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部剧里,傅宣和傅容是姐妹俩,两人的关系很好。其中傅容和肃王是一对,偏偏安王也喜欢傅容,因此一直搞事。傅宣原本应该是嫁给齐策的,但是在傅容的捣乱下,傅宣和吴白起倒是成了一对。
在《如意芳霏》这部剧里,原本傅容不想嫁给肃王,因为她做噩梦梦到了肃王的结局,但是偏偏两人很有缘分。傅容和肃王是欢喜冤家,花灯会上巧遇、森林里偶遇、画舫偶遇,然后就是打架、吵架、互相斗嘴很是有趣。
扩展资料:
尽管背景设定于古代时空中,《如意芳霏》却创造出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傅家姐妹二人面对危难,不卑不亢,这些具有现代思维的女性意识脱离了过往角色藩篱。
《如意芳霏》并非抱有“有你无我”的零和思维心态,而是专注于打造平等思维。剧中并没有以矮化男性角色来反衬女性的才干与风采,而是彼此相生,共依共存,真实表现出性别平等、意识平等。
-《如意芳霏》
齐竺是坏人。电视剧《如意芳霏》一经播出,就广受好评,其中齐竺这个角色令观众又爱又恨,最初齐竺也是一个善良的姑娘,但最后因为对傅容的误会,彻底黑化,成为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
齐家和傅家是亲家,齐竺的二哥齐策娶了傅容的姐姐傅宣,婚后俩人琴瑟和鸣,在外人看来非常幸福快乐,但没想到傅容却一直破坏俩人的关系,最后导致俩人关系破裂。而齐策受不了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天天喝闷酒,逛青楼,每次喝完酒耍酒疯跟别人吵架,因此结下了不少的梁子。最后在一天晚上,齐策被一群人一起活活打死了,由于天太黑根本看不清是谁,在齐竺看来,二哥之所以变成这样和傅容脱不了干系。
齐竺对傅容恨之入骨,后来安王找到齐竺,告诉齐竺只要跟着他,以后绝对会寻找机会给齐竺报仇,齐竺知道傅容身后有肃王这个大靠山,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因此齐竺没多做思考,就答应会跟随安王,齐竺跟了安王做了好多坏事,但齐竺最后才知道,安王喜欢傅容,他从来没想过要杀了傅容,他唯一要杀的就是傅容身边的肃王。
最后齐竺死不瞑目,观众都挺心疼这个女孩,恨错了人,跟错了人,最后落得个惨死的下场,非常的凄惨。
在建文帝初次削藩的五位亲王(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以及岷王朱楩)中,有一个王爷颇为特殊,就是明太祖第十三子代王朱桂。
他为什么特殊呢?因为他是明初朱元璋分封的塞王之一(韩王、沈王、辽王、宁王、齐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安王、秦王、庆王、肃王)。
建文帝削藩,说白了就是柿子要先挑软的捏。因此建文帝先削内地的藩王,比如周王,湘王等等。但代王朱桂可是塞王,根据规定,代王朱桂可拥有超过规定三个护卫指挥使司的军力,虽然不是塞王中实力最为强横的,但无论兵力还是战斗力,都远比内地藩王来得强,那么建文帝为什么单单挑代王这样的塞王作为首次削藩的对象呢?
因为代王自身屁股不干净,让朝廷抓住了把柄。
建文帝削藩,最终目的就是彻底剪除藩王对朝廷的威胁。即使那些藩王本人没什么劣迹,但对朝廷威胁过大,朝廷就要没事找事,以莫须有来安插罪名。素有贤王之称的湘王朱柏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被逼自杀,而性格暴虐,底子本就不干净的代王朱桂自然而然地成为朝廷开刀的对象之一。
代王朱桂在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被废为庶人后,没有被押送到南京,而是直接关在大同城中。
不过好在这种监禁只持续了三年,建文四年(1402年),随着造反的燕王攻入南京,登基为帝后,被建文帝囚禁的代王朱桂很快就被为了笼络人心的新帝朱棣释放,恢复爵位和名分。
从四哥手中恢复了爵位的朱桂很快就发现自己的价值:
那就是成为一个闲人,一个什么都不用干的闲人!
为了避免再次出现靖难之役这样手足相残的悲剧,明成祖朱棣在登基后很快就削除了各大王府的护卫,使其成为没有牙齿的老虎,再也无法对朝廷产生威胁。而位于塞王之一的代王自然保不住手中的护卫。
作为一个曾经拥有军权的王爷,军队就是他们的根。现在这个根被朝廷割得一根不剩,自己也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了。虽然恢复了王爵,不过自己只是四哥笼子里的金丝雀,看似高贵,却没有任何作用。
从代王恢复爵位开始,就没有吸取被建文帝囚禁三年的教训,开始了连续的暴行,最终传入明成祖的耳朵。
连皇帝的命令都不当一回事,天下还有谁能有效的控制代王呢?
代王对皇帝四哥的不满,除了那无数暴行,还对自己的王妃来发泄。
代王妃徐氏是魏国公徐达的次女,她的姐姐就是永乐皇帝的皇后仁孝文皇后徐氏。正是这一层关系,朱棣才没有对代王处置过重。但代王明显不买账,除了疏远王妃,代王还不喜欢自己和王妃所出的嫡长子,代世子朱逊煓。(代府字辈: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彜。传贻连秀郁,炳燿壮洪基。)
不喜欢的话就把事情做绝一点,代王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王妃和世子赶出王府。由于靖难之役后朝廷对各地藩王的藩禁政策,被赶出王府的王妃和世子根本不能出大同城,迁往他地居住,只能呆在城里。但整个大同又是代王的势力范围,因此没有人家敢于收留王妃和世子,所以王妃和世子的生活困苦可想而知。
后来,代世子实在是受不了了这种迫害,冒着废爵甚至杀头的风险,逃到北京向皇帝四伯告发其父的暴行。永乐皇帝对代王下敕斥责,并且警告他要 改过自新,谨守礼法,不可复蹈前失 。
不过,斥责归斥责,代王依然我行我素,依旧没有下令善待王妃和世子。以至于代王的嫡长孙,代世孙朱仕壥出生后,世子一家的生活条件仍然没有得到改善。以至于世孙在出生后就没有见过自己的爷爷,一直和祖母徐王妃和世子的其他孩子生活在一起,靠着王府太监种地才勉强过活,生活水平甚至不如一个平民百姓。
如果不是代府左长史戴礼有正义感,向朝廷上奏了这样的情况,世孙这种悲惨生活不知道还要持续到什么时候。
而这种骇人听闻的事件很快就被宣德帝重视起来,他不仅给了世孙应有的名分,还严令代王必须供养世孙。
代王对此事的看法并没有见入史载,不过代王也不敢公开反对。一是这件事情做的确实非常过分,自己在道义上没有先机。二是宣德皇帝可没有永乐皇帝那样好说话,况且藩禁政策在宣德皇帝手中越束越紧,自己在此期间最好老实一点,不然被当做反面教材就得不偿失了。
就这样,代世孙在王府官员和朝廷的帮助下,不仅获得了自己应有的爵位和名分,还获得了代理代国事的权力。
但是,这并不代表世孙的好日子就此到来了,因为他的爷爷,代王朱桂还活着。
对于王妃所生的世子,代王从来就没有什么好感,他更钟情于和王妃同姓的徐妾。
不过由于只是一个妾,按照明朝的规定,这个徐妾是绝对没有扶正的机会。对于名分问题,代王也无可奈何,毕竟他没有胆子和朝廷叫板。
不过徐妾不服,她认为只有他的儿子宣宁王朱逊炓和怀仁王朱逊烠才有机会当代王,那个世孙算什么东西。
但是世孙是朝廷公开册封的,就连朱桂都无法改变,更何况徐妾。但徐妾不死心,一直在找世孙的碴,不但将世子册宝、冕服偷偷藏起,还故意激怒世孙,和世孙吵架,最后甚至把世孙赶到都司衙门来寻求庇护。
藏匿世子册宝,驱赶世孙,这分明就是在告诉天下人朝廷册立的世子世孙根本不算话,简直就是在打朝廷的脸。对此当朝皇帝明英宗不得不再次下敕来警告这位曾祖父辈的代王,叫他管好自己府中那位惹是生非的女人。
至于代王做到了没有,起码没有完全落实,只是归还了世子册宝、冕服,叫徐妾老实一点,躲过这场风头而已。毕竟朝廷的权威不容他反抗,但对世孙的态度依然如故。
明朝藩王暴行本来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对于洪武系的藩王来说,能和代王朱桂那样暴行累累,实在是罕见。
代王朱桂本来就性格不好,再加上藩禁政策,他别说带兵打仗,就连出城都做不到。这堪称坐牢的藩禁政策对于朱桂来说是痛苦不堪的,自己当年也是带兵打仗的主,现在燕王当了皇帝,我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塞王就活该被这大同三司监视,连城都出不去吗?
宁王朱权也和代王有着同样的想法,不过人家就开朗多了,方法也高明多了。被四哥赶到南昌就藩的朱权不仅整日与文学士互相往来,还带头编辑《通鉴博论》二卷,又写成《家训》六篇,《宁国仪范》七十四章,《汉唐秘史》二卷,《史断》一卷,《文谱》八卷,《诗谱》一卷,其他记载、编纂数十种。老老实实的在封地中做学问,不问世事,这也使得宁王朱权在后世史书中有着极好的名声。
代王的宣泄方式就非常极端,他是怎么宣泄的呢?用打人,甚至杀人来宣泄。
而且这种恶行不是在王府内完成的,而是在整个大同城内。
如果你有幸穿越到明朝宣德,正统年间的大同城,在街头看到一个 窄衣秃帽,一副平民装扮的老头,身边跟着十五六岁的年轻人,手里拿着斧头或者锤子。千万不要觉得这是爷爷带着孙子在街头玩耍,也不要觉得这是师父带徒弟找短工。碰到这样的人,你有多远就有多远的跑,赶紧远离这一帮人,不然你轻则受重伤,重则小命都不保。
有这么严重吗?当然有。因为这些人可不是一般人,老的正是大同城的“土皇帝”代王朱桂,而小的则是代王第七子宣宁王朱 逊炓 和第八子怀仁王朱 逊焴(宣德正统年间他们正好十多岁)。这两位郡王也不是一般人,他们是代王最宠幸的徐妾的儿子。因此在代王诸多儿子中,单单 带这 两个儿子出来游荡作恶。
有看过日本动画《海贼王》的朋友,一定会对其中的世界贵族天龙人印象深刻。在这部动画中,天龙人具有无上的权威,能任意奴役任何种族。在大街上胡乱杀人,掠夺妇女都没人敢管,因为他们是权力的象征,如果有人胆敢对他们出手,代表政府最高战斗力的海军大将就必须出动对反抗势力进行剿灭。由于拥有这种特权,使得天龙人成为海贼王世界中最无法无天的存在。
明王朝的天龙人自然是那庞大的王府宗室,由于朱元璋同志《皇明祖训》的规定,地方官员不能随意处罚宗室,在宗室出现不测时还得保护这些寄生虫。绝对的权力不但会带来腐败,还会带来跋扈和暴力。代王朱桂,就是最好的代表。
凭借着这天生的权力,代王朱桂和两个儿子和一帮属下,在大同城内无恶不作,看到不顺眼的人就打伤,甚至打死。
代王朱桂的暴行,别说王府属官,就连大同地方三司都不敢过问,只能把代王的一系列暴行上报朝廷。
像代王朱桂这样的洪武系藩王,宗室的老人,永乐皇帝在的时候尚且能约束一点,但到了宣德正统年间,面对这些孙辈和曾孙辈的皇帝,连好言相劝都难济于是,只能处罚王爷的随从:
最终明朝朝廷终于受不了了,代王朱桂在大同城的暴行,长此以往只能是削弱皇家的威严,不能再这么下去了。于是朝廷借着明英宗的名义在正统三年(1438年)发出对代王发出警告 :"继今宜自改悔,副予亲亲至怀。不然则祖宗之法具在,予固不得而私也。" (此时明英宗才十一岁这个警告肯定是辅政的张太皇太后和三杨内阁发布的。看来亲戚关系越疏远,警告口气就越严厉,效果也越好)。
在接到这份谕旨后,代王朱桂终于感到事态的严重性,如果再不收敛住性格,停止暴行,那就是在公开藐视朝廷的权威,剥夺王爵甚至流放凤阳高墙都是极有可能发生在自己头上的,要不是徐妃这层关系,燕王系的皇帝对自己也是不会手软的。
于是代王就老实一点的在自己的王府中,反正王府事宜已经交给世孙,自己是不需要操什么心了。即使宣宁王朱逊炓和怀仁王朱逊焴还是对世孙执掌王府事宜非常不满,意图加害世孙 。 但世孙朱仕壥毕竟是朝廷公开册封的代世孙,下一任的代王,他们两个这种行为除了发泄自身的不满,依旧是无济于事,改变不了代府世系在代世子朱逊煓一脉传承。
代王朱桂即使坏事没少做,但寿命还挺长,撑到了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终年73岁,是洪武系藩王中最长寿的(第二名就是宁王朱权,享年71岁),比他老爹和四哥活的还久。
对于这样恶行累累的宗室元老,朝廷给予的谥号是“简”。而“简”这个谥号在古代的意思是: 一德不懈 曰简, 平易不訾 曰简,算是一个中等谥号。
而洪武系同样拥有“简”谥号的亲王还有明太祖十五子辽简王朱植和二十一子沈简王朱模。不过和代王相比,这两位王爷可谓是老实多了,尤其是辽王朱植熟习军旅,屡树军功。比代王朱桂强多了。代王朱桂这样的王还能捞到简这个谥号,而饱受代王迫害的代世子得到的谥号居然是“戾”( 戾: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 ),真的不知道礼部那帮官老爷是怎么想的,这纯粹是是颠倒黑白,是非不分嘛!
值得一说的是,代王朱桂的生育能力还是非常强的,不仅生了十一个儿子,七个女儿,还使得代府宗室爵位数量处于非常多的存在。据统计,代府在明朝两百多年的 历史 中共分封了29位郡王,在明朝众多亲王府中排名第四(前三名是周府,益府和韩府。共分封75位,40位,36位郡王),这也许对代府来说是一件好事,毕竟代府宗室人数越多,能从朝廷手中拿到的禄米也就越多。
但这对大同军民来说不亚于一场灾难,要知道,代府是明朝封的最北的王府,再加上大同处于九边要塞之地,产出的粮食极为有限。凭借着有限的军屯,民屯和盐引法储存的粮食,不仅要供养大军,更要供养代府那帮无所事事的寄生虫,更是加剧了大同城军民的压力。
大同军民虽然在正统年间摆脱了代王朱桂那样作恶多端的王爷,却摆脱不了朝廷强加给他们的供养代府宗室的义务。这么多代府宗室,由贫瘠之地大同供养了两百多年,真的是太为难大同军民了。
从这个方面来看,代王朱桂还不如不要被复封,或者在作恶的时候被朝廷除封,这样大同军民也许就少了强加在身上的负担。只可惜没有如果,大同居民真正地摆脱供养代府宗室只能等到李自成攻陷大同的时候,而这一时刻,距离代王朱桂就藩大同,已经过了两百多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