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力学之父”郑哲敏成功三部曲

“爆炸力学之父”郑哲敏成功三部曲,第1张

1960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北京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操场上,围着一群物理学研究员。此前两分钟,研究所所长钱学森组织了一次爆炸实验:他制作了一套爆炸装置,由专业人员引爆后,一块马口铁立马变成平底碗。他的思路由此展开,目光从每一位学员身上扫过,最后停留在一位中年男子身上。

“小郑,你过来一下!”

若有所思的小郑随钱学森到操场一角。他首先发问:“所长想谈刚才爆炸成型的事吗?”

钱学森点点头。

郑哲敏(右二)与科技人员讨论工作

“其实,爆炸既然能成碗,就能成核武器的模具,这对核武器的研究很有帮助!”小郑思路很清晰。

钱学森很欣慰,因为小郑到力学研究所才两年,刚从副研究员转为研究员。他再次打量这位来自北方的精干汉子,就像丈母娘看女婿般越看越喜欢。思忖良久,钱学森郑重地说:“用爆炸生成我们所需的形状,这将是力学研究的新课题,姑且命名为爆炸力学吧。这个东西交给你,有信心吗?”

小郑使劲地点头。从此,他后半生爆炸力学研究生涯拉开序幕。若干年后,小郑成为闻名世界的“爆炸力学之父”,力学界的泰斗,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学院和美国国家工程院三院院士。他大名叫郑哲敏,广为业界传颂的是他成功路上的三部曲。

一、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郑哲敏生于1924年,老家在山东济南。他出生商人家庭,父亲郑章斐对他影响很深。郑章斐吃过不少苦,后来进城当学徒,千辛万苦做起钟表生意,让时人称叹。鉴于当时商人的地位不高,郑章斐要求小哲敏以后不要经商,而是学技术,最好“实业救国”。13岁时和父亲的一次谈话影响很深。

那时,小哲敏、哥哥和父亲三人住在成都。一天,父亲把小哲敏叫到身边,严肃地问:“你对拆表、装表很感兴趣吗?”

小哲敏老实回答:“是呀。没事的时候,就拆拆、装装,很简单的事儿。”

父亲缓缓说道:“感兴趣就好。你想过没有,以后是当修表匠,还是搞科研?当然不能卖表。”

小哲敏认真想了一下说:“搞科研,当科学家!”

父亲很高兴:“不管你选择什么,我都支持。只要你认准一个方向,就不要摇摆,不要总是改变。对于年轻人而言,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所以,你要尽快订下自己的目标。”

许多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郑哲敏在专业选择上就走了不少弯路。21岁,他在西南联大学的是电机工程专业,学了一年后就转为机械工程专业。这段时间,青年郑哲敏其实是迷惘的。1947年,他到清华大学当助教时,有幸遇到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科技三钱”之一的钱伟长。钱伟长的名师风范,对科学的执着深深地影响着他。钱伟长在机械系开了一门课,叫应用力学,郑哲敏只听了一堂课就深深迷上了。半年后,由于表现突出,他留校任钱伟长的助教;次年,他获国际扶轮社奖学金,并由钱伟长等推荐到美国加利福利亚理工学院深造。

1948年9月,郑哲敏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留影。

郑哲敏经过探索,选择力学研究之路,这一干就是60年。想当初,如果他的职业定位不准确,选择方向不对,或许没有此后的精彩:1949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的他,一面刻苦攻读,一面准备回国;1955年,他与同学回到祖国,任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56年,他任力学研究所弹性力学组组长,全力研究水坝抗震;1960年,他受命研究爆炸力学……

二、遇不到数十次失败,绝不会成功

从接手爆炸力学那一刻起,郑哲敏就知道自己面临的将是怎样一条坎坷路。他曾听科学家王中林说,科研有突破那一刻是最美的,就像作家辛苦创作的文字被发表一样;突破之外,多是枯燥与乏味,以及独自品尝失败的滋味。

具体在爆炸力学上,郑哲敏最苦恼的是,他以前没见过炸药和雷管,也不知道爆炸怎么搞,引线怎么点。毕竟那是危险的项目,很容易受伤。还好郑哲敏天生胆大心细,摸索几次后就找到了门道,也会一些基本的操作。

会点引线,知道地雷构造的郑哲敏经过思考,决定用爆炸生成汽车零件:“炸”核武器不易,“炸”个汽车总行吧?带着这种兴奋劲,郑哲敏和同事一起来到北京汽车厂,向厂长申请,要“炸”一个汽车后盖。

新中国反步兵地雷的构造

当时人们思想“开放”,连亩产稻谷一万斤都成为“常识”,听说“炸”个汽车零件也没多大惊奇。厂家提供了一套钢板模具,郑哲敏则带人研究爆破方案。20天后的某个中午,郑哲敏在工厂小院,小心翼翼地点燃引线。“砰”地一声巨响后,只见那套模具彻底变形:不但没达成理想的样子,连模具也大面积损坏。

一股失落与挫折涌上心头。郑哲敏失败了!

经过一天一夜反思,郑哲敏决定降低难度,从头再来:“炸”个汽车后灯罩。经过一个月的摸索,郑哲敏再次在同一个地方点燃引线。那知巨响过后,炸出来的只是一个黑不溜秋的圆桶!

“我居然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不能再这样了!”郑哲敏把自己关在屋里反省:是自己太心急了?还是自己没进行系统研究就开始实践,从而本末倒置了?抑或不应该选择汽车零件作实验?

痛定思痛,郑哲敏带着小组成员回到实验定,静心研究。此后,还遇到不少失败,但他总会总结经验,继续前行。四年后,经过无数次的爆炸实验和计算分析,郑哲敏独立提出一种新的力学模型——流体碳素性体模型。这种与国外同行同步提出的模型,为我国首次地下核试验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爆炸力学学科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1971年,从干校返回中科院力学所后,郑哲敏继续致力于爆炸力学的研究,经过十年努力,郑哲敏先后解决了穿甲和破甲相似率,破甲机理、穿甲简化理论和射流稳定性等一系列问题,大大改变了中国常规武器的落后状况。由于郑哲敏在爆炸力学上的卓越贡献,人们称他为“爆炸力学之父”。

郑哲敏发表讲话

值得一提的是,郑哲敏研究的爆炸力学不仅是为我国国防力量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国家经济建设上同样也是功不可没;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港口建设中,郑哲敏就利用爆炸原理解决了构筑防波堤问题,为国家节省资金上亿元。后来,在三峡三期围堰爆炸拆除方案的研究中,郑哲敏再次发挥所长,提出并详细论证了爆炸拆除的倾倒方案。在一次又一次的爆炸中,郑哲敏精确掌控了爆炸的各种机理,使爆炸成为一种经济建设的手段,为了国家建设的需要,他开辟了爆炸加工,瓦斯突出,爆炸处理水下软基等关键技术领域,解决了国家多项重大工程建设的核心问题。

三峡三期围堰“天下第一爆”爆炸瞬间

三、会工作,更会生活。

世界上有些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上成就斐然,但个人生活却一塌糊涂。郑哲敏则不然。他不但会工作,更会生活,长寿就是最好证明。

年届九旬的他每天生活很有节奏:早上洗衣、做家务,再到国家力学所;下午上网两小时,或出去散散步。闲暇之余,他会看一些关于哲学、科学史方面的书籍,听听巴赫或贝多芬的音乐。

最让人称道的是郑哲敏与夫人卢凤才之间相敬如宾的感情。两人结婚几十年来,相濡以沫,很少红过脸,更不用说吵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郑哲敏包揽了家里的大部分家务,比如洗衣机、晾衣服。“家务事是我们的共同语言!”卢凤才曾自豪地对朋友说。

最难得的是两人的相互鼓励和支持。2013年1月18日,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郑哲敏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当天上午领完奖,中午回家时,卢凤才的第一句话就是:“老郑不错!我要向你学习呀!”卢凤才是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她的一句话,让郑哲敏脸上立刻溢满阳光。毕竟,家人的夸奖才是最大的荣耀。

郑哲敏(右一)出席小行星命名活动

生活中,郑哲敏对许多东西都感兴趣。比如,赴宴途中,他看到瓦工师傅,就会去问这个怎么砌砖怎么弄;有空时,还要到单位的炊事班去做饭,做的时候他就告诉大家,一二百人用的锅那么大,炒菜不均匀,消耗能量太大,建议按照空气动力学的原理,换种炒法。

晚年的郑哲敏,把工作的目标订得更高。据消息透露,他目前正着手于研究天然水合物(即可燃冰)。这种耋耄之年仍向新能源挑战的精神,是郑哲敏成功的最大秘诀,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最宝贵品质之一。

我有一个堂哥,叫“郑财”,他是个走街串巷的木匠。郑财为人随和、乐于助人、喜欢热闹场合和开玩笑。在我们村里,无论哪家遇到需要人手帮忙的事情,都能看到他活跃的身影。他今天在帮邻居搭棚子、明天又在帮别人晒谷子,他忙里忙外,干得比主人还卖力、还起劲。

只要有人请他帮忙,他总是有求必应,宁愿丢下自己家里的事情不管,也要跑过去帮助别人。为此,他老婆没少和他吵架。我堂哥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在我们村里得到了一个“郑财是个好人”的好名声。

被村民夸奖

因为郑财喜欢开玩笑,随和得不分老幼,所以村里的小屁孩都敢当面称呼他为“老郑”,他也不生气。有一次,他在一个村民家里打家具,不小心,刨床把他的手指割伤了,伤得还蛮重。他在家里养伤期间,以前他帮助过的村民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

当我回家探望他的时候,他当着我的面,大骂那些村民没有良心。我安慰了他一番后并告诉他:“其实问题出在你自己身上,因为你待人太善良、过于热心肠,怨不得别人。”

▍一、要明白这个道理

1、重感情热心肠的人的显著特征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有一种重感情、热心肠的人,在他们身上有三个显著的特征:

(1)把感情看到比什么都重要,总是替别人考虑;

(2)热心快肠,凡事有求必应。他们帮助了别人,会感到非常地满足和开心;

(3)他们为了好人缘,宁愿自己吃亏,也要成全别人、从不让别人为难;

为了帮助别人,宁愿自己吃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感受:

你辛辛苦苦通过搬砖挣来的钱,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来花;如果你侥幸地发了点意外之财,你就会毫不吝惜地把这些钱花出去。

2、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人际交往中,无论是对待亲情、友情还是爱情,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越容易得到的东西,就越不会珍惜!

就拿男女谈情说爱的过程来举例:

你邂逅了一个让你神魂颠倒的女孩,如果女孩为了考验你的真心和诚意,故意吊你的胃口,给你一种若即若离、欲拒还迎的感觉。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之后,终于把这个女孩追到手了,你肯定会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爱情。

欲拒还迎

如果你用几块饼干、几句甜言蜜语哄了哄这个女孩,女孩就毫不害羞地向你投怀送抱。这种轻而易举就得来的廉价“爱情”,通常你是不会珍惜的,你反而会觉得这个女孩非常随便和轻浮。

▍二、帮助人,要把握好原则、讲究技巧

当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如果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的确有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帮助别人要把握好原则、也要讲究技巧。

1、在学校时,老师教导我们说:“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你不能傻傻地将这句话当成教条来看待,“好人”不一定就有“好报”,否则不问青红皂白、不看对象地帮助别人,不是上当受骗、就是给自己惹来一身的祸患。“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去帮助值得我们帮助的人。

2、一定要明白“物极必反”的道理。做人不能太善良、太好说话、太好使唤,否则你在别人的心目中,就活成了一个笑话。有原则有底线的拒绝,反而能让别人对你感恩戴德、能让别人对你充满敬畏之心。

拒绝

3、当别人请你帮忙的时候,假如你手头正好有急着要办的事情,你不能丢下自己的事情不管,去给别人帮忙;如果你很爽快地答应了别人,就应该表现出非常乐意的样子,而不能给人一种面有难色的表情。否则,即使你给别人帮了忙,别人也不会领你的情、记住你的好。

4、老话说得好:“升米恩,斗米仇”, 在别人身在危难之时,你给他很小的帮助,他会对你感激不尽。假如你有求必应,给他的帮助太多,让其形成了依赖,一旦你停止了帮助,他反而会怨恨你,甚至和你反目成仇,因为他已经把你对他的帮助和救济看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工人和带班的吵架后被放半个月假和法吗

百事通小郑一问就明白

服务人数

1091

应答时长 10分钟

提问

摘要这样确实不合法,但也不犯法。你虽无过错,但吵架的两个人牵连到了你,你们三个都对公司秩序起到了影响,经理为了维护公司秩序,保持公司正常工作氛围,才将你们共同放假。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05-19

工人和带班的吵架后被放半个月假和法吗

这样确实不合法,但也不犯法。你虽无过错,但吵架的两个人牵连到了你,你们三个都对公司秩序起到了影响,经理为了维护公司秩序,保持公司正常工作氛围,才将你们共同放假。

公司不能随便放长假,如果没有合理合法的理由,工资应当照付。如果进行经济性的话停产、整顿等需要放假的,要做备案,可以支付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80%的生活费。企业能无故放假给员工,但是应支付相应工资。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二条规定,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则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若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我的教育故事征文(精选8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跟征文打过交道吧,征文要求篇段合乎格式,字数合乎规定。还是对征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我的教育故事征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的教育故事征文 篇1

 每当我一想起那件事,心里便会觉得美滋滋的,总会不由自主地回忆着……

 那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特殊的考试,那件事使我受益匪浅。

 一个星期六的早晨,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火辣辣的太阳斜射着大地。一大清早,妈妈便把我从床上“拎”起来,说是要带我去考试。我疑惑地想着:考试?今天不是星期六吗?考什么啊?我心里打了一个大问号,同妈妈去了。一路上,我追问着妈妈为什么要去考试,可妈妈总是应我:“去了就知道啦!”我被她逼得无可奈何,只好知难而退,闭上了嘴巴。

 妈妈领我到了一座很高的山脚下,对我说:“好我们上去吧!”“啊?”我惊讶的叫道。“上去?爬上去?”“对!怎么了?”妈妈疑惑地望着我。“这。这么高……高!”我怀着紧张的心情指着那座山说。“哎呀!别管那么多!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走!”妈妈信心十足地说。我被她的精神所感动,便与她一同上了山。

 还没到半山腰,我便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妈妈,我……我们就到这吧!我没气了!”我的汗水有如断了线的珠子似的一滴一滴掉下来。“不行,做事怎么能半途而废呢?接着爬。”妈妈皱着眉头说。我拿她没办法,只好继续向山顶。

 过了好长时间,我们终于爬上了山顶,我和妈妈都累得上气接不下气。“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妈妈问我。“我?我……我从中知道了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完成,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对吗?”对,这次考试通过了!成绩是优!“妈妈说时脸上露出了欣慰和笑。”啊?您说的考试就是这个?“我迷惑不解地问。”对呀!“妈妈笑了,我也笑了。这时的天格外的蓝,山格外的绿,好像伸手就能摸到云朵。小花、小草们在向我招手,太阳在向我微笑……

 啊!这真是一次特殊的考试啊!这次的考试让我受到了书中得不到的教育,它像一个警钟一样时刻提醒着我,永不停止。

我的教育故事征文 篇2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培养我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从生活中许多小事做起。大家一定对文明守则不陌生,不打人,不骂人,不和同学起争执,不和同学闹别扭,在家多帮助父母做家务,对长辈尊敬等。但是在生活中真正做到的能有几个?这些文明守则倒是信口拈来,都能说上个一二,在实际行动中,却付之东流。我们这一代,是大人们口中所说的“小皇帝”“小太阳”,即便不是这样,在长时间家长的宠溺下,我们的意志也会被消磨掉,成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

 在学校里,我们应该把每一点每一滴的小事做好。从上学时不忘记带红领巾,到上课时的坐姿,都应该去重视,去真正做到。不要只在老师的监督下,爸妈的催促下完成,要自觉、自立。在学校里,随处可见果皮纸屑,路过的学生们,或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或是五、六年级的大孩子们,都没有去捡起,有的甚至一脚踩过去,不然就是踢到一边。没有一个人去弯腰,伸手捡起,再扔到不远处的垃圾箱里,只有三步而已。有时候,在上学的路上,可能会偶然遇到老师,我们这时候应该大大方方的向老师问好。可更多时候见到的,是我们低下头,假装没有看到,与老师擦肩而过。或许这没有什么,但却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涵养和素质,如果你行个队礼,对老师说一声,老师您好,想必你会在清晨为老师送去第一抹明媚的阳光。我们在下课时,会在走廊上谈论某个话题而兴高采烈,一不小心就导致了分贝过高,而影响了那些还没有下课的班级,所以我们在公共场所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小声说话,不要大声喧哗……

 像这样琐碎的小事还有许多,有的可能就藏在生活中,或许你多多留心,就能发现它的足迹,并加以改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养成良好的教育,是决定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

我的教育故事征文 篇3

 作为教师,我总是在不停地憧憬、设计、努力,不知怎样才是理想的教育。当你怀揣着最满意的图纸起步,一路走来,却不知道会有多少个不期而遇,偷偷改写了早年的预期。参加学校歌咏比赛那一次不期而遇的经历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没有尊重和信任,就没有教育这一真理。

 那是一个枝头绽放蓓蕾的春日,为迎接学校举行的歌咏比赛,我们班要选出参赛曲目和男女主持,我向学生说明缘由后,参赛曲目很快就定了下来,同时我指定了两位读书感情比较充沛的小A、小B来担任,却没想到小B因为怕同学说闲话死活不愿与女生站在一起,这可令我大吃一惊,这怎么办呢?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既然他不愿意,我何必强求呢?正当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到了快要起哄的时候,我当机立断,干脆采取自我推荐法,“咱班男生还有愿意当小主持的吗?”班内顿时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举手的。

 正在这时,有一位同学开玩笑地说:“老师,小C愿意。”“小C?”我再一次被震住了,这个到处惹是生非、不思进取、以“捣乱”出名的学生竟然愿意当小主持,不行,不能让他,全校有名的“人物”当主持还不笑掉大牙。可我转念一想:如果此时就打消掉他的积极性,说不定以后会发生什么“恐怖”事件,再说,他能主动地参与到学校活动中来,参与到同学们中来,鼓足了多大的勇气,说不定是转变他的一个好时机。我心里升腾起一股信念,不断地、反复地在说,让他做,相信他,他能做到。在这几秒钟的时间内,我做出了决定,清清嗓子说:“好,男生就由小C主持,老师相信他通过训练一定能做得很好。”话音刚落,全班一片哗然,而小C的眼中现出不可思议、跃跃欲试的小火苗,那一刻,我想我的决定是对的。

 放学后,我可不敢怠慢,因为在许多学生眼里也许在等着看这位后进生的笑话。我把写好后的主持词交给他,一句一句地教他朗诵,他也认认真真地学着,只不过长期不良的学习习惯使他字音不准,平翘舌不分。我并没有打击他,我把朗诵词里的翘舌音和注意的地方标出来,让他回家练习,其实我了解他,回家他肯定抵挡不住玩的诱惑,把主持词扔在一边,我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接下来想不到的事情接踵而至,小C把朗诵词重新工工整整的誊写了一遍,而且,我让他练习读的时候,他竟然把翘舌音、语气、应注意的地方读得准确无误,听他读,我高兴,我激动。我抑制住我的激动心情,对他说:“更艰巨的任务在后头,你把他背下来吧!”他却说会背了。我不由自主地向他伸出大拇指说:“好样的,你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相当好,老师为你骄傲。”小C笑了,露出了两排调皮的小虎牙。

 歌咏比赛在同学们满怀期待的心情中开始了,当看到小C主持的身影时,当听到从他嘴里吐出的流利的古诗词时,我班所有的任课老师和同学们都瞪大了双眼,简直不相信站在台上的是他,同学们在小C的感染下,更加自信,一鼓作气夺取了歌咏比赛冠军。看着小C的表现,我热泪盈眶,用什么语言也不能形容我此时的感受,感谢这一次的不期而遇,他让我相信:相信的力量足以改变思维定势、早期预期。此后的很多天,小C充满斗志地面对学习,不再违反学校纪律,对周围的同学、老师更加亲近友好,看着他一天天的转变,喜悦、欣慰早已爬上我的眉梢。

 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任何想不到的事情在学生的身上都有可能发生,而作为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相信每一个孩子,相信他们能做的比我们预想的更好。这件事深深触动了我,当这所有的激动转化为语言文字时,我深信,这件事已刻在了我的心里,永远,永远。

我的教育故事征文 篇4

 其实,自我教育能力并不抽象,他时时刻刻渗透到我们每天的教育故事中。

 在这儿,我重点谈一下我的认识:计较是少堵多引是培养学生自我修正、自我教育能力的最佳途径。小孩子们只是经验少,他们对老师生硬无感情色彩的教育语言反应最迟钝。

 记得2005年我当班主任,那日,一进门,就见我班几个学生拿着扫帚在走廊前扫来扫去,我看到心里颇是烦感:傻乎乎的,不先扫教室,在外面瞎呼啦个啥。“谁让你们在这扫啦,进教室扫去,我全然没有一点好气的说。话音刚落,几个学生灰溜溜的溜进了教室。一进教室,学生来的还不多,就见2。3个学生高声大嗓的催着要作业。

 我更是恼火:学生还没来齐收什么本子,浪费时间。别收啦,教室里又脏又乱,先打扫卫生。”我绷着脸说,刹那间,学生收作业的那股子劲顿时消失了,很不情愿的拿起扫帚扫起地来。看还没上课,就塞了一肚子气,你说这心情能好么?回过头来想:学生们做的对呀,到校后,知道先搞卫生,多懂事呀,只不过是清扫的区域有些偏颇罢啦。小孩子们收作业有什么错呀,这些不是老师的里的小助手吗?之后,我反思过,如果那日我换种口气,换终于回家与孩子交流的方,可能不会出现那种尴尬的局面。某些不良行为如果缺乏引导或引导不力他会不断反复。

 又过了几日,进了校门,只见2个学生在教室门口扫着什么,这次我们有丝毫的不满:“呀,你两来的真早,这么勤快,来咱先把教室美容一番吧。此时两个孩子高兴极了,像小燕子一样飞进了教室,带劲的扫起地来。又见一个小男孩收本子,我没有气奋:老师的得力的小助手,真负责任,现在同学们还没来齐先帮着打扫教室吧。只见小男孩很乐意的放下手中的活,去从事着自己新领导的任务。

 慢慢的,几次引导,上述现象没有出现过,教育从细节抓起,对待小孩子尽量少说:不要什么什么,并不能什么什么……要抓住时适时的引导,小孩子们小很喜欢听故事,喜欢讲道理,做了出个,做了错事,出现不良的习惯都实属正常,教师的语言导向很重要,告知小孩子们应该怎样做,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条理清晰的告知他们。慢慢的`学生挥拳和自己的做法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接受反应内化在最后的行动中。自行自控,那么自我教育能力在实践中就培养出来了。那么此时教育也就成功了。

我的教育故事征文 篇5

 屈指一数,如今从教七年已有余。我惊喜的发现: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那就去爱你身边的学生吧,像宽容你亲人的小脾气,和原谅你的孩子的恶作剧一样,去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整日和小孩子们在一起,心里年龄的确处于年轻态。当我把点点滴滴的心血化为浇灌花朵的雨露时,我惊喜地听见了花开的声音。几年的教学生涯,他告诉我一个真理:脚踏实地的当好一名小学教师是真实、快乐、幸福的。

 2011年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巧碰市里的一所重点小学招聘老师,初试复试岗前培训一切顺利,于是英语专业的我成了这所小学里的一名数学代课教师。作为教学新手,比一般老师都要卖力的多。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常见一些老师三番五次的让学生家长到校,大都因为考试成绩差的缘故,我却很少与家长交流。如果遇到学生提不会做,考分低,我就在放学后抑或是抽时间反复讲解,直到给他们学会为止。看着一年级豆大的小人,如何与他们交流我不知所措,课堂上任凭我使出浑身解数,他们依然是我行我素。所在的学校教学氛围好,教师素质高,在那样的的环境中我敬业反思,追求上进。求教,自学,终于理出了一些头绪。小孩子年龄小,一味的批评并不奏效,指导得具体有针对性,他们不喜欢强硬的口气,摆事实讲道理效果最好。记得教数学时还是辅导员,那可叫是个忙呀,精备课,精辅导,是教师的职责让我丝毫的不敢松懈。

 现在依稀记得毕业第一年教数学时班里的文文漂亮可人成绩又好很讨人喜欢。一天收到她妈妈发来一条的短信:您好,孩子在家表现的对数学兴趣不高,作业不积极,还望老师多鼓励。内容不长,我却意识到自己教学出了问题:一是课堂缺乏了趣味性,二是自己的惯性思维出现了偏差,总觉得文文是让老师省心的孩子,课堂上对她的关注确实很少。随后我革新教法,课堂上多给她表现的机会。2天之后,我又收到一条信息:老师您好,孩子现在对数学很感兴趣 ,谢谢。收到短信的那一刻,我和家长一样收获着快乐。看来,低年级孩子的兴趣来源很简单,老师的关注,就能成就孩子的喜好。

 第二年我有教会了老本行英语。小学英语课时多,我带一个年级,一个星期24节课的教学量自己从来没有任何的怨言,刚毕业时的我也真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哪里搬。

 第三年,我考上了市里的一所新学校,担任语文课并兼班主任。两年的学习成长让我意识到了教学中得到家长配合的重要性。 学生成了联系教师与家长的纽带,为了学生的的成长和发展,才引出了许多快乐与不快了的事。把班主任那一年我学会了与家长友好相处。

 我永远都忘不了第一次家访时的情景:

 临近期末,语文课赶得紧,送走学生,有些累了,于是在教室里小坐,一抬头,看到小郑(化名)的语文书在桌上放着,“这小家伙怎么这么粗心,今天有预习的作业,课本不拿怎么完成作业?对了他家我知道,正巧好长时间没见他家长了,他的学习是直线下滑,听写生字20个,仅能写出来3个……” 想着想着,我拿起书,锁上教室门直朝他家的方向。

 到了家门口,只见他爸爸和另外2个人一起打牌,我停下车说:“小郑的语文书忘带了,今天有课本上的作业,我顺便给他带来了。”也许时间了老师,手里拿着牌一些尴尬,也许是对她眼前站着的这位恰似一个小孩子老师就根本不屑一顾。我与他说话时,他依然是坐着的,捻着手中的牌,还有些要出牌的架势,看都不看我一眼。“他妈妈呢?”我问,这时邻座的一位牌友站起身来把书接了过去。见此状我强忍着,是理智让我恢复平静。“这样吧,回来我和她妈妈交流吧。说完满肚子的气极大油门头也不回的就走了。后来小郑出了车祸,我积极协助小郑的爸爸办理保险的事,还说,安心养病,回来给他补课。因为我知道作为教师就应该大度。

 所以小郑的家长不通情达理我并没有记在心上,当我手提一兜子小孩子爱吃的零食去医院看小郑时,迎候我的小郑爸已不再是打牌时的冷漠,而是心怀愧疚的感激。这种真诚的交流感动了小郑爸,在后来的见面沟通交流就显得特别尊重,对孩子的关心也多起来。小郑的学习也有了起色。我是付出了所以快乐着。

 老师是什么,家长是什么,老师和家长不是敌人,为了孩子这样一个共同的目标有缘相遇,老师和家长是永远而真诚的朋友。

 教育是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每个学生的个性不一样、爱好不一样,所具有的潜质也不尽相同。从2006教学的第四年我又教回了自己的老本行————英语。小学英语老师与音体美一样,教一个年级,如此这般的状况决定了不能真实有效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然而为了教学的顺利,我时常主动走近他们。

 我庆幸,我选对了职业。我用爱心、耐心、和高度的责任心在教育之路上耕耘着,收获着……

我的教育故事征文 篇6

 说起“师德”,感觉这既是一个“大词”,又是一个“小词”。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上所宣扬歌颂的那些师德的标兵模范,他们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的确震颤了不少人的心弦:穿着“船鞋”跪着教书的乡村教师陆永康,舍身救学生被卷入车轮的河南女教师靳伟杰……这是对师德这个“大词”最好的注解。但更多的一线上的普通教师,虽没有做出吸引媒体的轰轰烈烈的壮举,但我想:把这种德与爱渗透于日日的教学中,播撒进学生的颗颗心田里不也是对“师德”很好的诠释吗?

 给班级扣分是可耻的。

 喜欢读书,但在这读图时代,我也庸俗地喜欢读图,我之读图,常得心灵之寂静。最喜欢的还是几米的那本《照相本子》,很多小画片往往让我心头一动,思绪自是油然而生。在午间空荡荡的教室里,从作业的书山题海中抬起酸涩的眼,读读几米是一种调试,一种放松, 这天翻到了这一页:一个疲惫的掉队小孩,他说着这样的话:

 闷热的午后,我任性地坐在路边墙角,决定脱离那匆忙呆滞,永不停歇的队伍。

 转眼间,世界变得安静清凉。

 风来了,蝴蝶来了,小猫来了。

 蝉鸣了,小鸟唱歌了,我也轻轻吹起口哨。

 看到这幅图我不禁想起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新的学期开始了,我花了一天的时间,对班级纪律做了更细致的修改补充,一项项一条条唯恐有什么说不到之处,还自费把它打印出来张贴到教室前的公示栏里,要知道学校里的考评是很严格的,“优秀班集体”的荣誉是学生们引以为豪的,也是班主任非常重视的,没办法,大家都把这看成是对班主任工作能力的肯定,在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上我把这些要求三令五申,要求孩子要有集体荣誉感,要树立“给班级扣分是可耻的”这样的观念,可没想到当天下午就有路队班长向我报告:“中午放学闫翔浩没排队,是自己走的,被检查的同学发现了给咱班扣了一分!”

 一听这话我不禁有些恼火:上午刚说的你下午就违反,这还了得,不严惩以后还怎么约束其他同学?我把他“请”到我的办公桌旁,狠狠地批了一顿,责问他知不知道给班级扣分是可耻的?并勒令他写出检讨,孩子含着眼泪回去了,第二天交给我一份“检讨”:“王老师,我错了,我不该去鱼池那边玩忘了站路队,我知道给班级扣分是可耻的,我以后再也不了……”我在班内张贴了他的检讨,以“杀一儆百”,但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发现这孩子总有点躲着我,不像以前那样下了课就在我的办公桌旁转来转去,老想让我注意到他,和他说说他的小鸟啦,他的“王牌”啦……我这才意识到我的做法有些欠妥。我怎能把一个活泼爱动的孩子“格式化”呢?怎能为了一分就质疑一个孩子是否爱班集体呢?

 再静下心来反思自己:我这样做是否有自己的功利心掺杂其中呢————为了“优秀班集体”的荣誉!为了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我这样做是因为自己在工作上的进取心还是出于个人的虚荣心?我是否能把“给班级扣分是可耻的”口号换一种方式说出来呢?“遵守纪律,维护班级荣誉既是对认真这样做的同学的一种尊重,也是自己个人修养的一种表现。”可是,出于自己“师道尊严”的面子,虽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却没有向他道歉,只是在心里说了很多次:亲爱的孩子,对不起!

我的教育故事征文 篇7

 学校是什么?教育是完善人的事业,有了这样的目标定位,教育才会有理想和信仰;那么学校就应该是唤醒人性,亲近善良,远离无知,拒绝邪恶的场所。

 人人都说教学苦,在古代有“家有五斗米,不做孩子王”的说法。确实,做一个老师挺苦挺累的,做一个好教师就更苦更累了,但这是我们选择的职业,所以我们要做的只有默默工作。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虽然他们有的可能学习成绩有些差强人意,但他是运动会上的冠军,是劳动中的能手,是他主动送生病的同学回家,谁能说他不是个好孩子,又有谁是完美的呢?

 无意中我读到了一个故事,故事说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看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是哪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遛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越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孩子们对老师是宽容的,只要你对他们付出过爱心,那么你曾经对他们的冷言冷语,暴跳如雷,他们都可以原谅。他们崇拜你、爱你。我又常常想,老师也应该对学生宽容再宽容一些,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可能他们经常无法克制自己的言行,无法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一定有辉煌的未来,可是谁说一个平凡的人就比谁低人一等呢?像故事中的那个老和尚,就清楚地知道,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虽然书本知识的灌输是很重要的,但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宽容的学习环境,在鼓励学生的人格力量的成长上,个性张扬的发展上,是有利得多的。整体的社会潮流、教育氛围和工作生活压力,有时候让我们教师偏离了方向。

我的教育故事征文 篇8

 他是七(2)班的一个男孩,现在,却成为我的学生。

 那是开学后不久的一个晚上,我和往常一样在班中上晚自习。正当我和学生们交流学习方法的时候,门被推开了,进来一个胖胖的男孩。只见他圆圆的脸蛋透着顽皮,短短的黄发直立着,一身奇异的服装,典型的时髦帅哥类型。他什么话也没说,径直走向班中惟一的一个空位,做好后,看了看我,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显然,他对我的存在不屑一顾。

 我笑了,其他同学也笑了,他也不好意思地笑了,好像早已是我们班的一员。

 “他叫李晓晓,听说咱们班还有一张空位,就过来了。”班长干紧站起来汇报。我示意班长坐下,径直走到他跟前,让他自己介绍一下。

 他说他在七(2)班,想到我们班来,就来了。就这么简单。我笑了笑说:“好坦诚的孩子。可是,也不能这么随便啊!这需要经过校长批准,等我问好校长以后再搬过来,行吗?”他告诉我,他的父亲已经告诉了校长。也许,校长还没来得及通知我。

 第二天早晨,几个任课老师找来了,劝我不要留他,因为他是出了名的“捣蛋分子”。我笑了。他家长既然和领导说了,又来了,再把他赶走,不好,还是看看再说吧,不会有事的。我劝走了这些好心的老师。

 他进入我班以后,一直没有动静,象其他学生一样,按时起床,按时上课,按时吃饭,坐在座位上,认真看书,丝毫感觉不到他是个曾让老师“头疼”的学生。

 月考如期而至了,他的成绩考得很糟。情绪很沮丧,坐在位子上一动不动,显然失望到了极点。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他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

 “老师对你这段时间的表现感到欣慰,对你的成绩表示满意,老师从中看到了希望!”我笑着说。

 “老师,你就别挖苦我了,现在我的情绪很差。我从来没感到自己这么狼狈。看来,我不该进入您的班级。”他仰起头,摆出一幅洒脱的样子。我看着他,好半天没有说话,直到他又低下头。

 “我知道你是个不服输的学生,有一股好胜的性格,什么也不想失败。”我拍了拍他的肩膀。

 他实事求是地说:“早就听说您是一个很厉害的班主任,我是想来征服您的,没想到我输了。”

 “你并没有输呀,只是你比以前清醒了,意识到了自己的任务,并且想努力干好。”

 “老师,您知道吗?我是个坏学生,尤其喜欢琢磨老师。每当老师对我束手无策时,我就有一种胜利的感觉。我老是想和老师对着干。以至老师们都烦我,都不愿意要我。”他顿了顿,继续说:“进入您的班级,就是想试试您的本事,而不是想学习。没想到你让我这么顺利地坐在这里,也没想到您不给我玩攻击您的机会。更没有想到您能这么长时间不批评我,却能让我时时感到您对我的关心。老师,我服了!”

 说到这里,他笑了,我也笑了。

 “老师感谢你的坦诚,也祝贺你能走向新的起点。老师对你充满信心,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你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谢谢老师,我会让您满意的。”说完,他深深地向我敬了个礼,走出办公室。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反复思考,是接纳和宽容改变了这个“捣蛋分子”。

;

在中国丈夫的年龄通常比妻子的年龄大,封建社会时期有权有势的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老夫少妻”的情况非常普遍。

进入现代社会后,很多男人也会娶比自己年轻很多的妻子,人们对此习以为常,他们的这种行为被人戏称为“老牛吃嫩草”。

那么问题来了,男人娶一个比自己年轻很多的妻子会幸福吗?妻子比自己小20多岁是种什么体验?三个男人向我讲述了他们的经历,有人生活美满,有人担惊受怕,还有一个人感受到久违的家的温暖。

1、张先生50岁,妻子25岁,他说:“我把她当女儿一样宠爱。”

张先生是一名大学教授,他离婚多年,这些年他一直单身。

张先生风趣幽默,学识渊博,他教授的课程很少发生学生逃课的情况,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这样一个有魅力的中年老师自然不乏追求者,然而去年他和他的一个女学生结婚了,这让很多人非常吃惊。

他的妻子是他的研究生,他们的年龄相差25岁,从年龄上来讲他足以做她的父亲了,他们俩却毫不在意。

妻子很仰慕他的才华,她随时随刻都会向他请教,在生活中她既是他的妻子又是他的助手,他们一起发表了不少学术论文,是学校里为数不多的学术型夫妻档。两口子相亲相爱,无论去哪都结伴而行,真是羡煞旁人。

张先生对妻子很宠爱,他对她说话细声细语,温柔的不得了,看上去就像是父亲对待女儿。他经常说这样一句话:“我们的年龄差距这么大,她愿意嫁给我是我的福气,我一定不能亏待她。自从我和她生活在一起,我感觉自己年轻了10多岁,我现在很幸福。”

张先生和妻子虽然年龄上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他们有共同的追求和信念,妻子仰慕他的才华,他感激妻子的陪伴,夫妻俩互相扶持,相敬如宾,年龄上的差距在他们身上已经变得不重要了,这样的夫妻让人羡慕,这样的婚姻可以长久。

2、陈先生46岁,妻子24岁,他说:“我一直担心她出轨。”

陈先生是一家公司的老总,他和好几个女人暧昧不清,他的前妻大为恼火,他们闹过几次后最终离婚了。

陈先生在一次聚会上认识了马**,马**年轻漂亮,气质优雅,谈吐不俗,陈先生对她一见倾心,他对她展开了疯狂的追求,最终他抱得美人归。

结婚后陈先生的心态逐渐发生变化,起初他经常带马**出席各种正式场合,马**的形象和魅力给他赚足了面子。可是他发现马**经常和陌生男人搭讪,他多次提醒她注意分寸,马**一笑而过,说他太敏感了。

此后陈先生尽量不让马**抛头露面,不仅如此,他经常翻看她的手机,还专门派人监视她的行踪,他像防贼一样防着马**,他们因为这些事经常吵架,夫妻关系一度闹得很僵。

在一次争吵中马**愤然提出离婚,陈先生哀求说:“你那么年轻,那么漂亮,我根本配不上你,我害怕你出轨,我这样做完全是担心失去你。”

为了打消自己的顾虑,陈先生特意和马**签署了婚内协议,如果马**做出出轨的举动,他们就离婚,并且马**要净身出户。

即便签署了这份协议,陈先生同样不放心,他整天疑神疑鬼,将马**看得很严,他坦言:“我娶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年轻妻子,可是我的心里一直不踏实。”

大部分“老夫少妻”式婚姻组合中的男人都有和陈先生一样的心理,他们已经是中年人了,而妻子正值大好青春,他们担心妻子出轨,因而做出一系列荒唐的行为。婚姻的基础是信任,如果连基本的信任都没有,这种婚姻存在的意义不大。

3、李先生58岁,妻子28岁,他说:“我很感激她,她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

李先生是一位公务员,他的前妻早些年去世了,他儿子在国外工作。

李先生因为一次工伤摔断了腿,他提前办理了内退,常年需要保姆照顾。

李先生先后换了3个保姆,他对小保姆小郑最满意。小郑是农村人,她吃苦耐劳,心地善良,做饭很好吃,她把李先生照顾得特别好。

有一次李先生半夜起床,他不小心摔了一跤,头部受了重伤,要不是小郑及时发现,李先生或许早就不在人世了,小郑在医院陪床一个多月,李先生对小郑非常感激。

在随后的日子里,他不仅给小郑提高了工资,还隔三差五给她买化妆品和漂亮衣服,通过两年多的交往他们渐渐产生了感情。

那年中秋节小郑推着李先生在小区里看月亮,李先生看着圆月不禁感叹:“月亮代表团圆,可是我的身边一个亲人都没有,我很孤独。”那天他向小郑提出结婚的请求,小郑答应了。

婚后小郑变成家里的女主人,她更加全心全意地服侍李先生,她每天忙忙碌碌,不过她无怨无悔,她对李先生说:“我是一个农村丫头,我没有什么文化,我能够在城市立足全是因为你,你是我的贵人,我一定要把你照顾好。”

现在李先生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他们经常一起出去逛街,有时还去外地旅游,李先生越来越开朗,越来越乐观。他说:“我很感激她,她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我找到了活下去的意义。”

李先生和小郑是一对儿患难夫妻,起初他们是雇佣关系,在长时间的交往中他们互有好感,都从对方身上发现了优点,最终他们结合了。他们的年龄差距30岁,这并没有阻止他们相爱。他们之间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在平淡生活中积累的感情足以支撑他们走完一生。

上述三个男人的经历很有代表性,他们都比妻子大20多岁,然而他们的生活状态有很大差别,有人生活得很幸福,有人却非常苦恼,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夫妻双方的年龄差距过大通常会有很多隐患,随着婚姻的持续,这种隐患会逐渐显现出来,只有从源头上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婚姻稳固长久。

对于男人来说,能娶到一位年轻的妻子是一件美事,因为年龄上的相差,夫妻双方在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做事的方法方面必定存在差异,对此男人要多些理解和宽容,这是维系婚姻的根本。男人如果在一些事情上斤斤计较,对妻子很不信任,这种婚姻很容易出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4062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9
下一篇2023-11-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