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部分妻子反对丈夫做亲子鉴定?

为什么会有部分妻子反对丈夫做亲子鉴定?,第1张

因为这是男人对女人的怀疑。

女人们的理由是,不能百分百信任,丈夫可以在自己怀疑的地方提出建议并进行交流。但是,在进行亲子鉴定的情况下,为了使孩子成为亲生孩子,继续进行这种婚姻需要什么。男人应该怀疑自己的妻子是否仍会受到怀疑,而女人的结会无法打开并且会受到侮辱。我怀疑孩子不是天生的,无法识别,也就是说,另一方不信任您。因此,即使孩子是一个亲生的孩子,他仍然怀疑您是不忠实的。这时,有三名可能的妇女是无辜的,丈夫是可疑的。在这个时候,即使孩子被确认是亲生的,丈夫仍然会怀疑,只是孩子是他自己的。女人出轨了,但孩子是她的丈夫。同上,丈夫仍然会怀疑他迟早会找到证据并且离婚的可能性很高。

孩子不是丈夫的。不用说,这种情况该男子提议进行亲子鉴定,因为他怀疑孩子不是亲生孩子。结局必须是破裂的关系,但是男人是否应该为孩子的监护权而战。由于丈夫怀疑我是不忠实的,所以这段婚姻仍然必须继续。他毫不怀疑消除这种误解的地方。相反,他直接怀疑孩子不是亲生孩子。这个女人会活在后面。如果是在乡下,这件事一旦发了出去,即使女人是无辜的,每个人仍然会will着根,离婚只是对方的意图,而不是互相折磨。我没想到这对夫妇会信任100%,但这些男人在桌子上。对于妻子来说,这是在说:好吧,让我们撕开脸,可以敲一面,可以问我的朋友,可以追踪下两个,不要让我知道。

这么多方法,你最终选择做亲子鉴定,就等于宣布你已做完所有事情,但我仍然在您的眼中无辜,你仍然怀疑我,你认为我会让你戴绿帽,这叫做100%的怀疑。妇女对亲子鉴定有很深的了解,但我仍然想说,首先,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是常态,更不用说夫妻,甚至母子,信任是一种奢侈。其次,婚姻的实质是合同。由于这是一项合同,因此每个人都将站在自己的角度,使自己的婚姻尽可能地好。无论如何,亲子鉴定作为一项技术不是野蛮人,两个人悄悄地走了,省却了时间和麻烦,女人甚至不能以离婚为威胁来拒绝亲子鉴定。如果他们受到离婚的威胁,他们将无法自立。

省级文明城市基本评选标准如下:

1、市民言行文明。

2、环境整洁优美。

3、社会秩序良好。

4、各类服务优质。

5、科教文卫发达。

6、设施基本完备。

在评选文明城市工作中,增加组织领导有力、创建工作扎实的考核内容,其主要要求是:

领导班子坚强有力,把创建工作纳入全局,实施目标管理;

创建机构建立健全,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创建经费得以落实;

文明小区(社区)、文明行业、文明村镇、双拥共建等基础创建工作富有成效,"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普遍开展,有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先进典型。

扩展资料:

文明城市活动标语:

一、公民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二、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

三、精神

市民精神:心忧天下 敢为人先

家庭美德:尊老爱幼 男女平等 夫妻和睦 勤俭持家 邻里团结

四、要求

1.全面落实“两创”总战略,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2.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3.让城市更具魅力,让生活更加美好

4.讲文明、树新风

5.增强公民意识,遵守公共秩序

6.同创全国文明城市,共建和谐美好家园

7.同创文明,共建和谐

8.致力创业创新,推进富民强区

9.公德从脚下起步,奉献从你我做起

10.文明是城市之魂,美德是立身之本

11.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

12.文明用语三春暖,礼貌待人天地宽

13.创建文明城市,人人受益,人人有责

14.树文明新风,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城市

15.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

16.德育重在坚持,文明贵在行动

17.美德贵在坚持,文明重在行动

18.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城市观

19.文明出行,你我同行

20.创新创业,走在前列

参考资料:

文明城市名单--中国文明网

据报道,日前,武汉一个论坛上,一篇女主人吐槽老公亲戚经常来家里借住的帖子,引发了很多网友的争议。

据悉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83%的受访者能接受亲戚来家里住,254%的受访者不能,不少人表示,忙了一天回家就想放松,在别人家里住既打扰别人,自己也觉得拘束。

调查显示,383%的受访者能接受亲戚来家里住,认为这表明大家很亲密,不来住反而很奇怪;254%的受访者不能,“很不理解,住宾馆大家都自在”;363%的受访者视情况而定,还有人表示,如果是父母,就没什么问题。如果是其他人就希望能够住酒店,哪怕我付住宿费。

网友还表示,有的亲戚平日没什么联系,突然带着或大或小的目的来访,让人心里上不太能接受,如果住一周以内,还可以接受,毕竟也是人情往来不好一味拒绝,而且如果的确需要帮助,不帮也不合适。

这个问题如果做成问卷让社会上的所有回答的话,肯定不止有一种回答,有的人会说真的走不下去,有的人会说可以走下去,毕竟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三观不合适的两个人真的没有走下去的事例,也存在着虽然三观不合但生活得很幸福,一直在继续走,有的结婚成了家,有的甚至相互陪伴了一生的事例。

恋爱或者婚姻,不管时间多久,其实还是两个人互相妥协,互相磨合的一个过程。但是这一般指的是个性方面。

三观的话,这个真的就比较重要了,三观不合的人,连做朋友可能都无法做好朋友,也只能是那种点头之交,更何况是恋人或者是夫妻,可能也有可以在一起长久的,但那无非是其中有一个人无底线的妥协和痛苦的压抑自己的感受为代价。

在婚姻中,三观不合的话,真的就像水火不相容一样,每天吵来吵去没完没了,本来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因为三观不合偏把小摩擦,变成大矛盾。

大多数三观不合的夫妻,多是凑合的生活在一起,有些奔着家和万事兴在一起,有些奔着孩子在一起,总的来说,三观不合的感情都很累,谁都想自己的伴侣是一个三观相合的人,但机遇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有时候也是要看缘分,缘分眷顾到谁,那谁将会是幸福、幸运的。

我个人理解感情中的三观指的是“教育观、经济观、人生观”,教育观指对孩子的教育,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少不了父母默默无闻的教导,经济观指的是理财能力,虽然说钱不是万能的,但现在这个社会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人生观指的是夫妻之间日常生活,别看日常生活看起来渺小,其实它是一条隐藏的感情导火索,很多夫妻因此分道扬镳。

在感情中,三观不合的夫妻,看上去就是“缺少笑容”,心里开不开心,从一个人的脸上很容易看出来,三观合的人笑容来自真心,美丽而不做作,三观不合的人每天看上去就像有人欠他几百万一样,脸拉得很长,就跟不会笑的人一样,感觉每次放肆大声的笑会来之不易一样。

在感情中,三观不合可以把“淑女变成泼妇,绅士变成渣男”,三观不合的感情真的这么可怕吗?如果遇上一份三观不合的感情,真的很容易把一个人变的崩溃,特别是婚姻,都说婚姻不可儿戏,如果真的和你另一半三观不合,成为泼妇的下一个人就是你。

在感情中,三观不合的夫妻“会经常因为小事而争吵”,一份三观不合的感情肯定少不了吵吵闹闹,每天磕磕跘跘的生活中,“三观不合容易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更容易使一个人快速变的苍老”,三观不合的人,每天想的事情太复杂,少了许多畅谈人生的乐趣,对一个人的心理很容易造成压抑。

在三观不合的感情里,如果真心相爱,那就多一些理解包容,每个人都需要相互谦让 ,只有这样,才会幸福的走下去。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情侣长时间的相处,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争吵中千万不要说这几句话,最伤人。

1你这么想我也没办法,随便你。

其实情侣之间不怕争吵,怕的是不想沟通。一争吵就躲避,企图用消极的态度来解决问题,问题是一定不会被解决的。而且这种可有可无的态度,会让对方以为自己根本没有被重视。所以当一方说出了这句话时,另一方就会感到很无助、很寒心,甚至不想继续这段感情。

2 跟你有什么关系!?

细数众多伤人话语,这句话最伤人心。情侣间很难免磕磕碰碰,较劲发脾气。但若是因为生气而口不择言,伤害的可不仅仅是心,极有可能完全让你们的爱情支离破碎。

很多时候,其实两个人之间闹小脾气都只是因为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可总会因为彼此间的口不择言而难以收场。

你和我没有关系我又怎会管你?你和我没有关系我又怎会在意?你和我没有关系我们又怎么可能生气!

3 随便你,爱咋咋地!

很多情侣间生气容易说出的一句话,也因为这样一句话,极有可能导致未来两个人心生嫌隙。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小脾气,但两个人在一起,要因珍惜而彼此在意。

他伤心,你是否真的会很高兴?她难过,你是否不在意?倘若真的爱咋咋地,那还有什么必要在一起?这就是你们的爱情?

两个人生气,气头上的话不走心,假如能平复一下心情,假如能都少说两句,是不是不至于一直赌气下去?是不是能避免伤彼此的心?

几个途径:1多找学校老师及其他家长沟通 2通过网络、书本等学习3 对症下药,认为自己哪些方面不够好,有目的地去提高。

(一)良好的生活环境

家庭是人基本固定的生活场所,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儿童的生存离不开家庭,首先家长应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尽管每个家庭因经济水平、住房条件各有不同,其布置标准不可强求,但居室布置整洁、色彩素雅谐调还是可以做得到的,使孩子能生活在一个环境舒适、宁静、温暖的家庭中。有些家庭不注意环境布置,不讲究清洁卫生,家中家俱陈设杂乱无章,污垢处处可见,给人大有一种无插足之地的感觉,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还有的家长尽管经济条件很优越,家中布置很有现代气派,家长却忘了给孩子一个游戏的天地。有的家长极讲清洁卫生,各处一尘不染,对孩子限制太多,这也不许玩,那也有许坐,使孩子行动极受限制,这都是不可取的。

(二)良好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

家庭要形成比较固定的生活作息时间,包括休息、吃饭、娱乐、工作、学习等,每个家庭成员都要自觉遵守,长此以往会促使时间观念的形成,为今后走进幼儿园、学校、社会,自觉遵守集体纪律,维护社会秩序,讲究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行形成打下基础。有的家庭虽为孩子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家长却把自己作为局外人,有的甚至通宵达旦地搓麻将、喝洒划着拳,有的看录像电视成瘾忘了正常作息,有的沉醉在舞厅的乐曲声中乐而忘返等,这样都很难制约孩子的。

家庭中每一成员还应注意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的洗手,定时换洗衣物、不随地吐痰、扔脏物、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按时打扫房间。

(三)和睦的心理气氛 

家长还应为儿童在家庭中创造一个和睦的心理气氛。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平等待人,互相关心,互相信任,互相体谅,即使发生矛盾也能顺利解决。研究表明:在民主和睦文明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表现出情绪稳定,情感丰富、细腻、性格开朗、团结友爱、有自信心等特征。这是因为文明家庭能给孩子以安全感,使其置身于家中感到温暖幸福愉快;其次是满足了孩子的归属感,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到被爱被尊重,也学习到如何爱他人,如何尊敬他人,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而灰心沮丧时,可以从家庭的中吸取力量,得到指引。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夫妻间的和睦是成功地教育儿童的首要条件。”有的家庭夫妻不和、互相指责、经常吵架打架,十分有害于儿童的身心健康。有一个少年犯曾这样说:“我的童年是在父母吵架、打架声中瑟瑟发抖的日子里度过的。”离异家庭的儿童一般有以下特点:

(1 )爱哭;

(2 )放荡不羁,到处乱跑;

(3 )过分胆小和焦虑;

(4)冷漠,无动于衷、

(5)情绪低落,快乐起来;

(6)悲观,觉得低人一等;

(7)孤独,经常发呆;

(8)易烦躁发怒;

(9〕惧怕某些动物、情景和人;

(10)固执、自夸,并具有不爱交际、孤僻、冷漠、紧张、防备、喜欢撒谎欺骗甚至敌视他人等与社会不相适应的心理品质和心理障碍。

以上这些调查都说明和睦的家庭对于孩子健康的成长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为此家长要为儿童的一生负责,对家庭应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孩子能在民主和睦的气氛中成长,家长要把孩子视为家庭中的主要成员,在人格上要平等相待,不要把成人意见强加于孩子身上,对孩子正当的行为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有不良的行为要讲明道理予以制止,而不能简单粗暴。这样孩子将家长视为大朋友,从而使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时更能奏效。

以下给家长提出四点,也就是四句话。

一是清醒自律。即自我约束,自我体察。

二是情感储蓄。家庭教育是要看情感参与的。但,情感应该储蓄一点,不要那么原始直露。

三是相待如友。家长是孩子的家长、教师,与此同时,还应是孩子的朋友,相待如友。

四是善于教育。做一个懂教育、特别是懂家庭教育的人。

对这四句话的解释如下:

一、清醒自律

有一位家长对自己刚上中学的孩子说:“我从来没有做过中学生母亲,现在我开始做了,我会有错误,会有做得不到的地方,请你及时告诉我。即使你说得不对,我起码知道你在想什么。”咱们教育上不是有一句话叫“倾听孩子诉说吗?”家庭教育包括学校教育,不能总是老师讲、家长讲,没完没了地讲。这不好,应该让孩子有诉说的机会。听听他怎么想,怎么说,再进行教育,就有针对性了。

有一篇文章叫《给孩子三分钟申辩权》,但有的家里不允许孩子申辩。要是让他能申辩一下,“爸爸妈妈您说的不是那样,我不是那么想的。”听听他讲,是有好处的。当然,他狡辩不行,他要是确有道理呢?

清醒自律,首先,家长要在观念上自律。我们都是在一种观念、一种思想认识的支配下搞自己的家庭教育的。大约是祖辈父母怎么样教育我们,我们是从那儿学来的。但,这科学吗?需要自律一下。有没有封建父子观,专制教育观,片面成才观,有没有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方法,都要自律一番。

封建父子观,是说在长幼尊卑中,家长是长者、尊者,子女则是幼者、卑者,家长至高无上。孩子如同家长的私有财产,可以任意支配、发落。专制教育观,是家长进行严酷的管教,无情的斥责和体罚。在有专制教育色彩的现场,看到的多是我说、你听,我打、你服,我要求、你接受。给孩子带来的既有皮肉之苦,又有精神的损伤。片面成才观,是家长只关心、要求孩子学习好,将来成名成家。而不管孩子的思想、身体、心理怎么样。一位家长说:“我女儿生下来,我便为她设计了一幅成凤图。一岁听音乐,二岁背唐诗,三岁练书法,四岁学绘画,五岁上小学,然后初中、高中、大学一律都上重点校、名牌校。最后冲出中国,留学海外,即使不做吴键雄第二,也得是硕士、博,名扬四方。”

家长的封建父子观、专制教育观、片面成才观,都需要转变的。因为,时代即将进入21时代,只有把陈腐的观念,转变为现代观念,具有了现代父子观,现代教育观,现代人才观,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人。澳大利亚未来教育委员会主席埃利亚德指出:“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首先是创造。”而家长旧观念支配下的教育,既是德才兼备的,又是层次不同的。即不只有知识、本领,还要有各行各业忠于职守胜任工作的一般人员。显然,家长如果不转变片面成才观,也是难以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的。

家长要找一找自己观念上的差距在哪里,具体表现是什么。做些省察,改变一些不适当做法。像有的家长开始把德育放在主导位置,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孝敬父母的教育,遵守纪律的教育,有的不再轻意处罚孩子,而是多从正面引导;有的想到自己过去对孩子“太生硬”,挫伤了孩子,向孩子表示歉意,并给自己提出了五少五多的要求:

少一点急躁,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指责,多一点爱抚;少一点埋怨,多一点理解;少一点猜疑,多一点信任;少一点批评,多一点鼓励。

这些,都是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中有意义的实际行动,值得提倡。

研究人员提出,现在家庭教育要慢慢走过六个误区。您有没有这方面问题,也请自律一下。

六个误区指的是:

1.重视特长,忽视基础。如,老让孩子发展这特长,那特长。绘画、音乐、计算机、书法、武术……但是基本功课却没有学好。

2.重视个别教育,忽视集体教育。如请家教,发展个别辅导,不提倡孩子融于集体中等。实际上,孩子需要智力群体的刺激,42个同学的共同活动不可少。集体精神的发扬,集体利益的维护,热爱集体,种种集体性的东西,对孩子不能少。忽视了,就是进入了误区。

3.重视多读多看,忽视动手动脑。孩子看的东西不少,但动手能力差。而孩子的智慧却在手指尖上。多让他动手,干点什么。有的人左撇子,左手用得很灵活,但是有的家长给左撇子限制,不让使左手,必须用右手。其实不必,您让他左手也用,右手也跟上来,左右逢源。左手的发达调动右脑,右手的发达调动左脑,有什么不好呢?

4.重视现代化,忽视传统性。我们要追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迎接21世纪,现代化不可少。但与此同时,不能忽视传统性。我们民族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有物质的、有文化的。拿教育来说,学习讲背诵就是一个好传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况且,背过的东西,被自己储存了起来,使用时,往往能够得心应手。

现在的许多孩子学语文有文无语,只管看,学外语只管写。那怎么行呢?幼儿园还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了小学反而弱了,中学就更弱。一读就说是死记硬背。小孩子有点儿死记硬背也难免。但不能完全死记硬背,也要有点理解。读多了,背过了,适应就归自己所有了。

5.重视智力投资,忽视精神化。现在孩子学点知识,家长是肯于投资的。学外语每学期350元,花;学手风琴,一期200元钱,也花,智力投资嘛。而精神优化呢?孩子在增加知识的同时,他的头脑里什么爱国思想,什么集体精神,什么肯于助人,什么奉献爱心,什么孝敬父母,什么遵规守纪,这些教育在一些家长的头脑里却不占位置。有的父母工作忙,把孩子委托给别人管理,孩子的精神优化更是无从谈起。

家长在自律这方面,首先应该看看您是否已经踏入某一个误区了,或者是可能有要进入某一个误区的倾向,这时,您就要有所留意了。

其次,家庭要在方行上自律,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规范化,在孩子面前都要起榜样作用。如果一位家长在打电话的问题上能自律,他就好教育孩子。星期二下午,孩子没课在家,爸爸这一天也在家办公。孩子写完作业以后给同学打电话,该聊的也聊,不该聊的也聊,用的时间很长。爸爸跟孩子说:“以后不能这样打电话,要说有用的,这么罗里罗嗦,不应该。”孩子说:“是,我以后注意。”

过了几周的又一个星期二,爸爸在单位办公,从单位往家里挂了一个电话,跟孩子主动聊天,聊学习,聊家里的事,聊的时间很长。孩子说:“爸爸,您不是说打电话时间不要太长吗?您怎么说这么多?”“对,对,就说到这儿吧。”爸爸放下电话想,我让孩子打电话时说话扼要,我却这么罗嗦,今后真应该注意了。爸爸还想到了一点;我这样打电话,是不是让孩子觉得家里电话得节省,公家电话就可以浪费。这不是用占公家便宜、不使自家吃亏的坏思想影响孩子吗!以后不能这样了。这位爸爸在出现这么一个缺点时,表现出可贵的自律精神。

一位妈妈,当家里发生这么一件事时她自律了。妈妈在里屋,女儿在外屋。妈妈从里屋出来,看见孩子正在给自己的手缠纱布。妈妈惊讶地问:“哟,孩子你怎么了?”只见纱布上渗出的血,往地板上滴了两滴。妈妈紧张地问:“哎呀,手是怎么弄破的?”孩子说:“我没注意,手让刀给削了一下。”“疼不呀?”“疼”。“那你怎么没哭呀?”“我以为您没在家哩!”

妈妈听了孩子“我以为您不在家”的话思索了,原来孩子是可以忍受点儿痛苦的,是可以经受挫折的,都是因为我平时娇惯她,她才爱哭,才依赖。不行,今后得严格要求她,让她吃点儿苦。于是对孩子有意识地进行磨练。经过一段时间,这个孩子与同龄的孩子相比,懂事得多了,坚强得多了。

我们今天在家庭教育中强调家长要自律,与古代儒家在讲人的完善时所要求的要“反省”、“体察”,要“一日三省吾身”,是有相似之处的。一个人如能自觉、自律、自学、自知,这个人就会进步得快,修养得好。没能上“父范学堂”、“母范学堂”也不要紧,因为他成功地进行“补课”了,他的家庭教育水平将随之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情绪含蓄

家庭教育是在父母对子女的爱抚、关怀、照顾之嘲行的,是一种自然的亲情交流。在交流中,就家长方面说,一是表现出对子女真挚的爱,一是表现出对子女恨铁不成钢的“恨”,这本来都是做父母的可贵的情感的反映,但由于它们失之于随意直露,过度的情感发泄较多,即缺少情感含蓄,而成为情感的误区。

先谈家长对孩子的爱。爱原本有三种类型,一是自然的,亲子之爱;二是盲目的,感情重于理智的爱;三是感情与理智相结合,而理智又高于感情的爱。走入误区的家长,对子女多是盲目的溺爱。他们把孩子看成自己生命的全部,是眼前的“花儿”,是心中的“尖儿”。有的家长说:“孩子爱吃什么我不吃,孩子不爱吃什么都填到我的肚子里。”家长宁肯牺牲自己的一切,也要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再谈家长对孩子的“恨”。这种“恨”虽然带有恨铁不成钢的性质,但由于它使用了打骂、嘲讽、体罚等手段,伤害了孩子的身心,所以成为家庭教育的一个误区。有的家长当孩子闯了祸,不争气,惹怒了自己时,张口就骂、举手就打、甚至动用封建家法让孩子长时间跪搓板;一位家长动怒时对孩子又打又踹,孩子喊肚子疼,经诊治才知把孩子的脾打坏了,不得不施行摘除。据外科医生报告,有的孩子耳膜震破,有的孩子牙齿被打掉,有的孩子被掰断了手指,都是家长所为。

溺爱和打骂孩子都是放任的、原始的情感因素,与家庭教育的原则是相悖的。家庭教育要讲正面引导,循循善诱,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爱孩子和处罚孩子时,不能没有尺度,不能失去理智,不能不讲原则。

尤其是,孩子属于未成年,《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第18条规定:父母“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不辱骂,不体罚。”世界其他国家也很强调禁止父母打骂孩子。德国的《禁止虐待法》指出:“必须发出一个信号,体罚不是教育手段。”并在具体条文中规定:“禁止打耳光”,“禁止以讽刺的方式贬低儿童”,“禁止为任何一点小事批评孩子”。

情感含蓄重要的一点是,先要学会爱的含蓄。例如,有的家长在向孩子表示爱的情感时,不是“宝贝”、“乖儿子”地称颂不已,也不是热烈地亲昵没完,而是在孩子睡熟了才去亲吻孩子,这就是爱的含蓄。再如,有的家长的爱子之情体现在关心孩子健康成长上。不只在听到孩子取得成绩时高兴,当别人提供孩子有什么缺点时也表示欢迎,并帮助孩子改正。这都是爱的含蓄。爱的含蓄也是爱的深沉的反映。

其次,要学会对“怒”的含蓄,即学会控制。有的家长说:“我就是这么个火暴脾气。一见孩子犯错误了,气不打一处来,收不住,就猛打猛踹,没办法,就这性子。”这种说法,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绪的发生和发展,以及情绪的强度,持续性,人的意识是可以控制的。只要增强意识调节,就能控制住情绪。当然,也要使用一些缓解情绪的方法,如事先告诫自己不要冲动,转移尖锐问题的注意中心,耐心地作静态观察,有意地拖时间、冷处理等。此外,还可以选定有关的名言佳句,如“处世不惊,泰然自若”、“制怒”等,都能帮助控制情绪。孩子犯错误了,当然不能放过,跟他说,“你的错误真够严重的,你要好好想一想,错误严重在哪儿?我明天晚上跟你谈。”到了明天晚上,再跟孩子变时,您的怒气一定会消解很多,处理问题也一定会冷静得多。

在“制怒”的方法上,除了林则徐曾经使用的在床头上方挂“制怒”的条幅,以提示自己以外,还有人总结了“制怒六招”。一是刚要生气时,赶快想,我为什么要生气?我有必要生气吗?二是用“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格言,开导和宽慰自己的心灵;三是对自己不以为然的事暂不理睬,不必非生气不可;四是当自己内心深处躁动、不快、愤怒时,找适当地人吐露,交换意见;五是多一点幽默感,多一点灵活,少一点冲动;六是到室外去深呼吸、去散步,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此外,还可以讲一点气象心理学。就是说,当孩子犯了错误时,你要表示气恼、甚至愤怒。你可以噘着嘴,很严肃,不吭声地沉默几分钟,但不要太长了,几分钟就可以了,这就相当于气象中的坏天气,像满天乌云密布,像寒风刺骨。但是要转,天气预报中不是有阴转晴吗?几分钟之后,你深呼吸几次,唉声不止,表示难过。自己孩子没教育好,犯这么严重的错误,能不为他伤心吗?孩子心里也会沉重起来。

接着,要和孩子深入地交谈了,大约用12分钟时间。家长要耐心地诱导孩子开口说。不妨这样问:“孩子,你为什么犯这样的错误呢?把事情原原本本跟爸爸妈妈说一说。”然后,帮着他做具体分析。这就是多云天气慢慢要变得露出晴空了。做了认真分析,可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这之后,要用更长的时间,约24分钟向孩子表明,我们仍然是爱你的。你虽然犯了错误,有那么严重的缺点,但还有那么多的优点嘛。不能灰心丧气,爸爸妈妈帮助你。爸爸妈妈认为你能改好。让孩子看到晴空万里,旭日升起,使孩子满怀信心地克服缺点。缺点认识了,认识得深;光明的前景看到了,看得远。这比那扇耳光踹两脚的做法相差有多远哪!

所以,讲点儿气象心理学,也是讲情感的节制含蓄。从一开始就掌握着自己的情绪,就完全在自己的控制之下,生气也好,有信心也好,启发、引导自己的孩子民好,都是摆脱了情感的原始状态,都是跨越了情感的低级状态,这些都是每位家长应该孜孜以求的。

有的家长在努力培养含蓄的情感方面,取得了经验,总结成四句话。一为孩子有了成绩不神气;二为孩子有了错误不生气;三为孩子顶撞家长不赌气;四为孩子老病重犯不泄气。

这不神气、不生气、不赌气、不泄气是颇有道理的。孩子正在学习,处于受教育阶段,应该不断进步,取得成绩。所以,孩子有成绩是自然的,家长不该神气。孩子尚不成熟,是学步时期,即使上中学了,但仍然有幼稚的地方。出现差错、失误是难免的。所以,当孩子有错误时,家长不该生气。孩子顶撞家长当然不对,要教育要说理,家长要采取冷静的、帮助的态度,岂能赌气。对于孩子老病重犯的问题,要具体分析,是进步了,但原来的老毛病还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还是在继续下滑?要区别情况耐心地、有信心地教育孩子。愿这“四个不气”成为家长修养自己情感,使之含蓄的座名铭。

三、相待如友

这就是说我们跟孩子的关系要像朋友一样。中国的造字很讲究,朋友的朋字两个月字一般高,十分平等。为了体现两代人的平等关系,国外有的家庭,在孩子小、个儿头矮的时候,家长跟他谈话前先把他扶到桌子上,爸爸妈妈坐在椅子上讲话。这样就可以互相平视,平等对待。不错,孩子小,没成年,是我们的晚辈,我们是孩子的长辈,他应该尊重家长,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不能让孩子从小就觉得,家长虽然行为不怎么好,也要高高在上,孩子一看家长就得觉得家长的形象似乎特别高大。这是不公正的,这是误区。 

但是,与孩子建立平等友好关系,也不能走向极端。有一个家庭,为了让孩子跟家长平等,不让孩子叫“爸爸”叫“妈妈”,直接叫名字。一个晚上,这个家庭来了一位客人,一听孩子的呼唤声,都吃了一惊。孩子的爸爸叫×××。这孩子就喊:“×××,把那水杯递给我。”他妈妈叫××。孩子喊:“××,我的毛巾在哪儿呢?”这个家的孩子这么称呼家长,显得太没大没小了,也不好。所以,咱们既要让孩子尊重家长,又要关系是平等的,是朋友一样,才是我们需要的。

然而,现实中的突出问题在于家长不能做孩子的朋友。甚至当孩子问妈妈“我能和您做朋友吗?”妈妈都不知如何回答。孩子对受到不公平待遇是有不满和怨言的。他们说:“在我的家庭里父母和我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爸爸妈妈不容易交谈,我害怕他们”,“大人不应该以大压人”,“父母正确听父母的,父母不正确,也该听听我们的。”“大人不该以长辈自居,不能包揽属于我们的权力。”

有的孩子还这样形容,“我在家里像空中的风筝想尽情地翱翔,而父母像那根线,紧紧地拴住我,不让我高飞。”实际上孩子不成熟,还需要有一根线控制,既要让他飞,又不能任意地乱飞。这些都是孩子的心里话,是正当的要求。如果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成为一种朋友似的关系了,那么孩子的许多问题,将会较好地得到解决。

现在,孩子与家长之间有芥蒂、有疙瘩,或者叫代沟的问题不是个别的。有个10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收回来962份答卷。问题与回答是:“你心里有话向谁说?”孩子的回答有:“自己解决”、“独自品尝”,“谁都不说,谁都不找”的占70%;“请老师帮助”的16%;“告诉父母”的14%。以告诉父母的数量最少。孩子的心里话不向父母说,有事不想找父母,与父母关系疏远。这说明我们提出希望家长跟孩子相待如友,是符合实际的,是有必要的。

有一所学校搞初中生演讲比赛,题目自拟。其中一个孩子演讲的题目《不要向家长说悄悄话》。一听题目,大家就鼓掌,认为这个话题很精彩。孩子演讲说:“为什么不要向父母说悄悄话呢?第一,他们已经40岁了,我们才十几岁,他们距离我们远了,不理解我们了。没有必要向他们说悄悄话。第二,我们向他们说了悄悄话,他们反而斥责我们。第三,家长还去告诉老师,打小报告,对我们很不利。所以我们有了悄悄话,一定不能跟父母说……”话音未落,又博得全场一片热烈的掌声。

孩子不向父母说悄悄话有什么弊端?不久前在全国各地风行起有心理话向陌生人说。即通过报社或者什么别的关系,找同龄人。把一封封信发往全国各地。也怪,这种有心里话向陌生人说的信,若是男孩子发的信,一般是女孩子接到,女孩子发的信,一般是男孩子接到。彼此不认识,又各在天南地北,如此交往能正常吗?

这就是说,我们跟孩子的关系不亲密,有人就要插进来了。这插进来的人面貌是什么样子,只能画个问号了。孩子从说悄悄话开始会不会一步步被带到歪路上去,恐怕是有可能的。

为了家长与子女建立相待如友的关系,家长要作出实际的努力。

首先,家长要摆正与子女的关系。不把子女当成宠物、工具,也不要把子女丢在一边,中断接触和交流,更不能对子女随便发号施令,凌驾于子女之上。而是看到子女是有独立人格、正在成长、很有希望的人。不但爱他疼他,还接近他、关心他同他促膝谈心、交心知心。;家里有事注意同他商量,让他帮助拿拿主意。家长有心地采用各种方式与子女相融,一定会形成家长与子女相待如友的局面。

其次,家长要舍得拿出些时间走到孩子中间去。大文豪鲁迅,生前很重视家庭教育。无论写作多么忙,每天必定有两个小时和独生子海婴在一起,平等地讨论生活、学习和人生道路。美国一位企业家意识到和孩子交流的重要。当圣诞节到来时,送给孩子一个新奇的礼物,是一张纸片。上写“儿子,我从今以后,每天空出一小时给你,星期天两小时,你高兴怎样,我就怎样。”孩子看了这些话,欢呼雀跃不止。似乎得到了比什么都贵重的礼物。

再有,家长要注意吸取有关与子女相通的经验。一位家长说:“孩子人长大了,心也长大了,叫我感到陌生了。过去我们之间说不完的话。现在话不多了。我为孩子和自己的距离日渐拉大而苦恼。这样发展下去怎么行?我和孩子做了几次交心式的谈话。听了孩子的意见,我讲了自己的失落感。我们之间又亲近了,聊天的次数更多了。我支持孩子学习、锻炼、做社会工作,孩子也关心家里的事,常把他身边发生的事讲给我听,我们成为朋友了。”

有的家长与孩子一同做些什么,如一起饲养小动物、养花、种草;有的家长利用双休日全家骑着自行车出外旅行或在家里举办小小音乐会;有的家长与孩子一同做游戏,蹦蹦跳跳或演出小话剧等,都使家庭亲情融融,值得我们借鉴。

四、善于教育

我们家庭教育是讲科学的,应该是科学型的。不能是随意型的,不能想放任就放任,不能想溺爱就溺爱,孩子总在甜水里泡不能教育好。也不能是生活型的,只把吃穿供给好,零用钱无度。还不能是严管型的,严上加压,有时也把事情弄糟。

那些放任型的家庭,家长有钱时,孩子一张口要钱,就从兜里掏出一大把给孩子。“花去吧!”孩子拿到了钱以后容易乱花。如不该玩的游戏机玩了,不该进的舞厅进去了,不该下的馆子,也敢排场一番。少女有了钱则进美容院,做个双眼皮或纹纹眉。人家问她,“现在你做了双眼皮,将来时兴单眼皮怎么办呢?”“我不管那个,反正现在我觉得双眼皮好看。”放任是不行的,溺爱型、生活型、严管型的也是不对的,这样做都将使孩子出毛病,生事端,甚至走到斜路上去。所以说,教育必须讲科学,讲善于教育。

我们每一位家长应该是教育的觉醒者,这是从国外引进的一个口号。对于教育的觉醒者,要求做到:

第一、鼓励孩子不懂就问,遇到难题不回避。

第二、回答孩子的问题时,态度耐心、诚恳、温和。 

第三、主动帮助孩子锻炼身体,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第四、教育孩子与人友好相处,学会社会交往。 

第五、启发、引导孩子自己做计划,自己决定事情。

第六、找些有价值、有争议的问题、文章、电视节目记孩子去分析、思考。

第七、舍得让孩子买健康、有益的书刊,扩大孩子的知识面。

第八、把孩子的兴趣、爱好看成是好事,并乐于为他提供方便,创造条件。

第九、常常带孩子到动物园、植物园、博物馆、历史名胜、风景点去参观游览。

第十、帮助孩子归纳、总结自己的经验体会。而后,又引导他应用到新的实践中去,还要注意总

很多家长都会抱怨:现在的孩子教育为什么这么难啊!的确,现在孩子难以管教似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我要告诉家长:

第一、孩子的成长环境变了:人类进入信息化和市场化时代,家庭、社区、学校、朋友和文化环境诸方面的内涵、空间和影响与以往相比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二、孩子的培养目标提升了:现在的孩子,大学毕业都不一定能够找到理想的出路。当今世界以知识经济为主导,人类迈入了才智时代,人才讲究创新能力,但创新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知识、学历和能力,因而知识、学业和特长教育的压力随之增大。

第三、家庭结构变了:随着社会的逐渐“少子化”,独身子女和单亲家庭多了,家庭关系和心理结构自然相应得发生变化。由于上述原因,现在的孩子,身上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因此压力大了,心理更脆弱了。

为此,我今天以“十个忠告助解家教难题”为题目和大家交流。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当今家庭教育的十个经典难题。这十个经典难题是:如何提高学习成绩?如何学会亲子沟通?如何干预成长缺陷?如何克服家教通病?如何学会亲子关爱?如何学会特长教育?如何建设良好环境?如何学会全脑学习?如何学会上网冲浪?如何开启学习天赋?我以为,谁能科学解决这十个经典难题,谁的家庭教育就会进入一流水平。

为了帮助家长解决家教难题,我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十个忠告,也称“十要十不要”。

1要学会亲子沟通,不要说孩子不听话;

2要通过学习过程提升学习效果,不要用结果教育替代过程教育;

3要帮助孩子克服成长烦恼,不要用唠唠叨叨替代亲子关爱;

4要重视独生子女的成长缺陷,不要忽视群育和孩子的玩伴教育;

5要克服中国式家教的两大通病,不要忽视棍棒教育的心灵伤害;

6要为孩子成长创造良好家庭环境,不要用简单说教替代言传身教;

7要从小关注孩子的学习天赋,不要用学业教育替代心智开发;

8要承担孩子健康教育的主要责任,不要用学校教育替代家庭教育;

9要积极推进孩子的全脑学习,不要忽视孩子的多元智能培育;

10要积极和孩子一起上网冲浪,不要轻易说孩子有网瘾。

我的“十要十不要”需要十场报告才能讲完,今天只能粗浅地讲两个话题:第一个话题,独生子女的成长缺陷与教育干预;第二个话题,如何学会亲子沟通。

先讲第一个话题:独生子女的成长缺陷与教育干预

一、独生子女的成长缺陷与教育干预

各位家长,从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和部分独生子女走向生活的行为研究看,独生子女存在一些特有的成长缺陷。现在我想从人的社会化的角度,谈谈独生子女成长过程的成长问题。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存在特有的天然缺陷,这个天然缺陷如果不被认识,会误导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举例来说,有兄弟姊妹的家庭,小孩子会经常为小事情发生争吵。如果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把争吵当做一种讨论方式,兄弟姊妹争吵就是自然条件下相互交流和智能开发的最好方式之一。争吵中,为了“真理”,他们要转动脑筋,通过口头语言与对方辩论,有时甚至动用拳头。这样一来,小孩子脑袋想的、嘴上说的和手里做的就能够淋漓尽致地、连贯地表现出来。我们不提倡兄弟姊妹吵架,更不支持动手打架,我这里说的是成长经验中,小孩子吵架对他们智力成熟所具有的客观作用。独生子女呢,连在家里与同龄人争吵的机会都没有。在独生子家庭,因常常没有玩伴的交流,他只有一个人做作业、玩娃娃,上上网、睡睡觉,想到的事没机会说,说了没机会做,致使一些孩子想到的说不清楚,说出来的不会做。在学校,孩子们又只重学习,不重视同学之间的交往,集体活动也很少。到了节假日,很大一部分孩子则像赶场一样参加培训,有的孩子一个星期参加八到十场特长教育,包括应试辅导。

再如,教育过度也是非常严重的家庭教育问题。依据成长规律,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决定性因素,一个是生理因素、一个是经验因素,两者缺一不可。即使你生来就是一个天才,假设有这样的天才的话,如果没有后天经验因素,他也很难健康成长。二者要在教育中有机结合。我经常讲,家长不要忽视孩子的天赋培养,但更要注意阅历与经验教育。可是现在的教育从小不是培养天赋,更不是阅历与经验教育,而是灌输文化知识,而且幼儿园时期的孩子,有的家庭把小学的知识都提前给灌输了。我在广西北海作报告的时候,一位家长说,周教授,你能不能给我的孩子介绍一个好的幼儿园啊?她说她四岁的孩子,小学三年级的语文都学完了。上幼儿园吧,没一家幼儿园能满足这个孩子的语文学习要求,上小学吧,孩子太小。家长把这么小的孩子逼得没有地方去了,这就是过度教育。幼儿园时期的孩子把小学文化都学了,他到小学只能接受重复教育,那时候,他还能认真听课吗?他能不三心二意吗?孩子还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吗?

由于是独生子女,孩子们身上承担的责任也非常多。例如光耀门楣、传宗接代、赡养父母、实现父母自身的理想……甚至几代人的追求都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责任越多期望值越高,于是家长们天天为孩子发愁。就一个孩子,如果培养不好,家长会觉得没面子、没盼头,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家庭对孩子溺爱,有的家庭却过于严厉。请容许我讲一个故事:一个女中学生,她的家长说,孩子读小学,她就在小学边上买房子陪读;孩子读初中,她在初中附近买房子陪读;孩子读高中,她又在高中附近买房子陪读。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母亲就用奔驰600送孩子上学,孩子从来没坐过公共汽车。问孩子公共汽车有几个门,她说公共汽车都是三个门。母亲送她学英语,老师给她上英语课的时候,她要老师讲神话故事。老师说那样做妈妈会有意见的,孩子说没关系,妈妈听我的。家长用这样的方式培养孩子,孩子能培育成才吗?

独生子女有天然的成长缺陷,这不是独生子女自己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少子化和小家庭生活方式。我首先要说明,我国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不能简单地称为独生子女政策,因为不同家庭有不同的生育政策。有些人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生第二个孩子的。但在城市,多数家庭现在是一个孩子,我们称为少子化。现在独生子女的成长问题是少子化,小家庭生活方式和教育过渡,三个问题相互关联。

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可以说很幸运,但不一定幸福。现在我们的家庭是什么状况呢?家长们整天焦虑,担心孩子的成绩问题啦,上学问题啦,工作问题啦,谈朋友的问题啦,好辛苦。做孩子也不容易,从娘胎里就开始接受胎教,压力已经超出他们的承受力。有一个10岁小孩,回家对妈妈说,难得活啊!我经常开玩笑说,人在妈妈肚子里憋了10个月,出世以后,到处都是新奇的东西,孩子本能上就求新求异,是生来的学习天才;可是在成长过程中,有些孩子就被我们的家庭、被我们的学校逼得不想学了,感到难活了。我们这是什么教育呀。现在做家长难,做孩子更难,压力太大。以前就说孩子的书包好重好重,孩子背不起啦,现在有些孩子开始拖拉杆箱上学,孩子的负担太重了。

我们的小家庭方式实际上是近30年出现的。孩子们在家里没有模仿对象,没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交往,在行为方面、语言方面,以及其它各方面都容易发生成长偏误。孩子压力大了、孤独了,往往不想学习。家长强迫他学,他就不与家长交往和沟通。孩子的天性就是想玩,有些孩子甚至到网吧玩游戏,时间长了,网瘾就上来了。孩子与家长不沟通,厌学,然后形成网瘾,这三个问题是现在孩子健康成长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我在不同报告中都讲,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独生子女的成长缺陷问题,想办法去突破,给孩子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如果忽视独生子女的成长缺陷,带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容易使孩子错过不同智能发展的关键期,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人的很多智能都是在三岁以前奠定基础的。有的孩子生下来以后张三抱抱、李四逗逗,由于与不同的人接触,从小养成了交往和群体融入的智能基础。小家庭如果不注意克服独育缺陷的话,有些智能发育就会迟缓。有些孩子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与群育相关的智能基础没有适时开发,以至后来发生学习障碍。

第二个问题,如果忽视独生子女成长缺陷,孩子的人格会不成熟不健康。现在有一些孩子有道德责任感问题、成熟敏感性问题。一些独生子女已经当父母了,他们却不知道当父母应该做些什么。有些独生子女关心自己比关心别人多,稍微有一点什么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就吵闹、离家出走,弄不好还会自杀。我呼吁,生命教育应该纳入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现在大学生甚至硕士博士弄不好就跳楼,防不胜防,以至于从事自杀干预的老师们非常辛苦。一些大学里的管理者最担心的就是学生出事。独生子女走向社会、建立家庭以后,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爱心与责任感缺失。比如独生子女结婚之后就有一个离婚率高的问题。稍微有点不顺心就闹离婚,离婚以后,冷静下来又后悔,重新组合又觉得没面子,进退两难。一些独生子女对社会、对组织、对家庭的认同感差,行为不能自律。有些独生子女批判性很强,我们说青年人应该有批判性,但是他们只批判别人,不批判自己。有些独生子女走向社会的时候,融入能力特别差,有些孩子毕业以后工作岗位不敢去,他觉得那个地方不是他生活的地方,有的毕业5年、10年了还住在家里不想工作,不敢进入社会生活。

忽视独生子女成长缺陷,第三个问题是可能导致学习障碍。学习障碍特指智力正常,但学习不正常,学习成绩差的一种学习心理或行为。以注意力障碍为例。尽管注意力障碍中有些问题还有争论,但有一个话题特别清楚,即孩子专注的时间与注意力有关系,如果到了一定年龄,孩子的专注时间太短,那就是缺陷。另外一个话题是,一定年龄段的孩子,必须有能力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力分配在不同的事情上,而且都能完成。就像一个女士在家里做饭,一边做饭,一边听丈夫在客厅和人争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二者同时兼顾了。如果小孩带着耳麦听音乐做数学作业,家长就会强迫孩子把它取下来。其实有些孩子一边听音乐一边做数学作业会做得更好,他有能力把两件事同时做好。因为听音乐是右脑的功能,做数学作业是左脑的功能,左右脑可以协调使用。家长要学会帮助孩子开发右脑。有的孩子学习好、考试成绩也好,音乐在行、体育也在行,还有管理与组织活动能力,就像张戈老师一样,有组织能力,还学经济、学法律,英语也教得好,人很年轻,地位有了,钱也有了,身份也有了。而有的人到这个年龄除了会考试,其他什么都不会,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专注力缺陷有关。例如,一个学新闻的学生,由于对软件专业有兴趣,而且专注,在学新闻专业的同时把软件专业知识也学好了。而一个学软件专业的学生,除了软件专业知识之外,什么都不会。相比而言,学新闻的这个学生肯定比学软件的这个学生更有前途。现在的孩子们学习障碍很多,例如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不爱写作业、和同学相处不好、没有毅力、控制力差等。这时候家长要帮助孩子克服障碍,而不是简单埋怨孩子不认真不努力。我遇到这样一个孩子,12岁了,家长说他不认真、不努力,他哭,孩子说我努力了,一天到晚都在学,妈妈冤枉我了。我说你为什么考不好呢,他说题目我都会做,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写就错。我说这是学习障碍问题,如果你妈妈帮助你把这个障碍克服了,问题就解决了。

针对上述问题,我提几个干预办法供参考:第一是群育活玩伴教育,要从幼儿园开始强化群育。现在的很多幼儿园变成了文化知识教育机构,这是学前教育最大的缺陷。幼儿园是群育机构,台湾、香港做得比较好。幼儿园是把生理因素和经验因素结合起来的最好的地方。在这方面,方俊明教授讲的脑科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科学依据。我有一次在深圳南山的一个幼儿园作家长教育报告,一个奶奶在那找院长说理。什么事呢?上学期,这位奶奶的孙子在这儿上幼儿园。下学期,孩子班上的老师换了,开学后,她的孙子一进幼儿园就跑出来嚷嚷,不想上学了。奶奶了解到是因为换老师了,就找园长理论,说你们为什么把老师换了。园长说请周教授给你讲讲。我说将来是你的孙子适应社会,还是社会适应你的孙子?她说肯定是孙子适应社会。我说孩子换个老师都不能适应,将来怎么能适应社会呢。为了孩子的未来,独生子女家庭要创造群育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第二是家校互动,共建良好大环境,推进孩子的阅历和经验教育。阅历和健康成长联系太紧密了,家长如果不能创造条件,促进孩子们超越小家庭环境,就很难跨越成长缺陷。我在家教报告中经常讲,家长要读懂社会、要读懂青少年成长环境、要注重良好大环境建设。我们现在的少年儿童成长的大环境有很多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包括金钱影响、不良网络文化影响,还有社会上见不得人的乱七八糟的影响,孩子不懂,要靠家长循循善诱,科学引导。然而,一些家长却经常问我:老师,我的孩子怎么总是不听话呢?家长认为听话的就是好孩子,不听话就觉得孩子不好,是强制性教育。我觉得这是霸道。一个30岁以上年龄的家长,以自己数十年的感悟要10岁孩子听从,10岁的孩子根本不理解,他怎么可能接受和听话呢?这不是霸道吗?面临复杂的成长环境,家长要俯下身来和孩子共同成长。再如,上网正在成为孩子们的基本学习方式,多数孩子们希望家长和他一起上网,可是,我们在武汉市调查,能满足自己孩子这个要求的家长不到25%。一些家长只要看到孩子上网,就认为他不听话,最后亲子双方关系僵化。现在青少年的朋友冲突、师生冲突、亲子冲突越来越严重,孩子教育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此,环境建设举足轻重。青少年的成长环境集中在家庭、学校、社区、友群和大众传媒五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家庭环境。一般而言,有什么家庭环境就会成就什么人,家庭教育环境需要我们精心经营。

第三是开发右脑,促进全脑学习。大脑功能分区的理论是上世纪后30年才出现的,现在正在探讨和推进过程中。促进全脑学习很重要,最主要的功能是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能力。现在孩子的学习目标常常就是完成作业,是作业数量,而不是提高做作业的质量。我经常提这样一个问题,我说这里有一个田字,你能在这个田字中一眼看出有多少个口字?有的孩子说四个,有的说五个,有的说九个,我说九个还差不多。我问有谁能在田字里看出36个口字来?谁能在田字里看出80个以上的字来?类似的问题就是为了盘活孩子脑袋。现在是创新时代,竞争很激烈,前沿人才规律是30岁以前露头角,有的24岁就冒出来,30岁就辉煌了,就象新东方的老师们那样,大都年轻有为,40岁在高新技术条件下就要动员你下岗了,因为你缺乏创造力啦!因此脑袋不活不行。现在的教育缺陷很多,能盘活脑袋的教育很少。经常可以听到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其实有本事的大学生找的工作都很好。例如有的学软件专业的本科生,因为动手能力强,分到高新技术部门,第一年就年薪17万,而有些学软件专业的学生,什么位置都找不到。为什么呢?因为他只会考试,其他什么都不会。再如你是学策划的,现在哪个企业不需要策划人才呢,只要你有策划能力,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但是我们的大学里没有培养几个会专业策划的学生,有些学生连知识资源都不会配置。

第四是分享教育。分享、谦让是一种亲社会行为,也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规则。一个慷慨大方、乐于助人的孩子往往更讨人喜欢、受人欢迎。因而,分享教育通常是独身子女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什么要教导孩子学会分享呢?因为独身子女需要

“培养同情心和爱心”、“获得友谊、受欢迎”、“从小了解社会规则”……这些都是分享教育所蕴藏的内涵。

现在讲第二个话题,如何学会亲子沟通。

二、如何学会亲子沟通

各位家长,由于晚生晚育政策的逐步落实,现代家庭有一个重大难题:当孩子步入青春期时,家长接近更年期,两大时期的重合使得亲子矛盾容易激化。因此,漫漫成长期,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业已成为现代家庭教育的核心课题。

我的箴言是:孩子健康成长,重在亲子沟通。

为什么亲子之间需要沟通?

这要先回答人类为什么需要沟通。人类之所以需要沟通,是因为彼此不了解,是因为彼此间在认知上有差距,在需求上有矛盾和冲突。沟通的目的,就是相互了解,获取共识,以此来排解彼此的冲突与矛盾,从而实现和谐发展。如国家与国家、城市与农村、干部与群众、家庭与家庭、丈夫与妻子等之间的沟通需要。

有人问我:子女是自己生自己养的,是自己一手拉扯大的,为什么也会不了解?为什么还常会有冲突和矛盾?

我们还是一起来听听孩子的心里话:

有这样一次特殊的小学毕业生的家长座谈会,主题是“听我说句心里话”。在会上,全班同学都向自己的父母和其他同学家长倾诉自己的心声。

一位学生的心里话是这样的:

我的父母经常督促我好好学习,我也不是不知道家长的良苦用心。但是有时,这给在们无形中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当考试的分数下来的时候,得知自己没考好时,脑子里想的全是父母唉声叹气的样子与失望落寞的神情,还要提心吊胆小心翼翼地回家,我害怕看到家长气急败坏地指责和呵斥。心想:哎,我太不行了。越是这样学习成绩越是提不高。我认为家长不应该给我们过多的心理压力,相反,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与鼓励。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家长为什么不能像“知心姐姐”说的那样——当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要微笑着对他说:“太好了。”即使孩子失败了,你也要说:“太好了,你的成功有了新的起点。”

另一位学生说:“我是个很内向的孩子,不喜欢和别人交往,更不会对别人说我的心里话了,如果我有什么不开心,就只对我的小玩具猩猩说。也正是因为我内向的性格,才使我与爸爸妈妈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从孩子们的话语中,我们能深切地体会到,他们是多么渴望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同样他们也渴望父母能够倾听来自他们心底最真实的声音。

但是作为父母,您是否真的做到了呢?

在接受调查的30名小学生中,有近90%的孩子渴望与父母进行交流与沟通,他们希望父母能陪自己玩游戏、看电视或与自己聊天等。他们说,平时与父母交流的并不多,因为他们觉得父母总是在忙,好像没有时间理自己。而且,父母似乎更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一开口就是学习怎么样、考了多少分,这样的交流没有也罢。我们渴望更多的鼓励,渴望向父母说自己的心里话,但我们很少有这样的机会。

在接受调查的30名家长中,只有8名家长认为自己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是充分的,在家中他们和孩子相处得就像朋友一样,涉及到孩子的事情都会征求孩子的意见,只要有空闲就会和孩子在一起。不只是告诉孩子要积极和别人去比较去竞争,成功能出人头地,还告诉孩子是竞争就总会有输赢,而成功来源于一次又一次尝试中的失败。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理解父母,做父母的才会更了解孩子,让其更好更健康地成长。而其余的家长则忽视了和孩子的充分沟通,更加没有意识到孩子还会有心里话要和他们说。

孩子的心声告诉我们,亲子沟通的责任在父母。

为什么呢?众所周知,培养孩子成材是一个系统工程,家长是家庭教育的管理者和实施者。在亲子沟通中,父母是主导者,是示范者。

2003年,武汉晚报的记者和江岸区教育局联合,对100名中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从沟通、学习、健康、消费等四个方面,探讨家庭教育问题,以期望这些调查结果能对家长们有所启发。

您最想跟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95%的家长选择了“好好学习”;3%的家长想告诉孩子注意身体;2%的家长表示没有什么好说的。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考上大学,继而读研、读博。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够创造美好的将来。

有一位家长的表达方式非常直接,她在问卷上写下7个大字:书中自有黄金屋。

这样的调查结果无不显示着亲子沟通的缺乏,家长在亲子沟通中的缺位。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

我想首先告诉家长:影响亲子沟通有四个重要因素

1父母对孩子的认识和理解影响亲子沟通

在这一方面,父母不了解孩子和不知道如何了解孩子是主要原因。

如果问父母:孩子最喜欢什么ω

我们的调查显示:23%的家长完全不知道孩子最喜欢什么,17%的家长笼统地认为子女最喜欢玩。其余受访者的回答也不能让人信服,大都回答看报纸、看电视、逛街之类的日常喜好。画画、小发明之类的答案只占了10%左右。

2父母的人格修养影响亲子沟通

其中包括父母的价值取向、个人学识与能力和个性品质。

如果问父母:您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是什么?

我们的调查显示:88%的家长用谈心的方式与孩子沟通;5%的家长只是说教;4%的家长根本不与孩子交谈;还有3%的家长在带孩子逛街时谈谈心。调查发现,有的家长则采取“沟通不好,就打人”的粗暴行为,这只会让孩子离家长更远;有的人埋怨自己的孩子说假话、品质不好,他恰恰忘了这些毛病正是他行为粗暴、常常训斥孩子所带来的“副产品”。家长对孩子有很明显的榜样作用,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当要求回答沟通不好的理由时,只有12%的家长表示与孩子经常像朋友一样聊天;12%的家长说自己因为性子急躁,根本没有耐心与子女交流;53%的家长则表示与孩子之间存在代沟根本无法沟通;还有23%的家长没有作出回答。

家长要特别注意:

父母责任感差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的情绪状态和身体健康状况尤其要留意,当父母的情绪不好,或身体疲惫时,会无意放大孩子的过错,激化亲子矛盾。

3夫妻之间的沟通状况影响亲子沟通

一般而言,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模式”来自于家庭沟通模式的潜移默化和影响。无声沟通行动远比有声的沟通语言更有效。

如果你教育孩子要尊敬父母,那么丈夫(或妻子)在你心中的分量有多重,父亲(或母亲)在孩子的心目中分量也就有多重,上行下效啊!

4父母的诚信状况影响亲子沟通

信誉是沟通的重要条件。我们的国家正在鼓励建立诚信社会,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同样需要本着诚信的态度。不少教育专家说,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会去模仿。因此,你要求孩子不抽烟,你首先不要抽烟;你要求孩子说话算数,你对孩子首先就该信守诺言。如果确实无法实现对孩子的承诺,也一定要向孩子解释原因。

依据我的研究,亲子沟通的关键:是要学会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达到双方认同。

有效的亲子沟通,有赖于家长克服六种家庭障碍

1父母是“网络盲”的家庭障碍。有一份针对17岁以下孩子的家庭教育调查显示,“网络盲”已经影响了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有七成的孩子希望能与父母一起“上网冲浪”,却只有两成的家长能够满足孩子的愿望。家长获取家庭教育知识的途径较为传统,通过网络或电话向教育专家咨询等直接有效的交流方式仅占3.1%和0.7%。家长由于受现代知识水平的限制,影响了与孩子的交流。有70%的孩子愿意与家长共同操作计算机、上网。但只有20%的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上网。

2情感缺位的家庭障碍。包括分居、离异、单亲、留守、二奶、流动、隔代抚育、温暖缺失等类型的家庭。

3家教缺失的家庭障碍。调查显示:80%的家庭有家教缺失问题。现在的家教有四大冲突:期望值冲突、保护与溺爱冲突、交往的冲突和评价的冲突。

4忽视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家庭障碍。这些家庭的特点是:只抓学习,只讲成绩;考了第一,家长还不满足。

5两面性教育的家庭障碍。当面苛责,背后表扬,两面性教育影响道德认同和亲子共识,容易造成沟通障碍。

6忽视心理健康的家庭障碍。心理学家分析:每个孩子都有下列四种心灵需要:父母的爱护和关心;被接受、被尊重;得到别人的赞赏;在家里有地位。

我们的家长要“多探讨,少说教,走近孩子内心世界”。

如何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关键是有效的亲子沟通。

我把亲子沟通的要素简化为一个公式,供大家参考:

有效亲子沟通=015×言辞+035×角色行为+050×活动参与

这就告诉我们,有效亲子沟通的关键,不是言辞的多少、声音的大小和说教好坏,而是家长的角色行为和与参与孩子的成长活动。具体表现可以概括为十大技巧:

交谈时眼光的接触和关爱的眼神;面带微笑、积极倾听,适当发问;适时认可,多称赞你喜欢再看到的行为;给孩子说“不”的权利,可以说明心中的感受,但不要指责孩子;遇到问题时,与孩子共同讨论,共同实践,寻求共识;不要说教太多,只顾发表自己的看法,影响孩子的自尊;多参与孩子的活动,给自己一段与孩子独处的时间,让他感受你对他的重视与关爱;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子女,孩子遇到疑难时,共同探讨,引导他思考而不是告诉他结果;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心灵需求,让孩子替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任;亲子间尊重、真诚、理解、宽容、真实和共同成长。

尊重、真诚、理解、宽容和真实是亲子沟通的五大法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3920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9
下一篇2023-11-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