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年例的主要特征

茂名年例的主要特征,第1张

1、”年例”是广东省乃至中国少有的风俗习惯,为茂名全市和湛江少部分所特有。尤其在茂名,年例更为普遍。茂名人素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出门在外的人,春节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是一定要赶回来的;

2、年例的种种活动,表达以平民百姓为主体的社会各阶层广大人群祈福禳灾,祈求平安吉祥的心愿;

3、年例联络亲友感情。亲戚朋友之间,常年没事一般不相往来,但自家年例那天,无论贫富,均摆酒宴请亲朋好友,朋友间也成群结伴到各家去串门,吃年例,新年气氛倍觉浓郁。

4、年例是茂名农村的第一大节日。从最初的娱神祭祀,到娱人娱神的节日,发展到现今融交际和文娱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节日,让茂名年例在当地得到普遍认同;

5、年例带动了茂名经济发展。年例不仅具有精神文化方面的特征,而且具有物质文化方面的特征。茂名很多商家看好“年例经济”,纷纷开设年例购物一条街,菜市场、道路两旁到处都是年例商品,水果、糖果、饼干、酒水销售大大增加,某个村庄做年例的时候,在村口会临时形成一个小墟,叫卖声此起彼伏据有关人士统计分析,茂名“年例”的商品销售额,约占全年农村市场销售的四份之一。

6、年例带动饮食文化的发展。每年年例,各家各户绞尽脑汁来安排菜品,而且每年都有各种新颖的菜品出现,极大的丰富了本地的菜肴品种。

寻找茂名老年俗 :::

1正穷节吃艾(米乞)�

农历正月最后一天为“正穷节”,即正月结束的意思。茂名地区“正穷节”还有另一层含义,因本地“正”与“蒸”同音,“正穷”即“蒸穷”,是将穷苦病患从人世间“蒸发掉”之意。这天,乡间户户饮艾茶、插艾花、吃艾(米乞)�。人们都到田野里采摘艾菜,拿回家中洗净、晒干,搓成茸状,放进锅中煮熟,搓干水,伴以米粉、红糖搓匀,做成艾(米乞)。因艾有去尘排积、镇灾驱邪的作用;故艾(米乞)也称“正穷,吃了“正穷�”,可使身体健康,无病少痛,人们非常喜欢吃。

2年廿六、七做(米乞)吃

每年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或二十七,我市民间都有做�吃的习惯。相传,从前茂名本是一片荒芜之地,五谷不生,后来来了一群躲避战乱的人,见此处丘陵连绵,了无烽烟,便扎根开荒种作,繁衍生息。人们初时只能种些薯类等杂粮,聊以充饥。为充分利用粮食,人们便将杂粮用木槌捣成粉,加水搅成糊状蒸煮,令其体积增加几倍,成为木薯糊、玉米糊之类的食物。再后来,人们已成功地在这块土地上种上了稻谷,并连连获得好收成。为庆祝丰收,也为调换口味,人们便按先前之方法,将米捣成粉,并配以蔬菜之类简单的馅料,做成了有一定形状和一定味道的食物,这就是“(米乞)”了。初时,人们还只是用梗米(俗称“粘米”)粉做�,后来发现糯米粉黏性更强、造型更易,口感更佳,便专门用糯米粉做(米乞),年复一年,渐成风俗。

茂名糯米(米乞)式样很多,有煮汤(米乞)、菜包(米乞)、寿桃(米乞)、水(米乞)、糖心糍、糖板(米乞)、槌挞(米乞)、灰水粽、艾(米乞)、糯米糍、发(米乞)等。各种(米乞)都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吃法、不同的味道。每年在过年前几天,即腊月二十六、七的时候,我市民间便兴起做(米乞)的习俗,一来表示送旧迎新,二来可准备一些�以“摆年”(即将(米乞)放在家中跨越新旧两年),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生活美好。

3年晚张贴春联 守岁分压岁钱

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是除夕,茂名地区称年晚或年三十晚。这一天,农村的生产活动基本停止,家家户户开始贴春联、门神,门额上贴上利是,灶头、水缸、猪栏、牛栏、谷桶等也要开始贴上一张小红纸,以示吉利。还搞一些祭祀活动,备办鸡、猪肉、鱼等酒菜,烧纸烧香祭祠堂、庙宇、社稷、祖宗、灶君等。

除夕晚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团圆饭基本上是一年之中最丰盛的一顿。外出的人一般都回家过年晚,与家人团聚吃年饭。吃时,若家里有人外出未归时,则要给外出的人留下1个座位和1副碗筷,以寄托思念之情,团圆饭也要剩些到第二天(即第二年)。团年饭的菜式多样,但一定要有鱼,表示年年有余的意思。

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祭祖宗。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

当晚,长辈要给孩子分压岁钱,还要在家中摆上一些生蒜、蘑菇、甘蔗、糯米�、煎堆、果品、蒸糖笼等,此谓“摆年”,都是表示来年多福多寿、甜甜美美、平安幸福的意思。此外,家中每间房子还要点上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守岁。直到交年时分,家家燃放烟花炮竹,以示除旧迎新。

4年廿三 送灶君 扫灰尘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茂名地区俗称“小年晚”,也称“祭灶节”,家家户户备办茶酒、素菜、果品、甜品,在厨房中烧纸敬祭灶君,送其升天,然后从里到外清洁卫生、打扫灰尘。

祭灶,是一项在我市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灶王爷像上大多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到了腊月二十三,人们便备办茶酒果品等,烧纸祭灶,送灶君上西天,以表达对灶君的尊敬之情。

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大庭小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街小巷,各家各户洋溢着忙忙碌碌、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我国春节,俗称“新年”、“阴历年”,是我国汉族人民最隆盛的节日。据了解,殷商时,每年的首日是从农历十二月开始,秦朝和汉初则从农历十月始。汉武帝太初元年采用“太初历”,规定以孟春正月为岁首。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后,采用阳历纪年,以阳历元月一日为岁首,将农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沿用至今。

在粤西茂名,过年一般是指从腊月二十三开始至正月结束这一段时间,主要的地方习俗有祭灶、扫尘、做(米乞)、贴春联、贴门神、吃团年饭、燃放烟花炮竹、分压岁钱、守岁、拜年、派利是钱、做年例、唱大戏、吃艾(米乞)等。

5做年例 睇大戏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我市俗称“年例”。但茂名地区的年例日却各地有所不同,大体上是从正月初二起至正月底止,也有些地方是在农历二月份的,其余一些“翻秋”年例则每个月都有,年例节一般一个村庄为同一天,少数两天。也有附近数条村庄的年例节都是在同一日的。年例节多集中在元宵节前后。

年例是茂名地区民间过年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在农村素有“年例大过春节”的说法,也是茂名地区最具特色的一个节日。年例期间,家家张灯结彩,村镇街道布置彩楼、彩廊、画廊等,路旁插满彩旗,鞭炮声及锣鼓声此起彼伏,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力竭所能,尽献于众。粤剧、**、歌舞、木偶戏、采茶戏、杂剧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纷纷亮相。其中尤以粤剧最为受欢迎。粤剧本地俗称“大戏”,是各地年例日必备的表演节目。一般在年例日前后连演数天,观者络绎不绝。此外,醒狮班前来舞狮助兴,也是年例日的必备项目。

年例的主旨是敬神、游神、摆钟、祭礼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一村过年例,周围村庄群众都来看热闹助兴,家家户户大摆宴席招待亲朋戚友,不论是否相识,一律热情款待茶饭酒菜。

6春节派利是 拜年舞狮子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是新一年的开始,也叫“新年”,是最隆重的节日。自古以来,茂名人过春节,一般由年初一延续到初五、六。初一这天凌晨,各地燃放炮竹庆贺。早上起来,孩子首先给长辈拜年,长辈则给孩子派“利是钱”,以示吉利。人们则互相拜年,见面互道“恭喜发财”、“添福添寿”等吉利话,预祝新年万事如意,顺顺利利。在我市一些地方,这天禁忌很多,如:要吃素、不倒垃圾、不能争吵、不向人讨债索钱、水缸要装满水、灶膛里要保持有火种、出嫁女不在娘家住宿、千万不要损坏家中器具,等等。

春节期间,各地进行祭祀、庙会、宴饮、迎神、贺年、玩赏、燃灯等活动,城乡普遍开展打太平鼓、舞狮子、玩花灯、舞旱船、舞龙等节目,其中尤以舞狮最为盛行。在农村,醒狮班行走各村各户,上门舞狮子、耍功夫,拜年贺岁;在城镇,醒狮班则逐街逐巷到一些店铺或单位处敲锣打鼓舞动狮子拜年,祝单位红火,商家生意兴旺。

户籍证明、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个人申请书。根据查询湛江市公安机关户政管理机构显示,茂名市农村户口迁入湛江农村户口需要申请人,提供原籍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个人申请书等材料才能迁入。茂名市是广东省辖地级市,位于南海之滨,全市行政区域土地总面积114276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2197万人。

松林自然村。

根据查询第一范文网显示,松林自然村,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栖马村委会,属于山区。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62户,有乡村人口303人,其中农业人口300人,劳动力21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99人。

1 关于茂名年例的作文

我的家乡在茂名,我们茂名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年例。顾名思义,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也就是说,在年例那一天要进行游神,用于驱鬼。

“游神”就是把神像抬起来,绕着村子走一圈,据说这样做可以驱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体健康,五谷丰登。说起游神,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在光绪时期,有一个地方出现罕见的大旱灾,当地的县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开仓救人。谁知县官因为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员上奏将他斩首示众。在他行刑前的一个晚上,他梦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对他说:“你是个好人,你不应该死的,当你重新生活后,要把我抬出来绕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谷丰登。”第二天,他果然没死,他再三回忆着梦,发现梦中神仙与小庙里的安济圣王长得一模一样。于是这个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游神这样一个习俗。当然,每个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样,我们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观音菩萨像。

年例不仅要游神,还要在家中摆上十几围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鸡、鸭、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户都要赶回家乡,准备酒席、食物、饮料等东西。年例一定要吃鸡、鸭、鹅,这样可以保佑自家的鸡鸭鹅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养越多。

年例是我们家乡一个独特的节日,它拥有独特的习俗,所以我们一直保留着这个节日。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如今,无论什么人走进一个什么地方,都会被那里的美景、吸引,我的家乡---鄂城,有着独特的风俗,其中,属元宵节最热闹,最引人入胜! 元宵节,元宵节,当然要吃元宵呀!这不才一大早,家家户户都向菜市场奔去,我家也不例外,你瞧!妈妈正在和“魔鬼”做斗争呢!我抢!我,呼呼,终于战胜了这名顽强的魔鬼。 回到家,妈妈拿出准备好的“锅碗瓢盆”,只听“哗”的一声,元宵下锅了!!(⊙v⊙)嗯?什么味道?真香呀!原来是元宵好了。 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一个元宵,顾不上烫,也顾不上斯文,放入嘴里,轻轻咬上一口,又甜又黏,心里洋溢着一种既美好又满足的感觉,屋里被幸福、快乐所包裹着。 晚上一家人吃饱喝足后,来到江边游玩。正月十五闹花灯,大街小巷,处处张灯结彩,一个个精致的小灯,照亮了大街的每一个角落、照亮了人们温暖的心房!咦?这些灯上怎么有字?原来是“猜灯谜大赛”呀!瞧!那每一个灯笼上都“雕刻”着“中国五千年文化”,那小小的灯笼像萤火虫般吸引着人们,让人们聚在一起,使这里充满着笑声与欢乐!! 看!星星在天上眨了眨眼睛,他把自己的祝福送给人们,将自己的希望洒向人间。整个大地都被这节日的气氛所包裹,处处充满着欢声笑语!处处洋溢着元宵节喜庆的色彩!!

2 茂名化州的作文五年级400字(写景篇)

我的家乡虽然没有泰山那么雄伟壮观,没有西湖那么秀丽,没有峨眉山那么引人注目,但它在我的心中,依然很美。

春天,树木发芽了。小花、小草们都从地上探出脑袋,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美丽的世界,播种的播种,拉土的拉土,耕地的耕地……好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夏天,蝉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一声又一声地叫着“知了,知了”。一些家畜们也受不了这么热的气温,都对此表示无奈。乡亲们有的在田里除草,累得汗流满面;有的在家呆着,大口大口地喝水;还有的……

秋天,果树上结满了果子,苹果树上挂满了大“灯笼”,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黄太阳”,石榴裂开一条缝,露出了它那晶莹剔透般的“牙齿”,一个劲地冲乡亲们傻笑。乡亲们收的收,割的割……全然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冬天,天上飘下鹅毛大雪。四周一片白茫茫的,成了孩子们玩耍的小天地。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处处回荡着孩子们的欢笑声。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美丽的景色。

3 介绍茂名高州风味小吃的作文

1东门路口入D噶豆芽粉,1文4毫兼有免费粥同醋;; Ltikan8C

2东门凉粉;东门转盘噶老师傅牛腩粉 zWDY5IER

3高州中学初中对面噶兰州拉面和斜对面噶易仔牛腩粉; Y@8f@v1r

4隔离噶任氏汤圆,再上一D噶有老师傅粉; GNVul6Dxs

5沿江路口噶螺王阁炒田螺、牛肚褒好食到痹;沿江路化州牛杂火锅、炸酱面亦几好 bJ35p!5

6信宜鸡粥有两间,一间在光明路中间,一间在府前路和南新路交界,光明路噶好食点; |]}:tS:

7薯包籺食惯百乐城对面噶果间和永进街口噶果间; 高州一中门口亦有薯包籺 pz YgXu

8二中果条巷噶高佬牛肉串,冼太庙门前噶,光明桥和公园门口果间都唔错; 二中后门斋面好食 %R5Q o^

9万友果条巷噶炸番薯同后街薯粉en有下岗工人街果边噶炸番薯;鉴江桥头去D噶凉茶; Au35\c

10再去一点噶趣香楼,20蚊4人食到饱; Q ] -%+&

11龟老吉同不二碗噶龟苓膏、凉茶; /mj^ 6|HR

12南关街噶胜记炸酱面;早餐亦好食 !CcavGF

13光明路尾噶明记大排挡;光明路噶大碗汤菜 %<2te^F

14府前路红绿灯去D噶凉粉、豆花同解放街噶婆婆糖水店; 府前路火神庙上D噶烧鸭、卤味 n4XiERg

15佳惠隔离噶高州新口味; m{o}

16文化宫门口噶酸辣粉; &&EFU~C

17广场李记噶烧鸡翼 |49F`hqG

18冼太庙门口光明路边噶牛杂和虾饼 LUM1yZd

19偷闲,美滋味,添美食噶奶茶,咸柠七和炸鸡块等; 3K%n'

20肯德基(金港湾隔离)和多美丽噶套餐; pDd%lPB

21free feel噶咖啡和牛排; `RE=TC`

22上课期间才有噶在一中门口噶鸡蛋饼同糖心磁;仲有酸桃佬D野啊一蚊鸡就食到牙齿都软啦; uWZ7Q`

23勒古巷噶云吞; M@<!W[@

24城南市场噶簸基吹和马拉羔; 6K " <g

25网吧通宵亲自送上门噶蛋面; Hh( b`C

26二运门口和下南关尾噶烧鸭和凤爪; S#S 4p}L&

27三运鸭粥 |$r,\Ph

28南新路噶狗脚大王;南华路噶牛眼好食, ` kh,M

29光明路噶海鲜品一品D海鲜你食过翻寻味吖; wZfV\<g/3

30石鼓狗噢,赢洲公园对面噶阿兴狗噢 {&50{8#V

31万友后边噶汤菜,果D调料我去过好多地方吃过,都没有廿正 e Al>~@

32解放街那档婆婆糖水 [HApAmm%f

33解放街口噶生菜包籺也很好吃 ? C+a(]im

34北街阿水佬噶炒粉 AIX1zr6}

35北街那种加少少豆牙和生葱炒粉 %XV)@i

36南关街中段噶冰蓉,D芒果汁好正架! bC4(HZ20}

37西关路塘虱粥 4|5>^OT

38环城西路噶鱼粥铺(黄粥最出名) _O8R\

39益盛盐焗鸡、太子葱油鸡 "nELXH}3

40曹江嘅“嗳酿”(一种萝卜或深莳磨成糕状加入虾米花生炊成噶板籺) k5O9Nuc

41东岸豆饼角(酿) 9q[j(

42大坡烫水香唛(菜) WFR<`VM1u

43根子噶“粉皮加豆丙角” 5 <4 CR!

44南塘路口噶朱苏炒鸭,地胆头胡鸭汤,猪大肠 XFGU ,| J

45新垌大路坡噶豆饼角

4 广东茂名游记作文

游茂名森林公园

今天阳关明媚,天气暖和。我们一家打算去森林公园游玩。

我们坐车一路上说说笑笑,不一会儿就来到了位于茂名市郊西恻的森林公园了。

刚下车就听到一阵阵嘹亮的歌声。进了森林公园大门,就看到不少游客扶老携幼、成群结队跟我们一样结伴而来。我们悠闲地漫步在公园靠右边地林间小道上,小道旁是郁郁葱葱的枫树。一棵棵枫树像一把把利剑直刺天空,又似一位位威武的战士日夜守卫着美丽的森林公园。这时我深吸一口气,一种清幽的感觉油然而生。

顺着小道往前走,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儿童乐园,儿童乐园少儿游乐项目丰富多彩,攀岩墙、梅花桩、上下求索,令我流连忘返。

随后,我游览了名人廊、鳄鱼池、鸟语林、绿色长廊……各个景点装饰一新,处处张灯结彩,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欢乐气氛。

最有趣的游览地点是动物别墅。这些别墅是动物的住所,所以才称为动物别墅。你看,这一边拖着肥大身躯的箭猪,正津津有味的吃着番薯呢!那一边的五爪金龙正伸着长舌,准备吞吃小鸡。另一边更是精彩,几条大蟒蛇正张开血盆大口,向游人展现它们自己的风采。

最具挑战性得失植物八卦迷宫。我还跟家人比智斗勇,看谁先走处迷宫。也不知谁设计的,布阵迂回曲折扑朔迷离。老年人的睿智,青年人的聪颖,还有我们少年儿童的机灵,皆可从游戏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我在迷宫迂回曲折中,能尽情领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妙感受。我之所以能走出来,是因为我走了许多老路,在迷宫里兜来兜去才发现其中的奥秘,那便是从入口一直往前走,遇到分岔路口,就往左走,最后往右走。这便走了出来。

快中午一点了,还有一些景点我们还没有观赏到,但我们个个都已经饥肠辘辘了,只好乘车去午餐。我坐在车上想:森林公园是茂名人民的洁晶,它凝聚了茂名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它吸引许多省内外的游客。

我爱茂名森林公园!

5 末来的茂名作文3OO字

未来的茂名

未来的茂名 三十年后的我定居在湛江。一天,我沿着铁路,从湛江回到了茂名。由于火车时速达到了250公里一小时,所以我仅用了15分钟就回到了我日思夜想的茂名。这是茂名吗?是不是我走错了地方了呀?我看了一下路标,原来真的是茂名。我的好朋友“雷伊”来到我面前,说:“家宝,三十年不见了,今天从湛江回来,要不就去‘活水公园‘庆祝一下。“我一口便答应了庞小伊。来到了‘活水公园’,我们找了个位置安顿了下来,听庞小伊的介绍,活水公园是吸收污水和雨水而经过快速而净化,给予了环境生态更加好,也提示人们要节约、环保水源。我们高高兴兴的谈了起来。我谈到了我们茂名还建起了什么建筑物?庞小伊神气的说:“现在可多了,有大型图书馆、有歌剧院、有博物馆、还有……“。 庞小伊说的 我非常激动。我迫不急待地说”你能不能带我去图书馆?”“可以。”他说。来到图书馆面前,我看到图书馆像一只鸟儿张开翅膀的外形,进去一看,我眼花缭乱。庞小伊还是那么神气地说:“三十年了,现在知道我们这里是现代化城市了吧!“我仔细的看了一下,图书馆里不仅人山人海,而且那些书还分门别类的整理的呢!图书馆有科技书,有漫画书,还有字典等。你说:茂名的变化不正是我们国家繁荣昌盛的所缩影吗?

6 求一篇关于茂名《年例》的作文

不知什么时候起,年例已成了粤西村落的独特习俗。

届时村村鸣锣醒狮,亲戚汇聚,乡俗缤纷,喜庆欢闹。 我出生在农村里,正月十五是我家乡的年例期。

这是大人们装满祈愿的日子,更是人们小孩子盼望的快乐时光。 旭日东升,初春的早晨还散着寒气,“迎神”队伍就由祠堂出来了,一路欢闹。

列队而回,旗幡开路,“文武”跟前。游神队伍中有人撑阳伞“护神”,有人撑大旗扛关刀,锣声哐哐,村民纷至沓来。

众神被抬到村口,守候的妇女们手中燃旺了香烛,相率奔香案争插头柱香。大家都盼望着,求神保佑,期待百花争妍、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更盛大的是“摆醮”和“祭神”。村前的荒地上聚集了几百人,一派喜庆、吉祥的气氛。

花灯轻曳,红联飘香,烛烟袅袅,祭品丰盛。面对着神像的地上铺放着长长的凉席,锁呐吹响了,锣鼓敲响了,穿着阴阳八卦袍的道公,用特别的语调,叨念着冗长的祭文。

仔细辨听,无非是邀请众神光临,以保佑六畜兴旺、谷粮满仓、益了旺孙、团结和睦之类的内容。村民朝拜,更是讲究礼节,三拜九叩,动作规范,在虔诚地祈愿饱暖富余、世道清平。

锣声再起,鞭炮氤氲,香油更旺,年例亲意春情满乡间。 到了晚上,乡戏招览主人及亲朋,木偶戏成了老人们的佳肴,而露天**甚至轻音乐会则是年轻人的冰琪淋,我们这些小孩子最喜欢暗探后幕,洞察戏里春秋了。

真是台前热闹,台后匆忙哪! 乡俗,是一首大众生活的抒情诗,老家的村落在每年春意盎然的时分,年例便抒写着对生活的热爱。

7 关于茂名簸箕炊的作文

簸 箕 炊 廉江是一个好地方。因为它的美食不可胜数:有柔软嫩滑的拉粉、香滑可口的裹蒸棕、还有金灿灿、香喷喷的横山煎堆……但我最喜欢的是簸箕炊。簸箕炊是我们廉江最出名的一道风味小吃。它从整体看来,又大又圆,像一块块白冰雹。但切开以后,却是一层层的,好像梯田似的。它的皮肤比白雪公主还要白,比雪还要漂亮。这洁白如雪的皮肤还很光滑,非常诱人。单凭这美丽的外表,就诱惑了很多人的心。

簸箕炊的外表不仅美,制作方法也有一番新意。先把白米浸泡三个小时后用石磨磨成米浆,加入适量的生粉,用细眼罗头筛,使浆水更加清纯。然后分别把浆水放入簸箕里炊熟,最后就成了香喷喷的簸箕炊。制作方法是不是很简单呢?不妨你也来试试。簸箕炊的制作方法你们知道了,但你们知道簸箕炊的吃法吗?让我来告诉你吧!在夏季和秋季的时候,把簸箕炊切成小方块,然后撒上一些芝麻、蒜头、酱油、还有煮熟的花生油。一闻,啊!真是香色扑鼻。这时,你们的口水准会垂涎三尺。但在冬季和春季里,把簸箕炊切成小方块,然后在锅里炒2~3分钟,再加上红红的辣椒酱,撒上绿绿的葱花,顿时热气腾腾,色香味俱全。一定会让你食欲大增,吃完赞不绝口。

好了,你们都知道簸箕炊的外表、制作方法、还有吃法了,可你们不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喜欢簸箕炊吧?我告诉你们吧!是因为簸箕炊色香味俱全,在我的美食坊中是招牌菜!所以呢,我最喜欢的风味小吃是簸箕炊

三僚村自唐末杨公定居以来,代代名师云集,华厦巨屋,蔚然可观。从清代三僚村二姓族谱中古村图,可以略窥一二。三僚村庄建筑的破坏,主要是清初以来的三次兵灾 就是村口的罗经石,杨救贫当年选中三僚传道授业,是因为三僚村地形状如一个太极图形。站在两姓界的“和合石”上看,三僚村是一个盆地,盆地中间一座条状石山“罗经石”恰似罗盘中的指针。曾屋村和廖屋村如太极图中的两仪,为强化八卦图形,后来人为在盆地中间建造了东华、西竺、南极、北斗四座寺庙,在全村营造了八个景点,吻合了《易经》中“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演八卦”的原理

三僚村仍保留了不少古代风水建筑作品,如章罡土、七星池、龟蛇会、石拱桥、虎形祠、狗形祠、蛇形猫眼祠、靠壁天井侧面祠、石仙宫等以及大量宋、元、明、清古墓如人形山、海螺形古墓群、卧虎形墓、猛虎跳墙形墓、寅时葬而卯时发、凤形墓等典型的明清墓葬风格。

据曾氏古族谱《僚溪文丛》记载,“八景”乃当年杨公亲自命名,他对弟子曾公说:“僚溪虽僻,而山水尤佳,乘兴可登眠弓峻岭,健步盘遨独石谗岩,赏南林之晚翠, 观东谷之朝云,览西山之晚照,听北浦之渔歌,临汾水龙潭而寄遐思, 卧盘龙珠石以悟玄奥,耕南亩以滋食,吸龙泉而烹茶,余生得无穷之乐,可谓知足,而死无憾矣” 唐朝末年风水大师杨救贫定居三僚授徒传业开始,三僚产生了许多风水先生,踏勘风水的足迹上至皇家陵园,下至平民宅第,形成了风水学说的形势一派,在江西、广东、福建乃至东南亚一带具有广泛影响,在潮汕一带犹负盛名。宋朝以来,仅廖氏就有上百人在潮汕相地,其中出名的地师有宋朝廖月山、廖子安、元朝的廖国玉、明朝的廖炳章、廖胜概、清朝的廖炳子和廖仁等七人,在当地留下大量的建筑风水,三僚人称之为“七廖下潮汕”,至今在三僚仍然有“不到潮汕不出师”的说法。随着潮汕人不断拓展海外的生存空间,三僚的风水声名远播港台和东南亚一带。当然,最为三僚人感到骄傲的,应属明朝廖均卿等三僚地师勘择的明十三陵。即便如此,在地师们世代居住的三僚村,也留下了他们许许多多的风水实践杰作。

2013年9月,中国风水家协会命名三僚村为“中国十大风水宝地”,中国风协主席高占全授牌。第三届中国风水文化节将在这里举行。 三僚村每年有四次庙会,为菩萨唱戏酬神。三僚在七十年代以前,村内自己有戏班,八十年代后,戏班解散了,便从外地请戏班唱戏,唱戏时村民呼朋引友观看,热闹非凡。三僚庙会情况大致如下:

杨公戏:旧历正月,是风水先生为答谢杨救贫祖师保佑他们一年中生意兴隆举行的娱乐活动,唱戏时间一般为十几天,最多可达一个多月,取决于风水先生还愿资金多寡情况。曾氏、廖氏杨公庙会的时间、地点都不一致,故杨公庙会在三僚的时间很长。但是乡村唱戏往往在下午四点才开始,表演到深夜,游客不容易遇到

福主戏:福主是村庄的坊神,三僚曾氏、廖氏的坊神不一致。廖氏的福主戏在旧历二月,曾氏的福主戏在旧历十月,福主戏时间长短也取决于化缘情况,一般可以达到10天左右

真君戏:真君即许旌扬,水神,民间称其为许真君,每年农历八月是旱季,唱真君戏有求水神保佑下雨的意思,时间大约是十天

华陀戏:三僚村供奉药神华陀,每年四月,为华陀唱戏还愿,感谢他保佑村民身体健康

此外,三僚还有一些地方神明,如关帝、老官、三太子等,过去每年在固定时间会为他们举行庙会,但已经渐渐少了,只剩下上述四种比较正常进行。虽然庙会仍每年照常进行,但赴庙会的信徒、观众渐渐稀少了 三僚村的宗教文化比较丰富,庵堂庙宇比较多,现有大小祠庙10余座,其中有专人住守的有6处,有和尚2名、斋公(未出家的守庙人)3名、尼姑3名、童子6人(其中童男5人,童女1人),合计宗教人员14人。现将三僚村内的主要祠庙和供奉的菩萨介绍如下:

曾氏杨公祠:位于三僚村诚真希望小学旁,新建。二进,前厅供奉着樟木雕刻的杨公和曾公真身像,后厅供奉曾氏村的坊神三尊。房屋为砖混结构,殿宇式,单层,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门面为花岗岩雕刻,由广东何益波先生捐建。前殿墙上镶有黑色大理石碑,碑文为三僚曾氏历史上的国师、明师和皇帝的诏书等史料。曾氏杨公祠是游客到三僚的主要参观点,有专人管理。相传风水先生出师的罗盘,要放在杨公祠的神案上供奉才有灵气,故每年有大量风水先生到杨公祠内祭祀供奉

廖氏杨公祠:位于三僚廖屋村内,旧屋重修,殿宇式建筑,占地约80平方米,墙上悬挂着木质的廖屋历代国师、明师匾。供奉杨公、廖公、廖氏福主、老官、华陀等五尊菩萨。杨公和廖公菩萨都是近10年内新雕刻而成,体积较小。以碑坊代替门,香客可以自由出入,没有专人管理,由于往来不方便等原因,香火逊于曾氏杨公祠

东华寺:位于三僚村石下村小组境内,距圩街5华里。东华寺原址在庙子岭上,毁于民国年间,1985年恢复时,虽然沿用了寺名,但却是在山下一处普通民房内立香火,土木结构,坐东朝西,供奉佛教的如来佛、弥勒佛等菩萨,大殿有一副对联曰:“油来释伽即是牟尼原系成佛之祖 老诞李尔即是道君乃为道教之中”,东华寺地处偏僻,游人甚少

北斗庵:位于三僚村后龙山竹背村小组的范围内,一进村即可以看见山顶一片毛竹林中露出的红瓦白墙,但距三僚圩约有五华里的距离。古寺因“文革”荒芜,1991年5月重修,外门楣写着“北斗寺”三个大字,内门楣则是“清风明月”四字。大殿有两副对联:佛可以成但要放下屠刀去 福亦能赐必须把出善心来。寺内供奉的是佛教如来、观音、弥勒等佛像,驻寺的是一位老年女尼。三僚村有一句赞叹村里四大特色的歇后语:“北斗庵的钟——响。”钟声可以震荡十里三僚

南箕寺:位于三僚圩南面5里廖屋的一个山坳里,因为山坳地形如筲箕而得名。相传宋代已有小寺,的寺庙乃清代咸丰年间建,初时为尼姑庵堂,后演变为佛寺。1987年重修。为一殿三间。周围没有人家,比较僻静,有水田数丘,守庙人以耕田为主

西竺寺:位于三僚村西边通往黄岭的山道旁边,与九尾杉隔一段田相望。原寺毁于“文革”,2003年冬天重修,也是一殿三间,砖木结构。供奉佛教诸菩萨,有一位居士驻守。相传西竺寺过去殿宇宏伟,香火鼎盛

观音寺:位于三僚村排上小组的金凤山下观音岩前,曾用寺名金凤寺,寺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寺殿堂分为上下二幢,下幢为清代建筑,原驻女尼。上幢为新建,用殿堂将观音岩洞口盖住,现住和尚。新年还新建了戏台和观音殿,观音寺供奉佛教如来、观音等菩萨神像,相传观音像求子甚灵,香火较为旺盛。观音寺前有简易村道通到祖背水库大坝上,长15公里

水阁寺:位于三僚圩北侧河边,原寺建筑宏伟,民国年间被火焚毁,在原址旁边修复。一殿式,寺内供奉的是坊神、水神,无人驻守

关帝庙:位于三僚曾屋土围内,一殿式小庙,供奉关公菩萨

真君祠:位于三僚村石下村小组境内,楼阁式小庙,没有专人驻守,供奉许真君像,每年夏秋之季,村民要抬许真君像游村求雨 三僚村作为一个全国著名的风水文化村,村内有大量的风水建筑。但由于民国8年、民国34年的战火和“文革”的破坏,对村内的风水建筑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现存风水建筑数量有限,还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发掘、整理甚至去恢复。三僚村现存的风水建筑主要分为祠堂、陵墓及其他一些建筑,我们将其中主要建筑分类介绍:

祠堂:三僚村二大姓氏的宗祠,都已被毁,廖氏宗祠正在恢复。房派小祠大部分存在。三僚的祠堂不拘格局大小,在风水角度都进行了认真的讲究,大多数可以成为风水术的教材

我们将其中一些典型作一个简介:

1、兰溪堂:位于三僚曾屋村诚真希望小学背后,又名侧面虎形,壬山丙向,天井水出丁口,丁向开院门。祠前有一个反弓刀形水池。祠建于明朝中叶,原来三房俱发,人丁兴旺,清乾隆年间重修时改动了朝向,丁财忽衰,几乎绝了二房,在清嘉庆年间再修时,特意立了禁碑,不许后代再改朝向

2、蛇形祠:位于三僚曾屋村诚真希望小学后面,是曾氏一个房祠,祠建正在后龙山一个蛇形山梁之下,整个祠以蛇的特性设计。后龙是一条蜿蜒的山梁,祠堂正好座落在山梁落穴处。祠堂后坡用石块摆成蛇鳞形,状如蛇颈。祠堂院门开在右侧,门口有一堵墙挡着,绕道而入,是一道狭长的曲廊。院墙不高,但院内一堵照墙很高,把祠堂大门挡得很严实。院内祠堂门前开了一口半月池。整个祠堂造型低矮、曲仄。到处都不对称,院子一边大小,房子一边大小,连房沿都是一边大小,屋后的墙角都是一边方一边圆。堂内香炉摆法也怪,神案上一个香炉,神案下一座香炉。这座精心设计而处处别扭的祠堂确实耐人寻味。这是一个下山蛇形,壬山丙向兼亥巳,穴点在蛇的七寸,院门丙方正是蛇口,壬山丙向兼子

相传做这个祠堂的地理先生姓廖,是他们的母舅。用罗盘分金,共五房,其母问兄长, 那一房好?当时回答说都好。晚上,私下告知其姐妹说,好在二房,差在四房。其母要兄长改变风水,因为四房孝顺,二房忤逆。后来其兄通过改变房子结构,做成蛇形,让风水好四房绝二房。后来二房发现了蹊跷,向舅舅求情,舅舅点拨他在地下放一个香炉祭祖,二房于是也可以看见天光,后代不至于绝香烟

3、维庆堂(狗形祠):位于三僚曾屋村诚真希望小学背后,大门甲山庚向兼卯酉,侧门壬山丙向兼子午。整个房屋按照狗的特征进行设计,门大,窗大,祠内的神案牌位不是安在祠中间,而是安在祠内北边角落,祠的后门也不是开在后面,而是开在房子的前侧,开在狗耳的位置上,祠的前面还精心设计了一个狗食盆。狗形祠属曾氏三房

4、若文堂:位于三僚老圩南面曾氏老屋,属曾氏三房的房厅,其天井分上下两座,下天井只有三面,一面由墙代替,故名“挂壁天井”。挂壁天井大门未开,只在屋角开一侧门,据说开大门会绝长房,不开大门开侧门,房房皆利。长房很盛,有800多丁,祠堂是明朝时曾乔世做的,叫“翻肚鲤鱼形”。这祠堂的门多次遭雷击,这又有一个讲究,叫雷越打,鲤鱼籽越多。因为一打雷,鲤鱼便产卵。祠堂是坤艮兼辛乙向,辛丑分金,甲方开门,出子午口,卯水上堂,对酉卯峰,所以不能正面开大门,正面如果开门朝不了山峰,而侧面开门是一个尖峰,甲方开门对文峰,是希望出文人。国师曾罗三、曾永章都是出在这个祠堂

5、九鳅落窠:位于三僚曾屋村南门村小组范围内,是曾氏五房的一个房厅,厅主乔新公。相传按九鳅落窠形设计坤山艮向兼申壬,人丁兴旺,九鳅落窠,意思是建在盛产泥鳅的水田里。后来,另一房建乌鸦落阳堂制煞它,因为乌鸦喜欢飞到田里吃泥鳅,乔新公在堂后建了一个鸟铳形,对付屋后的乌鸦

6、乌鸦落阳:位于三僚曾屋村南门村小组范围内,是曾氏五房的一个房厅,建于乾隆癸酉年,堂主是庄阳公。相传因为“九鳅落窠”祠建成后,人丁非常兴旺,故庄阳公建祠时,按“鸟鸦落阳”设计了这个房厅,此堂为丁山癸向,为了克制前面“九鳅落窠”堂,设计了这个乌鸦泊田的形状,在祠内安放了一个踏米的舂,每天一上一下地踏米,像乌鸦低头啄食泥鳅的形状。民国三十四年被火烧毁

陵墓:三僚村坟墓比较多,宋明时代的古墓数量也很大,其中不乏风水讲究的精品

1、侧面虎形:位于三僚村阳背垴枫树下,是宋代曾姓的玉屏公(又叫吾道公)之墓,他是文辿公第18代,相传虎形墓这个位置,属另一房所有,墓对面建了三房的狗形祠后。人丁兴旺,对吾道公一房压力很大,吾道公用自己的生命换到这个位置,造了虎形墓,压倒了狗形祠。 墓碑文如下:“宋十八世祖曾玉屏太公墓, 葬阳坳枫树下骑龙穴虎形申山寅向庚甲,庚寅分金。皇清乾隆二十五年庚辰岁五月吉日重修。(联曰)石淳觉春仙榻暖,佳城不夜来灯辉。”虎形墓是卧虎,这个虎形用心良苦,因为是伏地虎,两只人工的虎目很大,可谓虎视眈眈,但只是看住山坡下的狗形,并不咬狗。也咬不住狗,俗话说寅公进村食豕,先问犬公,因为狗形祠亦是同宗

2、廖伯渊婆太墓(猛虎跳墙形):廖姓在阳背垴的虎形墓,叫猛虎跳墙。阳背垴本来是曾姓人的祖坟山。廖姓久就打算在这里找块地建坟,分点风水。后来二房有一个女儿嫁到曾家,在春节带菜回娘家时,她用地契包鸡腿回去。几年后,廖姓在这里做成了一个虎形墓。以后廖姓二房人丁发展到几千人。主要在分布在下廖和寨脑。墓壬山丙向正针,共有十一块墓碑,墓过罡刻有“屏山水带、秀挹清环”横联,另有两幅柱联:位妥仍昭穆 神安福子孙;德泽绵长光日月 灵机变化会风云。主碑碑文:“祖妣生殁藏内葬本处阳坳上虎形正针壬山丙向缝针丁亥丁巳分金”

3、海螺形墓:三僚塘里曾姓的祖坟叫海螺形,在虎形墓上面,面朝廖屋,后来重修时,先生哄他们用石灰砌墓,便把海螺毒死了。塘里曾氏便衰了,迁到了县城附近,人比较少了。海螺形有八个墓,摘录其中三个碑文如下: 一、“葬在阳坳上海螺形乾山巽向,高祖考广尊府君墓, 万历二十七年三月吉日嗣孙胜、原、未重修。”二、“高祖妣李氏孺人之墓,万历二十七年三月吉日。”三、“宋祖考贵运府君之墓,葬本里阳坳上海螺形,万历二十七年三月吉日重修”

4、文辿婆太墓:位于三僚阳背垴最高处,听别人介绍说这个墓是“人形”,但墓碑上说明是“旗形”。这墓是唐末时建,是曾氏第一个墓,多次重修,后代非常兴旺。碑文:“唐故妣曾公文辿、母谢、朱老孺人之坟”“葬阳坳上旗形酉山卯向”

5、太监墓:位于诚真希望小学后面曾氏下砂的毛竹林里,坐壬山丙向兼亥巳。三僚居民有“先有陈刘沈,后有高曾廖。”的说法。沈姓过去就是大姓,人多势众,曾姓来了之后,就在沈姓的祠堂旁边(蜈蚣形) 做个下沙(一道山梁),做了三年,沈姓人一个晚上就把它刨掉了。明代初年曾从政成为朝廷的国师,请来了皇帝的圣旨,重新修筑了下沙,(关闭了沈氏的生方) 沈姓人后来迁走了。其中一个皇家太监死在三僚,三僚曾氏将其葬在下砂上,墓仍存。碑文如下:

“明钦差力士官黄公讳榜之墓。太史从政公再召入京都, 旋卒,上命力士官黄公护柩回籍,公囗囗吾地,因葬此焉。曾姓合族立石 道光五年孟冬 吉日重修”

从碑文看,是因为皇帝第二次召曾从政上京相地,不幸亡故, 皇帝派太监送灵柩返乡。太监死在三僚,葬在三僚。三僚曾姓有意将太监葬在砂手上,借钦差墓防止沈姓再平砂手的意图也很明显

6、龟形墓:位于三僚村罗经石北麓的公路边,墓前用水泥浇铸了两只龟前爪,正好在水田里,龟态昂然。据碑文载,原墓为清代同治年间建,巳山亥向兼丙壬分金,癸酉年重修(1993年)五月重修时改为巳兼巽。墓主系皇清待赠拟谥“忠良敦朴”的曾毓伦老大人,附葬有儿子传伯。墓上横幅是“江山永固”

7、罗三公墓:位于三僚圩前公路左侧的大松树下。明万历年间建墓。清代前已经四次重修。碑载:“皇明万历祖父母记载家谱葬三僚鱼土嵊寅山申向兼甲庚地肖鱼形。皇明23世祖妣考 公邦旻字罗三太公 母钟、温氏太婆 老府君之坟墓”。三僚村有个“罗三公修南京,从政公修北京”的说法,是风水国师墓

8、鹅形墓:位于三僚曾氏下砂上方的一株大枫树下,为曾氏十世祖曾朴斋和夫人钟氏合葬墓,后来22世、24世亦附葬于此,碑上说明是:“本村砂树脑鹅形亥山巳向”。整个形状象是一只张翅欲飞的鹅,两边砂手环抱如鹅两翅,穴位点在鹅屁股上,这是鹅起飞时,屁股必定上跷,故这是正穴。来龙软了一点,所以栽了一株大枫树,这树象征鹅头

9、廖均卿墓:三僚最有名的国师墓,是廖均卿墓,1982年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廖均卿墓相传是天葬,找不到墓穴。落葬时,其亲属和工匠抬至其生前择定的岭背猛虎下山形附近,突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倾盆大雨。大家慌忙四散避雨,不一会风停雨歇,大家出来一看,棺柩已失,山坡上已经隆起了七个坟堆,竟不知那一个是真穴。这个地方在梅窖镇黄岭村,与三僚村一岭之隔,为下山虎形,望碑在虎形的头顶,7个土堆正好是虎嘴的位置,实际上陡坡上突起的7块石头,很象虎牙

10、廖文政墓:位于梅窖镇店山村老爷山眠犬形,与三僚村一山之隔。墓藏在一个小山窝内,整个地形象一只卧地狗,所以地名就叫眠犬形。墓在犬形的腹部。明代隆庆四年建墓,清代康熙55年和同治6年重修,乾山巽向。横梁上书 “太史世家”,碑文曰“明敕授钦天监承旨郎廖考东山公太 妣张氏婆 妣钟氏何氏婆 之墓”,碑右上角是“皇明隆庆四年庚午岁腊月”,碑左下角是:“皇清康熙五十五年丙午岁夏月觳旦 同治六年十一月吉日 ”

11、凤形墓:位于三僚廖氏后龙山背坑冲,子山午向兼癸丁。此墓又名寅葬卯发、寅葬卯绝墓,墓形为凤,墓穴点在凤尾,为明代三僚著名风水师廖歧山亲建祖墓。相传,廖歧山做墓时,断言点中穴位后,全家当日将有灭门之祸,但如果弃家远遁,当日即可大发。廖歧山寅时做墓后,即从家里的后窗跳出远遁,其兄弟等人不信,当日卯时应验,屋塌人亡。廖歧山逃至外地后,大发

其他风水建筑:

三僚村在祠堂陵墓之外,还有一些其他风水建筑

1、曾氏下砂:位于三僚圩北面河边,沿山梁人工加筑的一道土坝,高约2米,宽约3米,长约50米。曾氏下砂的修筑,是明代曾氏与沈氏争夺生存空间的建筑,砂手护住曾姓祠堂的下方,不让生气冲走。但修筑下砂,却在沈姓的上方,挡住了他们的生方,故发生了争执。曾氏借助的皇室的权威修筑了下砂,并将太监黄榜的墓葬在砂手上,制煞了三僚沈氏

2、龟蛇把水口:位于三僚圩侧河边,三僚河水在此绕圩而流,曾氏在此人工堆积了一个圆土堆,一个长条形土堆,象征龟形和蛇形,让龟蛇保护水口

3、出土蜈蚣: 出土蜈蚣是三僚后龙山的别称,由杨救贫的铃记“出土蜈蚣艮寅向”得名。明代以前,三僚沈姓的后龙即出土蜈蚣,曾氏在与沈氏争夺风水时,正对着蜈蚣建了一个石拱桥,是个弓形,在桥头建了一座水阁,为箭形,用于破出土蜈蚣的建筑

4、章罡土和七星池:位于三僚廖屋村北无蚊祠后面,是一座人工修筑的土堆,高约2米,厚约3米,宽约20米,把一条从山谷里涌来的溪流分成二半,一条流入村内,经七处水池曲折流入村前小河,另一条从村边绕流入村前小河。建在明代初年,由国师廖信厚主持修筑,目的是化解本村后龙座山山煞水煞,使廖姓后代人丁兴旺。其做法是“文公无蚊祠”、“月洲堂”为轴,在白虎方按五行生克制化之理,在无蚊祠后龙构筑章罡土、由北而南开挖“天乙池(土)”、“犁头池(火)”、“墨池(木)”、“曲尺池(木)”、“砚池(水)”、“半月池(金)”、“太乙池(土)”,七池以小溪相连贯通,自太乙池起,逆水而上至章罡土;同时,先后在廖屋村内开挖了一百零八口塘,七星池如人的七窍能通气聚气,对应一百零八口塘,恰似人体全身上一百零八个穴位,使之血脉畅通 三僚廖姓人引以自豪的是受明成祖朱棣召进京为皇帝陵墓选址的廖均卿,他选定的昌平县黄土山上一共安葬了明代十三位皇帝,那儿已 被后人称之为“十三陵”,此之后北京故宫大皇城的勘测也出自于廖均卿之手,廖均卿因此被皇帝以四品职衔供养至老死,他的墓地至今还在三僚村的半山腰上,我拍下了这形如猛虎下山、蕴蒇着很多奥秘的古代墓穴

1984年廖均卿墓被确定为兴国县文物保护单位,在三僚有好多座造型各异的古墓,相传杨筠松创造了72种阴宅墓葬法,每一种都有不同的造型,诸如“凤形”、“龟形”“蛇形”、“蛤蟆形”。我们眼界大开地看见了“虎形”的墓穴就犹如一只老虎卧在山头,两尊副碑如两只竖立的耳朵,墓碑诚如张开的大嘴俯视着山下的村落,位于村口的“鲤鱼形”墓穴是给明万历皇帝选了阴宅风水的曾邦旻的墓地,墓前的参天古树犹如鲤鱼的两根胡须,可惜的是,左边的那棵树在大练钢铁的年代给毁了。

三僚村引以骄傲的是为万里长城修建九镇军事要塞和北京天坛祈年殿而堪址的曾从政,曾从政因为长城择址有功被皇帝一直供养在北京,老死后永乐皇帝还派遣了两名太监护送其灵枢还乡荣葬,只可惜我们没有发现曾从政的墓地,倒看见了护送其灵枢回乡的太监黄榜的墓址,三僚的开基祖先是曾文讪,这位杨筠松的首席弟子为了却师父心愿而制煞了赣州府督卢光稠的历史掌故不但广为流传还载被入了赣州府志。 三僚村东南方的山峰均为石灰岩层,有二处岩洞较为著名,即观音岩、吸石洞

1、观音岩:位于三僚村排上村小组尾部,位于观音寺后,观音寺上殿的神案之后,即为观音岩洞口,高约2米,宽不足1米,行人可以很方便地出入。入洞10余米处,洞分两岔,一处略为宽敞,象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间,设有菩萨和神案,有香火祭祀。另一岔洞向下延伸,已被人工用泥土堵塞,未能探明深浅。相传里面还有洞穴,穴内有天然石佛。兴国县1985年印刷的地名志中,在山洞节里,有单独的条目介绍观音岩洞

观音岩又名石仙宫,相传洞内宽阔有河,可以通往宁都赖村,杨救贫曾在洞内修仙悟道,著书立说。五十年代初剿匪时,三僚乡政府组织民工进行了封填

2、吸石洞:位于三僚村罗经石峰西麓半坡中,兴国县道光四年出版的县地图中,就标明了这个洞的存在。洞外有二块巨石掩蔽,巨石间有一道不足一米的石缝曲折相通,外面不易发现洞口。洞口很宽敞,高宽都在三至五米左右,下洞有人工修建的台阶十余级,入洞后有上百平方米的厅堂,然后分成若干个可以进入的岔道。这些岔道曲折相通,吸石洞虽然不如太平岩宽大,但也是幽静深远。在洞内没有找到地下溪河,石燕极多,鸟粪遍地,把钟乳石柱都蒙上了一层黑色。三僚村如果作旅游开发,这个洞和罗经石一起还是有一定观赏价值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2410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5
下一篇2023-1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