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小年的禁忌

北方小年的禁忌,第1张

北方小年的禁忌如下:

北方有俗语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它的意思是在中秋的时候大家都能够出门赏月,男人却不可以。而在腊月二十三这天每个人都要参与祭灶,女人却不需要。还有“祭灶不祭灶,全家都来到”,也就是说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要回到家中,尤其是那些出门在外的人,都要回来准备祭灶过年。

在北方的部分偏远农村地方还有禁忌,在腊月二十三这天是传统小年。所以在这天一定不可以杀生,更不要屠宰。因为动物也是生灵,不可以在小年里动煞气。

小年习俗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于是,小年这天人们会摆一些糖瓜、灶糖在灶王像前,为的就是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

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进入到腊月,年关也越来越近了,大朋友小朋友们都要放假了。堇子也不例外。中国年自古以来都是最盛大的节日,但是,在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五十六支花各有各的特色。哪怕是人口众多的汉族,中国年也呈现出不同的地域色彩。

那么,接下来我谨代表齐鲁之地的鲁西南地区,介绍一下我们家族的中国年味儿QAQ

 

堇子同学的家族略略有一点点大。因为,太爷爷有十个孩子!而且,到目前为止,早已呈现出四世同堂的盛况。那么每年过年的时候,就会分外热闹,也会有很多繁文缛节。就像今年,早早放寒假的我——辈分最小的长孙女,避免疫情返乡的影响,早安早就回了老家,开始备年货了!

 

一、洒扫庭院

不知道别的地区会不会把洒扫庭除作为预备新年的重要项目呢?但是,我们这里已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俗习惯。

每到年关,漂泊在五湖四海的子子孙孙基本上都要回来与家人团圆。尤其是我们这样比较“特殊”的“大”家庭。一切都要尽早提上日程。在众多的礼节中,最先体现出来年味儿的当属洒扫庭院了。

古有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因此,但凡是提早回家的人,无论尊卑长幼都要参与到腊月二十二的大扫除当中。

不仅门窗都要擦扫干净,几乎所有的锅碗瓢盆、篦子、盖帘、家具都要搬到院子里,把它们翻洗一新,然后把屋子里摆放家具的角角落落都清扫干净。可想而知,这肯定是一番热闹又不乏混乱的场景。

不过,小孩子比较多,“碎碎平安”的事情也早有发生。

对于我这一个辈分小排行大的人来讲,不认识各路亲戚还不是最尴尬的,最尴尬的莫过于,比我小的人,辈分却比我大。一个个头儿仅到我腰间的奶娃娃,我却要叫叔叔,而且,还不止一个!

因此,“我牵着我流口水的叔叔去小卖部买零食”的事件常有发生。不过,这也算是我身上独一无二的年味初体验了。

“啊!小叔叔你不要玩水,鱼都死掉了!”

OMG!

二、小年不小过

在我们这里,小年也是很受重视的。北方的小年是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算是除夕夜的预热了。

大朋友们会围坐在一起包第一顿饺子。媳妇们会在一起闲聊各种家长里短,讨论子女的婚配问题。渐渐地,我也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

在其中可以深切体会到不同年龄段的夺命连环问,

“考试考得怎么样?班级第几?年级第几?有什么特长?”

“想好要不要考研了吗?谈恋爱了吗?要不要去实习?”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谁谁家的小谁不错,介绍给你认识认识啊。”

小年夜,大家吃上旧年里最后一顿饺子。可以在一起看小年夜春晚,可以三两成群在室内玩游戏……

三、赶年集与肉骨头

这算是年前最后一个比较盛大的集体活动了。

年集上,不仅有糖葫芦、糖炒栗子、棉花糖、肉包子、烤肠等小吃还会有五颜六色的烟花爆竹、林林总总的小玩具(雕花葫芦、小风车、悠悠球还有男孩子们的最爱——大型仿真玩具枪)、接地气的服装、新采摘的蔬菜、现杀的猪肉……

年集往往会和庙会结合在一起,因为这个时候,小朋友们大多数都已回乡。旋转木马、套圈、民间俗乐等。这个小型的游乐场伴上大爷大妈们的自编自导自演的歌伴舞,加上十分喜庆的庆新年歌曲,让过年的气氛再上一层楼。

赶完集回到家,还会有一波惊喜。

由于女婿回家都要送上来猪肉,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奶奶辈的人会用大火、新砌的临时简易柴火灶把所有的肉骨头都煮出来,渍上盐,便于存放。

那么,迎着掀开锅盖的热气,猴孩子们可以啃上肉骨头。这放在平常也没有这么受欢迎,不过大家在一起吃就是香得很呐!

如此,这就是除夕夜年夜饭第一道菜的预热了。

四、蒸、炸(年夜饭的预备级)

过了二十五之后,年味渐浓,晚上已经有人家开始在晚饭前后放鞭炮了。

1、蒸花糕、馒头

巧媳妇们也开始蒸花糕。

不同的人家蒸出来的花糕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创意也各不相同。这一批花糕不仅是年夜饭上的角色,也是过完年回家,压给子子孙孙的礼品之一。如此,好看比好吃还要重要三分。毕竟,这是评判女士是否手巧的标志之一。

花糕有花朵形状,有蝴蝶形状,大多数都是比较大的像生日蛋糕一样的底盘形状,装点上小型的花朵、花边以及红枣。材料比较丰富的还会有可食用的颜色点缀。

与包饺子的手艺相比,打花糕算是更高等级的“一场没有暴力的女人间的争斗”

把剩下的面捏成小动物或者做成馒头、花卷都是家常选择。

2、炸货

炸丸子、炸藕夹是比较重头的炸物了。

丸子主要有面丸子、菜丸子、地瓜丸子、绿豆丸子。一盆盆和面也是这一时期的家常便饭。面里放上萝卜丝儿等其它菜掌握好油温炸出来就是菜丸子。

把地瓜蒸熟,然后捣成泥糊装,掺上一些淀粉,用勺子或者手弄成球状,在油锅里一下一上就是金黄酥脆的地瓜丸子。

面丸子与绿豆丸子的区别就是,一个用发酵好的白面,另一个用绿豆面。炸出来之后,一个金黄透白,另一个金黄掺翠色。

把上好的藕棒厚切,然后在中间半切出一个口子,用筷子喂进去肉馅,然后裹上一层面糊放进油锅里,也炸至金黄酥脆,这就是另外一道年夜饭必备——炸藕夹。

五、张灯结彩

在腊月二十九的时候,老少爷们儿开始装点庭院。在树上挂上彩灯,在大门、中门、小门上贴上不同规格、不同款式的春联以及各种各样、各种字体的福字。

大门上挂出喜庆的红灯笼,不同的电器旁边、字画等器物上也往往会摆出新年的挂历、日历、吉祥物以及大大小小的中国结以及吉祥娃娃。

里里外外红红火火、喜气洋洋过大年!

六、接送神仙、祭祀祖先

作为小辈,在这一方面没有具体的概念。

接送神仙在这里有具体的礼节。在指定的日期接送神仙,比如“老天爷”、“灶王爷”等。我们会在年前把旧的画像换下来,然后换上在年集上买来的新的画像,这叫做“换新衣”。像做生意的人家,比如我们家也会供奉财神像。在年关上香祈福。还要请到家里来过新年。

祭祀祖先除了大家一起用饭菜等祭祀家里的“老爷爷、老奶奶”以外,所有男士们必须去上坟。无论哪一辈,只要坟位还有迹可循是都要磕头祭拜放鞭炮然后请回家过年的。

因此,在我们家,这项活动往往进行多半个下午。

然而送神仙、送祖先的事情我却知之甚少。

七、除夕夜、年夜饭

到了跨年夜,基本上所有能回家的亲人都已经回家过年了。因此,大年三十也是热闹得很。

不过,我们家的年夜饭只是吃饺子而已。在男士们去墓地祭祀的时候,女士们又开始包饺子了。这次的数量一定要保证只多不少。

迎合大家不同的口味包不同的馅料。然后分批煮出。出锅后放完鞭炮就可以吃了。大家分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全部吃完,一定要剩下一到三个然后去添新的。这叫做“年年有余”。

接下来一定要把家里里里外外的灯全部都点亮。一直到午夜十二点过后。

大人们一边嗑瓜子、吃糖果、聊家常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这里不仅有对上一年的总结也有对新一年的期望和畅想。

孩子们会跑出去在街边看烟花在漆黑的幕布下彻夜绽放,左邻右舍的娃娃分享着零食、玩具、鼻涕和眼泪。

新年的钟声响起,门外烟花鞭炮声音响彻整个夜空。孩子们放下手中的玩具拍手叫好、倒数跨年。

熄灭所有灯光,接下来就是短暂的休息睡眠。

八、拜年与团圆饭(重头戏--蒸碗)

1、走访拜年

凌晨五点,外边已经有人家开始放鞭炮吃新年的第一顿饺子。

大人们相继起床,有人开始煮饺子,有人就要承担起拉孩子们起床的任务。在一场拉锯战过后,饭桌上一定会齐刷刷地。因为,对于猴孩子们来讲,这是“第一轮红包”。

吃完水饺,还要吃一个煮鸡蛋,鸡蛋剥壳之前必须还得在头顶上滚两圈,这叫做“滚灾”。表示新的一年里无灾无难。

新年的第一天,不能够拿针线、剪刀、不能往外倒垃圾、不能够有拒客更不能哭闹、吵架等比较负面的情绪。有这样一种说法,新年第一天怎么样,接下来一年都会如此。

接下来,长辈们会打开大门,欢迎晚辈前来拜年,晚辈们会走出家们给年长的、德高望重的老人们去拜年。像我这样不大不小的,基本上会选择在家里睡回笼觉。

不过,在外边忍受严寒拜年的孩子们总会得到更多的红包,口袋里都会塞满不同人家给的不同样式的小零食。这是我这样的“懒人”所得不到的“好处。”不过,弟弟妹妹和小叔叔们有时候也会分享给我的嘞QAQ

2、正式的团圆饭(重头戏--蒸碗)

由于前一天的活动比较多,因此也只有吃饺子这样的简单饭食。正式的、十分丰盛的团圆饭就会被安排在大年初一的中午。

由于人口众多,会分成两到三桌。根据辈分排位置。喝酒吃肉的男士们一桌,女士儿童在剩下的一到两桌上就坐。

在宽大的长桌、圆桌上,除了上面介绍过的花糕、丸子等。还有清炒蔬菜、烧鸡、烤鸭、鱼汤、葱油鱼、排骨、棒骨、普通蒸碗、凉拌菜等等等等等。其中必须要拿出来说一说的是蒸碗。

我们的蒸碗是鲁西阳谷县的一种特色食物做法,只有三种,分别是蒸碗鸡、蒸碗鱼、蒸碗扣肉。一般要蒸制6个小时以上,成品滑、烂,入口即化。

蒸碗的构成主要有扣肉、小酥肉、四喜丸子等几种花样,在这里简单评价一下蒸碗的特点

扣肉一般讲究肥而不腻--若你见蒸碗里梅菜扣肉是瘦肉多肥的少,那这家做的就有问题。但这个肥肉吃起来几乎没啥油腻的口感,这也仰仗梅菜吸油。另外肉片要片的够薄,但又不能散了。梅菜也不能嚼不动,更不能真的有霉味。

小酥肉则讲究不柴不腻,要后腿肉一条,切为中指长宽的粗条,裹蛋清酱油淀粉挂糊下锅炸两道,头道将表面炸硬后出锅,控会儿油后再入锅炸至金黄,装碗后盖干辣椒、花椒、葱、姜、八角、桂皮,浇高汤垫底,进蒸锅。入嘴时鲜香与咸香并存,下饭亦是一绝。

九、走亲戚

我想各地应该都有这个风俗习惯,在这里也就不赘述啦(^▽^)

女儿们回娘家、一年没见的亲戚朋友们互相走动走动。但是,拜访不同辈分的亲戚送的礼物有不同的规格和习俗(虽然身为孩子的我还不太了解)。

亲戚朋友们在一起互相聊聊家常、吃一顿饭也就算已经走完亲戚了。

这项活动一般可以持续到元宵节前后。

十、闹元宵

正月十五闹元宵。按照正常的流程,这是过年的最后一天。除了吃汤圆以外,总要带上一些离情别绪。有很多家人因为工作原因早早就要归到奋斗的洪流中去了。但是留下的家人们依旧把元宵节过得红火。

当然了,对于孩子们来讲,也是收压岁钱的最后一天。也是可以看见夜空中满是烟花的最后一天。

元宵节,一整条街道包括桥边都是火树银花。

小孩子们手里都拿着提灯。有的会唱歌,有的有变形。大家在街上欣赏灯光的无穷变幻,欣赏烟火的绚丽璀璨。仙女棒燃了一把又一把。银色的光火在手指尖闪烁,孩子们冒着鼻涕泡的笑脸远比树上的灯笼要耀眼。

早些年间,还会有舞狮的师傅在广场上,在白日里就会上演闹元宵的第一场大戏。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师傅早已不在,传统的手艺也早已不再。

十一、“过桥”

过完元宵节,整个中国年基本上已经落幕。不过,在我们家乡,还有另外一个习俗——“过桥”

在正月二十七,早上必须“起早”,然后在路口送走自己的祖先,随着就要走着过离家最近的大桥。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能够过双桥,也就是两座桥。

过完桥之后最好能够迎着初升的太阳回家。这预示着在新的一年不仅能够勤奋踏实走向辉煌,也预示着自己新的一年能够前程似锦,一帆风顺。尤其是对于还背负着学业的同学们来说,新的一个学年能够更上一层楼!

 

最后也祝大家,2022年新年快乐!事事顺心走花路  ღ( ´・ᴗ・` )比心O(∩_∩)O哈哈~

是的,小年,通常指扫尘、祭灶的日子,被视为“忙年”的开始。由于南北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民间传统上的小年(扫尘、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传统。

在清朝中期以前北方地区也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民间习俗

1、祭灶

祭灶,是小年这天重要的活动。南方小年在腊月二十四,北方小年在腊月二十三。灶神的职责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我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2、扫尘土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从二十四开始一直到除夕,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过了小年,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3、吃灶糖

吃灶糖流行于北方地区,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过小年时,人们会买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爷嘴甜些,上天言好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5144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2
下一篇2023-1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