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绿园惊情
作者:漠千鸢
简介:
正当我沉浸在爱情的幸福中时,却被这个我一直以为爱着我的男人甩了。于是我经济陷入困顿,最好的朋友阿梅与我分道扬飙,从此天涯路漫漫,我踏上了一场惨烈而又奇异的人生之旅,展开一场都市
雨果生于军官家庭。早期所写的《短歌集》将中世纪理想化,歌颂波旁王朝复辟。后来,受进步思想启发,逐步摆脱保皇党观点。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剧本序言反对古典主义的艺术观点,成为积极浪漫主义的宣言。接着写出《欧那尼》《国王寻乐》等剧本,表达了人民对的不满;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他认为可以用爱情、善良和仁慈改造社会。路易·波拿巴政变以后,雨果被迫离开法国。先后发表反对路易·波拿巴的作品《小拿破仑》和诗集《惩罚集》。1861年至1869年完成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了海岛人民在同大自然斗争中所表现出的坚强意志和智慧;《笑面人》通过流浪艺人的悲惨遭遇,描写人民的苦难生活。1870年回到法国。1874年完成长篇小说《九三年》,描写法国革命高潮中的动人场景。其他重要作品有诗作《历代传说集》,歌颂历人民反对罪恶统治者的斗争。还写有许多政论和演说稿。
1817年的一天,在巴黎法兰西学院会议室里,本年度诗歌比赛文艺奖金的评比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几十位老院士围绕着一篇题为《学习之益》的来稿争论不休。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不肯相信这首诗的作者的年龄,尽管评选委员会一致认为,这篇作品完全可以得奖,但又怕受蒙骗,只给予表扬勉励。在当时,能够得到法兰西学院表扬,也是极大的荣誉。于是,这位作者的名字就在巴黎传开了。
他,就是法兰西大诗人维克多·雨果。那年他只有15岁。
此刻,当雨果被褒奖和嘉许的气氛所簇拥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却是自己的母亲。因为当他信心百倍地踏上人生旅途时,他认为对于他的才华和将来的光荣,世上至少有一个人不抱怀疑,这个人就是他的母亲。
雨果出生于一个职业军官家中,祖辈几代人没有一个从事文学创作的。他是在母亲的引导和培育下,依靠自己的聪慧和勤奋叩开文学大门的。
母亲性格坚定,不受羁束,精神饱满的脸上略带点儿骄傲。如雨果在一首回忆童年的诗中所说:在我金色的童年——唉!它转瞬即逝,花园、老教士、母亲是我的老师。
她既不愿自己的儿子们当讼师,也不愿让儿子们成为官吏,她只愿他们成为大作家。日复一日,她让两个儿子自由自在地在小房间里工作。晚饭后,他们随她一道去散步。
母亲对他在思想品德上管教是很严格的。有一次,雨果看到别的同学穿着时髦的服装,不禁动了心。但是,一向在精神需要方面对孩子有求必应的母亲,很不以为然地提醒雨果:“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学,而不在他的衣饰。”
在雨果小时候,母亲每天只给他两个苏(法国货币,一法郎的二十分之一)。雨果从不乱花钱,渐渐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他用的笔记本子,都是自己买纸用线订成的,他就在这样的本子上练习写诗。只是从第十一个本子起,他才开始保存自己童年时代的作品。他们两个兄弟都是以诗歌来表达对母亲的敬意。母亲因为不能把孩子留在自己的身边,便常去学校看望他们。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其他方面取得成绩后,兄弟两个都只想到:“这可以引起母亲的高兴。”
14岁时,雨果就献给她一部诗体悲剧《伊尔塔麦娜》。诗中有这样的诗句:
啊,妈妈!请屈尊和悦地看一眼,这微不足道的习作。
这些花朴素、自然,一如我心。
妈妈,谨将其中一束献给您。
当时,雨果创作诗的题材不外乎是一个正统国王战胜了篡位者。从写作技巧上看,连雨果自己也认为“写得糟糕”。但他的母亲却不这么看,她从一个能如此罕见的努力、坚持不懈的年轻人身上,看到儿子的未来,她热切地期待儿子的杰作问世。
雨果的母亲要求儿子们顺从、有礼貌和守时守信。他们都照着母亲的要求做了。雨果曾经回忆道:“严厉的、有保留的温情,正常的严格的纪律,既不让孩子们放任自流,也不使孩子们事事不知。经常进行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严肃的谈话,这便是那种如此深沉、专注、细心的母亲爱的主要特征……”
母亲决定不让他们去寄宿学校,让一位老教师教他们拉丁文,并且还在一个阅览室里注了册,以后便经常打发孩子们去那里为她挑选书籍。他们趴在地板上,发现了卢梭、伏尔泰、狄德罗等人的著作,以及航海见闻一类的读物。雨果正是从小时候产生了涉猎奇特和对稀少读物的爱好,他小时候读过的许多书,都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小说和戏剧的题材。
雨果爱写诗,但学校老师不允许,硬用习题压他。母亲觉得孩子写诗没有错,正当的兴趣父母应当支持。她鼓励儿子抛开那些无价值的习题,去从事心爱的诗歌创作。
17岁那年,他参加诗歌创作奖比赛。母亲觉得这是让孩子锻炼的好机会,就鼓励他积极参加。可是,母亲突然生病,雨果日夜守护在母亲身边,耽误了写作。母亲从昏迷中醒来,第一句话就关切地问:“诗集寄出没有?”雨果说:“因为照顾母亲,我没有写。”母亲因为自己影响了儿子的事业而感到非常不安和痛心。雨果知道母亲难过,等她睡着以后,便在床边做起诗来。清晨,母亲睁开眼,看见床头上的诗稿,心满意足地笑了。她对雨果说:“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毅力才行!”
雨果在一夜之间写出的诗,名为《亨利四世铜像修复颂》。在那次比赛中,这首诗竟然夺得首奖——金百合奖。
雨果在母亲的教育下,诗才发展很快。朋友们知道内情的,都说他母亲是位“文艺女神”。的确,正是她,培养、造就了这个天才的儿子。
1821年夏天,母亲因肺炎不愈而去世了。夜晚,刚满19岁的雨果,独自一人站在公墓旁,悲哀得抬不起头来,母亲的声音仿佛又出现在他的耳边:“勤奋耐劳,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
216年前的今天,维克多·雨果出生在法国白桑松。83年后,雨果辞世。他的一生,几乎跨越了整个19世纪,经历了所有发生在法国境内的大事件。
如大革命的爆发,路易十六走上断头台,拿破仑称帝等等,因为抨击拿破仑称帝,他又流亡国外。雄浑状况的《悲惨世界》的诞生与此有关。
在多年之前,我重读《悲惨世界》,读到第五部“冉阿让”卷“不眠之夜”第二章,看到“冉阿让的手臂仍用绷带吊着”时,不免生出一些感慨。
在整部小说中,冉阿让是我最喜欢的人物,最心疼的是珂赛特,而最佩服的则是米里哀主教。有了米里哀的善举,才改变了“逃犯”冉阿让,让他一生向善,践行着善的信条。
雨果的《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是我的文学启蒙书,大概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读过他们。我很幸运,自己的文学启蒙是十九世纪的伟大作家们,如雨果、巴尔扎克。他们的悲悯,让我感受到文字与故事的力量。
2015年,我把“冉阿让”与“珂赛特”搬到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上海,写了一部短篇小说《珂赛特的眼泪石一夜》。
最终,这篇小说获得郁达夫短篇小说提名奖。小说里面提到小时候阅读《悲惨世界》的感受,以及化用了“珂赛特”的名字,是为致敬雨果。
雨果的伟大与悲天悯人,毋庸置疑。与普通读者不一样,作家对作家的认识,会更加自我与“自私”。最后,抄一句《悲惨世界》的话,来传达我对雨果老先生的喜爱:
他睡在我身边一个夏天。他给我带来无穷惊喜。他随手摘去了我的童年,当秋天到来,他却消失不见。我仍然梦想他会回到我身边,我们还能相守一生。但总有些梦无法成真。总有些风暴把人摧毁。
夏天,当白昼消逝,铺满鲜花的平原
当四面八方飘来阵阵醉人的芳香;
闭上眼睛,听到的嘈杂声似近又远,
似睡非睡,便进入一处透明的梦乡。
星星变得更纯洁,夜色显得更美好;
天穹幽幽,又朦朦胧胧,又若明若暗;
温柔苍白的黎明,因为时间还没到,
似乎整夜都徘徊在天边,通宵达旦。
(程曾厚译)
赏析
这首非常美好的写景抒情的小诗选自《光影集》。19世纪40年代,雨果出版了四部诗集: 《秋叶集》、《暮歌集》、《心声集》和《光影集》,他说第四本是“前三集的继续,只是在《光影集》里,也许视野更宽阔,天空更湛蓝,安静更深沉”。在这首关于夏夜的小诗里,可以看到诗人将心灵沉融在自然之中得到的宁谧一刻。
诗歌的第一段,从视觉、嗅觉、听觉各个方面来感受夏夜的气息。诗人用一种舒缓自然的笔调,铺展出一幅画卷: 铺满鲜花的平原,四面八方而来的芳香。在让人陶醉的气氛里,他闭上了眼睛,将自己沉浸于自然美好的季候之中,于是听到“似近又远”的嘈杂声——这是什么声音呢?他没有去想和写,但是读的人却能在微混的声响中,觉察到被晒暖的土壤又变凉的声音吧,小虫子唧哝的声音吧,草茎在风中落地的声音吧……有过一点农村田野生活经验的人,我想是能特别领会雨果笔下那“四面八方”的、“似近又远”的气味声响的,大自然是混融一体的,是“天籁”,而在这样的天籁里,人会变得欢喜与卑微,想也混融到这一体里去。“似睡非睡,便进入一处透明的梦乡”,是心灵慢慢沉静下来,带着一丝儿夏天的慵懒。“透明”这个词真好——让人觉得,睡与醒之间是没有边缘的,梦与现实之间也是没有边缘的,只是自个人在夏夜里把自己放到梦里了,而这梦,又是真的啊。
于是就在这样的睡与非睡,梦与非梦里,时光慢慢地流逝了。——在这首短短的小诗里,其实是有一个暗暗的时间性的,从黄昏,到夜晚,到黎明。夏夜的星星如此明亮,而在诗人的笔下,用了一个形容人的心灵的词来形容它:“更纯洁”。当“我”沉浸到“物”中去时,“物”也带上了“我”的精神。这是中国诗学里“物我两忘”的境界,所谓“不隔”,雨果此时何尝不是如此呢?在诗歌的疆域里,的确是没有国别的。
他这样形容天穹: 是“幽幽”的,“朦朦胧胧”的,“若明若暗”的,都是非常写实而又洋溢着诗心的。——在描写大自然的诗歌里,常常能够看到的是,越是尽力地去写实,投入到自然中去感受,就越有盎然的诗意。这是大自然的自身的诗意在语言里的呈现。而诗歌的最后一句美好极了:“温柔苍白的黎明,因为时间还没到,/似乎整夜都徘徊在天边,通宵达旦。”这句诗,美好地几乎有了一种忧愁: 为什么忧愁呢?是因为那通宵达旦地徘徊的,似乎不仅仅是黎明,还有一个诗人,他在凝驻着的、又流逝着的夏夜里徘徊着,不愿离去?——而这个解释,依然太狭隘了,也许所有美丽的时刻,在让人欢喜与沉迷的同时,也总是带来温柔与感伤吧。只是诗人能将这样的景象、这样的情绪化为诗歌,让读诗的人,共同做一个六月之夜的,透明的梦。
(苏七七)
《小爸爸》
文章导演,文章、马伊琍等主演。
一个生长在美国的男孩夏天回到国内来找并不知道自己的存在的爸爸的故事。
角色:于果(夏天的“不靠谱”爸爸)
演员:文章
,谢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