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会怎样评判吵架的人

旁观者会怎样评判吵架的人,第1张

不停有网友问我对网上的“吵架”怎么看,又有网友注意到我从来不吵架,对那些前来挑战的网友也不回应。所谓“吵架”,无非是大家意见不合,看法不同后,展开的激烈争论,有时会发展到对骂甚至打架。你要去吵架的理由无外乎说服对方,或者让大家知道你是对的——既然吵架,就有这样的问题:谁来裁判吵架双方的是是非非?判断吵架输赢的标准又是什么?如果没有标准,没有裁判,你和人家吵架,意义何在?

吵架犹如比赛,如果没有裁判,没有标准,自然不可能有任何结果。于是我们看到,目前大陆网上的吵架几乎99%会发展成恶性的攻击与辱骂,很少分出对错,更没有人会从善如流或弃暗投明。听说最近一些作家与教授还发展到要单打独斗,相约去“决斗”——完全可以理解,西方也曾经有这样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缺乏判断吵架的标准与最终的“裁判”,吵架的双方自说自话,“鸡同鸭讲”,“对牛弹琴”——这里不是说鸡比鸭强,或鸭比鸡壮,而是指他们不是同一类动物,说不到一起去。

吵架不会被拘留。吵架不会被拘留的标准:如果只是吵架没有打人或者损坏财物等违法行为的,不同意调解也不会对当事人进行拘留的。需要根据双方大家斗殴情节恶性来进行处罚,可能面临罚款、拘留十五天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造成轻伤以上后果还会涉嫌故意伤害罪,要追究刑事责任。

拘留的条件:拘留,根据涉案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行政拘留、刑事拘留、司法拘留。三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在适用上也有不同的要求。

1、行政拘留:是对违反法律相关规定的一般违法行为,给予的一种最严厉制裁,属于行政处罚的一种。治安拘留最高期限为15日(期满即释放,由公安机关决定,在行政拘留所执行;对拘留不服的,可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合并执行拘留的期限不得超过20天;

2、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在刑事案件侦查中,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暂时采取的强制措施。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若被拘留人被批准逮捕,则根据法律相关规定审理,若审理后被无罪释放,被逮捕人可以申请国家赔偿。刑事拘留不是处罚或者制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

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遇到经常吵架的夫妻,按照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遇到吵架就要积极劝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记得小时候邻居家的叔叔阿姨经常吵架,摔个锅碗瓢盆是家常便饭,刚开始周围的大爷大妈还以为这小两口要分了,甚至还有的要去上门说和一下。

对于这种情况,就有老人们劝说先不要轻易劝,不搭理他们一段时间看看。令大家大跌眼镜的是这对小两口不但没分手,反而把日子过得挺红火,除了依旧不停的吵架,其他和正常夫妻没什么区别。于是就有人感慨老人有先见之明,接着便询问这又是为什么?

局外人的立场会有问题

我们评价一个人是否正常,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他是否理智,理智占了上风,你就可以与之讲道理明利害,这也是大多数人的常态。但对于一个正在吵架的人来说,往往都是感情占了上风,这时候他(她)们对事物的判断标准不再是利害关系和逻辑道理,而是“谁是为我好,我才会听他的”,“谁不占我这边,再有理我也不听”,极其富有感性色彩。

这时候你如果是一个局外人,轻易地参与进来就很容易被对方认为是说客,预判成为对立方,这个时候你说的再有理也没有用,对解决问题起不到什么实质作用。除此之外,作为局外人实现是很难了解到事情的原委的,要知道在吵架开始之前,夫妻二人往往都经历一段时间的积累期,其中充斥着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以及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过程不论长短,对于一个局外人来说都是很难了解到。纵使你能一碗水持平,也很难做出什么有效的判断。

吵架也是有“好处”的

古语有云:宁拆十座庙,不破一桩婚。虽然说举案齐眉,红袖添香是对美好的婚姻状态,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想要达到这种状态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这同时还对夫妻双方的客观条件有比较高的要求,这可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的。

对于普通人,也就是芸芸众生中的我们来说,更加常态的婚姻是偶尔吵吵闹闹,床头吵架床尾和。这就是为何社会经验丰富的人从来不会轻易去劝正在吵架的夫妻,因为如果夫妻双方并不想分手,那种吵架就是吵吵闹闹,根本不用局外人来劝也会早晚和好。如果夫妻已经貌合神离,一方心里已经想着要分手的,不管局外人怎么劝,也往往是无效的,劝也没用。

毫无血缘的两个人结为夫妻,性格方面难免会有不同,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况且谁都有自己的事业和社交,很难做到事无巨细的解释和分享,时间久了就会积累其很多误解和负能量,这个时候,通过吵一场反而会有利于负能量的排解,以及误会的消除。

此外,吵架也未必单纯是一件坏事,因为当我们换个角度思考下,就会知道吵架背后蕴含的东西。因为只有当你真正在乎一个人的时候,才会情绪失控,才会想要花时间改变对方的想法。对婚姻真正有杀伤力的是冷暴力,尤其是那种连吵架都懒得跟你吵的夫妻,婚姻关系才是真的岌岌可危。

虽然通过以上两点,帮大家分析了为何夫妻吵架不要轻易劝的原因,最后还要强调下,这里所说的吵架一本就是动动嘴皮子,红个脸吼几嗓子这种程度。超过这个底线就要另当别论了,比如男的动手了就应该是零容忍的事件,再比如吵架后的冷暴力,对感情的伤害往往比吵架本身更大

因为意见不和而引发的争吵,不光是在成人中很常见。很多孩子也会因为意见分歧导致争执发生,让家长为难的事是,要不要出面做一个公正的裁判官呢?其实让孩子独立面对争执,也是他成长路上的必修课之一。

前两天同事李敏在办公室聊到了这样一件事,周末陪女儿阳阳到小公园玩的时候,阳阳和另一个小朋友因为坐滑梯的先后顺序而发生了争执,李敏眼见到对方是个小男孩,怕女儿吃亏,于是冲上前去打算女儿讨回公道。

谁知道对方的家长也冲了过来,而且一开口就是蛮不讲理,让李敏火冒三丈,原本两个小孩的争执顿时上升到了大人的矛盾。最终,公园的工作人员出动才平息了这场纷争。

李敏最后感叹“现在的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蛮不讲理的家长”。但站在客观立场来看,整件事李敏的处理手法也不太合理。见到自己的女儿受委屈就挺身而出,那么同理心,对方的家长也会担心自己的小孩受委屈而不得不站出来。

孩子之间当着家长的面起了争执,家长要不要介入?似乎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实际上,只要不升级到肢体冲突,我们提倡家长最好是袖手旁观,将这件源于孩子纷争的事情放手交给孩子自己去处理。

1、让孩子独立面对同伴间的争执,能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

周末妈妈带着苗苗去图书馆,没想到在图书馆内苗苗和小朋友起了争执,目睹这一切的苗苗妈妈没有站出来替女儿撑腰,只是冷眼旁观看着女儿的举动。最终女儿和小伙伴达成了和解,在回去的路上,苗苗仰着头问妈妈:“妈妈,我今天和小朋友吵架了,是不是做错了?”妈妈答道:“你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只是和小朋友讲道理,劝服了小伙伴,你做的很棒,妈妈为你感到骄傲!” 所以放手让孩子独立去处理一种争执,不失为一种成长。

学会面对冲突

当孩子独自面对冲突的时候,他会学习处理矛盾的关系,或许在争执中有一方会强势一些,在孩子面对强权的过程中,他也得到锻炼。

学会处理不一致的意见

争执大多数时候都会源于意见不同所引起,当孩子独立面对争执的处理过程中,他们会学会处理存在分歧的意见。不管是最后某一方让步,或者是双方达成一致,这个过程中他们都一步步锻炼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掌握沟通的技巧

站在客观立场来看,争执其实也是交流的一种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将自己的意见与看法,以口头形式表现出来,这也是对他们临场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沟通技巧的实战考验。

“有效的沟通取决於沟通者对议题的充分掌握,而非措辞的甜美。”——葛洛夫

所以家长不要因为孩子之间偶尔发生的争执显得很着急,自己也匆忙地加入到“战团”中去,应对争执也是孩子学习沟通的一种方式。

2、家长面对孩子间的错误的做法是怎样的?

亲戚家的孩子到天天家玩耍,因为弄坏了天天最喜欢的小汽车,天天和亲戚家的孩子发生了争执。天天的爸爸认为天天不懂事,当着亲戚的面就批评了天天。事后,天天对这件事表达不满,他对爸爸说:“明明是他的错,为什么你就要批评我,因为我是你的孩子吗?”很显然天天爸爸的插手是比较失败的,既没有让事情得以圆满解决,还让孩子埋怨自己。

充当裁判官

在不了解整件事情始末的时候,家长就急着现身充当裁判官的角色。我们的本意是保护孩子,但实则这样的保护非但没有意义,偶尔还有反效果。

偏帮自己的孩子

有的家长遇到孩子起争执的时候,不管三七二十一,会先帮着自己的孩子说话。实际这是处理孩子争执问题的大忌,如果当孩子知道家长每次都着急为自己出头,那么就会养成他不知天高地厚,霸道逞能的性格。

批评自己的孩子

有的家长则恰恰相反,每次当孩子与他人发生争执的时候,不管对与错,就先批评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在孩子是非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家长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只会让孩子在内心里埋怨家长。

面对孩子起争执,家长的做法是能不介入就最好不要介入。

正如居里夫人说过的这样的一句话“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宽”。

如果我们不放手让孩子独立面对争执,以后他将如何独立生活?

3、家长正确处理孩子间的争执应该怎么做?

预防事态升级

家长不介入孩子的纷争,并不等于是完全漠视。家长需要在一旁预防事态的升级,如果两个小朋友的情绪越来越激动,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出面来帮助他们一起解决问题。

保持态度平和

家长出面解决问题,一定要保持态度平和,若是家长本身情绪激动,那无疑是等于火上浇油。同时家长的态度要公平客观,不要偏袒某一方,也不要去责怪某一方,尽量引导孩子们注重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去怪着对方。

引导孩子自己想出解决办法

家长出面并不是要判断谁对说错,我们需要将重点引导在问题解决的结果上来,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协商如何解决问题,或者是给予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当孩子发生争执的时候,我们不一定要追根究底弄明白究竟是谁对了还是谁错了,只要问题得以解决,那么就行了。家长还要注意,不管是不是孩子有错,都要尽量避免在小伙伴面前批评他。

我们并非是提倡或者鼓励孩子争执,而是当争执的事件发生后,家长不要急于去代为处理。争执也是孩子必须要面对与学习的一种社会技能,让他们提早在争执中学会成长,那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2573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6
下一篇2023-11-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