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俩吵架后,老公为何爱离家出走?

夫妻俩吵架后,老公为何爱离家出走?,第1张

苗苗很不理解,为什么吵完架后她老公喜欢离家出走?不都是女的离家出走么?

刚和老公吵完架,有丰富经验的石榴慢条斯理地说,“离家出走不分男女,而是和个性相关,确切说是和依恋形态相关。”

依恋形态是人在孩童时期形成的,一般有安全型依恋,逃避型依恋,焦虑型依恋和紊乱性依恋。

简而言之,安全型依恋是指人可以接受别人离自己近,也可以接受别人离自己远;逃避型依恋是喜欢独自一人,别人经常抱怨TA难以接近;焦虑型依恋是喜欢依赖别人,比较粘人的那种;紊乱型依恋是逃避型和焦虑型兼而有之。

而逃避型和焦虑型经常互为影子人格。经常看到夫妻中一方是焦虑型,另一方很大可能,或者几乎都是焦虑型。一个人要逃,一个要追。追和逃不是恋爱时期的追和逃,而是个性决定,一个人喜欢独处,相对喜欢远离人群,而另一个相对比较喜欢社交,喜欢和人在一起。

当然这都不绝对。比如安全型依恋,另一半不论远离和粘人,都可以接受。大家都希望向安全型依恋形态接近。

所以不难理解苗苗为什么说老公吵完架后爱离家出走,其实不是离家出走,是他喜欢独自出去安静会。因为她老公是逃避型依恋,相对比较喜欢在外面,俗称家里呆不下。当然这也不绝对,因为也有的焦虑型依恋形态的人,吵架后也喜欢出去走走散散心。

而石榴老公恰相反。吵完架后是石榴想去住酒店,而老公嚷嚷着去住酒店了,最后会拉着拉杆箱又回来。可能是舍不得钱,但更多的是因为个性和依恋形态决定。

石榴老公是焦虑型依恋形态,比较喜欢呆在家里,当然工作性质决定同时也比较喜欢社交是自来熟。但本质而言,比如不吵架时,两个人平静地聊天时,石榴老公表现出喜欢呆在家里葛优躺最舒服,不太愿意出去玩。

石榴是逃避型,和苗苗老公类似,是家里呆不下,只要在家里就难受,天天想着出去玩,去的越远越好。当然不能天天出去旅游,但是没事看看机票,看看景点风景,想象一下什么时候能出去,也是心情美美哒。

且石榴也能理解为什么苗苗老公经常开车回老家(先不表苗苗老公的原生家庭的事情),因为逃避型依恋的人喜欢在外面,所以开车不觉得有多累,当然开车10多个小时是累的,但是相对而言,开同样时长的车焦虑型人更觉得累。

为什么同样是开10小时车,逃避型不感觉到很累,而焦虑型依恋形态的人会觉得累?因为对前者而言,开车在外符合他们想要逃离环境的需要,而后者他们的梦想就是在家里葛优躺。所以同样时长的开车,后者相对比较觉得累。当然这也不绝对,某些焦虑型依恋形态的人开车也有很猛的,爱飙车的,车技很好的老司机。只不过依恋形态给了我们看事情的另外一个角度而已。

所以回到开头苗苗的疑问,为什么吵架后老公爱离家出走,不过是依恋形态所决定的罢了。俗语说一个人的个性就是一个人的命运。个性没有好坏,依恋形态也一样,都有优缺点。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在认识自己,认识别人。享受个性的优点的同时,忍受个性缺点带来的缠累。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遇到经常吵架的夫妻,按照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遇到吵架就要积极劝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记得小时候邻居家的叔叔阿姨经常吵架,摔个锅碗瓢盆是家常便饭,刚开始周围的大爷大妈还以为这小两口要分了,甚至还有的要去上门说和一下。

对于这种情况,就有老人们劝说先不要轻易劝,不搭理他们一段时间看看。令大家大跌眼镜的是这对小两口不但没分手,反而把日子过得挺红火,除了依旧不停的吵架,其他和正常夫妻没什么区别。于是就有人感慨老人有先见之明,接着便询问这又是为什么?

局外人的立场会有问题

我们评价一个人是否正常,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他是否理智,理智占了上风,你就可以与之讲道理明利害,这也是大多数人的常态。但对于一个正在吵架的人来说,往往都是感情占了上风,这时候他(她)们对事物的判断标准不再是利害关系和逻辑道理,而是“谁是为我好,我才会听他的”,“谁不占我这边,再有理我也不听”,极其富有感性色彩。

这时候你如果是一个局外人,轻易地参与进来就很容易被对方认为是说客,预判成为对立方,这个时候你说的再有理也没有用,对解决问题起不到什么实质作用。除此之外,作为局外人实现是很难了解到事情的原委的,要知道在吵架开始之前,夫妻二人往往都经历一段时间的积累期,其中充斥着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以及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过程不论长短,对于一个局外人来说都是很难了解到。纵使你能一碗水持平,也很难做出什么有效的判断。

吵架也是有“好处”的

古语有云:宁拆十座庙,不破一桩婚。虽然说举案齐眉,红袖添香是对美好的婚姻状态,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想要达到这种状态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这同时还对夫妻双方的客观条件有比较高的要求,这可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的。

对于普通人,也就是芸芸众生中的我们来说,更加常态的婚姻是偶尔吵吵闹闹,床头吵架床尾和。这就是为何社会经验丰富的人从来不会轻易去劝正在吵架的夫妻,因为如果夫妻双方并不想分手,那种吵架就是吵吵闹闹,根本不用局外人来劝也会早晚和好。如果夫妻已经貌合神离,一方心里已经想着要分手的,不管局外人怎么劝,也往往是无效的,劝也没用。

毫无血缘的两个人结为夫妻,性格方面难免会有不同,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况且谁都有自己的事业和社交,很难做到事无巨细的解释和分享,时间久了就会积累其很多误解和负能量,这个时候,通过吵一场反而会有利于负能量的排解,以及误会的消除。

此外,吵架也未必单纯是一件坏事,因为当我们换个角度思考下,就会知道吵架背后蕴含的东西。因为只有当你真正在乎一个人的时候,才会情绪失控,才会想要花时间改变对方的想法。对婚姻真正有杀伤力的是冷暴力,尤其是那种连吵架都懒得跟你吵的夫妻,婚姻关系才是真的岌岌可危。

虽然通过以上两点,帮大家分析了为何夫妻吵架不要轻易劝的原因,最后还要强调下,这里所说的吵架一本就是动动嘴皮子,红个脸吼几嗓子这种程度。超过这个底线就要另当别论了,比如男的动手了就应该是零容忍的事件,再比如吵架后的冷暴力,对感情的伤害往往比吵架本身更大

因为意见不和而引发的争吵,不光是在成人中很常见。很多孩子也会因为意见分歧导致争执发生,让家长为难的事是,要不要出面做一个公正的裁判官呢?其实让孩子独立面对争执,也是他成长路上的必修课之一。

前两天同事李敏在办公室聊到了这样一件事,周末陪女儿阳阳到小公园玩的时候,阳阳和另一个小朋友因为坐滑梯的先后顺序而发生了争执,李敏眼见到对方是个小男孩,怕女儿吃亏,于是冲上前去打算女儿讨回公道。

谁知道对方的家长也冲了过来,而且一开口就是蛮不讲理,让李敏火冒三丈,原本两个小孩的争执顿时上升到了大人的矛盾。最终,公园的工作人员出动才平息了这场纷争。

李敏最后感叹“现在的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蛮不讲理的家长”。但站在客观立场来看,整件事李敏的处理手法也不太合理。见到自己的女儿受委屈就挺身而出,那么同理心,对方的家长也会担心自己的小孩受委屈而不得不站出来。

孩子之间当着家长的面起了争执,家长要不要介入?似乎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实际上,只要不升级到肢体冲突,我们提倡家长最好是袖手旁观,将这件源于孩子纷争的事情放手交给孩子自己去处理。

1、让孩子独立面对同伴间的争执,能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

周末妈妈带着苗苗去图书馆,没想到在图书馆内苗苗和小朋友起了争执,目睹这一切的苗苗妈妈没有站出来替女儿撑腰,只是冷眼旁观看着女儿的举动。最终女儿和小伙伴达成了和解,在回去的路上,苗苗仰着头问妈妈:“妈妈,我今天和小朋友吵架了,是不是做错了?”妈妈答道:“你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只是和小朋友讲道理,劝服了小伙伴,你做的很棒,妈妈为你感到骄傲!” 所以放手让孩子独立去处理一种争执,不失为一种成长。

学会面对冲突

当孩子独自面对冲突的时候,他会学习处理矛盾的关系,或许在争执中有一方会强势一些,在孩子面对强权的过程中,他也得到锻炼。

学会处理不一致的意见

争执大多数时候都会源于意见不同所引起,当孩子独立面对争执的处理过程中,他们会学会处理存在分歧的意见。不管是最后某一方让步,或者是双方达成一致,这个过程中他们都一步步锻炼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掌握沟通的技巧

站在客观立场来看,争执其实也是交流的一种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将自己的意见与看法,以口头形式表现出来,这也是对他们临场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沟通技巧的实战考验。

“有效的沟通取决於沟通者对议题的充分掌握,而非措辞的甜美。”——葛洛夫

所以家长不要因为孩子之间偶尔发生的争执显得很着急,自己也匆忙地加入到“战团”中去,应对争执也是孩子学习沟通的一种方式。

2、家长面对孩子间的错误的做法是怎样的?

亲戚家的孩子到天天家玩耍,因为弄坏了天天最喜欢的小汽车,天天和亲戚家的孩子发生了争执。天天的爸爸认为天天不懂事,当着亲戚的面就批评了天天。事后,天天对这件事表达不满,他对爸爸说:“明明是他的错,为什么你就要批评我,因为我是你的孩子吗?”很显然天天爸爸的插手是比较失败的,既没有让事情得以圆满解决,还让孩子埋怨自己。

充当裁判官

在不了解整件事情始末的时候,家长就急着现身充当裁判官的角色。我们的本意是保护孩子,但实则这样的保护非但没有意义,偶尔还有反效果。

偏帮自己的孩子

有的家长遇到孩子起争执的时候,不管三七二十一,会先帮着自己的孩子说话。实际这是处理孩子争执问题的大忌,如果当孩子知道家长每次都着急为自己出头,那么就会养成他不知天高地厚,霸道逞能的性格。

批评自己的孩子

有的家长则恰恰相反,每次当孩子与他人发生争执的时候,不管对与错,就先批评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在孩子是非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家长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只会让孩子在内心里埋怨家长。

面对孩子起争执,家长的做法是能不介入就最好不要介入。

正如居里夫人说过的这样的一句话“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宽”。

如果我们不放手让孩子独立面对争执,以后他将如何独立生活?

3、家长正确处理孩子间的争执应该怎么做?

预防事态升级

家长不介入孩子的纷争,并不等于是完全漠视。家长需要在一旁预防事态的升级,如果两个小朋友的情绪越来越激动,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出面来帮助他们一起解决问题。

保持态度平和

家长出面解决问题,一定要保持态度平和,若是家长本身情绪激动,那无疑是等于火上浇油。同时家长的态度要公平客观,不要偏袒某一方,也不要去责怪某一方,尽量引导孩子们注重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去怪着对方。

引导孩子自己想出解决办法

家长出面并不是要判断谁对说错,我们需要将重点引导在问题解决的结果上来,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协商如何解决问题,或者是给予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当孩子发生争执的时候,我们不一定要追根究底弄明白究竟是谁对了还是谁错了,只要问题得以解决,那么就行了。家长还要注意,不管是不是孩子有错,都要尽量避免在小伙伴面前批评他。

我们并非是提倡或者鼓励孩子争执,而是当争执的事件发生后,家长不要急于去代为处理。争执也是孩子必须要面对与学习的一种社会技能,让他们提早在争执中学会成长,那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2562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6
下一篇2023-11-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