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路线:全程约428公里
起点:盘锦辽滨柏栎饭店
1从起点向东南方向出发,行驶140米,右后方转弯进入滨海大道
2沿滨海大道行驶40米,调头进入滨海大道
3沿滨海大道行驶150米,左后方转弯进入向海大道
4沿向海大道行驶148公里,朝大洼临港经济区/田庄台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5沿匝道行驶560米,右前方转弯上匝道
6沿匝道行驶230米,直行进入庄林线
7沿庄林线行驶510米,稍向右转上匝道
8沿匝道行驶900米,直行进入盘锦疏港高速
9沿盘锦疏港高速行驶159公里,朝海城/丹东/沈阳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0沿匝道行驶930米,直行进入丹锡高速
11沿丹锡高速行驶16公里,在西安镇出口,稍向右转进入西安立交桥
12沿西安立交桥行驶290米,直行
13行驶400米,右前方转弯
14行驶3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S211
15沿S211行驶53公里,过右侧的金社裕农乡村百货连锁(NO035)约220米后,右转进入新民街
16沿新民街行驶60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红海滩
中国明代,万里长城西起甘肃嘉峪关,向东蜿蜒直至鸭绿江边,构成一道坚固的军事防线。现在以“台”命名的地方,就是古时烽火台的所在。
清顺治十年(1653年) 清政府颁发《辽东招民开垦则例》,至此,田庄台才载进史籍有据可查。
在营口盘锦,以“台”命名的地方有几十个。与所有的“台”相较,古镇田庄台更为重要:它踞守辽河右岸,紧依营口市区,西面渤海辽东湾,成为控制敌船由海上入侵内河及保卫营口市区的要津。
有鉴于此,明洪武二十七年即公元一三九四年,镇西三公里处就修建了烽火台,并有重兵把守。到清朝,田庄台已有万斤大炮两尊,五千五百斤以上大炮十二尊。
清咸丰八年(1858年) 清政府开牛庄为通商口岸,田庄台遂成辽河水运码头。 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开始。1895年3月6日晚,战火烧到田庄台。据史料记载,田庄台之战是甲午战争中最大最激烈也是最后一次陆战。为攻打田庄台,日军共投入三个师团,两万余人,三日后,战斗以清军溃败结束。日军在血腥屠城后,纵火民宅,日本官方供称“大火熊熊、火焰冲天、昼夜不息”。
田庄台陷落不久,李鸿章慌然赴日,签定了《马关条约》。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部八集电视剧《甲午陆战》就是这段历史的再现。
现在位于田庄台镇政府西南05公里的甲午抗日将士陵园就是为了纪念那样一段历史而修建的,是盘锦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清实录》载:“清康乾年间,田庄台成为辽河下游商贾辐车奏之地。八百里河道帆樯林立,往来如梭”。清雍正年间,元兴顺在镇中心开业,既经营京、津、沪、杭百货,又办理存款业务,以价格低廉,服务周到著称。历经200余年,至伪满时期实行物资统制后才倒闭。清乾隆年间,上兴号(后改义兴泉)开业,镇内流传着“先有上兴号,后有老爷庙(建于1795年)”的说法。至清中叶,镇内著名的商号有8大家。其中黄县人王耀三经营的义顺华最大。1861年,营口开港,义顺华、广永茂抽资在营口设分号。清光绪二十年(1895年)甲午战争中,日军火烧田庄台,许多商号店铺付之一炬。
从清朝中叶至民国年间,田庄台是本境南部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和军事要地,是在省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的商贸码头。
田庄台是早于营口的辽河航运最大码头,东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被清政府称为“商贾辐辏之地”,倍受重视。当时是八里河岸,泊船上千;市井繁华,铺户栉比。有各种行业的工商店铺三百多家,其中持继营业多年的老字号有二百多家,特别是永裕昌、广永茂、义顺华、双兴合、永源盛、人合号、泰合斋、天一堂八大商号,更是蜚声关内外。还有东粮市、柴草市、席市、肉市、鱼市、菜市、估依市、牲口市、工夫市等十分兴旺的常年性专卖市场。更有摊床遍布的多样风味的小吃和精美的手工艺品。1930年开设的石印局和1940年兴办的永生造纸厂,更是开创盘锦印刷业、造纸业的先河。 清光绪元年(1875年)药王庙屯陈凤久在田庄台开办太和增商号,前门市经营百货,后院机器榨油;两年后,太和增分号在双台子开业,除经营百货、榨油外,还经营粮谷、木材;又2年,在二界沟买下2船网铺,名号福昌隆;又2年,买下大洼西南面的二道碛子盐滩;家中还有土地400余亩,是为域内最大的农、工、商、渔综合经营商号。清光绪五年(1879年),田庄台张相东的福兴魁糕点铺开业,以制作津味面点著称。
清初,田庄台辽河码头开始兴旺,饭店业兴起。至清乾隆五十九年(1795年)有饭店10余家,酒馆、烧饼小食铺30余家。田庄台小食摊集中在财神庙、老爷庙前。其中,陈家馆的三鲜(鲜海味、韭菜、猪肉)水煎包、周兴旺的“周面片”、王庆云的“王把”切糕,百年不衰。小吃品种十几种。
田庄台清初属牛庄八旗界官。咸丰年间就已设商捐组织。光绪二年,属海城县西南第三乡,设立乡会。光绪三十一年,设巡警局。宣统元年,划归营口直隶厅,名为正北镇。民国二年,属营口县第七区,设区官主持地方行政兼理警务。1937年,划入盘山县。民国十三年时,辖区面积曾达40平方公里,主管32个自然屯。
田庄台是本境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从明朝(隆庆前)至民国十二年,先后修建崇兴寺、文昌宫、朝阳宫、关帝庙、望海观、保灵宫、凌云宫、冰神庙、清真寺9座庙宇,香火绍远,庙会热闹,成为古镇独具的特色。从清代中叶办私塾、专馆,光绪三十一年设公立小学堂,继而又办起育英、清真寺、女子、园圃等私立小学,到1946年成立本境第一座初级中学,教育发展源远流长,培育了众多人才。从民国初期开始,先后建立爱国茶园、六合茶园(后易名为兴亚大舞台),成为能容纳近千人的戏园子,演出剧种多样,名角云集,京剧表演大师周信芳也曾来此献艺。此外还有遍布镇内的书馆,活跃的民间秧歌、高跷、龙灯。全面展现出往昔古镇文化艺术的兴盛。
清末民初,田庄台近郊8个村屯有菜地70公顷,年产商品菜超过400万公斤,80%装船运往营口。有专营蔬菜摊床20余家,并设菜市场一处,旺季日成交量5 000公斤左右。 民国初年,田庄台有庆丰居、泰和斋2家酱园,生产酱油、大酱、醋、香油。1930年前,各大商号都备有客房,以接待客商。1931年,田庄台有3家小旅店。1931年,刘姓在田庄台开照相馆。1931年,田庄台有2家理发店,到1945年发展到9家。
1935年,刘连会、周生合伙在田庄台建40平方米冰窑,储天然冰120立方米,夏日卖冰块、冰屑。1940年,李天一等在田庄台开机制冰果店,日产万支。
田庄台从咸丰九年,修炮台,筑营垒,遂成为扼守辽河门户的重地。又是甲午陆战最后一次激烈鏖战的主战场,因而使古镇名垂史册。从“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奋勇保卫古镇,义勇军夜袭入侵日寇,到解放战争时期的三次战斗,都为古镇谱写了悲壮的战争诗篇。 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仅五天,也就是一九三七年的九月二十三日,正当日本侵略军得意洋洋地占领当时吉林省省会吉林市之际,正当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民众书》告诫当时的国民“对日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的时候,盘锦大地上的抗日勇士项青山、张海天、盖中华等部四百余人,英勇无畏地袭击了日军控制下的田庄台镇、营口市发电所和水源地等。这是“九·一八”事变后,侵华日军在东北首次遭到民众的迎头痛击,盘锦英豪打响了中国民众武装反抗日本军国主义入侵的第一枪。
日伪统治时期古镇日趋衰落,1948年解放后又获新生。商业日益繁荣,工业迅速发展,文教卫生更趋兴旺。名优产品——图强牌起重滑车和稻花香白酒,曾为古镇添色;东方小学体操队培养出扬名国内外的体育名星,更为古镇增辉。辽河大桥的建成,使古渡变通途。从1967年至1979年,在距镇区15公里以外的荒滩上开发耕地七千亩,因此成为闻名全国的“五七镇”。1975年2月,古镇遭受73级大地震的严重破损,全镇人民经过三年艰苦奋斗,重建家园,使旧貌换新颜。饱经历史沧桑的田庄台古镇,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阔步前进。
解放之后的田庄台镇工商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在当时发展迅速。镇内最兴旺时有各类企业200多家,芦苇编织业在70-80年代后期在全国领先。交通运输业在1952年有私人马车合作组织了田庄台运输社,在70年代初期运输社购进了解放ca10汽车,更名为营口市田庄台汽车队。而后逐渐发展到货运汽车32台,辅助车辆4台更名为大洼县汽车货运二公司,成为盘锦市仅有的3家专业运输车队之一。 田庄台镇自古便是宗教重镇现在镇内还留有九庙一寺,其中包括佛,道,伊斯兰教庙宇多为明末清初古建筑现在仍有大量道教徒,佛教徒,回教徒聚居与田庄台镇
关帝庙至今香火鼎盛 药王庙与清真古寺也较为有名
特色小吃:三个特色小吃,一个是周面片(一种汤食),一个是杠子头(一种面食,源自山东),羊肉馅饺子(回族特色食品) 黄晶波(1916—1947),原名宝山,大洼县平安乡新屯村人。家境贫寒。1933年,到营口新乐纺织厂当徒工。1934年,随父亲黄润琛迁居田庄台镇。1945年抗战胜利后,报名参加东北民主联军,在老十旅二十八团三营八连当战士,后为爆破组长。曾参加过著名的沙岭战役和鞍山战役。在历次战斗中英勇顽强,多次负伤,屡立战功。1946年,在火线上加入中国***。1947年秋,在解放大石桥的战斗中,为扫除部队前进障碍,黄晶波一跃而起,奋勇当先,抱起炸药包奔向火力强大的暗堡,将敌堡炸毁,壮烈牺牲。时年31岁
姚景远 (1956—至今)中国著名运动健将,奥运会金牌得主。营口大洼县田庄台镇人。1979年,进入国家举重队。在国内外比赛中,先后14次刷新675公斤挺举、抓举成绩的亚洲纪录。1984年,在第23届奥运会上荣获男子675公斤举重金牌,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
丛飞(1969—2006) 1969年10月,丛飞(原名张崇)出生在田庄台镇。1994年10月,丛飞来到深圳,很快成为知名演员。1997年,丛飞加入深圳义工联。十多年来,他为社会公益演出300多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从2005年开始,丛飞先后当选深圳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全国青少年“身边最让我感动的人”。2006年2月9日夜晚,白衣白裤的丛飞登上央视“感动中国”的领奖台。2006年4月20日20时40分,丛飞因患晚期胃癌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病逝,年仅37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