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一婆婆催生后拒绝帮儿子儿媳带孩子,你如何看待婆婆的做法?

福建一婆婆催生后拒绝帮儿子儿媳带孩子,你如何看待婆婆的做法?,第1张

说实话我个人是十分不认同这个婆婆的做法的,不过我不认同的点并不是说她拒绝帮儿子、儿媳去带孩子,而是因为她催生。因为我也是当代年轻人中的一员,所以我太能够理解那些年轻人在遭到长辈催生时候的心理想法了。因为大部分年轻人对未来都是有规划的,结婚之后他们是会计划在什么时候生孩子的,如果说还没有到那个他们觉得可以生的时间就遭到长辈的催生,真的是很烦的一件事情。

而且这个婆婆的做法是我不能理解的,因为大部分的长辈之所以会催促年轻人去生孩子,就是因为他们自己年纪还不大,还能够帮着小两口去照顾一下他们的孩子,等到再过几年他们年纪大了之后就是想帮也没有那个能力了,这种情况下我还能理解。而且我也知道当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之后就是想要子孙满堂的,老人想要早些抱孙子我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老人这样一边要求媳妇生孩子一边又不帮忙带孩子,真的是一点都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这样的做法我是真的不认同。接下来我就说说我在这个事情上的看法。

一、本身也没有想着让老人帮忙带孩子。

其实对于我自己来说,我是真的没有想着让老人去帮忙带孩子。因为我自己从小就是跟着我爷爷奶奶长大的,所以我知道一个孩子跟着父母长大有多么重要,毕竟孩子是很单纯的,谁照顾她时间长孩子就会跟谁亲,我不希望我自己的孩子以后跟我的关系会疏远,所以我不想让老人帮忙。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带孩子也是很辛苦的活,不想让老人一大把年纪了还为了我操心,所以我会选择雇保姆也不会去麻烦老人。但是我是觉得这个事情我自己说出来是一回事,但是如果老人自己提出来不愿意帮我带,虽然我能理解,但是心里还是会有些不舒服的。

二、老人不应该打破年轻人的计划。

而且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就觉得生孩子这个事情我是有规划的,老一辈就应该要完全放手的,毕竟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不要插手太多。就像我自己还没有准备好生孩子,不论是心理上还是经济方面,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他们一直让生,生出来我自己是没有办法照顾好孩子的。所以我是真的不希望老一辈去打破年轻人的计划。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一项调查显示,7671%的受访者表示已参加过研究生考试或打算考研——

被“膨胀学历”催生的考研族考研7天冲刺。

具体如下:

前不久,2017年考研初试成绩陆续公布,此次报考人数首次破200万。

陈瑞就是这200多万分之一,在她看来,考研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现在到处都是本科毕业的学生,本科学历不值钱了,必须得继续深造。”

根据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调查数据显示,来自300多所高校850人的被调查群体中,7671%的受访者表示已参加过研究生考试或打算考研。

事实上,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由于获得大学教育的人数增加,本科学历者越来越多,其竞争力自然下降,进而追求更高学历。

用人单位青睐高学历,提高学历提高就业竞争力

新学期刚开始,在天津一所高校读大三的张新业发现,周围很多同学都在讨论考研的事情。有的同学已经确定了目标高校,开始买参考书做准备;有的同学确定考研,还不知道考哪所高校,打算先复习公共课再定目标。

张新业也有考研的打算,正纠结着报考哪所学校、哪个专业,以及是读学硕还是专硕。“这几天都在向学长学姐咨询考研相关信息,还听了几场有关考研的讲座。”在他看来,现在他的大部分时间已经被考研占据了。

“我希望将来回家乡到事业单位工作或者留在高校当老师,但这两份理想工作都对学历有着很高要求。”面对自己向往却要求高学历的工作,张新业选择了考研这条路。他认为用人单位青睐高学历毕业生,是可以理解的,“学历应该是用人单位最好的选人标准,实用且方便。”张新业说。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调查数据显示,2329%的受访者在求职或实习面试时遇到过学历歧视,424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本科就读高校一般,希望通过读研改变“出身”。

2016年12月,刘一苇第二次参加考研,从前阵子公布的初试分数来看,她应该可以进入报考高校的复试。

刘一苇是辽宁一所985、211高校的2016届毕业生,她是班里为数不多的考研族,“班里的同学要么保研,要么出国,还有一部分人毕业直接工作了。”在刘一苇看来,班里同学之所以能本科毕业就顺利找到不错的工作,与毕业于985、211高校不无关系。而班里极少人考研的情形,她总结为“985、211高校学生的傲娇”。

尽管本科“出身”不低,但刘一苇还是不想本科毕业就踏上工作岗位。“我对‘工作’这个概念有点儿迷茫,考研也是想缓一缓,读书让我更有安全感。”她告诉记者,“工作什么时候都可以找,提高学历应该趁热打铁,学历是一辈子的事儿。”

刘一苇的目标是上海的一所985、211高校,“那所高校比我的本科毕业高校好很多,资源也更加丰富,去上海还可以开阔眼界。”第一次考研失利后,刘一苇依然没有打算工作,“我报考的专业很多人‘四战’‘五战’,我‘二战’不算什么,父母也很支持。”

如今,刘一苇正在准备复试,她的目标是读完硕士继续读博士,“我想留在高校里当老师,现在大多数高校都只招博士了。”

与刘一苇本科毕业后就选择考研的情况不同,郑凯在工作近3年后,有了考研的念头。

2014年7月,郑凯从辽宁一所985、211高校毕业。本科毕业后,郑凯辗转上海、北京,已经换了4份工作了,现在他打算考研。“这几年过得不是很顺利,考研后会有更多可能性。”他说。

对郑凯来说,准备考研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早在2013年9月,他就备考过。“大四时自己比较迷茫,不小心‘逃’过了学校的保研宣讲会,也错过了找工作的最佳时期,于是决定考研。”郑凯告诉记者,备考3个多月后,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不是很想继续读书,于是选择了放弃。

“出来工作近3年了,发现这个社会还是需要高学历人才的,我想再给自己一次机会。”郑凯把考研目标定在比自己本科毕业高校排名更靠前的浙江大学,他也希望将来在杭州发展,“杭州的就业和创业环境都很好,如果能拿到浙江大学的硕士学历,那就是最好的‘敲门砖’了。”

如今,郑凯边工作边复习,在他看来:“当你意识到这个学历你非要不可的时候,你就会拼尽全力去努力。”

家长认为本科毕业就业难,被迫走上考研路

2016届毕业生韩莉已经是考过两次研的“老手”了,父母希望她将来进国企工作,因此强烈要求韩莉考研,学校专业都不限制,拿到硕士文凭即可。“我的父母认为,除了国企和央企,其他公司都不是‘正经’单位,而现在国企和央企对学历要求又比较高,本科生几乎没有机会,所以他们让我考研就是硬性要求。”她说。

韩莉本人对于考研的执念没有那么深,她承认自己这两年的备考没有尽自己百分之百的努力,“两次考研都是从4月开始准备,一开始斗志昂扬,可是越临近考试心态越放松”,她表示,如果这一次考不上自己报考的学校专业,不会接受调剂,“我不想为了一纸文凭,去读自己不喜欢的专业。”韩莉说。

现在,考研的分数线还没公布,韩莉已经开始投简历、找工作了,她认为做两手准备,心里不慌。然而,韩莉的父母早已暗示她,这次如果还没考上,今年年底就继续考。

李芮在安徽一所211高校读研,她将在今年6月毕业。已经找到一份工作的她,对妈妈既感激又有点儿埋怨,“很感谢我妈妈两年前‘逼’我读研,在找工作时,我才意识到硕士学历的重要性;但我又有点儿怪我妈妈,当年她应该‘逼’我报考一个更好的学校。”

2013年9月,李芮在安徽一所非985、211的普通高校读大三,从那时开始,她的妈妈就要求她本科毕业后必须读研。“当时妈妈给我两条路,去香港读研究生或者考研。”做好本科毕业直接工作准备的李芮,非常抗拒妈妈的要求,“当时我妈妈采取了减少生活费的方式‘逼’我,从原本每个月1500元一点点减少到每个月500元。好在我有些积蓄,坚持了一阵子。直到2014年4月,我‘投降’了,决定听妈妈的话去考研。”

在李芮的妈妈看来,非985、211的普通高校毕业的本科生就业很困难,尤其是她希望女儿留在省会合肥,可能就更难了。“我妈妈所在单位同事的孩子几乎都是研究生毕业,我的堂姐们也是研究生毕业,她可能也有点儿攀比心理吧。”李芮说,“当时妈妈表示,如果我第一年考不上,就供我再考一年。她说,‘也许你现在恨我,但我必须管你’。”

经过了半年多的准备,2015年春天,李芮顺利地考上了安徽一所211高校,“我就是‘混学历’的,所以读了专硕。”即将毕业的她,在2016年底找工作时,才明白妈妈“逼”她考研的良苦用心。

“没找工作时不觉得学历多重要,找工作时发现有的单位招人时‘明码标价’,硕士学历工资明显高于本科学历,甚至有的单位直接写明‘只招本科以上学历’。”李芮说。

以2015年数据为例,麦可思研究院公布的薪酬数据显示,一线城市,本科生的平均薪资在4364元,硕士生平均薪资为6503元;二线城市,本科生平均薪资为3692元,硕士生为5436元;其他城市,本科生平均薪资为3162元,硕士生为4821元。由此可见,硕士学历可以获得更高的薪资。

李芮告诉记者,“我挺庆幸自己读研的,不过还有一些单位明确招‘学硕’或‘985、211高校毕业生’,我又觉得自己的身份有些尴尬了,妈妈应该‘逼’我再狠一点儿。”

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考研族仍需要更多理性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考研人数“激增”,一方面因为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以及我国的“学历情结”依旧存在。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李奇在接受采访时介绍,30多年前,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很低,高等教育就是精英教育;1999年高校扩招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快速上升,2002年达到15%,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现在,甚至有的地区几乎进入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阶段。“总体教育程度的提高,意味着进入某个具体专业领域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就会出现以前是本科学历的人做的工作,现在接收硕士学历甚至博士学历的人。”在李奇看来,所谓“学历贬值”,与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密切相关。

熊丙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社会用人单位对学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令不少学生把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作为考研的首要目标,并把提高学历层次与提高竞争力等同起来。这其实助长了对研究生学历的畸形需求,并不利于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他指出:“要让考研回归理性,还需要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消除社会的学历情结,才能打破人才评价中的唯学历论。”

熊丙奇认为,研究生报考热,带有极强的短期功利色彩。“目前在就业形势严峻、社会‘学历情结’的包围中,考生们是难以进行理性选择的。”他建议:“要切实推进研究生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建立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同时,扭转我国社会,尤其是公务员招考、国有企事业等单位招人中存在的唯学历论,才能引导学生理性选择。”

考试后有的同学因为不满意自己的成绩,没有进入到理想的院校而选择复读,但是希望选择复读的同学明白走进复读行列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完备的心理素质,那么高三复读生如何调整心态呢

要克服自卑心理,淡化焦虑

高考失利,是复读生在人生中所遭遇的一次较大打击。在沮丧的情绪状态中,他们很容易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产生怀疑,对自己的高考失败作出消极的归因和评价。自卑心理容易造成复读生心境压抑、注意力分散,非常不利于正常的学习和考试。因此,在复读时能否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相当重要。只有富于理性地面对现实,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失利原因,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才能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采用适合个人特点的复习方法,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相对于应届高三生,复读生的紧张和压力更具份量。除了高考失利带来的精神压力外,高昂的复读费用给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以及难以预料的前途等等都催生了其内心的忧伤和焦虑。过度焦虑会让个体处于相对非理性的情绪状态,造成人的精神极度紧张,学习愿望和兴趣降低,思维活动受到抑制,认知范围狭窄、注意力下降等。

因此,面对各种压力,复读生要学会并善于自我减压,通过积极、科学、合理、健康的方式宣泄和转移焦虑情绪。可以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坚持日日执行,既能增强体质,又能达到放松的目的。另外,复读生要正确对待平时的考试,把它看作是对自己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及时查漏补缺,不要纠缠于分数的囹圄中而无法自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3055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7
下一篇2023-11-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