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文化 >> 民族
问题描述:
佤族自古就在云南吗?泰国佤族,缅甸佤族和云南的佤族是什么关系?佤族经历了怎样的迁徙历程?谢谢!
解析:
佤族是居于中国西南边疆的一个古老民族。据1990年统计佤族人口为3519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耿马、澜沧、双江、镇康、永德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腾冲、昌宁、景东、普洱等县。其主要居住区位于澜沧江与萨尔温江之间,怒江山脉南段的舒展地带。这里山岭连绵,平坝极少,故称为“阿佤山”,古称“葫芦国”(清朝《文献通考·四裔考》)。西盟县和沧源县为佤族自治县,孟连、双江、耿马为佤族与其他民族联合组成的自治县。
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大致可分为佤、勒佤和布饶三个方言。新中国建立前,部分佤族地区使用以拉丁字母拼音的佤文,但其字母不完善;1957年用拉丁字母设计了一套完整的佤文字母方案,现正在推广使用。
佤族自称和各支系有联系,主要有“佤”、“乌”、“勒佤”、“艾佤”、“阿卧”、“拉佤”、“佤奴姆”、“佤崩”、“阿佤莱”、“佤固德”、“阿佤”、“腊”、“究腊”、“贡腊”、“布饶”、“巴敖”、“布牢”等23种称谓。这些称谓,有些虽源于本民族自称,但往往附加上些贬义性词语,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大多数佤族人民的意愿,经国务院批准,统称为佤族。
佤族支系,根据本民族自称、历史传说、氏族谱系,以及服饰文化等诸因素,可分为六至七个支系,它们是勒佤、布饶、佤、腊、佤崩、佤固德、恩人和宋人等。勒佤:居住在西盟县及阿佤山腹地;布饶人:其分布广泛,主要居于澜沧、双江、耿马、普洱等县,这部分人保留“濮(蒲)”人的称谓,可能属古代“濮”人的直接后裔;佤:居住在永德、镇康一带;腊人:班老、班洪、龙夸、曼相一带佤族自称为腊或“究腊”;佤崩:又称“阿佤莱”,他们原住在萨尔温江以西,100多年前迁居西盟山,其祖先居住在“孟卯浩发”(大理保山)时期与德昂族同属一个支系;佤固德:翁嘎科佤族自称为“佤族德”,其祖先居住在缅甸、泰国时,与桑倒人同属一个支系;恩人和宋人:又自称为“贡恩”与“贡宋”,据说在景栋时,他们与澜沧芒堆的布饶(魏氏与田氏)同属一个支系,后来被掸族打败了,分路出逃,他们的两个祖先达恩与达宋留在景栋山区,故至今自称为恩人和宋人。
阿佤山区的山脉走向自北向南逐渐低缓,境内主要的大山有照房山、回汗山、四排山、窝坎山、芒告山等,诸山构成了澜沧江和萨尔温江的分水岭。这里山谷纵横交错,构成数十条大小河流,其中流入澜沧江的较大河流有:勐董河、拉勐河、小黑江、黑河、南览河和南垒河;流入萨尔温江的河流有:南汀河、芒库河、南滚河、南玛河、库杏河、南康河、南锡河和南卡江。
阿佤山属亚热带地区,地势复杂,海拔高低差别大,最高海拔2900米以上,最低为700米左右,因而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最高气温达40℃,最低到0℃,常年雨量为1500-3000毫米,其中80-95%的雨量降于5月下旬至10月底,这期间,人们称之为雨季,其他月份为旱季。土壤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亚高山灌丛草甸土、紫色土、水稻土等49个土类,12个亚类,28个土属,44个土种。
佤族居住地区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野生亚洲象、孟加拉虎、金钱豹、长臂猿、灰叶猴、蜂猴、羚羊、蟒蛇、眼镜蛇、巨蜥、孔雀、犀鸟、翡胸鹦鹉、白鹇、太阳鸟等上百种鸟兽。植物资源有70多科,150多属,300多种。其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20多种,淀粉植物15种,油料植物20多种,树脂植物7种,粮食作物有237种籼稻和粳稻,以及上百种玉米和14种麦类,经济作物有甘蔗、花生、油菜、生姜、辣椒、棉花、烟草等等和各种蔬菜,经济林木有茶叶、紫胶树、橡胶、油桐和水果等等。药材、香料植物有胡椒、砂仁、草果等上百种。阿佤山区地下矿藏也极为丰富,这里的银矿在明末清初就已开采,其中著名的茂隆银矿,是石屏汉人吴尚贤从内地带来一批汉族民众与当地佤族联合开采的,在当时不仅促进国家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加强了佤族人民与内地各族人民的友好交往。
佤族人的血统是矮黑人的血统。矮黑人又称尼格利陀人,是东南亚的半游牧民族,零散分布于菲律宾、马来半岛、泰国和安达曼群岛,是目前被了解最少的人类族群之一。据专家介绍,人种的区别并不单纯以皮肤颜色来判断,而是结合了面部特征、头发形状、骨骼等多项指标,例如,白种人除了皮肤白色,还有头发栗色,面呈卵形而垂直,鼻狭细等特征;黑种人,除了皮肤黑,还有头发黑而弯曲,头部狭长,颧骨突起,眼球突出,鼻厚大,口唇胀等特征;而蒙古人种也就是黄种人,皮肤黄,头发黑而直,头部几成方形,面部扁平,鼻小,颧骨隆起,眼裂狭细,因此多数印度人虽然皮肤偏黑,但是更符合蒙古人种特征,因此也多将印度人划归为属于蒙古人种。他们的皮肤黑,确实是因为特有的血统造成的。
佤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35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西盟、沧源、澜沧、孟连、双江、耿马、永德、镇康等县的山区与半山区,即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与汉、傣、布朗、德昂、傈僳族、拉祜族等民族交错杂居。
佤族自称“佤”、“巴饶克”、“布饶克”、“阿佤”、“阿卧”、“阿佤莱”、“勒佤”等。他称有“拉”、“本人”、“阿佤”、“佧佤”等。史称“哈喇”、“哈瓦”、“卡瓦”等,意为“住在山上的人”。根据本民族的意愿,1962年定名为“佤族”。
佤族人是黄种人,但属于东南亚人种。和越南,菲律宾,泰国,缅甸那边的人血统很近。
看完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也明白了其实佤族人民并不是黑人,只是他们长得跟黑人很像而已,但是这并不代表佤族人民就是黑人。
这是因为过去佤族没有文字,后来“佤邦”改进后文字与中国佤族的文字趋同。
佤邦官方语言为佤语、汉语, 官方行文是汉文,佤语是最为通行的日常用语。部分学校使用教材为中国官方出版的教材。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语支。过去佤族没有文字,长期用木刻和实物记事。20世纪30年代创造了佤族文字。
20世纪90年代,“佤邦”对佤文进行改进,改进后文字与中国佤族的文字趋同。新佤文已在“佤邦”机关、学校、部队普及和使用,所有学校都开设佤文课,机关人员的会议记录、民间书信交际和党政军电报通讯行文都有使用。
严格。
一、从判处死刑到执行死刑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
二、佤邦司法独立,不受缅甸政府的管控。
佤邦因为历史、政治原因,司法一直是独立的,有着自己的一套基本法律和司法系统,不受缅甸司法的管控。
三、乱世用重典,稳定缅甸佤邦社会秩序
缅甸佤邦虽然已经是和平发展了30年,可是内外局势并不稳定,在外有缅甸政府军的虎视眈眈,零星冲突一直有发生,在内部除了派系的斗争,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生产力发展低下,社会民生基础薄弱,人民群众生活贫困。
四、为了高举禁毒的旗帜,早日达到目标,自然要痛下杀手。
缅甸佤邦所在的区域是国际贩毒泛滥的重要区域,也是世界毒品的重要产地,为了获得国际的经济援助,缅甸佤邦政府已经向全世界宣布要在2025年之前毁掉所有的毒品种植基地,在管理的范围之内严禁毒品存在。
缅甸佤邦的由来:
缅甸在古时并不弱小,虽然国土面积较小,但是也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了,在明清之际缅甸帝国曾一度达到顶峰,数次挑战明清政府。而在英国殖民时期,缅甸成为了英国的一个殖民地,不过即便是当时贪婪的英国人也并不看重这块地方。
缅甸有不少一部分地形都是山区,无法进行现代化和工业的发展,即便是作为殖民地也难以有用武之地。
英国当时的殖民地非常多,富饶的殖民地也并不缺,所以就不太重视贫穷的缅甸,英国也将缅甸分为了“上缅甸”和“下缅甸”,发展受自然条件限制的缅北地区就是“上缅甸”。
扩展资料:
缅甸现状:
作为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缅甸的工业发展水平是相当落后的,这个国家从事农业的人口就超过了百分之六十,国家的发展非常的不平衡。
缅甸北部的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相对发达的就是南部的平原地区了,这里也是比较适合发展农业和工业的地方。不过当然,若要和其他国家相比仍然是非常落后的一块区域。
佤邦联合军和果敢同盟军都是缅甸的刺头,都是从一个大家庭里分离出来的山头。同一所学校毕业的,所以有好多共性的东西,但他们虽然是难兄难弟,但命运不同。一个走了衰运,被政府军清剿没有逃过一劫,另外一个走了好运,茁壮成长。说到最后还是选择政策方针不同。
果敢军虽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但想要东山再起,却难于上青天,只能人不人鬼不鬼地躲在深山老林里头苟延残喘,就是有心杀"贼",也无力回天了。
而佤邦联合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显山不露水,却一不下心就做大,成为了缅甸地方武装中的大哥大,让缅甸政府军都头疼不已。
果敢跟我国有着很深的渊源,果敢地区有80万人口,面积2700多平方公里。果敢地区原先是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清朝的时候它是中国一部分,后来被英国殖民者强行割走。特区中的居民其实还是以汉族为主,不过是被后来的缅甸政府给改成果敢族了。可以这么说,所谓的果敢人就是华裔。
不过果敢人的所作所为,尤其是果敢的武装头领彭家声贩毒开赌场的行为跟邻国毫无关系。不仅如此,因为他开赌场贩毒,对当地人民造成毒害,对邻国秩序和边境安全造成负面影响,把自己一步步弄得大家的对立面,使自己慢慢走上绝路,走向深渊、自取灭亡。没有政治头脑,不珍惜自己手里的资源,是彭家声最大的败笔,格局决定命运,这个人的格局太小了。
格局小的人非常容易盲目自信,狂妄自大。彭家声就是毁在自己盲目自大上了。彭家声高估了自己的势力,低估了政府军的决心,轻信了政府军的诺言,像个孩子那么单纯,缺过上当了,无法回头。付出的代价太惨重了,几千军队轻而易举被政府军瓦解,丢掉老本的彭家声狼狈出逃。
彭家声的落败还有一点,那就是自己内部不团结,出了内奸。
鲁迅先生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在处于险境的时候,最容易出叛徒。
果敢军的全军覆没,让人感叹。觉得彭家声就此销声匿迹,恐怕是万劫不复了。
即使彭家声再回来,也是明日黄花,再难东山再起,掀不起什么波浪了,毕竟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口碑也不行,缺乏群众基础。
和果敢同盟军折戟沉沙,苟延残喘不同,佤邦军虽然不能说是如日中天,却也是蒸蒸日上、充满生机。如果说把果敢军和佤邦军比作刺头,果敢军是肉刺,佤邦联军是铁刺、钢刺、毒刺。
如果把果敢军和佤邦联军都比做鹰,果敢就是没了羽毛的老鹰,而果敢则是凌空翱翔的猎鹰。
佤邦联军这边是群鹰,有三万只猎鹰,还有大量藏在暗处为猎鹰呐喊助威的民兵"鹰"。
佤邦联合军不仅没有像果敢那样走下坡路,反而在跟政府军合作打击毒贩的过程中意外获得了1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让自己的地盘扩大了许多,达到了三万平方公里。控制区的人口也增加到60多万。
说到这里,大家会说,果敢军是因他们是果敢族而得名,那佤邦联军?是不是佤族的军队呢?
对了,因为缅甸掸邦第二特区的老大鲍有祥是佤族,成员也多是佤族,因此他们就把自己地盘叫做佤邦,军队叫做佤邦联军。
纵观果敢和佤邦的心路历程,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选择大于努力,两家不同的政策方针决定了他们发不同命运。老一代***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对于果敢和佤邦这两支军队来说也是如此。
果敢不排斥毒品,而佤邦积极参与禁毒。果敢的行为不但让自己失去道义支持也失去民心,而佤邦却因为积极参与禁毒活动站到了道德制高点上,同时获得了不少国际支持。不仅有看得见的资金注入,还有看不见的国家组织对佤邦的认可。
别小瞧了佤邦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它等同于国际组织变相承认了佤邦的合法存在。缅甸政府军对佤邦出手不仅有所忌惮而且师出无名,不能不投鼠忌器,顾虑重重。佤邦现在有点像仁义之师的意思,承担起国际责任,不跟政府添乱,不跟政府搞事,不扰民,不害民。这样的军队哪个统治者不待见,谁会冒险去打一个仁义之师,而且还没有绝对把握能打赢,最后弄得一身骚,岂非没事找不自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