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吵架生气

为什么会吵架生气,第1张

为什么会吵架生气

为什么会吵架生气,是情绪中的一种,人们对于生气的情绪往往会第一时间选择压迫它,但是一旦压迫到了极致,它就会突然爆发,形成无差别的伤害,下面我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为什么会吵架生气。

为什么会吵架生气1

愤怒的意义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具有五种层次的需要。当我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被剥夺时,愤怒就会随之而来。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愤怒的很重要的一个意义就在于,它提示我们:我们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或者遭到了剥夺。

3个月大的婴儿特别会哭闹,实际上,婴儿在这个时期已经有了愤怒情绪。婴儿的愤怒标志着自己的生理需求——也就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第一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临床心理咨询的案例中,有许多中小学生不愿意去学校上学。这种辍学现象的背后可能暗示着学生的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比如第三层次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他们不能感受到学校对自己的尊重,在这样的学校环境中长期体验不到归属感。一个真实的案例中,来访者是一个初一年级的学生,他的班上出现了偷窃行为,老师要求全班同学互相揭发找出小偷。他谈到自己非常讨厌互相检举的氛围,因为他感到自己没有被尊重,因此班级对他来说也没有任何的意义和归属感。

这种愤怒在成年来访者身上也非常常见,尤其是成年早期和中期的来访者,他们通常对现在的工作状态极为不满。大部分年轻人,或者是70、80后来访者,他们自我实现的需求——最高层次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感到自己的生活或工作完全不由自己支配,总是被父母、上司、伴侣以及周围环境所决策,而自己的潜能或真正喜爱的东西却无法得到发挥和发展,长此以往,他们对这种机械化的生活感到愤怒。

因此,愤怒提示着我们各个层面上的需求有可能没有得到满足,或者曾经满足过但又被剥夺。当人们对自己或者对他人对环境感到愤怒和不满时,这些情绪实际上是在暗示某种潜伏的需要。所以,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味地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愤怒,那我们有可能就会丧失觉察和满足自己需要的能力,并且变得日趋压抑。

我们为什么愤怒:所谓边界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常常谈到一个很重要的词——边界。在学术交流中,咨询师常常把人际边界比作泡泡,它代表着每个人必备的一种私人生活空间和个人基本生存权利。当我们与他人相恋或互相欣赏时,我们就会愿意把自己的边界和他人的边界相融合,和TA共同生活,分享权利。

可是,如果当他人强行进入我们的边界,在我们不允许的情况下强行融合,这时我们的愤怒就会提醒我们,我们的生活边界收到了损害。所以,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感到愤怒时,心理咨询师通常会理解为来访者基本的生活界限受到了破坏。可见愤怒在人际关系当中也是有非常强的提示意义的。

临床心理咨询将边界的受损分为两种。第一种叫做边界的侵入,也就是边界直接被侵犯。举个很直观的例子,大学生宿舍里的公用冰箱,每个人可以占冰箱的一个格子,但是当有人每次都往你的格子里放东西时,你就会感到非常愤怒,因为你的空间被侵犯了。生活中还有一种更抽象化的边界,叫做权利的边界。当我们的权利边界被他人侵入时,我们也会产生强烈的愤怒。

咨询师在访谈中收集信息时会留意一个问题:来访者在家里能不能锁门。如果来访者很难锁门,或者担心自己锁门会使家人对自己感到愤怒,那么咨询师会认为来访者的愤怒受到了压抑。

实际上,愤怒不仅仅只是以暴力或者歇斯底里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人际关系中,拒绝也是一种愤怒的表达方式。通常在心理咨询临床案例中,当咨询师听到诸如“小时候无法锁门否则会早到负面对待”的成长信息时,如果来访者是一个无法愤怒或者无法说不的人,那么他的家庭可能是容不下某种形式的愤怒或者某种形式的自主性的。

一个人如果像这样无法表达愤怒,那么TA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体验不到愤怒的。长期无法拒绝别人可能会在诸多事上产生一种被剥削感,因为TA总是被别人的需求裹挟,而自己的需求却无法被提出来。长此以往,这个人便会逐渐倾向于规避社交,也无法延续长期的关系。

第二种边界的损害叫做边界混淆,它比边界侵入更难被察觉。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愤怒是很微妙的,有时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愤怒。在过去的案例中有这样一个来访者,他和一个朋友谈一个商业合同,讨论的是“什么时候付款”、“什么时候还钱”这样的问题。然而这个朋友却一直跟他讲自己的企业如何困难,以至于过年都没有办法回家。来访者感到非常愤怒,但是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愤怒。

这个案例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他在跟对方谈事,而对方谈的是情。在中国文化中这是最容易被混淆的一个边界,因为“事”和“情”通常都是被放在一起的。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其实都长期地处于这种混淆的状态。最常见的例子是父母离异的来访者,通常会谈到父母曾经对他们说过,“我们之所以不离婚,全是因为你”。

在中国家庭中,许多“以爱为名”的行为都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边界混淆。它把孩子卷入到成年人的爱恨和婚姻中,使孩子长期处于这种混淆状态,这使他们很容易产生焦虑或恐惧感。

他们会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小心谨慎地生活,从而防止父母离婚,家庭破碎。如果他们被长期告知,是自己的存在让父母不离婚,那么他们的内心就会混淆成人之间婚姻的界限。通常这样长大的来访者一旦在咨询中获得了愤怒感,或者是获得了伴随愤怒的某些领悟,他们将会获得放松。

比方说,来访者意识到父母离不离婚是他们自己的决定,他们当初在一起是他们自己的原因,而不是来访者的责任。当来访者可以对父母的“谎言”产生这样一种反思和觉察的时候,这时产生的愤怒反倒使他们释然了,自己终于不用再监督自己做一个好小孩,来防止父母离婚。因此,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来访者不需要咨询师的鼓励和督促,自己就会通过某种形式的愤怒来修复他过去的伤痛。

愤怒的表现形式

愤怒的第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拒绝,上文已经提到过了。

愤怒的第二种形式表现为社会上许多的出于正义感的保护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义愤”。因为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而激发出自身的愤怒感,也是一种愤怒的表达。

愤怒在日常生活中第三种表达形式,就是使我们有勇气规避或者结束某些不对等的关系。比如在一个个案中,来访者讲到他和另一个人处在一种不对等的关系中,每次聚会朋友都会以一种非常自恋且具有强烈攻击性的态度对他,近乎羞辱。以前介于面子,来访者没有计较。

但是在这样的事情发生多次后,来访者对这个朋友产生了强烈的愤怒,他能够充分感受到在这段关系中的不对等,并且意识到自己的界限或者基本权利受到了侵害。终于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从此回避这个人。他告诉他的朋友们以后不会出现在有那个人的场合。在咨询中,来访者多次提到对这个朋友的愤怒,显然他从这份愤怒中汲取了某种程度的勇气,使他能够做出非常重要的决定。

人际关系中的'第四种愤怒形式是面峙权威。曾经有一个德国的心理治疗师同事,每次都会在别人做完案例分享后说出自己的见解。当他觉得别人非常地无知或是分析得没有道理的时候,就会悄悄地抱怨,然后立即举手要求跟报告者进行面峙。可见,对于这个治疗师来说,每一次的学术探讨都是一次相对的愤怒的酝酿过程。心理咨询师的愤怒通常是自信或自我肯定的组成要素之一。

愤怒的最后一种表现形式,毫无疑问就是暴力。通过武力表达自己的愤怒在某些情境下是可以理解的。我们经常会说,如果去到森林中,永远不要站在一只母熊和一只幼熊之间。又比如,美国一个著名的女心理学家经常会说,一个怀孕的母亲随时准备干掉那些可能伤害自己孩子的人。使用暴力来维护这层关系对女人来说是不为过的。所以,暴力也是愤怒的一种实现形式,只是这种表达是很极端的。

为什么会吵架生气2

吵架背后的真实需求

生气的时候特别容易吵架,因为自己的言行很难得到控制。

而且往往是生完气、发完火,才在心里对自己说,刚才又没忍住吵架了。

即使是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应对方法的人,也不一定能每次都能做到不生气,不发火。

而这些生气、发火之后的行为又会给自己带来很多挫败感,认为自己就是做不好。

其实,要达到让自己不生气不吵架的目的,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学习和反复练习。

一方面事后干预,这是我们前四天学练过的内容。而另一方面是事前预防。

这就好像河道发洪水一样,如果不去修建大坝从源头来调控水量,等到洪水泛滥决堤再去补救,往往都是兴师动众,劳民伤财。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是,预防坏事情的发生。

如果我们可以预防生气吵架,我们就会节省很多的时间,和很多的心理能量,去积极建设良好亲密的关系,而不是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进行灾后重建。

要预防失控爆炸后一系列错误行为、语言及身体暴力的出现,我们需要知道在生气的时候,想要吵架的时候,自己内心的需求是什么。

因为,每一个行为的发生都是内心需求引导的结果。

美国著名的家庭治疗心理专家萨提亚女士认为,一个人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可以看得到的自己的行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只是露出海平面的很少的一部分。

然而,这个行为实际上是受海平面以下看不见的巨大的冰山所影响,这个巨大的冰山包括了我们的需求、渴望。

每个人的行为,都是被需求、渴望所支配的。

那么,要了解为什么我们会生气,为什么会指责对方,为什么会吵架,就需要知道我们生气吵架的那一刻。

内心有着什么样的需求没有被看见,或者是什么样的渴望,让我们从满怀期待到失望沮丧。

今天的训练内容,就是让你去发掘你生气吵架背后的需求是什么。

现在,请你静下心下来,好好想想下面几个问题:

你是因为对方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做出了什么动作和表情而生气吵架,还是因为对方没有按照你期待的样子对待你而生气吵架呢?

在生气的时候,你内心真正的需要是什么呢?你需要对方为你做什么?

你的生气,是因为你感受不到被爱、被接纳、被肯定、被尊重吗?

很多来访者或者学员被问到这个问题时,都会回答说生气吵架的时候。

其实就是想让对方关切的哄哄、抱抱自己,逗自己开心一下,尊重自己的感受,并不是想真的发怒和对方吵起来。

当你了解到自己的需求,你就会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就明白了生气吵架的真实原因。

你也从源头上给自己修建了大坝,能够预防情绪行为的洪水泛滥了。

好啦,我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让自己不生气不吵架,做好情绪和行为管理,除了事后干预以外,还要做好事前预防。

事情预防,就是了解自己生气吵架时候的需求。

每个人的行为,都是被需求、渴望所支配的。

要了解为什么我们会生气,为什么会指责对方。

就需要知道我们生气的那一刻,内心有着什么样的需求没有被看见,或者期待着被满足。

最后,跟大家分享萨提亚的一首爱情小诗《我和你的目标》:

爱你,而不抓住你;

感激你,而不评断你;

参与你,而不侵犯你;

邀请你,而不要求你;

离开你,而不感到歉疚;

评论你,而不责备你;

帮助你,而不侮辱你。

如果,我也能从你那里得到相同的爱,

我们就会真诚地相会,丰润彼此。

夫妻之间的争吵多数源于渴望爱

01婚姻是双方经营的结果

亲密关系中,尤其是伴侣之间,有争吵并不是坏事,因为通过争吵可以有机会进一步了解彼此。但并不是每对伴侣都能够利用好这样的机会。

昨天,闪婚后不久的小云,和我抱怨他们又吵架,原因是对方说话不算数。

小云和老公认识三个月就结婚了,婚后矛盾不断,先是婆婆总是参与他们的生活,再是开始看老公不顺眼,比如抽烟、不做家务,以及喜欢玩游戏等等,这次吵架是因为老公答应戒烟,现在没做到。

小云说,结婚前觉得老公挺好的,什么事都听她的,现在对方暴露出真实面目,感觉自己被骗了,很失望。在小云看来,婚姻应该是甜蜜美好的,不应该有欺骗、更不该争吵不断,这不是她想要的婚后生活是的,谁都向往幸福婚姻,但美好婚姻是双方一起经营的结果。今天的文章,我就结合小云的故事来说说,如何把亲密关系中的争吵从消极变成积极。

02争吵是增进感情的契机

01争吵是不可避免的,但争吵不是一个贬义词

无论是伴侣之间、还是亲子之间,以及朋友之间,有些争执是正常的,换句话说,深人的亲密关系都离不开争吵

我们不要把争吵当作一个贬义词,因为有效率的争吵,可以成为巩固关系的契机。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要明白,争吵是不可避免的,更是一次增进彼此感情的机会。

就像小云,如果把每一次的争吵当作增进他们感情的良机,就会从抱怨中解脱出来。

她如果继续把“你变了”“你为什么不像以前那样呢”,以及“你以前从不会这样的”等等这些“改变与否”作为爱情的试金石,这类争吵就会变得越来越激烈。因为无论如何,她都觉得自己受到了背叛。

但如果她能积极面对“背叛”这种感觉,且可以用负责任的态度和对方协商,内心的抱怨会缓解很多。

也就是说,争吵在亲密关系中是不可避免的,其发挥消极作用,还是积极作用,取决于当事人以怎样的方式来对待。

03争吵背后的渴望

02亲密关系中的争吵,多数源于渴望爱

婚姻中的争吵,在我看来,多数源于渴望爱,因为绝大多数人选择走进婚姻,还是为了爱。即使有了争执,爱依然在。

更重要的是,很多伴侣习惯用争吵来表达渴望爱。

就像小云,她抱怨老公说话不算数,其实就是渴望被关注。因为她希望老公把她说的话当回事儿。

当回事儿,意味着自己重要,自己受到了尊重和重视,而这就是爱的表现。

从这个角度来说,与那些从不争吵的伴侣相比,争吵就是在展现着爱。因为在乎对方,才愿意吵架。那些到了冷战阶段,或一开始就相敬如宾的伴侣,很可能已经没有了爱。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在《幸福的婚姻》一书中提出了“末日四骑士”,它可以给婚姻造成致命的伤害,特别是筑墙,也就是开始冷战。

批评时,我们的语言不仅有抱怨,更多的是指责对方且伤及人格。比如“你是不是有病啊

04满足渴望被爱的需求

鄙视时,我们的语言夹杂着挖苦、冷嘲热讽,以及讥笑等不友善的语言。比如“就你,能行吗得了吧!

防御时,我们的语言是在责备伴侣,意思是“这不是我的问题,而是你的问题”

筑墙时,我们不再愿意说话,甚至吵架都显得多余,冷战开始,而这时的婚姻也处在危机制高点当然,上述的四骑士中的批评、鄙视和防御,也会影响伴侣之间的感情,吵架时要极力避免。同时,这么说并不是在鼓励伴侣吵架,而是想说,吵架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彼此的爱情观,以及满足渴望被爱的需求。

03通过争吵获得幸福的六项技巧

前面说到,吵架中出现“末日四骑士,会让婚姻亮起红灯,那么怎样通过吵架来获得幸福呢

《如何正确吵架》一书中介绍了将冲突转变为幸福的4个技巧:

05复盘吵架的原因

第一,唤醒自己的渴望。

先对吵架的事情做一下反思:当时吵架的导火索是什么我在逃避什么才争吵的争吵爆发时发生了什么

我当时吵架时的感受是什么我并不想吵架,我真正希望发生什么隐藏在争吵背后的深层渴望是什么

可以和伴侣分享自己内心的渴望,以及发现比争吵本身更重要的事情,比如小云,先从反思当时的吵架情形开始。我问她,她看到老公又在客厅吸烟,为什么一下子就气急败坏她说,自己那种被骗的感觉是关键。

结婚前,老公答应婚后肯定会为她戒烟的,但现在说一套做一套,这是小云无法接受的。她渴望自己被关注,渴望老公爱自己,因为肯为自己戒烟,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着爱。

第二,负责地参与到建设性的紧密互动之中。

追随自己的渴望,预设对方是好意,希望和对方有建设性和创造性的互动,且明白自己吵架的目的不是权力斗争,而是想有所收获

06揭露出自己的未解心结

渴望是爱,也想通过争吵来获得幸福,那么她就要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最重要的是,先站在老公的角度想想,为什么老公说戒烟,现在却没做到这样的反思就是在预设对方不是想故意要欺骗自己

因为老公这次抽烟很可能是遇到了烦心事,亦或一下子戒烟太武断,再或是他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吸烟对人对己的伤害等等。

这样换位思考之后,小云吵架的目的就不再是谴责对方,而是变成怎样真正帮助老公戒烟的问题,那么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就会更加亲密。

第三,揭露出自己的未解心结。

反思自己的过往经历:我以前什么时候有过同样的感受这是一种限制观念吗我表面上的想法是什么内心真实想法又是什么它引发我心底的哪些未解心结

与另一半分享自己在揭露问题过程中的新发现。

07内心的投射

小云通过吵架可以更加深入了解自己,她之所以对说话不算数那么敏感,是因为她被前男友欺骗过。也就是说,她的被骗感觉和过往的经历有关。

如果小云可以意识到这些,并把自己被前男友欺骗的事情告诉老公,那么老公就会想着自己不可以再欺骗老婆,更不希望老婆再次受到伤害,这样老公的行为也会发生变化。

对于小云对过往经历的反应,在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投射。

投射,指的是一个人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

在关系初期,我们会将自己期望的积极属性投射到对方身上,即他会爱我真实的样子,但随着接触深人,我们会发现另一半并不是我们以为的理想人设,于是冲突出现,这样我们会把消极特质投射到对方身上,觉得对方“变了一个人”

其实,如果伴侣能认识到这样的投射,就会明白对方的优点或缺点只是自己投射出来的一个方面,这样不仅认识了自己,还会获得亲密关系和解开争吵真相的关键。

08探索新的沟通思维方式

第四,解放自我,发掘新的行为和争吵方式。

思考现状:利用揭露问题中的发现去计划和实施解放自我的行动,比如下一次自己怎样做才能有不同的表现计划下一次表现得与众不同,并告诉伴侣自己想采取的行动。

就像小云,如果可以根据上述的反思,转变思维方式和争吵方式,就会有一种解放自我的感觉。她看待老公吸烟,可以先问问具体情况,然后再下结论,不能一下子就认为自己被骗了。

同时,吵架时说话的方式也很重要,前面说到的“末日四骑士”,自己有没有说了很多,因为一旦生气,愤怒情绪出现,就会怎么痛快怎么说,自然会说话伤到人。

经营好一段关系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取悦自己,而是为了激发出潜在的“更好的自己”

吵架,不是为了赢,而是增进彼此的了解,让彼此变得更好。

控制情绪,最有效的一个方法是“叫暂停”,但停下来不是要压抑自己的情绪,而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因为情绪稳定时的表达更客观、合理,更容易被对方理解,其实就是更容易感受到彼此的爱

近日,林心如与霍建华在街头吵架的一幕被媒体拍到,并在网上引发热议。

当天晚上,两人穿着休闲,并排而行,一边走一边讨论着事情,后来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似乎突然发生了争执,还大喊:"干嘛啦"!。随后林心如一人离开,霍建华并没有追上去,自己买了水开车离开。当时还下着毛毛细雨,林心如一个人走在街上,后来坐在石墩上,有网友说看到她哭过,但是当时的背影确实让人感到伤心落寞。

虽然第二天林心如也对此事做出了回应,她表示当时并未吵架,只是因为在讨论一些事,而意见不统一,才讨论的声音大了些。但是细心人随后发现林心如删除了她和霍建华拍的合照。同时网友在林心如的带货视频中也看到了她的疲惫和憔悴。

提到林心如与霍建华这对夫妇,大家肯定再熟悉不过了。两位都是国内非常有名的艺人,献给观众许多经典的作品。两人十年的好友,变成家人。应该说婚姻的美满幸福不言而喻。

但是,明星也是普通人,婚姻中也会像许多平凡的夫妻一样,难免会产生一些小摩擦,吵架也是正常的。这正是婚姻的本来面目,从相识到相知,从恋爱到结婚,从发生矛盾到开始争吵,在此过程中,有的人走向分离,而有的人从争吵中发现问题,一起面对共同成长,彼此成就,在婚姻中让亲密关系真正走向融合。至于现实中林心如与霍建华这对夫妇是否能走到最后,我们不得而知。

那么,在婚姻中,如何顺利通过各种磨难和考验,克里斯多福在他所著的《亲密关系》中对婚姻中各个阶段进行分析,寻找到了婚姻背后争吵的根源。

克里斯多福在他所著的《亲密关系》中把亲密关系分为四个阶段,绚丽、幻灭、内省和启示。很多人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当初在绚丽期爱的死去活来的两个人,在幻灭期可以形同陌路或仇人。

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的背后的真正动机,其实在于需求。

我们追求被人或吸引别人来作为我们的伴侣,是因为我们需要人陪伴、照顾、了解、支持、接受、赞赏抚摸和相拥而眠。

事实上,任何人都不可能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即使是我们的梦中的情人,所以,亲密关系总是会从浪漫激情的月晕阶段走向了矛盾重重的幻灭阶段。

有的人就此分开,成为一段失败的恋情,有的人开始寻求答案, 探索 争吵背后的原因,最终会走到内省的阶段,得到启示,使亲密关系走向融合。

所以,寻找婚姻背后争吵的真正的原因,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可能走出婚姻关系的困境。

小时候的时,当我们对异性感兴趣后,我们就会在心中塑造一个梦中情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不断给梦中情人提出要求和条件,而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我们不断增加的需求,尤其是小时候没被满足的需求。

实际上,这是我们把自己从小到大得不到的,没被满足的需求,全部投射在那个爱我们,让我们觉得特殊的人身上,觉得,有了他这些需求都得到满足了。其实这是把理想父母的原型投射在对方身上。

当一见钟情后,我们以为找到了这个人,于是浪漫激情的爱情故事开始演绎,但是世界上真的有一个人符合我们所有的幻想吗?事实总是令人失望的。于是,我们会退而求其次,开始对爱人实行改造计划。

正如夏丽和刘刚的相恋,夏丽觉得刘刚个子高长得帅,只是性格有时暴躁,她觉得可以在以后的相处中慢慢的改掉,或者自己也可以适应他。但是,经过两年的相处,刘刚的性格根本无法改掉,而自己也无法适应,于是,夏丽指责刘刚不够爱她,总是向她发脾气,刘刚抱怨夏丽没有包容心,性格自私,于是矛盾争吵开始了。最后两人还是分手了。

事实上,矛盾和争吵的是看见自己走向内省的开始,只要我们不放弃,总会走到下一阶段,得到自我成长的内省和启示。

亲密关系中的伤害和冲突,往往是来自于彼此的需求没有被看到,或者没有被满足,或者满足的方式不对。

生活当中比比皆是,比如说男人回家可能会说:"你怎么什么家务都不干,你在家干嘛呢?一天就带个孩子,有什么累的?"然后女的可能会反击说:"你回来就只知道躺在沙发上;总是玩儿 游戏 ;总是这么晚回来;你为什么不回我信息等等。"

指责和抱怨,它本身是一种对对方的攻击,是在伤害对方,而它的背后就是对认可和关注的需求。

此时此刻我们想从对方身上得到是什么?真正原因不是他玩 游戏 或不干家务,而是他让我觉得我不够特别,我没有被关注。我希望他让我觉得自己很重要。通常我们觉得对方做些什么或改变什么,却很难觉察自己深埋在潜意识里的需求。

所以,不论什么原因,都会造成我们的需求不被满足,伤害和争吵以及攻击就会在亲密关系中展开。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对情侣因为一方约会的迟到而争吵不休,也会因为生日被忘记或没有准备礼物而大发脾气,不论对方如何解释,另一方就是揪着不放,并且觉得小题大做。

而实际上,揪着不放的原因真的不是小题大做,只是我们没有想到这件事情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需求,真正的渴望是什么。也许真的不是迟到几分钟或一束生日的花朵,对方真正需要的是被重视和认可,一旦这种需求没被满足,就会产生偏差行为来应对,随之而来的就是错误的认知。

所以,偏差行为的存在导致了我们的错误观念,不断地寻求关注,希望在权力斗争中取得胜利,一旦不尽人意,就会展开报复,让对方同样受到伤害。

所以,我们并不是神,当矛盾达到不可调和无法解决的时候,有的人就会自我放弃,选择结束这段婚姻关系。但是总有的人选择勇敢的面对问题,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

实际上,每一次矛盾的发生就是一次成长的契机,只有我们深入这种关系中,看见与伴侣之间发生的事情,接受它的存在,然后寻找问题的根源,才能走出受害、迫害与拯救的无休止的循环。

所以,婚姻中的每一次争吵的背后都有一个不被满足的需求存在,只要我们看见它、了解它,我们才不会陷入表面的无休止的争吵中。

但是,找到自己的需求后,我们愿不愿意放弃这项需求。换句话说,我们愿不愿意不在把满足这项需求当作伴侣的职责。我们愿不愿意寻求自己内在的力量来满足自我的所有需求。我们愿不愿意让这种内在的力量成为我快乐的源泉。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面对的。

所以,当我们真正明白了我们在婚姻中的争吵是来自于我们自身的需求,我们才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4829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1
下一篇2023-1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