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参与内卷确实是竞争压力下的无奈。当打工人在公司工作时,办公室的氛围很容易会让大家产生内卷的想法,因为有些同事在下班之后根本不着急回家,他们都想多做一些事情,然后多拿一些工资,那么其他人看到这个场景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采取同样的措施,因为他们想要拿到更多的工资。而且这种内卷行为不仅存在于职场当中,在一些普通的生活当中也会看到类似的画面。
主动参与其实是因为竞争压力比较大,人们都比较无奈,只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让自己获得更高的收益。办公室里的同事们不仅有相互团结的精神,同时也会互相竞争,同事亦是对手。每当工作的时候,这些人都会拼尽全力拉拢客户,即使是同事的客户也会毫不犹豫的抢过来,而在这种时候老板一般也不会出面劝阻,他们非常期待员工能够有这种互相竞争的精神,这种方式可以给公司带来更多的收益,带着公司步步高升。而这些打工人群丝毫不觉得自己落入了老板的陷阱,他们在下班之后依旧互相的卷。看到对方不下班,自己就一直待在工位上,也在努力的工作。他们也不想,但是最后拿到的工资肯定是非常少的。
内卷已经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社会行为。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在办公室当中有所体现,学生群体以及宝妈群体当中都能够看出来。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如果有一些学生正在下课的时候努力学习,其他的学生看到这种画面肯定也想奋力直追,尤其是在寒暑假的时候,有些人嘴上说着没有学习,但实际上偷偷的在家里学习。还有很多宝妈在照顾孩子的时候,也都会让孩子早早的接受一些教育,他们经常在一起互相攀比。
现在这个社会节奏确实是比较快的,很多人也不得不融入到这种内在情况中,当这个世界上不正常的人多了,正常人反而会成为不正常的人。
“内卷”这个词最近一直很火,不知道什么意思的同学请自行百度,这里不再赘述。
新闻媒体、社交媒体、短视频媒体,一时间恨不得所有媒体都出来告诉你, 中国开始内卷了。
感受明显当属一众打工人,有工作的感觉到未来没啥发展了,没工作的感觉工作难找了,想通过跳槽升职今年更是难上加难。
35岁的打工人遇见了前所未有职场歧视,以前社会上认为35岁左右的人是正值壮年,现在却突然变成了那句老话“人过三十,天过午”了,古人诚不欺我也。
这个话题一直是最近一年职场上很热门的话题,无论在论坛里、媒体里,HR总是能说出1、2、3、等等,不用35岁人群的理由,主要总结就是几点:
1、可塑性较差
2、自主意识较强,不好管控
3、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大,可能无法承受高压工作强度
4、 要是女性,未婚的说你不是来混产假的吧,已婚的说你要照看孩子没精力
5、工资要求普遍偏高
总结一句话,公司想要的就是——便宜、好用、事少、年轻
于是2020年-2021年,35岁群体好像集体失业了
社会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还是资本终究主导了主流价值观,也许各有各的评论。
但我认为 任何价值都需要时间的沉淀
在我看来,中国被贴上制造大国的标签太久了,以至于中国的大多数企业,仍然认为,他们缺的永远是一台年轻的机器,而不是破圈的智慧。
内卷突如其来,很多人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卷进来了,惊恐地发现为自己画地为牢的圈,并不牢靠。
怎么办?
迈出去再给自己画个适合的圈,媒体界的学术名词称为“ 破圈 ”
于是各种副业兴起,国家也要求企业给副业让路,大家高喊“我要做个斜杆青年”
可是咱们用正常人的思维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
老板:下班,别走开个会
你:不行,我家店等着我接晚班呢
你觉得你的老板会怎么对你?
咱们得明白一点,人的精力有限,搞副业或多或少都会对主业有些影响,所以最开始,所有的副业基本都是地下产业,直到副业有了一些成绩。
没有人一开始会大张旗鼓地告诉老板和同事,我搞副业了啦。
任何副业都是通过时间进行价值积累的
你会说: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
可没人告诉你,资本的风太快,你追不上,任何现在在风口上飞的猪,前期都有最底层的价值积累,还是那句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不要让“幸存者偏差”蒙蔽了你的双眼
找到自己的优势,以优势为副业,努力打磨,才是正确的副业之道。
斯蒂芬 金在他的书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你如果不能乐在其中,就不能成器,还是趁早探索其他的领域,也许还有更高的天赋和更多的乐趣等待你的挖掘”
知道抖音为啥要搞兴趣电商了吧。
又是无聊的一天,很多人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这样想着,尽管内卷、破圈,副业这类的信息每天都会攻击着我们的大脑,试图叫醒还在沉睡中的人们,告诉你,时代的转弯已经开启。
但是,大多数人仍然逃离不了温水煮青蛙魔咒,一边感叹着无聊,一边又在享乐中一次次沉沦。
无所谓对错,只有自己的选择。
内卷卷不走你的能力,破圈也不是你唯一的选择,35岁的你只要还有梦想并坚持努力,总有一天无聊也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灵感,加油吧,打工人。
内卷本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更高级模式的现象。2020年下半年,有几张刷屏:有人骑在自行车上看书,有人边骑车边用电脑,有人床上铺满了一摞摞书……“边骑车边用电脑”的同学被称为“卷王”登上热搜。“内卷”流行开来,高校学生用它指非理性内部竞争。
EMO是“emotional”的缩写,情感的;情绪激动的。“我emo了”这一网络语,常被用来形容负面情绪,比如:我颓废了、不开心、郁闷、失落等。除此之外,随着“我emo了”一词在网络上越来越流行,也赋予了该词新的含义,有时并不代表任何含义,仅仅用来表达开玩笑或者自嘲,有时更像是一句口头禅。
skr:拟声词,来自汽车轮胎快速起步或漂移时摩擦地面的声音,用来表示“准备好,要开始了”!现在很多人在发言结尾都使用了“skr”结尾,一般为了表现相当魔性和幽默,看起来比较有意思。
主要表示的是你太厉害了,你太牛了之类的意思。现在skr的意思越来越多了,比如“热skr(死个)人了”、“你真skr(是个)小机灵鬼”。
Yyds即永远的神的缩写,常被粉丝用来赞赏自己的爱豆。在出圈以后,yyds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大,不仅可以用来赞美人物,也可以用来赞美美食、事件等等。总之,一切皆可神yyds。
绝绝子
绝绝子有两个意思:太绝了,表示好极了;太绝了,表示差极了,用于嘲讽。”
除此之外,它还衍生出了一种独特的“XX子”系列文体,像什么“无语子”、“寂寞子”啊之类的也有。
你知道吗?讲好一个故事,能提高很大的沟通效率。
"它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说嗯,怎么说呢?就是比方说啊"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你是不是也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明明心里知道想要表达的意思,可嘴上就是说不出来,不知道该用什么词句精确地描述好。说了老半天,好不容易让对方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个意思啊”
这个时候,你可能有点懊恼:“唉,我的表达能力怎么这么差劲啊!”或者,“我的语文水平好像还不如上学那会了”
其实啊,你真错怪自己了,这种情况和你的表达能力、语文水平没有关系。原因出在于你的思维模式的选择有问题。一般情况下,在我们需要解释一个相对抽象事物或概念的时候,我们会本能地调动抽象思维的能力,试图用高度精炼和概括的话来让对方明白。可是要在短时间精准解释清楚一个抽象的概念,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有句话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形容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比方说,我现在问你:“ 什么是内卷 ?” 我估摸你即使费老半天的时间去组织语言,也未必能解释得清。查找一下度娘,最官方,最标准的解释是这样的——
内卷,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更高级模式的现象。
——可你把这句话说转述给别人听,对方恐怕要崩溃了!
知乎上有个解释,倒是很有意思:
“ 看**,为了获得更好的视野,一个人先站起来看了,被他挡住的人不得不也站起来,最后大家都不得不站起来看**,只有第一排的人坐着 —— 这就是 ‘ 内卷 ’。”
你可能会问:这样解释准确吗?不一定!但是人人都能明白其中的意思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把抽象的概念做了场景化、情节化的处理,让你能体会到其中的那个意思,那种味道——其实,这就够了!至于准不准确——反正又不是考试中做名词解释——别人明白就行了!
这种“把抽象的道理、概念,赋予真实场景”的思维方式,就是故事思维。
——像这位同学用“小伙子向姑娘表白”的例子来解释“广告顺滑”的含义,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故事思维的应用。
所以,当下次别人向你讨教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时, 请立刻放弃用语言解释的想法,脑子里要马上呈现出一幅生动的故事画面,向他娓娓道来
内卷,从网络衍生出来的网络流行词,让我们来看看他的定义
指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
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竞争激烈,你写的多,那么我就要写的比你多,无论是哪一方面,我都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内卷的现象最严重的场景,就是发生在学校内,大多数学生在校内有很多的比赛,以及实训作业,为了能够更好的突出自己的能力,以及评奖评优,学生们都想尽办法内卷。
第一,作业内卷。老师要求写2000字,同学写了2500字,可却偏偏有人写了3000字,难道这不卷吗
第二,舍友晚上以为你在床下玩手机,哪里知道你是在通宵熬夜看书,提升自己。
第三,去图书馆学习。这就是典型的凡尔赛形式的内卷。
联网经济内卷化严重
近几年“内卷化”被大众熟知,无论是新闻媒体还是高校教师都在倡导我们应该积极打破内卷化。内卷被解释为:人们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竭尽所能,以此取得少量竞争优势,挤占其他竞争者生存空间,造成精神的内耗和浪费。内卷化现象在近两年疫情下表现的更加明显,内卷化也一直广泛存在在就业市场,这也就是我们是一代代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难找到工作,大家竞争力都不约而同指向很多类似的技能,技能相同只有掌握程度有区别,这就是内为什么说互联网经济内卷化严重? 最近社区团购的事情被人民日报批评:我也感到悲哀。参与社区团购的无疑都是互联网巨头公司,在掌握了如此巨大社会资源下居然还在着眼于垄断资源,这样的做法与我们印象里高大上的互联网经济大相径庭。这也是互联网经济内卷化的表现之一,不想着如何提升经济和科技实力反而着眼于最底层的鸡毛蒜皮。仔细回想一下我们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巨头公司相争的场景,也很久没有听见我国企业战胜海外公司的消息。
更可悲的是很多制造业也开始走上互联网公司的套路,近两年完美日记的风可谓是刮过中国每一个社交平台。完美日记的营销方式与滴滴公司有极高的相似度,我们可以理解为完美日记开创了彩妆品牌的新营销模式,但这也是制造业走上互联网公司模式的典型例子。不关心品牌核心竞争力所在——产品质量,而着眼于抓住消费者眼球,攻占社交平台,这样的路不会让任何一个制造业公司取得最后的成功。
“内卷”一词想必大多数人并不陌生,尤其是当今时代的青年人。在《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的2020十大流行语中,“内卷”赫然在列。与“打工人”“凡学”“后浪”这种通俗易懂的词汇不同,“内卷”乍一听给人一种动态之感,似乎将卷入看不见底的黑洞的可怕场景展示了出来。
内卷,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内卷”最早的“出处”是几张名校学霸的。现在很多高校学生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这个词在大学生中广为流传、屡次出圈,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网络讨论。
引用余盛峰在《中国青年报》上的一段话:“年轻人内卷情绪的滋长,部分是源于他们对奋斗的方向和自身未来感到迷茫。随着竞争门槛日渐抬高,人们付出的越来越多,却未必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当工作难以与更高远的人生价值发生关联,劳动也就陷入了自我空转的状态。”
作为当代大三学生一枚,我可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个词语的骇人之处。高绩点成了身边每个人生存的唯一目标、稍一松懈便为自己浪费了一点学习时间而自责愧疚、公众号里有关“保研学霸”的推送总是阅读量最大的、每晚熬夜不到十二点就必定觉得这一天没有完成、为了争取平时分争先恐后与任课老师套近乎、作业总是做到最后一秒力求完美无缺、就连平时开玩笑也成了“跳下去我就保研了”……过了大一新鲜的感觉之后每个人都变得很忙,忙得没有时间去听思修近代史毛概等思政课、没有时间去做老师布置的调研任务、没有时间去听什么报告会演讲会、没有时间去研究什么创新创业的意义、吃饭的时间能省就省能啃面包就啃面包、不到体测周绝对分不出时间给运动、就连跟朋友好好聊聊天吃个饭都成了奢侈、更不要说谈恋爱找对象等耗时巨大的工程了,久而久之,似乎连家人老师都习惯了我们的这种“忙碌”,我们不打电话便不会我们打电话,上课睡觉的现象随处可见。
坦言,我曾经就是这个样子,这个“忙碌”的样子,至少有一年,看着别人丰富多彩的简历觉得自己也不能落后潜意识就觉得自己要向优秀的人看齐。可我也真得真得并不快乐:白天焦虑、晚上失眠、头发成把地掉、上课越来越难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成果也不尽如意。好在现在我走了出来,不愿再去满腔热血地参加各种各样能上就上的活动,不会再与专业或者院系里所谓的大佬比较,不再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不再每天看的故事全部围绕“快速”“学霸”等等字眼。这种感觉生活并不是我想要的啊,名利权情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果活得并不快乐那么我为什么要把自己的青春过成勉强的模样?
挺喜欢自己现在“悠闲自得”的生活:每天课上跟着老师发现科学的奥妙,竟然发现生活原来处处都是神奇;课下关闭微信qq专研我感兴趣的问题,竟有一种“呜呼哀哉过去学的全都白学了”的感觉;晚上操场或跑步或hiit,不管场地合适与否能走能跑能叫能跳能体验大汗淋漓之感我就觉得好快活;睡前打开“微信读书”app徜徉于文字的海洋,每每因为故事太美而忘记了入睡的时间;早起必定要读一篇英语美文,全身心的投入让我愈发愈喜欢英语……
我是要记录下来现在的生活的,好使得多年以后再来回顾可以抒情一句:哇,这么美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