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秋分说二十四节气:流年暗中偷换,我们怎样保持朱颜不变

从秋分说二十四节气:流年暗中偷换,我们怎样保持朱颜不变,第1张

二十四节气,很多人觉得它是和农民关系比较大。因为农民过去靠天吃饭,耕地、播种、灌溉、施肥、收获等,都要把握合适的时机。只有不违农时,才有“谷不可胜食”的丰收。

而实际上,二十四节气,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大家应该重视起来这个节气的提醒,随着节气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规律,甚至心情。这样的话,时光的变换,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岁月不是杀猪刀。它温柔了你的容颜,增长的不是年龄而是境界。

1

昨天是秋分。“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过了秋分,北半球是白昼一天天变短,夜晚一点点加长了。二十四节气,阴阳变换,寒暑交替,它不仅是时间的脚步,其中更蕴藏着古人深刻的智慧。那是一份我们的身体使用指南。天地合一,遵守自然规律,身体保养好,小修大修少。毕竟命是自己的,钱也是自己的。

“阴阳相半”,那何为阴阳呢?当然,阴阳,包含了很多的意思和道理。今天我们说它最根本的概念。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这样描述,“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阴阳的位置极高,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是一切事情变化的纲领和起源,是生死存亡的根本。

“ 阳者,天气也;阴者,地气也 。”而人,处于天地之间,阳气者下行,阴气者上行,人处于这个气交之中,鼻子要呼吸,毛孔要开合,一刻也不能停止。不仅是人,天地之间的万物,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啊,所以阴阳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2

因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所处位置的不同,受到日月星辰的影响不同,所以这个天地之间的气也随之变化。古人发现了六十年一个轮回,但它们其中又有规律。于是用了干支纪年法,十天干,十二地支,六十甲子。这样一看每年的干支,就可以知道这年大概的气候如何,可以提前做一个应对。

但这个气我们也看不到啊,如果没有日历,我们怎么知道现在是属于什么气候呢?

《内经》上说,“五日 谓之候,三候谓之气 。”所以五天一个候,十五天就是一气。这个气我们看不到啊,但是可以根据北斗七星的位置不同,来做一个划分。然后再结合地上的物象,这样有两个点定位,就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记。比如昨天秋分,秋分三候,一候雷始收,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3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规律,比如作物,就违背了季节,就会影响它的收成。其实这看得见的形的变化背后,就是气的变化。气的出入升降,导致了万物的盛衰。

那具体我们该怎样顺从气的变化,季节变化去 养生 呢?《内经》也给了我们答案。例如秋天,《内经》是这样说的: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从上我们可以知道,秋天的特点是气高清爽。秋风中有肃杀之气,这时人们应该早睡早起,使精神安定宁静,神气收敛。若违背了这个道理,就会伤及肺气,以致供养冬季“闭藏”的力量就少了,就要生病了。

4

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我们相应的都要去做调整。这样就可以预防生病。反之,如果不注意遵从自然规律,病形成后再服药治疗,就像一个国家发生动乱才去洽理,一个人口渴了才去挖井一样了。那样不是也太晚了。

所以,遵从四时阴阳的变化去调整作息,饮食,情志,这是最根本的 养生 之道。

秋分

是不是秋天的开始 秋分是秋天的开始还是过了一半

按农历讲,“

立秋

”是秋天的开始,到“

霜降

”为秋天终止,“秋分”恰为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因此,依我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天九十天的一半,我们平时所说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直至

冬至

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要想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使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同时,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要防止凉燥,就得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锻炼,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饮食调养方面,应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秋季,菊香蟹肥,正是人们品尝螃蟹的最好时光。但是螃蟹是

大寒

之物,也不适宜多吃。精神调养方面,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老人可减少说话,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同时,秋分后,气候渐凉,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应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

秋分代表了什么

秋分节气是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要想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使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同时,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要防止凉燥,就得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锻炼,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

秋分养生饮食的窍门

1、海鲜浅尝即可

秋季为大闸蟹、红鲟等蟹类盛众时间,蟹黄肥厚、蟹肉甜美,令人垂涎三尺。当我们在享受美食之时,不要忘记蟹黄、虾卵含高量胆固醇,对有高脂血症(高胆固醇)的民众,建议浅嚐即可,千万不要过量。

2、火锅以清汤为主

热腾腾的火锅,麻辣锅、涮涮锅、海鲜锅等各式火锅纷纷上市,要如何吃一份营养零负担的健康火锅是有秘诀的!在肉类选择上,可以以适量火锅瘦肉片、羊肉片、牛肉片、蛤蜊、豆腐等为主,搭配少量火锅料。

3、秋季羊肉少吃

姜母鸭、羊肉亦是秋冬天进补圣品,高油脂为其共同特点。在食用这些美食之时,若可先去掉鸭皮、羊皮及肥肉部份再食用,喝汤时除去上层浮油再喝。如此,一个小动作,是可以减少很多油脂的摄入量!

姜母鸭、羊肉亦是高油脂、高蛋白质食物,对痛风、高尿酸患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患者,建议适量食用,勿暴饮暴食。

4、酒少喝

酒,很多场合少不了它,冬天更是少不了它。一般而言,酒精浓度含量愈高之酒类,其所含的热量则愈高。且酒精经吸收之后会被代谢成乳酸,乳酸会影响到尿酸的排泄。

春分是指二十四节气之一,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于公历3月20日或3月21日交节。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 

春分时,从理论上说,全球昼夜等长(参见晨昏蒙影)。春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春分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春分之后,北极附近开始极昼,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结束,极夜开始,范围渐大。 

秋分(Autumnal equinox),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秋分这天太阳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2019年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称降分。而在南北两极,秋分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此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南移,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再缩小。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时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为夏至交节点,一般在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

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夏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北的一天,是太阳北行的极致。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北纬23°26')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开始逐日降低。同时,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

秋天后打雷民间说法预示不是好兆头的农谚俗语。

古人认为进入秋分节气以后,逐渐进入深秋之际,出现电闪雷鸣的气象,有不祥之兆。所以民间流传下来秋冬季节打雷闪电,预示不是好兆头的农谚俗语。俗话说秋后打雷,遍地是贼。在农业生产低下的农耕时代,古人认为在深秋打雷,是不祥之兆,年景不好,流民失所,盗贼遍地,才会有此说法。

还有俗语说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意思是说在秋分节气期间,当地出现电闪雷鸣的气候现象,就预兆当地农作物减产,秋粮歉收,稻米的价格就会飞涨。秋分三候第一候,就是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电的形成,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立秋忌讳

1、忌在田间行走

旧时,民间有在立秋之日不宜在田间行走的禁忌,认为对秋收不利。

2、忌洗澡

在山东莱西地区,立秋这天忌洗澡,否则身上会出秋狗子(即痒子)。而在黄县一带,则认为在立秋这天洗澡,秋后会拉肚子。

3、忌打雷

湖北孝感有民谚说立秋雷电,天收一半。指立秋之日碰到雷电,老天会把农作物收回一半,意味着粮食要减产。

4、忌下雨

立秋日忌下雨。立秋下雨,此后会雨水不断,妨碍收割。

5、忌出虹

在山东牟平、江西南昌、江苏常熟等地,忌讳立秋日看见彩虹,认为粮食会减产。

6、忌行房

立秋过后,天气燥热,但温差加大,气温逐渐降低。古人认为在秋冬行房会损耗体内阳气,是需要养精蓄锐的季节。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秋分之后会冷。

秋分当日,白天和黑夜一样长,都是十二个小时。从这一天起,白天就一天比一天短了,日照时长少了,天气也就一天比一天凉。从秋分节气之后,天气就开始转冷。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秋分的气候情况

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

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

秋分节气到来后,天气就会开始变冷了。

在秋分,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凉爽的秋天。往南的冷空气与不断下降的暖湿空气相遇,一次又一次产生降水,温度也一次又一次下降。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当谈到“一场秋雨一场寒”时,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

长江流域和我国北部广大地区相继进入秋天,日平均气温已降至22°C以下。北方的冷气团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力量。在大多数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微风和蓝天。但是,广东和海南直到10月底至11月才会逐渐降温。秋分之后,太阳直射到南半球。北半球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多,温度下降的速度也更快。

秋分节气由来: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第十六个节气,除秋分日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大,气温逐日下降。

在我国古代,“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此日同“春分”日一样,“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3880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9
下一篇2023-11-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