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不清楚的情况下没办理暂住证被罚款争吵的时候被警察威胁说不交罚款要被带去派出所

在厦门不清楚的情况下没办理暂住证被罚款争吵的时候被警察威胁说不交罚款要被带去派出所,第1张

按法律规定办暂住证只要一块钱,你就是不听警察的,你就是能,你就是不尊重别人。多花49块钱是你自找的。

警察依法有权利怀疑你有违法犯罪的嫌疑,可以传唤你到派出所调查。你不去可以强制传唤。这是很文明的,就是当场打了你,也是依法的、文明的。

为什么要去民宿呢?既然吵架了,心情不好,出去玩,放松心情,当然要去好的地方住了呀。然后吃好玩好。然后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自己总要爱自己的自己总要爱自己的嘛。开心一点,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即使生活再无趣,自己也要找点乐趣哦。

http://baikebaiducom/view/7614htm#15

歌 仔 戏

是流行于闽南、台湾和南洋华人聚居地的戏曲剧种,它的曲调来自民间,唱词通俗易懂,故为群众喜闻乐见。

公元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闽南民间艺术流行台湾,其中用闽南方言演唱的锦歌,颇为台湾民众喜爱。他们自发组织演唱锦歌的“乐社”和“歌仔阵”。清代,在台湾有人以锦歌为基础,揉合车鼓、采茶产生了表演程式比较简单的“采茶戏”。至清末,这些民间表演艺术,又吸收了乱弹的锣鼓科白,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歌仔戏”,又因其多在广场上演出,故又称“落地扫”。近代,歌仔戏向四平戏、京剧学习借鉴,有了较完整的唱、念、做、打的表演程式,逐步丰富剧目,从广场走向舞台成为台湾剧坛的主要剧种。

1928年,台湾“三乐轩”歌仔戏班回龙海白礁慈济宫祭祖进香,途经厦门,上演歌仔戏。由于语言相同,曲调相似,剧中唱、白全能听懂唱腔旋律和语调紧密结合,悦耳动听。因此,一时风靡厦门。此后,每年都有台湾剧团来演出,歌仔戏也随之流行于闽南。厦门、漳州、泉州等地相继成立许多歌仔戏班,随着闽 南人民侨居南洋各地,歌仔戏又流传到南洋。

歌仔戏的音乐曲调包括《七字调》、《哭词》、《杂念调》唱腔道白则是以厦门、漳州方言合成的台湾腔。唱词视情节而定,可 长可短。

歌仔戏乐器和其他戏曲一样,分文场戏和武场戏,武场戏的乐器同京剧相似,有通鼓、竖权、板鼓、木鱼、小钹、大钹、大锣、小锣、铜铃,还加上小叫、柳盏等。文场戏乐器,早期以壳仔弦、大广弦月琴、台湾笛为主,后来又采用二胡、洞萧、鸭母笛、唢呐;近年又有以琵琶、大唢呐及西洋乐器参与伴奏的。

歌仔戏的代表剧目有《三家福》、《安安认母》、《加令记》、《火烧楼》等,此外,还创作了不少新剧目。

中秋节搏状元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花红月圆,是人们合家团聚或加倍思念远方亲友的日子。厦门人对中秋节特别重视,许多旅居海外的乡亲以及港、澳台同胞,届时都纷纷踏上归途,与家人好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畅叙别后情谊。厦门一带除了全国共有的赏月,吃月饼以外,还有一种玩会饼搏状元的民俗活动,最为吸引人。

三百多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以厦门为根据地,驱逐荷夷收复台湾,郑成功的士兵来自福建、广东各地,到中秋节前后,士兵们更加思念亲人郑成功的部将洪旭,为了宽慰士兵离乡背井、思亲想家之念,激励士兵先国后家,克敌制胜的斗志,便与兵部衙经过一番筹谋,巧设“中秋会饼”让士兵们赏月玩饼、品茗谈天。

中秋会饼每会63块饼,隐含七九六十三之数,因为三九是我国民间的吉利数。会饼设状元一个,直径约6寸,宛似一轮明月,饼上印有“媒娥奔月”、“桂树玉兔”等图案,对堂两个,直径4寸左右;三红四个,直径2至3寸;四进八个,直径1寸半左右;二举十六个,直径约1寸;一秀三十二个,直径半寸有余,它们分别代表文、武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博状元”的工具很简单,只需六个骰子和一只碗,每人轮流掷股子,根据投到碗里的股子的红豆的多寡,可中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如果六骰相同,可囊括桌上全部月饼。

由于搏状元,寓教于乐,活泼有趣,所以郑成功亲自批准,从八月十三日至十八日,前后六夜,军中按单双口分批轮流赏月搏 饼。

这种中秋节玩会饼搏状元的习俗,三百多年来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有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厦门的饼店饼厂在中秋节前后大量生产会饼上市供应,有馅饼,广东饼、饼干式或三者综合。近年来,包装越发精美,成为送礼佳品。

http://wwwwelaocom/18/index9htm

另外一个

儿童饮食的禁忌

厦门儿童饮食的禁忌似乎比大人还要多一些,这或许是因为对孩子的希望更多,寄望更大,才带来更多的禁忌。

厦门俗话"吃饭皇帝大",因此禁忌在吃饭时打骂孩子。这一民俗使孩子安心吃饭,不致消化不良,也使父母安心吃饭,合家欢乐。

小孩吃饭时虽可免去父母的打骂,但许多食物却是被禁忌而不准吃的。吃鸡时,鸡脚、鸡翅膀、鸡肠子,小孩不能吃。据说小孩吃了鸡脚,将来手会发抖,写不好字,而已手指会如鸡爪一样抓破书 。同时,厦门人吃鸡时本来就有一奇怪的说法,认为吃鸡脚和鸡翅要两支一起吃,若家里两个人各吃一支,那就会互相打起架来。大约是看见鸡相互攻击时都用脚和翅当武器而引起的联想吧 。但为什么变成分吃一只鸡的两只脚或两个翅膀会导致互相打架,实在令人费解。也许,这只不过是哪位对鸡翅和鸡脚特别嗜好的家长为了避免孩子与自己争食所发明的?

鸡肠则因其弯弯扭扭缠在一起,使大人们因害怕自己的孩子缠哭不休,而禁止小孩吃。

猪蹄同样也与孩子无缘。因为猪蹄是用来走路的,小孩若吃了,将来长大,婚事就有走掉的可能。这种说法当然是极为可笑的 。推测只是小孩啃猪蹄总是吃不干净,人人难逃暴珍天物之咎,干脆就不让孩子吃算了。

鱼卵也是不准孩子吃的,据说吃了将来就不会计算 。这大约是因为一块鱼卵包含千万粒小卵,在无从算起的情况下,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不数为宜,进而引为不吃为宜。

盖屋禁忌

旧时的大厝建造之时,禁忌很多。要先盖内后盖外,忌先盖外后盖内。房间一定要单数,不能双数。前边的房子一定要比后边的低。屋脊上要安放碗、钵或土偶,据说可以压邪 。住宅的门口忌讳对冲着路口巷口,据说容易招来鬼魅。若无法变动,那就要在大门口高悬"八卦镜",或在门旁立"石敢当"。不过最大的忌讳当是被人暗中埋下崇物 。祟物可以是各种各样,甚至在厕所灰浆未干时按上一个手掌印.据说也会今主人家不得安宁 。能安放祟物的当然主要是工匠师傅,因此,盖房时对师傅是极为恭谦尊重的。

房屋的坐向,一般都是坐北朝南,忌朝北和朝东。尤其是店铺,厦门的俗语:"朝南,赚钱一世人(一辈子);朝东,剥空空;朝北,蚀本又脱壳;朝西,赚钱没人知 。"有这么几句,可知朝向之重要了。

忌满斟茶酒

"七分茶、八分酒"是厦门民间的一句俗语,谓斟酒斟茶不可斟满,让客人不好端,溢出了酒水茶水,不但浪费,也总会烫着客人的手或撤泼到衣服上,令人尴尬 。因此,斟酒斟茶以七八分为宜,太多或太少都会被认为不识礼数。

忌留碗底

民以食为天",而作为闽南人主食的大米,更被十分珍惜,乃至敬重。糟踏粮食,被视为暴珍天物,不但父母兄弟,连邻居路人都会加以遣责。因此,小孩如果吃饭时不将碗底的饭吃十净,大人便要督促他,并警告说,留碗底会娶"猫某",嫁"猫丈夫"。即是说将来讨的老婆或嫁的丈夫一定会是麻脸 。这当然是骗孩子的话,但其用心却是教育儿童自幼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不仅小孩,大人也是如此。倘若去作客吃饭留碗底,那一定会被斥为"歹样"。

但在作客时,对于每一道菜看却是要留碗底,不能把菜吃得精光 。这不但因为吃光会使人产生是否菜太少的疑问,而且因为旧时厦门习惯,男人上桌,女人下厨,厨房里的人还等着这些剩菜吃呢。

忌将核子插在饭碗中央

由于将筷子插在饭碗中央,同丧俗"拜脚尾饭"时白饭中间插一双筷子的情形一样,因而是非常忌讳的 。小孩子这么做,一定会招来大人的喝斤,而如果客人这么做,则一定会惹主人及其他客人的不快。

忌吃饭时以筷子敲碗

厦门人认为,只有乞丐才敲着空碗,挨家挨户乞讨。因此,小孩子如果在吃饭时或开饭前以筷敲碗,作父母的就一定会严加喝斥 。大人就更不必说了,一时兴起,敲碗作乐,总要惹起老人的不快。

讲究一点的人家,拿筷子甚至不允许执筷头或筷尾,必须恰在适中 。据说,著执筷头(底部)吃饭,将来婚嫁对象就在近邻;而若执筷尾(顶部),则对象远在天边。

另外,端碗的手势也有讲究,大拇指一定要搁在碗沿,若是五个手指都托在碗底,也是要被斥为"乞丐相"。

忌进餐中收拾碗筷残渣

旧时厦门民间宴客,不是像现在一道菜吃完再上另一道菜,而是一道紧接着一道上,把桌子摆得满满荡荡,那才算热烈丰盛。而每个人吃剩的鸡鸭鱼骨头等,也必须弃在自己面前的桌上 。当客人尚未起身离席,如果去打扫他面前的残渣骨头,那无异于赶客离席,更不用说把他的碗筷收起了。如果只收拾自己的,则又好像是催促未吃饱的其他人 。因此,一直到现在,许多人家仍然忌讳在进餐中收拾碗筷残渣。但是有些餐馆,客人还未起立付账,服务员就忙不送过来一股脑儿将碗筷收走,有的还要弄出很大的声响 。即使再好的美食,此时也会反胃。

忌办喜事煮咸粥

咸粥本是厦门人所喜爱的,好吃又省事。办丧事的时候,孝男孝女只负责哭泣,帮忙的人很多,三餐又无法正常,往往煮咸粥来招待,无形中咸粥便成为丧事必备的项目之一 。现今大生里火葬场也有专门煮咸粥来供应守灵的人。这样一来,办喜事时,当然就视咸粥为大忌了。

忌补冬时吃萝卜、白菜

厦门人极重食补,尤其在秋冬之际,总要吃些壮气养神补血益肾的食物。这些食物自然是以热性为主,如鳗、鸡等。同时,还要加上参茸等中药补剂,也都是热性 。而萝卜、白菜被认为是冷性食物,吃了当然会使这些补品的功效大打折扣。

忌食物相克中毒

厦门民间有许多关于同时吃某两样食物相克中毒的传说,有的甚至还有人物故事,那些人物还有姓名有地址,不由你不信。传说最多的是,酒和柿子不能一起吃,牛肉和橄榄不能一起吃,生蛇和红糖不能一起吃,南瓜和虾不能一起吃,番薯和石榴不能一起吃,鳝鱼和红枣不能一起吃,苋莱和鳖不能一起吃等等,大约有四五十种 。其中恐怕有真有假,并不太可靠,也未听说科学家们曾加以化验论证。但世人"小心不蚀本",有谁愿以命相试?至今依然禁忌。

忌孕妇吃姜吃蟹吃兔

据说孕妇吃姜,婴儿会生出十一支手指头来;如果吃蟹,婴儿会喜抓挠他人;如果吃兔子,生子会缺唇。这大约是由于姜尾多歧如指,螃蟹多脚横走,而兔子则豁唇所引起的联想 。只是鸡照吃,却不怕孩子生出来头上长鸡冠;鱼照吃,也不怕孩子生出来没有手脚。

忌蒸时有人在一旁说话

过年过节蒸发,忌讳孩子或其他人在灶旁指指点点,大声说话或猜测发与不发。如果万一不发,那就一定要迁怒于这些人;即使发了,也要怪说发得不够 。如果是发得很好,那就庆幸刚才及时地赶走了这些"帮败鬼"。

忌祝寿时用筷子夹断线面

老人作寿都要吃面条或线面。当这一盘寿面上来时,大家就要一起举筷,夹起面条或线面,一边嘴里还要念"给某某抽寿了"。这面条越抽越长,那主人才越高兴 。如果此时哪位用筷子去夹断面条,不但败兴,而且也大不知趣了。

忌反穿衣

厦门旧时丧葬中有"接外客"和"套衫"之俗。所谓"接外客",也称"接外家",即家中女眷去世,人殓前必须迎接女眷娘家的舅舅前来审视 。这时,丧家预先放置一桌于门口,桌围需反面而结,桌上排烛台、香炉,但均不燃,专候女眷娘家之人。所谓"套衫",即替死者套上"寿衣"。"寿衣"有三层、五层、七层不等,必须先反穿在孝男身上,再脱下穿在死者身上 。由于有这些缘故,反穿衣,形同当孝男,是大不吉利的事。

忌衣服晾干后未摆好就直接穿着

晒衣晾衣有许多禁忌。比如夜间露天不可晒衣服,恐冲犯夜游神煞;竹尾不能晾衣服。因像丧事所举的旗幡;禁将女人的裙裤晾晒在行走之处,忌男人从晾晒的女裙裤下经过 。若衣服晒干,则必须先从竹竿上收下摺叠妥当,然后才可抖开来穿上,否则就不吉利。这当然都是些无稽之谈,只是要化解人们不祥的联想。

忌把衣服穿在身上缝补

过去有一种巫术,做个小人,穿上衣服,写上仇人的名字,然后用针刺在小人的心窝或头上。据说这样一来,仇人就会得病死亡。因此若把衣服穿在身上缝补,不仅穿针引线不便,失手有刺戳之虞,而且令人联想到这种巫术,心里总是有些发毛 。所以,缝补衣服是一定要脱下来的。

忌在庭院植香蕉

这主要是由于香蕉无籽,无籽即"无子",因此厦门人家的庭院是绝不种香蕉的。

忌用字纸漆屁股

字纸即写着或印着字的纸。旧时厦门人相当注重教育,儿孙好坏,首先看他读书如何。尊师重教,乃引申到对书、对字纸的敬重。如果将这令人敬重的字纸拿来擦屁股,简直是糟踏文明礼数 。这一禁忌虽然同样是牵强附会的臆想,却应该说是挺好的风俗。

忌养白蹄或白尾猫

在厦门话里"白脚蹄"是专指"帮败鬼"、"扫帚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如果是带来好运气的人,则称之为"好脚蹄"。因此养白蹄的猫,等于是给自己招致厄运,是非常忌讳的 。白尾猫却是因"白"总让人想起丧事。白尾,便是没有好结尾,不得善终。因此,不独白尾猫,所有白尾巴的家畜都十分忌讳 。不过如果全身都是白的倒问题不大。

忌鸟粪落在人头上

鸟飞空中,或歇枝头,人从其下过,偏偏有鸟粪不偏不倚落在头上,那实在是非常倒霉的事。人当然会联想自己一定有什么坏运气了。因此若遭此不幸,必须赶快改运消灾 。改运的办法就是吃一碗猪脚线面消灾 。所以运气虽然不好,却可大快朵颐,可算是不幸中之大幸,以致有些小孩反而期盼"鸟粪运",总在大树下留连忘返。

忌乱送礼物

厦门人待人热情,好客诚挚,朋友往来之间自然彼此会有馈赠 。但是厦门人对礼物却是有许多的忌讳,如果乱送礼,不但一番好意没人领,反而会引起误会。

忌以手巾、扇子、剪刀赠人。厦门话"巾"和‘根"同音,俗话有"送巾现断根",有断交之意。直至今日,厦门丧事完毕后都要送手巾给吊丧者,用意在于让吊丧者与死者"断绝"往来,魂魄不找生前友好 。因此如平时赠人手巾,也是要令人不禁想起不吉利的丧事或断交之意。

扇子则只在夏季扇凉,一到深秋就弃之不用,是一时之交,用后即弃 。若是交友如此,岂不让人伤心?厦门话"扇"和"见"又偕音,俗话有"送扇,无相见",大有断交之意,所以也是禁忌作为礼物的。

至于剪刀,总是让人想起"一刀两断"、"一剪两断",在赠予者与受赠者之间不但有断交之意,而且有威胁之意,似要强行断绝,更是万不能作为礼物。

北方有的地方因"钟"、"终"同音,禁忌送钟。厦门却反而没有此忌。过去人家结婚时,还往往把别人送的时钟摆在相当显眼的地方 。除了手巾、扇子、剪刀,雨伞也是不宜作为礼物的。厦门话"伞"、"散"同音,而且"雨"和"给"也同音,而"给"在厦门话里又有"让"、"使"的意思,"雨伞"岂不就是"使"之"散"的意思吗?

忌晚间去看望病人

日落后阳气衰退,阴气渐长。对病人来说,也是处在阳气渐衰,阴气渐侵之时。探视病人若在白天,好似带去阳气,而在晚间却如带去阴气,有可能使病人病情加重 。同时,前人认为病乃鬼煞作祟所致,晚间鬼最活跃,探望者有可能也被病者的鬼煞所侵。因此,不宜晚间探望病人。

忌将信封折角

旧时民间报丧的讣闻信函,例有折角之俗。因此,一般人寄信绝对忌讳任意折角。同时,讣闻所用信函,例用全自,不得掺杂半丝红色字体或画线 。因此,普通人写信,也忌讳用全白的信封。

忌穿红衣、花衣参加丧礼

友人或友人亲属之丧,本是极为悲哀之事,如果穿红的、花的或色彩艳丽的衣裳,不但不能表达自己沉痛的心情,而且会令人误为幸灾乐祸,是非常禁忌之事。

忌以鸭子赠产妇

亲友有生育之喜,礼当祝贺,一般要送补品食物为产妇做月子,厦门话叫"做月内",产妇称"月内人"。"月内人"宜吃麻油鸡、猪肝、猪腰等热性的食物 。而厦门人认为鸭子却是冷性的食物,不补,因此"月内人"不宜吃。如果送鸭子就犯了恳。

忌在店铺前的桌柜上坐卧

店铺为生意场所,银钱出入之地,财运至关重要。生意好坏,除了自身的勤谨精明,经营有方,还要有点运气。可是运气这东西实际上是一种机遇,完全是偶然性的,捉摸不定,来去无踪,便使店主讲究起"彩头"。厦门所谓"彩头",即是运气的征兆 。好运将至,便称好彩头;坏运将至,便称坏彩头。好像听见喜鹊叫就高兴,听见乌鸦叫就倒霉一样。

店铺前的桌柜有如人之脸面,倘若让人放肆地坐卧,喧声吵闹,岂不是"坏彩头"吗

忌早上第一位客人不成交而去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位客人若成交,叫开市吉利,这一天自然就得心应手。而且常常是有人来买,其他人看见了才会围拢过来,于是生意就热闹起来了 。所以店主或摊主总是竭力招呼第一位客人,力求成交。若不成交,新一天的希望一下子落空,心情总是不好,当然是很坏的"彩头"。因此,有时甚至情愿降价以求成交。

忌匠人工作时手受伤的血溅到器物上

不论桶匠、木匠、藤匠、席匠、鞋匠、铁匠、衣匠,都十分忌讳工作不小心,手受伤,血沾到器物上。据说若忘了擦干净这些血迹,那器物久而久之就会变成精魅祟人 。自古以来,血被视为生命的象征,人活靠血,血干则死。器物沾了血、获得血当然也就会有生命,但又不是人。有生命而非人,自然就是妖精鬼魅了 。这完全是原始时期对血的恐惧和神秘之感的积淀。

忌艺人花脸入睡

这一禁忌不但是艺人,就是一般人,尤其是小孩子,睡前脸都要洗得干干净净。古人认为人人睡,灵魂就出窍去游荡,早上才又回到身体。若入睡前涂抹脸孔,恐怕灵魂认不得自己的身躯,回不来,那就会一觉不醒 。梨园子弟天天晚上要演戏,而且常常要演到三更半夜,年轻的易偷懒,不洗油彩,倒头便睡。据说不但自己的灵魂回不来,而且著画曹操扮相者,还会遭曹操鬼魂的纠缠和追逐 。如果是扮李逵者,那只怕会被李逵的鬼魂当作又一个李鬼,一斧劈掉。因此,绝对禁忌睡前不洗脸。

门槛禁忌

厦门话将门槛叫"户磴’。在俗信中,不但门有门神,门槛也有"户磴神"。偏偏小孩又最喜欢会踩踏或蹲坐在门槛上,因此往往被大人不断训斥 。不准其踩门槛。商店的门槛,更忌踩踏,无论有意或无心,被店主看到,总要皱起眉头,好似一天的买卖就此给砸了一般。

扫帚的禁忌

扫帚在厦门民间被视为具有灵力的东西,关于扫帚的忌讳就特别多。帮倒忙的人往往被骂为"扫帚星",没人愿意与之合作共事 。当然,也有很多时候,被指为"扫帚星"的人,其实只是失败之后众人的替死鬼罢了。

扫帚的禁忌,最要紧的是忌用竹扫帚打扫客厅房1司。一般的习惯,竹扫帚用来打扫庭院马路,只有在家中丧事时,才用它在放灵枢的厅里象征性地扫几下 。既然是只在丧事时才用,那平时自然是非常忌讳用竹扫帚扫厅房了。

客人来了,不准扫地.即使扫一半,也得停下来。因为扫地象征着扫地出门,颇有驱赶客人的含意,是绝不允许的。而市井里泼妇争吵,也往往扬言要用扫帚驱赶对手 。因此客人来,是万万不宜动扫帚的。

有些殷实人家更讲究。打扫客厅时,必从厅外扫到厅内 。据说,这样就会把外边的"金仔粉"扫人自家区内;反之,当然就有财气外泄的意思,是绝对不行的了。

药店、棺材店忌对顾客说“扎阁来”

厦门话"扎阁来"就是再来、再见的意思,一般店主在顾客告别时无不以此为招呼,期盼顾客再光临。但是药店、棺材店岂好一再光顾?除非病人不愈,死人不断,极不吉利 。药店、棺材店的老板若这么招呼顾客,岂不等于咒人生病死亡吗?那是要跟顾客吵架的,所以是绝对禁忌的。

渔人之忌

如果到厦门港的渔人之家作客,吃饭时则忌将盘中鱼翻过来。因为一翻则令人联想到船翻了。同样,如果不慎打破了汤匙碗盘,也不能讲"破了",只能说"掉了"。"破了"之语,难免想起"船破了"。

一辆土方车与一辆小汽车险些发生碰撞,从小汽车跳下一名外籍男子下车与土方车司机理论,并且言语粗暴,挥拳怒击车门,态度极其嚣张。而土方车司机一直陪着笑脸,拱手作揖!老外并没有就此罢手的意思,嘴里仍旧喋喋不休的说着粗话,拳头撞击着车门,有种不把小汽车司机拉下来暴打一顿不算完的感觉。

一个老外在祖国可以如此嚣张跋扈,动作粗暴,到底土方车司机做了什么惹得这名老外如此暴怒,丧失绅士风度。很多人对老外的行为表示了愤怒,不过,如果把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的话,老外的“嚣张跋扈”“愤怒”还是值得谅解的。

一,土方车双实线变道,险酿惨祸,老外暴怒拳击土方车司机

福建厦门海沧区某路段,一辆土方车双实线左转,险些与一辆直行的保时捷小车发生碰撞。从监控视频来看,土方车司机确实存在问题,实线变道左转,假设,直行的小车如果避让不急确实容易造成重大交通事故。何况,车里还坐着老婆孩子,,老婆孩子拼命的劝阻愤怒中的老外,但是,碰到谁,在当时情况下也是冷静不下来的!

将心比心,假设是我遇到这种情况,或许也是冲上去找他理论了。

因此,此事件和是不是外籍并无关联,就算是我也会冲上去理论甚至拔拳相向,要知道,土方车违规变道,一旦酿成事故车毁人亡,毕竟,老外的一家老小都在车里。

二,虽然土方车司机违规在先,老外处事也欠妥当

很明显,土方车司机实线变道左转违规在先,但是,对直行车辆造成了安全隐患。强行左转,导致老外为了避让选择紧急刹车,变道。险些酿成事故,老外发雷霆之怒也属正常,碰到谁,在家人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之时,不发怒才怪。

当然,我个人认为,老外的行为也欠妥当,如果冷静点处事,先报警,或许事态并没有这么严重。

三,近年来,土方车野蛮行车造成事故不在少数

土方车以渣土乱倒,野蛮行车,惹祸肇事饱受公众的诟病,确实,因为土方车的违章行车导致重大事故的也不在少数。

上海浦东沿浦三路曾经有这么一个案例:一名五十岁的男子沿着沿浦三路正常通过,一辆重型土方车右转弯,将该男子碾压身亡,警方在调查中也排除了土方车司机酒驾毒驾的嫌疑,说到底,行车速度快,后视镜盲区,导致碾压惨祸。

厦门环岛路公交站旁,也是发生过类似惨案:四川南江小男孩在跟着母亲姐姐过马路时,一辆土方车右转,受到视觉影响以及车速过快,孩子当场惨遭土方车碾压惨死。

看了以上案例,土方车的野蛮行驶,违章行驶肇事已经成为饱受公众质疑的诟病,这么看,老外的暴怒发飙也属于正常,不是老外变道快反应快,很容易造成车损人亡的惨事。

四,老外蛮横咆哮,暴击车窗虽然不对,按情理也属正常

不了解事实情况的,普遍都认为老外蛮狠无理,威胁打人。我们将心比心的想一下,假设自己的家人受到了死亡的威胁,你是不是会感到无比的愤怒。要知道,土方车司机双实线变道,很容易造成后方车辆车毁人亡,也难怪,老外在愤怒下车找土方车司机理论时,司机连连作揖打拱,侧面的证明土方车司机也自己清楚理亏在先。

很多人先入为主的认为,老外咆哮,嘴里说着粗话,拳击车门威胁车主,导致很多人同情土方车司机,抨击老外,事实上,我们根据事实判断,土方车司机强行实线左转险些造成重大事故。

假设,如果是厦门本土人碰到此类情况,会不会愤怒的找土方车司机理论呢?我个人认为,百分之百的会去找,问题在于,老外去找!所以,认为老外态度嚣张,拳击土方车司机按情按理也属正常。综上所述,首先,土方车的野蛮行驶,乱变道,超重超速行驶已经成为公众诟病!从厦门这起案例来说,也是土方车司机的问题,强行的左转变道,如果是我也会忍不住上前理论!或许,老外处事的方式确实过于激动,咆哮,挥拳,造成先入为主的感觉,事实上,按照我个人认为,土方车司机很明显过错在先!不是老外反应快,车毁人亡在所难免!大家认为老外拳击,威胁是不是占理呢,欢迎评论区讨论。

文: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风景秀丽、四季如春的厦门也流传着一些恐怖惊悚的灵异事件,那厦门都有哪些灵异事件呢?本期城市文化就带你一起去了解一下阳光下的阴影,厦门十大灵异事件,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吧。

1、蜂巢山路公厕

老厦门人应该知道,演武大桥没造起来之前,从鸿山公园到华侨博物馆那一片,本地人晚上几乎都不会走,宁可绕路。住在附近的人,晚上过了12点,能不出门尽量都不出门。

而且那段路的路灯时好时坏,一开始相关部门还挺积极的,经常派工作人员来修。后来修过几次,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再也不管了。

所以一到晚上,那里看起来就特别阴深。

下面要说的这个事情,发生在二十多年前,当时在厦门传得很厉害,连报纸都登过。

有个姑娘凌晨4点多回家,报纸后来说这姑娘是刚上完夜班。

估计她平时胆子比较大,半夜三更,一个人沿着永福宫巷往思明南路走。

走着走着,姑娘发现后面有人跟踪尾随,她就赶紧往华侨博物馆方向走。没想到,姑娘加快脚步,后面那人也跟着加快脚步。

而且在巷子里后面那人的脚步声听起来特别清楚,咚咚咚咚。

姑娘吓坏了,跑出巷子拐到华侨博物馆门前的大路口,结果那里的路灯又坏了,整条马路黑漆漆的,也没人经过。

这时候她又听到后面咚咚咚咚的脚步声,转头一看,有个黑影就站在她身后。

姑娘脑子都炸了,连忙往蜂巢山路那边跑,因为她记得那里有个24小时的公厕。

当时厦门的公厕还是收费的,好像是5毛钱。

公厕果然开着,窗口里面还坐了个老头,正在打瞌睡。

姑娘把老头叫醒,塞了5毛钱,进了女厕。

她担心那个跟踪的变态狂会在公厕门口守着,就靠在蹲坑的隔间墙壁上休息。

姑娘在里面拖拖拉拉磨蹭了大半个小时,看看手表已经过了5点,心想应该安全了。松口气,打算出去。

出去前,姑娘顺便上了个厕所。

站起身系裤带的时候,她无意间抬头,看见有个三十来岁的男人露出半个头,眼睛死死地盯着她。

姑娘吓得瘫倒在厕所里,晕了过去。

后来看报纸上写,守门的老头发誓,除了这姑娘之外,根本没有其他人进去过女厕。

但姑娘坚持说自己看到了一双血红的男人眼睛,报纸说,医院诊断她是精神分裂,说的话不可信。

没过多久,公厕莫名其妙就被拆掉了。而且相关部门把那片区域的路灯全都换了一遍。

换过之后,路灯就几乎没再坏掉过。

听老人们说,那是因为每个路灯的灯罩里面,都塞了一张咒符进去。

因为那一带寺庙太多,一些不太干净的东西最喜欢闻香烛味,所以常年聚集在寺庙附近。

1、沙茶面80年代才开始盛行

作为厦门最著名的小吃—沙茶面,它的盛行也就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沙茶面什么时候开始在厦门出现无从考证,但翻阅民国(30-40年代)几本介绍厦门 旅游 的书籍中,都未提及沙茶面,虾面、牛肉面、鸡蓉面(泡面)在当时是主流。解放以后不久即公私合营,私人档铺逐渐消失。据老者回忆,50-60年代,在国营的饮食店里可以点到沙茶面,不过只是众小吃的一种,并没有专门吃沙茶面的地方。到了文革后的1978年,才出现卖沙茶面的摊贩,后面才有专门做沙茶面的店铺。不同于其他闽南小吃,当时,仅在厦门市区能吃得到沙茶面,岛内郊区、岛外、漳州、泉州等地都极为罕见,所以沙茶面也成为了厦门小吃的代表。如果你在厦门看到哪家卖沙茶面的店说自己是百年老字号,那一定是瞎扯淡的了。

2、哪里才是厦门的中心?

厦门岛是厦门市的中心,厦门岛的几何中心虽然在江头(仙岳路与成功大道交汇处),但大部分人不认为它是厦门的中心。因为厦门在很长一段时期市区仅仅局限于厦门岛的西南一角,距离江头的直线距离还有8公里。在清朝,厦门城的中心点在今天的市公安局(老文化宫)。改革开放前,中山路、中山公园一带才称作厦门,火车站已经很偏远了。20-30年前,筼筜大开发,市政府迁往滨北,白鹭洲被认为是厦门新的中心。厦门中心的变迁,是早期厦门岛内发展不均衡,市区不断东扩的缩影。而如今,以前没人要住的五缘湾成为厦门最贵的地块,SM广场在几何中心,万达广场在东部,会展、两岸金融区也在东海岸,岛外建设热潮滚滚,已经很难说哪里是厦门的中心了。

▲厦门人眼中的厦门(刻板印象)

3、厦门铁道东西曾是两个世界

厦门民国形成的老城区在厦门岛的西南隅。1957年建成的鹰厦铁路把厦门岛分成了东西两块。改革开放后建设的筼筜、东渡、湖里、莲花等新区,都未曾跨过铁路以东。就算到了1995年,厦门岛还是被铁路分割成了两个世界。西部是老市区、美丽的筼筜新区以及欣欣向荣的湖里工业园。可是所有的道路遇到铁路就戛然而止。90年代的地图干脆只印厦门岛的西边,城市的边际被铁路包围着。而东部,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片未知的世界。只有零星的几路近郊公交可以到达东部比较大的村落。

▲1992年厦门交通地图只有厦门岛的西部,东以铁路为界。

4、厦门的士不找零?

在厦门坐的士有一个潜规则,常常司机不会找给顾客五毛零钱。比如计价9块5会直接收客人10块。实际上,关于出租车的收费找零问题,政府价格管理部门并无专门的规定。既然出租车计费标准中有保留了“角”的单位,那么,出租车司机就无权擅自把“角”进到“元”,除非乘客本人自愿。这样说来,出租车司机在遇到带“角”的零头时,能找零则找零,如果不能找零的话,只能主动让利,即减掉“元”以下的零头。所以,下次乘车遇到这种情况,不妨问一下司机有没有零钱找哦。

5、厦大大南门不在南边

厦大校门的命名让很多人一头雾水,西北边的大门不叫“西门”或“北门”,却叫“大南门”。原来,此门是1921年厦大建校时起名的,因毗邻南普陀寺,面向思明南路,进校门后的马路为大南路(厦大至南普陀)而得名,许多厦大学子简称此门为“南门”。但是此南非校区之南,大家可别搞混了。

▲厦门大学大南门

6、厦门第一座隧道与高架

厦门岛内山多平地少,为了提高交通的流量与效率,厦门岛内如今遍布着大量的隧道与高架桥,其密度在全国数一数二。不过,隧道及高架在厦门是近十几年来才兴起的。在2000年以前,厦门的隧道与高架桥屈指可数,公路隧道仅有钟鼓隧道及仙岳隧道。第一座公路隧道是钟鼓山洞,北起万石植物园钟山,南至南普陀寺鼓山,全长1161米,1986年通车。钟鼓隧道大大拉近了厦门市区与厦大的距离。第一座高架桥是文园路一中门前的高架桥,长130米,双车道,1991年通车,解决了学生进出存在安全隐患。

▲1990年代钟鼓山洞旧影

7、百家村不是农村

厦门老市区有一个地名叫百家村。虽然地名有一个“村”字,不过它可不是农村。1927年,为兴建厦门第一座公园—中山公园,原公园片区的124家住户自愿迁往此处,为构建中山公园腾出空地,故名“百家村”。百家村的发展亦由此开始。百家村是厦门民国年代规划且得到实施的几个新区之一,也是至今保留较为完整的一个老街区,内遍布着众多的风貌建筑,散发着浓厚的市井文化气息。

▲百家村老街

8、厦门岛内唯一的少数民族村落

湖里区钟宅村是岛内惟一的少数民族村落,位于厦门岛东北部,面积35平方公里。钟宅村聚居着3000多名畲民(2000年),其中超过90%为钟姓。钟氏先祖原居于河南省许州颍川郡朱昌县安邑乡,后迁徙至福建海澄县屿上村居住,于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移居钟宅村,至今已有600多年 历史 。当地的民俗文化蕴涵着民族信仰,至今仍演绎着本族特色的习俗,例如“送王船”。遗憾的是,钟宅村已经列入了拆迁的计划,即将消失。

▲钟宅钟氏宗祠

9、五缘大桥上的题字改过了好几回

五缘湾原名钟宅湾,因北岸的钟宅村得名。横跨钟宅湾的大桥于2004年建成,当时的名称是“钟宅湾大桥”。但到了2005年,出于两岸政治上的寓意,叫了600多年的钟宅湾被更名为“五缘湾”。大桥也随之更名为“五缘大桥”。而五缘大桥上的字一开始使用的是无署名的简体字,2008年又换成了江泽民题写的繁体“五缘大桥”。

▲不同时期的大桥题字

10、“前村埔路”写错了吗?

在前埔莲前东路南侧有一条路,路牌上写着“前村埔路”。很多人都以为广告公司做路牌的时候把“前埔村路”的字写颠倒了。其实不然。“前村埔”这个地名确实存在。前埔行政村由前埔、前村等自然村组成,其中前埔自然村的别名也叫“前村埔”,所以这个路牌是没有错的。

▲前村埔路路牌

11、1924年,厦门才有了第一条马路

以前厦门市区没有马路,只有狭窄的街巷。民国初,陈旧落后的市政设施,已不能适应厦门商埠日益发展的需要。1920年,地方人士向政府请准征收两个月铺捐和发行公债后,一面规划测量,一面从徐州、温州、广东招工1000多人来厦门,当年12月兴筑从提督路头至浮屿长700余米的新马路。此路仿英国“麦嘉顿”式,两旁建立南洋骑楼式的人行道,一可遮阳,二可避雨,是厦门第一条近代化马路,遂以“开元”命名。开元路历时四年于1924年建成。

▲开元路街景

12、厦门北站曾经在岛内

现在说起厦门北站,大家想到必然是位于集美后溪的北站。不过在集美的厦门北站还没建成之前,厦门北站指的是岛内的高崎火车站。高崎火车站1958年建成,1982年改名为厦门北站。2010年,新厦门北站启用后,高崎火车站恢复原名。2012年改称厦门高崎站。2015年,高崎站停止办理客运业务。

▲厦门高崎站

13、“内厝澳”还是“内厝沃”?

到了鼓浪屿,明明码头上写的是“内厝澳码头”,路牌也是“内厝澳路”,但沿路的门牌号却成了“内厝沃”,这不禁让人疑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澳”跟“沃”普通话一个读ao4,一个读wo4,闽南话的发音也不相同,意思更不同,怎么会混着使用呢?这是因为在70-80年代,“沃”曾经做为“澳”的简体字出现过一段时间,后来废除了。所以除了内厝澳以外,几乎厦门所有带“澳”的地名,都可以见到两种写法。比如:“顶澳(顶沃)”、“下澳(下沃)”、“澳头(沃头)”。“澳”其实才是正确的写法。但是“下澳社区”如今变成了“下沃社区”,顶澳却不变,比较混乱。

▲门牌上为内厝沃路,路牌却是内厝澳路

14、鼓浪屿近1/3的路名以省市名称命名

鼓浪屿上的道路30余条,有近1/3的路名以省市地名命名。其中,福建路以省命名。泉州路、漳州路、福州路、三明路、兴化路(莆田旧称)以市命名。永春路、海坛路以县命名。安海路以镇命名。

▲鼓浪屿路牌

15、厦门岛内还有多少城中村?

现在厦门岛上的城中村都是由原禾山地区的村庄演变而来,湮没在大马路及高楼大厦之中。若以成功大道与仙岳路为界,把厦门岛用“十”字分成四个区域来看。西南已经几乎完全城市化。北部由于机场限高,不少村庄还有保留。而东部因为原本是前线(面对金门)的原因,发展较晚,城中村至今仍然不少。但是这几年东部的发展力度很大,村庄也不断的在消失或萎缩。如今厦门岛上仍有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城中村,不过比起民国年间统计的178社,已经消失了很多。

▲厦门岛内现存城中村分布(红圈部分)

16、这个厦门地名99%的本地人都“读错”

曾厝垵的“垵”字,随便问一个人,这个字怎么念,绝大部分会回答你是平声的ān。厦门话也是念平声,与“安”同音。但字典却告诉你这个字读ǎn(第三声),不读ān(第一声)。公交车的报站广播跟随字典,念的是上声的ǎn,反而有点怪怪的。只能说这个正规读法没什么群众基础。

17、淘大食品的英文为何是AMOY?

AMOY是厦门的英文旧称。可是在淘大食品的包装上,英文出现了AMOY的字样。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淘化大同的前身淘化在1908年于中国福建省厦门成立,除酿制豉油外,也兼营牛奶业务。1928年,淘化大同正式于香港成立,设厂制造豉油。为纪念公司发源地,淘化大同将其英文名称定为Amoy Food。解放以后,厦门的淘化大同根据业务被拆分并入了酱油厂与罐头厂,成为后来海堤、古龙品牌的基础。而淘化大同品牌继续在香港经营,一直延续至今。

▲淘大食品商标

18、有些地名的厦门话不能直接照字念

区分厦门本地人与其他闽南人(或者特务)的方法除了口音外。可以让他们念一下“文灶”、“莲坂”、“安兜”、“泥金”这几个地名。如果他们直接用闽南话念出上面的地名,基本可以排除是本地人。因为这几个地名厦门话要念“麻灶”、“刘坂”、“庵头”、“涂任”。这些地名的文字后来被雅化了,但是厦门话却保持原来的传统,一般也只有本地人才知道。

19、厦门岛上有两个城隍庙

厦门城城隍庙原址位于厦门城内,今中山路城隍庙巷一带。文革时毁,原城隍庙的范围被改建为新华路邮局及思明区人民医院。1980年代,龙海人吴天发在厦港南华路11号之2住宅重建厦门城隍庙,后来规模慢慢扩大。庙内供有一尊明代的石狮子和明代的城隍爷。但是按道理说,“有城才有城隍”,而南华路远离古厦门城。近来又有信徒在古城西路接近原址的位置复建了一座城隍庙行宫,也请进了厦门城开基祖城隍金身。因此出现了厦门岛上有两个城隍庙并存的特殊景象。

▲南华路城隍庙vs古城西路城隍庙行宫

20、厦门有5条街巷 年龄超过250岁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版《同安县志》记载,当时厦门的古街道,已有25条,近城的叫内街,有桥亭街、新街仔、塔仔街、局口街和菜妈街5条;近海的叫外街,有石埕街、提督街、碗街、纸街、竹仔街、磁街、外关帝庙后街、神前街、中街、亭仔下街、木屐街、港仔口街、岛美路头街、轿巷街、五崎顶街和走马路街等16条;内、外街中间,还有火烧街和关仔内街2条;在厦门港又有桥仔头市和市仔街2条。这些古街道宽仅3米左右。250年后的今天在还沿用乾隆年间街名,剩下局口街、桥亭街、菜妈街、小走马路和市仔街5条。

21、中国第一所幼稚园在鼓浪屿

中国最早创办幼儿园(幼稚园)的地方是鼓浪屿。清光绪二十四年正月(1898年2月),英国人韦爱莉在鼓浪屿创建怀德幼稚园。创办以来一直没有间断,即今鼓浪屿日光幼儿园。在厦门,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幼儿园是民国初年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幼稚园。

▲怀德幼稚园毕业生合影

22、厦门最高的地方有多高?

同安汀溪的云顶山为厦门市辖内最高山峰,位于安溪、南安两县交界处。峰顶常有云雾,故称云顶山,海拔11752米,相当于356层楼高。厦门岛最高峰是洪济山的主峰云顶岩,海拔3396米,与今天在建的厦门国际中心同高。鼓浪屿岛最高峰为日光岩,海拔926米,比对岸的瑞颐酒店略矮一些。

▲同安云顶山

23、带有民国色彩的路名

在同安路实验小学对面,有几条平行的小路名称很特别。它们是忠孝里、仁爱里、信义里(有没有很像台湾的路名?)。这些路名源于民国初年新生活运动所倡导的国民道德中的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几个在台湾路名中仍然常见的字眼,在大陆已不多见。厦门其他比较有民国色彩的路名都被改名了,比如民国路改为新华路,民生路并入民族路,新生路并入深田路等。可惜,由于拆迁,忠孝里与仁爱里名存实亡,信义里相对完整,还有不少一些老别墅。

▲忠孝里、仁爱里、信义里周边地图(1980年)

24、幸福路竟与宫庙有关?

幸福路是大家很喜爱的厦门路名,因为幸福的寓意很美好。但是其实这条路本跟幸福没有太大的关系。这条路以前叫做佑福路,因为那里有座佑福宫而得名。一直到了文革破四旧,才将“佑福路”改了一个字,变成了“幸福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4654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1
下一篇2023-1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