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诗句劝说两个吵架的人

如何用诗句劝说两个吵架的人,第1张

1 关于劝说的诗句

关于劝说的诗句 1 关于劝说的名言

三天不读书,便觉得面目可憎

书籍是一种工具,它能照亮黑暗的日子,它能鼓励你,使你大胆地走入一个别开生面的境界。

读书会启发一个人对人性、道德的思考。多思考,勤动手,认真做好摘抄,撰写读书感想,这足以使我们陶冶高尚的情操,点燃求学的明灯,擦出思想的火花,开启思考的大门。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

网络有风险,上网须谨慎。

业精于勤,荒“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坚持不懈,久炼成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身怕不动,及怕不用。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一事无成。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熟能生巧,业精于勤。 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

荒废时间等于荒废生命。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在所有的批评家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

2 形容劝说的成语有

关于劝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唇焦舌干:说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

形容费尽口舌,苦心劝说。 好说歹说:形容用各种理由或方式请求或劝说。

喉焦唇干:喉咙和嘴唇都非常干。形容极力劝说。

口辩户说:户:住户。口头争辩并挨户劝说。

舌干唇焦:说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费尽口舌,苦心劝说。

说好说歹:①指百般劝说或请求。②褒贬,评论好坏。

停瞋息怒:瞋:发怒时睁大眼睛。停止发怒和生气。

多用作劝说,停息恼怒之辞。 息怒停瞋:瞋:发怒时睁大眼睛。

停止发怒和生气。多用作劝说,停息恼怒之辞。

燕昭市骏:指战国时郭隗以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为喻,劝说燕昭王真心求贤的事。 作好作歹:比喻用各种理由或方式反复劝说。

做刚做柔:指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 做好做歹:犹言好说歹说。

指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 做歉做好:比喻用各种理由或方式反复劝说。

3 中规劝人们要珍惜时间的诗句是中规劝人们要珍惜时间的诗句是苏轼中

长歌行(节录) 汉乐府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浣溪沙 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长歌行》是汉乐府,有很多很多诗句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而东坡先生的《浣溪沙》也有很多首,我只摘了一首,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词的上阕描绘兰溪美景。

下阕以反诘起句: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再次变得年轻?然后即景取喻,道出了富有人生哲理意味的诗句:“门前流水尚能西”意思是门前的溪水还能东流转为西行!言外之意,人不应把老视为畏途,只要心态好,老也可变为年轻结句又反用白居易的诗意,再次奉劝人们不要叹息年华易逝,人生也会返老还童的苏轼在被贬中尚能不以逆境为患,唱出如此乐观的曲调,展现了他旷达的胸怀,给人深刻的启示 个人认为你说的长歌行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应该是这几句,我用引号把它们标明了不过仔细品味似乎又不是同一种感觉,你自己去多揣摩吧。

1 古代小孩子机智的古文

童区寄传[1] 选自《柳河东集》

柳先生曰:越人[2]少恩[3],生男女,必货视之[4]。自毁齿[5]以上,父兄鬻卖以觊其利[6]。不足,则取他室[7],束缚钳梏之[8],至有须鬣者[9],力不胜[10],皆屈为僮[11]。当道相贼杀[12]以为俗。幸[13]得壮大,则缚取幺[14]弱者,汉官因以为已利[15],苟[16]得僮,恣所为[17]不问。以是越中户口滋耗[18],少得自脱[19]。惟童区寄以十一岁胜[20],斯[21]亦奇矣。桂部从事[22]杜周士为余言之。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23]。行牧且荛[24],二豪贼劫持,反接[25],布囊其口[26]。去逾四十里,之虚[27]所卖之。寄伪[28]儿啼,恐栗[29],为儿恒状[30],贼易[31]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32],一人卧,植刃道上[33]。童微伺[34]其睡,以缚背刃[35],力上下[36],得绝[37],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38]曰:“为两郎[39]僮,孰若[40]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41]。郎诚见完与恩[42],无所不可。”市者良久[43]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44]。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 ,以缚即[45]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46];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47],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48]。”

虚吏白州[49],州白大府[50]。大府召视儿,幼愿[51]耳。刺史颜证[52]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53]。乡之行劫缚者[54],侧目[55]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56]二岁,而讨杀[57]二豪,岂可近耶!”

世说新语里的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德行)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

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言语)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言语)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夙慧)

2 描写“小孩顽皮”的文言文有哪些

1 《池上》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所见》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3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4《村居》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5《两小儿辩日》战国 列御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3 古代机智少年儿童的文言文

王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这段关于路边的苦李子的故事,最早记载在《世说新语》上这个哲理味浓郁的小故事,让我们毫不犹豫地将王戎划在神童的圈子里如果说曹冲的天分在于解决问题,那么王戎的天分则在于观察总结

孔融

孔融十岁,随父到洛阳,时李元礼有威名,登门者须隽才之士或有清誉,又或是中表亲戚,阁人始肯通传,孔融独自到李府,向门官言道:“我是李府君亲” 门官为他通传后请人府相见,李元礼问道:“君与仆有何亲?”,孔融对日:“昔先祖仲尼(孔子)与君先人伯阳(老子)有问礼之谊,是以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此言出自一个十岁幼童之口,李元礼及在座宾客莫不奇之时有太中大夫陈韪后至,得闻此事,便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能佳这倒是很常见的事,不过却是对孔融的不以为然没想到孔融应声答道:“想君小时,乃当了了”

这里用了一个歇后手法,意思说陈韪现在是“大未必佳”陈韪遭此反击,大为尴尬,一时语塞一个十岁的孩子,一句话堵得名士张口结舌,孔融才思之敏捷,实在令人赞叹

东吴君臣,一直保持着一种温切的关系孙权就经常和大臣开玩笑诸葛恪六岁时,值东吴筵会,恪随父诸葛瑾在座诸葛瑾脸长,孙权令人牵一驴来,用粉笔书其面曰:“诸葛子瑜”众皆大笑恪趋至前,取粉笔添二字于其下曰:“诸葛子瑜之驴”满座之人,无不惊讶权大喜,遂将驴赐之又一日,大宴官僚,孙权命恪把盏巡至张昭面前,昭不饮,曰:“此非养老之礼也”权谓恪曰:“汝能强子布饮乎?”恪领命,乃谓昭曰:“昔姜尚父年九十,秉旄仗钺,未尝言老今临阵之日,先生在后;饮酒之日,先生在前:何谓不养老也?”昭无言可答,只得强饮权因此爱之,故命辅太子

4 用来形容小孩顽皮的文言文怎么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村居

高鼎(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辛弃疾的《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5 描写“小孩顽皮”的文言文有哪些

《池上》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所见》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3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4《村居》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5《两小儿辩日》战国 列御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6 关于小孩巧妙的回答的古文,急

《小时了了,大必未佳》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1 仿写一篇文言文,跟陋室铭的格式一样

我这里有五篇现成的。

1、清朝盐运弊端丛生,好事者仿造陋室铭格式写了一篇《陋吏铭》调侃官场。

官不在高,有场则名;才不在深,有盐则灵。斯虽陋吏,唯利是馨。丝圆堆案白,色减入枰青。谈笑有场商,往来皆灶丁。无须调鹤琴,不离经。无刑钱之聒耳,有酒色之劳形。或借远公庐,或醉竹西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近代,有人写了一篇《烟室铭》,来讽刺那些鸦片烟鬼的:“灯不在高,有油则明;枪不在长,有烟则灵。斯是烟室,唯吾瘾心。灯光照银绿,烟气上脸青;谈笑有烟友,往来无壮丁。可以调膏子,敷斗泥。无响声之入耳,有烫手之劳形。南阳寿十三,西蜀太古灯。君子云:何瘾之有?”

3、现代套用《陋室铭》的格式,表现新内容的作品很多。有人拟《公仆铭》,赞美象焦裕禄一样的人民公仆:“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服务于民。脚步迈基层,民情入脑深。谈笑有百姓,往来无私情。可以明实况,察真情。无谎报之乱耳,无偏颇之爱心。兰考焦裕禄,赢得万民钦。众人云:公仆精神。”

4、官场的腐败现象,人们深恶痛绝。有人便仿《陋室铭》,作诗揭露、讽刺之。

当代讽刺诗人易元和,套用这一格式,作《才不在高》,借以笑骂那些无才有术的特权人物:“才不在高,有官则名;学不在深,有权则灵。这个衙门,唯我独尊。前有吹鼓手,后有马屁精;谈笑有心腹,往来无小兵。可以搞特权,结帮亲。无批评之刺耳,唯颂扬之谐音。青云能直上,随风显精神。群众云:臭哉此人。”

5、有人认为这些人物尸位素餐,作《尸位铭》来讽刺他们:“才不在高,有官则名;学不在深,有权则灵。虽说尸位,唯吾钻营。撒开关系网,左右尽故亲。谈笑有酒朋,往来无正经。可以走前门,坐中庭。无遮掩之顾忌,无为公之良心。兴来画个“O”,办事遣别人。硕鼠云:何劳之有?”

2 翻译文言文

“我以前居住在一个巷子里,隔壁有一家的媳妇和婆婆吵架了,因为婆婆发现家里不见了一块肉,认为是媳妇偷吃了,于是要赶媳妇出门,这个媳妇临走的时候和邻居们告别,邻居们都知道她是好人,婆婆冤枉她了,其中有一个人想了个办法,就对这个媳妇说,你慢慢走,我有办法让你婆婆出来把你追回家。然后,这个邻居就拿了一个束麻的火把,到这个恶婆婆家敲门,对恶婆婆说‘昨天我们家的两只狗不知从哪里叼来一块肉,抢来抢去,都得了重伤死掉了,我想借个火来把它们烧了’。恶婆婆一听明白了,原来肉是被狗偷了啊,自己错怪好媳妇了,果然马上去把媳妇追了回来。”

蒯通当时讲这个故事,意思是说,我和那个束缊请火的邻居一样,现在去请了名士来为宰相出力,并不是根本的法子,国君要真正有诚意,有好的环境来给这些名士,他们自己会主动来为国家出力的。

《汉书·蒯通传》:“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

用乱麻搓成引火物,持之向邻家讨火点燃。《汉书·蒯通传》: “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缊请火於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韩诗外传》卷七亦有此说,“缊”作“蕴”。后用为求助于人之典。唐李德裕《积薪赋》:“时束缊以请火,访蓬茨於善邻。”缊,一本作“蕴”。亦省作“束缊”、“束蕴”。唐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君启》:“是以临邛遣妇,寄束缊於齐邻;邯郸下客,效处囊於赵相。”宋林逋《和酬周寺丞》:“门横野水席凝尘,束缊谁能问乞邻?”亦用为不出儿媳之典。

1 古文《矛盾》的翻译

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原文: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有个卖矛和盾的人,称赞他的盾的坚固:“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一会儿又赞美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他:“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这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所以这就是自相矛盾。

原文:

人有鬻矛与楯者,誉楯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以为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为名不可两立也。

扩展资料:

矛盾揭示的道理:

1辩证法上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形式逻辑中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的关系。

3比喻言行或行为自相抵触的现象,无善恶之分。

4泛指事物互相抵触或排斥。

5具有互相排斥和互相依赖的性质。

搜狗百科-矛盾

2 古文《矛盾》的翻译

有一个楚国人,卖盾又卖矛。

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原文: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有个卖矛和盾的人,称赞他的盾的坚固:“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一会儿又赞美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这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所以这就是自相矛盾。

原文: 人有鬻矛与楯者,誉楯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

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以为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为名不可两立也。

扩展资料:

矛盾揭示的道理: 1辩证法上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形式逻辑中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的关系。

3比喻言行或行为自相抵触的现象,无善恶之分。 4泛指事物互相抵触或排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2515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5
下一篇2023-11-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