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大熊猫的五个误解好斗且不懒

人们对大熊猫的五个误解好斗且不懒,第1张

误解1:熊猫是可爱又温顺的动物—实际大熊猫好斗且有攻击性

人们抱着熊猫宝宝咧嘴笑的网上照片似乎让人觉得大熊猫是完美的宠物。可不要搞错,它们是熊,天生好斗。它们的尖牙和爪子十分发达,四肢和下颚的肌肉组织足以造成严重伤害。

实际上,它们彼此伤害,尤其在雄性大熊猫建立统治地位和争夺雌性大熊猫之时。

攻击人类的事件相对少见。1984年,生活在美国国家动物园的大熊猫“玲玲”攻击了一名饲养员。通常情况下,当大熊猫在的时候,饲养员不会进入熊猫圈。他们知道,不应拥抱一只成年大熊猫,就像不应拥抱一只成年黑熊一样。

误解2:大熊猫繁殖能力差—实际只是动物园里的大熊猫

最先住进美国国家动物园的“玲玲”和“兴兴”是一对夫妻,它们配对繁殖近20年。它们最终产下五只熊猫宝宝,但均未存活。

这样的记录导致人们猜测,繁殖能力差是大熊猫处于濒危状况的一个因素。一个典型的说法是,它们没有性欲,对繁衍物种没有兴趣。但没有证据显示,生活在自然栖息地的大熊猫在繁殖后代上没有任何问题。

在野外,许多雄性大熊猫在春天的时候聚集在山岭上,然后发情的雌性大熊猫源源不断地来造访,交配活动频繁。对于动物园中的大熊猫来说,这很难模仿。在大多数动物园里,雌雄大熊猫是分开的,直到发情期的时候。而当那一刻到来时,两只大熊猫没有相互交往过,不知道该怎么做。

误解3:圈养大熊猫很少—实际是国外较少国内很多

在中国以外只有50只大熊猫,其中包括在美国国家动物园中存活下来的那只熊猫宝宝。

不过,关键词是“中国以外”,因为在中国有345只圈养大熊猫。中国的大熊猫繁育机构做了非凡的工作。到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的参观者一天里可能看到超过50只大熊猫。鉴于这一成功,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得以修改目标,把圈养大熊猫数量从300只提高到500只。以目前的增长速度,这一目标将在5年内达到。

误解4:大熊猫不是普通的熊—实际大熊猫是熊科动物

自1869年西方人首次描述大熊猫以来,它们就被归入熊科、浣熊科和本身的大熊猫科,这取决于研究者是看骨结构特征、行为特征还是阴茎特征。大熊猫和另外一种动物“小熊猫”的名字中都有“熊猫”两个字。直到上世纪80年代,遗传分析结果才得以区分这两种动物,小熊猫被归入浣熊科,大熊猫则被归入熊科。

误解5:大熊猫很懒—实际大熊猫不懒,只是过得舒服

你在动物园看到的大熊猫都好像舒服地躺在睡椅上。它们一天里大部分时间在啃食竹子。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北极熊在浮冰上跟踪猎物,而棕熊在溪水中奋力捕捉大马哈鱼。大熊猫似乎生活得无忧无虑。

大熊猫虽然缺乏速度,但它们有耐力。它们每天进食19个小时且全年无休。它们不像其他温带熊类那样长期冬眠;它们不埋伏等待猎物,或者吃顿大餐后就睡大觉。因为无法储备体脂,它们必须不断寻找食物。幸运的是,它们通常在附近就能找到食物。

在自然栖息地,大熊猫季节性地沿陡峭的山腰上下迁移,有报道说它们艰苦跋涉10公里以翻越高山。因此,大熊猫不懒,只是过得舒服。

大家印象里的大熊猫一定都是憨态可掬,有着黑色的耳朵和眼圈的。而且说到我们的国宝大熊猫所在的省份,大家一定首先会想到四川,因为四川省的熊猫数量相对比较多,再加上四川的旅游宣传片也经常会提到大熊猫,就连四川本地的航空公司,四川航空之前也推出过熊猫喷涂。

但是实际上除了四川之外,陕西也是有大熊猫的。中国目前现在主要有两种大熊猫,都分布在四川地区和陕西地区。虽然四川和陕西挨得很近,但是实际上这两个大熊猫的生存地已经经过了几万年的隔绝了,现在他们两个是完全不同的亚种,而且两个地方的大熊猫在长相上也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大熊猫一般都是四川的大熊猫,四川的大熊猫头比较大,头型偏长,而且颜色一般只有黑色和白色。

但是陕西的大熊猫头比较圆,比较小,而且嘴巴比较短,并且陕西的秦岭野生大熊猫的胸部毛发更加偏向于棕色。所以就有网友说四川的熊猫是不能拥有彩色照片的,但是陕西的熊猫可以有彩色照片,这个说法让人觉得非常可爱。由于秦岭本身地质环境就较为复杂,所以秦岭大熊猫被发现的时间比较晚,在上个世纪50年代大家才发现了秦岭上竟然还有大熊猫,而且他们大多数都是以野生为主的,四川的大熊猫发现得比较早,大多数都是在生态园里养着的。

后来有一些专家判断出现大熊猫颜色差距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秦岭的气候和四川的气候是不同的,加上长期的环境隔绝,所以他们两个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外形特征。

我觉得陕西还是有很多非常宝贵的资源的,但是由于宣传力度较小,所以导致很多东西不是特别出名。

通常情况下大熊猫性情总是十分温顺,很少主动地攻击其他动物或人。初次见人,常用前掌蒙面,或把头低下,不露真容,在野外偶然相遇时,也总是采用回避的方式。在野外,大熊猫有时还下到山谷,串入到山村小寨或住宅,有时它们还和羊、猪等家养的牲畜亲善,随着同吃同住。 

在野外,大熊猫通常在发情季节发生冲突,特别是当三到四只雄性追求一只发情的雌性时。有时候,雌性和雄性也会发生争斗。在动物园,它们的争斗通常是因为水,食物或某只大熊猫占据了好的地盘。

还有就是,一但大熊猫当上了妈妈,其小宝贝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即便是关怀看望,也会惹怒母亲大动肝火,张牙舞爪,动手动脚。

扩展资料

行为特点:

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它们喜好的睡觉方式。在动物园里面,饲养员每天两次定时给它们喂食,所以大熊猫其他的时间都用来休息。

大熊猫大多数的交流都是通过留在栖息地的气味标记来实现的。当它们想见面的时候,通常是发情季节,就会通过气味标记找到彼此。一旦它们见面以后,就转为声音交流。大熊猫依靠它们丰富的“语言”来表达从多情到生气的情绪。

沉默是另一种交流方式。当大熊猫在玩,或是简单地表示友好,没有交配或好斗的想法的时候,它们不会发出任何声音。这种声音规则可以帮助人们判断在动物园里看到的大多数熊猫的行为。

-大熊猫

美国共有三家动物园饲养着中国的大熊猫,有一家条件最差也最不出名的孟菲斯动物园,被传出有一只大熊猫瘦骨嶙峋,样子惨不忍睹的情况。随后这家动物园也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声明。

动物园的说法

他们声称自己绝对没有虐待大熊猫的情况出现,所有的饮食还有居住环境方面供应都是合格的。大熊猫之所以显得比其他动物园的大熊猫憔悴,是因为动物园的两头大熊猫年纪较大,并且有一头是存在着遗传性脱发现象。所以样子看起来就比较憔悴,毛发也不蓬松很粗糙的模样,这是正常情况。两只大熊猫身体都是非常健康的,也有专门的人员在对其进行照顾。

疑似这家动物园的熊猫照片

不过具体是否真的如他们所描绘的这么美好就不得而知了。因为网友查找出来不少疑似这家动物园的大熊猫的照片,都是弱不禁风的模样。好像是饿了整整一年的大熊猫,形态瘦弱身体感觉都快支撑不起来了,而且动作非常的迟缓,眼神呆滞,毛发打结存在发黄的情况,很显然是有营养不良的症状。但是这家动物园并未对此作出回应,所以也我们也无法得知这些大熊猫的是否来源于这家动物园。

大熊猫是重要名片,必须要珍惜

如果存在虐待大熊猫,没有给他们良好的饮食和生活居所的情况下,国内是完全有理由也有条件能将这些大熊猫接回来的。因为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也是一张重要的名片,我们既然把大熊猫当成了自己重要的象征,此时对待大熊猫的态度就如同对待国民的态度一般。

在其他国家的眼里,我们如果在此方面存在着错误的举措,那必将会引来大家的责骂和唾弃。甚至会认为我国把大熊猫推出来就是为了利益,这种想法一旦出现就会产生巨大的危害。

所以对大熊猫必须要非常的重视和爱护,要让它们生长在最安全合适的环境之中,让他们的生活有最基本的保障。而对于这家动物园而言,如果它们没有这种条件饲养大熊猫,不会养也养不好,很有可能会对大熊猫的身体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尤其是如果按照照片上所显示的模样,大熊猫已经变成了如此狼狈的状态,那将它接回来就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大熊猫概况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截止2011年10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发怒时危险性堪比其它熊种。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

截至2018年11月,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再创新高,全球圈养数量达到548只。 [1]  2019年5月25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外发布全球首张白色大熊猫照片。 [2]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1、食性: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也具有食肉动物吃肉的潜力,但很少捕食动物或动物的尸体,这并不是它不喜欢吃肉,而是缺少机会。因为在大熊猫的分布区里,大型的食肉兽很少,没有多少残尸剩首供它食用。如果自己经常去捕捉鼠类等小动物,所得到的营养却常常不足以抵偿消耗掉的能量。因此,大熊猫只能偶尔吃到一点肉食,大部分时间则按部就班地依靠竹子维持生命,成为一辈子循规蹈距、依竹而生的动物。

2、环境:大熊猫栖于中国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是一种喜湿性动物,生活的6块狭长地带包括岷山、邛崃山、凉山、大相岭、小相岭及秦岭等几大山系,横跨川、陕、甘3省的45个县(市),栖息地面积达20000平方公里以上,种群数量约1600只,其中80%以上分布于四川境内。

3、行为: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它们喜好的睡觉方式。

4、繁殖:大熊猫栖息于密林之中,生长到一定阶段要进行婚配和生育,即发情、求偶、交配、妊娠和育幼,雌性大熊猫每年发情一次,每次只有短暂的2~3天,发情时期通常在在每年的3~5月。妊娠期为83~200天,幼子通常在8月左右出生。

5、抚育:大熊猫的新生儿在出生时发育相当的不成熟,体重仅仅是母亲体重的01%,初生幼仔体重很轻,初生重平均为145克左右,约为成年大熊猫体重的千分之一,最轻的为51克,最重的为225克。照顾孩子对于雌性大熊猫来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通常历时18个月,有时甚至长达两年,直到她的下一个孩子出生。

大熊猫的发展: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来了许多困难。

大熊猫

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据考证,大熊猫的古代名称有貘、白豹、虞等。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猫已经广布于我国南半部,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而大熊猫却一直活下来,所以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

大熊猫长期生活在中国西部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山深谷稠密的竹林丛中,过着神秘的"隐士"生活。而且形态构造特殊,秉性奇特,因此生物学家们对这种动物的分类一直没有统一的认识。有的把它与熊一起列入熊科,有的把它与熊一起列入熊科,看作高度特化了的熊类;有的又把它独立地列为大熊猫科Ailuropodidae。100多年来,从大熊猫的形态解剖,化石材料,行为生态等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仍未得出结论。近年来科学家们又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方面进行研究,使分类研究有了更深入的发展,但仍然未取得一致的认识,得出统一的结论。

大熊猫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而能够生存到今天,反映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但是,由於受历史发展因素的不利影响,使它目前已处於一种濒危状态。在各种不利因素中,其内在原因是由於食性、繁殖能力和育幼行为的高度特化。外在原因则是栖息环境受到破坏,形成互不联系的孤岛状分布,导致种群分割,近亲繁殖,物种退化。再加上主食竹子的周期性开花死亡,人为的捕捉猎杀,天敌危害,疾病困扰。这就构成了对大熊猫生存的严重威胁,使其面临濒危的境地。

翻开历史的长卷,可以追溯出许多关于大熊猫的充满传奇的记载。由于在古代大熊猫的分布范围比现在广的多,其地方名竟有数十个之多,如貔貅、貘、貊、驺虞、白熊、花熊、竹熊、食铁兽等等。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记》中记载,远在4000年前,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黄帝,他利用驯养的虎、豹、熊、貔貅(大熊猫)等猛兽助战,在阪泉(今河南逐鹿县)打败了另一个部落首领炎帝。

3000多年前的西周初年汇编的《尚书》和《诗经》,记述了貔貅皮(大熊猫皮)是皇帝进贡的珍品。貔像虎豹一样威武,把古代的勇士比喻为貔一样的威武英勇,以至军队打着“貔”、“貅”的旗号,象征着战无不胜。

春秋战国时代(2700年以前)的《山海经》中记叙,它很像熊,毛色黑白,产于邛崃山严道县(今四川荣经县),并说它食铜铁,故称食铁兽。

汉代(2000年前)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记叙,汉武帝时上林苑(今西安市西周至县、户县界)方圆200里,放养很多禽兽,供皇帝狩猎,而貘(大熊猫)列为前茅。

西晋时(1700年前)称大熊猫为驺虞,因为它只吃竹子,不伤害猎食其他动物,是一种能与友邻和平共处的“义兽”,故在当时把大熊猫当作和平友好的象征。当两军交战,杀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时,只要有一方举起“驺虞”旗,战斗会嘎然而之,因为战争规则:凡使用“驺虞”旗,表示要求和平友好,停止冲突。

据日本《皇家年鉴》记载,公元658年10月22日,唐朝女皇武则天将一对活体白熊(大熊猫)和70张皮作为国礼,送给日本天武天皇。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幽室静养,感觉冷风飕飕,肤寒头疼,有人送给他一个画了大熊猫的屏风,果然有避风祛邪,驱鬼神,保吉祥的奇效。白居易十分欣喜,在屏上赋诗《貔屏赞》,诗人借大熊猫需要一个和平安静的环境才能生存,抒发他不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和饥荒。

明朝李时珍(1518-1593)所着的《本草纲目》,记述了貘皮可作睡垫可防寒湿,驱瘟疫避邪气;作为膏药,能穿透肌肤防治肿瘤;尿加水饮,可溶解误食入人体内的金属杂物。

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古籍和地方志中可以看到,自古以来,大熊猫就是神秘的传奇式的异兽,十分珍惜。还可以确认,大熊猫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华北地区的河南,西北地区的陕西、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华南地区的福建,以及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和四川盆地的周边山区等地。

在西方世界最早认识大熊猫的是法国的神甫、博物学家戴维(Armand Pere Ddvid 1826-1900),戴维从1862年至1874年在中国住了12年,先后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传教,同时担任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的通讯研究员。戴维在中国各地共发现了68种鸟类新种,100多种昆虫和多种哺乳动物新种,其中包括麋鹿(四不象)、金丝猴和大熊猫。1869年3月,戴维辗转来到四川穆坪(即宝兴县)东河邓池沟天主教堂,担任这里的第四任神甫,邓池沟天主堂是1839年法国天主教会在四川秘密修建的最早的天主教堂之一。

熊猫是有尾巴的。

只不过熊猫的尾巴是非常短的,甚至比兔子的还要短,短到几乎看不到!所以很多人就以为熊猫是没有尾巴的。

熊猫的短尾巴属于种族遗传,其它熊类动物几乎都是如此,它们可能不想在战斗时被人抓住"小辫子"有机可趁吧,所以把尾巴这个弱点"隐藏"起来了。初生的大熊猫它们的尾巴与体长比例在1/4左右。

当大熊猫成年后,它们的尾巴长度占全身长度比例还不足1/10,在肥嘟嘟的身体上,相当不起眼。而且平时尾巴是低垂着紧贴臀部,如此一来它的尾巴“上镜率”也就更低了,更容易被我们所忽略。

希望回答能够帮助到您,有其他问题想咨询宠医,点击下方头像,进行免费1对1咨询。

熊猫不管在国内国外一直是很受欢迎的一个动物,也是我们中国的国宝,在中国政府精心的保护下熊猫现在也越来越多。有很多国家也喜欢我们中国的国宝,所以他们会与我们中国政府协商签订合约将熊猫接到国外去养一段时间。等到中国政府考察确定他们确实能够有养熊猫的能力以后,他们就会签订这个合约。大部分国家借走熊猫都饲养的非常好,熊猫在那生活的也非常开心,但是也有一些地方没有能力供养大熊猫。就有一个这样的地方被爆出来了,有一个网友说美国的孟菲斯动物园的大熊猫丫丫瘦骨嶙峋,而且居住环境也特别差,看起来毛色暗淡,眼神呆滞,与生活好的大熊猫看起来就像是两种动物,通过照片我们也发现这个网友说的确实没错,那么如果大熊猫在外国过得不好可以把它接回来吗?如果是租借方主动要求将大熊猫送回中国,又或者双方进行了合理的商量,那么还是可以将大熊猫接回中国的。

这个动物园不好好照顾我们的大熊猫这件事情也引发了网友的愤怒,从网友们拍的照片可以看出来,这个大熊猫与其他圆滚滚的大熊猫完全不一样,可以说是瘦骨嶙峋,能够看到身上的肩胛骨,而且大熊猫生活的地方也特别的小,生活场所里虽然有水池,但是水池里的水却是绿色的,据当地游客所说,大熊猫生活的场地里堆满了粪便,看起来环境一点都不好。

其实在国外生活的不好的大熊猫不止这一只,因为大熊猫吃的竹子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的,而且大熊猫每天要吃很多竹子,有很多地方都没有这样新鲜的竹子,会给大熊猫吃一些其他的东西,就导致大熊猫的状态越来越不好,甚至有过分的地方一直在将大熊猫当作一个生育机器,即使大熊猫处于高龄的时候,还不断让大熊猫受孕,可以说这些行为都非常的过分。

希望那些向中国租借大熊猫的国家能够精心的照料大熊猫,毕竟大熊猫在我们中国里是国宝,如果没有那个能力去照料大熊猫,那么就不要提租借这种话,希望像孟菲斯动物园这种事情就不要再发生了,即使没有办法找到很好的竹子,那么也可以将场地稍微扩大一些,场地内的清洁也可以做好,如果做不到和国内一样,那么就尽自己所能将条件改善到最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2389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5
下一篇2023-1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