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esman和politician的区别
一、读音不同
statesman 英[ˈsteɪtsmən] 美[ˈsteɪtsmən]
politician 英[ˌpɒləˈtɪʃn] 美[ˌpɑːləˈtɪʃn]
二、释义不同
statesman
n 政治家;
politician
n 从政者; 政治家; 政客; 见风驶舵者; 投机钻营者;
三、词形变化不同
statesman复数:statesmen
politician复数:politicians
四、用法不同
statesman是褒义词,指那些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政治远见和政治才干的政治家,例如:
1、Abroad, Mr Bush was seen as a world statesman
在国外,布什先生被看作一位国际上举足轻重的政治家。
2、These dilemmas would tax the best of statesmen
这些进退两难的局面对一流的政治家也是个考验。
2、politician是贬义词,指从事政治投机,谋取权势的政客,例如:
1、As a politician, he knows how to manipulate public opinion
身为一位政客,他知道如何左右公众舆论。
2、His confession involved a number of other politicians in the affair
他的自白供出其他一些政治人物也涉及此事。
五、双语例句
statesman
1、A statesman must display initiative
政治家必须有开创精神。
2、The university conferred its highest degree on the statesman
该大学将其最高学位授予了这位政治家。
3、Friends gathered at a memorial for the late statesman
这位已故政治家的生前好友为他举行了纪念仪式。
4、He approaches to the character of the ablest statesman
他具有近乎最能干的政治家的品质。
5、Is he anything of a statesman
他像个政治家吗?
politician
1、Politicians will be debating the bill later this week
政界将在本周晚些时候讨论这个议案。
2、The politicians made vague promises about tax cuts
政界人物的减税承诺言辞含混。
3、Politicians again failed to reach an agreement
政治家们又一次没有达成一致。
4、He represents a new breed of politician
他代表着新一类的政治家。
5、Bashing politicians is normal practice in the press
严厉批判政治人物乃是新闻界常事。
引言: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关注国际上的事情。关注国际新闻的网友们可能注意到了这样一则备受争议的新闻,日本战败77周年之际,现任内阁大臣、多位政客参拜靖国神社。这则备受争议的新闻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很多国内和国外网友的关注以及对这件事情的讨论。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靖国神社中有二战甲级战犯的供像。根据相关信息来看,这件事情反映了三方面问题。
第一个方面就是日本错误地对待历史问题。众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不仅对战败国进行了一些处罚,而且对战败国进行了很多方面的措施。由于日本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法西斯侵略,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对这件事情保持一个态度。这个态度就是日本做错了。从这个行为来看,日本不仅没有正确的对待历史问题,而且还在扭曲历史。第二个方面就是日本在挑战国际正义。
众所周知,虽然世界获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世界各国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和伤亡。面对这一次的世界大战,国际社会不仅对于战败国进行了谴责,而且对战败国进行了一些处罚。从这个方面来看,国际社会要保持国际正义。如果国际社会不能够保持正义的话,那么就没有办法促进各国的发展。如果日本一直挑战国际正义的话,那么日本终将会得到很多国家的谴责。
由于战争会给国家和人民都带来沉重的灾难,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各个国家,都会想要一个稳定又和平的环境。第三个方面就是日本正在试图扰乱国际社会的和平秩序。虽然安倍晋三一直领导日本进行复兴的工作,但是安倍晋三最后却落得被刺杀的下场。如果日本一直这么做的话,那么,日本可能会面临很大的问题。
只能提供一些塔列朗的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跛足的天才外交官---塔列朗
在法国大革命造成的壮丽多采的政治舞台上,出现过许多为新兴资产阶级服务的贵族出身的天才角色,夏尔•莫里斯•塔列朗便是其中很出名的一个。他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曾在连续六届法国政府中,担任了外交部长、外交大臣,甚至总理大臣的职务。他圆滑机警,老谋深算,权变多诈,云谲波诡。有人称道他是热忱的“爱国者”。可更多的人把他视为危险的“阴谋家”和“叛变者”。
1754年2月2日,法国巴黎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30年后,这名婴儿却成为欧洲版图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就是塔列朗。然而塔列朗的童年时代又是极其不幸的。
塔列朗的祖先在10世纪的卡佩王朝时代就成为了宫廷显贵了,按血统推算,他的父亲与当时的国王路易十六还算是表兄弟关系。那个年代的欧洲上流社会生活极其奢侈豪华,上流人士整天热衷于社交、舞会、酒会等,塔列朗的父母也是如此,而且是其中的积极分子。这就苦了小塔列朗,不久,塔列朗就被寄养在奶妈家中。不幸的事就在此时发生,那时他刚两岁,有一次不慎从柜子上摔了下来,摔坏了右脚,从此,终生只能借助拐杖行走。更加不幸的是,从此父母对他更加不关心。很快父母就把他寄养到外省的一个亲戚家里,然后再送往寄宿学校。身体残疾、又得不到父母关爱的塔列朗从此就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养成了孤僻性格,终日独处。生活中总是祸不单行的,12岁那年,塔列朗又不幸得了天花,甚至为此差点送命,然而父母却一次也没有去看望他,塔列朗差不多绝望了。然而真正让他绝望的事情是在三年后,那年他15岁,他的哥哥患病天折,按理作为次子的塔列朗自然就成了长子,可以承袭父亲的爵位和财产了。可是他的父母却剥夺了他的长子继承权,硬是把他送进了圣•秀尔比斯神学院,学当一名神甫。就这样在神学院一呆就是5年,5年来郁郁不得志的塔列朗更加沉默寡言,一天到晚消磨在图书馆里,埋头书堆。当时能够找得到的各种书籍,包括卢梭、伏尔泰的启蒙作品,他都如饥似渴的阅读。正是童年的不幸造就了塔列朗的坚强性格,生存之道。正是神学院5年的广泛阅读奠定了他日后纵横欧洲的学识才华。
塔列朗获得的第一个国家公职是路易十六赏赐给他的兰斯市圣雷米修道院院长,从此,塔列朗进入了法国上流社会的圈子。1788年,34岁的塔列朗又被任命为奥顿区的主教。一年后,法国大革命爆发,天才的塔列朗凭着敏锐的政治嗅觉,意识到强大的革命力量必然会埋葬腐朽的封建王朝。他深知要避免成为封建王朝的殉葬品,求得自我的生存,就只能赶快抛弃它,投身于新兴的资产阶级。于是他作出了政治上的第一次转向,倒向新兴的资产阶级。塔列朗通过大力宣扬国家应该收回教会土地拍卖解决政府的财政危机的办法,获得了资产阶级的信任与赏识。不久塔列朗就当选为制宪会议主席,然而塔列朗与波旁王朝又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后来就因为这一点塔列朗被迫流亡英国和美国。流亡期间,塔列朗并没有放松对国内局势的关注。1797年7月,经著名女作家斯塔埃尔夫人的推荐,塔列朗被督政府任命为外交部长,从此开始展示了他天才的外交才能。天才终归是天才,两年后,塔列朗观察到一个叫拿破仑的政治新星正在冉冉升起,并且此人必将主宰未来的法国政坛。至此,塔列朗毫不犹豫的又倒向了拿破仑。从1799年到1807年,塔列朗为拿破仑效忠的8年时间里,他先后担任过外交部长、外交大臣、宫廷侍从长,还被封为意大利领地本尼凡托亲王。1807年8月,塔列朗出人意外的提出了辞呈,因为他的政治嗅觉再次的告诉他拿破仑的政治生命将很快完结。虽然已经辞职,但拿破仑还是常常要借助这位精明干练的外交天才为其服务。1812年滑铁泸一役,拿破仑惨败,从此拿破仑的政治生涯开始步入下坡路,虽然后来又有一个月的回光返照,但终究无力胜天。而此时的塔列朗又站到了复辟的波旁王朝的阵营里,代表战败的法国与欧洲列强谈判,这是塔列朗外交生涯的鼎盛时期。在这次外交谈判中,塔列朗的精明、睿智、绝世才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使得法国可以保留1792年所拥有的国土,这是对法国国家利益的巨大贡献。然而总是先抛弃别人的塔列朗终于也尝到了被别人抛弃的滋味,1815年11月,塔列朗再次代表法国完成了对法国相对极其有利的《巴黎和约》后竟被国王路易十八解职。1830年“七月革命”爆发,沉寂15年的塔列朗再次有了施展拳脚的机会。很快,塔列朗就和资产阶级头面人物路易•菲力浦走到了一起。虽然后来路易•菲力浦只给了塔列朗一个驻英国大使的职位,但这个驻英大使馆却比法国外交部显得更重要,很多重要的外交决策都是从这里出来。也是在这个大使馆里,塔列朗完成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个外交杰作,圆满的解决了比利时问题。最后于1838年5月17日,病逝于瓦伦赛堡,享年84岁。
转帖对塔列朗的一些评价
正象一切对历史进程有过影响的人物一样,塔列朗是当时历史条件的产物。
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前三十年,是法国新兴资产阶级同腐朽没落的封建势力生死较量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漫长的殊死搏斗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需要采用各种手段彻底战胜自己的对手,夺取并巩固政权。它需要火和剑,也需要谈判和结盟,这就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塔列朗同拿破仑一样,这时就应运而生、脱颖而出了。
但是从贵族阵营里分化出来的塔列朗,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资产阶级革命者。他虽然也受过伏尔泰和卢梭的思想教育,但并不是他们的忠实信徒。他热爱、向往奢侈豪华的贵族生活,而对当时比贵族“粗俗”的资产阶级的衣着谈吐和生活方式,都深深厌恶和鄙视。但是他理智地预见到资产阶级是在上升的,势不可当的力量,必然会取得胜利而封建专制制度却如同风中残烛,将是一去不复返了。为了追求荣华富贵,他只有投靠那唯一能给他以可靠的官阶和金钱的资产阶级。
塔列朗离开了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在资产阶级与封建残余势力浴血苦战的这几十年里,尽力为资产阶级服务。他帮助加强了资产阶级在教会中的地位,革新了外交工作,并为厉届政府制订有利的外交政策贡献了自己的才智。特别是在维也纳会议上,他为法国的领土完整并恢复法国的强国地位进行了顽强而有效的斗争。当然,他所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是由于当时的国际条件造成的。但他充分施展了个人的才能,深谋远虑,手段灵活地利用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和谈判对手的细微疏忽来达到有利于法国的目的,这还是应该肯定的。
塔列朗在其一生中,最为人们所不齿的是他的连续背叛。在法国当时政治凤云变幻莫测的几十年里,许多著名政治家都上了断头台或者被迫流亡国外,而塔列朗每次都能逢凶化吉,除了短期流亡和下台外,总是能青云直上,永保高官厚禄,最后以八十四岁高龄,在自己华丽宫殿的病榻上寿终正寝。这种超人的政客手腕,不能不使人感到惊讶而又愤愤不平
他是怎么搞的呢他总是在他的主子行将垮台之际暗中把笑脸转向未来的胜利者。他从路易十六转向共和国,从共和国转向督政府,又转向执政胤拿破仑,再从拿破仑转向复辟的波旁,最后从波旁又转向路易菲力浦,这些弯曲的路都走通了。难怪有人说他整个一生“都在出卖那些收买了他的人”。要是衰老和死神没有降临,他可能还会在1848年革命时再转向共和国呢。
但是,塔列朗在自己的遗嘱中却说:回顾我的一生,我发现,对任何一个党派,在它自暴自弃之前,我从未背弃过它。这虽然是他为自己的辩护之词,却也不是完全没有一点道理的。表面上看来,他确实背叛了每一个他为之服务过的政权,但是,他并不是无原则地随心所欲地朝秦暮楚:他的每次转向都同当时最大的历史事件有关;而且在实质上,他从未背叛过刚刚巩固了胜利的资产阶级。就连他在1814年叛变到复辟的波旁王朝方面时,也还是千方百计地企图保留资产阶级的政策。如果再仔细想一下,我们还可以发现,塔列朗的行动总是遵循着两个原则(尽管他自己可能不一定是完全自觉的):一.抛弃必然没落的贵族阶级,同正在上升的资产阶级站在一起。十八世纪末,法国封建贵族君主专制制度的垮台已不可避免,新兴的资产阶级一定能取得胜利。这时,他背叛了路易十六,投入了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的营垒;1830年,出于同样的理由,他再次背叛波旁王朝,跑到资产阶级的七月王朝方面去了。二.称霸世界的欲望,是无法实现的,只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必须设法制止,甚至不择手段。拿破仑企图靠穷兵黩武来建立世界帝国,即使竭尽国力,也没有成功的希望,只能使法国遭殃甚至毁灭。所以他在拿破仑帝国鼎盛时期就开始背叛拿破仑,跑到敌人方面去,以促使拿破仑尽快垮台。同塔列朗的卖力分不开的波旁王朝的复辟,是历史的一次倒退。但是这次倒退是不可避免的。没有这次波旁的复辟,失去拿破仑的法国政局就得不到稳定,资产阶级也就不可能有充分时间站稳脚跟去准备下一次的战斗。
很清楚,法国当时那么频繁的政权易手,恰恰是法国资产阶级取得胜利.巩固胜利的必经阶段。因此,塔列朗连续为六届政府服务,总的来说,只不过是顺应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问题在于:他在每一次抛弃前一个政权、倒向后一个政权时,几乎总是使用暗中叛变的两面派手法,而不是采取光明正大。公开自己观点的方式。尤其应当指出的是,他为了打倒拿破仑,甚至不惜私通敌国,接受金钱,出卖国家机密,这种卑劣的改治品质和手段,将永远受到正直的人们的谴责。
百度知或查字典知。“政客”这个词在国外(politician)是中性词,在中国是贬义词。之所以有这个差别,是因为在国外大家认为从事政治活动谋生无可非议,而在中国一般认为以此谋生是有问题的。
另外,单是“客”这个字,词典的解释是“指奔走各地从事某种活动的人:说~。政~。侠~。”“奔走各地”不符合我们大多数政府工作人员的实际形象。
在北大演讲,有五个作用:
第一:可以迅速传播演讲的内容。北大是中国新思想、新科学的主要发源地,是新理论、新观点的最前沿的阵地。谁征服了北大学子,可以迅速把思想传递到亿万学子群体里。对于传播思想,北大就有核裂变的效应。
第二: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价。北大是中国大学的最著名的学府,且是综合性大学,并且以文科见长。贵为总统,总要选最“贵”的地方,去抬高自己的身价吧。中国也就有那么十所左右的大学,可以达到护抬身价的作用。北大,当然是首选了。
第三:北大就在首都,各国政要去北大演讲,一般都是副产品。在与国家***会晤后,总要表现表现自己的口才,总要拉近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那么北大最近,从安保、时间等安排上,也比较方便。
第四:北大作为官办学府,容易把控思想流向。各国政要,要说话,又不能对政府说,也不能对公众说,但“有客自远方来”,又不能拒绝他说话。许多话题,就会转化为学术性交流,到大学里去演讲,就是非官方的。如果说了一些不恰当的话,可以定性非官方,就是学术交流。对大家都有退路。
第五:北大本身也有这个镀金的需要。北大为了维持名校光环,也需要各国政要的捧场啊。清华大学,以理工见长,学生思想不算活跃,理工男比较多,不如北大文科学生思想活跃。北大希望镀金,政要需要发声,北大学生又发言活跃,传播性广。
综上,各国政要到一个国家的最高学府,发表演讲,主要是为了非官方发言,给双方都一个回旋的余地。学生思想活跃,更容易接受一些新思想、新观念,可以达到迅速传播的效应。北大,当然就是首选了。
有温度有态度的职场攻略。更多精彩见微信公号职场火锅(ID:zhichanghuoguo)。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