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怒五壮士
正中:车长 唐
左上-机枪手 诺曼 丨 装填手 格雷迪-右上
左下-驾驶员 戈多丨 火炮手 博伊德-右下
文丨秦淮君
出于对二战题材的偏爱,历年好莱坞二战大片皆不能错过。去年底上映的《狂怒》,有布拉德·皮特主演,又是坦克题材,怎可不看?
好莱坞二战片有几个主线不会变:
个人英雄主义
人性的光辉
相对写实的战争场面与战术回放
影评人总吹毛求疵,这也无可厚非,不过横向比较各国作品,好莱坞制作是品质保证,至少不会出什么XX神剧来。
狂怒属于好莱坞生产线战争作品,自然逃不出套路俗的圈子---
个人英雄主义的彰显
某几个人物的人性泛滥
以及我们才是救世主的自我标榜
果然,我就知道你会联想到他们……
说它俗,烙上生产线的标签,不俗也得俗。
说它不俗,这龙门阵还得往下摆。
美式英雄总有一身异术,万军从中取上将首级,而且通常孤家寡人,一人之力维护世界和平,典型如超人、钢铁侠等。可狂怒中的英雄可不止皮特一人,也不止活到最后的诺曼一人,还有那辆坦克---狂怒,坦克手们的家。
狂怒丨一辆长炮管M4谢尔曼坦克
一群被战争熬成魔的人和一个初上战场,莫名其妙成了坦克兵的打字员,被一个一个任务拖来拽去。坦克作为特殊军种,无法单独作战,这辆狂怒往往被逼到只剩自己的窘境,成了孤家寡人。感慨这个作战小组每每幸存的同时,心中总有预感---他们离死不远了。
一队坦克,最后只剩狂怒一个孤家寡人
先不说他们最后独守十字路口的情节真不真实,值不值得,坦克手的死法脱离了一般英雄主义的窠臼,没有死的轰轰烈烈,非要熬个七八分钟依依不舍才离开人世,而是突然一颗子弹就要了性命,吭都没吭一声。英雄之死,寂静无声。
熬了三年苦战的众兄弟,其实离回家已经不远了(战争背景中,当月底希特勒就会自杀,尾声战事已经濒临末尾),一个个先后倒毙,死在黎明前的最后一抹黑暗中。这一点和韩国**《高地战》颇为相似。
《高地战》丨看着像不像《拯救大兵瑞恩》?
人性的光辉当然也要绽放,影片中这三个角色先后放光:
不肯开枪的打字员诺曼
唱歌端茶的德国女孩艾玛
最后放诺曼一马的德国兵无名氏
和一群杀人放火的兵油子相比,这三个人还很单纯。虽然诺曼最后也两眼凶光,杀人不眨眼,但该逃跑时还逃跑,一副新兵蛋子的可怜样。人性总是在黑暗中被慢慢吞噬:诺曼开始杀人,艾玛被炮弹炸死,影片最后放走诺曼的德国兵如果依旧随军前进,不死也会被俘,不会有啥其他下场。
但是,影片都对他们的表情给了个大特写:诺曼刚进坦克时的六神无主,艾玛端上茶杯时的轻松愉悦,和德国兵灭掉手电筒的莞儿一笑。
三张脸,三个表情,先后出现,三股暖流入心田。
艾玛后来被炮火炸死,令人唏嘘
如果要说影片中自然有美军伟大,战斗力夸张有些诟病的话,这部**在史实还原方面还是中肯的。
1:美军坦克战五渣
首先,片头小字已经介绍:二战时期德军坦克独步天下,美军坦克根本无力单打独斗,双方坦克战伤亡比严重失衡。有人也许想说现代美军坦克如此这般,为何当年这般如此。史实就是如此,当时美军坦克薄皮大馅,人送称号打火机---一打就着。在影片中坦克战遗迹,后期坦克遭遇战都体现出这点---一个排的美军坦克仅存一辆,三辆坦克打一辆虎式如此吃力。
看看数据图,一目了然,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
美军在战争末期已批量装备谢尔曼坦克长炮筒款式,反坦克能力大幅提高,但面对德军的坦克---无论虎式、豹式、猎虎等都是下酒菜。别说四辆谢尔曼如此吃力,美军当时是以七八辆打一辆虎式计算的。面对出神入化的德军坦克,美军采用的是步兵发现,呼叫空军打击的不对称战法,以及以数量赢胜利的乱拳打死老师傅战法。
美军依靠步空协同战法,靠战斗机炸虎式
况且到战争末期,德军坦克已经不足,坦克精英也逐渐减少,还有大批坦克部队被拖在东线战场(真正的坦克战出现在东线,如库尔斯克大会战。西线只是小打小闹)。美军坦克战斗力之弱,可见一斑。**并未掩饰美军坦克的够呛,还着力描绘坦克车组的惊魂未定,这是难得的。
2:坦克互追屁股战法
另外,还有一个写实的细节,即坦克车组在中弹后的表现:德军虎式被贯穿两弹后炮台没事,车组人员完好无损往车外跑;而美军坦克中弹后立刻起火,好的还能跑出坦克自杀,坏的直接被掀翻炮塔全车暴毙。为什么要自杀?谢尔曼被击中后一定会起火,车组人员一定会被烧着,开枪自杀比被活活烧死来得痛快。
左边这位车长就是被烧着,开枪自杀的
这是真实的美德坦克对战场面,这么不对称的战斗力,美军坦克手能踏实据说二战时死亡概率最高的兵种有德国潜艇兵,苏联步兵,盟军轰炸机机组,还有一个是盟军可怜巴巴的坦克兵了。别看皮特他们穿的帅,长得帅,驾驶的那坦克真不是什么靠谱的东西。
作为车长,布拉德·皮特很郁闷
有人说坦克战不够写实,至少战法不应如此。哪有美军坦克照直了往德军坦克冲锋的案例!?
美军坦克对抗德军坦克确实不会用这样的战法,纯粹找死,不过以仅有的几辆坦克想立刻包抄一辆虎式不太可能,只能用速度换空间,看谁幸运能戳到虎式的屁股后面。作为**主角,也服务于主角不死论的死忠,狂怒自然笑到最后一刻。
这一点,服务的是我们观众。尤其高空视角俯拍美德两辆坦克互相绕圈圈的画面,和游戏《英雄连》以及《坦克世界》中坦克互逐的场面如出一辙,完美的即视感,就是让观众大呼过瘾。当知道**赞助商就是《坦克世界》时,我心坦然---坦克战就该这么打!
互相绕圈圈,专打对方最薄弱的屁股
3:车组要死死一车
也有人说打到战争末期,美军完全没必要往死了推进,为了阻滞德军西进还非得豁出老命以一辆坦克之力打党卫军一个营。
诚然,那时候盟军已经觉察到推进速度不如苏军,与其付出更大的伤亡不如让苏军多打几仗,反正盟军攻占柏林的希望已经不大了。所以,这几位老兄根本没必要苦守十字路口,路口失守美军的补给线也不会断。
可是,看客们不要太较真,如果不孤军奋战到最后一兵一卒,难道影片往后还要再来几场坦克大决战么?一者西线德军哪有那么多坦克随你遇到,二者真要继续和德国坦克对抗下去这辆狂怒死的更快,**就没有高潮了,还能有卖点么?如果纯粹想看坦克大战,估计好莱坞必须得拍一个苏德库尔斯克大会战才能解决问题。
这辆叫狂怒的脆皮坦克,屡经生死,往往幸存现场,终逃不掉弃尸荒野的宿命,连同皮特在内的所有老兵一道“香消玉殒”。
混成魔的老兵死绝,带走三年来写在他们身上和心里的创伤,也连同带走修炼出的魔性。战死的狂怒,满身创伤,终于也卸下重担,和一众老友享福去了。
车长
=牺牲=
炮手
=牺牲=
驾驶员
=牺牲=
装填手
=牺牲=
机枪手
=幸存=
最后留下的是新兵诺曼,一个新兵参军几天内经历不敢杀人-杀人-队友死光-幸存-被称作英雄的多重门。这不是他一个人的经历,也许还是整个狂怒车组的命运。诺曼坐进卡车被拉走的那一刻,再看了一眼狂怒。透过车窗的眼神,不好捉摸。猜不出导演想在片尾表现什么,不过想感动一个战争史爱好者和一个热血男儿的话,导演已经做到了。
唯一幸存的车组成员:机枪手诺曼
我一向不喜欢给**挑刺,好看就说好看,不好看就说不好看,细节不愿多说。狂怒算是战争片中好看的一类:满足战争场面劲爆、战友情、第一人称操作感、诙谐戏谑等多方面要素。看得过瘾,就够了。
点击视频
观看《狂怒》**剪辑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二战西线坦克战
优酷丨《狂怒》:“战争的艺术”特辑
目前大四的李可心6岁历经父母离婚,妈妈带着她和姊姊,嫁给继父;继父家中有一对和已逝前妻生下的儿女。妈妈婚后生下小女儿,成为7人大家庭。走过家庭风暴,她感谢母亲和爱她的两位父亲,出书分享自身经验,希望帮助身在类似处境的亲子。
记得小时候,爸妈吵架的功力真不是盖的。
在爸妈离婚之前,他们吵到几乎天天吵架,不吵才奇怪的地步!对于爸妈吵架这件事,我和姊姊早就司空见惯。至于那些吵架时双方丢出尖酸刻薄的话,我们也已经习以为常,甚至可以说,爸妈吵架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不会去问爸妈:「你们是不是在吵架?」因为那种火力全开的场面就是吵架,而不是大声说话,就算是小孩也能区分清楚。
常常都是爸妈吵他们的,我和姊姊做我们自己的事。
还记得小时候爸妈吵架时,我和姊姊就会拿着魔法棒,在他们中间挥舞著,扮演警察,对着正在十字路口吵架的爸妈,高声喊著:「不要再吵了!大家还要通过!请你们快点离开,不然我要开罚单罗!」我们说这些话完全不是为了制止他们吵架,只是单纯觉得这是个角色扮演的好玩场景,一定要好好把握藉题发挥一番!
还有一次,爸妈在一家餐厅大吵,餐厅里的人都兴味十足看着这场闹剧,我和姊姊就努力保持淡定,在座位上吃着我们碗里的面。
当下的心情很难形容。我并不生气爸妈吵架,因为那是常态。但是看到周遭的人们以一种看好戏的态度,七嘴八舌、指指点点,却让我火冒三丈,恨不得把他们爆打一顿。不过,我又能怎么样,这是我爸妈自己的问题,所以我也只能狠狠瞪着那些看热闹的人,现在回想起当时那种愤怒又无奈的心情,真的觉得很可悲。
《狂怒》上线81分,不过其实我没抱特别特别大的期望,首先战争片就不容易特别特别出彩,特别是讲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么久远的故事,要真实还原战场还要让人觉得碉堡了,没几个亿美金下来似乎很难搞定。战争片肯定少不了场面,而讲场面,就只有讲钱,《僵尸国度》就告诉了我们,讲场面又吹小成本制作的,都是唬人,一戳就破。这个片子直到上映前几个月都不太有消息,说明不是那种超级预算砸下来的片,导演大卫阿耶,拍过几部75分左右的实力型片子,再看看阵容,布拉德皮特,希亚拉博夫,罗根勒曼,看样子虽然可能不是经典巨著,但应该也不差。
片子看完,下来还去做了不少功课,因为作为军迷,问题实在不少。总的来说,大多数问题还是能说得通讲的圆。
说起本片,最大的观影欲望当然非坦克莫属,鼎鼎大名的保时捷公司生产的”虎式“坦克,虽为法西斯一方但却有着无数“德迷拥簇”不是没有理由的,米歇尔·魏特曼这种1V25的“虎式”坦克传奇故事也许还将会被人们传阅很多年。本片的最大亮点就是一辆号称当今世界上唯一能开动的“虎式”坦克,以及四辆也是真家伙的“谢尔曼”坦克。片子看下来,这五辆坦克主角确实不负众望,基本表还原出“谢尔曼”打虎的九死一生惊险场面。毕竟真家伙,这样的片要不论为纯粹“抗X神剧”首先就对道具要求很高,1945年你给整出个用T54之类改装成的没有交叉负重轮的“虎式”,一看就很糟心。
但是说实在片子看完,还是稍微给人一点“抗德神剧”的感觉,原因就在于高潮的十字路口阻击战这里。
都说美军怕死,当然这都是误传,真上战场了,除了意大利人这种奇葩之外,大多数还是正常的,没有谁又比谁勇敢多了一个级别。十字路口阻击战这里从坦克中地雷就开始看出,刻画安排的痕迹稍微有点浓,那半个小时几乎没有任何悬念,都能让人预测到(除了两个木柄手榴弹闷在舱里后皮特大帅哥居然还发型保持完好这有点意外的2)。美军里肯定也有这种狼牙山五壮士一样的士兵,守住十字路口,才能保护住后面2000多手无寸铁的文职人员,但遗憾的是这种转变稍微仓促了一点。男主从一个一路从南非杀到欧洲的老兵,嘴里一直念叨着想活命就跟着我,要转变为铁血奔赴死亡的类型是肯定需要一些激烈变化才能自然过渡,这里堪称本片的一大缺失。
总的来说,编剧的整体故事情节把握上也没有太大问题,只是稍显平庸了一些。
一辆坦克五个人,硬扛一个娃娃党卫军营倒也不算神话,因为毕竟现实里有个美国队长原形的奥迪·墨菲,一人射杀240名德军这种事就曾经发生过
战争片有一个天然属性叫做“反战”,最后说一下中间那个让一些人评论为“有些令人昏睡”的“爱情桥段”。
这个部分,我个人非常疑惑导演和编剧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给观众。
给一块巧克力就上床,这确实是当时打到德国后的历史还原,甚至在东线苏联人还不给巧克力就那啥。战争中是谈不上太多“道义”和“公理”的,《狂怒》的这一出男女戏,稍微让人有些费解。坦白说,年轻的机枪手和年轻的艾玛”表妹“这种事哪里算得上真正的爱情,因为这事从一开始本质上就是通过武力软胁迫搞的强奸行为。你以为看看手相就真花前月下了?你以为都是年轻人就不算强奸了?你问问那姑娘如果你没拿着枪,人家让你碰吗。所以这就让我感到很复杂,这一段在整部作品里表现出来的,至少不是反面的“厌恶”这样的情绪,那到底究竟是想说什么?难道也只是简单的历史还原,做一个独立客观第三方的**片段?
这是一部值得观赏的战争片,这也是一部令人耐人寻味的“反战片”。
人类本质上,就是动物嘛。特殊时期非常时刻,大脑会忽然消失,身上只有血液、肾上腺素,和性器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