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会长成坏女孩的原因
家长们总是会担心自己的孩子会长成坏女孩,其实孩子会长成坏女孩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每个人都渴望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这个不断自我选择的过程就是成为自己的过程,也即自我实现的过程,这是我们最重要的生命欲求之一。
但是,太多的父母有太强的控制欲望,他们不尊重孩子的这种生命欲求,他们不顾一切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的头上,强迫孩子按照他们的意志生活。
然而,不管父母的控制欲望多么强烈,控制能力多么强大,孩子的这种生命欲求不会消失,它会以各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表达出来。
很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就是,父母强迫让孩子“学好”,而孩子偏偏要“学坏”。
站在父母的角度看,这叫“逆反”或“叛逆”。但站在孩子的角度看,这却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孩子这样做,不是因为“学坏”对他多么有吸引力,而只是为了与父母强加在自己身上的外来意志抗衡,而只是为了表明:我,还是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的。
妈妈的苦恼:我有个“坏”女儿
“你能告诉我吗我的女儿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在心理咨询中心,48岁的梁姨半是伤心半是生气地问咨询师舒幼娥。问完以后,她狠狠地盯了女儿阿静一眼,脸上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神情。
阿静是被妈妈硬拉着来看心理医生的。她19岁了,但看上去不过15岁的样子,个子小小的,说起话细声细气,好像生怕惊吓着谁似的。光从相貌上看,她的确人如其名,非常文静。但在妈妈的口中,她却是一个“坏透了”的坏女孩。
梁姨说,阿静笨、内向,从小就成绩不好,“这些都算了,智力和性格这些事勉强不了,虽然我很着急也很在乎,但也没办法。”
梁姨说,真让她生气的是,看似文静的女儿从小到大不断出事。上小学时,常被同学骗钱,或者骗做丑事,譬如一些男孩怂恿她偷自行车,然后卖钱大家分,阿静想都没想就去做了,结果被抓住。
“这样的丑事发生了不知道多少次,”梁姨说,“每次发生后我会狠狠地教训她,还一次次叮嘱她,不要和那些阿飞混在一起,但她把我的话当作耳旁风,一直和阿飞们混在一起,甘愿被他们当枪使。”
不仅如此,阿静从初中起就开始谈恋爱,曾经的几个男友都是小混混一样的角色。和许多妈妈一样,梁姨反对女儿这么小就谈恋爱,更反对女儿和这样的男孩谈恋爱。但阿静为了和男友在一起,经常对妈妈撒谎,还有几次离家出走。
女儿闹堕胎,妈妈闹自杀
看到无法阻止女儿谈恋爱,梁姨把对女儿的要求降到了最低点:不要和男孩发生性关系。
但是,“我越担心什么,她好像就越要做什么,”梁姨无比恼火地透露,阿静16岁的时候就和第一个男友有了性关系。
更要命的是,阿静似乎没有一点自我保护的意识,她很快就怀孕了,随后只好堕胎。从开始谈恋爱到现在的3年时间里,阿静曾两次堕胎。但现在,她又怀孕了。
“她为什么就不爱惜自己不爱惜自己的身体难道堕胎就不疼吗她究竟是怎么想的”梁姨连珠炮似的问道。
不过,梁姨自己也不爱惜自己身体。女儿第一次怀孕后,她为了不让女儿谈恋爱,曾用水果刀戳伤过自己的腿,撞过车,还威胁女儿说,如果还谈恋爱,妈妈就跳楼死给你看。最后,她还和女儿签了一份协议书,内容是让女儿答应数年内不谈恋爱。阿静一开始不答应,但妈妈再次以死相逼,她就只好答应了。“只要她不和那些坏男孩在一起,让我做什么都可以。”梁姨说。
梁姨的这些极端手法一开始发挥了作用,阿静被妈妈的自残吓住了,曾发誓再也不和男友在一起。但过了没多久,她忍不住又开始谈恋爱,而且男友尽管换了,但仍是小混混一样的角色。最新的一个男友相对而言是最争气的,但也是没有固定工作。
“我怎么摊上了这样一个女儿我的脸被她丢尽了!”个性好强、经营着一个餐馆的梁姨说,“我要她不做什么,她就非做什么。我抓住一切机会说,你要做一个好女孩,但她只表面上答应,实际上却一直做坏女孩。”
女儿的反感:家只是一个城堡
在梁姨讲完了对女儿的看法后,舒幼娥请梁姨离开咨询室,因为作为心理医生,她需要和阿静进行一对一的谈话。
“我还告诉梁姨,我和阿静的谈话,如果没有阿静的许可,我不能告诉她任何谈话的内容。”舒幼娥说,“听到我这么说,梁姨愣了一下,但还是表示尊重这个规定。”
等梁姨走出咨询室后,舒幼娥问阿静:“堕胎的时候,很伤身体的吧”阿静回答说:“是。”
“那为什么不好好保护自己呢”舒幼娥问。
“没想过(要保护自己),不知道(怎么保护自己)。”阿静好似懵懵懂懂地回答说。
听到阿静这样回答,舒幼娥回忆说,她一方面隐隐有些心疼,另一方面也隐隐有了和梁姨一样的恨铁不成钢的感受。不过,她立即明白,阿静这可能是被动的攻击,妈妈太强势了,阿静无法从意识上主动地对妈妈表达不满,就只好从潜意识上被动地对妈妈表达不满。只不过,阿静是用伤害自己身体的方式。
这是明显的自虐。但所谓的自虐,可以看成是“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之间的相互虐待。阿静这样做,隐含着这样的逻辑:妈妈说,我的身体是她给的,她对我的身体有控制权,而我对我的身体没有控制权,那么,我没必要保护我的身体。
她的男友们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坏男孩
舒幼娥让阿静描绘下自己和妈妈的关系。阿静回答说:“我没一点优点,什么都不好。”至于“一切都为了女儿”的妈妈,她的评价是:“她太粗暴了,只想让我听她的,我不听,就不高兴。”
还有爸爸,阿静说,爸爸没主见,什么事都站在妈妈的立场上,“爸爸不是没想法,但他怕麻烦,怕妈妈发脾气,所以什么都顺着妈妈”。
妈妈控制欲望太强,让阿静很反感,爸爸这么没主见,又让阿静很失望。于是,阿静一直希望到家以外去寻找温暖。那些男友,尽管在外人看来很糟糕,但在阿静看来,却是她情感的唯一依靠,“家,不过是冰冷的城堡,只想死死地关住我,只有和男友在一起,我才会感受到温暖和快乐”。
舒幼娥理解,这是阿静自己的感受,她是说,相对于家而言,她觉得那样的男友给她的温暖已经很多了。但从旁观的角度看,阿静和男友的关系谈不上多温暖。
譬如,她最新的男友,经常打阿静,阿静还怀疑他有其他性伙伴,他们两人经常吵架,如果吵得厉害,阿静会哭着离开他。不过,没多久,她就又会回去找他。他们吵过很多次,阿静也跑过很多次,男友没有找过她一次,每次都是阿静自己回去找男友的。
并且,就像梁姨所说,“她(阿静)找的那些男孩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坏胚子。”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这些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男孩为什么对阿静这么有吸引力
分析:恋人=理想自我
恋爱时,有人喜欢找与自己相似的恋人,有人喜欢找与自己相异的恋人。找与自己相似的,还是找相异的恋人,这取决于我们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一致程度。
研究表明,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一致程度比较高的人,喜欢找与自己相似的恋人,而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一致程度较低的人,喜欢找与自己相异的恋人。可以说,我们找恋人,都是在找自己的理想自我。
不过,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一致程度较低的人,很容易会感觉到,实现自己的理想自我太困难了。那么,找一个与自己的理想自我相符合的人,与自己整日厮守,甚至从身体到心灵上都融为一体,就好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自我一样。
也因此,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较大的人,很容易产生迷恋。然而,他们迷恋的不是真实的恋人,而是自己投射到恋人身上的“理想自我”这个幻象。除非他们自己的心灵成长了,自己缩小了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否则,他们还会接二连三地陷入一个又一个迷恋式的恋爱,而且选择的恋人都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这也是阿静一次次选择和那些“坏男孩”谈恋爱的心理奥秘。
就是说,“坏男孩”的“坏”其实恰恰是阿静自己的理想自我的一部分,她的现实自我中缺乏那些“坏”的成分,于是她渴望和那些“坏男孩”建立密切的关系,仿佛那样一来,她就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自我似的。
梁姨自己也承认,她的女儿本质不坏,她是因为老和那些小混混男孩在一起才变“坏”的。譬如,阿静不是主动偷自行车,而是被骗去偷;阿静不是主动怀孕,而是因为答应了男友的性要求才怀孕,阿静也说,她并不享受性生活,她只是在满足男友的要求。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梁姨不惜以死相逼,目的就是切断女儿与这些坏小子们的联系。她认为,只要做到了这一点,阿静就还是她心目中那个听话、文静、乖巧的女儿,尽管有点笨有点不懂事。
这是一种想当然的逻辑,梁姨可能根本没有想到,“变坏”是阿静自己内心的需要。
也即,阿静内心深处渴望“变坏”,渴望通过这种方式摆脱妈妈的控制,但妈妈太强势了,她自己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她才和那些“坏男孩”谈恋爱,拥有他们,就好像是拥有自己渴望的人格特点了。
她渴望像“坏男孩”一样自由
那些“坏男孩”拥有什么样的人格特点阿静自己对舒幼娥总结说,“我行我素,有个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从来不信什么权威,对父母也从不会言听计从。”
并且,这些男孩,也多和阿静一样,曾有过控制欲望特别强的父母,他们也曾特别听话过,后来才变得叛逆起来。
“我渴望像他们一样,脱离妈妈对我的控制,但我做不到,因为妈妈太厉害了,我知道妈妈寻死是为了控制我,但我总不能看着她死。”阿静说。
“渴望像他们一样”,那也就是说,阿静的理想自我中有“我行我素,有个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从来不信什么权威”等人格特点,但她的现实自我中没有这些。于是,有这些人格特点的男孩,对阿静就有了特殊的吸引力,导致她一次又一次主动投入这些男孩的怀抱。虽然妈妈以死相逼,虽然她自己也是屡屡受伤,但她就是痴迷不改。
真要她不再痴迷这些“坏男孩”,最好的办法就是,梁姨主动放弃对女儿的控制,起码不再用那些极端的方式控制女儿,允许女儿“我行我素”。如果女儿真做到这一点了,她的自我就会出现成长,她就会出现新的、更健康、更和谐的理想人格,那时她就会懂得保护自己、珍惜自己,而那些“坏男孩”也就对她失去了吸引力。
但这一点看来是没有希望的,舒幼娥曾问梁姨:“有没有考虑过,给女儿一点自由”
“不可能,她这么不争气!”梁姨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我只有用寻死的`方法才能控制住她。”
说这句话时,舒幼娥看到,梁姨的脸上有一种得意的神情。
舒幼娥说,除了控制欲望太强外,梁姨还有一个固执的逻辑:我绝对是为了女儿好,我一定是对的,错的都是她。当舒幼娥建议梁姨改变一下她对待女儿的方式时,这个要强的妈妈像受了很大刺激一样地反驳道:“改变我教养女儿的方式为什么你要搞清楚,是我女儿有问题,不是我!我带她到你这儿来,是要你纠正她的问题!”
舒幼娥感觉,梁姨除了希望心理医生帮她按照她的设想来改造女儿之外,还有另一个目的:帮助她了解女儿是怎么想的。
“阿静拒绝和妈妈沟通,拒绝告诉妈妈她的真实想法,梁姨已感到,她无法把握女儿的心理动向了,于是希望心理医生能告诉她,女儿是怎么想的。知道了女儿的真实想法,她才好更完美地控制女儿。”舒幼娥说,“这是很多人催家人来看心理医生的重要原因。”
她们很容易用身体讨好男友
阿静的例子并不孤立,舒幼娥强调说,最近她频频接到类似案例,“这些案例表明,控制欲望太强的父母,很容易养出‘坏女孩’来。要么是女孩自己变成所谓的坏女孩,要么是本来一直听话得不得了的女孩,忽然就跟‘坏男孩’谈起恋爱,而且爱得昏天昏地,谁都阻止不了。”
并且,这些女孩有一个共同特点:很容易和男孩发生性关系。这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逆反。几乎无一例外,控制欲望特别强的父母,都尤其担心,甚至最担心女儿过早有性的关系。而这些女孩,尽管表面上一直很服从父母的意志,但实际上,因为父母强烈的控制欲望严重压制她们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她们内心深处都有着强烈的叛逆心理。那么,一旦真开始叛逆,她们就很容易去做父母最担心的事情,好像只有那样做,才意味着真正开始做自己。
第二,自卑。生命是一个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做的选择越多,我们的生命就越丰富多彩,我们相应地就越自信。所谓的自信,其实就是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有什么,知道自己真正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这种价值感,就源自不断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但是,如果父母的控制欲望太强,孩子就会被迫按照父母的意志来生活。结果,孩子就没有机会通过自我选择的过程认识自己,并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价值感。由此,这个孩子会深深地缺乏自信。不管他表面上看上去多么出色,他仍然是没有自信的。因为,这种出色属于父母的意志,而不属于他自己。
这是一种致命的自卑,这种自卑,会让一个人觉得自己空空如也,好像什么都没有。
于是,当这样的一个女孩谈恋爱时,一旦与男友发生争执,一旦男友开始疏远她,她就会惊惶失措,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价值,不知道能怎样挽留他。
这时,她会容易拿出自己看上去最有价值、而男友看上去也最在乎的,那就是她的身体。
舒幼娥说,阿静16岁第一次与男友发生关系时,就是这种情形。当时,两人吵了架,阿静想回到那个男孩身边,但她觉得自己一点都不可爱,想不出能用什么来吸引男友,最后想到了她的身体。于是,她回去对男友说:“我做你的老婆好吗”
这是这些女孩的通病,因为父母压制了她们的独立空间,她们没有机会去充实自己的内心,也经常没有机会去学习用信任、温暖和爱的方式来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当渴望接近异性时,她们会发觉,自己除了身体,好像什么都没有,于是容易在性上变得很轻率。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马斯洛说,自我实现是我们的最高需要。同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的罗杰斯则说,我们生命的过程,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意大利幼儿教育专家蒙特梭利则说,我们一出生就有一个精神胚胎,我们从小就会在这个精神胚胎的指引下,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著名的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则说,父母只是给了孩子身体,他们不应该以孩子的精神父母自居。
但是,太多的父母以为,他们是孩子的精神父母。于是,他们完全无视孩子自己的独立人格,而强迫孩子接受他们的设计。于是,孩子成为自己的生命冲动就被严重压制了。
这最终会导致两个结果。要么,孩子终其一生都是一个没有自我的人,他终其一生都习惯听话,小时候听父母的话,长大了听其他权威的话。要么,孩子会成为一个特别叛逆的人,父母让他向东,他偏要向西。他这么做,并非是因为相反的方向有什么好处,而只是为了向父母强烈的控制欲望说不。
;婚姻是两个人的结合,而两人可能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教育,各自有着自己的人生观,在婚姻结合的过程中
难免有摩擦,而起摩擦时如何对待另一半,决定了未来的路能走多久。
两个人初在一起时,闹别扭最忌讳的是分手二字,而婚姻里最忌讳的是离婚两字,出口容易,收回难,最是伤人心。
古来有“床头打床尾和的说法”,一度以为夫妻没有解不开的结。只有步入婚姻,才知道这世间解不开的结是夫妻之间的矛盾。
能走在一起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应该倍感珍惜,而作为一个男人,如果一吵架就说离婚,要么不够爱你,要么太幼稚把婚姻当儿戏,要么只是想赢了这场争执而威胁的语句。
但无论哪一种,这段婚姻都是岌岌可危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或许一开始还想着哄哄你,多来几次真就离了。
01
作为阿静的知己好友,阿静夫妻俩的事儿听得耳朵都腻了,动不动就听说跟她老公小张吵架了,时不时的就听到小张一吵架就提离婚的事儿。
周围的大家伙儿都说这俩早晚得离,天天这么闹腾,谁受得了。
这不,这天一大早就收到阿静的微信“我家那个怂包,每次只要吵架就提离婚,我这次就如他愿得了,离得清清净净,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话里听出了浓浓的火药味以及失望的语气,原来小张这人特别爱吵架,主要是夫妻间的家务活不干,一说就吵架,阿静关心他的身体,叫他早点回家休息,少喝酒,结果还是吵一架。
送小孩子上个学都能吵一回,而每次吵架阿静都是让着的,有时候阿静都不提了,小张立马后面补刀,到最后吵厉害了,小张就提离婚,几乎每次都这样。
阿静接着说到“怂货,昨晚上他一提离婚我就说好啊,然后把离婚协议搞出来,让他赶紧签字,字都签了,让他收衣服搬走的时候,死皮赖脸的赖在客厅不走了。”
“反正爱走不走,我现在饭也不准备他的,衣服也不给他洗不给她收拾,就当他空气,反正现在心都死了,不在乎了,我现在没有他,我觉得终于是个解脱了。”
语气里我能听出阿静愉悦的心情,我知道她一开始并没有离婚的心,也从没想过有一天会离婚,只是摊上这么个老公,吵架比女人还能无理取闹,消磨掉了多年的感情。
假话说多了也成真,何况还是吵架,人更容易一时气愤当了真,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婚姻本就是一场修行,一言一行皆是修,好的言行能使婚姻更加稳固,坏的习惯终是让婚姻走到尽头的根源。
02
有人说再好的夫妻都有有过上千次离婚的念头,夫妻吵架在所难免,但一吵架就提离婚的是少之又少的,因为一提离婚不仅伤人心,还可能一不小心成了真。
作为家庭的顶梁柱,吵架就提离婚的行为无疑是幼稚的,吵架归吵架,我们也该理智一些,多为对方考虑,彼此才能更融洽。
婚姻不是儿戏,一个家庭的组成是多不容易的事情,尽量维护家庭的和平,本是一家人都要做的事。
但那些冲动易怒的人,一般不太能想到,或者说想到了这点,却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脾气一上来,什么话都敢讲了。
东姐和姐夫陈哥从相亲那天开始就一眼看上了对方,结婚的事儿顺理成章,两个月后就办了酒席。
东姐本以为是段好姻缘,会恩恩爱爱到白头,却在这段婚姻里身心疲惫。
陈哥看着斯斯文文的一人,谁也不知道,他私底下确是个脾气暴躁的人,偶尔的和东姐吵架就能看出来。
一冲动什么话都敢出口,又有点大男子主义的陈哥觉得女人就该听话一些才对,所以总希望东姐别跟他炝嘴。
但在好的脾气,也不会对谩骂无动于衷,何况东姐自己脾气也急,只是在这个男人面前变好了而已。
刚开始吵架的时候,陈哥不会口无遮拦,只是有一次吵红了眼就说了句离婚,东姐以为他说真的,不想好好的家庭分崩离析,所以服了软。
陈哥以为自己的威胁起了作用,以后每次吵架只要吵不过,或者自己没理的时候,一出口就是离婚两字。
东姐本来一次次的服软,并不能让陈哥觉得这是东姐爱他而愿意忍受将就的原因,而是以为自己东姐害怕离婚害怕离开他,所以不曾想过,有一天说出口的离婚,东姐会说一句好。
那是东姐下夜班的晚上,一天的工作已经消耗完了精力,人只剩疲惫不堪,回到家的东姐也不指望能有人知冷知热问候一下是否辛苦,等待东姐的是陈哥一句质问“今天下班这么晚,饭也不给我煮了,不行就换个工作。”
东姐瞬间心灰意冷,当陈哥那句不想好好过离婚的话,再次出口的时候,东姐立马就答应了,“好啊,什么时候去办手续。”
陈哥瞬间有些愣,没想到东姐会反抗,一时间觉得自己的威严受到了挑战,就说明天就去。
到了第二天,东姐认真地让他去办离婚的时候,他后悔了,一个劲地跟东姐认错,说以后再也不说了。
但东姐已经被伤透了心,这次是铁了心的离婚,最后两人只能以暂时分居为结局。
婚姻是共同经营的过程,毕竟能走到一起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夫妻间多一些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就会相处得更融洽一些。
没有谁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婚姻里除了感情,还有彼此守护的责任,是一家人,从爱情变为亲情,有问题就共同面对,一起解决,才是夫妻相处之道。
而作为男人更要有一颗海纳百川的心胸,守护妻子,而不是去跟妻子找茬,作为她最爱的人,更不该吵架就提及离婚来伤人心。
此生愿我们都能遇见那个,一眼即是你的人,互相包容,互相理解,相扶到老。
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乖孩子,但还是有些孩子会变成妈妈眼中的坏孩子,为什么她们会变成坏孩子呢? 控制欲望太强的父母会逼女儿走向叛逆 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每个人都渴望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这个不断自我选择的过程就是成为自己的过程,也即自我实现的过程,这是我们最重要的生命欲求之一。 但是,太多的父母有太强的控制欲望,他们不尊重孩子的这种生命欲求,他们不顾一切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的头上,强迫孩子按照他们的意志生活。 然而,不管父母的控制欲望多么强烈,控制能力多么强大,孩子的这种生命欲求不会消失,它会以各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表达出来。很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就是,父母强迫让孩子“学好”,而孩子偏偏要“学坏”。站在父母的角度看,这叫“逆反”或“叛逆”。但站在孩子的角度看,这却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孩子这样做,不是因为“学坏”对他多么有吸引力,而只是为了与父母强加在自己身上的外来意志抗衡,而只是为了表明:我,还是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的。 苦恼:我有个“坏”女儿 “你能告诉我吗?我的女儿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在广州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48岁的梁姨半是伤心半是生气地问咨询师舒幼娥。问完以后,她狠狠地盯了女儿阿静一眼,脸上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神情。 阿静是被妈妈硬拉着来看心理医生的。她19岁了,但看上去不过15岁的样子,个子小小的,说起话细声细气,好像生怕惊吓着谁似的。光从相貌上看,她的确人如其名,非常文静。但在妈妈的口中,她却是一个“坏透了”的坏女孩。 梁姨说,阿静笨、内向,从小就成绩不好,“这些都算了,智力和性格这些事勉强不了,虽然我很着急也很在乎,但也没办法。” 梁姨说,真让她生气的是,看似文静的女儿从小到大不断出事。上小学时,常被同学骗钱,或者骗做丑事,譬如一些男孩怂恿她偷自行车,然后卖钱大家分,阿静想都没想就去做了,结果被抓住。 “这样的丑事发生了不知道多少次,”梁姨说,“每次发生后我会狠狠地教训她,还一次次叮嘱她,不要和那些阿飞混在一起,但她把我的话当作耳旁风,一直和阿飞们混在一起,甘愿被他们当枪使。” 不仅如此,阿静从初中起就开始谈恋爱,曾经的几个男友都是小混混一样的角色。和许多妈妈一样,梁姨反对女儿这么小就谈恋爱,更反对女儿和这样的男孩谈恋爱。但阿静为了和男友在一起,经常对妈妈撒谎,还有几次离家出走。热文推荐:女性特有的六大性焦虑婚姻中最伤感情五件事如何防止孩子互相攀比男人狐媚女人并不喜欢酸枣仁粥可改善失眠抑郁四大因素加重抑郁症宝宝入托前的心理准备女性床上的五个性愿望常微笑也会得抑郁症培养宝宝健康心理九个不如何减少精神刺激伤害郭美美炫富的心理原因更多心理相关文章>>>>心理常识 女儿闹堕胎,妈妈闹自杀 看到无法阻止女儿谈恋爱,梁姨把对女儿的要求降到了最低点:不要和男孩发生性关系。 但是,“我越担心什么,她好像就越要做什么,”梁姨无比恼火地透露,阿静16岁的时候就和第一个男友有了性关系。 更要命的是,阿静似乎没有一点自我保护的意识,她很快就怀孕了,随后只好堕胎。从开始谈恋爱到现在的3年时间里,阿静曾两次堕胎。但现在,她又怀孕了。 “她为什么就不爱惜自己?不爱惜自己的身体?难道堕胎就不疼吗?她究竟是怎么想的?”梁姨连珠炮似的问道。 不过,梁姨自己也不爱惜自己身体。女儿第一次怀孕后,她为了不让女儿谈恋爱,曾用水果刀戳伤过自己的腿,撞过车,还威胁女儿说,如果还谈恋爱,妈妈就跳楼死给你看。最后,她还和女儿签了一份协议书,内容是让女儿答应数年内不谈恋爱。阿静一开始不答应,但妈妈再次以死相逼,她就只好答应了。“只要她不和那些坏男孩在一起,让我做什么都可以。”梁姨说。 梁姨的这些极端手法一开始发挥了作用,阿静被妈妈的自残吓住了,曾发誓再也不和男友在一起。但过了没多久,她忍不住又开始谈恋爱,而且男友尽管换了,但仍是小混混一样的角色。最新的一个男友相对而言是最争气的,但也是没有固定工作。 “我怎么摊上了这样一个女儿?我的脸被她丢尽了!”个性好强、经营着一个餐馆的梁姨说,“我要她不做什么,她就非做什么。我抓住一切机会说,你要做一个好女孩,但她只表面上答应,实际上却一直做坏女孩。” 在梁姨讲完了对女儿的看法后,舒幼娥请梁姨离开咨询室,因为作为心理医生,她需要和阿静进行一对一的谈话。 “我还告诉梁姨,我和阿静的谈话,如果没有阿静的许可,我不能告诉她任何谈话的内容。”舒幼娥说,“听到我这么说,梁姨愣了一下,但还是表示尊重这个规定。” 等梁姨走出咨询室后,舒幼娥问阿静:“堕胎的时候,很伤身体的吧?”阿静回答说:“是。” “那为什么不好好保护自己呢?”舒幼娥问。 “没想过(要保护自己),不知道(怎么保护自己)。”阿静好似懵懵懂懂地回答说。 听到阿静这样回答,舒幼娥回忆说,她一方面隐隐有些心疼,另一方面也隐隐有了和梁姨一样的恨铁不成钢的感受。不过,她立即明白,阿静这可能是被动的攻击,妈妈太强势了,阿静无法从意识上主动地对妈妈表达不满,就只好从潜意识上被动地对妈妈表达不满。只不过,阿静是用伤害自己身体的方式。 这是明显的自虐。但所谓的自虐,可以看成是“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之间的相互虐待。阿静这样做,隐含着这样的逻辑:妈妈说,我的身体是她给的,她对我的身体有控制权,而我对我的身体没有控制权,那么,我没必要保护我的身体。热文推荐:女性特有的六大性焦虑婚姻中最伤感情五件事如何防止孩子互相攀比男人狐媚女人并不喜欢酸枣仁粥可改善失眠抑郁四大因素加重抑郁症宝宝入托前的心理准备女性床上的五个性愿望常微笑也会得抑郁症培养宝宝健康心理九个不如何减少精神刺激伤害郭美美炫富的心理原因更多心理相关文章>>>>心理常识 反感:家只是一个城堡 舒幼娥让阿静描绘下自己和妈妈的关系。阿静回答说:“我没一点优点,什么都不好。”至于“一切都为了女儿”的妈妈,她的评价是:“她太粗暴了,只想让我听她的,我不听,就不高兴。” 还有爸爸,阿静说,爸爸没主见,什么事都站在妈妈的立场上,“爸爸不是没想法,但他怕麻烦,怕妈妈发脾气,所以什么都顺着妈妈”。 妈妈控制欲望太强,让阿静很反感,爸爸这么没主见,又让阿静很失望。于是,阿静一直希望到家以外去寻找温暖。那些男友,尽管在外人看来很糟糕,但在阿静看来,却是她情感的唯一依靠,“家,不过是冰冷的城堡,只想死死地关住我,只有和男友在一起,我才会感受到温暖和快乐”。 舒幼娥理解,这是阿静自己的感受,她是说,相对于家而言,她觉得那样的男友给她的温暖已经很多了。但从旁观的角度看,阿静和男友的关系谈不上多温暖。 譬如,她最新的男友,经常打阿静,阿静还怀疑他有其他性伙伴,他们两人经常吵架,如果吵得厉害,阿静会哭着离开他。不过,没多久,她就又会回去找他。他们吵过很多次,阿静也跑过很多次,男友没有找过她一次,每次都是阿静自己回去找男友的。 并且,就像梁姨所说,“她(阿静)找的那些男孩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坏胚子。”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这些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男孩为什么对阿静这么有吸引力? 她的男友们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坏男孩 恋爱时,有人喜欢找与自己相似的恋人,有人喜欢找与自己相异的恋人。找与自己相似的,还是找相异的恋人,这取决于我们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一致程度。 研究表明,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一致程度比较高的人,喜欢找与自己相似的恋人,而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一致程度较低的人,喜欢找与自己相异的恋人。可以说,我们找恋人,都是在找自己的理想自我。 不过,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一致程度较低的人,很容易会感觉到,实现自己的理想自我太困难了。那么,找一个与自己的理想自我相符合的人,与自己整日厮守,甚至从身体到心灵上都融为一体,就好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自我一样。 也因此,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较大的人,很容易产生迷恋。然而,他们迷恋的不是真实的恋人,而是自己投射到恋人身上的“理想自我”这个幻象。除非他们自己的心灵成长了,自己缩小了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否则,他们还会接二连三地陷入一个又一个迷恋式的恋爱,而且选择的恋人都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热文推荐:女性特有的六大性焦虑婚姻中最伤感情五件事如何防止孩子互相攀比男人狐媚女人并不喜欢酸枣仁粥可改善失眠抑郁四大因素加重抑郁症宝宝入托前的心理准备女性床上的五个性愿望常微笑也会得抑郁症培养宝宝健康心理九个不如何减少精神刺激伤害郭美美炫富的心理原因更多心理相关文章>>>>心理常识 没有学会用爱和信任建立关系 她们很容易用身体讨好男友 这也是阿静一次次选择和那些“坏男孩”谈恋爱的心理奥秘。 就是说,“坏男孩”的“坏”其实恰恰是阿静自己的理想自我的一部分,她的现实自我中缺乏那些“坏”的成分,于是她渴望和那些“坏男孩”建立密切的关系,仿佛那样一来,她就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自我似的。 梁姨自己也承认,她的女儿本质不坏,她是因为老和那些小混混男孩在一起才变“坏”的。譬如,阿静不是主动偷自行车,而是被骗去偷;阿静不是主动怀孕,而是因为答应了男友的性要求才怀孕,阿静也说,她并不享受性生活,她只是在满足男友的要求。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梁姨不惜以死相逼,目的就是切断女儿与这些坏小子们的联系。她认为,只要做到了这一点,阿静就还是她心目中那个听话、文静、乖巧的女儿,尽管有点笨有点不懂事。 这是一种想当然的逻辑,梁姨可能根本没有想到,“变坏”是阿静自己内心的需要。 也即,阿静内心深处渴望“变坏”,渴望通过这种方式摆脱妈妈的控制,但妈妈太强势了,她自己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她才和那些“坏男孩”谈恋爱,拥有他们,就好像是拥有自己渴望的人格特点了。 她渴望像“坏男孩”一样自由 但妈妈坚决拒绝给女儿任何自由 那些“坏男孩”拥有什么样的人格特点?阿静自己对舒幼娥总结说,“我行我素,有个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从来不信什么权威,对父母也从不会言听计从。” 并且,这些男孩,也多和阿静一样,曾有过控制欲望特别强的父母,他们也曾特别听话过,后来才变得叛逆起来。 “我渴望像他们一样,脱离妈妈对我的控制,但我做不到,因为妈妈太厉害了,我知道妈妈寻死是为了控制我,但我总不能看着她死。”阿静说。 “渴望像他们一样”,那也就是说,阿静的理想自我中有“我行我素,有个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从来不信什么权威”等人格特点,但她的现实自我中没有这些。于是,有这些人格特点的男孩,对阿静就有了特殊的吸引力,导致她一次又一次主动投入这些男孩的怀抱。虽然妈妈以死相逼,虽然她自己也是屡屡受伤,但她就是痴迷不改。 真要她不再痴迷这些“坏男孩”,最好的办法就是,梁姨主动放弃对女儿的控制,起码不再用那些极端的方式控制女儿,允许女儿“我行我素”。如果女儿真做到这一点了,她的自我就会出现成长,她就会出现新的、更健康、更和谐的理想人格,那时她就会懂得保护自己、珍惜自己,而那些“坏男孩”也就对她失去了吸引力。 但这一点看来是没有希望的,舒幼娥曾问梁姨:“有没有考虑过,给女儿一点自由?” “不可能,她这么不争气!”梁姨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我只有用寻死的方法才能控制住她。” 说这句话时,舒幼娥看到,梁姨的脸上有一种得意的神情。 舒幼娥说,除了控制欲望太强外,梁姨还有一个固执的逻辑:我绝对是为了女儿好,我一定是对的,错的都是她。当舒幼娥建议梁姨改变一下她对待女儿的方式时,这个要强的妈妈像受了很大刺激一样地反驳道:“改变我教养女儿的方式?为什么?你要搞清楚,是我女儿有问题,不是我!我带她到你这儿来,是要你纠正她的问题!” 舒幼娥感觉,梁姨除了希望心理医生帮她按照她的设想来改造女儿之外,还有另一个目的:帮助她了解女儿是怎么想的。 “阿静拒绝和妈妈沟通,拒绝告诉妈妈她的真实想法,梁姨已感到,她无法把握女儿的心理动向了,于是希望心理医生能告诉她,女儿是怎么想的。知道了女儿的真实想法,她才好更完美地控制女儿。”舒幼娥说,“这是很多人催家人来看心理医生的重要原因。”热文推荐:女性特有的六大性焦虑婚姻中最伤感情五件事如何防止孩子互相攀比男人狐媚女人并不喜欢酸枣仁粥可改善失眠抑郁四大因素加重抑郁症宝宝入托前的心理准备女性床上的五个性愿望常微笑也会得抑郁症培养宝宝健康心理九个不如何减少精神刺激伤害郭美美炫富的心理原因更多心理相关文章>>>>心理常识 分析:恋人=理想自我 阿静的例子并不孤立,舒幼娥强调说,最近她频频接到类似案例,“这些案例表明,控制欲望太强的父母,很容易养出‘坏女孩’来。要么是女孩自己变成所谓的坏女孩,要么是本来一直听话得不得了的女孩,忽然就跟‘坏男孩’谈起恋爱,而且爱得昏天昏地,谁都阻止不了。” 并且,这些女孩有一个共同特点:很容易和男孩发生性关系。这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逆反。几乎无一例外,控制欲望特别强的父母,都尤其担心,甚至最担心女儿过早有性的关系。而这些女孩,尽管表面上一直很服从父母的意志,但实际上,因为父母强烈的控制欲望严重压制她们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她们内心深处都有着强烈的叛逆心理。那么,一旦真开始叛逆,她们就很容易去做父母最担心的事情,好像只有那样做,才意味着真正开始做自己。 第二,自卑。生命是一个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做的选择越多,我们的生命就越丰富多彩,我们相应地就越自信。所谓的自信,其实就是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有什么,知道自己真正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这种价值感,就源自不断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但是,如果父母的控制欲望太强,孩子就会被迫按照父母的意志来生活。结果,孩子就没有机会通过自我选择的过程认识自己,并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价值感。由此,这个孩子会深深地缺乏自信。不管他表面上看上去多么出色,他仍然是没有自信的。因为,这种出色属于父母的意志,而不属于他自己。 这是一种致命的自卑,这种自卑,会让一个人觉得自己空空如也,好像什么都没有。 于是,当这样的一个女孩谈恋爱时,一旦与男友发生争执,一旦男友开始疏远她,她就会惊惶失措,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价值,不知道能怎样挽留他。 这时,她会容易拿出自己看上去最有价值、而男友看上去也最在乎的,那就是她的身体。 舒幼娥说,阿静16岁第一次与男友发生关系时,就是这种情形。当时,两人吵了架,阿静想回到那个男孩身边,但她觉得自己一点都不可爱,想不出能用什么来吸引男友,最后想到了她的身体。于是,她回去对男友说:“我做你的老婆好吗?” 这是这些女孩的通病,因为父母压制了她们的独立空间,她们没有机会去充实自己的内心,也经常没有机会去学习用信任、温暖和爱的方式来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当渴望接近异性时,她们会发觉,自己除了身体,好像什么都没有,于是容易在性上变得很轻率。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马斯洛说,自我实现是我们的最高需要。同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的罗杰斯则说,我们生命的过程,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意大利幼儿教育专家蒙特梭利则说,我们一出生就有一个精神胚胎,我们从小就会在这个精神胚胎的指引下,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著名的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则说,父母只是给了孩子身体,他们不应该以孩子的精神父母自居。 但是,太多的父母以为,他们是孩子的精神父母。于是,他们完全无视孩子自己的独立人格,而强迫孩子接受他们的设计。于是,孩子成为自己的生命冲动就被严重压制了。 这最终会导致两个结果。要么,孩子终其一生都是一个没有自我的人,他终其一生都习惯听话,小时候听父母的话,长大了听其他权威的话。要么,孩子会成为一个特别叛逆的人,父母让他向东,他偏要向西。热文推荐:女性特有的六大性焦虑婚姻中最伤感情五件事如何防止孩子互相攀比男人狐媚女人并不喜欢酸枣仁粥可改善失眠抑郁四大因素加重抑郁症宝宝入托前的心理准备女性床上的五个性愿望常微笑也会得抑郁症培养宝宝健康心理九个不如何减少精神刺激伤害郭美美炫富的心理原因更多心理相关文章>>>>心理常识
朋友阿静去年刚结婚。他和妻子恩红是大学同学。两人从三年级开始谈恋爱,毕业后直接结婚。结婚前,几乎所有朋友都认为他们是很般配的一对,如果以后能进入婚姻殿堂,那就幸福了。阿静每次带恩红参加朋友之间的聚会或在路上偶然遇见他们,总是看到两个人互相尊敬,从未见过两个人发生争吵或小矛盾。
阿静是一个诚实厚道的男人,多次接触,能明显感觉到恩红也是一个容易相处的人,对阿静也非常温柔体贴。但是像这样幸福的年轻夫妇结婚后变了。为什么越亲密的人越容易互相伤害,祖先用一句话查明真相?周末我和阿静约了三四个朋友吃火锅。
吃饭的路上,阿静出去接电话,玻璃窗外的阿静大声哭喊,满脸的怒气宣泄了他心中现在的愤怒。阿静回来后解释了自己生气的原因。本来和妻子恩红吵架,结婚很久了,两个人经常吵架。阿静自己似乎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爱恩红,但仍然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总是对她大喊大叫
像阿静这样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常见。疑惑为什么两个人谈恋爱的时候可以互相尊重,结婚后会变成“自私”,脾气也会越来越大。事实上,这个感情问题几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这种看起来让很多人头疼的疑难杂症,古代祖先用一句话揭示了真相。
古人说,相貌相碰,心不在焉,万病之地。也就是说,亲密的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就会产生矛盾,心里的各种负面情绪也会逐渐滋生。为什么祖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对祖先的这句话深思熟虑后,我终于意识到,两个亲密的人在一起久了,会形成两种局面。这两种局面会直接导致两人之间的矛盾。
一辈子遇到合适的人并不容易。刚开始两个人的爱情充满一瓶,争吵越多,瓶子里的爱情就越少。世界上除了父母没有人能无限包容你。伴侣和你一起走过无数风雨,并不意味着他总能忍受你的伤害。所以,学会成为生活的修理费,而不是暴君,学会向真正爱你的人展现自己的优点,而不是偶遇的朋友。
她们为什么变成坏女孩?
社会上的“坏女孩”越来越多。父母的行为其实是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每个人都渴望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这个不断自我选择的过程就是成为自己的过程,也即自我实现的过程,这是我们最重要的生命欲求之一。
但是,太多的父母有太强的控制欲望,他们不尊重孩子的这种生命欲求,他们不顾一切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的头上,强迫孩子按照他们的意志生活。
然而,不管父母的控制欲望多么强烈,控制能力多么强大,孩子的这种生命欲求不会消失,它会以各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表达出来。
很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就是,父母强迫让孩子“学好”,而孩子偏偏要“学坏”。
站在父母的角度看,这叫“逆反”或“叛逆”。但站在孩子的角度看,这却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
孩子这样做,不是因为“学坏”对他多么有吸引力,而只是为了与父母强加在自己身上的外来意志抗衡,而只是为了表明:我,还是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的。
妈妈的苦恼:我有个“坏”女儿
“你能告诉我吗我的女儿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在心理咨询中心,48岁的梁姨半是伤心半是生气地问咨询师舒幼娥。问完以后,她狠狠地盯了女儿阿静一眼,脸上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神情。
阿静是被妈妈硬拉着来看心理医生的。她19岁了,但看上去不过15岁的样子,个子小小的,说起话细声细气,好像生怕惊吓着谁似的。光从相貌上看,她的确人如其名,非常文静。但在妈妈的口中,她却是一个“坏透了”的坏女孩。
梁姨说,阿静笨、内向,从小就成绩不好,“这些都算了,智力和性格这些事勉强不了,虽然我很着急也很在乎,但也没办法。”
梁姨说,真让她生气的是,看似文静的女儿从小到大不断出事。上小学时,常被同学骗钱,或者骗做丑事,譬如一些男孩怂恿她偷自行车,然后卖钱大家分,阿静想都没想就去做了,结果被抓住。
“这样的丑事发生了不知道多少次,”梁姨说,“每次发生后我会狠狠地教训她,还一次次叮嘱她,不要和那些阿飞混在一起,但她把我的话当作耳旁风,一直和阿飞们混在一起,甘愿被他们当枪使。”
不仅如此,阿静从初中起就开始谈恋爱,曾经的几个男友都是小混混一样的角色。和许多妈妈一样,梁姨反对女儿这么小就谈恋爱,更反对女儿和这样的男孩谈恋爱。但阿静为了和男友在一起,经常对妈妈撒谎,还有几次离家出走。
女儿闹堕胎,妈妈闹自杀
看到无法阻止女儿谈恋爱,梁姨把对女儿的要求降到了最低点:不要和男孩发生性关系。
但是,“我越担心什么,她好像就越要做什么,”梁姨无比恼火地透露,阿静16岁的时候就和第一个男友有了性关系。
更要命的是,阿静似乎没有一点自我保护的意识,她很快就怀孕了,随后只好堕胎。从开始谈恋爱到现在的3年时间里,阿静曾两次堕胎。但现在,她又怀孕了。
“她为什么就不爱惜自己不爱惜自己的身体难道堕胎就不疼吗她究竟是怎么想的”梁姨连珠炮似的问道。
不过,梁姨自己也不爱惜自己身体。女儿第一次怀孕后,她为了不让女儿谈恋爱,曾用水果刀戳伤过自己的腿,撞过车,还威胁女儿说,如果还谈恋爱,妈妈就跳楼死给你看。最后,她还和女儿签了一份协议书,内容是让女儿答应数年内不谈恋爱。阿静一开始不答应,但妈妈再次以死相逼,她就只好答应了。“只要她不和那些坏男孩在一起,让我做什么都可以。”梁姨说。
梁姨的这些极端手法一开始发挥了作用,阿静被妈妈的自残吓住了,曾发誓再也不和男友在一起。但过了没多久,她忍不住又开始谈恋爱,而且男友尽管换了,但仍是小混混一样的角色。最新的一个男友相对而言是最争气的,但也是没有固定工作。
“我怎么摊上了这样一个女儿我的脸被她丢尽了!”个性好强、经营着一个餐馆的梁姨说,“我要她不做什么,她就非做什么。我抓住一切机会说,你要做一个好女孩,但她只表面上答应,实际上却一直做坏女孩。”
女儿的反感:家只是一个城堡
在梁姨讲完了对女儿的看法后,舒幼娥请梁姨离开咨询室,因为作为心理医生,她需要和阿静进行一对一的谈话。
“我还告诉梁姨,我和阿静的谈话,如果没有阿静的许可,我不能告诉她任何谈话的内容。”舒幼娥说,“听到我这么说,梁姨愣了一下,但还是表示尊重这个规定。”
等梁姨走出咨询室后,舒幼娥问阿静:“堕胎的时候,很伤身体的吧”阿静回答说:“是。”
“那为什么不好好保护自己呢”舒幼娥问。
“没想过(要保护自己),不知道(怎么保护自己)。”阿静好似懵懵懂懂地回答说。
听到阿静这样回答,舒幼娥回忆说,她一方面隐隐有些心疼,另一方面也隐隐有了和梁姨一样的恨铁不成钢的感受。不过,她立即明白,阿静这可能是被动的攻击,妈妈太强势了,阿静无法从意识上主动地对妈妈表达不满,就只好从潜意识上被动地对妈妈表达不满。只不过,阿静是用伤害自己身体的方式。
这是明显的自虐。但所谓的自虐,可以看成是“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之间的相互虐待。阿静这样做,隐含着这样的逻辑:妈妈说,我的身体是她给的,她对我的身体有控制权,而我对我的身体没有控制权,那么,我没必要保护我的身体。
她的男友们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坏男孩
舒幼娥让阿静描绘下自己和妈妈的关系。阿静回答说:“我没一点优点,什么都不好。”至于“一切都为了女儿”的妈妈,她的评价是:“她太粗暴了,只想让我听她的,我不听,就不高兴。”
还有爸爸,阿静说,爸爸没主见,什么事都站在妈妈的立场上,“爸爸不是没想法,但他怕麻烦,怕妈妈发脾气,所以什么都顺着妈妈”。
妈妈控制欲望太强,让阿静很反感,爸爸这么没主见,又让阿静很失望。于是,阿静一直希望到家以外去寻找温暖。那些男友,尽管在外人看来很糟糕,但在阿静看来,却是她情感的唯一依靠,“家,不过是冰冷的城堡,只想死死地关住我,只有和男友在一起,我才会感受到温暖和快乐”。
舒幼娥理解,这是阿静自己的感受,她是说,相对于家而言,她觉得那样的男友给她的温暖已经很多了。但从旁观的角度看,阿静和男友的关系谈不上多温暖。
譬如,她最新的男友,经常打阿静,阿静还怀疑他有其他性伙伴,他们两人经常吵架,如果吵得厉害,阿静会哭着离开他。不过,没多久,她就又会回去找他。他们吵过很多次,阿静也跑过很多次,男友没有找过她一次,每次都是阿静自己回去找男友的。
并且,就像梁姨所说,“她(阿静)找的那些男孩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坏胚子。”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这些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男孩为什么对阿静这么有吸引力
分析:恋人=理想自我
恋爱时,有人喜欢找与自己相似的恋人,有人喜欢找与自己相异的恋人。找与自己相似的,还是找相异的恋人,这取决于我们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一致程度。
研究表明,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一致程度比较高的人,喜欢找与自己相似的恋人,而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一致程度较低的人,喜欢找与自己相异的恋人。可以说,我们找恋人,都是在找自己的理想自我。
不过,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一致程度较低的人,很容易会感觉到,实现自己的理想自我太困难了。那么,找一个与自己的理想自我相符合的人,与自己整日厮守,甚至从身体到心灵上都融为一体,就好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自我一样。
也因此,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较大的人,很容易产生迷恋。然而,他们迷恋的不是真实的恋人,而是自己投射到恋人身上的“理想自我”这个幻象。除非他们自己的心灵成长了,自己缩小了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否则,他们还会接二连三地陷入一个又一个迷恋式的恋爱,而且选择的恋人都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这也是阿静一次次选择和那些“坏男孩”谈恋爱的心理奥秘。
就是说,“坏男孩”的“坏”其实恰恰是阿静自己的理想自我的一部分,她的现实自我中缺乏那些“坏”的成分,于是她渴望和那些“坏男孩”建立密切的关系,仿佛那样一来,她就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自我似的。
梁姨自己也承认,她的女儿本质不坏,她是因为老和那些小混混男孩在一起才变“坏”的。譬如,阿静不是主动偷自行车,而是被骗去偷;阿静不是主动怀孕,而是因为答应了男友的性要求才怀孕,阿静也说,她并不享受性生活,她只是在满足男友的要求。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梁姨不惜以死相逼,目的就是切断女儿与这些坏小子们的联系。她认为,只要做到了这一点,阿静就还是她心目中那个听话、文静、乖巧的女儿,尽管有点笨有点不懂事。
这是一种想当然的逻辑,梁姨可能根本没有想到,“变坏”是阿静自己内心的需要。
也即,阿静内心深处渴望“变坏”,渴望通过这种方式摆脱妈妈的控制,但妈妈太强势了,她自己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她才和那些“坏男孩”谈恋爱,拥有他们,就好像是拥有自己渴望的人格特点了。
她渴望像“坏男孩”一样自由
那些“坏男孩”拥有什么样的人格特点阿静自己对舒幼娥总结说,“我行我素,有个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从来不信什么权威,对父母也从不会言听计从。”
并且,这些男孩,也多和阿静一样,曾有过控制欲望特别强的父母,他们也曾特别听话过,后来才变得叛逆起来。
“我渴望像他们一样,脱离妈妈对我的控制,但我做不到,因为妈妈太厉害了,我知道妈妈寻死是为了控制我,但我总不能看着她死。”阿静说。
“渴望像他们一样”,那也就是说,阿静的理想自我中有“我行我素,有个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从来不信什么权威”等人格特点,但她的现实自我中没有这些。于是,有这些人格特点的男孩,对阿静就有了特殊的吸引力,导致她一次又一次主动投入这些男孩的怀抱。虽然妈妈以死相逼,虽然她自己也是屡屡受伤,但她就是痴迷不改。
真要她不再痴迷这些“坏男孩”,最好的办法就是,梁姨主动放弃对女儿的控制,起码不再用那些极端的方式控制女儿,允许女儿“我行我素”。如果女儿真做到这一点了,她的自我就会出现成长,她就会出现新的、更健康、更和谐的理想人格,那时她就会懂得保护自己、珍惜自己,而那些“坏男孩”也就对她失去了吸引力。
但这一点看来是没有希望的,舒幼娥曾问梁姨:“有没有考虑过,给女儿一点自由”
“不可能,她这么不争气!”梁姨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我只有用寻死的方法才能控制住她。”
说这句话时,舒幼娥看到,梁姨的脸上有一种得意的神情。
舒幼娥说,除了控制欲望太强外,梁姨还有一个固执的逻辑:我绝对是为了女儿好,我一定是对的,错的都是她。当舒幼娥建议梁姨改变一下她对待女儿的方式时,这个要强的妈妈像受了很大刺激一样地反驳道:“改变我教养女儿的方式为什么你要搞清楚,是我女儿有问题,不是我!我带她到你这儿来,是要你纠正她的问题!”
舒幼娥感觉,梁姨除了希望心理医生帮她按照她的设想来改造女儿之外,还有另一个目的:帮助她了解女儿是怎么想的。
“阿静拒绝和妈妈沟通,拒绝告诉妈妈她的真实想法,梁姨已感到,她无法把握女儿的心理动向了,于是希望心理医生能告诉她,女儿是怎么想的。知道了女儿的真实想法,她才好更完美地控制女儿。”舒幼娥说,“这是很多人催家人来看心理医生的重要原因。”
她们很容易用身体讨好男友
阿静的例子并不孤立,舒幼娥强调说,最近她频频接到类似案例,“这些案例表明,控制欲望太强的父母,很容易养出‘坏女孩’来。要么是女孩自己变成所谓的坏女孩,要么是本来一直听话得不得了的女孩,忽然就跟‘坏男孩’谈起恋爱,而且爱得昏天昏地,谁都阻止不了。”
并且,这些女孩有一个共同特点:很容易和男孩发生性关系。这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逆反。几乎无一例外,控制欲望特别强的父母,都尤其担心,甚至最担心女儿过早有性的关系。而这些女孩,尽管表面上一直很服从父母的意志,但实际上,因为父母强烈的控制欲望严重压制她们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她们内心深处都有着强烈的叛逆心理。那么,一旦真开始叛逆,她们就很容易去做父母最担心的事情,好像只有那样做,才意味着真正开始做自己。
第二,自卑。生命是一个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做的选择越多,我们的生命就越丰富多彩,我们相应地就越自信。所谓的自信,其实就是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有什么,知道自己真正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这种价值感,就源自不断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但是,如果父母的控制欲望太强,孩子就会被迫按照父母的意志来生活。结果,孩子就没有机会通过自我选择的过程认识自己,并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价值感。由此,这个孩子会深深地缺乏自信。不管他表面上看上去多么出色,他仍然是没有自信的。因为,这种出色属于父母的意志,而不属于他自己。
这是一种致命的自卑,这种自卑,会让一个人觉得自己空空如也,好像什么都没有。
于是,当这样的一个女孩谈恋爱时,一旦与男友发生争执,一旦男友开始疏远她,她就会惊惶失措,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价值,不知道能怎样挽留他。
这时,她会容易拿出自己看上去最有价值、而男友看上去也最在乎的,那就是她的身体。
舒幼娥说,阿静16岁第一次与男友发生关系时,就是这种情形。当时,两人吵了架,阿静想回到那个男孩身边,但她觉得自己一点都不可爱,想不出能用什么来吸引男友,最后想到了她的身体。于是,她回去对男友说:“我做你的老婆好吗”
这是这些女孩的通病,因为父母压制了她们的独立空间,她们没有机会去充实自己的内心,也经常没有机会去学习用信任、温暖和爱的方式来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当渴望接近异性时,她们会发觉,自己除了身体,好像什么都没有,于是容易在性上变得很轻率。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马斯洛说,自我实现是我们的最高需要。同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的罗杰斯则说,我们生命的过程,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意大利幼儿教育专家蒙特梭利则说,我们一出生就有一个精神胚胎,我们从小就会在这个精神胚胎的指引下,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著名的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则说,父母只是给了孩子身体,他们不应该以孩子的精神父母自居。
但是,太多的父母以为,他们是孩子的精神父母。于是,他们完全无视孩子自己的独立人格,而强迫孩子接受他们的设计。于是,孩子成为自己的生命冲动就被严重压制了。
这最终会导致两个结果。要么,孩子终其一生都是一个没有自我的人,他终其一生都习惯听话,小时候听父母的话,长大了听其他权威的话。要么,孩子会成为一个特别叛逆的人,父母让他向东,他偏要向西。他这么做,并非是因为相反的方向有什么好处,而只是为了向父母强烈的控制欲望说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