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吵架生气
为什么会吵架生气,是情绪中的一种,人们对于生气的情绪往往会第一时间选择压迫它,但是一旦压迫到了极致,它就会突然爆发,形成无差别的伤害,下面我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为什么会吵架生气。
为什么会吵架生气1愤怒的意义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具有五种层次的需要。当我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被剥夺时,愤怒就会随之而来。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愤怒的很重要的一个意义就在于,它提示我们:我们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或者遭到了剥夺。
3个月大的婴儿特别会哭闹,实际上,婴儿在这个时期已经有了愤怒情绪。婴儿的愤怒标志着自己的生理需求——也就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第一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临床心理咨询的案例中,有许多中小学生不愿意去学校上学。这种辍学现象的背后可能暗示着学生的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比如第三层次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他们不能感受到学校对自己的尊重,在这样的学校环境中长期体验不到归属感。一个真实的案例中,来访者是一个初一年级的学生,他的班上出现了偷窃行为,老师要求全班同学互相揭发找出小偷。他谈到自己非常讨厌互相检举的氛围,因为他感到自己没有被尊重,因此班级对他来说也没有任何的意义和归属感。
这种愤怒在成年来访者身上也非常常见,尤其是成年早期和中期的来访者,他们通常对现在的工作状态极为不满。大部分年轻人,或者是70、80后来访者,他们自我实现的需求——最高层次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感到自己的生活或工作完全不由自己支配,总是被父母、上司、伴侣以及周围环境所决策,而自己的潜能或真正喜爱的东西却无法得到发挥和发展,长此以往,他们对这种机械化的生活感到愤怒。
因此,愤怒提示着我们各个层面上的需求有可能没有得到满足,或者曾经满足过但又被剥夺。当人们对自己或者对他人对环境感到愤怒和不满时,这些情绪实际上是在暗示某种潜伏的需要。所以,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味地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愤怒,那我们有可能就会丧失觉察和满足自己需要的能力,并且变得日趋压抑。
我们为什么愤怒:所谓边界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常常谈到一个很重要的词——边界。在学术交流中,咨询师常常把人际边界比作泡泡,它代表着每个人必备的一种私人生活空间和个人基本生存权利。当我们与他人相恋或互相欣赏时,我们就会愿意把自己的边界和他人的边界相融合,和TA共同生活,分享权利。
可是,如果当他人强行进入我们的边界,在我们不允许的情况下强行融合,这时我们的愤怒就会提醒我们,我们的生活边界收到了损害。所以,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感到愤怒时,心理咨询师通常会理解为来访者基本的生活界限受到了破坏。可见愤怒在人际关系当中也是有非常强的提示意义的。
临床心理咨询将边界的受损分为两种。第一种叫做边界的侵入,也就是边界直接被侵犯。举个很直观的例子,大学生宿舍里的公用冰箱,每个人可以占冰箱的一个格子,但是当有人每次都往你的格子里放东西时,你就会感到非常愤怒,因为你的空间被侵犯了。生活中还有一种更抽象化的边界,叫做权利的边界。当我们的权利边界被他人侵入时,我们也会产生强烈的愤怒。
咨询师在访谈中收集信息时会留意一个问题:来访者在家里能不能锁门。如果来访者很难锁门,或者担心自己锁门会使家人对自己感到愤怒,那么咨询师会认为来访者的愤怒受到了压抑。
实际上,愤怒不仅仅只是以暴力或者歇斯底里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人际关系中,拒绝也是一种愤怒的表达方式。通常在心理咨询临床案例中,当咨询师听到诸如“小时候无法锁门否则会早到负面对待”的成长信息时,如果来访者是一个无法愤怒或者无法说不的人,那么他的家庭可能是容不下某种形式的愤怒或者某种形式的自主性的。
一个人如果像这样无法表达愤怒,那么TA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体验不到愤怒的。长期无法拒绝别人可能会在诸多事上产生一种被剥削感,因为TA总是被别人的需求裹挟,而自己的需求却无法被提出来。长此以往,这个人便会逐渐倾向于规避社交,也无法延续长期的关系。
第二种边界的损害叫做边界混淆,它比边界侵入更难被察觉。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愤怒是很微妙的,有时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愤怒。在过去的案例中有这样一个来访者,他和一个朋友谈一个商业合同,讨论的是“什么时候付款”、“什么时候还钱”这样的问题。然而这个朋友却一直跟他讲自己的企业如何困难,以至于过年都没有办法回家。来访者感到非常愤怒,但是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愤怒。
这个案例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他在跟对方谈事,而对方谈的是情。在中国文化中这是最容易被混淆的一个边界,因为“事”和“情”通常都是被放在一起的。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其实都长期地处于这种混淆的状态。最常见的例子是父母离异的来访者,通常会谈到父母曾经对他们说过,“我们之所以不离婚,全是因为你”。
在中国家庭中,许多“以爱为名”的行为都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边界混淆。它把孩子卷入到成年人的爱恨和婚姻中,使孩子长期处于这种混淆状态,这使他们很容易产生焦虑或恐惧感。
他们会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小心谨慎地生活,从而防止父母离婚,家庭破碎。如果他们被长期告知,是自己的存在让父母不离婚,那么他们的内心就会混淆成人之间婚姻的界限。通常这样长大的来访者一旦在咨询中获得了愤怒感,或者是获得了伴随愤怒的某些领悟,他们将会获得放松。
比方说,来访者意识到父母离不离婚是他们自己的决定,他们当初在一起是他们自己的原因,而不是来访者的责任。当来访者可以对父母的“谎言”产生这样一种反思和觉察的时候,这时产生的愤怒反倒使他们释然了,自己终于不用再监督自己做一个好小孩,来防止父母离婚。因此,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来访者不需要咨询师的鼓励和督促,自己就会通过某种形式的愤怒来修复他过去的伤痛。
愤怒的表现形式
愤怒的第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拒绝,上文已经提到过了。
愤怒的第二种形式表现为社会上许多的出于正义感的保护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义愤”。因为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而激发出自身的愤怒感,也是一种愤怒的表达。
愤怒在日常生活中第三种表达形式,就是使我们有勇气规避或者结束某些不对等的关系。比如在一个个案中,来访者讲到他和另一个人处在一种不对等的关系中,每次聚会朋友都会以一种非常自恋且具有强烈攻击性的态度对他,近乎羞辱。以前介于面子,来访者没有计较。
但是在这样的事情发生多次后,来访者对这个朋友产生了强烈的愤怒,他能够充分感受到在这段关系中的不对等,并且意识到自己的界限或者基本权利受到了侵害。终于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从此回避这个人。他告诉他的朋友们以后不会出现在有那个人的场合。在咨询中,来访者多次提到对这个朋友的愤怒,显然他从这份愤怒中汲取了某种程度的勇气,使他能够做出非常重要的决定。
人际关系中的'第四种愤怒形式是面峙权威。曾经有一个德国的心理治疗师同事,每次都会在别人做完案例分享后说出自己的见解。当他觉得别人非常地无知或是分析得没有道理的时候,就会悄悄地抱怨,然后立即举手要求跟报告者进行面峙。可见,对于这个治疗师来说,每一次的学术探讨都是一次相对的愤怒的酝酿过程。心理咨询师的愤怒通常是自信或自我肯定的组成要素之一。
愤怒的最后一种表现形式,毫无疑问就是暴力。通过武力表达自己的愤怒在某些情境下是可以理解的。我们经常会说,如果去到森林中,永远不要站在一只母熊和一只幼熊之间。又比如,美国一个著名的女心理学家经常会说,一个怀孕的母亲随时准备干掉那些可能伤害自己孩子的人。使用暴力来维护这层关系对女人来说是不为过的。所以,暴力也是愤怒的一种实现形式,只是这种表达是很极端的。
为什么会吵架生气2吵架背后的真实需求
生气的时候特别容易吵架,因为自己的言行很难得到控制。
而且往往是生完气、发完火,才在心里对自己说,刚才又没忍住吵架了。
即使是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应对方法的人,也不一定能每次都能做到不生气,不发火。
而这些生气、发火之后的行为又会给自己带来很多挫败感,认为自己就是做不好。
其实,要达到让自己不生气不吵架的目的,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学习和反复练习。
一方面事后干预,这是我们前四天学练过的内容。而另一方面是事前预防。
这就好像河道发洪水一样,如果不去修建大坝从源头来调控水量,等到洪水泛滥决堤再去补救,往往都是兴师动众,劳民伤财。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是,预防坏事情的发生。
如果我们可以预防生气吵架,我们就会节省很多的时间,和很多的心理能量,去积极建设良好亲密的关系,而不是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进行灾后重建。
要预防失控爆炸后一系列错误行为、语言及身体暴力的出现,我们需要知道在生气的时候,想要吵架的时候,自己内心的需求是什么。
因为,每一个行为的发生都是内心需求引导的结果。
美国著名的家庭治疗心理专家萨提亚女士认为,一个人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可以看得到的自己的行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只是露出海平面的很少的一部分。
然而,这个行为实际上是受海平面以下看不见的巨大的冰山所影响,这个巨大的冰山包括了我们的需求、渴望。
每个人的行为,都是被需求、渴望所支配的。
那么,要了解为什么我们会生气,为什么会指责对方,为什么会吵架,就需要知道我们生气吵架的那一刻。
内心有着什么样的需求没有被看见,或者是什么样的渴望,让我们从满怀期待到失望沮丧。
今天的训练内容,就是让你去发掘你生气吵架背后的需求是什么。
现在,请你静下心下来,好好想想下面几个问题:
你是因为对方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做出了什么动作和表情而生气吵架,还是因为对方没有按照你期待的样子对待你而生气吵架呢?
在生气的时候,你内心真正的需要是什么呢?你需要对方为你做什么?
你的生气,是因为你感受不到被爱、被接纳、被肯定、被尊重吗?
很多来访者或者学员被问到这个问题时,都会回答说生气吵架的时候。
其实就是想让对方关切的哄哄、抱抱自己,逗自己开心一下,尊重自己的感受,并不是想真的发怒和对方吵起来。
当你了解到自己的需求,你就会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就明白了生气吵架的真实原因。
你也从源头上给自己修建了大坝,能够预防情绪行为的洪水泛滥了。
好啦,我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让自己不生气不吵架,做好情绪和行为管理,除了事后干预以外,还要做好事前预防。
事情预防,就是了解自己生气吵架时候的需求。
每个人的行为,都是被需求、渴望所支配的。
要了解为什么我们会生气,为什么会指责对方。
就需要知道我们生气的那一刻,内心有着什么样的需求没有被看见,或者期待着被满足。
最后,跟大家分享萨提亚的一首爱情小诗《我和你的目标》:
爱你,而不抓住你;
感激你,而不评断你;
参与你,而不侵犯你;
邀请你,而不要求你;
离开你,而不感到歉疚;
评论你,而不责备你;
帮助你,而不侮辱你。
如果,我也能从你那里得到相同的爱,
我们就会真诚地相会,丰润彼此。
我相信很多家庭都不希望天天吵架,这样不仅不影响心情和健康,还会影响以后的工作,甚至会对下一代造成心理阴影。
那么什么样的 风水 会容易造成夫妻吵架呢?一起随我来看看吧!
一、镜子安放不当
在家居风水中,镜子正对于浴室门,主夫妻容易反目失和,发脾气,所以要尽量避开。玄关处安装镜子,镜子正对门口,镜子反射门的影像,造成了门对门的情形,从风水的角度而言,很容易造成家人争吵。风水理论认为,家居中的镜子不宜太多。否则人们容易被镜子中的影像困扰,难以集中精神,长此下去会让人焦虑不安,情绪不太稳定,也可能引起争吵。
二、家居格局中的门对门
上文中提到因为镜子反射门的影像,造成了门对门的情形,尚且容易造成家人争吵的情形。如果家居中出现了门门相对的情形,诸如两个卧室门相对,卧室和厨房门相对,卧室和大门相对等情形,都是很不利的,简直就是家庭不安定的导火索,这种情况必须化解。
化解之道:如果在装修的时候,能把其中一个门挪移一下位置,避开门门相对的情形当然最好。如果是在避不开的话,可将门做成推拉式的,并在门上修饰寓意“和气”的图案或者文字,化解门对门的不利。
三 、家居装饰色彩中大面积的粉红色、红色、橘红色
红色太多,容易让人心情暴躁;橘红色太多,可能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产生压力;少量的粉红色可调节闺中气氛,富罗曼蒂克气氛。但如果粉红色太多,居住者就会产生莫名其妙的心火,容易为芝麻小事争吵,有的甚至大打出手。久而久之,这些色彩会对居住者的情绪、精神状态都有不利影响。所以,家居装饰色彩的搭配最好听取专家的意见,以免胡乱搭配颜色,致使室内颜色失调,引起家庭不和,诸事不顺。
四、居室光线不利影响家人的情绪
居室的光线太亮,居住者的精神会保持兴奋的状态,时间长了难免影响休息,情绪烦躁;光线太暗,则又容易让人情绪低落。所以说光线太亮或太暗都不合适。适度的光线会让人感觉很温暖,倍感家庭的温馨。
五、家居中摆放了寓意不吉的装饰品
风水理论认为,寓意不吉的物品会带来不吉利的风水效应。比如说,刀具等寓意凶的物品,阴森恐怖的图画,人形玩偶等等,都有可能不利于家庭的和谐,最好不要摆放。
我可以理解你和闺蜜吵架时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如愤怒、失望、难过等。在这种情况下,ABC理论可以帮助你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地处理这种情况。
ABC理论的三个要素分别是:
A:触发事件或情境,即引发情绪的具体事情或情境;
B:信念,即我们对触发事件的解释和评价;
C:情绪或行为反应,即我们对触发事件的情绪或行为反应。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ABC分析和调节方法:
A:触发事件或情境
想一想是什么具体的事件或情境导致你和闺蜜吵架的,例如是某个观点上的分歧、某个行为上的误解等。了解这个事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
B信念
想一想你在吵架时的具体想法和评价,例如你认为对方错了,自己是对的;或者你觉得对方不够重视你的感受等等。这些信念可能会导致你的情绪出现负面反应,例如愤怒、失望等。
C:情绪或行为反应
想一想你在吵架时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例如愤怒、退缩、哭泣等等。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要。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调节方法:
意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在吵架后,意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例如愤怒、失望、难过等,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换位思考:试图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看待事情,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从而减少情绪的冲动。
寻求支持和帮助:向其他朋友或家人寻求支持和帮助,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要,同时也可以减轻你的情绪负担。
总之,ABC理论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地处理和解决与闺蜜之间的问题。通过理性思考、换位思考、寻求支持和帮助等方式,你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从而更好地应对和解决与闺蜜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同时,也需要和闺蜜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尊重彼此的想法和感受,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侣吵架和好是一种必须要进行的活动过程,它需要双方的努力和配合。如果一方想要和好,而另一方不想,那么就不可能完成和好的过程。所以,和好的前提是双方都想要和好,都想要维护这段感情。以下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情侣吵架后和好的因素。
首先是认识问题,双方需要认真地审视自己在吵架中的言行,找出自己所犯的错误,并承认自己的过错。有些时候,情侣吵架的原因不是在于问题本身,而是因为对方的态度或言语的诱导引发的。但是,在和好的过程中,各方都需要相互释怀,放下对方的错误,走出失误之后的困境。
其次是沟通问题,在吵架之后的和好过程中,沟通是重中之重。双方需要非常理智和冷静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倾听对方的观点和建议,原则性得了解对方的感情、想法和立场,以免以后再次在一些类似的问题上产生分歧。同时,也要尽量减少情绪冲突的发生,认真回应对方的各种表述,尊重对方的看法,让双方的情感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释放,这也是和好这个过程中的重要组成因素。
最后是亲密问题,在和好之后,双方都需要展现更多的信任、尊敬和爱意,亲密也就逐渐得到了建立。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缺乏磨合的情侣我们推荐能够多致动物为敬,尤其是狗狗,因为狗狗是最能够了解人类心思的生物之一,会接受我们的喜怒哀乐,更能协助我们沟通和维护情感上的良好状态。情侣之间的亲密表现,更能够成为我们和好的的加速器。
总之,要让情侣吵架后和好,需要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起作用。在和好的过程中,认识问题、沟通问题和亲密问题是必不可少的,要善于沉淀、耐心等待,把对方的心抚平,从而减少分歧与矛盾,促进适度的休息和再见面后的相处。只有双方诚实地面对问题,密切沟通,尊重对方,才能让感情迈向更相融和成熟的阶段,保持爱情的美好和长久。
四点帮助自己达到有效沟通:
1、目标导向
什么叫目标导向呢?
就是说,我们在与人沟通前,需要先明确我们沟通的目标是什么。
我们和对方产生矛盾,是因为对方没有满足我们的心理需求,我们沟通的目标,就是要去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而这种满足,我们自己一个人可能完成不了,尤其当两个人发生争执的时候,我们肯定需要对方的配合,那就少不了要去和对方沟通了。
继续以小红为例,被男友忘记了自己的生日,肯定特别生气。可是她打电话过去只是任其发泄情绪,并不利于关系的修复。
如果她在打电话前缓了一下,明确自己的目的是修复关系,那么电话中她的谈话内容首先会和晓钢确认为什么会忘记她的生日,给晓刚一个解释的机会,同时修复彼此的关系。所有谈话的内容都会围绕这个目的来展开。
2 明确表达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而不是指责和命令对方
有效沟通需要注意的第二点就是明确表达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而不是指责和命令对方。
我做错都是因为你,你老在旁边唠叨,让我没有思路!
我没法认真工作,都是因为你在旁边不停的打扰我!
我迟到都怪你,谁让你开车那么慢的!
回想我们的生活,我们谁没有听到过这样的话呢?可是当我们听了这些话之后,自己的反应是什么呢?
委屈!
受挫!
甚至觉得愤怒。
我们直觉的反应基本上是:你凭什么把责任都推给我呢?
指责的方式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破坏两个人的关系!
所以,我们可以试着在表达的时候,不要总说“你、你、你”,而是把落脚点放在“我”上,这里有一个万能的公式:
你------的行为,让我有----的感觉,我希望你-------
咱们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有一对夫妻发生了口角,太太去和先生沟通,但是先生不愿意沟通,回到了房间锁上门,这位太太就生气了,使劲地砸门。
太太在用砸门的行为的方法表达什么情绪呢?表面上看,太太是很生气对吧。但其实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这个太太也会感觉蛮无助的。好,如果现在先生开了门。先生也很生气,质问太太,你砸什么砸?
试想,如果这位太太生气的说:“我砸门都是因为你,谁让你关起门不和我沟通。”
那这位先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他一定也会很生气,强烈的反驳这位太太。
那我们按照那个沟通的万能公式怎么说呢:
“我砸门,是因为你这样关上门不和我沟通,我感到很无助和委屈,我希望你和我正面沟通我们的问题,而不是回到房间扔下我一个人。”
假设您是这位先生,您感觉一下,哪种表达的方式会让您觉得更舒服,更愿意接受呢?当然是第二种对不对?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只发泄情绪是没有用的,特别是我们发泄的时候还有指责的意味。
在人际沟通中有负面情绪的时候,要更多的表达请求,而不是指责和命令。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表达指责和命令,并不会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因为,请求和命令的区别在于,给对方的感受是,我们是否真的尊重他们。让他们有选择的权利。
3 获得反馈,了解对方的需要,最终达成一致
沟通是双向的,我们表达了自己的请求之后,就需要获得对方的反馈,了解对方在想什么。
因为,可能当我们说了一大段之后,对方一句话不说,那我们就置对方的情绪不理不顾,自己表达完了就可以了吗?
当然不行,我们需要知道,对方对我们说完这些话的感觉,他们有什么样的反应。我们可以试着这么去问对方:“听我说这些,你有什么感觉吗,你是怎么想的呢?”
我们尝试用开放的心态去等待对方回复,而不是给对方一种他不管怎样说都会被指责的感觉,只有在平和、安全的氛围中,他才会告诉我们他的真实感受。
只有了解了他的真实感受,他的诉求,才可以通过双方的磨合和妥协,来达到一个让两人都满意的结果。
不能说只是他满足了我们的心理需要,我们自己觉得很舒服了,但让他很难受。
只有两个人都知道了对方的需要是什么,互相满足,或者各退一步,这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式。
4一些极端的情况
当然,也有可能存在一些极端的情况。
比如,两个人情绪都很糟的情况,如果一方太累,不想和另一方沟通,怎么办呢?
往往,如果我们能直接表达出我们的痛苦,那么即使对方也处于痛苦之中,有时候他们也能能够意识到我们的需要。
举个例子,先生今天很疲惫的回到家,情绪不太好,但是太太并没有意识到,还是像往常一样抱怨家庭的琐事。
那这个时候,如果先生冲着太太大喊大叫:“让我一个人呆一会,你怎么回事,每天都说这些事?我在外忙了一整天,还不够累吗?”
如果您是这位太太,您的感觉如何?可能会觉得委屈,难过,也会感到生气。
那如果先生换一种方法,说:“亲爱的,我今天也很累了,我现在真的没有办法去听你说这些,因为我今天在公司也被领导骂了一顿,我想一个人呆一会。”
那么这个时候,太太很可能会停下来,说·“哦你愿意和我说说你在公司发生了什么吗?”这时的太太就会开始关心先生,而把自己的那些问题暂时先放一边。因为,她看到先生是更需要帮助的那一个。
当然,有的时候,当对方的情绪真的特别糟糕的时候,是没有办法留意到我们的感受和需要的。
比如这个时候太太情绪也很糟糕,她没有办法感受到先生说的“我很累了”。
这个时候,另一个选择就是,换一个环境,冷处理一段时间。
我们需要一些事件和空间,来调整自己的状态,等双方都平静下来了以后,再回来沟通解决这个问题。
也许这个时候,先生外出散个步,是个很好的选择。等到双方的情绪都缓和一些了,再一起来看一下,刚才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大家要注意冷处理一段时间和回避沟通是不一样的。
回避沟通是,冷静之后,也不再进行沟通,不讨论解决办法,只是把情绪给压制下去,问题也依然在那里。而冷处理一段时间是指,换一个环境,让大家先平静下来,等稍微平静一点之后,再来复盘,进行沟通,看如何解决问题,和避免下一次的冲突。
因为我们知道,当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的时候,是没有办法想到目标导向的,他理智的部分会被情绪的部分冲掉。这个时候就需要将自己从负面情绪中抽离出来一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