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的后宫戏码,嗑不动的帝后CP,盼不到的甜蜜暴击……《清平乐》开播以来,虽然不少人感慨服化道和画面让人极度舒适,但也有不少人吐槽让这部扛着正午阳光大旗的古装剧有失水准,如今在豆瓣上看已经只有72分了。
追了二十几集的凯凯路人粉越看越不对劲,迫切拿出三把心理学的大刀来分析看看为什么这部剧看起来如此别扭,全文将从单个角色、亲密关系及宏观背景分析三方面入手看看这些角色设定和人物关系的小心思和大问题。
从官方宣传来看,这部剧的定位应该是以仁宗为核心来讲述北宋的前朝和后宫,描述帝王在规矩和自由中博弈的人生历程。
从帝王故事来讲,似乎是和其他的古装剧相差不大,但是这部剧的几个吸引人的人物设定有点特别。在说明这个设定之前,先搬出来心理学里面为人熟知的一个模型:冰山模型。
熟悉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的人应该知道弗洛伊德的12345,其中的1就是指这个冰山模型,2是指人的两种本能:生本能和死本能,分别对应人的求生欲和破坏性,3是指人格的三个层次:自我、本我和超我。
本我和人的本能直接相关,它遵循快乐原则,想要及时行乐,追求及时满足;超我和精神层次的追求和社会道德规范相关,它遵循道德原则,控制着本我不让它胡作非为;而自我就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起着调节作用,它遵循现实原则,既要满足本我的需求,又要遵循超我的限制。
如果把这三个层次拆开来看,对应的可不就是张贵妃、曹皇后和官家嘛!
张贵妃是本我起核心作用的代表,从小被带入宫受教习指导练舞,传统的规矩束缚在她身上很少体现,第一次见官家就直接扑到了怀里,到官家身边之后也是任着性子来,对官家的爱丝毫不掩饰更不顾规矩,也只有她才能对皇后说出"除了我有几个是官家真心想娶的"这种话来。这种本我的直接表达,大概这也是她备受官家恩宠的原因。
与之相反的是曹皇后,就像预告里说的那样"一辈子以规矩为武器",她是后宫的权威。入宫前她也由着自己的喜好去做很多事情,入了宫之后便知道皇后身份需要担负的责任,她是众人一致推荐的皇后,自然也是和前朝臣子们保持一致的价值体系,也正是因为这样,官家也发出和她交谈的时候不知道是在前朝还是后宫的感慨,也不止一次地提到看到她就想起了大娘娘。
这样超我强大的角色承担着至高的权威和规范,曹皇后极力用理智压制着本我的实际需要,成为了陪伴君王的好皇后,而非世俗意义上的的好妻子,也是因为这样的设定,她和官家之间一直有着理智的防线,以致于给观众留下皇后不是在和官家吵架就是在准备和官家吵架的印象,总之帝后这对CP就是让人在玻璃碴子里面找糖吃。
最难的还是官家,忙完前朝忙后宫且不说,光是张贵妃这样的极端任性和曹皇后这样的极度理智之间的权衡,就让人很难以抉择,就像是今天心情不好想暴饮暴食,张贵妃劝你大口喝酒吃肉,尽情嬉笑玩乐,而曹皇后劝你暴食不利于健康,饮酒还可能误事一样,谁都有道理,还谁都无法直接拒绝,像极了纠结中的自己。
好在官家原本比较清醒理智,偶尔任由张贵妃胡闹,因为皇后明事理识大体,这三股力量挣扎着也最终坎坎坷坷地过来了。不过,可以预想的是,一旦张贵妃下线,如果没有新的出口,官家的"本我"部分势必越来越弱小,"超我"相对强大,更多考虑利弊得失,用理性思考多过本能和感性,这大概也是公主的悲剧爱情的深层原因。
不排除影视剧为了剧情需要将人物和情节做了艺术化处理,所以不必强求这样的角色是否符合现实,而即使在现实中也有人极度理智也有人任由本能驱使,但更多人是像苗娘子一样把三者很好地整合起来。她从小懂得宫里的规矩,也知道六哥想要什么,从六哥到官家,他们的关系从亲人到更亲密的人,可以说是苗娘子能很好地把握三我之间的尺度的结果。
看完了单个的人物,再看看人物之间的关系,前朝的关系暂且不说,因为涉及家国天下影响因素太多,咱们就先来看看以官家为核心的后宫之中的几个有代表性的亲密关系,最直接的就是剧中的几条爱情线。
这里祭出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论,看看什么样的爱情才是神仙爱情。这个理论把爱情分为三个基本成分:亲密、激情和承诺,只有三者融合才能成为完美的爱。按照这样的划分方式,我们看看剧中的几对CP都处在什么样的状态。
首先是官家和曹皇后这对官配,如果从双方的意愿以及实际表达上来看,他们达成共识的只有承诺,虽然有误解和不善表达的成分,但皇后愿意成为官家的臣子,官家也默许了皇后的权威和公正,他们都在规矩的层面行事,比夫妻情分更多的是身份的限制,虽然外人看起来美好,但就亲密关系而言却也着实空洞。
然后来看官家和苗娘子,和曹皇后相比,官家对苗娘子不仅有承诺,更有自小就累积的亲密,因此他们的关系就更像是我们的父母辈一样平淡而又真实的相伴而行的状态,生儿育女,亲密和谐,是再正常不过的状态,这样的爱便是常见的伴侣之爱。
之后就是官家和张贵妃,他们之间有承诺也有激情,但是亲密始终是差一些的,因为官家知道张贵妃"不懂事",而张贵妃心里其实也猜忌官家会不会不喜欢她了,终究还是因为没有在亲密上更进一步导致张贵妃一次次地犯忌讳,最终没落得好下场,这样的关系对应着虚幻的爱。
谈论公主和怀吉之前,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前一位让官家心动的女子——陈熙春,官家虽然喜欢,但知道她不适合生活在深宫,因此放她自由,两人之间有共同话题也惺惺相惜,官家虽是动了心也更想为她保留原本的自在,这样的爱与尊重,着实让一众凡人望尘莫及,确实是神仙般的浪漫爱情。
最后便是原著粉最期待的公主的爱情了,公主和怀吉从小一起长大,但囿于当时的环境和礼制,以及后续更多的考量,两人也只能止步于此,在喜欢的层面抱憾终生,这对CP就像青梅竹马却无缘夫妻关系,儿时的好感只能长久藏在心底。
拿好这份爱情地图,看看两人的相处模式和影响因素,就知道最终的结果走向了。
这部剧另一个备受争议的点在于,不知道到底要讲前朝还是后宫,看起来像极力想要一碗水端平,但给观众的印象就是蜻蜓点水,尤其是前朝的情节,除了知名的人物之外,很多细节点到即止。如果是讲后宫,似乎前朝的戏码并不需要那么多,如果是讲前朝,故事情节明显不能满足观众需求。
这其中就涉及另外一个有意思的心理学现象:知觉偏差,也就是人们对人或事的直觉和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出入,导致知觉偏差的因素主要是: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晕轮效应,认知启发。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主要是说明人们受第一印象印象深远,而对熟悉的人则受最近的事情影响较深。在人们的认知之中,对北宋或仁宗已经有基础的认知了,而对正午阳光的出品保证则有着比较高的期待,在这样的综合因素的考虑之下,观众期待的是正午出品的制作精良的符合自己对当时的背景环境认知的历史剧,但这部剧显然是在剧情内容上没把握好侧重点以至于让观众失望。
晕轮效应则是说明对一个人的印象影响了与其相关的事物的判断,无论是正午阳光,还是王凯、江疏影等当红演员,或者是部分老演员的加入,都给这部剧奠定了比较高的基调,而一旦实际剧情没有满足这种预设,观众就会失望,这种效果有点像是过度营销后的失落感。
认知启发则表现为在思考的过程中偏好走捷径,重要人物出场时就带着一定的预设,而一旦没有达成观众的预设,没有展现原本应有的爽点,多了些意料之外又看起来可有可无的内容时,观众不会觉得惊喜,只会感到拖沓或者无关剧情过多。
这部剧在家国情怀和儿女情长的势均力敌中没有藏着观众预设的点,难以引发共鸣,观众的情绪没有足够的宣泄点,因此给人覆盖面广,但力度不够,而只会勾起某些小情绪并且没有出口,反而感觉处处被堵住了。
由此看来,这部剧看起来别扭并不是个人观感,正是角色设定的艺术化处理、亲密关系的设置缺憾以及作者对观众预期欠缺考虑等综合因素导致。
不过,换个思路来看,这部剧的服化道依然考究,视觉上极度舒适,并且如果不前置自己的预设,以放空的状态去和导演沟通,享受慢悠悠的节奏,就像是老友之间的闲聊,虽然没有大起大落,但是不抱着什么期待的自由沟通,一同回味那个时代的生活风貌,也有它的意义和美感。
(配图源自网络,侵删)
各地风俗也许会存在不同,有的地方结婚不一定需要摆酒席的,但是今天就以摆酒席和领结婚证为一个矛盾点展开~别介意
有一句话很经典,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
这句话最适用的恐怕就是相亲的情境。
我有一个朋友叫小洁(化名),去年的时候,年龄恰至风华,22周岁,父母为其张罗了一场相亲,并且是很直接的奔着结婚为重点的相亲。
并没有提供给她选择的空间,只告知培养下感情准备结婚。
(ps这种情况在很多人眼里是很不舒服的,我的婚姻我做主,但是小洁是一个听话的女孩子,最后还是听从了父母的安排。未来的事情,无人可知。)
8月份谈的对象,是一个邻村的男孩子,比她大好似1-2岁。
到今年的年初,19年1月份,双方举办了订婚宴,2月份双方举办了结婚宴。可能是职业病犯了,我那时候席毕,就冒昧的问了一下小洁,领证了没
小洁回了我一句,还没有,打算要么3月8号要么5月20号。
我就笑了笑。
就这样的情况,我想很多人身边都有经历过。今天不谈订婚宴结婚宴的区别,就谈谈到底是先领证还是先摆酒
其实很多人都还是蛮有法律意识的,都会回答道:当然是先领证啊。但实际中呢不一定的呢~
那就从感情、从法律谈一谈不同的先后产生的后果~
先领证,其实完全没问题,领了之后,双方确实是合法的夫妻,但是会产生几种不同的酒席思想。
1、证都领了,一家人了,大摆酒席都是花的自家人的钱,不好不好,还是节省点,少摆点或者干脆两个人自己去吃个烛光晚餐就好了。
2、证领了,摆不摆酒没区别了,我们已经是合法夫妻了,没必要摆了。
3、证领了,我们是合法夫妻了,好好办一场酒席,广告天下,而且还能收到亲朋好友的衷心祝福。
当然还有不同的思想,我毕竟想的不全面,也希望朋友们可以一起补足补足~
其实先领证,从我能想到的这几种思想中,在法律上,无关痛痒,都是夫妻关系了,最多就是在道德上,在心里感受上,会有不同。
另一种,先摆酒。有的地方的习俗,可能是更讲究摆酒的。摆酒选择阴历黄道吉日,领证选择阳历好听的日子。
其实这样的做法是很不保险的。
也许会认为只要办了酒席,办了婚礼,双方就是向公众告知已经结婚,认为效力极高,且能收到街坊邻居亲朋好友的祝福,更有约束力。
1、上次有个当事人咨询,说他要和老婆离婚,然后经过初步的咨询,他竟然告知我,他和他老婆在老家都摆过酒了,证人很多的,证呢没领。那麻烦证人什么用
2、还有要结婚呢,要买房吧那先办婚宴和酒席吧,结婚证等买房了再领。那后面呢,如果双方感情不好了,那怎么办离婚婚都没结。不离婚这酒席都摆了。对女方来说,没有离异的记录,没有二婚的头衔,那对男方来说呢。
3、办了酒席,没有领证,如果一方后悔了,这可是没有任何法律保障的!
4、同样也要敬告一句,我们国家现在是不存在事实婚姻的,不领证的叫耍流氓(同居关系)~
就这么一讲,其实就能知道感情和法律上面的冲突了,所以,让我啰嗦两句:
如果男女双方,经过恋爱,或者说经过相亲,决定要不如婚姻的殿堂,请拿出十足的诚意先领证,这不仅是对双方,也是对双方家庭,双方亲朋好友的一份尊重。
如果觉得对方有什么不足或者有什么要求,一定要在领证前提出,达不成共识请别勉强,先解决不足之处。
当然,也希望,作为男方的你在领了证之后,不说一份奢华的婚礼,最起码也要给女方一场体面的婚礼,提供给她秀的素材。
而作为女方,也希望不要超过双方的经济能力,提出过分的要求,生活,需要双方的体谅和尊重。
愿大家都收获美好的爱情和婚姻!
我觉得从我个人来讲我不会介意。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虽然说人死如灯灭,但是活在世间的人,依然会思念曾经的故人,这是人之常情。
生老病死,每个人都得经历,学会坦然面对的人才是最能看透生活的人。
近日,河南一女子发布的视频引起网友热议。
视频中,女子的丈夫正在精心制作卤肉和米饭。这份可口的美食不是留给自己吃的,而是用来祭奠丈夫的原配亡妻。
此时,已是原配离世的第13个年头。
丈夫每年的清明节和寒衣节都要去祭奠亡妻。
视频中准备的这份卤肉米饭,正是为第26次祭奠准备的。
据其妻子表示,自己的丈夫这十三年来,每到前妻的忌日都会自己亲自做饭来祭奠前妻,起先妻子对于丈夫的举动还很是不满,为此还与其发生了争吵,但十几年过去了,丈夫对她依旧温柔体贴,而妻子对此也释然了。
而其丈夫,对此也表示,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让前妻离世前吃到大米饭和肉菜,当初病重的时候,就不该让她听信偏方,到头来,就那么走了。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夫妻俩曾经一度闹得有些僵硬,不过不管妻子怎么闹情绪,丈夫依旧没有改变的意思。
丈夫“我行我素”的做法让女子非常愤怒,觉得自己的丈夫真的太“过分”了,毕竟自己这个正牌妻子还在这里,丈夫居然当着自己的面想别的女人。
很多网友看了这个女人的分享,也是纷纷表示非常的愤怒,直言这个丈夫太过分了,一点也不顾及自己妻子的想法。
要是自己的丈夫当着自己的面这样做,自己一定要跟他闹离婚,既然忘不了前妻,那就不要跟自己结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