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州绝句译文 | 注释 | 赏析

真州绝句译文 | 注释 | 赏析,第1张

真州绝句 [清代] 王士祯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地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边上居住的大部分是以捕鱼为生的人,在杨柳依依的路边和菱角飘香的塘堤上房屋稀稀疏疏的分布着。夕阳西下、微风习习的傍晚美不胜收,江边红枫树下大半都在叫卖鲈鱼。

注释 江干:江边。钓人:渔人。柳陌:两边长满柳树的道路。

创作背景

王士祯是清初诗坛的领袖,论诗提倡神韵说,要求诗的意境自然淡远,有味外之味。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他任扬州推官,路过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市),写下《真州绝句》组诗五首,这里选其中的第四、第五首。

鉴赏

这首诗描 州景物风情,表现了真州景物的美丽、真州风俗人情的淳朴。

清新自然是这两首诗的特点。诗中景物淡远幽雅,特别是前一首写渔村的景物,为前人之诗所少见,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而这些景物都好似是诗人触目所见,信手拈来,十分自然。而所表现的诗情画意也是十分自然,宛如一幅天然的渔家生活图画。

其次是含蓄而有意味。作者虽在描写景物风情,实际上是把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评价含而不露地隐藏其中。前一句描写渔村景物和渔人生活,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对渔村美丽景物和渔人自食其力生活的赞赏。后一句描 州农村的耕作和习俗,也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对真州农民勤劳和淳朴人情的喜爱。含蓄的写法,使两首诗情外有味,读者若不细心思考品嚼,很难理解作者实际情感,自然也难于见得其诗之妙了。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这是李白《横江词》的第三首。横江即采石矶对岸的横江浦渡口。王琦《李太白集辑注》引有胡三省《资治通鉴注》:扬子津在今真州扬子县南。扬子县位置在江都(扬州)西南,已靠近大江,扬子津更在其南,则是江边的津渡了。李白在诗中所以会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正是这个缘故。扬子津当时必然久已驰名,因为它乃是从江都入江的运河渡头,可是开元之后却为瓜洲所取代,中晚唐人诗中提到瓜洲的很多,而扬子津却很少见。胡三省乃宋元间人,那时读《资治通鉴》就已经需要有人来为扬子津做注了。扬子津作为运河渡口自然早已有之,扬子县的得名因此有可能是出于扬子津,然而它自身却久已沉埋,不为人所知晓了。

 扬子津原来是个近江面的较低洼处,可是它与南岸从润州入江的运河渡口并不正好相对,嫌偏西了一些,而江中靠北岸处又有沙洲,这就造成了航行上的不便。《新唐书·齐浣传》:(浣)迁润州,州北距瓜步沙尾,纡汇六十里,舟多败溺。浣徒漕路由京口埭,治伊娄渠已达扬子,岁无覆舟,减运钱数十万。也就是说,渡江进入北岸的运河不再通过扬子津,而是通过新开的伊娄河到达扬子县。李白《提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诗云: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指的便是这条河,而瓜洲从此也就取代了扬子津,成为大江北岸运河的著名津渡。白居易有《长相思》词: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白居易的时代去开元未远,而瓜洲就已经成了古渡头,至于比起瓜洲来更古的扬子津,自然是早已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消失了。

 瓜洲浦成为便利的津渡是由于它正对南岸江边的京口,而京口的漕路是在开元二十五年齐浣迁润州后才兴修的,换句话说,旧漕路原来并不通京口。而要开辟一条通京口的新漕路却是十分艰辛的。宋代《新唐书音训》云:京口在润州城东北甘露寺侧。甘露寺正位于北固山,所以移徙这段漕路,势必要紧贴着北固山下与山根的顽石打交手战,这样的工程自非一日之功。这也就是李白《丁督护歌》中所描绘的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的施工场面。过去有些注家以为无由达江浒是由于运载石头的缘故。其实水运主要看舟船的吃水量,而不在于运石头还是运粮食,只要不超过吃水量,运什么都一样可行。其所以无由达江浒,只是由于山下的顽石还没有被凿通而已。这里李白的三首诗正好可以为瓜洲浦取代扬子津这一变迁作证,而同时《横江词》为李白早年作品,也就又多了一条证据。(摘编自林庚《闲话扬子津》)

  1、下列关于本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横江词》第三首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是长江边上有名的运河渡口。

 B.中晚唐人的诗中很少提到扬子津,是因为当时瓜洲已经取代扬子津成为长江边上的运河渡口了。

 C.胡三省虽然是宋元间人,但是读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已经有困难,需要有人来做注解才行。

 D.扬子县位于江都的西南方,之所以被命名为扬子,可能是因为该县的南部有久已驰名的扬子津。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扬子津是长江边上的低洼处,并且跟南岸的运河渡口又不正好相对,而江中正对扬子津处又有沙洲,造成船舶航行十分不便。

 B齐浣迁官润州以后,把长江南岸的漕路迁徙到京口,又在北岸开凿了伊娄河,这样船舶渡江以后,就不再通过扬子津北上。

 C.瓜洲浦地处伊娄河的入江处,由于正对着南岸江边的京口,并且京口已经开凿了新漕路,所以瓜洲浦就成为一个便利的渡口。

 D.有注家认为李白诗句无由达江浒,是说由于石头过重,无法用船运到江浒。其实用船运石头和粮食是一样的,注家此说不能成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南岸从润州入江的运河渡口来说,扬子津嫌偏西了一些,瓜洲浦则正对南岸的京口,所以瓜洲浦在扬子津的东面。

 B齐浣对漕路的改造,使船舶渡江到达北岸运河渡口的行程缩短了,并减少了覆舟的危险,为航运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C.从李白《丁督护歌》中的万人凿磐石一句,可以知道开辟京口漕路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D文中所引李白的三首诗正好反映了瓜洲浦取代扬子津的历史变迁,其中《横江词》写作最早,《丁督护歌》则写作最晚。

  答案:

 1、答案C

 解析:按文意胡三省是作注的人,读《资治通鉴》没有困难。

 2、答案A

 解析:根据文意江中靠北岸处有沙洲

 3、答案B

 解析:文中未见使船舶渡江到达北岸运河渡口的行程缩短了的相关描述。

  我的家乡——仪征,是一个美丽又精致的城市。它西靠南京,东临扬州,是宁、镇、扬“银三角”地区的几何中心。仪征虽然不怎么大,但在我心里,它却是个“世外桃源”,一个“美食天地”。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我们仪征人对吃很有讲究,那一道道家喻户晓、富有特色的仪征菜肴,绝对给你舌尖上的享受。比如端午节,家家户户要吃“五红菜”,分别是烤鸭、苋菜、红油鸭蛋、河虾和黄鱼。传说吃了这“五红菜”,整个夏天都可以辟邪避暑呢!

 仪征富有地方特色的美食数不胜数,而且远近闻名。“大仪风鹅”香味俱佳、酥嫩可口,“全牛宴”更是美味佳肴;“新城猪肉肉”香味浓郁、肥而不腻;“三六盐水鹅”鲜嫩爽口、风味独特;“佳雪龙虾”体大色红、壳薄肉嫩,是招待亲朋好友不可缺少的一样好菜。

 说到仪征,就不得不提到有“盐都”之称的十二圩。十二圩的'美食闻名遐迩,主要有“江四鲜”、洲八样和“五香茶干”。“江四鲜”是指生长在长江里的四种鱼,分别是河豚、刀鱼、回鱼和鲥鱼。“洲八样”包括芦笋、洲芹、芦蒿、马兰头、鲢鱼苔、野茭白、紫菌和地藕,它们都是生长在江边卢滩中的野菜,绿色天然、营养丰富。“五香茶干”口味鲜美,粗咬鲜美异常,细嚼香味满口,食后回味无穷,被誉为长江下游的“茶干之王”。

 诗人艾青曾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生在仪征是幸运的,吃在仪征更是幸福的。家乡情、家乡味,点滴在心的滋味,定会让你无比陶醉!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也心动了吧?心动不如行动,快来我的家乡仪征“一吃为快”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115222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2
下一篇2023-1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