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打孙权,给关羽报仇,如果张飞在旁边,赵云还会当面反对吗?

刘备打孙权,给关羽报仇,如果张飞在旁边,赵云还会当面反对吗?,第1张

赵云反对刘备攻打孙权,为的是国家的生存大计,为的是蜀中人民的前途,为的是尽一个臣子应该尽的义务。别说张飞在赵云旁边,就算关羽的鬼魂降临到他的旁边,该说的时候他也一样会说。

赵云在刘备集团的地位,以及他与刘备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不次于关、张二人,他还没有混到要看张飞脸色行事的地步。

赵云与刘备第一次见面,两人就惺惺相惜,萌生了顾念之情。在公孙瓒麾下,刘备与田楷抵抗袁绍的时候,就开始重用赵云为主骑郎了。等到赵云的兄长亡故,拜别公孙瓒的时候,刘备深知赵云不会再回来,于是握手言别,依依不舍。

赵云正式加入刘备集团,是在刘备最为落魄的时候,这可谓是患难之交,患难见真情。当时刘备犹如丧家之犬,投靠在袁绍的麾下,途径邺城的时候,赵云加入了他的队伍。从此二人同床而卧,抵足而眠,相约脱离袁绍,共同创业。

长坂坡的时候,当刘备得知赵云已经投敌之后,打死都不肯相信小校之言,不仅如此!他还愤怒的拿手戟丢污蔑赵云的人。然而!赵云也没有让刘备失望,当他再度返还的时候,带回的是刘备的妻子与儿子。

而且!刘备在世的时候……赵云加入刘备集团之后,他的所有官职,都是刘备的首创官职,可谓别具一格,更加凸显了二者之间的情谊。

赵云的第一个官职为“牙门将军”,长坂坡立功时刘备所封;第二个官职为“留营司马”,刘备下益州的时候,赵云留守公安,全权打理公安的内外事务;第三个官职,为“翊军将军”,这也是刘备的原创官职。

从以上的这些细节来看,赵子龙与刘备之间,有着非同寻常的主仆关系,永远不用看张飞的脸色行事,他在刘备心中的地位,与张飞是一样的。

或许从这次谏言中,同样可以看出赵云与其他大臣的不同等待遇。

当刘备决定攻打东吴为关羽报仇(刘备为关羽报仇,并不是真的想为关羽报仇,而是为他师出无名的队伍,找一个出兵东吴的理由)的时候,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的就是赵云。他沉着冷静的分析了事态的严重性,讲清了其中的利弊关系。刘备虽然拒绝了他的进言,但是,并没有对赵云施行惩罚,反而封他全权督领了江洲(也就是巴郡,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反观其他的谏言者,比如蜀中以舌辩著称的名士秦宓……在赵云劝刘备之后,秦宓也进言了。而且秦宓当时只说了一句“天时对蜀军不利”,刘备当即大怒,扬言要杀掉秦宓,幸亏诸葛亮及时劝阻,才改为了关大狱。

所以!赵云的待遇,与其他人相比,完全在两个不同的层面,刘备对他有特别的优待。同样是谏言,秦宓就差点被杀掉,赵云反而得到了都督江洲的重任。

这样的赵云,是不用看张飞的脸色的……

况且,赵云是什么人?大公无私,国士无双之人。当年刘备下益州的时候,准备将益州的土地豪宅分封给各路功臣,是赵云站出来劝说刘备改变主意的。赵云宁愿不得分封,也不惜指出刘备的错误。而且赵云的建议,是将那些土地田舍,分封给益州的本土民众,如此大公无私,说是国士完全没有抬举的意思。

所以在国家大计面前,在蜀汉的前途,人民的福利面前,赵云怎么会选择有所顾忌呢?即便张飞在场,他一样也会反对刘备嘛!

其实“赵云为何不被刘备重用”,这个命题本身就存在争议。刘备曾评价赵云:“子龙一身都胆!”,三国志作者陈寿也对赵云称赞有加,道:“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而后世对赵云的评价也都是赞赏居多,赵云在大家心中,一直都是一个品德兼优,功夫了得的美男子。

赵云是一个非常有才的人,他没有家族背景,起初只是跟着公孙瓒,无意结识刘备,而后离开公孙瓒大概七年,才追随刘备,有了后来的故事。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赵云跟随刘备之初便担任主骑,指挥骑兵;长坂坡之战后,被封为牙门将军;平定荆州后,赵云已经是偏将军,领桂阳太守。可以看出,刘备清楚赵云是有能力有本事的,不然也不会给赵云封号将军,当太守。而民间传言的五虎将,赵云也在其列。

但是有人说,刘备当时只封了四位将军: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赵云此时却只是一个翊(yì)军将军,但是根据相关史料,可以得知在刘备去世前甚至更早,赵云就已经是“中护军了。而中护军,可以说是完全超越前四位将军的存在。我们说了,前四位将军是分别是左右前后,而中军,便由君主自己统领,而中护军,则是君主的内军统帅,说的直白些,简直就是主公身边的小红人了,如果不是刘备信任赵云,赵云能担任中护军一职?

而除了赵云的才,刘备更为信任赵云的,我想是赵云的品德了。赵云曾立下自己的誓言——终不背德也。(云别传)而事实证明,赵云也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当年赵云攻桂阳城,他拒绝了赵范送寡嫂,被刘备和诸葛亮称赞,而长坂坡七进七出,单骑救主,更是让刘备感动地摔下阿斗,在刘备心中,赵云早已经打破他的防线,成为了亲人一般的人,那又何谈不重用呢?且刘备东征之时,留赵云把守要塞,这更是重用的表现了!

其实赵云是很受用的,而为何有时让大家觉得不是如此呢?赵云虽然功夫了得,但是刘备或许更看重他的辅佐才能和谋略能力,所以常留在身边,没给他太多机会带兵打仗,所以战功并不显赫。这里也借网友一句话:如果你是跨国公司老板,你会让最得力的助手去中东吗?

导语:常山赵子龙,也就是赵云,是三国时期魏国吴国闻风丧胆的人物,他协助刘备多次击退了曹军,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细读历史会发现,刘备对于赵云并不重用和信任。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那么为什么赵云不受刘备重视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

刘备成为汉中王后,赵云毅然没有得到重用,这与赵云的出身背景有关。赵云之所以没有得到重用,是因为家庭背景不够强大。刘备没有重用赵云,这一说法根源就是赵云官职与其战功不匹配,没有其他人晋升快,赵云的职位低是因为他入职较晚,没有赶上大好晋升的时机,所以前期一直职位低。刘备相中了赵云的忠勇,才把赵云留在身边做贴身护卫,也可以说是家庭保镖,在三国中只有赵云有这殊荣。刘备没有委任赵云重任,是想把他留在身边做保镖。

赵云简介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赵云单骑救主

赵云曾两次救出了幼年时期的刘禅。长坂坡之战,刘备在逃亡过程中,丢下了妻子和儿女,两个女儿都被曹操部将曹纯统领的虎豹骑掳走,刘禅及甘夫人赖于赵云的保护才幸免于难。后来孙东吴孙权趁刘备入川时派遣船队迎接孙夫人回吴,孙夫人趁机带走了刘禅。当时刘备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驻守荆州的治所公安,刘备的家眷及孙夫人等都是在公安。因为孙夫人骄横跋扈,刘备又特命赵云掌管内事,获知孙夫人携带刘禅逃走后,赵云及时追赶,与张飞一同在江面上将刘禅截回。两次差点落入敌手的刘禅成为了后来蜀汉的皇帝。

三国时期的赵云,是历史上公认的一位常胜将军,其实他不仅在小说中存在,真实历史上也有他的身影。在《三国演义》当中,我们深入了解了赵云他是一个很忠心的人,他的辉煌战绩就是七进七出。那时为了救自己的少主,从敌军的包围圈中杀出一条血路,并且顺利保护少主见到了刘备,这让刘备对此非常感动。按理来说,赵云这一个忠心耿耿的人应该被刘备所重用,可是在刘备将死之际,他却严厉地说,绝对不能够重用赵云,这是因为什么呢?

一、因忠心被刘备信任

赵云是常山人,所以他也有个绰号叫“常山赵子龙”。因为他有一身的好功夫,而且一直追随在刘备身边,从未生过二心。所以刘备除了自己两个结义兄弟之外,最为重视的就是赵云了。这一点虽然他没有明说,但从很多处事细节当中都可以看出来。

当年,刘备势单力薄,身后还有曹操的追兵。他几经逃亡,却让夫人和孩子都落入了曹操的手中。当时正处于危难之际,赵云得知了消息,单枪匹马就冲向曹营,没有跟刘备知会一声。周围人开始觉得,赵云是不是打算背叛刘备了,开始转向曹操。但是刘备根本不相信这种话,他告诉当场所有的人说,赵云绝不会对自己不忠。

果然,赵云没有辜负刘备对他的信任,他一个人从敌军的包围圈当中杀出重围,还保护着孩子,将他安然无恙地带到了刘备面前,刘备对此十分感动。后来他娶了孙尚香,为了保护妻儿的安全,赵云被安排负责管理孙尚香身边的仆人,成为一个忠心耿耿的管家。从这个重要位置也可以看出来,刘备对他有多么信任。

二、为何不重用?

既然刘备并没有怀疑赵云,那为什么又没有重用他呢?其实从赵云的性格上就可以找到答案。他是一个耿直的人,他不懂得政治上面的收买人心这一套,他的心中只有百姓。就比如刘备攻下成都,为了让手下官兵臣服于自己,他打算给手下的每一位将领士兵都分发房子和土地。

但赵云却十分不理解,还提出了反对意见。表示成都城刚刚被拿下,百姓的民心也还未定,应该拿到土地和房子的是百姓,而不是身边的士兵,让百姓安定下来是我们最重要的事情。赵云这话有他的道理,但却不适合在官场生存,刘备当时就看出来了。因为他不能够处理好官场上官员之间的关系,虽然他也一心为民。

从此刘备选择不在官场上重用他,其实是对他的一种保护。除此之外,刘备之所以不重用赵云,还是想让赵云辅佐刘禅。他知道自己的儿子会继承自己的位置,但那时候关羽和张飞已经老了,诸葛亮也不能够长久地辅佐他,只有赵云的年纪是能够陪伴刘禅最久的。而且赵云是历经生死才将刘禅带回自己身边,他对刘禅的情感也是十分丰厚的。

三、刘备知人善用

赵云并不是一个只会打仗的武夫,他也有自己的谋略,但是他的性格确实不适合在官场生存。因为他在做人处事的时候没有一点心机可言,在政治场上这样的人是活不长久的。所以刘备的安排既是对他的一种保护,也是最大地发挥了他的用处。

因为刘备了解赵云的性格,对他作出的安排也是最合适的。在打仗的时候,刘备让赵云在后方留守,很多人觉得是他不重视赵云,但其实不是。因为赵云打仗的时候很谨慎小心,并没有张飞那么鲁莽,所以他这样的人并不适合做先锋,让他陪在刘备身边是最好的选择。

不仅如此,赵云的心思十分单纯,每次向刘备提出建议都没有一点私心。虽然刘备很多时候并不赞同他的看法,但他也十分欣赏赵云的单纯的心思。赵云这一个既能文又能武,又有一些谋略的人才,在刘备看来是十分完美的。即使没有战争,刘备也把他留在了自己的身边,也是为了时刻地警醒自己。

所以说,赵云不被重用,并不是因为他不忠心,或者是刘备对他的不信任。与之相反,刘备十分信任他也非常了解他,他知道赵云适合待在一个怎样的位置,适合处理怎样的事情,所以给他做了最好的安排。而他之所以在临死前跟他的儿子说别重用赵云,也是为了让赵云能够一心辅佐刘禅。不然以赵云的性格,如果让他在官场上处理政治上的人际关系,那么他很可能会遭遇挫折,得到不好的结局。

赵云是常山郡真定县(今河北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按照这个描述,他可是一个要相貌有相貌,要武力值有武力值的帅哥。

无奈汉朝末年,诸侯混战,民不聊生。在那动荡的年代中,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不但武功超群,而且还有智谋。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

毕竟跟随了刘备近30年时间,赵云除了征战,几乎都在刘备身边。他对蜀国,对刘备绝无二心,早在平定益州时,赵云就用霍去病的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还在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像这样的大臣局量儒将,是很难得的,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

但即便如此,赵云与关羽,张飞,黄忠比起来,还是显得有些憋屈了。实际上,刘备给赵云的角色,无异于一个专职保镖。

在长坂坡的时候,赵云抱着阿斗七进七出曹营,甚至还抢走了曹操的佩剑青釭剑,这样的气魄,三国中有几人能做到?

刘备看在眼里,心中早已有了打算。对于赵云,他心中有妥当的安排,只不过在外人看来,不太理解,当然赵云也甘心接受。赵云这个人,优点很多,但其缺点也是很致命的。

蜀国建立之后,刘备要做的第一件事自然是为一起战斗的兄弟们封官分地,本来是一件好事。但赵云却反对,赵云的意思很明确:蜀国刚刚成立根基不稳,如果这个时候分放权力很容易造成政权不集中等政治问题。

虽然赵云说的是实话,但却没有考虑后果,一句简单的话足足把该得罪的人都得罪了。这种耿直的性格,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如果是一军之将,掌握了实权,不但会遭到内部的攻击,还会有军令有所不受的风险。

刘备通过这件事情之后,也在心中默默地进行了思量,觉得赵云不用去带兵打仗了。这个原因刘备在临终前才告知诸葛亮和李严,刘备把政权交给了诸葛亮,把兵权交给了李严。

最后让诸葛亮写信给赵云,告诉他为何一生都没有被重用。一是性格太过于耿直,口无遮拦,容易坏事。二是要继续担负起保护刘禅的重任,如有威胁到阿斗性命的人,可直接斩杀。

从赵云救阿斗的战斗来看,赵云是一名十分称职的护卫首领,保护皇室的安危,赵云很在行。蜀国建立之后,刘备也需要这样一名贴身保镖。毕竟赵云不止一次救过刘备,其中到江东娶亲,如果不是赵云在身旁,刘备可能就要被周瑜给扣下了。

刘备不是不重用赵云,反之,是太信任赵云了,才把卫队首领一职交给他。还让赵云继续保护刘禅的安危,刘备这样做,是对的。

战争总是充满着危险,而三国时期由于战争不断,令人惊险的战争也数不胜数。如孔融和黄巾余孽的北海之战,曹操与袁绍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而穰山之战则是诸多令人惊险的战役之一,当时赵云遭遇许褚于禁李典三位猛将的围攻,但为何最终赵云可以取得成功?以下依据相关资料,简要分析。

首先,我们须知为何会发生这场战役。

事情发生在刘备掌控汝南时,当时正曹操准备和袁绍开启官渡之战,刘备被袁绍派到汝南骚扰曹操后方。在曹操在仓亭背水一战之时,刘备在汝南结连刘辟、龚都,欲乘虚攻击许昌。曹操见刘备来坐收渔翁之利,便让猛将许褚于禁和李典带领大军到汝南迎刘备,刘备带着十万大军,来到穰山地面。正好与曹军交接,双方下寨屯兵。

接下来我们将讲述战役的具体情况

刘备让云长在穰山东南角上准备,张飞在西南角上驻扎,自己则与赵云立足于正南面,成品字接下来。正当刘备觉得快要成功之时,袁绍兵败,撤回黄河以北。相应得曹操的军事实力大增。同时这时士兵来报说龚都运来的粮食被曹军围住,刘备派张飞去救不久,又来报说将夏侯惇带军抄背后之路直接攻取汝南,刘备又派关云长前去救。

两军走后不到一天便传来汝南被攻破,云长被围住,张飞没能救下龚都,也被围住。刘备身边,只剩下赵云一军,势单力孤,整个对峙形势,急转直下,危在旦夕。无奈之下刘备准备撤离。但曹军也步步紧逼。赵云看到刘备困境前来救驾。直取“虎痴”许褚,大战几十余合后仍不分胜负,而这时李典于禁赶来加入战斗。形成了三人围殴赵云的局面。

赵云在和三人交战过程中发现李典实力较低,故决定攻其短板。出其不意,刺李典于马下。趁曹军混乱之际,赵云带主公刘备突出重围。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这时距离长坂坡之战,还有七年,按赵云出场时十五六少年推测,约二十五六岁,确实是一个成熟的将军,武力巅峰年龄。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一点战况结局如何,并非完全取决于人数的多少。历史上以少胜多事件数不胜数。而此次穰山之战中赵云是因攻对方弱势,从而得以化险为夷成功突围。

我们还需懂得从现象中找到本质。所以我们接下来继续分析说赵云成功的原因。

一是赵云有勇有谋。如刘备在长坂坡战役中被曹操的军队追的后退,在行军中刘备的儿子被曹操的军队掳走。而赵子龙在没有援助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将刘备的儿子,从曹操的千军万马中救了出来。再加上老年的赵云,仍然带领着军队并在街亭之战,战败后仍能够不伤一人一骑撤退,就可看出赵云的实力特别强劲。

同时我们从他和关羽张飞黄忠和马超并称为“五虎将”,也不难发现其实力的强大。而他的智慧体现在他并不只用蛮力,在被三位猛将围攻渐处劣势时,分析处境,观察对方状况,选择薄弱之处攻击。所以面对三人围攻仍能成功脱险。

二是对方实力的不均,得以发现漏洞。因李典擅长谋略,而武力值较低。故当交战时,实力的差距使赵云发现了突破口。放弃和三人一起交战,转而攻击李典,从而得以成功突围。

以上是赵云为何得以成功。我们还须知为何称赵云最后是成功的?那就是他使刘备更加信任。这对于臣子来说不也是一种成功吗。当时关张两人被围困,而撤退时被曹军追击。在逃跑途中,刘备被张郃和高览前后围住,高览三合杀死了刘辟。刘备看到此状绝望之际准备自杀,危急时刻,赵云突破三人围殴,赶来一枪挑了高览,然后三十合杀败张郃。直到回军时关张才赶到。

综上,有常胜将军之称的赵云,在这次战役中也是成功的。而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事情成功与否,除了与自己的能力有关,还需有一颗智慧的头脑。遇事需先思考解决方向,不要盲目地用力。还有就是作为集体的一分子,应和集体融为一体有集体荣誉感,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弥补集体中的短板。而向别人表示真心时,需有难同当,正所谓患难见真情!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蜀汉名将之一。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左右的时间,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除此,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赵云死后,刘禅又下令追谥赵云,姜维以“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追谥赵云为顺平侯。

在人们的心目中,赵云是刘备的马仔。所谓桃园三结义,后续赵子龙。戏曲中,赵云是刘备的四弟,在人们的心里,这四个人都是同生共死的兄弟。那么既然如此,刘备兴兵攻打杀死二弟关羽的东吴,为何赵云进行劝阻呢?

这在三国演义里记载的很明确,却说先主欲起兵东征,赵云谏曰:“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今曹丕篡汉,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图关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讨凶逆,则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若舍魏以伐吴,兵势一交,岂能骤解。愿陛下察之。”先主曰:“孙权害了朕弟;又兼傅士仁、糜芳、潘璋、马忠皆有切齿之仇:啖其肉而灭其族,方雪朕恨!卿何阻耶?”云曰:“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先主答曰:“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遂不听赵云之谏。

那么赵云为何劝阻刘备东征,他难道不知道刘关张兄弟情深义重,知道,刘关张情同手足,但是此一时彼一时也。

其一,赵云不是关羽张飞,不是哥们义气,他心里装的更是国家,更是老百姓。一旦战端一开,受到遭殃的肯定是老百姓。赵云效忠的是蜀汉王朝,他当然要为蜀汉蜀汉说话,这是忠肝义胆的臣子。

其二,此时刘备攻打东吴,违背了当年的战略联盟。联吴抗曹,是蜀汉的基本国策,刘备急于报仇雪恨,结果被自己的私心打败。赵云适时的提醒,是正确的。

其三,赵云有政治远见,比较耿直,顾全大局,希望刘备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晓以利害。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曹丕篡汉,这是大事,如果刘备站出来号令天下豪杰去讨伐之,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其四,另一个有政治远见的诸葛亮也不赞成出兵,刘备手下有很多人对于出兵都有反对意见:却说先主每日自下教场操演军马,克日兴师,御驾亲征。于是公卿都至丞相府中见孔明,曰:“今天子初临大位,亲统军伍,非所以重社稷也。丞相秉钧衡之职,何不规谏?”孔明曰:“吾苦谏数次,只是不听。今日公等随我入教场谏去。”次日,先主整兵要行。学士秦宓奏曰:“陛下舍万乘之躯,而徇小义,古人所不取也。愿陛下思之。”先主曰:“云长与朕,犹一体也。大义尚在,岂可忘耶?”宓伏地不起曰:“陛下不从臣言,诚恐有失。”先主大怒曰:“朕欲兴兵,尔何出此不利之言!”叱武士推出斩之,宓面不改色,回顾先主而笑曰:“臣死无恨,但可惜新创之业,又将颠覆耳!”众官皆为秦宓告免。刘备一意孤行,焉能不败?

那么刘备为什执意要攻打东吴,那就是不把东吴放在眼里。刘备已经做了皇帝,自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自己一生经历了那么多的战争,除了曹操,刘备惧怕过谁。没想到刘备大风大浪都经历过,小小的阴沟却翻了船,攻打东吴,却酿成夷陵之战的惨痛代价,让人深思呀。

刘备在乎兄弟情,为兄弟报仇,这个非常理解。可刘备似乎忘了,他不仅仅是关羽的兄长,更是百姓的君王,是天下的帝王,是臣民的领导,他此时此刻装的不应该是儿女私情,是自我小事,应该装的是国家大事,天下百姓。不能被一时的愤怒冲昏了头脑,更应该保持冷静,要想的是怎样保住国家,保住百姓。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4567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1
下一篇2023-1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