协议了事,速速出关后跟我抢饼干吃。事实上,几次之后,他们发现被关在房间吵架很无趣,远远不及出来玩玩具、吃布丁有意思。

另外,他们对彼此的「战术」也越来越娴熟,三两下就能抓出彼此的「破绽」,对于彼此的底线也有默契。就这样,他们从小到大真正开过「吵架高峰会」次数寥寥可数,三个人至今感情非常好,我准备多年的「河东狮吼」也一直派不上用场。

其实孩子之间出现争吵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这也是他们学习解决纷争、与人沟通协调的最佳时机。父母介入,等于是剥夺了孩子的学习机会。

孩子有自己解决事情的方式,大人介入只会越弄越糟,况且由父母处理孩子的告状,就像「打地鼠」一样,没完没了,到最后累的还是家长,何必呢?让孩子学习怎么吵架,父母绝对会轻松得多,有时候我还会想,这三个小子怎么不多吵一会,妈妈的面膜还没干哩!

给父母的小分享:

1教孩子要「没大没小」,不用「孔融让梨」。

2不要怕孩子吵架,要教孩子吵架。

3孩子吵架能培养谈判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父母不要剥夺孩子学习这些重要能力的好机会。

5孩子吵架时,父母眼不见为净,不要当裁判,离开现场为上策。

首先,你们在一起比较仓促,对双方都不是很了解,所以后期在性格上的摩擦也在所难免,这也是为什么后期你女朋友说走就走的原因,但是作为男人你既然觉得跟人家在一起了,就必须肩负起一个男人的责任~第二,忍耐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两个人在一起都要学会理解和包容对方,你女朋友还不是很成熟,所以你需要引导她,当然了,不是说教式的,你需要用你独特的方式,最好是幽默的方式这样她也不会觉得反感和尴尬,让她觉得你是爱她的,也让她看你你为这份爱情的付出,除非她一点不爱你,否则是愿意为你一点点改变的,记住,沟通和理解是最有效的解决矛盾的方式~第三,这次吵架因为你不舒服她说话比较狠所以你们都比较受伤,但是是否你的表达方式不正确呢,一般情况下,身体不舒服任何人都是能理解的,你女朋友为什么要这么说,是不是你哪里做的不对或是没表达清楚呢,自己再想想原因,这次的话鉴于你引起的所以还是要反思后去找她,但是这次不是道个歉就行了,你得先胡萝卜后棒子的原则,找个合适的方式教育下,让她明白她这样子做是不对的,你道歉是因为你爱他不想失去她,你愿意为她去改变去承受,但是,她不能一味的不懂事长不大~最后,如果你们一直这么累,建议你还是多考虑考虑,女人只会为爱的人改变,祝你幸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1770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