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李渡口村,与其说是古渡口,还不如说是古建筑博物馆

郏县李渡口村,与其说是古渡口,还不如说是古建筑博物馆,第1张

在河南,有许多村镇因水而兴,比如社旗镇、北舞渡镇,都曾因水运而曾经及其繁荣,随着近代水运衰落,这些古镇俨然已经逐渐褪去昔日的水运辉煌。

偶尔造访郏县李渡口村,发现这个因水曾经繁荣的村子,倒是与上述名镇有所不同,令人意外。

第一个意外:昔日的渡口仍在,蓝河已经干涸

进入李渡口村,远远的就看到一座高大的牌楼伫立在村口,上书“李渡口”三个金字,两旁对联云:渡口俭居听雨声,蓝河逸风观帆影。

好有诗意!

只可惜,要不是路边一块巨石上书“渡口”两字,我还真不知道旁边这条干涸的深沟就是蓝河。遗憾!

关键是,这水都跑那里去了?

带着疑惑,我驱车来到寨前,寨墙高筑,寨门高大,好有气魄的古寨!

令人意外的是,到处可见正规景点的文字介绍。

看到寨门旁边的导游图,更确定了我心中的怀疑,蓝河,果然是干涸了!

第二个意外:这个古村古建筑修复得很好

登上寨墙,看寨墙内外,举高远眺,视野开阔!

李渡口村寨墙高三丈,宽八R,长10米,用于打更、巡逻、护寨。宅墙外有四丈宽寨沟,内有活水环寨而过,寨内按照五行八卦布局,设有八个瞭望台,各装备**1们,磙木雷石若千,有效地护卫了一方太平。

东寨门阁楼上刻有“朝阳二字,西寨门阁楼上刻有“迎龙”二字,寓意生机勃发、祥光普照、风调雨顺和盛世太平之景。

虽然不收费,但可以感觉到,李渡口对开发 旅游 资源是认真的。从进寨门起,大街边的所有住宅建筑都是经过精心打造的。

走在街上,仿佛回到百年前。

上图是清朝监生李义仁故居。李义仁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个监生,在郏县县衙供职。清乾隆年间,黄河决堤,朝廷下旨修堤治黄,李义仁负责郏县段治黄工程。

他领导有方,郏县工程提前完成后,又协助刘统勋顺利完成决口的最后合围工程。李义仁被乾隆皇帝封为“天下第一监生”,任工部侍郎,晋升三品大员,主管全国的河道水利治理工程,并受赏一辆车辇和一件黄马褂。

沿着大街,我们走到了一处大宅院门前。

据介绍,这座宅院主人名叫李朝永,为清咸丰年间的秀才,曾供职汝州知府衙门。

门楼上方木雕工艺精湛,左边雕鳯,右边雕鹿,寓意“俸禄”,表示主人对美好前景的期望。

门下是一块八尺多长的铺门石,行内叫“丈石”,寓意有仗势。

大门外方内圆,体现古语“无规矩不成方圆”,教育全家规矩做人,规矩做事。

没想到,这个秀才的确是个讲究人,院子竟然设计得如江南园林,有假山,有曲水,有竹林。更可贵的是,房子整体结构很完整。

这是主人客厅“福寿堂”,中间这个门据说就是二门,封建 社会 “大门不出 二门不迈”,指的就是这个门。这个二门也只有家庭大事才能开。

木雕显示了房主当年的奢华生活。

进到后院,这个二层楼房显然也是当年的豪宅。二楼自然就是**的闺阁。

二楼中间木雕大窗精雕细琢、别出心裁,令人印象深刻。

一楼石雕的卍字窗令人感到很别致。卍字为古代一种符咒,用做护身符或宗教标志,佛教认为它是释迦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有吉祥、万福和万寿之意。

用在这个建筑上也有镇宅辟邪之意。

回到街上,仿佛还在那个久远的时代。

穿梭在村子中,古宅、古树玲琅满目。随处可见的稀罕物也令人惊喜。

这条瓷片大鱼是不是很新颖别致!

这是李渡口村清代寨首李冠儒老宅,李冠儒(1899年-1948年)是李渡口的大地主、寨首、郏县东的大绅士,他组织了修复寨墙、防匪御盗。

还开办了一家80多人规模的机制卷烟厂,生产“哈德门红利航”等品牌香烟,产品远销武汉、上海。

此宅房屋的房檐全部封闭,椽子不露房檐,窗棂全部是铁条与木条复合制成,反映了当时的 社会 现实。

徜徉在古村,想象着李渡口的前世今生,慨叹人生的短暂。

村子中的路标,仿佛又是指示者人生的方向。

临走,在村头吃了碗正宗的郏县饸饹面,吃得大汗淋漓,好不过瘾!

李渡口!好令人意外!

1、郝堂

村庄简介:信阳市平桥区的郝堂村2009成为土地流转改革的试点,中国乡村建设设计院院长李昌平的“内置金融”理论在这里展开实践。为了发掘乡村美景,郝堂在村内流转了205亩水田,将之深挖成百亩荷塘,夏天满塘风荷,清香宜人,成为村内乡村游的主体景观。郝堂村重新调整村庄水系,改造旧房,重现白墙黛瓦、炊烟袅袅的农村样貌。这使得郝堂村与邻近正忙着像城里人一样盖楼房的村子相比,显得很特别。如今的郝堂村已成为河南当之无愧的最美乡村。

出行攻略:郝堂村离信仰市区仅有26公里,可以从市区进入平桥区,直奔郝堂村。或者从京港澳高速转入该村。

2、临沣寨

村庄简介:临沣寨坐落在郏县堂街镇朱洼村,位于平顶山市郏县县城东南13公里处,被称为“中原第一红石古寨”。这里保留着3间明代建筑、400余间清代建筑和20余座完好的四合院,堪称明清民居建筑展览馆。咸丰年间,豫西匪患横行,望族朱家担心遭遇劫掠,便扒掉土寨墙,运来附近紫云山的红色砂岩石,采取外石内土的结构,配合着两道护城河,将朱洼村牢固地围守起来。于是便有了这“红石古寨”。

出行攻略:从郏县沿迎宾大道,进入S236,再进入士何线,到达临沣寨。

3、罗姐寨

村庄简介:罗姐寨地处南太行深处,上罗姐寨要攀爬500多米高的山峰,古寨坐落在一个平坦的山峰顶上。罗姐寨的自然风光和古朴的生活图景,吸引越来越多的驴友进山探秘。传说罗姐寨因李世民的情人罗桂香在此安营扎寨而得名。罗姐寨最高的山峰叫蚂蚁山,海拔1672米,接近此山的地方,兔子老鼠一类的小动物很少见,因为那里的蚂蚁专以这些小动物为食。有人见过一条手腕粗的大蛇让蚂蚁围住被咬得在地上翻滚,不到两个小时就只剩一副骨头。蚂蚁在此山称王称霸,却从不向外迁徙。不过,您别担心,这些蚂蚁并非食人蚁,只是一种攻击性较强的红林蚁。

出行攻略:罗姐寨位于新乡市辉县万仙山景区最北边,从辉县县城沿S229可到达万仙山景区,也可走郭亮村徒步过去。

4、西河古村落

村庄简介:西河古村落位于新县周河乡西河村西河大湾,地处河南和湖北的交界的大别山腹地,东西长400米,南北宽约100米,占地面积60亩,共有房屋150余间。这个拥有88户、388个村民的村庄形成于明末。西河张氏,就地取材,利用土砖、石砖建造住所,这些极具特色的民居虽几经翻建,但多保留了原汁原味又古色古香的味道,其中最为吸引眼球的,是建于乾隆年间的张氏宗祠,大门上侧和左右两侧有民间砖雕。上侧为三星百寿图,左侧是诸葛亮空城计,右侧是辕门斩子和穆桂英挂帅砖雕。2013年12月,西河大湾村荣获“中国景观村落”称号,在全国,获得这一荣耀的村庄只有11个。

出行攻略:从新县县城沿S339进入金刚台大道,再转入崇福大道,再进入X059,到达西河古村。

5、烟云涧村

村庄简介:洛阳伊川的烟云涧村,这个有着900多户人家的村子里,三分之一的农家以生产仿古青铜器为业,被业内人士称为“仿古青铜器村”。多年来,这些农民采用家庭作坊的生产方式,摸索出一套制作模型模具,熔铜浇铸的工艺。近十来年,经过上级部门批准,烟云涧的仿古青铜器制作早已由“地下”转为公开,他们的手工作品,一度销售到粤港澳台乃至欧美。

出行攻略:从伊川县沿洛栾线到郑少高速,沿郑少高速到达烟云涧村。

6、卫坡村

村庄简介:孟津北邙岭上,北魏孝文帝长陵旁,保留着一片三百多年前的清朝建筑村落,青砖,灰瓦,石板路,就是卫坡村。村子沿一条东西古街展开,规制相仿的16座建于清代的庭院,围绕着两百米老街聚集,街南7座七进院,街北9座五进院,规模堪比一个设施完善的现代小区。经近百年的扩建,形成了集祠堂、私塾、绣楼、南北老宅于一体的建筑群落。我们还能看到这座目前豫西地区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建筑群要感谢卫氏族规的严厉规定:“许住不许卖,许修不许拆”。

出行攻略:从孟津县走小浪底大道直达卫坡村。

7、王公庄村

村庄简介:商丘市民权县北关镇的王公庄村,曾经常年过着“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的苦日子。然而王公庄村用了十年的光景便扬名海内外,全村1366人中有800余人从事与画虎相关的产业,老虎图年销售3万多张,销售额达到六千万元。进入王公庄村,可以看到一条笔直的水泥路,道路两侧林立着无数的画室、装裱店、画具店等等,每一个店面与虎画有关,村民给这条路取了一个名字,叫着文化街,以彰显特色和文化带给村庄的复兴。

出行攻略:从民权县沿S211到王公庄村。

8、平乐村

村庄简介:一千七百多年前,曹植在《名都赋》赞美过洛阳孟津县的平乐村,“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一千七百多年后,400多个村民变身国画高手,靠一双能写会画的手完成7000万元销售额,冲出河南,走向世界,成为驰名中外的“牡丹画第一村”。平乐村画牡丹也有一段很长的历史。平乐村水土同洛阳一样,适合牡丹花的种植。在明清时期,平乐村就出许多画牡丹的农民画师。到了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白马寺整修,还请了平乐村的村民郭漪山前去专门负责大雄宝殿门窗的绘画、雕刻任务。而郭漪山绘雕的主要形象就是牡丹。

出行攻略:从孟津县走小浪底大道直达平乐村。

9、东北庄

村庄简介:东北庄,俨然成为濮阳继石油、龙文化之外的另一张名片,由该村衍生出的杂技产业,不但催生了1992年河南第一所杂技中专学校,更促使当地耗资4000万开发大型国际杂技情景剧《水秀》,在各地剧院上演的这场节目走红后,以水秀为名的国际大剧院也建起来了。东北庄的杂技班多遵循“九月九,往外走”和“四月八,要回家”的习惯。九月,收割完毕种上麦子,乔家农民们便携家带口,抱着还没断奶的婴儿,靠着肩挑手提,变为杂技艺人,以三五人一小班的单位,摸杆、撂地地行走江湖。四月,小麦成熟,艺人们则赶快从各地赶回家乡,收割粮食,回归土地,回到农民身份。

出行攻略:从濮阳市区出发,沿范辉高速公路向东行驶,转入S101到达东北庄。

郏县柳巷标志建筑物是什么?

郏县柳巷位于河南省新乡市郏县城区东南的一个小片区域内,被誉为“柳巷最美河岸线”,是郏县的一张名片。

柳巷的地理背景

柳巷位于伏牛山南麓,地势较为平坦,境内有大段的农田和水系,因此常常成为大片的稻田、麦田等农业景观。同时,柳巷距离新乡市区也比较近,交通便利,从新乡市区出发不到半小时便能到达。

柳巷景观特色

柳巷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柳巷最为著名的景点是建于明代的九龙桥,该桥当年是一座重要的军事要塞,如今已经成为柳巷地区的标志性建筑。

此外,柳巷还有一些传统的小村庄,这些村庄在郏县有着悠久的历史,保存的比较完好,能够让人感受到这里的民俗文化。

柳巷标志建筑物是什么?

回到题目所问,柳巷标志建筑物是何物?其实答案就在上文中,九龙桥便是柳巷最为著名的标志性建筑。

九龙桥又叫柳巷大桥,是一座石拱桥,全长240米,宽86米,高99米,由九个拱门组成。桥上有两个石碑,正面刻有“柳巷大桥”五个字,背面刻有“明嘉靖三十四年重建”七字,再往南走有一块牌匾,上书“九龙桥”三个字,这便是九龙桥的标志。

九龙桥的历史

九龙桥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当时桥梁建设还没有现代化的工程技术,建造一座长达240米的桥梁可谓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但是由于柳巷位于平原地带,山势平缓,有一条叫做柳河的河道从柳巷西北流经,因此在明代,这里已经有一座使用了很长时间的桥梁了。

九龙桥的名字来源于桥上石柱上雕刻的九条龙,这九条龙分别被石柱分割开,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呼应,龙的尾首相接,构成了龙起飞的壮观景象,因此也被称为“九龙起飞桥”。九龙桥在历史上曾多次被毁,但是每一次毁坏之后,都会有人及时地修复,并保留下它的原貌,如今它已经成为了柳巷地区的标志性建筑。

柳巷的发展前景

在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柳巷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柳巷的人口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在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人口向乡村流动的趋势已经逐渐明显。

为了充分挖掘当地的旅游资源,当地政府已经开始了旅游服务的一系列建设工作,比如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完善景区配套设施,提高游客满意度等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柳巷地区一定会成为郏县旅游业的一张新名片。

结语

郏县柳巷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还有着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发展前景。九龙桥作为柳巷的标志性建筑,见证了柳巷的历史和变迁,也将成为柳巷未来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茨芭镇下辖村委会包括茨芭村民委员会、陈家寨村民委员会、棋盘村民委员会、王张村民委员会、刘村村民委员会、平盘村民委员会、邢村村民委员会、管村村民委员会、吴洞村民委员会、齐村村民委员会、东姚村村民委员会、竹园沟村民委员会、天城洼村民委员会、苏坟寺村民委员会、构树张村民委员会、铁炉村民委员会、清泉村民委员会、山店村民委员会、北竹园村民委员会、尖山村民委员会、空山洞村民委员会、山头赵村民委员会、东庄村民委员会、后李村民委员会、前庄村民委员会、傅村村民委员会、北姚村村民委员会、大庄村村民委员会、上丁村村民委员会、石灰王村民委员会、干河村民委员会、段磨李村民委员会、庞庄村村民委员会、姑嫂寺村民委员会、薛村村民委员会、高村村民委员会、刘洼村民委员会、许洼村民委员会、吴寨西村民委员会、吴寨北村民委员会、吴寨东村民委员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1920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