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算不算潮汕?

汕尾算不算潮汕?,第1张

汕尾不属于潮汕。

在地图上看,粤东地区的潮州、汕头、揭阳、汕尾四市是紧挨着的,一头一尾互相对应,很多人都认为汕尾是潮汕。但在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汕尾不算潮汕!

先说潮汕一词的由来和发展:清末的时候,有个地方叫潮州府(大概就是现在的潮州+汕头+揭阳,不包括现在的汕尾),这旮旯的人原本都自称是潮州(府)人。

然后潮州府里头有个地方叫汕头(并不是现在的汕头,这块地方在现在汕头市金平区内,很小的一块地方)。当时的汕头(汕头埠)是个重要港口,搞贸易,生意做得飞起。潮州府汕头人,简单叫就是潮汕人,当时还从潮州府的治所修了一条铁路通往汕头埠,名字叫潮汕铁路。

后来随着汕头经济发展超过潮州(府)的其他地区,潮汕一词占了带汕字的便宜,潮汕的说法便逐渐取代了潮州(府)的说法。(这里我描述的是一个既成事实)。那现在的汕尾(即当时的海丰县+陆丰县主要辖区)在哪呢?在隔壁的惠州府呢。建国前汕尾和潮州(府)的关系真的不多。

汕尾之前叫海陆丰,潮汕之前称为潮州(府),海陆丰和潮州,两个没关系,改完名字怎么可能就有关系了呢?就好比你们非说宋祖英、宋祖儿是一家,事实上俩压根没关系,宋六英、孙凡清本没有关系,改完名也不会有。

改名之前不是一家,不会因为改了个名字就变成一家。接下来开始讨论,在展开之前,一定要明确切入的角度,从不同角度切入得出的答案也是不同的。我们主要从民系和地区两个角度分析这个问题,因此有必要普及下这两个词:

民系:民族内部的分支,分支内部有共同或同类的语言、文化、风俗,相互之间互为认同。地区:指较大的地理区域范围,包括传统地理区域和行政地理区域两种范畴。

站在民系角度,这个问题就是:汕尾人算不算潮汕民系?答案:大部分不算。站在行政区划分的角度,这个问题就是:汕尾市所辖区域,算不算潮汕地区?如果结合古代千百年历史看,不算如果仅看近几十年历史,可算可不算。

广西虽然名字上说是壮族自治,但是壮族人也就三成,起名并不是完全按照人数来起的!汕尾也是类似现状,潮汕民系数人数比例确实少,甚至少于广西的壮族比例。

汕尾的名字,更多的是因为汕尾曾经被划归了一个大行政区域统(恰巧这个区域其他地区的主要民系是潮汕民系)。别问为啥不是同个民系还要分在一起,自古以来划分行政区域时掺沙子是很常见的,参见徐州、汉中等等。

对于大家日常口中所说的潮汕人,更多的应该是指民系而不是指地区,所以在照顾四市人民情感的前提下,还是不要说汕尾属于潮汕为好。

下边就是长篇大论了。

一、民系篇

语言是区分民系的重要指标,汕尾市的有多种方言,只有在靠近揭阳市的部分地区才讲潮汕话。汕尾市主要流行的方言是海陆丰话(又称福佬话、鹤佬话、学佬话),其次就是客家话,再次才是潮汕话,然后甚至还有些村子讲的是白话,整个汕尾市起码五六种方言。

从网上搬运了一张图,海陆丰讲的是泉漳片,不是潮汕片。这里教大家一个区分潮汕人和福佬人的实用方法,大多数情况下有效:看方言里面“你”字的发音,立(音li),必是福佬人,其他情况,勒(音le)、路(音lu),应该就是潮汕人了。

这里再摆一个历史事实,不过暂时不作为支撑论据:潮汕先民大多来自于北宋时期的莆田,而汕尾海陆丰的部分先民是来自于明清时期的漳州,于是有个很有趣的情况,汕尾(海陆丰)地区和漳州地区在地理上并不是紧挨着的,中间隔了个潮汕,但是在方言上,福佬话却比潮汕话更像闽南地区方言。

在风俗文化上,汕尾也与潮汕存在差异。目前汕尾存有多种民系,人数排第二的客家人显然与潮汕人不一样,这里就不深入分析了,下面分析占绝大多数福佬人。

虽然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出花园、英歌、祭拜文化),但是也存在差异,这里我简单举几个例子:

饮食上:虽然都有粿品文化,但细看会发现区别很大,粿汁是潮汕独有的,海陆丰最出名的菜茶菜粿在另外三市并不常见。

民俗活动上:虽然都有游神活动,但营老爷是潮汕独有的,太平清醮是海陆丰独有的。(游神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国内外不少地区都有此类活动。营老爷是游神的一种细分品类,其他地区的游神活动,在活动名、时间、流程、地点、饮食等各方面都与营老爷不同,并不是同一个细分品类)。

传统戏曲上:潮汕人听潮剧,而海陆丰人听白字戏(顺便开个玩笑,潮剧正统在福建诏安,如同正宗安徽牛肉板面得去河北找)。

祭祀文化上:潮汕人是祭拜韩愈韩文公的,韩愈到潮州府的时候海陆丰人的祖先还在福建没有迁过来,所以海陆丰人不祭拜韩愈。

在古往今来,祭祀文化都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往往具有一票否决权。虽然两者间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祭祀文化却有差异!举个例子:我给韩愈立庙立碑,你却不兴这套?那咱就不是一路人了,其他风俗文化语言再接近也没用,各走各路吧。

(举个极端点的例子,大家好理解,就好比伊斯兰教什叶派和逊尼派,俩来自于两派的人,他们的语言饮食衣着有可能是完全一样的,你如果仅凭语言饮食衣着这些因素,就说他们哥俩好一家人,他们一定会觉得你是个小可爱)。

我们讨论民系的时候,主要看语言、文化、风俗,还要考虑群体之间的互相认同。我发现四市多数人都认为汕尾不算潮汕,反倒是很多外地人认为汕尾算是潮汕。打趣地说,自己的事情当然是自己说了算,外地人的看法是不作数的。

将近两千名来自于这四个城市的人参与了调查。其中77%的汕尾人认为汕尾不是潮汕,84%的三市人认为汕尾不是潮汕,多数参与调查的人都不存在互相认同的情况。总的来说汕尾民系构成复杂,最多的是福佬人,其次是客家人,潮汕人有但只是少数。

二、地区篇

潮汕概念源自于潮州府(隋朝为义安郡,元朝为潮州路),潮州府是隋朝至清朝行政区域名称,要注意的是此潮州比现在的潮州市要大很多,它主要包括了潮州、汕头、揭阳三市和周边的部分地区,而且如今的汕尾市在更多时候是归惠州府管辖的,和潮州府没关系。

从潮州到潮汕,要从1860年清朝咸丰年间说起,当时潮州府辖区内开放了一个名为汕头的港口,随着这个港口影响力逐渐变大,潮汕的说法开始取代潮州的说法。

下面咱们来看看潮州府的历史地图,在隋朝到清朝的这一千多年间,大多时候汕尾都不在潮州府的辖区内,汕尾市并不算传统意义上的潮汕地区。

再说说建国后的情况,汕尾市有大概二十几年的时间是归汕头专区管辖的,这个汕头专区不仅包含了如今的汕头市,最大的时候包含了如今的梅州、汕尾、揭阳、潮州、河源部分地区。

站在建国后行政区域划分的角度上看,说汕尾属于潮汕也是没毛病的,有些新闻报导也常用到潮汕四市这一概念,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个说法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用,换个角度就很难站住脚了。

三、为什么很多人会误认为汕尾(人)算潮汕(民系),有以下四个主要原因

1、建国后有一段时间,汕尾市现辖区域是归汕头专区管的。

有的人会说建国初期海陆丰就是归汕头专区管,汕尾一定是潮汕!这个逻辑很感人!举个例子:你这几天出差,把儿子寄在邻居家几天,不可能突然就变成别人的儿子。华夏千百年来,惠州府的海陆丰大多数时间里不是邻居潮州府家里的,也就是建国后在邻居家里住了一段时间罢了。

2、汕尾有个汕字——这有很高的迷惑性。

当年设市时候正好有个小镇叫汕尾,于是把这个小镇的名字安到了市上,正好和汕头凑一对,所以很多人就会认为一头一尾都是潮汕,事实上这一头一尾原本并不存在联系。汕尾本名汕美,和汕头根本没有对应关系,根本没有头尾对应的关系。

3、两者的语言、风俗、文化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两者的语言、风俗、文化有一定的相似性,很多人(包括有些海陆丰人和潮汕人)容易将两者混为一谈,进而认为汕尾算潮汕。看民系要全面的看,不可只看相同点而忽略了不同点。并且,不要忽略了祭祀文化的一票否决性。

这里重点介绍下方言,福佬话和潮汕话是两种平行的方言,是闽南语的两个分支。海陆丰和闽台地区同属蓝色的泉漳片,潮汕三市属潮汕片。从客观上看,相比于潮汕话,海陆丰的福佬话更接近于福建闽南地区的方言,所以难道不应该把汕尾算进闽南吗?这显然也是不合理的!

4、各种百科的误导。

潮汕地区、潮汕话、福佬话等多个百度词条都与事实存在偏差,其中潮汕地区这一百度词条被编辑八百多次,从历史版本中可以看出,在近十几年的时间内汕尾被反复的移出移入,更有意思的是潮汕地区这个词条下最多的评论就是——汕尾不是潮汕。

打辩论赛的圈子里有个笑话,改是比赛前的必备工作,可见这玩意没有权威性,是个人就能提交修改。

搜狗百科也在2019年也被人编辑过,在此之前搜狗百科的潮汕地区词条中一直没有汕尾。目前尚未沦陷的就是维基百科了,估计那些改词条的人还不知道怎么上维基。

四、关于广东年鉴

有人喜欢拿2018年旧版的广东省人民政府的广东年鉴说事,我只能说编纂委员会更多的是做编纂的工作,不可能去深入考证所有的内容,大家最好结合自己的理解去看。

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上有一份三大民系概述,这份材料表明潮汕民系主要分布在主要分布在汕头、潮州、揭阳、汕尾等地。我前面已经写了这么多,明显可以看出来汕尾不是潮汕民系的主要分布地。

再说两个点来表明这份材料并不严谨:

1、请看看该材料的广府民系部分,其中提到了粤西南地区,但问题是粤西南的湛江市和广府民系关系不大,众所周知湛江主要是讲雷州话的雷州人,这个应该是非常明确的。

2、再说一个点,还是看广府民系,这里的广府民系没有提到珠海,居然把珠海开除出广府民系了。

稍微动动脑子,就能发现这份三大民系概述是有很多漏洞的,并且漏洞非常明显。在汕尾市人民政府的网站上可以看到,汕尾的主要方言是福佬话,上面还介绍了每一种方言的分布地区和使用人口,十分详细。

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上还有一份语言介绍,这份材料在闽方言中只提到了和潮汕片雷州片,并将潮汕片方言和汕尾联系起来,却丝毫没有提及福佬话。在闽方言潮汕片的介绍中,将汕头、澄海、南澳、潮阳并列放在一起。

这四者本身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包含被包含关系,澄海、南澳、潮阳都是汕头市的一部分。(再举个例子吧,照此逻辑,普通话主要流行于中国、北京、上海。看出来问题没有?把不同层次的东西都放在一起了)。

面对这个低级失误,我们很难不对这份材料的专业性产生质疑,相比之下汕尾市人民政府网站的公布的内容看起来更加充实可信。

最后有必要举些个例,比如说潮汕地区揭阳市下辖的揭西县有不少客家人,又比如说客家气息浓厚梅州市下辖的丰顺县也有潮汕人。民系和地区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凡事总有例外,切不可以偏概全。

潮汕文化是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置的揭阳戍为前身、隋王朝设置的潮州为中心发展演进而来的中国区域文化,

潮州文化是汉文化的子文化,是古中原文化的遗存,在历代传承过程中不断发展而形成的汉文化,为海内外全体潮州人所共有,其涵盖范围甚广,主要包含:潮州方言、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工艺、潮州木雕、潮绣、潮州大锣鼓等。

相比于南方的粤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的土著色彩偏淡,而保留了更多的汉文化。

白字戏的曲白用汕尾市海陆丰方言,特别为当地农民所喜爱。音乐优美,具有联曲、滚唱、民歌、一唱众和的特点。剧目擅长演儿女情,表演程式严而不僵,载歌载舞,富有生活气息。短打用南派武工,舞台美术简朴,便于流动。

语言特点: 白字戏采用地方语言,并不是把正音剧本的官话改用方言唱、念,而是把汕尾市海陆丰人民的生活语言艺术化。它包括语法修辞、俗语、俚语、谚语、歇后语、口头语、谐音语、双

关语、谜语的选择利用,为剧目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情趣。

曲体特点: 白字戏采用联曲体的结构,接近宋元的“套曲”和“小令”。一段曲由几个曲牌组成,孰先孰后,都有一定的次序。特别哪个开头,哪个结尾,有一定格局。某曲调的基本情绪、句板、字数、标点、节奏、用韵,都有一定的规定。曲牌的强弱快慢、抑扬顿挫,安排曲词的起承转合,比、兴、赋,近似填词的规律,但比较自由。

滚唱特点:清王正祥《新定十二律京腔谱凡例》说:“在某句曲文之下,加滚已毕;然后接下句曲文者,谓之加滚。”试举《珍珠记》为例,日本内阁文库藏的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刻的《鼎刻时兴滚调歌会玉谷调簧》中的《书馆逢夫》影印本,与白字戏的《扫窗会》对比,可以看到这种“滚”的发展。

《书馆逢夫》(生)[江儿水]举目云山飘缈,家乡隔在万里遥。自从张千一去,未见回报,教我望断鱼沉与雁杳。忆昔当年贫困,一身恰似浮萍草。感蒙岳父提携作东床,一家人觑我为珍宝,今日身荣,利锁名缰,把他一旦都忘了,教人心下焦,不由人珠泪抛。似这等富贵无归,闪得我有上梢来无下梢。

《扫窗会》(生)[四朝元]举目云山飘缈(重),家乡隔在万里遥。自从张千一去,未见回报,空使我望断云山音讯杳。[山坡羊]忆昔寒窗穷困,一身恰似浮萍草。多蒙岳父恩义高,把将爱女来相招,一家人爱惜功恩实非少。幸逢春帏一至,赠我琴剑书箱,来到京畿,幸天怜悯,得中高第。有谁知,遭遇奸相逼招来入赘,[下山虎]我把恩情一旦抛,提起心头焦。嗳妻啊!误了你青春年少,耽搁你佳期多少!空负你百年姻缘无尾梢,有上梢来无下梢。

王氏又说:“一切悲哀之事,必须畅滚一、二段,则情文接洽,排场愈觉可观矣!”白字戏这种畅滚现象非常普遍,许多剧目在感情激越处,既有滚唱,也有滚白。唱迭曲、做彩场、七字句、五字句、三字句,一泻而下。

在白字戏的平板戏中,滚唱的形式,更是成为主要的形式。这种滚唱是在联曲体的基础上吸收、溶化了说唱体——歌册,以及板腔体的东西而成平板戏。这种结构,曲牌只用在开头和结尾的地方,中间全用了“滚”和“赚”。这种结构,基本旋律简单,节奏明快;一句上句,一句下句,称之为子母句。这种形式易写、易唱、易听,便于丰富上演剧目,也更为观众接受。但如果处理不当,也会造成剧目的粗制滥造,以致降低艺术质量。

民歌特点:民歌实为两种,一种是小调,一种是本地民歌。小调是由正字戏传入的,是早已戏曲化了的民歌。本地民歌则是后期从群众生活中吸收过来的。如《荔枝记》中《睇灯斗歌》,无疑是源于渔歌的:

阮今唱歌乞你听,待恁坐听企也听;

白字戏

待你坐落走起,待恁起来又行。

又《苏六娘》中《过渡斗歌》点灯红,十二月歌,如:

五月人划船,溪中锣鼓闹纷纷;

船头打鼓别人婿,船尾掠舵是奴君。

除此之外,还有“扣扳歌”、“蚯蚓歌”等等,均来源于粤东一带的汉族民间歌谣。这就使戏曲语言更具生活气息。

程式特点: 白字戏表演程式比较丰富。戏剧“场口”的设计,“科介”的安排,“生离死别”、“悲欢离合”,都有一定的程式可依。“走报”、“闻凶”、“激面”、“想计”、“分门”、“合水”、“拷打”、“奔逃”、“追杀”等也都有程式。

每一单项动作,都有一定的强弱快慢、抑扬顿挫的节奏要求。步法身段、手法和眼神、服装和道具,都要求互相配合。各行当又有各行当自己的标准。例如“拉山”,戏谚就云:“旦对前,生对眉,净过肩,丑散来”。又有“虱母”乌衫(即旦的持重),“跳蚤”花衫(即占的轻快)的不同。在各行当关目、台步的基础上,再去创造独自的人物。

南派武功,继承少林宗支,拳来脚去,门路严谨,既逼真,又好看。枪刀剑棍,都有真功夫,与正字戏短打相似。

白字戏的声腔可分为曲牌体、板腔体、民歌体等三种,其乐调分为“轻三”、“重六”、“活五”、“反线”四种。有时也可以不分。在板腔体部分,板式可分为散板、头板、二板、三板、扣板、快板等,另外还有一种迭曲。

唱时有帮腔。这是白字戏声腔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很有特色的部分。帮的情况:有的只帮一句中句尾的三字,有的全句都帮;有的却一句曲的句尾都帮;有的前台不唱,全由后台帮唱。新中国成立初期,还存在着数角同台,当某一角色在唱时,其他角色均可随意帮他唱的南戏演唱习惯,现已不用。

白字戏的伴奏乐器,大锣戏文畔,原用大管弦为主乐,后则改为二弦(竹弦)。其所用音调比潮剧略低,并伴以三弦、提琴等。武畔用大锣、大鼓等。小锣戏文畔以小唢呐为主,配以响盏、吊针等。以前乐队七人,与正字戏相同。

白字戏的伴奏音乐、间奏音乐较丰富。伴奏弦诗一两百首,伴奏牌子也有一两百首。有以二弦为主乐器的,也有用小唢呐或大唢呐为主要乐器的。弦诗和牌子,其中有用于“过门”伴奏,有的用于间奏增强气氛,也有用于配合“场口”、“科介”,特别是大吹牌子,更富表现力,更有特色。

白字戏和潮剧原都称白字戏。白字戏称海陆丰白字,又称南下白字;潮剧称潮州白字,又称顶头白字。汕尾市和潮汕,同属闽南方言语系的两个方言区。海、陆丰的白字戏,用海、陆丰方言规范;潮汕的白字戏,用潮州方言规范。它们是同一语系的孪生姐妹。两个剧种的剧目体系、音乐声腔体系、表演体系、舞台美术体系,也都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主要在于后来的发展和规范的方言不同。白字戏的艺人,尊奉田元帅为戏神,与福建南部的梨园戏、老白字戏,以及正音戏、潮音戏等相同,它们是同源异流的剧种。 白字戏渊源于南戏的泉调、潮调。现在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泉调、潮调剧本,有明嘉靖丙寅年(1566年)的重刊本《荔镜记》,以及稍后的《摘锦潮调金花女》、《苏六娘》等。可从中看到:

一、所谓泉调、潮调,是用闽南语系方言演唱的腔调。所用方言、词汇,同白字戏也都一样。

二、在体制上,称剧目为戏文,称折子戏为锦出,以主角人名命戏名。故事多取材于爱情生活、婚姻家庭问题,与传奇南戏的路子相同。

三、在行当上,基本上同是南戏七角的规模。泉调、潮调是:生、旦、丑、净、婆、占、末。白字戏是:旦、生、占、丑、婆、公、净,实际也全相同。四、在音乐曲调方面,同是联曲体,明刊本《荔镜记》用了[望吾乡]、[风入松]、[驻云飞]、[红衲袄]、[四朝元]、[山坡羊]等不同曲牌七十五个。这些曲牌,白字戏保留了不少。且其中的句数、字数、节奏、文采也多相同,还有唱平调和唱赚的习惯,也大同小异。

汕头跟汕尾的区别:

1、地理位置

汕头,位于东经116°14′至117°19′,北纬23°02′至23°38′之间,韩江三角洲南端,东北接潮州饶平,北邻潮州潮安,西邻揭阳、普宁,西南接揭阳惠来,东南濒临南海。

汕尾,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在北纬20°27′~23°28′和东经114°54′~116°13′之间。东同揭阳市惠来县交界;西与惠州市惠东县接壤;北接河源市紫金县;南濒南海,与香港隔海相望。。

2、下辖地区

汕头,下辖6个区(金平区、龙湖区、澄海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1个县(南澳县)。

汕尾,下辖1个市辖区(城区)、1个县级市(陆丰市)、2个县(海丰县、陆河县)。

3、面积人口

汕头,面积2064平方公里,人口56082万人(2017年常住人口)。

汕尾,面积527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366万人(2016年)。

4、方言

汕头,潮州话-汕头方言。

汕尾,福佬话(闽南语)、客家语-海陆腔、粤语、占米话、军话等。

5、机场及火车站

汕头,揭阳潮汕国际机场,汕头站、汕头南站、潮阳站。

汕尾,汕尾鲘门通用航空机场,汕尾站、陆丰站、鲘门站。

6、旅游景点

汕头,有礐石风景名胜区、塔山风景区、龙虎滩海滨度假村、南澳青澳湾等。

汕尾,有凤山祖庙、莲花山、玄武山、红海湾、红宫红场、观音岭等。

参考资料:

—汕头

—汕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1859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